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的政治遺願與台灣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因其對台灣長期的鼎力支持,讓台灣社會也同感哀戚。安倍始終對中國態度強硬,今年三月和蔡英文總統視訊會談時更重申「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以及日美同盟有事」的觀點,可以說是日本政壇中「台灣最重要的友人」。然而無論痛失國際摯友如何悲傷,吾人都必須冷靜面對接下來國際情勢的變化。

即便卸任,安倍在外交事務上影響力仍遠超其他日本政治人物,當前民主世界最重要的「印太戰略」是安倍留給吾人的重要政治遺產,從二○○六年的「自由與繁榮之弧」到二○一二年的「亞洲民主之鑽」,再到對印度提議「兩大洋的交融」,可見安倍多年來的倡議努力就是「印太戰略架構」的形成過程,讓世界意識到中國崛起對亞洲與世界局勢產生的衝擊,甚至新冷戰的到來,安倍的一生做了非常多努力。

安倍遇刺身亡,影響了今天(十日)登場的參議院改選搖擺選票,自民黨有望獲得絕對多數,由於未來三年沒有全國性選舉,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可能長期執政,戰後日本爭議最劇烈的修憲議題,將進入到最特殊的環境條件,岸田作為安倍「修憲運動」路線的繼承者,將遇上日本邁向「正常國家」最關鍵的契機。

當前近八成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政治環境不利於日本國內的親中派與北京當局,「日中建交五十週年」一事或將成為親中、反中路線的角力戰場。而安倍的「政治遺願」,包括日本修憲、提升自衛隊的法律地位及國防支出提升、強化美日同盟關係遏止中共擴張、加強對台海關注、與台灣核共享等,很有機會被往前提上政治議程;至於中共當前放任小粉紅落井下石、幸災樂禍的輿論刺激,將成為日本「突破禁區」的最強助攻。

雖然過去岸田在CPTPP、印太和平穩定等攸關台灣安全的議題上幾乎「安規岸隨」,台日友好的格局短期內研判不會有重大變化,台灣仍需要積極發掘下一位「台日友好勢力的精神領袖」,承接安倍離世後的政治遺產,才能應對奈良兩槍響後的印太震盪。

(作者為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學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青年時評)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