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信相關文章

文教轉型正義蕩然/教官公然在校鼓吹疑美論

文教轉型正義蕩然/教官公然在校鼓吹疑美論

一九二一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開啟台灣人自我認同追尋,百年來歷經戰後二二八大屠殺,白恐威權統治,民族自信心盪到谷底。幸有民主前輩干冒生命危險,堅持追求自由民主、人權主權,才有今日景象,併列世界民主同盟,讓國人引以為傲。然面對中國文攻武嚇及國內親中勢力裡應外合,國人不得不慎。唯有落實轉型正義,厚植文化底蘊與歷史厚度的國家軟實力,才能有效鞏固民主、守護主權。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去年邀請政治受難前輩及家屬、學者、社團,在各界努力下,共同催生行政院核定「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為持續推動「歷史記憶的傳承與轉型正義」,再由王美琇董事長擔任召集人,成立「五一九行動組合」深化轉型正義工程。盤點轉型正義未竟之業,匯集民間力量,成為政府推動轉型正義的後盾,共同維護台灣主體價值。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去年邀請政治受難前輩及家屬、學者、社團,在各界努力下,共同催生行政院核定「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圖為今年所舉行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紀念活動。(資料照) 高雄市某高中最近辦開學準備日教師研習,聘楊姓教官演講「防災、全民國防」課程,大部分時間居然都在訴求:中國的假想敵不是台灣而是美國,美國根本不會為台灣出兵,美國只在乎賣武器給台灣等「疑美論」。這種「疑美論」、「認知作戰」都是中國對台統戰的一部份,教官公然在校園散播,教官存在校園也該被轉型吧! 一九六四年台大彭明敏教授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本於學術良知、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揭示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共同建立新國家、制定新憲法、加入聯合國。不容於當局,被判重刑,經過一甲子,台灣社會已還其公道,台大也應恢復其名譽,達成校園轉型正義。 文化部推動台灣藝文國際化,最近策劃國美館與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合作,展出台日藝術家作品,讓世人驚艷的黃土水《甘露水》作品,從「不見天日」到「國寶經典」,彰顯台灣人走過陰霾,充滿自信的迎向未來。最近文化部宣布國軍儀隊撤出蔣介石銅像大廳,值得讚許;蔣介石過世近半世紀,台灣還無法走出二蔣威權盤據台灣天空的黨國陰影,有資格當民主國家嗎?關閉堂體、拆除威權銅像也是仍待轉型。 藉由推動文教轉型正義,讓國人了解先賢先烈,在威權的年代,不畏艱險勇於對抗獨裁的動人史詩。期待政府、民間合作,落實去威權護民主的轉型正義教育,完成未竟之業。 (作者是北社社員,北社前社長)
李川信 2024-10-01
主體性文教讓台灣穩如磐石

主體性文教讓台灣穩如磐石

五二○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站穩台灣主體性,展現台灣走進世界,讓世界走進台灣的國家願景,更不卑不亢的宣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贏得絕大多數國人的肯定和支持。 中國為達成併吞台灣野心,以商逼政、外交圍堵、軍事威嚇、找尋政治及民間代言人,現在更用在野國會多數進行政變,癱瘓政府,步步進逼台灣,統媒及其協力政客到處誣衊我們販賣芒果乾(亡國感),其用意就是要瓦解台灣人的心防,但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有危機意識,提高警覺。賴清德總統。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灣半導體、AI產業鏈蓬勃發展,但不少業者及國人因欠缺邏輯思辨教育、本土文教的意識,無法辨析認知作戰假訊息,可能因誤解而葬送台灣未來。如何將邏輯辯證批判能力融入學科教育,強化並引導學生邏輯思辨能力,並加強教育台灣化,以台灣學為核心,有利主動學習,落實學習素養導向,形成國家的軟實力,是當今教育的最重要課題。培養新世代具備本土文化底蘊深厚的國民和敵我意識,才足以抵禦外侮,捍衛台灣的安全,台語俗諺:樹頭站乎在,不驚樹尾做風颱。 語言是文化的靈魂,廿一世紀是多語教育時代,語言的多樣性,必須建構友善多元語言教育政策與環境,以培養國民本土語及國際語能力。為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台灣人有權要求母語的延續。期待AI內閣成立本土語言AI學習資源庫,國家語言研究與發展中心應優先考慮設在使用台語比例較高的南部,讓台灣母語扎根傳承,以挽救母語消失的危機。 台灣是海洋國家,擁有南島文化瑰寶,作為發展觀光文創的亮點。台灣先民數百年來抵抗外來統治爆發的可歌可泣事件,都值得寫成故事、小說、劇本,拍成影片,使國人產生關鍵性的共鳴。我們期待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培育優秀的藝文、影視、文創人才,以展現文化立國、文創大國的雄心。 對中國「入島、入戶、入腦」的文教統戰威脅,我們要嚴肅正視,提出一套完整的文教反統戰略,形成抵抗入侵的防火牆。台灣面對強權欺凌威脅,站穩民主同盟的腳步,國人團結一條心,打造韌性台灣的國家品牌,主體性的文教,讓台灣穩若磐石,讓台灣聲勢浩浩航向世界,也把世界帶回台灣。 (作者是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4-06-11
《台灣文化關鍵詞一0一》出版的意義

《台灣文化關鍵詞一0一》出版的意義

本土文化教育的推動與台灣民主化的進程,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台灣文化關鍵詞一○一》一書,能順利產出,要感謝數十年來,為追求自由、民主、人權而流血流汗,前仆後繼甚至犧牲生命的民主前輩,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今天台灣文化主體論述《台灣文化關鍵詞一○一》的出版。也感謝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的重視,國立台灣圖書館曹翠英館長的主政支援,顏綠芬教授率領的編纂團隊。 國立台灣圖書館30日發表新書「台灣文化關鍵詞101」,書中介紹台灣風土地理、族群文化等,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中)、國台圖館長曹翠英(左5)與編輯委員合影。(國台圖提供)   近廿年來,台灣主體文化論述已成學界主流共識,然大多偏向單一領域及學術性,較欠缺簡明易懂介紹台灣多元文化的書籍。這本書以台灣主體文化知識為基礎,廣邀各領域專家學者,用深入淺出、淺顯生動、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寫,內容涵蓋十大領域,一○一則詞條,介紹台灣的風土地理、族群文化、信仰年節、傳統戲曲、文學、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空間映像、生活樣態。經兩年編纂,厚達五五二頁,共卅三萬餘字內含珍貴的圖像照片,是引導認識新時代台灣文化不可或缺的入門寶典。 以信仰年節領域為例,台灣人民的信仰、節慶,充分反應各族群人文風情,歷史環境背景,進而發展成具有在地獨特性文化。從原住民自然界無所不在的祖靈信仰,到閩客移民帶入的原鄉信仰,再到西方基督宗教的傳入,都呈現不同風貌的信仰風俗,更展現文化的包容及多元。 瘟神王爺的信仰祭祀,王船出海造成恐懼,因台灣人的善良,延伸成燒王船結束瘟疫;出海媽祖轉化成過海媽祖土地認同,俗語「金門不認同安、台灣不認唐山」,也造就台灣成為世界媽祖信仰中心。 台灣歷史的演進,義民並不侷限於客籍人士,台灣特有的義民信仰,保鄉衛民堅守本土,共禦外敵的信仰是核心價值。台灣是一個多族群多語言的多元文化國家,每個族群面臨生存的時代環境不同,所演繹的信仰年節各具獨特性,這就是台灣傲人的文化底蘊。 這本《台灣文化關鍵詞一○一》,最富文化思想廣闊及深度,根植台灣主體,可做為中小學推動本土文化教育,親師生共讀的書籍;也是值得推薦給想認識台灣文化的社會大眾及國際友人之文化工具書。期盼用文化的穿透力,在台灣波瀾壯闊且多彩豐富的文化滋養下,凝聚國民土地認同,讓國人產生團結共鳴的心靈。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4-02-20
總統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總統候選人的青年政策

明年總統大選關係著台灣未來走向,是站在民主同盟陣營,還是成為中國的特區,台灣國人必須慎重看待。隨著大選的逼近,各候選人的青年政策,更影響年輕人的未來。 近期賴清德提出,落實教育平權,年輕世代不能因經濟失去高等教育的機會,政府應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費。是國家資源公平分配的青年政策。隨後行政院宣布:從明年起補助私立大學學生每年學雜費三.五萬元、不分公私立大學經濟弱勢學生每年學雜費補助一.五至二萬元、公私立高中職全面免學費、放寬學貸申請及還款措施。侯友宜、柯文哲異口同聲堅決反對,認為是政策買票大撒幣。 因應中國武力併吞台灣野心,理應備戰才能止戰。為提高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義務役恢復一年期,國防部和教育部合作推出大學四年完成學業及兵役「3+1」方案,從課程設計的配套和執行方式來解決,服役期間強化專業訓練及實彈射擊。然侯友宜、柯文哲卻拿敵人準備犯台,恐嚇青年人會上戰場。 近日柯文哲、侯友宜相繼提出當選總統會重啟服貿。回想二○一四年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起因是反黑箱反服貿,柯文哲是學運的政治受益者,但為了角逐總統大位,可以背叛當年支持他的人嗎?侯友宜提出鼓勵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畢業後可留在台灣工作,嚴重壓縮年輕人的就業。重啟服貿後,一個中國人只要投資六百萬台幣,就可引進三人來台工作,每人又可帶五人依親,四年後取得台灣身分證享受健保及選舉投票,這就是人口清洗政策。重啟服貿將年輕人逼入就業險境,把台灣經濟寄生在中國,台灣的災難恐怕必須全民承擔。 五月廿六、七日台派聯盟召開民間國是建言會議,針對青年政策提出具體做法供各總統候選人參考:總目標為建立讓年輕人有希望的社會,期待學貸利息政府補貼、研擬補助青年租屋購屋政策、提升非高科技產業的薪資並保障人性化勞動條件。 二○一九年習近平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要將台灣永遠鎖進中國,目前還是現在進行式,鎮壓香港反送中,五十年「馬照跑、舞照跳、民主選舉」的承諾早已不存在。二○二四年一月十三日總統選舉,青年選票决定國家走向和自己的未來,更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年輕人務請謹慎投下這關鍵的一票。 (作者是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3-07-04
慎重面對台灣節日的意義

慎重面對台灣節日的意義

  節日的訂定應有其紀念的意義,觀之台灣每年的節日,有民俗節慶,如元宵、端午、中秋等;有配合世界潮流,同步關心國際議題的節日,如世界母語日、國際勞工日、世界人權日等;而最需要慎重檢討的是,國民黨訓政時期在中國制定帶來台灣的節日,這些威權下產出的節日,和台灣沒有任何交集,值得商榷,應該慎重面對。 一九四八年國民政府訂孫文首次革命日九月九日為律師節,與律師界毫無關聯。而在台灣卻有三位傑出的律師李瑞漢、李瑞峰、林連宗,長期捍衛正義熱心公益,卻在一九四七年三月十日自家剛準備吃魷魚粥時,被國民黨軍隊用吉普車載走,一去不回,屍骨無存,家屬每年此刻只能以吃魷魚粥來懷念先人,現已擴大至全國,以此日訂為台灣律師節更具歷史意義。 台灣傳統上都以孔子的生日為教師節,然而在台灣的教師中,會找不到一位身具土地、歷史、教育元素,值得紀念的人物來訂定台灣的教師節?成大蔣為文教授等人遍尋台灣的歷史,最為推崇林茂生教授。林茂生東京帝大畢業後,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與胡適同為教育大師杜威的學生,以《日本統治台灣的學校教育》一文榮獲博士學位,返台任教成大、台大,後擔任台大文學院院長,一九四七年年三月十一日遭國民黨特務非法逮捕殺害。林茂生教授是倡議台灣教育本土化的第一人,堪稱台灣首席教育家,我們亦響應、推動其受難日為台灣教師節。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一群畫家表達美術對人心的影響,在三月廿五日申請成立美術協會,一九四三年訂為美術節。恰巧的是一九四七年這天,台灣重要的畫家陳澄波,被國民黨在嘉義車站前公開槍决,應重新詮釋陳澄波受難日為台灣美術節。 為紀念孫文生日訂十一月十二日為醫師節,問題是孫文雖然是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卻未當過一天醫師,對醫學也沒有貢獻。台灣的醫師素質高,人才輩出,整體醫療體系相當健全,以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生日八月廿五日,定為台灣醫師節更有意義。 台灣是民主國家,民主成果深受世人稱羨及肯定,台灣人民應該慎重面對節日的意義,透過民主程序,從民間到政府共同推動,促成與土地歷史事件連結的節日,讓節日意義的張力貫穿人心,感動國人。 (作者是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3-03-14
地方大選結果的省思

地方大選結果的省思

  廿六日的地方選舉已經圓滿落幕,定期接受民意檢驗的選舉,已成為民主政治的常態。 從選舉結果來看,這是自二○一六年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以來,地方選舉最大的挫敗,民進黨在中央及北部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執政都有亮麗的成績,要延續三個城市的執政卻受阻,雖然「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民進黨得不到多數選民的支持,值得執政者警惕及痛徹檢討。民進黨的支持者也不用懷憂喪志,對一時選舉可以失望,但對台灣沒有絕望的權利,畢竟它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我們更應以台灣民主為榮為傲。 各政黨為了勝選,在政客操弄下,用邪惡的言語「謀財害命」,用抹黑、造謠、散播假訊息,製造仇恨、討厭值,讓今年的選舉風氣被這種歪風搞得烏煙瘴氣,讓部分選民喪失理性判斷能力。這些行為都在摧毀善良人民彼此信賴、感恩的心,摧毀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機制,負面選舉、仇恨動員,讓一世代的價值崩毀於一夕。 自從今年初,俄羅斯派兵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率領全國軍民英勇抵抗,加上全球民主國家的奧援,讓入侵者敗退跡象已現。反觀台灣面臨中國武力併吞的野心,國際焦點注視台海危機,民間團體在地方選舉,提出抗中保台的呼籲,因地方首長戰時負有民防的指揮權,其心態影響國人士氣,不容小覷。但似乎無法獲得選民的重視,是台灣人民的危機意識太弱嗎?值得關注。 在立法院朝野四個黨團同意下,通過台灣歷史上首次「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公投」案,投票結果,同意票五六四萬多票,不同意票五○一萬多票,投票率近五十九%,因同意票未達通過門檻的九六二萬票,修憲案確定不通過。回想二○○五年,以投票率廿三%選出的任務型國代進行修憲,決定現在高門檻的修憲,今天看來是格外諷刺。 在朝野政黨都同意下,修憲也無法進行,台灣人民必須思考制定一部合宜台灣憲政運作的新憲法,已成當務之急。 選舉結果本是公民心聲與力量集體意識的展現,當選者在選民的祝福下,受到歷史的眷顧,那是承擔責任的開始,用愛與包容化解社會的分裂,期待朝野攜手合作實現政見承諾,為民服務為國奠基。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員、現任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2-11-29
文協百年後的省思

文協百年後的省思

  一九二一年文協成立,倡議「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當家作主意識。戰後知識分子力求政治革新,結果菁英魂斷槍下,人民在戒嚴體制下委屈沉潛。一九八○年代,爭取民主、自由、人權承先啓後,風起雲湧,成就跨越二十一世紀首度政黨輪替,二○一六年後本土政黨二度完全執政,正常國家的曙光呈現眼前。 蔡英文總統執政六年,文教成果豐碩。文化部先後完成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台灣藝術史工程,再造歷史場域廊道。從《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出發》到《光-台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在國北師美術館策展,以黃土水的雕塑《少女胸像》、《甘露水》為核心,成矚目焦點,讓參觀者驚艷叫絕,展現了台灣人百年追尋的藝術價值及美學教育的落實。 被譽為「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的郭芝苑,去年百歲冥誕的多場音樂會,特邀國際知名法國管風琴家菲德利克.里瓦爾來台演奏其作品;今年三月郭芝苑作品也在法國巴黎演出,深獲國際樂壇矚目;之後愛爾蘭都柏林還有郭芝苑紀念音樂會。文化部與民間合作,成功將台灣音樂推上世界舞台。 除了美術、音樂,文學作品也不遑多讓。李喬小說,極富反抗精神的台灣史詩;陳冠學散文,千錘百鍊,台灣史上最光彩燦爛的經典。李魁賢詩作,充滿台灣意象,文筆自然,樸實內斂,透過詩的創作與翻譯,以自己的魅力,將文學作品推向國際,是台灣文學國際化的先行者。文化部有責任與義務將台灣文學作品譯成多國語言,以國際隊的規模,文化輸出,行銷世界。 去年教育部回應文協百年,特舉辦《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文化教育研討會,深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省思文協百年,國家應擬定文教十年計劃,逐步執行,以實現二○三○年台灣文教未來的想像,比如台灣本土文教的全面落實、少子和高齡化的因應對策、雙語教育與國家語言的平衡、人才培育及國際專業人才的引進、台灣遭遇戰爭危機的公民行動等,終而形塑出敵我意識清晰的正常國家。 綜觀最近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團結民族性,實乃烏國教育長期連結其本土文化、語言、歷史的結果。台灣要完成邁向正常國家最後一哩路,應從主體教育培養「國家認同一體」。文化的底蘊發揮到淋漓盡致,必能彰顯台灣民族靈魂的自信心,讓文教的軟實力,繼科技的護國神山之後,成為台灣立國基石。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員、台灣社社長)
李川信 2022-04-05
走在文協百年軌道上的本土教育

走在文協百年軌道上的本土教育

欣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周年,教育部舉辦《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為累積本土文化底蘊,為本土教育延續與傳承,深具時代意義。 一九二一年文協成立後,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是台灣主體文教向上提升的核心精神,然而因皇民化運動及國府戒嚴的威權統治,中斷了超過半世紀;解嚴後的一九九0年,為延續文協精神,民間倡議推動本土教育近卅年,以文教為基礎工程,讓國家軟實力彰顯民族自信心,建構正常國家,其過程縱有波折起伏,然大致往正面方向前進,而且近幾年來在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的積極推動下,已具體呈現效果,本土化就是國際化已成學界共識。 現行國高中課綱,重視人權、生命教育,台灣文史比重大幅增加,台灣史單獨成課,文言文比例相對調降。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後,教育部也確定本土語言在十二年國教中全面實施。文化部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台灣藝術史,這些都是推動文化教育本土化的藍圖。 教育部又先後在台灣圖書館成立「台灣學研究中心」及「本土教育資源中心」,加強本土教育資源的整合與發展,支援本土教育學術研究,更定期出版《台灣學》及《在地雜誌》,讓更多學理及實作有發表的園地。 本土教育的推動,在不同學科領域皆有具體成果,為回顧本土教育成長的軌跡與未來展望,教育部將於十一月廿六、廿七日在國立臺灣圖書館地下一樓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辦《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將以「文學、美術、音樂、科技、歷史、地理、生態、教育、社會、民俗」十個本土文化教育學理主題為主軸,邀請國內推動本土文化教育的學者、專家、教師分別以各主題的「特色與前瞻」與「如何走進課室」進行深入對談,期待能為本土教育的學術論述建立更寬廣、完整的基礎。 全國廿二個直轄市及縣市、臺灣博物館、臺灣文學館、與臺灣圖書館,則以海報展演形式,配合十個主題呈現本土教育的在地經驗與實踐,期望透過地方與館所的本土文化教育成果,提供社會大眾一個瞭解本土、親近本土並參與本土的場域,本研討會精彩可期,邀您共同參與。 (作者是台灣社社長,教育部本土教育會委員)
李川信 2021-11-23
建構文化教育主體性 打通正常國家任督二脈

建構文化教育主體性 打通正常國家任督二脈

  今年欣逢台灣文化協會百年紀念,也意謂著台灣人百年來的國家夢想,在近廿年各界積極推動正名制憲入聯的同時,唯有建構台灣文化、教育的主體性,才是真正打通邁向正常國家任督二脈的良方。 歷史是文化的根源,而文化即是生活,重視歷史,人民自會探索生長土地上的生活變遷。台灣主體性教育的意義,在於認識台灣各族群的語言、文化及台灣的史實,以建構共同的歷史記憶,形塑人文關懷的民族,終而形成認同土地的國民,建設台灣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針對台灣主體教育的問題,近幾年的民調均顯示,在「各級學校增加台灣史地內容、加強母語教育,以及培養台灣文史研究人才等」議題上,都有八十%以上民眾支持,顯見加強台灣本土教育已成民意主流。如何順應這股主流,培養台灣主體意識,教育部早已認知為刻不容緩的重任。 二○○四年杜正勝接棒教育部長後,馬上提出以「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國際視野」、「強化社會關懷」做為施政主軸,這也是提出台灣主體性教育的第一位教育部長;經過四年的推動與落實,造就太陽花運動的天然獨,影響斐然可見。 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潘文忠擔任教育部長,啟動一○八課綱修訂,現行高中課綱台灣文史比重大幅增加,文言文比例相對調降。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後,教育部也確定本土語言在十二年國教中全面實施,從二○二二年正式上路。同時文化部亦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台灣藝術史工程,這些都為推動主體文化教育奠基。政府有為,也應結合民間力量,建構寬廣完整的論述,讓台灣的文化與教育更蓬勃發展。 台灣國家認同的分歧,其根源來自缺乏主體教育。教育的內涵深深影響認同,教材是教育的靈魂,學生最感興趣的教材,就是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教材,因此主體教育必須從國民教育開始實施,所有的課程綱要、教材編寫、教師的教學、學習評量、基本學力測驗、國家考試的試題,都應以台灣本土為思考中心,如此才能培育熱愛鄉土、捍衛國土情操的現代國民。 文協百年後的二○二一年,台灣文化、教育主體性的建構是無可逆轉的核心價值,核心價值堅定台灣人的意志和信心,在這基礎下,台灣邁向正常國家指日可待。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21-03-16
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創大國

從文化大國邁向文創大國

台灣歷經原住民、漢人的墾殖,荷西、鄭氏、清、日時代的經營與建設,先民都留下豐碩的足跡及珍貴的文化資產,這是台灣優越的發展條件。在多元族群文化,共生共榮共享形成的命運共同體下,早已揚棄我族篳路藍縷,造成他族顛沛流離的偏差思維,尊重多元族群文化,以文化的軟實力,團結台灣,形塑國家一體的共識。 二○一六年本土政黨再度執政,蔡英文總統體認文化是國家的靈魂,特請鄭麗君擔任文化部長,鄭部長也了解,經濟產業使國家安定強大,但文化教育更使國家穩定偉大,上任後勇於任事,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文化基本法等立法,為台灣文化奠基;啟動國家文化記憶庫,重建台灣藝術史工程,再造歷史場域,讓台鐵台糖鐵道、阿里山鐵道、茶道、水圳成為帶狀廊道,以文化治理達成文化立國之目標。 今年,蔡英文總統再度連任,鄭麗君以陪孩子成長為由辭退部長,由李永得接棒部長,我們相信一棒接一棒,台灣會更棒。李部長在高雄擔任副市長所主導的駁二藝術特區,活化文創所帶來的觀光人潮,盛況空前;客委會主委任內推動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深受好評,也讓客委會變成最富文化涵養的部會之一。李部長在前任的基礎下,更進一步深耕文創產業,讓台流變成文化主流,成立國際媒體平台連結世界,輸出台灣文創產業,推向世界舞台,讓世人分享台灣的成果。 當世人一致肯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這片土地上每年每月發生多少有生命力的感人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加上先民數百年來抵抗外來統治,爆發可歌可泣的事件,我們有智慧把它們寫成故事、小說、劇本,拍成影片,使國人產生關鍵性的共鳴。要完成這偉大的工程,需要優秀的文創人才,厚植人才,政府責無旁貸,期待國家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培育優秀的藝文、影視人才,為國家所用。 行政院蘇貞昌院長說:文化是國家的根,國家發展重要的動力,從文化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水準。因此我們期待用文化立國的精神,發展璀璨耀眼、多元創新的台灣文化,打造台灣文化國家隊品牌,以文化團結台灣,讓台灣邁向文創大國。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20-10-13
為本土政黨永續執政奠基

為本土政黨永續執政奠基

  二○一九年年底,中國隱匿武漢肺炎的嚴重性,導致疫情蔓延無一國家倖免,幸好台灣是蔡總統執政,防疫工作超前部署,成效舉世稱羨,實乃天佑台灣。然而日前WHO秘書長譚德塞卻召開記者會,怒罵台灣以種族歧視的字眼對其人身攻擊;針對譚德塞的不實指控,欣見蔡總統立即表達強烈的抗議。 而隨著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的記者會,疫情成為媒體及國人的關心焦點,無不希望早日消滅新冠病毒。等疫情過後,蔡總統的新任期即將展開,我們站在民間的角度,提出幾點淺見,期待蔡政府在現有的政績基礎上,為本土政黨永續執政奠定基石。 一、司法民主化。司法改革是台灣政治民主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國人對司法的不信任度高達八十%以上,原因在於制度的不民主、司法人員專業的傲慢與獨裁、與不良司法人員的無法淘汰;而人員素質的提升得假以時日,制度的改革則較易推動,冀望政府能實施「陪審制」,以改革司法審判時的「黨國思維、自由心證」。 二、轉型正義的實踐。「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後,受國人矚目的是「不義遺址」的處置,其中又以「中正紀念堂」的銅像,及位於大溪慈湖、頭寮兩位前總統的棺木為最,拆除銅像、棺木入土為安、建物轉型也是轉型正義的實踐。 三、正名的突破。困擾許久的「中華民國ROC」護照,立委林宜瑾質詢時建議改為Republic of Chunghua,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改為Republic of Taiwan,或許漢字「中華民國」一時無法取消,但護照上要讓外國看的英文改為TAIWAN應該不是難事;至於「中華航空、中華郵政、中國鋼鐵」等國營機構的正名也應逐步進行,以避免遭誤解為中國的事業。 四、憲政的落實。憲政改革不能只談十八歲的公民權,更須有多層次多面向的改革,如政府體制、國會體制等,而且修憲得經過立法院程序及公民複決,本屬不易,不妨朝野思考制定一部符合現狀的台灣新憲法。 台灣是一個國家,卻屢遭藍營質疑違憲,反倒無視真正違憲的國家名稱如「中華台北」、「台澎金馬」、「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台灣國家生存危機四伏,內有親中政黨處處掣肘,外有中國虎視眈眈企圖併吞,唯有本土政權永續執政,步步為營,才能突破困境壯大台灣,蔡總統及其團隊當肩負此重責大任。 (作者為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20-04-14
文化多元國家一體

文化多元國家一體

台灣歷經原住民、荷西、清朝的經營,日本時代的建設,不管是東方或西式,不管是傳統或現代,都留下豐碩的先民足跡;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是台灣的榮耀和優越的發展條件,可惜二戰後,在中國國民黨錯誤的政策下,錯失了50年台灣國家夢。 1996年李登輝先生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後,在國中教育推出「認識台灣地理篇、歷史篇、社會篇」,首度確認本土教育文化路線,奠定台灣人自我認同的基石。 2000年的政黨輪替,陳水扁總統八年執政,不僅在教育上深化台灣意識,還先後成立客家電視台及原民電視台;2016年本土政權再度執政,公視台語台也在今年2019年正式開播;相對於強勢的華語文化,我們欣慰於國家終於行有餘力,將這塊土地上長期以來飽受歧視的弱勢族群的語言文化,正式搬上檯面,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尊重不同族群在教育文化及國家體制的場域內,得以公平使用語言文化的權力,彰顯台灣多元文化的精髓。 「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 公廣集團得設台語電視台。圖為立委催生活動。(資料照)   2001年,母語教育進入校園成為正式課程。2018年教育部推動「108課綱」,語文領域中減少文言文比例,增加台灣文學及世界文學作品,「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為選修,破除中華文化的獨尊,增強多元文化的學習。歷史領域中建構「台灣史、東亞史、世界史」的脈絡史觀,更是一大突破。社會領域則強化人權、轉型正義,以在地觀點,提升公民素養。 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居民教育,本就該以台灣主體意識為核心,知曉台灣多元的文化樣貌與價值,進而認識東亞及世界;猶如世界強國的美國,在文化教育上早已脫離英國,自成一體,才能創造非凡,獨霸世界。反思台灣,隨著民主化和國際化的推波助瀾,「台灣文化」與「台灣價值」的內容,已經趨向樣貌繁華、成熟茂盛的多元型態,但在歷史演進的軌跡驅動下,台灣本質是個墾殖的移民社會,是無法逃避的事實;台灣現在的各住民族群,在面對國家的認同與定位上,是否有共同意識以成就一個多元族群的現代民主國家?是否能配合本土政權多元文化政策的實際行動,攜手共同建構團結一體的新國家? 面對2020年1月11日總統及立委的選舉,關係著本土政權的延續,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發揮力量,守住台灣價值,守住台灣的自由民主與主權,更莫忘台灣文協的精神-「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真諦。 (作者現任北社社長) 北社台灣文化日系列活動 (一)10/05文化論壇,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北市南海路54號 (二)10/19文化晚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30號卓越堂 (三)10/26-27文化資產營,台北市NGO會館,青島東路8號
李川信 2019-10-08
喜迎公視台語台開播

喜迎公視台語台開播

二○○○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以本土自居的民進黨政府在二○○三年成立客家電視台,二○○五年原住民族電視台也相繼開播;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由民間團體多年努力催生的公視台語台,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強力支持下,終於在昨天開始試播,七月六日正式開播,雖然晚了十五年,但做為長期關心台灣文化教育團體的我們表示高度的肯定。 公視台語台的成立,是台灣跨出文化平權的重要一步,藉由不同族語電視台的功能,使各族群語言有公平發展的場域,讓台灣人以說自己母語為榮,以欣賞學習他族語言為傲。 台灣長期獨尊華語政策,原住民語、客語和台語相對弱勢,也流失迅速。公視台語台的開播,既安定台語也安定台灣四分之三使用台語人民的心。語言是相當生活化的載體,在推廣文化平權下,不必擔心出現所謂「台語霸權」或「沙文主義」的問題。 我們期許公視台語台︰ 一、應製作幼兒律動、卡通及適合年輕人的節目,讓兒童和年輕人喜歡看,對台語有所奠基,才有傳承與發展的機會。 二、成為學習台語文與典藏價值的台語文化平台,台語若能深入家庭,聽、講、讀、寫就不難了。 三、族群、文化、語言的多元形塑國家一體,台語台的節目也應朝台灣主體性及國際視野與國際接軌,做具體規劃。 公視台語台成立過程一波三折,為了後續穩定發展,必須排除障礙,及早未雨綢繆。目前的法源依據為二○一九年一月九日公佈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該法明定「國家語言,指台灣各固有族群所使用的自然語言及台灣手語」,「若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則應優先推動各種保障措施,如得設電視專屬頻道…」,這種法源依據不若原民台與客家台般的明確,變因很大,在有心的政黨操作下,可能化整為零。再者,若非鄭麗君部長的重視,立法院即時通過文化部編製開台年度預算四億,其中八千萬人事費遭凍結又解凍,台語台不可能成立;未來若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台語台的營運將備受衝擊。 喜迎公視台語台的開播,但也要提醒國人,台灣從二○○一年母語教學進入體制內,到客家電視台、原民台、台語台的相繼成立,都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國民黨執政從來不把台灣文化語言放在心上,孰是真心為台灣,高下立見。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9-07-02
拒絕「和平協議、一國兩制」,守護台灣

拒絕「和平協議、一國兩制」,守護台灣

二○二○總統大選,想要爭取代表中國國民黨參選的總統候選人,無不爭先恐後的宣示:如果當選總統,一定要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和平協議以「假和平之名,行併吞之實」,把台灣主權鎖進中國,這種投降式的協議,哪來他們口中的「對等」、「尊嚴」。此舉無疑增加台灣被併吞的風險,當前台灣最危急狀況莫過於此。 三月二十二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率團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廈門,先後與香港、澳門中聯辦、國台辦密會,打破台灣政治人物訪中的禁忌,也踩上交流的紅線,因這些單位是真正貫徹北京意旨、執行一國兩制的機關,韓國瑜的行為幫中國在台灣鋪陳一國兩制的氛圍,以高雄為破口當中國的馬前卒。 台灣曾經有過四十年的反共教育,反共深入人心,中國要滲透台灣並不容易。然當時的統治者對自己曾經有過的反共記憶忘得一乾二淨,也對自己從反共到親共、舔共的轉變過程,沒有對台灣社會有清楚的交代,而部份台灣人也跟著隨波逐流;他們內心深處的中國國族情結,超越台灣主權、自由、與民主的價值,不惜賣台也要緊密的和中國連在一起。 我們肯定這些日子來,蔡英文總統拒絕和中國簽訂和平協議、反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的對中政策,也請民進黨政府拿出魄力,全面清查滯台中國人的滲透,更應結合所有具台灣意識、反併吞的團體,戮力破除國人的迷失,勿重蹈一九五九年圖博(西藏)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後,中國血洗圖博的覆轍。 美國經過四十年對中國經貿優惠,以經貿扶植中國走向自由民主,然而卻無法改變獨裁體制,反而讓獨裁專政者利用國家資源,侵蝕自由、民主。美國川普總統上任,鑒於中國霸權崛起,將威脅世界和平,乃藉貿易平衡發動貿易戰,制訂亞洲再平衡倡議法案圍堵中國;同時制訂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最近更公開說明一國兩制不被台灣人接受,美國政府也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況,並譴責中國不願放棄使用武力侵台。 明年總統大選是台灣存亡的關鍵時刻,美、日、歐盟對台灣的處境相當關心,多次提出聲援,但自助才能得到他國協助,期待台灣人民重視民主自由與主權,拒絕「和平協議、一國兩制」,守護台灣,你我有責。 (作者現任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9-04-09
(北社評論)勇於面對真相

(北社評論)勇於面對真相

二○一九年一月二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要求台灣在「九二共識」下接受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蔡英文總統隨即回應:「我們不接受九二共識,就是因為北京當局定義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總統並呼籲朝野,別再使用「九二共識」此虛假的名詞。 「九二共識」是二○○○年時即將卸任的陸委會主委蘇起所創造出來的新名詞,以取代中國國民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只是本質還是「一中各表」。實際上1992年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於香港會談時,雙方並無共識;一直到1997年中國單方面主張,「雙方只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口頭共識,但從未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含意,更無一個中國政治內涵『各自表述』的共識」;換言之,中國不同意「一中各表」,而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框住台灣,推行一國兩制,以進行其欲統治台灣的目的。 如果我們陷入「九二共識」的泥淖裡,在國際社會認知中,代表我們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與中國的事務是台海兩岸的內政問題,國際社會無權協助支持,台灣逐步失去國際地位、尊嚴與自由,成為第二個香港,甚至第二個西藏。 中國領導人常說,「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根據1943年的開羅宣言,台灣主權已歸還中國;又依據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台灣歸屬中國。」這些言論都不是事實,真相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不曾一分一秒統治過台灣;開羅宣言只是二戰中的新聞稿,非正式條約,台灣真正的歸屬應該依據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澎;1971年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是將蔣介石集團逐出聯合國,改由中國代表,並沒有處理台灣主權問題。 歷史學家證實蔣介石是二二八大屠殺的元凶、白色恐怖的製造與執行者。1971年中國加入聯合國,美日領袖安排台灣以一般會員國資格繼續留在聯合國,蔣介石剛愎自用,以一句「漢賊不兩立」,讓台灣成為國際孤兒。光憑這些作為,蔣介石何德何能足以浪費國家資源保護其紀念堂及棺木?實非「去蔣」,而是「去獨裁、去威權」。 台灣被讚譽為「最美的風景是人」,以我們受教育的程度,應能分辨是非真假,不應該被列入全球無知國家前三名。期勉國人,勇於面對真相,台灣才能成為正常的國家。 (作者現任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9-01-15
(北社論壇)正視教育的轉型正義

(北社論壇)正視教育的轉型正義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包容不同族群,不管先來後到,理應認同土地並視為安身立命的所在,以形成命運共同體;然而錯誤的教育內容與政策,卻造成國家認同的錯亂與危機。教育是國家的軟實力,也是心防的基石,以教育為「桶箍」,可以形塑文化、語言、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台灣共識與價值;因此,轉型正義不落實於教育,無法提升台灣的國力。 從台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一群「擁抱獨裁專制、具有強烈黨國思想、打壓校園民主與學術自由」的人,組成所謂的「大學校園自主聯盟」,避談遴選違反學術倫理與法律,反而企圖顛覆大學校園的自由民主,集權力於一身,其言行不僅媚共,甚至甘願成為中國的傳聲筒。這群人橫行於各大學校園內,阻擾轉型正義的實施,為人師表令人汗顏。 而中小學校園之中,亦不遑多讓。 新北市鷺江國小劉老師與翁老師帶學生校外教學,參觀鄭南榕基金會的「查某人e二二八攝影展」,事後一位有異議的家長向陳姓議員陳情,該議員隨即與教育局副局長及鷺江國小校長召開記者會,痛批政治干預校園,果不其然在教育界造成寒蟬效應;反觀帶學生到慈湖、頭寮、中正紀念堂膜拜威權的象徵符號,卻被視為理所當然。這又是一樁抗拒校園轉型正義的不良典型。 新北市江翠國中潘老師,多年來進行「繪畫二二八」的教學活動,並設計學習單讓學生於寒假期間參觀二二八紀念館,學習單卻經常被導師沒收,還有導師狂言「這學習單很政治,叫潘老師來找我。」足見不少中小學教師的內心,無時無刻存在著「小警總」,一遇到「事實真相」隨即自動羅織罪名。教育界的轉型正義實已刻不容緩。 西班牙曾因獨裁者佛朗哥的幽靈盤繞,轉型正義不彰、內鬥嚴重,造成國家競爭力衰弱,其國會為扭轉國家命運,加速轉型正義的落實,於二○○六年通過「歷史記憶法」,拆除獨裁者的標誌與牌匾,更通過「除垢法」,將佛朗哥的墳墓移出烈士谷。西班牙能,台灣何嘗不能? 台灣也是因獨裁者的魅影揮之不去,造成國家認同混亂。當「促轉條例」通過,清除威權象徵,展現公權力,貫徹轉型正義,就是執政者應該負起的責任。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8-07-31
(北社評論)民進黨執政兩週年的觀察與期待

(北社評論)民進黨執政兩週年的觀察與期待

  二年前,蔡總統受台灣人託付,當選「中華民國」第六任總統,時值「外交休兵、國防旁觀、內政崩壞,並任中國予取予求」的國政下,蔡總統臨危受命要翻轉台灣,實屬艱難。總統上任後,堅定拒絕接受所謂的「九二共識」,同時守護台灣主權,建設國防,穩定經濟,可看出總統擬一步一腳印地穩紮台灣的基礎工程,以鞏固台灣成為富足安樂的國家。 我們欣見政府「重啟長程飛彈量產,落實戰機及潛艦國造」,以強化台灣的自我防禦能力,但台灣的國防預算僅占GDP的一.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惡鄰虎視眈眈下,理應調整至三%,才有足夠的資源提高戰備,保障台灣的安全。另應終止自我弱化的全「募兵制」,建立專業軍官、士官及兵的「徵、募並行制」。 面對中國透過各國政府及國際企業,在國際間全面圍堵,將台灣綁死為中國的地區,我們期望政府能強力反擊,越不吭聲越易軟土深掘,中國的那隻黑手已明目張膽地伸進國內,「民視新聞台被斷訊,大愛台連續劇智子之心被下架」,不僅剝奪新聞自由及閱聽人權,更造成爾後的寒蟬效應,政府實不能等閒視之,應以國安態度處理。 台灣外交處境艱困,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強化台美關係後,美國一七二位聯邦眾議員致聯名信,強烈敦促世衛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應無條件讓台灣參與今後所有的世界衛生大會(WHA),美日歐多國政府亦跟進支持。國際間為台灣創造有利的氛圍,期望政府乘勝追擊,主動提出申請加入WHO成為會員,不達目的不罷休。 為加速台灣產業升級及結構轉型,政府提出「縮短城鄉差距、活絡地方產業」的前瞻計畫,及「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五加二的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一個世代產業的成長與動能。目前「智慧機械」年產值已破兆元,失業率亦大幅降低,經濟景氣明顯復甦,但遺憾的是個人薪資所得的幅度增加不大,要達到經濟成長讓全民共享的分配,是政府更應努力的目標。 台灣需要有魄力的領導人和行事果決的執政團隊,對內強化經濟實力、自我防衛能力,及國家認同一體,對外彰顯台灣主權,才能凝聚國人的士氣與信心,成為蔡總統執政的堅強後盾。 (作者為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8-05-22
(北社論壇)執政的務實與理想

(北社論壇)執政的務實與理想

  二○一六年的大選,民進黨受到台灣人民的託付,得以完全執政。兩年來,務實的維持著中華民國體制,也交出具體的成績單。 為落實轉型正義,《軍公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的年金改革,達到世代正義、國家財務永續經營。為促進政治革新,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並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平復司法不法,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如人權園區等。同時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展現國家多元文化,並使受到「一元語言政策」傷害的各族群語言,於國家資源挹注下,得以傳承、復興與發展。 為翻轉台灣教育,運用《實驗教育三法》,讓多元特色學校得以呈現新契機。教育部課審會將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比例,由四十五%至六十五%下修為三十五%至四十五%,選文篇數則由三十篇降至十五篇。國教院在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將高中歷史課綱由傳統的學習進程─「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改為「台灣相關分域討論、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台灣與世界」,以專題呈現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此舉不僅大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也翻轉台灣的文史教育。 長期受國人詬病的公投法,以高門檻設計阻礙公投的進行,現在終於修正成為真正可提案可公投的公投法。 在國防方面,重啟長程飛彈量產,落實潛艦國造,提升國防戰力,深化國防自主。面對中國無止境的打壓,蔡英文總統總是沉穩以對,不亢不卑,不承認九二共識,不向中國惡勢力稱臣。 這些改革與堅持,理當獲得國人認同,然而改革若只做半套,不僅期待者失望,也難消弭反改革者的不滿。轉型正義能否彰顯以導正法治及人權?公投法修正卻設限議題,如何確保直接民權的行使?台灣人追求的理想─透過制度建立「真正的主權國家」,是否涵蓋在施政的核心藍圖中,以求慢慢實現?面對國家認同長期遭受扭曲,不該因「務實」而喪失「理想」。 期待民進黨政權勿忘其黨綱所楬櫫的台灣價值─正名台灣、制定新憲法、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更期待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政黨,帶領台灣人實現台灣夢。 (作者現任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8-02-13
(北社論壇)公投法補正–還我完整公民權

(北社論壇)公投法補正–還我完整公民權

2003年底,立法院通過公民投票法。實施至今,舉行過的全國性公投有6案,全因投票人數未達50%門檻而遭到否決。高門檻設計阻礙公投進行,「鳥籠公投法」稱呼不脛而走,此「鳥籠」不修正,「公投」絕對窒礙難行。 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公投法修法終於浮上檯面,當年12月15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各個修正草案完畢,修正方向包括: 1.刪除第五章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可公投年齡由20歲降至18歲。 2.提案人數由「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正副總統選舉人總數」千分之五以上,下修到萬分之一,大約從九萬人降到兩千人。 3.連署人數由5%以上,下修到1.5%,大約從九十四萬人降到二十八萬人。 4.投票結果,「由投票人數達全國總投票權人數的50%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修改為「有效票相對多數,且同意票須超過投票人數總額的四分之一」即為通過。 上述的修正方向,因提案人數、連署人數的大幅降低,公投成案容易,但最具爭議的公投適用事項,卻不在修正之列,宛如綁了腳的公投如何衝出鳥籠?我們強力主張,除預算、租稅、投資、薪俸、及人事外,公投議題不應設限,依國民主權原則,納入超越憲法所規定事項,以確保國民直接民權的行使。 民進黨在2007年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正名台灣,制定新憲法,在適當時機舉行公民投票,以彰顯台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可見民進黨亦主張台灣要成為正常的國家,必須運用公民投票以呈現國人的主流意見。一個議題設限的公投法,如何彰顯台灣的共識?再度呼籲,請兌現陳建仁副總統的競選承諾,「讓公投法符合人民需要,讓人民可行使自決權。」 公投法修正案一讀通過後,遲遲無法進入院會,經林義雄先生赴民進黨中央黨部前進行禁食抗議後,民進黨中央終於承諾會在12月底前完成;但12月將至,公投法修正案這會期仍然未排入優先法案!林先生將在同地點再度接力禁食抗議,以匯集民間力量,督促民進黨立院黨團早日補正可長可久的公投法。 台灣的前途應由2300萬台灣人共同決定,這是國人的共識,但決定台灣未來的唯一方法就是全民公投,因此我們期待朝野各政黨能深切體認,「該還給人民完整的公民權就還給人民吧。」 (作者現任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7-11-07
(北社論壇)理性真實的正視文史教育

(北社論壇)理性真實的正視文史教育

二○一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新就任的教育部長潘文忠於記者會上宣布,將以行政命令停用「微調課綱」,隨後行政院於五月三十一日正式公告,廢除「二○一四年高中國文與社會領域微調課綱」。 為了制定新課綱,教育部國教院耗費一年時間研討,於二○一七年七月三十日公布「社會領域課綱草案」,將高中歷史課綱由傳統的學習進程—「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改為「台灣相關分域討論、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台灣與世界」三個分域,以專題呈現,不採編年史,不呈現標準答案,重視的是培養學生思辨、解決生活問題等能力。 我們樂見教育部摒棄傳統的封建思想,導入劃時代的新思維,以課綱引導教師「翻轉教育」,讓學生學習「探究實作」,但歷史是事實的呈現,過去歷史課本應論述卻從未提及的兩點: 一為戰後決定台灣命運的舊金山和約第二條:「日本政府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 二為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裡的唯一合法代表,是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權利,並立即驅逐在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內所非法佔據席位的蔣介石代表。」 這兩點務請放入課綱,以加深國人「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的觀念,同時認知「中華民國並未退出聯合國,只是席位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而已。」 同年八月二十日,教育部又公布「國語文課綱草案」,文言文比率上限從五十五%下修至三十%,選文篇數則降至十至十五篇。此舉不僅大幅度減輕學子的課業沉重負擔,同時也翻轉台灣的語文教育,期待新課綱能更重視與土地連結的現代文學,並透過世界名著的文選,拓展學子的國際視野。 回顧以往,中國國民黨以一黨之私,用半世紀的時間,傾國家所有資源,「教化」台灣人民忽視台灣這塊土地,去認同遙遠的中國,以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為榮,實乃違反自然法則,終究注定失敗。教育的本質在於認同這塊土地這裡的人民,以凝聚共識,則數百年來台灣人民夢寐以求的民主國家,終能水到渠成。 (作者現任台灣北社社長)
李川信 2017-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