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台鐵改革—工會不應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去年太魯閣號事故造成四十九死、二百一十三人輕重傷慘劇,日前蘇貞昌院長接見太魯閣罹難家屬代表時,再次重申政府改革台鐵的決心。(資料照)

傅安堂/資深航空從業人員

去年太魯閣號事故造成四十九死、二百一十三人輕重傷慘劇,日前蘇貞昌院長接見太魯閣罹難家屬代表時,再次重申政府改革台鐵的決心;但就在交通部長王國材積極與台鐵員工見面溝通有關台鐵公司化的議題時,卻傳出台鐵工會各分會代表連署拒絕與部長當面溝通,甚至揚言在三月份發起罷工。在台鐵公司化政策尚未定案前,工會這種不願溝通改革只求自身權益的罷工激烈抗爭手段,對於歷年來因台鐵故事故造成的罹難者及家屬而言情何以堪?罷工勢必無法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與支持。

太魯閣不幸事故發生後,各界檢討聲音不斷也造成時任的林佳龍部長下台;但隨時間過去,台鐵的改革卻只聞樓梯響,陸續更傳出輕微事故發生,但真正的改革行動卻遲遲無法展開。主要原因就是台鐵是一家百年歷史老店及背負了四千多億的負債,要改革的確不容易。但若連見面溝通都不願意而只願訴諸罷工行動,實在非台鐵員工之福 ,只會將原已沉重的列車往前的速度變得更加緩慢,終將無法跟上社會改革期望與繼續累積台鐵負債而已!

筆者不是反對工會捍衛員工權益的決心,而是不認同當有改變的契機可讓公司更好時,卻不願接受改變與挑戰!中華郵政、台灣港務及桃園國際機場等國營單位在公司化後,有沒有任何員工被非法裁員,薪資福利有無受損及績效獎金的發放方式等,台鐵工會都可以進行調查了解,甚至詢問上述三家公司工會。如果有不合理或是可以改善的空間,都可以藉由與部長當面溝通時提出訴求,朝公司化改革方向前進,而不是拒絕公開溝通協調!

筆者先前在貴刊「JR福知山線出軌後」一文中提出該公司在重大事故後,透過公司組織改造成立安全專責機構,扭轉公司安全文化,即是公司化的成功案例。

再者國人最喜歡去旅遊的日本,各處車站化身商場中心,讓旅客除搭車外更可以盡情購買各項紀念產品,當地旅客甚至可以在下班搭車後直接在車站商場,購買晚餐或是各項食材回家做晚餐。這些商場除可提高旅客搭車意願外,龐大的租金更是日本鐵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車站商場化」將是台鐵將來公司化後可以改造增加營收的最大挹注。

台鐵公司化後在車次安排及票價更可以做合理的調整,尤其面臨高鐵的競爭,台鐵除增加東部路線服務車次及套裝行程,保有自身優勢提高收入;西部路線方面則調整區間列車時間,透過旅客搭車起訖站大數據分析,再配合修改或引進購新的購票系統,培養旅客「轉乘概念」(例如從樹林搭區間車到桃園轉搭自強後到高雄,但購票訂位時系統會幫旅客訂好適合的區間車車次,以便到桃園後順利轉搭自強號,一次訂好二張票方便旅客搭乘),這樣就可以減少自強號等高速列車停靠站次數以縮短台北高雄的行車時間,搭配合理票價來提升旅客搭車意願,也可與高鐵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再者公司化後可以調整經營策略,招募有日韓等語言專長的員工,推出適合日韓等國際旅客的環島列車套票(例如七天無限次搭乘),吸引鄰近國家的自助行旅客搭乘,可以將經營市場國際化!

當然改革是辛苦的,需要組織改造磨合,安全文化重新再造,內外部稽核制度更加嚴謹等額外工作。對於大部分已經安穩習慣的公務人員,或許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巨大改變與挑戰!但不願意並不表示是無法接受,俗話說「改變要從自己做起」,若員工自身沒有改革的覺悟及決心,單單只靠政府或是每次事故後的檢討報告,是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期望台鐵工會代表及員工應站在保護員工權益及台鐵改造永續發展的前提下,積極與政府溝通協調朝改革方向前進,才對得起歷次事故罹難者寶貴生命及家屬的悲痛心情,也才不會辜負國人對台鐵改革的深切期望!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