周汝東相關文章

柯P阿公在天之靈,恐也要生氣落淚

柯P阿公在天之靈,恐也要生氣落淚

面對葛特曼追究柯P在中國活摘器官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柯P選擇沉默,對於他可能是間接的加害者,更沒有反省與愧疚,採取與中國對待人體活摘器官的同樣態度,自我逃避苟延殘喘。
周汝東 2018-10-05
金馬獎可以休矣

金馬獎可以休矣

金馬獎中國片拿下重要獎項,馬思純(左)和周冬雨同獲影后。娛樂中心攝 你聽過台語片影展的頒獎典禮嗎? 不要懷疑,西元1957年台灣就舉辦過第1屆台語片電影展覽會,俗稱台語片影展,由徵信新聞社(中國時報前身)仿效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模式辦理,當時有32部電影參與角逐,只可惜只舉辦一屆就停辦。 台灣在日治時期電影事業就已經非常發達,1930 年引進上海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並搭配台語辯士演說及台語同名主題曲,使此片紅遍大街小巷。 1956年1月,第一部35毫米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在台北的中央和大觀戲院聯映,大為轟動,一舉帶起了台語電影風潮。隔年就有上述台語影片頒獎典禮,當時台語電影可謂盛況空前。 這看在國民黨當局眼裡,很不是滋味,絕不允許深具台灣意識的台語影片蓬勃發展,於是在1962 年成立金馬獎,其目的在於獎勵國語片,打壓台語片,以實踐「推展國語運動」的「再中國化」官方政策,同時凸顯國語電影的正統性,更透過各種政策打壓台語電影發展。同時以國家的力量挹注大量資金拍攝國語片, 60 年代推出的彩色電影《蚵女》、《養鴨人家》等片,成功地壓縮台語影片,並瓜分電影市場。 1969 年,國語片產量首度超越台語片。受於政府的打壓及資金不足,台語電影始終無法從黑白片升級成彩色片,70 年代,彩色電影普及後更加慘澹經營;1981年,台灣上映最後一部台語電影是由楊麗花主演的歌仔戲電影《陳三五娘》,卻叫好不叫座,票房慘澹,自此台語電影從台灣這塊土地消失。 今年8月由國家電影中心規畫「台語片60週年」,表明台語電影曾從社會寫實、羅曼史、家庭、諜報、喜劇及音樂等方面進行創作,當年製片者在預算有限的狀況下,發揮無限想像力,為影片注入各種活力,製作出許多經典影片。 上述紀念活動邀請前輩影人眾星雲集,重現當年盛況空前的台語片風華:名製作人周遊率領「台灣影人協會合唱團」獻聲演出,明星合唱團的演出有如當年隨片登台,氣勢萬千。周遊也呼籲政府支持前輩影人,讓大家經常有演出的舞台,再現耀眼風華。然而,這些都僅止於懷舊而已,許多台語片的電影人才,早已快凋零光了,想要恢復當年台語片的風光年代,恐怕還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行。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三大獎之一,另外兩項為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今年第53屆金馬獎,中國藝人和電影囊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四個主要獎項;香港亦有四個獎項,反而獲得最多提名的台灣電影,則成績平平。 面對崛起的中國,爆量電影製作人口,參與金馬獎的角逐,早已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我們實在沒必要把力氣在花上華語電影上面,反而是應該獎勵本土的台語電影。 舊唐書/卷194上,西元七至八世紀突厥時代名臣墩欲谷(古突厥語:Tonyukuk),在重建突厥汗庭及突厥中興立下大功,他曾諫正過毗伽可汗。 『小殺(即毗伽可汗)既得降戶,……又欲修築城壁,造立寺觀。墩欲谷曰:「不可。突厥人戶寡少,不敵唐家百分之一,所以常能抗拒者,正以隨逐水草,居處無常,射獵為業,又皆習武。強則進兵抄掠,弱則竄伏山林,唐兵雖多,無所施用。若築城而居,改變舊俗,一朝失利,必將為唐所並。且寺觀之法,教人仁弱,本非用武爭強之道,不可置也。」小殺等深然其策。』 他的論點主要是,遊牧民族雖然驍勇善戰,佔有軍事優勢,但在與農業民族的對峙中,卻居經濟劣勢,由於經濟力的關係,遊牧民族在公開上或暗地裡,受到農業民族的擺佈,面對這樣的人口與經濟的壓力,遊牧民族還可以保存他們自存之途,唯有文化上保持距離是賴。 在遊牧民族的歷史中,對於農業民族經濟與文化的接受,保持懷疑、審慎或拒絕的態度,自匈奴而突厥,以至近世,都是一脈相承。 台灣要汲取幾千年來遊牧民族的生存智慧,要與中國在文化上保持距離,就從休掉金馬獎開始吧。
周汝東 2016-11-28
 這幾天 慈濟回應了什麼

這幾天 慈濟回應了什麼

慈濟基金會未公告財務報表惹議。圖為慈濟義工街頭募款。資料照片我母親現年92歲,在她50幾歲的時候,以一名尋常的家庭主婦,運用她的人際關係,向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為慈濟募集善款,我家五口,哥哥家三口、妹妹家全家四口總共12口,當然是她的基本會員,前後近30年,直到近年年事已高才停止。每個月都見她四處打電話約人收集款項,拿一本長方形的筆記本,將她所收的善款一一登錄;逢春節回中壢娘家,向每年見一次面的親戚收取一年份的捐款。她將收到的捐款轉交給她的上線,她常自嘲是「地下委員」,最得意的是弄到一張上人的大頭照,放在她的床頭櫃,視為珍寶。實問虛答不了了之慈濟號稱有400萬名會員,儼然是一個超級慈善大帝國。支撐這個帝國就是成千上萬像我母親這樣的善良公民,因服膺上人行善的理念,默默地不計名利,每人每月100元、200元捐輸善款所積累而成的。近3年慈濟每年平均收到的捐款高達台幣109.3億元,近8年來的收支結餘為台幣85億元,但每年還繼續在募款。另據《財訊》調查發現,慈濟在雙北市持有的土地規模高達5萬坪,身家媲美台灣地王林堉璘、林榮三兄弟,所擁有的總財產市值約高達1439億元。如此富可敵國的組織,弄清楚是誰在治理,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嗎?這兩天媒體持續關注「慈濟基金會」是否能帶頭,把經會計師認證的財務報表上網公告,好讓其他的慈善組織也能跟進。在上月28日《蘋果》論壇版刊出〈慈濟如何才能止謗〉一文之後,「慈濟基金會」是日20:00左右以基金會名義發表545字的〈慈濟基金會財務報表說明〉,全不理會上網公告財務報表的呼籲;本月1日《中國時報》以頭版及第二版全版持續追蹤報導;「慈濟基金會」又在是日21:00左右在臉書上強調,勸募與財務公布,都遵循各國法律規定,接受監督,同樣是實問虛答,符合慈濟一貫的風格,無論你反映什麼事情,都像一拳打在棉花堆裡,全然使不上力,最終不了了之。兩次的聲明都是以「慈濟基金會」名義發布,既無官防也無負責人簽章,不知道決策是董事長釋證嚴裁定的,還是另有其人,外人搞不清楚真正掌有治理實權的是誰?從「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四大志業組織系統圖」可以發現,「功德會會長」之下設「基金會董事長」,轄下有總執行長、副總執行長,幕僚單位為「總管理中心」及慈善、文化、教育及醫療四大委員會,以綜管慈善、文化、教育及醫療四大志業。其決策機構迄今仍然十分神秘,在網站上你看不到「慈濟基金會」董事會的完整資訊,主要的領導人除證嚴法師外,比較常出現的是發言人何日生、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慈濟基金會」董事長釋證嚴民國26年5月生,已快屆79歲,龐大的慈善帝國終究要有接棒者,為慈濟志業的永續發展計,後「釋證嚴時代」唯有將領導階層、財務狀況,治理實況(會議紀錄等),學習柯P一切公開透明,攤在陽光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才是王道。盼望「慈濟基金會」能夠回應社會大眾要求公開透明的殷殷期盼,不要再頑抗;要知道如果「慈濟基金會」讓人或「婉君」發現有慈善醜聞,屆時捐款勢必大減,慈善帝國轟然崩塌,絕非危言聳聽,上人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夢想,也就落空了。醫學中心醫管人員
周汝東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