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新聞

好消息又零確診! 陳時中︰邊境守得越來越好    

好消息又零確診! 陳時中︰邊境守得越來越好    

  國內今日無新增確診武漢肺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台灣看起來,邊境這條線守得越來越好,但國際仍嚴重,仍不可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布,國內今日無新增確診武漢肺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沒有境外移入,也無本土病例。目前台灣看起來,邊境這條線守得越來越好,但國際仍嚴重,病例增加速度快速,仍不可掉以輕心。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國內累計395例確診,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在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5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累計2,059,582例確診,分布於184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636,350例、西班牙177,633例、義大利165,155例、法國147,863例及德國127,584例為多;病例中133,138例死亡,以美國28,326例、義大利21,645例、西班牙18,579例、法國17,167例及英國12,868例為多。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林惠琴 2020-04-16
華航正名 林佳龍:只要有心要做 中國打壓不是理由

華航正名 林佳龍:只要有心要做 中國打壓不是理由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答詢時表示,華航更名後衍生的行政成本,甚至可能被中國打壓都不是理由,前提是社會有共識。(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蕭玗欣/台北報導〕交通部長林佳龍表態支持華航正名,他昨天表示,華航更名後衍生的行政成本,甚至可能被中國打壓都不是理由,前提是社會有共識;至於要改為什麼名稱,他認為需要社會凝聚共識,非他個人可以決定。 改為什麼名稱 需社會凝聚共識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昨在立院質詢表示,他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會這麼白目,若真的把台灣誤以為是中國,這表示外交部、交通部失職,前面溝通、聯繫半天還讓人誤以為是其他國家。林佳龍回應指出,確實有外媒報導,標誌引起他國誤會。 洪孟楷指出,林佳龍自己也在臉書提到華航正名並非首次,最後都沒改成功,主要就是改名成本很高;根據民航局回覆,華航正名後相關航權、機場時間帶恐都會重新分配,對公司營運穩定將造成影響,航班異動也會造成民眾不便。民航局預估,華航更名涉及相關文件、合約變動,保守估計將耗費十一億元。 林佳龍則說,只要社會有共識支持正名,這些行政成本都不是問題,他也支持華航改名,但要改成什麼名稱需要社會共識,這樣才能避免跟中國混淆,不要在台灣援外時,被誤以為是打壓台灣的中國在援外。林佳龍也強調,只要有心要做,可能被中國打壓而損失航權都不會是理由。 洪孟楷則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未來華航改名衍生出來的成本,由執政黨或改名的這一方來負責,交通部等相關行政機關不能列相關預算,引發藍綠兩黨立委吵翻天。 民進黨立委認為,華航正名仍在凝聚共識,現在就限制政府不能補助言之過早,況且華航非一般公司,若全民認為改名有必要,政府買單並不為過,更直指國民黨提該案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國民黨立委則認為尊重公司治理,所有重大政策都必須自負盈虧。最後林佳龍允諾會尊重華航治理原則,洪孟楷同意撤回提案。
蕭玗欣 2020-04-16
譚德塞完了! 川普宣布暫停金援WHO

譚德塞完了! 川普宣布暫停金援WHO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宣布,他已指示政府暫時中止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資金。(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14日宣布,他已指示政府暫時中止對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資金。川普說,世衛組織沒有履行其基本職責,必須追究責任,該組織還發表對中國錯誤的資訊,導致無數人因此錯誤決定而喪生。 綜合媒體報導,川普14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世衛組織如果在調查中國方面的消息做得更完善,疫情本來可以得到遏制,並且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川普說,世衛組織沒有及時分享疫情資訊,沒有提供及時的防疫政策建議,沒有及時宣布「全球大流行」,「在這麼長時間後,是時候讓他們為此負責了。」 川普指出,美國在疫情初期就對中國實施旅遊禁令,但世衛組織卻反對美國的決定,讓其他遵從世衛組織的國家繼續對中國開放邊境,導致疫情迅速蔓延全球,這是最大的悲劇,錯失提早控制疫情的機會。 不過,川普強調,美國將會繼續與世衛組織合作,推動有意義的改革。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是世衛最大的貢獻國,2017年起,他多此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譚德塞說,他希望美國繼續向世衛組織提供資金,並稱「我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希望這種關係能持續下去」。
自由時報 2020-04-15
第二波口罩援外 歐130萬片 新南向國家160萬片

第二波口罩援外 歐130萬片 新南向國家160萬片

台灣首波口罩援助行動陸續寄達歐洲,英國在台辦事處今天表示「感謝運送到貨」。(取自英國在台辦事處臉書)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我國第二波國際抗疫人道援助行動正式啟動,外交部昨公開將捐贈瑞典、丹麥、奧地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歐洲八國醫療口罩,數量共一三○萬片;新南向國家一六○萬片,包括印尼、菲律賓、越南、澳洲、印度、緬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外交部上週已宣布,將再捐贈總數六百萬片醫療口罩給北歐、中東歐地區的歐盟會員國、美國受創嚴重州、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新南向國家及其他友好國家,昨公開部分受惠國名單,包括歐洲八國、一三○萬片;新南向八國、一六○萬片;及拉美九個友邦和友好國家、一○五萬片口罩。 丹麥、瑞典和斯洛伐克等國駐台機構,近日已陸續公開感謝台灣。瑞典駐台辦事處表示,感謝台灣在最艱困時刻分享珍貴醫療資源,瑞典和台灣不只是性別平等和人權倡議的夥伴, 也是全球衛生的夥伴,期盼未來與台灣官方有更多的合作。 台灣首波口罩援助行動已寄達歐洲,共七百萬片,分送一百萬片到義大利和西班牙;四百六十萬片給比利時、捷克、法國、德國、盧森堡、荷蘭和波蘭;一百萬片贈予英國,四十萬片援贈瑞士。 英國會議員錄影感謝台灣 英國在台辦事處昨表示,台灣口罩已運抵,將分送給英國國民保健署相關單位,「謝謝台灣!」英國國會議員也紛紛錄製影片,英國下議院副議長伊凡斯更效法英國替醫護人員打氣的活動,在影片中向台灣政府及人民鼓掌,感謝台灣援助。 伊凡斯說,他特別要對台灣政府與人民捐贈口罩給第一線NHS醫護人員表達感激之意,此時必須確保第一線照護患者的醫療人員得到萬全的保護,感謝台灣的援助,讓他們的安全有保障。 伊凡斯並提到,英國民眾如今每到週四晚上都會走到家門口,替NHS第一線醫療人員鼓掌打氣,他要進一步效法這項活動,替台灣政府及人民鼓掌,隨即以熱情拍手感謝台灣援助。  
呂伊萱 2020-04-15
萬人集資廣告「Who can help? Taiwan. 」

萬人集資廣告「Who can help? Taiwan. 」

民間發起群眾集資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4月14日刊出。(讀者提供)   〔記者楊淳卉/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於4月8日指責台灣對他進行種族歧視的人身攻擊。針對譚德塞不實言論,民間發起群眾集資,於美國時間 4月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以贊助者共同名義,向世界發出一個訊息: “Who can help? Taiwan.”(誰能幫忙?台灣!) 這則廣告由知名設計師聶永真操刀。廣告中提到,「在全球孤立的時刻,我們選擇團結。你不是孤單的。台灣也跟你站在同一陣線」,「在過去幾個禮拜裡,台灣捐贈了1600萬個口罩支援世界各地的醫療工作者。我們也與美國跟歐盟合作開發最先進的快篩與疫苗」,「誰能孤立台灣?沒有人。因為我們是來幫忙的。」 設計師聶永真表示,廣告中的 WHO 三字使用世衛官方字形,主標問句選用世衛標準色藍,將其隱喻提供閱聽人解鎖。上下圖像以不同翻轉的視角各自代表「世衛暨全球深陷的棘手難題」以及「創造了另一扇門對全球展開援助的台灣」。 共同發起人、知名Youtuber阿滴表示,他們並不是要攻擊任何特定人士,而是溫柔的說明,雖然台灣長期在國際上被孤立,我們仍是世界的一份子,我們也正在幫忙。共同發起人、Youtuber志祺表示,現在世界需要的不是憤怒,而是幫助。我們可以把原本被情緒激起的動力,拿來創造更多對世界有益的行動。 發起團隊指出,在不到一天的集資期間內,集資專案獲得 2萬6980人贊助支持,廣告文案則先經過所有關注者的投票選擇版本與提供建議,經過深諳國際關係和外交事務的專業人士細修推敲。 對剩餘款項運用,發起團隊表示,依據集資贊助者的投票結果,剩餘款項約1500萬元的45.82%,將用於數位廣告宣傳「Taiwan can help」;31.97% 將捐助國內醫療器材或資源;22.20% 將捐助國外醫療器材或資源。合計將有過半的款項直接捐助並協助國內外的防疫行動。 此外,廣告下方也附上連結至活動頁面QRcode,網站主要以聶永真設計的主視覺延伸出發,並搭配 Twitter 上的 #TaiwanCanHelp 留言,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活動頁面:https://taiwancanhelp.us/ )   廣告全文(英文版): WHO can help? Taiwan. In a time of isolation, we choose solidarity You are not alone. Taiwan is with you. We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We know how hard it is. Taiwan, having been devastated by the SARS epidemic in 2003, knows. Taiwan, having been isolated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knows. That is why we are contributing to international efforts by sharing how we contained the outbreak, kept our schools and businesses open, and ensured masks for all. In the past weeks, Taiwan has provided more than 16 million medical masks to support medical workers around the world and have worked together with the US and the EU on the most advanced rapid tests and vaccines for COVID-19. Who can isolate Taiwan? No one. Because we are here to help. #TaiwanCanHelp #TaiwanIsHelping 26,980 contributors participated in the crowdfunding campaign to bring you this message. Their donations will be used to fight COVID-19 internationally alongside our global partners. 廣告全文(中譯): 誰能幫忙? 台灣 在全球孤立的時刻,我們選擇團結 你不是孤單的。台灣也跟你站在同一陣線。 台灣經歷過2003年的SARS,所以知道你們正在經歷的一切。 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孤立,所以知道單打獨鬥有多艱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選擇在國際上分享我們的經驗。我們是如何控制疫情、如何保持社會正常運作,並且確保人人都有口罩戴。 在過去幾個禮拜裡,台灣捐贈了1600萬個口罩支援世界各地的醫療工作者。我們也與美國跟歐盟合作開發最先進的快篩與疫苗。 誰能孤立台灣?沒有人。 因為我們是來幫忙的。 #TaiwanCanHelp #TaiwanIsHelping 這個訊息來自參與了本次集資計畫的26,980位贊助者。他們的捐款將用於全球防疫所需。 針對WHO秘書長譚德塞攻擊台灣的不實言論,民間發起群眾集資,於美國時間 4月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以贊助者共同名義,向世界發出一個訊息: “Who can help? Taiwan.”(誰能幫忙?台灣!)(執行團隊提供) 募資廣告今刊在《紐時》實體報紙上。(讀者提供)
楊淳卉 2020-04-14
睽違一個多月 台灣再現「零確診 」

睽違一個多月 台灣再現「零確診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是繼上一次3月9日零確診後,睽違一個多月後,再度出現零確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值得大家高興一下,但仍要維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國內無新增確診病例,是繼上一次3月9日零確診後,睽違一個多月後,再度出現零確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值得大家高興一下,但仍要維持。 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累計確診393例武漢肺炎,分別為338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其中6人死亡,124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另外,有關3月30日返台專案航班共214名湖北返台民眾,已於今日解除隔離,並返家進行14天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指出,全球累計1,866,085例確診,分布於184個國家/地區;病例數以美國580,619例、西班牙169,496例、義大利159,516例、德國123,016例及法國98,076例為多;病例中118,418例死亡,以美國23,529例、義大利20,456例、西班牙17,489例、法國14,967例及英國11,329例為多。 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林惠琴 2020-04-14
台贈荷60萬片口罩 官員:應讓這美麗國家加入WHO

台贈荷60萬片口罩 官員:應讓這美麗國家加入WHO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捐出千萬片口罩援助其他國家,其中60萬片運抵荷蘭,荷蘭官員為此感謝我方伸出援手相助。(圖擷自臉書)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防疫物資大缺,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捐出千萬片口罩援助其他國家,其中60萬片運抵荷蘭,荷蘭官員為此感謝我方伸出援手相助,有國會議員更呼籲,應儘快讓這個美麗的國家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讓台灣網友看到後紛紛表示感動。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捐出1000萬片口罩援助其他國家,據外交部指出,其中有700萬片口罩用來援贈11個歐洲國家,有60萬片日前運抵荷蘭,中華民國駐荷蘭代表處昨( 13 )日在官方粉專《 Taiwan in the Netherlands 》發文表示,荷蘭政府高層及國會議員感謝台灣,在荷蘭對抗疫情的艱難時刻,慨贈數十萬片口罩給第一線醫護人員共同抗疫,台荷將就防疫醫療相關產業及研究進一步合作。 貼文中也附上荷蘭官員們貼文感謝台灣的圖片,包含荷蘭外交部外貿次長Hanneke Schuiling感謝台灣,捐贈大量口罩給有需要的國家,並表示非常感動,民主66黨(D66)眾議員兼黨外交發言人史卓瑪( Sjoerd W. Sjoerdsma )在推特表示,荷蘭收到台灣數十萬片口罩,並讚「這個美麗的國家應該要盡快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WHO )」。其他多名眾議員以及眾議院基民黨外交事務發言人Martijn van Helvert也都紛紛對台灣表示非常感謝。 有網友也將這些消息轉貼至PTT「 nCoV2019 」看板,引來網友紛紛回應「嗚嗚看到荷蘭官員們這麼為台灣發聲,真的好感動」、「加油挺過去啊」、「謝謝為台灣發聲」;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WHO已經沒有加入的必要了」、「祖國不好台灣不會好」、「WHO已經腐敗到沒有加入的必要了」、「感謝,但加入WHO就不用啦!」。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捐出千萬片口罩援助其他國家,其中60萬片運抵荷蘭,荷蘭官員為此感謝我方伸出援手相助。(圖擷自臉書)
自由時報 2020-04-14
非洲抗議中國歧視 我加入聲援行列

非洲抗議中國歧視 我加入聲援行列

中國近期在廣東等地以疫情為由針對非洲裔人士的種種強制作為,引發非洲國家的怒火。圖為有「小非洲」之稱的廣州三元里。(歐新社)     聯合致函中國 列舉對非裔不人道作為 〔記者蘇永耀、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近期在廣東等地以疫情為由針對非洲裔人士的種種強制作為,引發非洲國家的怒火。非洲國家駐中國大使十日聯合致函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痛陳這是中國對非洲的種族主義,要求立即停止歧視性作為。陸委會昨也正告對岸,抗疫合作必須出於對人性與健康的關懷,而非以政治為目的宣傳操作。 一封以「非洲駐中國大使協會」(The Group of African Ambassadors in Beijing)發出的抗議信提到,在中國出現對非洲裔的汙名化和歧視作為,將使外界以為COVID-19(武漢肺炎)「是非洲人散播出來的」。信中並列舉中國的不人道作為,包括非裔人士半夜在居住的旅館裡被逐出;沒有出遊史的非洲學生仍被要求進行核酸測試;與中國婚配的非裔人士被要求核酸測試,但其中國家屬卻不用;無端扣押非洲公民的護照;對非洲公民持續性侮辱,即使檢測結果陰性卻仍遭隔離;無正當理由威脅取消非裔人士的簽證,並逮捕、拘留或驅逐出境,嚴重侵犯人權。這封抗議信除發給王毅外,也同時發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及非洲聯盟等。 陸委會︰抗疫合作 不能成政治宣傳操作 陸委會昨對此表示,我方注意到非洲駐中國大使協會聯合致函中共外交部,抗議對非裔人士的防疫種族歧視作為。陸委會認為,病毒擴散沒有國界,亦沒有族裔的區別,抗疫合作必須出於對人性與健康的關懷,而非以政治為目的宣傳操作。在廣州的非裔民眾遭到歧視性的不當對待,中共有關部門雖提出辯駁與檢討,我政府仍呼籲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中共當局在防疫過程中應有的人道與人權尊重。 疫情重創經濟 非洲各國要求中國減免債務 與此同時,路透十三日披露,隨著武漢肺炎疫情蔓延重創非洲國家經濟,非洲各國要求減免債務的聲浪高漲,成為中國的頭痛難題,因為包括減免債務在內的任何協議,都將意味著做為非洲最大債權國的北京必須帶頭承擔損失。 據統計,中國政府、銀行和企業在近二十年來向非洲放貸約一四三○億美元,遠超過世界銀行給予非洲國家的貸款,其中大部分貸款用於基礎建設。儘管中國高調支援非洲國家應對疫情,對於債務減免卻沒有太大行動。西方國家面對疫情自顧不暇,也沒有意願減免非洲國家的債務;美國川普政府更直言,非洲國家多是從中國借貸,美方不願意給予非洲國家廣泛的債務減免。
蘇永耀 2020-04-14
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王浩宇唱衰口罩販賣機

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王浩宇唱衰口罩販賣機

  台北市口罩販賣機昨上路,一早吸引大批民眾排隊買口罩。(資料照,記者蔡思培攝)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台北市口罩販賣機昨首日正式上路,一樣大排長龍,系統更一度當機,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公開嘲諷:「真的快笑死。」 王浩宇引述柯粉說法:「不會有一人買多卡的狀況,因為每個口罩自動販賣機都會派一個人在旁邊把關,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噴飯笑言:「這不可笑嗎?」強調自動販賣機價格昂貴,唯一好處是能節省人力成本,要能自動販賣才有意義。 「如果需要一個人站在旁邊才能穩定運作、避免出狀況,就像飲料販賣機需要有個人在旁邊站著一樣無效益」,王浩宇打臉嗆聲:「那就回歸超商、藥局,不然直接讓那個人手動賣還更快?更何況,第一天就壞掉一台。」 王浩宇指出,當下週口罩3.0上路,民眾可以直接在全台一萬多家四大超商、全聯、美廉社預購、取貨,「屆時口罩販賣機就會乏人問津了,因為真的不會比較方便。」更拜託台北市長柯文哲別再浪費錢了,「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自由時報 2020-04-13
快篩檢測儀1小時篩出病毒 最快7月量產

快篩檢測儀1小時篩出病毒 最快7月量產

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行政院今日召開「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記者會,公布國內快篩試劑、疫苗研發最新進度。由經濟部工研院開發的「快篩檢測儀」已經完成,可透過「核酸分子檢測」在1小時內進行武漢肺炎快篩,最快7月量產。(記者陳鈺馥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行政院今日召開「醫藥防疫科技研發」記者會,公布國內快篩試劑、疫苗研發最新進度。由經濟部工研院開發的「快篩檢測儀」已經完成,可透過「核酸分子檢測」在1小時內進行武漢肺炎快篩,最快7月量產。 政委龔明鑫表示,防疫科技上,在藥物檢驗試劑過去已有基礎,這次特別把產官學能量結合起來,希望藥物能夠趕快上市,讓大家盡快來運用,這是重要國家隊的形成,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來領軍,並結合各部會能量。 龔明鑫指出,台灣防疫能力非常好,台灣和歐洲、美國也有一些合作及授權,這一次武漢肺炎防疫上投入20億元經費來規劃及推動。另外,針對防疫也匡列33億元,藥將檢驗、疫苗、藥物建立起來,蘇院長也核定要推動「防疫中心」。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表示,政府已投入21.6億元在檢驗、治療、預防及研發,檢測技術全世界有3種做法,第一種是「核酸分子檢測」,工研院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在1小時內進行快篩,最快7月量產。 另一種是「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由中研院和國衛院所組成團隊研發,可在15至20分鐘快篩出來,最快3個月內量產,有20多家廠商來參加說明會,至少有5家廠商表達量產意願。 梁賡義提及,第3種檢測技術是「人體產生之抗體檢測」,檢測可能時機為恢復期,長庚大學有很多抗體株,快篩時間約15至20分鐘,最快半年內可量產。 「疫情有可能變成流感化!」梁賡義提醒,藥物和疫苗會非常重要,趨勢是採「老藥新用」,國際上現有3種藥物可對抗武漢肺炎,其中有瑞德西韋,全球試驗對7成重症有效。目前國衛院、中研院完成克級產製,已取得合成10公克量原料,以後可以讓廠商大量量產,另外台大也與美國簽訂臨床試驗,根據張上淳教授說法,目前有9例病人用藥反應都不錯。 梁賡義表示,治療藥物還有法匹拉韋可能合併使用於輕中度患者,經濟部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已進入10克級生產,與瑞德西韋相比,因原料取得性佳,國內廠商意願高。 第3個藥物是奎寧,這個對輕症也有療效,已列入第五類藥物指引,國內本身有廠商可以大量生產,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來下訂奎寧,廠商生產會以國內防疫優先,讓病患能足夠使用。 梁賡義指出,在國內疫苗開發方面,今年1月下旬啟動有6種不同技術平台多管齊下,最快5月擇定標的,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底可進入臨床試驗。 梁賡義透露,過去這1、2個月時間,很多國家希望與台灣合作生產疫苗及快篩研發,例如波蘭駐台辦公室曾拜訪國衛院,美國AIT也對台灣的快篩、疫苗很有興趣,短短時間內國家隊已經形成,能夠協助政府做更多貢獻。   由經濟部工研院開發的「快篩檢測儀」已經完成,可透過「核酸分子檢測」在1小時內進行武漢肺炎快篩。(行政院提供)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表示,政府已投入21.6億元在檢驗、治療、預防及研發,檢測技術全世界有3種做法,第一種是「核酸分子檢測」,工研院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在1小時內進行快篩,最快7月量產。(行政院提供)
陳鈺馥 2020-04-13
華航正名 行政院樂見其成

華航正名 行政院樂見其成

華航改名流程圖   〔記者蕭玗欣、楊淳卉、呂伊萱、陳鈺馥、林良昇/台北報導〕中華航空在武漢肺炎期間協助運送千萬口罩協助各國,但航機上的「China Airlines」被誤以為是中國,數月前開啟的「華航正名」連署也在這兩日內暴衝,已有近四萬民眾簽署。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社會是有許多聲音希望華航改名,但須由華航主動啟動,交通部持開放的立場。 正名連署請願 近日人數暴衝 總統府人士昨表示,華航改名涉及航權在內等各種事宜的協商安排,行政部門將與立法院及社會各界持續討論。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受訪表示,行政院尊重民意、樂見其成,但華航相關更名須經由董事會決定及同意。 國民黨發言人洪于茜昨表示,華航公司名稱變更,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及二○一六年民進黨全代會均有討論,最後都不了了之,顯示民進黨也知道更名並非易事,商業成本高過民進黨意識形態的價值;提出改名看法的立委請先請教蔡英文總統,是否有改名的必要? 林佳龍前晚在臉書發文表示,華航是上市公司,改名需要尊重股東與全國人民看法。交通部官員也表示,華航改名茲事體大,必須公司內部取得共識,再召開董事會,甚至需要召開股東會且經過多數同意(四分之三),依民用航空運輸業管理規則,須依法向經濟部等主管機關重新登記,報民航局、交通部備查,並經行政院同意,民航局將重新核發營運許可證等證照;再來就是向他國民航局諮詢更名後可能涉及的航權及時間帶更動等影響。若華航評估後無意見,就可向國際組織、他國民航局申請變更代碼、合約名稱等。 目前華航最大股東為航發會,佔有卅四%股份。航發會表示,該案需與其他民股討論取得同意,非航發會可獨自決定。交通部官員表示,目前是擔心華航變更名稱後,品牌、航權可能要重新來。 華航發言人劉朝洋低調不願談此事。他表示,換了名字則代表航線也要重談,華航目前尚無此規劃,也不便談論。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戴佐敏認為,航空公司改名後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航權、時間帶可能受影響。另外,很多航空公司買飛機都是貸款,若改名的話就涉及合約更改,必須要先結束現有合約再重走一遍,背後也會衍生許多費用。 大華府與東灣台美人長樂會二月發起正名請願活動,呼籲台灣政府將「中華航空」正名為「台灣航空」,以正視聽,當時獲萬人響應;近日因「華航送口罩被誤認是中國」影響,該請願截至昨晚已有三萬九千餘位民眾簽署。
蕭玗欣 2020-04-13
北市口罩販賣機上路 一樣大排長龍

北市口罩販賣機上路 一樣大排長龍

搶頭香的歐陽先生(右)六點半就來排隊。(記者蔡思培攝)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台北市口罩販賣機昨首日正式上路,一樣大排長龍,系統更一度當機。昨一早大批民眾在信義健康服務中心前排隊買口罩,有人六點半就來排,一直等到上午八點半才能購買,且排隊的仍是五、六十歲的族群,與平常會在藥局排隊買口罩的族群重複。還有年輕民眾抱怨,口罩販賣機有時間限制,下班還是買不到。 信義健康中心 有人六點半就來排隊 現在台北市信義區健康中心設有三台口罩販賣機,每天準備成人九百份、兒童二十份口罩。使用民眾只要插入健保卡,就能透過行動支付或悠遊卡等電子票證付款拿口罩。 不過口罩販賣機並未開放二十四小時,平日開放時間為上午八點半至晚上六點半、假日則是上午八點半至中午十二點;有年輕人直言,平常下班晚,藥局都關了,無法買口罩,本以為有了販賣機就可以買到,沒想到還是買不到。 年長族群居多 不熟悉操作時間反拉長 台北市推出口罩販賣機,原本是要提供不同時段、不同族群的多元化買口罩服務管道,昨天雖有大批民眾排隊使用,其中卻很少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排隊者仍以五、六十歲的族群居多,與平常會在藥局排隊買口罩的族群重複,且因不熟悉操作販賣機,購買時間反而更長。 六點半排隊搶頭香的歐陽先生直言,第一次用電子支付有點不習慣,幸好現場有人協助。 傳出當機、無法感應付款 昨天口罩販賣機上路沒多久,就傳出當機、無法感應付款,雖然販賣機後來修復完成,但昨天三個半小時,總共只賣出四百份成人口罩與二十份兒童口罩。 資訊局表示,昨天販賣機當機後,立即進行調校,機器在一小時後就恢復運作,未來會多針對系統進行調校,並查看程式有哪些地方可能會卡住,每天都會進行微調。由於口罩販賣機是新產品,民眾可能要一段時間熟悉操作流程,但現場都會有工作人員協助。 開放時間短 年輕族群下班還是撲空 對於年輕民眾反映平日開放時間太短、下班後才來可能撲空,資訊局表示,口罩販賣機是智慧城市實驗計畫,目前算是試賣,仍在測試可行性、動線與民眾接受度,如果進行很順利,就可以向中央報告;至於未來是否會調整開放時間與地點,這些都要與中央協調。 北市信義健康服務中心設置口罩販賣機,民眾一樣大排長龍買口罩。 (記者蔡思培攝)
蔡思培 2020-04-13
採購大批中國口罩醫院卻不能用 芬蘭官員下台

採購大批中國口罩醫院卻不能用 芬蘭官員下台

芬蘭日前向中國買到200多萬片不符醫院使用標準的外科手術用和防護型口罩,芬蘭國家緊急物資局主管洛內馬(見圖)本週宣布辭職。(取自TomiLounema推特)   〔中央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緊急,芬蘭卻向中國買到200多萬片不符醫院使用標準的外科手術用和防護型口罩。芬蘭國家緊急物資局主管洛內馬本週宣布辭職。 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報導,洛內馬(Tomi Lounema)承認花費1000萬歐元(新台幣約3億3000萬元)採購防護設備,結果不是不合醫院使用,就是簽了約但對方沒履約。洛內馬昨天宣布辭職。 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昨天稍早表示,她沒信心讓洛內馬管理國家緊急物資局(National Emergency Supply Agency)。 洛內馬本週蒙受嚴厲批評。一開始先傳出他採購的口罩未通過測試,因此沒送到醫院。洛內馬接著承認他採購口罩的對象為高利貸放貸者薩爾馬斯特(Onni Sarmaste),以及電視實境秀明星耶爾哈(Tiina Jylha),分別付了他們500萬歐元。 在武漢肺炎延燒全球之際,中共近期啟動防疫公關形象戰,向各國輸出多項防疫物資,但屢傳品質不佳。中國外交部則主張,芬蘭採購到的不合格物資,是由芬方透過中間商自行商業採購,並以非醫用口罩名義向中國海關申報出口。
中央社 2020-04-13
引爆全球怒火! 要求譚德塞下台人數逼近90萬

引爆全球怒火! 要求譚德塞下台人數逼近90萬

全球迄今已出現逾178萬起確診病例、10萬多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被各界批評未盡職責;對此,在全球最大網路請願平台發起的「要求譚德塞請辭」活動,目前已有86萬人連署支持,距離目標100萬僅剩14萬人次。(資料照,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持續延燒,全球目前已出現逾178萬起確診病例、10萬多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被各界批評未盡職責;對此,在全球最大網路請願平台發起的「要求譚德塞請辭」活動,目前已有88萬人連署支持,距離目標100萬僅剩12萬人次。 綜合媒體報導,從武漢肺炎爆發以來,WHO經常遭世界各國質疑為中國掩蓋疫情,導致如今的「全球大流行」;秘書長譚德塞的親中立場也頻頻惹議,他近日指控美國總統川普將武肺「政治化」,還宣稱被台灣政府與民眾歧視攻擊。 一位加拿大網友在1月31日發起「要求WHO秘書長譚德塞辭職」的請願連署,截至今(12)日已突破88萬人簽名,請願書內容不僅要求譚德塞下台,還呼籲將台灣納入全球組織;雖然連署不具約束力,卻足以反映許多人的不滿。 根據《布萊巴特新聞網》報導,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House Oversight Committee)9日有多名議員致函給譚德塞,詢問他為何會稱讚中國防疫「透明」,並要求解釋與中國政府間的關係。
自由時報 2020-04-12
蘇貞昌拍板成立國家級「防疫中心」

蘇貞昌拍板成立國家級「防疫中心」

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核定國家級「防疫中心」40億元興建計劃,未來將在台北市南港成立「防疫中心」。(資料照)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因應防疫超前部署!行政院長蘇貞昌在4月8日拍板核定國家級「防疫中心」40億元興建計劃,未來將在台北市南港成立「防疫中心」,進行疫苗研製、生物製劑研發、防疫物資籌備等相關防疫工作。 政院官員透露,蘇揆在上週三已批示衛福部上呈的「防疫中心」興建計畫,選定在台北市昆陽衛生園區的衛福部大樓及食安大樓成立「防疫中心」,相關經費達40億元,政府對於防疫要進行超前部署,確切成立日期由衛福部規劃。 官員指出,防疫中心未來會有採檢及檢驗實驗室、疫苗研製、生物製劑、防疫物資籌備及研發等任務,將待防疫告一段落後進行,目的是針對武漢肺炎、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知名病毒等,進行國家級防疫能量的提升。
陳鈺馥 2020-04-12
川普本週與WHO攤牌

川普本週與WHO攤牌

美國總統川普十日預告,關於美國對世衛組織的資助,本週將找個時間做出宣布。(彭博)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十日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會中預告,關於美國對世衛組織(WHO)的資助,他本週將找個時間做出宣布。美國新聞媒體Politico十日報導,川普的幕僚們正討論一些「對付」WHO的辦法,包括停止資助與試圖另起爐灶,再創建一個替代WHO的機構。 大砍資助 或設新機構取代 在一連兩天批評WHO「搞砸了」、「太過以中國為中心」,與WHO秘書長譚德塞隔空交火後,川普十日在白宮表示,「如各位所知,我們至今一年給他們五億美元左右,而我們下週即將談談那個話題。」川普表示,我們會有很多東西要說,但他不想在十日的「耶穌受難日」或十二日的「復活節」前談論此事,「在掌握所有真相前,我不想討論此事」。他還強調,「必須確保美國納稅人的錢,能被妥為運用」。 Politico報導,為「懲罰」WHO,白宮官員已開始草擬信函,內容是宣布中止對WHO及其相關機構「泛美衛生組織」(PAHO)的資助。該信函也會告知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和其他機構,將資助對象改為現有的替代組織。 目前還不清楚白宮會砍掉多少的資助。美國去年給WHO四億多美元,川普政府有可能將某些資助留中不發,其他部分則不受影響,或是視個案予以補助。 其中部分幕僚更建議,以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為雛型,另立一個替代WHO的新機構。UNAIDS於一九九四年成立,Politico指稱,當時的氛圍是國際社會普遍對WHO因應愛滋病的作為不滿。 白宮官員 草擬懲罰信函 報導稱,主張懲罰WHO最不遺餘力的,乃包括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在內的白宮政務官,其中許多人正好是對中國的鷹派。不過,仍有若干美國官員呼籲謹慎以對,認為循現行的法律與政治機制來改革WHO,將更富成效。另有部分官員擔憂,值此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停止資助將削弱該機構。此舉也很可能遭遇國際強烈反彈,包括部分美國盟邦在內,反而強化了北京對WHO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包括海斯(Jody Hice)在內等數名共和黨聯邦眾議員九日聯名致函譚德塞,要求他說明和中國政府間的關係。海斯等人質疑,為何中共政權「不斷向世人撒謊,低報實際的確診及死亡病例數字」,譚卻還稱讚北京的抗疫工作很「透明」。
茅毅 2020-04-12
陳時中公佈電郵提5點聲明反擊WHO

陳時中公佈電郵提5點聲明反擊WHO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否認我國曾經警告過武漢肺炎可能人傳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提出5點聲明打臉,並公布電郵全文。(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否認我國曾經警告過武漢肺炎可能人傳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提出5點聲明打臉,並公布電郵全文。 5點聲明全文: 1、疾病管制署自網路上得知,在中國武漢市發生至少七例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中國慣稱SARS為「非典型肺炎」,此為冠狀病毒引起嚴重人傳人的疾病。 2、由於SARS的經驗,讓我們對本次疫情訊息感到高度警惕,因此隨即在2019年12月31日以電郵方式通報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要求其提供進一步資訊。由於當時疫情資訊不明,各項傳聞紛紛,為使各方能有高度警覺,尤其相關疫情爆發時序已接近有大量人流移動之中國春節。為求慎重,我方在電郵中特別提及「非典型肺炎」、尤其「病患已進行隔離治療」,公衛專業人員即能由此研判該等病例有「人傳人」的可能。但我國尚未有病例,無法直接明示該疾病已人傳人。 3、疾管署同時也聯繫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希望取得更多疫情資訊。惟WHO IHR聯繫窗口僅回覆稱,已將我資訊轉給相關單位;中方則僅提供我方一則新聞稿。 4、由於我們強烈懷疑已有人傳人現象,且無法透過既有管道獲得釐清,我政府隨即於通報確認同日,依據有人傳人可能性的處理程序,啟動邊境檢疫強化措施,並針對從武漢入境班機派員進行登機檢疫作業。 5、疾管署也在1月中旬派遣專家去武漢瞭解疫情狀況、防治作為及病患暴露史。依據初步的研究,我們研判該肺炎確實會人傳人。 致WHO電郵全文。(指揮中心提供)
吳亮儀 2020-04-11
「來自台灣的攻擊」登上《華郵》版面

「來自台灣的攻擊」登上《華郵》版面

網友紛紛在推特上以美食、美景照幽默回擊,並標示「這記攻擊來自台灣」。(圖擷取自推特)   〔中央社〕世衛秘書長譚德塞日前指控,台灣對他進行超過3個月的人身攻擊。台灣網友紛紛在推特上以美食、美景照幽默回擊,並標示「這記攻擊來自台灣」,現象引起華盛頓郵報關注及報導。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在全球奪走近10萬條人命,世界衛生組織(WHO)初期防疫反應飽受批評。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8日除了譴責美國將疫情政治化,也指控台灣及外交部對他展開超過3個月的人身攻擊。 言論一出,眾多台灣網友選擇以幽默方式回應,爭相在推特(Twitter)上傳台灣美食、美景照片,並標記關鍵字「這記攻擊來自台灣」(#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來反諷譚德塞的指控。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今天凌晨以即時新聞方式報導這一現象。報導指出,面對譚德塞指控,台灣民眾選擇以「典型台灣方式」來反駁,紛紛在推特上分享能夠代表台灣知名美食文化及自然美景的照片。 報導舉例,有推特用戶上傳4種台灣受歡迎美食,包括牛肉麵、珍珠奶茶、芒果剉冰及炸雞排;外交部長吳釗燮近日推文分享台灣捐贈口罩抵達目的地照片時,也特別標註「這記攻擊來自台灣」。 報導表示,由於中國反對,台灣被排除在WHO等國際組織外,但卻在這次疫情中一躍成為外界研究對象。報導指出,台灣與中國間雖有密集交通往來,但透過嚴格隔離措施及不間斷篩檢工作,台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率是全球數一數二低的地方。
中央社 2020-04-11
川普長子 公開支持「承認台灣」

川普長子 公開支持「承認台灣」

美國總統川普長子Donald Trump Jr.(右)轉貼專欄作家Benny Johnson推文,內容建議武漢肺炎疫情結束後,美國應立刻承認台灣。Donald Trump Jr.並推文表示同意。(取自Donald Trump Jr.臉書)     轉貼美專欄作家推文 在網路引發熱議 〔記者彭琬馨、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中對抗逐步加劇、檯面化。美國政治專欄作家Benny Johnson九日在推特推文建議,在「中國病毒」消失後,美國應立刻執行六件事,第一件就是「承認台灣」(recognize Taiwan)。美國總統川普長子Donald Trump Jr.將此貼文轉貼於他的官方臉書上,並表示「我同意,誰跟我一樣?」(I agree, who is with me?)該貼文在網路引發熱議。 美國務院再批世衛 漠視台灣示警 Benny Johnson在推文中表示,在此波疫情過後,美國應立即:承認台灣、開徵中國商品關稅作為病毒救援基金、撤離在中國的製造及醫藥生產、給從中國撤離的企業減稅、經濟上在印度投資、在對中國的債務中扣除花在病毒上的錢。川普兒子Donald Trump Jr.將其轉貼至臉書後,數小時內即獲得超過上萬人按讚,同時有一萬多人分享。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的互槓戰火未熄,美國國務院九日繼續抨擊世衛政治掛帥,漠視台灣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提出的警訊;國務院發言人九日指出,WHO太晚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發出警訊,而且過分偏袒中國,質疑世衛為何未就台灣提供的疫情線索深入追查,「世衛一月十四日聲明指沒有人傳人跡象所反映出,未將台灣(提供的)資訊向全球衛生界告知,令美國深感不安」;還批評世衛多年來拒絕給予台灣觀察員地位,種種作為「犧牲了時間和性命」。 參議員轟世衛幫中國撒謊 令人憤怒 共和黨參議員、職司監督美國與世衛等國際組織關係的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多邊發展暨機構小組主席楊恩(Todd Young)也致函譚德塞,要求他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就外界的疑慮做出說明。 楊恩在信中指出,中國政府系統性的未確實通報病例數,世衛「不但沒有公開、強力對抗此一阻礙,反而從旁協助」;美歐疫情資訊顯示,中國政府擺明撒謊,世衛不僅荒謬地接受謊言,還把它放大;世衛「袒護中國笨手笨腳的防疫作為及不斷製造的不實訊息」,從各層面來看,其表現令人「憤怒」。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九日舉行線上座談會討論台灣抗疫作為,該智庫亞太安全主任克羅寧(Patrick Cronin)和白宮前國安會戰略規劃高級主任史帕丁(Robert Spalding)都呼籲世衛改革。史帕丁說,世衛若不是被中國全面籠絡,就是被其高度控制,在世衛徹底改革之前,美國應該檢討是否繼續出資。
彭琬馨 2020-04-11
美國務卿:台灣是世界典範

美國務卿:台灣是世界典範

「患難見真情」,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八日推文表示,感謝台灣捐贈兩百萬片口罩支援美國前線醫療人員。(取自龐皮歐推特)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台灣捐贈美國一線醫護人員兩百萬片口罩,昨再加碼捐給疫情嚴重的州一百萬片。白宮國安會和美國國務院亞太局近日紛紛公開感謝台灣,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八日並推文表示,「患難見真情」,美國感謝台灣捐贈兩百萬片口罩支援美國前線醫療人員,並讚揚「台灣的慷慨捐輸在全球抗疫之戰中是世界典範」。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也回覆龐皮歐表示,台灣很驕傲能支援美國一線醫療人員,台灣是美國的好朋友、好夥伴及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一起並肩抗疫。 捐贈給美國的口罩,紙箱上印有中華民國與美國兩國國旗。(外交部提供)
呂伊萱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