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募資能超標 只是炒作愛台灣?


有一群人藉著字體募資告訴台灣社會,別再把設計當成附屬品,只想免費或廉價獲得,是到了為創意設計的版權支付相應的酬勞給設計者的時候了。

 

前兩天,Justfont團隊在網路上推出金萱字體的募資活動後,隨即引起瘋狂轉貼分享,上限八十分鐘就達到原本預期募資目標(150萬),兩天後更是大幅超標,募得超過1800萬資金。

然而,網路上卻開始出現一些酸言酸語,像是字體並不好看,或成功不過是靠炒作「愛台灣」(募款文案表示,希望這款金萱字體具有台灣的文化屬性)等等。

字體好不好看見仁見智,比較有趣的一個問題是,金萱募資真的是炒作愛台灣而大幅超標嗎?

如果在金萱的成功上,只能以「炒作愛台灣才成功」來解讀,是不夠精確的一種解讀。今天是因為金萱字體募資大幅超標之後,才有人回過頭去尋找文案中可能激發群眾認同出資的理由,然後愛台灣跳了出來,成了一個答案。

光是強調愛台灣還不夠,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有誰不強調自己愛台灣嗎?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獲得迴響和共鳴。

人們不只觀其言,還要看其行,才能夠下判斷。

金萱字體募資的成功,是因為這個團隊一直以來便默默投入台灣的字體設計與推廣工作,獲得了廣大粉絲的支持和認同,其字戀粉絲團擁有五萬多人,其中不乏關心台灣文創產業和設計產業發展的朋友。

設計長年被台灣主流社會怠慢輕忽,設計師被當成美工,要設計師隨便幫忙畫一下設計圖,給設計師低廉到不可思議的費用等等,都是長年以來備受設計界詬病的慘狀。

是不是,在這樣的不被重視的脈絡下,才促使發展與推廣中文字體這麼大的事情,Justfont團隊一開始卻只敢開出區區150萬的募資價格?怕開多了萬一要是沒人參加,怎麼辦?

與其說兩天1800百萬是大幅超標,不如說,這毋寧才是一個重視設計的社會環境對於投資設計研發所應該獲得的價碼(姑且撇開金萱本身的美學不談)?

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萱的募資成功,是這些年來台灣社會上一群不滿美學設計與文化創意產業被草率輕慢的對待與嘲諷的反撲。許多人明知道募款已經達標卻還要繼續加碼,毋寧是想透過這樣一個募資事件告訴這個社會上所有不重視版權、美學、設計、文化的人,這些東西是寶貴心血的智慧結晶,賣很貴而且還能賣很好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而是尊重創意與設計的社會本來應該支付的代價。

有些人太習慣免費使用別人的智慧結晶,不但免費使用,還毫不留情地嫌棄、嘲諷設計者,毫無感恩之心就算了,連基本廉恥之心都沒有。

退一步來說,就算金萱募資打著愛台灣強力行銷又如何?人們自有眼睛會看,那些人是打著愛台灣賺取自己的利益?那些人則是真心誠意的為台灣做事?如果是後者,他們對社會說我們對台灣有份熱情,想靠XX來實踐,為什麼不能支持?就連香港都大力支持的金萱字體募資,為什麼自己人反而見不得自家人好?

別忘了,也不過才三十年之前,台灣人可是連大聲高喊自己愛台灣的自由和權利都沒有,台灣人只能愛中國,不准愛台灣。也不過才十幾年前,有些人希望讓台灣人讀台灣史,從在地而非中原的角度認識台灣與世界,就被斥為去中國化,而且去中國化被視為十惡不赦之事。

金萱字體想做的事情,叫做「建構台灣文化主體性」,文案強調的事情,是擔憂台灣文化主體性被其他社會來的設計美學所取代,擔心台灣美學無法自主發聲,認為透過發展台灣在地設計美學,強調台灣存在的獨一無二,希望台灣可以在世界上展現自己的美學價值,以此展現我們所生活之世界的樣貌。台灣人本來就該發展台灣在地出發的生活美學,而不總是拿來主義的用別人發展好的美學,這是很基本的事情,卻是多年來台灣人一直做不到的事情。現在我們可以大聲說出口了,為何要難為情?為何要被嘲笑?該感到可恥的是那些嘲笑者而非為夢想而努力的人。

有一群人藉著字體募資告訴台灣社會,別再把設計當成附屬品,只想免費或廉價獲得,是到了為創意設計的版權支付相應的酬勞給設計者的時候了。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