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反戰」的反動修辭

近日一篇傅大為教授回應「反反戰」投書引發熱議,文章以三階段解釋其反戰思路並回應外界質疑。仔細觀察,其論述主張更像「反動」而非「反戰」,之所以惹議,源於論述的矛盾。

 

《反動的修辭》一書作者赫緒曼定義的三種反動修辭,悖繆論(適得其反)、無效論(徒勞無功)、危害論(故此失彼)。通常用任一種就可得到效果。要在一個論證中同時主張悖繆論、無效論相當困難,因為論述將嚴重矛盾,遑論將三種修辭同時主張更為罕見。

投書所稱,第一階段符合悖繆論定義,主張不跟隨美國挑釁中國、不採購新武器、等距外交,目前保台方式恐挑起戰爭;第二階段稱造成大量犧牲就建議停戰。反抗無效應該投降,為典型的無效論。

最難定義的是第三階段,萬一解放軍殲滅國軍後,仍不停手、開始屠殺人民,反戰者也就該出來保家衛民。因邏輯嚴重滑坡,難以第一時間識破修辭把戲。但危害論有時會設有相輔相成的條件,達成互補,此論證間必定存在時間的間隔,兩者碰不到面,簡單說,仗都打完了,你才喊反抗,實際是「不想反抗」。

反動的修辭,總是不直接反對價值,而是反對基於價值而來的作為。不避採取行動,採取了也沒用,還會有反效果。論述的狡猾之處在於,躲在進步價值的保護殼中,因為,赫緒曼下了精準描述,「一個人要抗拒進步價值很難啟齒」。

不挑釁、不買武器、停戰(投降)的潛台詞,對應中國統戰劇本,國台辦所謂「兩岸統一是歷史定論、大勢所趨,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法阻擋」。同樣訴諸反抗無用,充滿羞辱的「無效論」,直接打臉國軍守疆衛土的決心與能力。

然而,要擔心的並非退休學者號稱「反戰」的聲明,而是在野黨總統參選人也持同樣看法。猶記得,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力量不夠跟人大小聲會被笑」、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稱「別買武器就不會被打」,與傅大為不採購武器、不挑釁的投書內容異曲同工。

坦白說,要公開承認未戰先降,很丟臉!而學者、政客鼓吹投降,要人不抵抗,只為讓自己投降、投共時留點顏面,那不僅丟臉,恐怕就有點可恥了!

(作者為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研究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青年時評)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