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倫相關文章

外資11月匯入3521億元 創史上最高紀錄

外資11月匯入3521億元 創史上最高紀錄

外資11月單月「淨匯入」一舉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金額為112.64億美元。(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外資大軍銀彈流入台灣市場!根據金管會公布統計,外資11月單月「淨匯入」一舉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金額為112.64億美元(兌換新台幣約3521億元),而且也終止連續四個月匯出,更創史上單月匯入最高紀錄。 為何外資突然在11月將資金錢潮大舉匯入?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包括:第一、美國通膨數字趨緩,第二、聯準會(Fed)升息速度放緩升息,市場認為已進入升息尾端,第三、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 此外,投顧業者提供資料顯示,上個月外資流入資金規模,在亞洲市場當中,台股受益最多,贏過日本、韓國及印度等市場,為何台股會特別受到外資青睞? 證期局表示,台股基本面尚稱穩健,今年截至10月底本益比17.53倍,現金殖利率達3.79%(加計股票股利為3.89%),加上內上市櫃公司截至10月底累計營收約32兆元,累計營收金額雖較去年同期減少9.86%,惟仍為歷年同期第三高。 尤其,統計也顯示,今年從7月至10月,外資已經連續四個月淨匯出,合計高達新台幣4800億元,也就是站在空方,但11月立即改變局面,資金大舉回流,助攻11月股匯市雙雙大漲,包括:新台幣匯率升值3.5%,台股則大漲1432.58點。 投顧分析師指出,外資在11月單月於上市公司買超台股金額為2400億元,但淨匯入的金額為3521億元;相比之下,推估外資還有一定規模或部位,尚未使用,因此,後續可以提供買超台股的銀彈。
王孟倫 2023-12-06
去年防疫雙險狂賠2116億 平均每天賠5.8億

去年防疫雙險狂賠2116億 平均每天賠5.8億

去年防疫雙險理賠金額達2116億元,等於平均每天賠5.8億元。(資料照)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防疫雙險理賠大海嘯,讓產險業成為去年最慘行業之一!金管會3日公布統計,2022年全年「防疫雙險」(防疫險加疫苗險)理賠高達2116.4億元,等於產險公司平均每天(含假日)要賠上5.8億元鉅額款項。 此外,為因應防疫保單理賠,產險業目前已經增資金額達985億元,是過去4年增資金額(1.08億元)的912倍。 首先,就理賠金額來看,回顧去年四月至五月間,也就是外界稱「防疫險之亂」這段期間,當時放寬各項理賠條件,包括:確診無須住院居家也理賠、快篩陽視同確診等,而立委及業者當時僅預估,理賠金額在410億至800億元左右。 但事後發展完全出乎預料,根據統計,去年9月26日理賠金額才破千億元,但12月26日就突破了2千億元,換言之,防疫雙險另外一個千億元,只有花短短3個月時間就突破。 根據最新統計,去年全年防疫險賠付1693.1億元、疫苗險賠423.3億元,雙險合計為2116.4億元,更是保費收入(55.7億元)的38倍。也就是說,產險公司去年承保金額只收到55.7億元,卻要賠掉2116.4億元的保費給客戶;不過,金管會官員補充說明,去年理賠案件也有可能是前年(2021年)就承保的案件,會有年度的落差,實際落差倍數會小一些。 此外,理賠大海嘯幾乎把整個產險業淹沒,讓業者只好緊急增資或短期融通借款來因應。 在現金增資部分,保險局表示,已獲准6家產險增資,已經完成增資金額近千億元、合計為985億元,包括:國泰產險200億元、中信產155億元、富邦產150億元、新安東京200億元、和泰產260億元、兆豐產20億元。 對此,保險局坦言,去年產險業的增資金額,創下史上最高紀錄,若相較過去, 2018至2021的4年期間,僅增資1.08億元,等於1年增資金額是過去四年的912倍之多,顯示國內產險業者當前的財務壓力之大。
王孟倫 2023-01-04
台灣防疫貢獻不該被選舉扭曲

台灣防疫貢獻不該被選舉扭曲

2020、2021年台灣出色的防疫成效,寫下傲人的經濟表現成績。(資料照)     隨著地方縣市選舉逼進,政治人物頻頻把防疫變成選戰負面攻擊的議題,甚至完全抹殺防疫團隊貢獻。當然,從疫情爆發至今,許多措施和政策確實有檢討空間,不過,2020、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能夠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台股更衝到全球前幾強,難道不是台灣防疫的具體貢獻嗎?怎麼一到選舉就變了樣! 回顧過去,當疫情爆發之初,台灣先成功守住邊境防線,接著,各國被迫採取封城、停班及停課、禁止大型活動舉辦,台灣是全世界極少數維持正常生活的國家,許多民眾慶幸自己活在「平行宇宙」。 台灣出色的防疫成效,因而享有全球轉單效應,加上國內生產、製造、民間消費活動得以持續,寫下傲人的經濟表現成績。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2020至2021年間,在各大財經新聞或數據統計,總是會出現「防疫有成」這四個字,如今,防疫表現卻因為選舉而遭到「全盤否定」,這落差也未免太大。 根據統計,2020年世界各國GDP(國內生產毛額)紛紛出現負成長,但台灣GDP成長率達3.1%,為當年全球表現最強勁的經濟體之一,也是3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2.3%)。去年(2021)即使國內疫情一度嚴峻,並實施三級警戒,但經濟成長率仍衝高至6.45% 創近11年最高,也連續兩年位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台灣在防疫表現出色下,經濟仍逆勢成長,使得我國股市持續上揚;2020、2021年分別大漲22.8%、23.7%,都是「亞股之冠」,且位居全球股市「前段班」。 不過,到了今年,由於變種病毒傳播快、國內疫情爆發,且除了中國之外,各國已放棄「清零」政策改採「共存」,一夕之間,國內每天突然數萬人確診,加上相關配套措施未備妥,自然引發強大民怨;防疫政策當然需要被監督、也需要被檢討,但全盤否定貢獻,顯然就與事實不符了。
王孟倫 2022-09-28
擅與中方簽約 台酒主管送辦

擅與中方簽約 台酒主管送辦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日前爆料,台酒公司主管鄧哲偉私自與中國河北省農業產業協會簽訂契約,台酒恐變「紅」酒!(林楚茵辦公室提供)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日前爆料,台酒公司主管鄧哲偉私自與中國河北省農業產業協會簽訂契約,台酒恐變「紅」酒!台酒公司副總經理廖志堅昨表示,雖然鄧姓主管強調是個人行為,但行政違失絕不寬貸,此涉及國安問題,已經移送地檢署及陸委會調查。 台酒:鄧哲偉行為 涉國安問題 廖志堅指出,北部營業處主任鄧哲偉雖以個人行為,透過「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與中國「中國河北省農業產業協會」簽約,惟其違反公私分際,使用公司資源,甚至影響公司暨國家聲譽。 台酒公司除第一時間將鄧降調非主管職處分外,也啟動人資及政風積極調查,日前已移送陸委會及地檢署調查,釐清是否有違反兩岸及國安相關法規。 廖志堅表示,鄧員擔任海事會理事長,雖屬個人行為,惟其利用在辦公空間從事非職掌工作屬性,有違員工職場規範,確有行政違失,亦將召開考核會,針對其公、私分際不明,利用公司資源進行私人行為部份,予以懲處。 「公司不允許同仁上班時間從事私人業務,更遑論利用公司資源這種公私不分情事!」廖志堅強調,特別是涉及兩岸敏感的事情,公司已責成人資單位研議相關工作條例及公司獎懲標準,並啟動政風調查及檢討,杜絕公司同仁有公私不分情事,更遑論違及公司及國家安全。
王孟倫 2022-05-21
台人薪資比墨國高 又如何?

台人薪資比墨國高 又如何?

日前外媒一篇報導「台灣人薪資與墨西哥差不多」,引起國內媒體大肆引述,不過,隨即遭到國發會與主計總處等官方機構「打臉」,指該報導引用比較數據基準有誤。話說回來,就算台灣人薪資比墨國高,那又如何?國人薪資多年凍漲是不爭的事實,不需要跟別的國家比較,已是國人最真實的感受。 國人薪資多年凍漲是不爭事實,不需要跟別的國家。圖為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月平均總薪資9萬3144元。(資料照) 墨西哥與台灣距離遙遠又陌生,多數國人應該不太清楚該國經濟情況;若從基本資料來看,依IMF 2017年統計各國人均所得,台灣平均為2萬4000多美元,墨西哥連1萬美元都不到,再怎麼算,墨國的薪資怎會追上台灣? 原來,該篇報導是用墨國的民間消費購買力平價(PPP),而台灣卻是拿平均薪資與墨國比較,若同樣用購買力平價,台灣其實是墨國的2.1倍。 像這類引用失誤的消息,國內媒體第一時間並未判斷真假,直接引用轉述報導,政府相關單位當然有責任要出來澄清;否則,以訛傳訛,錯的也變成對的。 不過,就算台灣薪資「完勝」墨西哥,相信也沒有人會感到很開心,畢竟大家很清楚,十多年來,台灣實質薪資凍漲,換言之,什麼都漲,就是薪資不漲,誰開心得起來呢? 因為薪資沒漲,也使得民眾對國內物價上漲變得非常敏感或反彈,因此,政府要如何讓國人薪資適度調漲,荷包能增加,這才是民眾最在意的。(王孟倫)
王孟倫 2018-03-29
吳前副總統的魔法經濟數字

吳前副總統的魔法經濟數字

  常有人說,怎麼經濟數據跟實際感受有很大落差,其實,數字本身並沒錯,端看拿來引用的人如何解讀。 就拿前副總統、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日前力誇馬政府過去8年政績表現,他說,「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達10.63%,是45年來最高」,若數字有錯,他鞠躬100次。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資料照) 好吧,這數字確實沒錯,吳主席也不需要鞠躬,但他「沒說的」是,台灣前一年(2009)經濟成長率創下史上最低紀錄,當年是負成長衰退1.57%;換言之,因前一年基期如此低,隔年才會有如此大幅成長,這樣竟然也能拿出來吹捧一番,可說是大開眼界。 其次,檢視台灣史上經濟成長率最低的4年,分別是2001、2008、2009與2015年,沒錯,其中有3年就是落在馬政府執政時期;也許,可以好好解釋原因與問題出在哪裡,比如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國內產業轉型不足等因素,但擺在眼前明明就是成績滿江紅,卻要硬扯是45年來最棒的表現,這不是卸責嗎? 再者,用執政8年平均經濟成長率來比較,馬政府平均是2.8%,還遠遠落後扁政府執政的4.8%,更別說當時競選口號「633」,平均成長率達到6%,這落差也未免太大了;實在不知道,吳主席口中的經濟好表現,到底好在哪裡? 其實,馬政府執政的經濟好壞,大家心中都有數,只挑對自己有利的數字,想要像變魔術般,手一揮,把慘不忍睹的經濟數據、一眨眼變成好棒棒,這樣的戲法未免也太拙劣,很容易就被吹破牛皮。(王孟倫)
王孟倫 2018-01-30
沒有投資 哪來的經濟成長

沒有投資 哪來的經濟成長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表示,將透過鼓勵民間投資,強化經濟成長動能,以解決低薪問題。誠然,這幾年台灣經濟難以起色,民間投資低迷是最重要的主因,要掃除各種投資障礙,吸引企業回流投資,顯然政府還需要更加把勁! 行政院與地方政府都強調要鼓勵企業投資。(資料照) 首先,近年來,我國經濟經常落入「GDP保一」或「保二」之困境,若遇到全球景氣低迷,台灣經濟原地踏步,或許還有話可說;不過,當世界景氣欣欣向榮之際,台灣經濟還軟趴趴、未見起色,就不能再賴給國際因素影響。 實際上,國內經濟遲緩,很大原因是民間投資不振,國內智庫台綜院的研究指出,從過去台灣成長經驗來看,民間投資成長率的合理範圍,應該是GDP成長率的1.5至1.8倍;但近年來,民間投資成長率卻都低於GDP成長率,經濟當然缺乏成長動能。 賴揆上任後,當然看到這樣的問題,日前也積極提出解決企業投資面臨「五缺」,並希望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等,由公部門的投資帶動民間資金投入。 不過,短時間要拉抬國內民間投資,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全球化時代,資金可隨意在各國流動投資,根本無法光靠「愛台灣」之類的口號,吸引民間投資。 沒有投資,就沒有經濟成長動能!如何強化企業信心,藉以吸引及擴大民間投資,很顯然,政府還必須端出更多的政策牛肉。(王孟倫)
王孟倫 2018-01-23
慶富案金管會一口氣懲處14家銀行 一銀罰最重1000萬

慶富案金管會一口氣懲處14家銀行 一銀罰最重1000萬

  2017-12-29 17:0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下午舉行臨時記者會,主委顧立雄親自宣布慶富案裁罰結果,共開罰14家本國銀行,其中罰鍰最重是第一銀行,金額1000萬元,其次為高雄銀與土銀的800萬元。 針對慶富案裁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親自宣布開罰14家銀行,其中罰鍰最重是第一銀行,金額1000萬元,其次為高雄銀與土銀的800萬元。(記者黃耀徵攝)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下午親自召開記者會,宣布慶富案裁罰結果。(記者黃耀徵攝) 遭到開罰的銀行包括:第一銀、土銀、高雄銀、台銀、兆豐銀、台企銀、華銀、合庫、彰銀、輸出入銀行、新光銀、元大銀、台中銀、大眾銀等14家,這也是近年來,金管會在同一時間、宣布同一案件開罰最多銀行案件。 顧立雄表示,選擇今年最後一天宣布這項裁罰案,是希望銀行新的一年可以重新出發;若後面檢調或司法機關發現負責人有相關新的不法事證,金管會有進一步開罰。 其中,依情節輕重,第一銀開罰1000萬元,高雄銀與土銀分別800萬元,台銀與兆豐同為400萬元,另外,台企銀、華銀與合庫三家各開罰200萬元;其他六家彰銀、輸入銀、新光銀、元大銀、台中銀、大眾銀是予以糾正。合計裁罰總金額為4000萬元 顧立雄本週一曾表示,會在本週二或下週二通過業務會報,決定懲處內容,但考量他曾在立法院允諾今年底前要公布,因此,在昨天上午臨時加開業務會報,並通過此裁罰案。 顧立雄日前曾指出,銀行業收取大眾存款、保險業拿的是保戶資金,以有限的資本,來管理大眾資金,因此,金融業必須要比一般公司還更高的標準,執行與落實公司治理。他強調,「若金融業公司治理不佳,除了衝擊實體經濟,也會影響到客戶權益。」
王孟倫 2017-12-29
對中國曝險升溫 能不留意嗎?

對中國曝險升溫 能不留意嗎?

在維持1年多低檔後,不知不覺,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佔比又再升高;今年第3季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為0.53倍,是近6季最高,雖然低於金管會規定上限,但從絕對值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1.71兆元,在兩岸關係仍充滿不確定情況下,這麼龐大數字,能夠不留意嗎? (中央社資料照) 所謂國銀對中國「曝險」,是指本國銀行整體對中國的投資、放款及資金拆借的總和;不只是在中國的分行,包括國內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海外分行對中國的任何投資或放款行為,都計算在內。 回顧過去,從數字上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最高出現在2014年第4季,當時金額高達1兆7766億元,佔淨值比重為0.68倍;而我國銀行在中國出現倒帳情況最嚴重,也是出現在這段期間之後。 這項數字,從2016年第1季,也就是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開始起了變化,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降到0.6倍以下,去年也都維持低檔,但今年第3季又開始上揚,曝險金額是去年以來的新高。 曝險部位越高,意味著銀行可能承受風險越大!目前兩岸關係並不若馬政府執政時期,銀行為何對中國曝險持續回溫,這是金管會與其他相關部會必須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掌控風險管理。 再者,任何風險都不宜過度集中,尤其兩岸情況又更為特別,國銀曝險在中國有1兆7000多億元,如此龐大金額,顯然已有過高之虞,應該適度加以控管調整。 (王孟倫)
王孟倫 2017-12-19
金融股的酸甜苦辣

金融股的酸甜苦辣

不同於一般產業,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一旦爆發重大弊案,乃至於後續金管會開罰,就成為熱門新聞與投資人關注焦點;今年以來,金融族群股價漲幅低於大盤表現,有市場人士歸咎於弊案頻傳,但金融業收取大眾資金,必須嚴管金融市場紀律,若不能做好內稽內控,必然直接或間接影響股價。 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一旦爆發重大弊案,乃至於後續金管會開罰,就成為熱門新聞與投資人關注焦點。(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先來看看數據,根據統計,今年前10月整體金融業獲利48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全年可望突破5000億元;當金融業獲利開出紅盤,卻無法反映在股價上,姑且不論接下來資金是否輪動到金融股,但今年以來,金融族群漲幅就是遠低於電子股與其他族群。 金融業包括銀行、保險與證券等,其中,銀行收取大眾存款,保險公司收取保戶資金,用的是大家的錢,之前幾次重創全球經濟的事件,起因都是金融業出了問題,因此,金融機構的「健全」經營,比獲利多寡來得重要。 就像之前爆發的銀行不當銷售TRF事件,這類高複雜性衍生性金融商品,在2015年讓銀行業賺飽飽,但在未重視金融市場紀律下,後來爆發投資爭議,到頭來,銀行業不僅要認賠,還要頻於奔命與投資人和解。 金融業是管理「錢」產業,有的人就會動腦筋違法來搬錢,無論是行員監守自盜,或是外籍人士盜領ATM現鈔;金融機構本身必須做好層層把關,落實內稽內控,否則,只要螺絲一鬆掉,弊端馬上就爆出來。 此外,主管機關也要充分發揮監督管理功能,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性,避免與減少金融業弊端一再出現。(王孟倫)
王孟倫 2017-12-12
替辜仲諒付保釋金 金管會重罰中信金

替辜仲諒付保釋金 金管會重罰中信金

  2017-12-05 17:58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出手重罰中信金控!金管會主動調查發現,中信金替前中信金控副董事長辜仲諒墊付刑事案件保釋金,金額高達9000多萬元;金管會認為,中信金在內稽內控及法令遵循有嚴重缺失,除重罰中信金控1000萬元,並停止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6個月、中信金控法遵長金延華停職3個月。 顧立雄今天宣布重罰中信金,痛批該公司遇到大股東,公司治理就就失靈。(記者王孟倫攝)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今天親自主持記者會,這也是他上任後,第一個出手重罰的金融案件;他上任之初後,就強調要落實公司治理,並要實施「胡蘿蔔與棒子」。 顧立雄表示,中信金為在職離職員工共墊付一億元保釋金,其中,辜姓離職員工、也就是辜仲諒,就撥付9260萬元;相關案件都是辜仲諒個人行為,中信金卻以辜是「因公」涉案,而墊付鉅額保釋金,顯然法遵觀念欠缺,內控制度有嚴重缺失。 「這已經是中信金第五次發生類似案例,我會用零容忍態度面對!」顧立雄不滿表示,中信金的公司治理每次遇到該位大股東(辜仲諒)就轉彎,從過去的紅火案等,「我要求落實公司治理不打折,也不希望中信金還有下一次」。
王孟倫 2017-12-05
退休官員轉任應建立規範

退休官員轉任應建立規範

政府退休官員轉任國營機構或公股行庫,這問題爭議已久,遲遲未能解決,政府應全面通盤檢討,並建立一套明確的規範或準則,透過制度化機制,才能讓問題獲得解決,並化解各界疑慮與不滿。 行政院長賴清德允諾,下一波國營機構或公股行庫人事變動,會避免退休官員轉任。(本報資料照) 現行法令有關「旋轉門」規定,只規範公務員離職3年內,不得轉任該主管相關事業之公司,但國營事業並不在此限,因而有官員退休後,直接轉任國營機構或公股行庫擔任董總之問題。 當然,這也引來諸多批評及不滿,認為讓官員退休後轉任國營事業,根本是酬庸性質,甚至是用來擺平或安撫相關人事爭議之工具! 從結構面來看,因國營事業或公股行庫,若選擇退休官員轉任,較能發揮政策配合之效果。畢竟,若從民間企業找人,先不論薪資能否談得攏,如果其經營方針是以利潤為導向,政府就不易發揮影響力,因此,無論藍綠執政,用人方式都沒太大改變。 不過,隨著近來公股行庫不斷出狀況,外界常以「財政幫」或「金融幫」,痛批同一批人把持權力;對此,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也允諾,下一波國營機構或公股行庫人事變動,會避免退休官員轉任。 問題是,退休官員轉任問題還是沒有建立一套規範與標準,未來的行政院長也未必會按照賴揆做法,因此,究竟是要全面禁止,或是在一定條件標準可轉任,必須要有可長可久制度依循,這才是治本之道。(王孟倫)
王孟倫 2017-10-31
柯P抨擊悠遊卡變第三方支付拖2年 金管會:根本沒申請

柯P抨擊悠遊卡變第三方支付拖2年 金管會:根本沒申請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抨擊金管會拖延「悠遊卡」申請「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業務,金管會今天回應,法令並無禁止電子票證機構兼營第三方支付機構,像「一卡通」近日已經遞件且獲准通過,也歡迎所有電子票證機構申請。 金管會透露,悠遊卡公司至今尚未遞件申請經營電子支付機構,所以並無拖延問題(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國內目前共有四大專營電子票證,包括悠遊卡、一卡通、HappyCash與愛金卡。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指出,「電子票證」與「第三方支付」在本質上就是不同的工具,各有不同的法令管理,但雙方都可以申請相互兼營,法令並無禁止,換言之,只要申請核准,電子票證公司一樣也能投入網路支付。 官員透露,悠遊卡公司想跨領域、投入網路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業務,像是「數位悠遊卡」,但卻不願意向金管會正式申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執照,只希望能從事網路相關業務。 金管會指出,「悠遊卡至今根本沒有遞件申請,也沒有所謂拖延問題」。金管會認為,如果悠遊卡公司沒有拿兼營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執照,而直接進入網路交易,法令當然行不通;這部分,其實我們與悠遊卡公司已經溝通說明很多次,但去年十二月底至今,就沒有再接觸過。 「這對其它電子票證業者來說,就太不公平!」金管會以一卡通公司為例,該公司已經提出兼營第三方支付機構申請,並在七月獲准;官員直言,別的業者都遵守規定走完流程,希望悠遊卡公司也能依規定,提出申請。
王孟倫 2017-09-11
〈台股青紅燈〉捧中貶台的經濟謬論說

〈台股青紅燈〉捧中貶台的經濟謬論說

  國內一直有種「捧中貶台」論點存在,其主軸不外乎「中國經濟好棒棒、台灣鬼島沒得救」,若不願與對岸強化連結,就是鎖國心態、夜郎自大,台灣經濟將沒有活路,然後,跟著百業蕭條,民不聊生之類。 首先,「台灣對中國真的有鎖國嗎?」由我國企業累積投資中國佔GDP比重來看,台灣是世界各國最高、本國金控集團的海外放款,最多國家同樣也是中國。 換言之,台灣經濟對外已經高度依賴中國,竟還能被說成鎖國,實際上,應該說是「鎖在中國」比較貼切吧! 其次,近年來,中國崛起這是事實,沒有人會懷疑,問題是中國人口是台灣60倍,GDP是台灣21倍,人口與經濟結構如此懸殊,經濟制度截然不同,硬要拿來比較,意義到底在哪? 「中國好先進喔、到處可用手機或網路第三方支付,台灣真是落後。」這是「捧中貶台」人士最常見的說法之一,但殊不知,中國金融發展較晚,更沒有像台灣的「聯徵中心」,所以,只能跳過信用卡階段,直接朝必須先儲值的第三方支付或手機支付發展,試問,這與先進與否,有何關係? 再者,若與中國加強結合真的有助於台灣經濟?試問,馬政府執政8年,兩岸經貿如此緊密發展,為何馬任內的GDP平均成長率只有2.81%,低於扁政府的4.86%? 對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人當然都看在眼裡,台灣在經濟道路上,也確實出現問題、值得省思;但是,這種一邊吹捧中國經濟有多好,另一邊又把台灣講成一文不值,不僅其心可議,論點也禁不起檢驗。 (王孟倫)
王孟倫 2017-06-19
主計總處︰製造業外移 低薪元凶

主計總處︰製造業外移 低薪元凶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昨在一場座談會表示,二○一一年開始,我國經濟結構出現很大質變,平均經濟成長率低於全球平均值,主要原因是製造業大舉外移,這不僅對整體經濟造成衝擊,更拉低國內薪資水準。 主計總處表示,製造業產業外移後,使得國內就業機會減少,民間消費也跟著受影響。(記者王孟倫攝) 蔡鴻坤昨出席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的經濟預測座談會,他拿出數據指出,從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全球GDP平均成長率有二.八%,反觀台灣,同時間平均僅二.六%;這還是因為二○一四年蘋果手機大賣、有助於台廠,否則我國GDP平均值會更低。 製造業帶動經濟效果 高服務業逾倍 他直言,產業外移先從傳統產業開始,慢慢轉換到科技業,使得國內就業機會減少;從產業關聯表來看,「製造業」帶動經濟的效果,比「服務業」大很多,製造業每增加一個單位需求,可帶動三.八個單位,但服務業卻只有一.八個單位。 蔡鴻坤舉例,比如做一輛汽車,光是相關零組件要三萬多個,這需要多少的配合廠商、多少的工作機會。 「甚至有很多服務業,是為製造業存在而存在」,他說,例如過去中南部的科技大廠,就帶動當地需求,當製造業尚未外移時,許多飯店都是客滿的,很多海外工程師會來這裡消費。 海外生產比重拉高 更衝擊整體經濟 蔡鴻坤分析,「過去,我們出口是贏過南韓的,現在卻不到南韓的六成」;台灣出口有九十%是製造業,但現在產業外移了,連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部分,也從過去的十%一路提高到五十五%;這不僅使得出口輸給南韓,當工廠都往外移,就業機會減少,薪資也跟著拉低。 他直言,我國實質薪資水準不如十六年前,很大原因就是製造業外移,製造業員工的年薪通常可超過百萬元,但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是減少的;反觀這幾年增加的工作以服務業居多,但以餐飲服務業為例,其平均薪資僅三萬三千多元,遠不及製造業薪資水準。
王孟倫 2017-04-20
不走西進老路 國銀往新南向集結

不走西進老路 國銀往新南向集結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年啟動「新南向政策─金融支援」,訂下四大指標績效目標,對新南向十八國的授信放款金額,至少增加三%到七%;而本國銀行也擴大向東協布局,包括長期專注兩岸市場的永豐金,都要改走新南向,其他銀行更是繼續加碼東協市場。 不走西進老路, 國銀往新南向集結。 「新南向十八國」包括東協十國、南亞六國及紐西蘭、澳洲等。金管會設定今年新南向國家授信總額目標增加三%到七%,以去年底授信總額七七六六億元計算,今年放款需增加二三三億到五四四億元。 新南向18國近200分支機構 根據統計,目前國銀在新南向十八國已有一九七個分支機構(分行、子行、辦事處)。而今年以來,才兩個月時間,金管會已核准兩家國銀在東協設立四個分支據點,包括彰化銀行申請菲律賓馬尼拉分行、柬埔寨金邊「專營業務子行」,合作金庫設澳洲墨爾本分行及柬埔寨金邊分行之「市中心支行」等,顯示國銀持續揮軍前進新南向國家。 其中最特別的是彰銀金邊專營子行。金管會指出,因柬埔寨政府希望外資銀行以購併方式,而不鼓勵申請設置子行或分行;為突破這項關卡,彰銀改以「專營授信業務」的子行提出申請。 相較於國銀對新南向持續增溫,對西進中國反而是大幅降溫。國銀主管直言,從二○一○年起,到中國設立分行據點,幾乎成為國內銀行界的顯學,大家一窩蜂往西進,但近兩年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加上中國金融市場惡化,倒帳事件頻傳,讓國銀大幅緊縮在中國授信,嚴重影響獲利。 從數據上來看,截至去年十一月,國銀在中國分行不僅沒賺錢,反而虧損十七億元,獲利驟減七成一,是海外分行衰退最多的地區!反觀新南向國家,預估去年可獲利一百至一二○億元之間,也難怪國銀對南向與西進,出現截然不同態度。
王孟倫 2017-03-05
搬台灣錢放款 國銀中國分行存放比2.9倍

搬台灣錢放款 國銀中國分行存放比2.9倍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我國銀行之中國分行在當地籌資不易,「存放比」竟高達二.九倍,其中更有國銀向台灣母行拆借資金來因應;學者直言,若做不到「當地存款、當地放款」,也不該有這麼大落差,尤其向母行拆借,等於「搬台灣資金、西進中國放款」,將不利於銀行業之健全經營。 本國銀行在中國分行之存放比 為何國銀中國分行在當地籌資困難?金管會表示,中國法令規定,外資銀行僅能承作人民幣一百萬元以上之定期存款業務,不得吸收小額存款,加上中國當地資金相當吃緊,讓國銀取得存款不易。 僅吸收100元存款 卻借出290元 根據統計,國銀在中國分行今年七月底放款總額一三七五億六千八百餘萬元、存款總額為四七三億八千八百餘萬元,「存放比」平均高達二.九倍。當銀行「存放比」數字超過一倍,即代表放款高於存款,「存放比二.九倍」亦即「國銀在中國僅吸收一百元存款,卻借出二百九十元」!其中,公股銀行的合庫「存放比」為六.二倍,台企銀更高達十三.三倍。 統計顯示,本國銀行整體的「存放比」為七十三%(即○.七三倍),且過去多年也都維持這個水準,與中國分行「存放比」高達二.九倍,相去甚遠。 整體國銀存放比0.73倍 差距甚大 立院預算中心指出,國銀中國分行存放比偏高、存款量低,而同業拆借的資金成本過高,使得其主要資金來源為「分行資本金」(營運資金)與「母行拆借」兩大項;部分銀行甚至主要仰賴「母行拆借」來支應資金,像是合庫為四十一.八%、華南銀為四十九.二%及國泰世華為四十四.八%。 若從國銀中國分行的「資金來源」分析比較,根據統計,由台灣匯入的「分行資本金」占比為三十九.五%,從「母行拆借」資金占比為二十五.九%;相較之下,當地吸收存款僅十五.六%而已! 「這就是搬台灣人民存款,西進中國去放款!」成大法律系教授許忠信表示,礙於當地法令限定,國銀難以吸收足夠存款,這是可以被理解的,「既然收不到存款,就不要放這麼多錢」,不料,我們的中國分行在當地放款,反倒是存款的好幾倍,甚至還回頭搬台灣的錢去放款,風險實在太高。
王孟倫 2016-12-05
興航解散 李瑞倉︰涉有預謀 非常惡劣

興航解散 李瑞倉︰涉有預謀 非常惡劣

  興航23日早上進行二次勞資協商,不到半小時協商就破裂,興航企業工會副理事長龐閔憶拿出執行長劉東明昨日親筆寫下之承諾,表示對公司非常心寒,未來不排除作進一步的抗爭,隨後帶領興航員工高喊「破壞承諾,沒有誠信。」(記者黃耀徵攝) 2016-11-23  11:5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對於復興航空無預警宣布停飛解散,金管會主委李瑞倉今天在立法院不滿表示,興航的動作非常不應該,一度宣布重大訊息否認解散,已有欺騙社會大眾之嫌,接著,他們動作很快召開臨時董事會決議解散,「應該早就設計好,已涉及預謀」,非常惡劣。 對於興航解散,金管會主委李瑞倉抨擊,興航21日當天重大訊息反覆,有欺騙社會大眾之嫌。(記者王孟倫攝) 立院財委會今天審查金管會年度預算,但朝野立委質詢焦點全部鎖定在復興航空宣布解散。 李瑞倉表示,興航在21日當天的重大訊息反反覆覆,這就有欺騙社會大眾的嫌疑,證交所初步已經對其開罰150萬元,我們也將可疑交易名單,移送檢調單位。 立委賴士葆認為,整體事件看起來就是預謀,金管會很難事前防範,所謂「人心隔肚皮」;李瑞倉說,興航無預警宣布解散,這些動作如此快速,應該早就設計好。 不過,興航是否密謀解散,李瑞倉強調,這個要交給檢調機關詳查。 此外,立委曾銘宗詢問,興航是否涉及內線交易,追查情況如何?李瑞倉表示,交易量確實有異常情況,我們已經把相關可疑名單移送給檢調單位。 曾銘宗問,是否有興航內部人賣股票?金管會證期局局長王詠心說,不是內部人直接賣股,而是與內部人相關的投資人,為了進一步釐清與追查,我們已移送檢調偵辦。 曾銘宗更點名,興航前兩大股東-國產與中興保全都是關係戶,金管會沒有清查?王詠心說,清查對象不只復興,我們也對國產和中興保全的股票交易進一步分析,正全力追查中。
王孟倫 2016-11-23
彰銀案 只有輸家 沒贏家

彰銀案 只有輸家 沒贏家

  記者王孟倫/特稿 原本以為政黨輪替,閣揆林全又是當年核准標售彰銀股權的財長,爭議多年的彰銀案可獲解套;如今,身為林全老同學的財長許虞哲,竟已開始為彰銀改選備戰,若又再度上演委託書大戰,無論對財政部、彰銀、台新金、投資人來說,都是彰銀案的輸家。 首先,為何財政部是輸家?二○○五年財政部函文即允諾彰銀特別股得標者取得經營權,但財政部主張,該函文的效力只有一次性,並非永久支持,結果,法院在今年四月一審判定,「確認雙方契約關係存在」;儘管雙方再提上訴,但財政部很難站得住腳。 尤其,過去二○○五、二○○八、二○一一年連續三次董事改選,財政部都能依約履行,二○一四年這屆才不認當年承諾,況且,與民間金融機構展開大鬥法,更有損政府形象,不利社會觀感。 對台新金或彰銀來說,從二○一四年改選至今,股權爭議紛紛擾擾,必然不利於銀行業務經營,雙方投資人各有約二十萬人,兩邊若持續叫戰,負面爭議不斷,更不利於投資人。 尤其,雙方因為彰銀案而走上司法途徑,兩邊都要支付昂貴的訴訟費用,財政部花的又是人民的納稅錢,若能好好妥善和諧處理,協商出最大共識,就能降低彰銀案的負面衝擊。 新政府標榜是「最會溝通的政府」,財政部應該好好與台新金展開協商,若私下積極備戰,準備再掀起一波經營權大戰,試問,這與前朝時代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王孟倫 2016-11-20
樂陞匯53億給中企 黃國昌批:債留台灣、 錢進中國

樂陞匯53億給中企 黃國昌批:債留台灣、 錢進中國

2016-09-29  15:12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立院財委會今天邀請金管會舉行樂陞案專案報告。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點名,當百尺竿頭以48.6億元新台幣公開收購樂陞,樂陞匯款53億元到中國收購「廈門同步」公司,結果,百尺竿頭卻是空頭支票、讓投資人損失慘重,黃質疑這根本是「債留台灣、錢進中國」。 立委黃國昌今天質疑,樂陞案是「債留台灣、錢進中國」。(記者王孟倫攝) 黃國昌以圖示,樂陞一方面匯出高達53億元到中國,以收購「廈門同步」公司,但另一方面,在台灣的樂陞則接受百尺竿頭公開收購;不過,百尺竿頭承諾的2.3億美元(約新台幣48.6億元)卻跳票未交割,導致台灣數萬名投資人損失百億元 而黃國昌更質疑,宣稱是日商的百尺竿頭,究竟是中資或港資?他表示,百尺竿頭背後的億豪控股公司,再往上推,可以發現有兩家港商公司,一家為YINGFENG(鎣鋒),另一家為Winwin Investment;而用Winwin Investment在香港網站查詢,卻有兩家公司名字,分別為「中國共贏」與「萬旺」。 黃國昌詢問,究竟Winwin Investment是哪一間公司?是港資還是中資?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答覆時說,當初代理人提供資料,是一般外資公司,但我們會在一個月內,查明其背後資金背景;金管會證期局長王詠心也表示,目前也無法確認Winwin Investment之真實身分,這顯示,當初受委託機構中信銀與中信證,根本沒做好KYC(客戶認識)。 而過去擔任過金管會主委的立委曾銘宗,也質疑百尺竿頭是中資還是日商?他說,百尺竿頭在台灣的公司地址,從汐止、搬到內湖再到板橋,與中國一家遊戲公司「動游」,都是同一個位置,難道這不奇怪嗎? 王詠心答覆,因為百尺竿頭公開收購是透過投審會進來,不是透過台股市場交易帳戶,所以金管會很難查證。因此,曾銘宗在財委會提臨時提案,要求經濟部在一個月內,確實查核百尺竿頭是否為中資公司。
王孟倫 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