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洪蘭能繼續出版翻譯書?


在台灣做出版的人都知道,書能不能賣和內容的關係不大,和作者的名氣、書籍的包裝與行銷關係更大一些。

 

曾經因為翻譯《快思慢想》,被不少人重炮抨擊翻譯大有問題的洪蘭女士,近日又出版新的翻譯作品,作品同樣充斥著翻譯問題(本文不討論翻譯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原文書來對照中文譯本)。

持平來說,書翻譯不夠準確但仍出版的情況,在台灣出版界來說並不少見。翻譯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工程,加上出版畢竟是門將本求利的生意,很多時候只能姑且如此就將作品出版。

翻譯不夠好卻仍出版,最後往往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書也沒賣起來,沒啥人發現就銷聲匿跡,不少人文社科類翻譯書大多如此。另外一種則是大為暢銷,結果被外文高手發現翻譯錯誤,向出版社抗議。抗議的結果大多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出版社同意回收錯誤譯本重新推出新版,知名的例子有《史蒂芬金論寫作》,另一種就是洪蘭翻譯的《快思慢想》,即便批評翻譯聲浪非常大,出版社仍不為所動,不打算回收重譯,甚至不願公開承認翻譯錯誤。

或許有一些人感到好奇,為什麼洪蘭把書翻譯成那樣還可以出版?而且還可以推新譯本?難道出版社都沒有編輯把關,書稿都不用再找其他人審?

如果是一般專職的譯者,翻出《快思慢想》等級的作品大概沒有機會在接下一本書的案子,會被編輯罵翻且列為拒絕往來戶。不過,洪蘭女士不一樣,貴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先生又曾經當過政府高官,且作品還得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2005年獲頒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獲頒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加上本身就是暢銷書作家,這樣的地位和聲望的人士所翻譯的稿件,豈是小小出版社的編輯所能改動?

在台灣,學術人和出版人的關係並不對等,學術人因為掌握教科書的採購決定權,加上社會地位聲望遠高於出版人,因而往往出現學術人要求出版人「我的稿子一個字都不准動」,如果有編輯膽敢修改學術人的稿件,往往會換來相當程度地斥責與蔑視(當然也有好的學術人,只是比起其他作家或譯者群體,學術人稿件不准改動的情況較為普遍,特別是涉及學術人本科專業時)。
但看洪蘭翻譯的《快思慢想》出版後招來許多非議,卻依舊挺住風浪不為所動,不但有出版社繼續替這樣一個高談品格和學習的專家出書,更有許多出版社找洪蘭女士掛名推薦新書,顯見這些批評並不影響洪蘭女士在社會上的聲望,而從《快思慢想》的熱賣暢銷也可見一斑。

回頭來說,洪蘭女士為何能夠繼續翻譯新書出版?或者擴大來說,洪蘭女士為何能夠繼續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出版自己的作品?為什麼那麼多出版人還是繼續找洪蘭女士協助出版工作?

說穿了無他,因為洪蘭的東西能賣。

至於好不好,說真的沒那麼重要。在台灣做出版的人都知道,書能不能賣和內容的關係不大,和作者的名氣、書籍的包裝與行銷關係更大一些。

更深一層來看,這不也是台灣社會的通病?

國防部輕放阿帕契貴婦團、毛治國說我看報紙才知道對岸換發卡式台胞證都沒事,國民黨處理不當黨產處理幾十年處理不完大家也都覺得無所謂,國民黨級的政治人物被判刑定讞入獄服刑之前剛好就能潛逃出國的一堆,頂新集團旗下的林鳳營照樣賣得嚇嚇叫,只不過是翻譯錯誤的作品,何需大驚小怪?

搞不好還有人會說,「我都看原文版,誰叫你要買翻譯版?」如果自己想辦法自救就是台灣社會解決公共問題的方法,難怪社會上許多問題永遠無解?能怪這些推出劣質商品,掏消費者口袋錢的企業黑心嗎?是誰捧著一堆錢,去搶購明明已經告訴這是有問題的公司生產的產品了?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