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中退休教師:文言文讀越多越糟糕

日前雖已通過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比例維持45~55%,惟各界對於文言白話比例爭議仍未休止。圖為學生上課示意。資料照片
  
蔡勝雄/高雄中學退休教師

我讀初中時背過沈復的〈兒時記趣〉,到現在還看到國中國文第一冊選文還有這篇文章,著實嚇一跳。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老師解釋說,「因為他天賦異秉,才能張目對日。」害我眼睛差一點瞎掉。

受過日本教育的小學老師曾教我們,要用彩色玻璃紙或燻黑的玻璃片才能看日蝕。

有一年在台灣可以看到日環蝕。我為證明我也「天賦異秉」,真的張目對日,看它變成套著光環的黑球。之後有幾個禮拜,看物件,都只看到套著光環的影像。

後來讀到韓非的「白馬非馬」,老師揮汗解釋半天,我還是只能嘹解成「我這個人不是人」!但是數學老師用三兩句白話說,「分量不等於總量」,就清楚明白了。

文白大戰在中國就進行了100多年。最常被引述的是五四運動時,胡適、蔡元培、魯迅對古文的批判:

蔡元培認為,「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健全的現代人,這個目標可以通過現代教育體系更高效地實現,不需要依靠讀經。」

魯迅的《十四年的「讀經」》有這麼一段話:「我看不見讀經之徒的良心怎樣,但我覺得他們大抵是聰明人,而這聰明,就是從讀經和古文得來的,……讀一點就可以知道,怎樣敷衍,偷生,獻媚,弄權,自私,更能夠假借大義,竊取美名。」

胡適說,「國學大師王國維尚且承認,《詩經》他有五到十分之一不懂,《尚書》他只懂一半,剩下的人就不用說了。」

有一位在劍橋教中國哲學的Prof. Huang提到,孔子曾說,「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以《春秋》。」因為他完全依個人的好惡來選擇史料,竄改史料,美化或醜化歷史人物來撰寫《春秋》。他編造「堯禪讓舜」、「舜禪讓禹」,但是《韓非子.竹書紀年》明載:「舜逼堯、禹逼舜」的史實,可證孔子造偽。

胡適認為讀經使中國孩子不會科學思考;魯迅認為讀經使中國人變「阿Q」—虛偽、造假、諂媚、弄權。所以他們發起白話文運動(五四運動),從語文的改革,以改革中國文化。經過100年,台灣的教育部還要學生讀45%至50%文言文,外加文化基本教材!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