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閩和海閩

福建可以說中國最遺世獨立或地理孤立的行政區,從農業社會的角度看福建,它是遭鄙棄之土,所謂八山一水一分田,但因為田少,福建人反而相對不會被農業思維方式綁架。

雖然漢武帝征服過閩越,但從中國抵達閩越有多難,我們可以發生從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一件事情來說明。

1990年代,一個福建大學生乘坐火車從武漢回廈門,武漢到鷹潭(武夷山一側,位於福建和江西交界一帶)大約需要八小時。鷹潭到廈門,穿越重重山巒,也大約需要八小時。而這條鷹潭-廈門線,還是為了攻打台灣而在1967年左右修建的。

閩地,根本就是石頭構造。

所以軍事上也有一說,誰它是兵家不爭之地。

我較少用閩南閩北這樣的二分法,而是改用山閩和海閩。現代讀者對福建的大部分認識,都是「海閩」部分,也就是福州、莆田、泉州、漳廈四塊沿海沖積平地港市。四塊河口平地加起來,也不過是台灣平原面積的1/5。

但是幾乎罕有人理解「山閩」。福建歷史上最璀璨的部分大約都來自山閩。福建,福州和建陽,由閩江連結起山和海的部分,是古代閩越王權的所在地,是宋代新儒學朱熹的大本營,是生產流行歌曲「雨霖鈴」的柳永的故鄉,也是明代的出版印刷中心。

從地圖上,閩江像一顆巨大的樹。福州位於根部,它所有的枝杈向四處分散,每一個枝杈都是通往浙江、江西和廣東三省的水路。沿江的市鎮就是閩江貿易的重要轉運站。

但唐代以後的福建,重心逐漸轉為海洋貿易。(或者說,回到了秦漢之前越人主導的海洋貿易。)泉州一度超過廣州,是只有廣東和浙江封閉才會出現的情境。這是因為福建沒有腹地,海運而來的物資如果運往中國內地,浙江和廣東都更有具優勢。

我們看長三角和珠三角就明白了。沒有什麼閩三角。

這反而成就了福建人,讓它們與海洋的台灣、菲律賓、沖繩、馬來亞更緊密聯繫,也因此福建人比廣東人和浙江人更少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 資料來源:富察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