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為年輕世代擘畫一個全球化的MIT經濟模式!

台灣於2013年6月21日與中國簽署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與反彈,台灣民眾普遍認為重啟服貿的缺點多於優點,服貿協議對台灣的衝擊與影響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於台灣民眾而言還沒一一釐清。

圖為當時國民黨籍召委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送院會存查。在野黨立委於立法院議場內,在列席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身旁高舉標語,表達強烈不滿。(資料照)

台灣98%以上都是屬於中小企業,相較於擁有龐大經濟體與市場規模的中國企業而言,是一種不利且不對等經濟體的競爭。中國企業可藉此輕鬆地進入台灣市場並壟斷某些行業,將對台灣中小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而無法生存。

台灣農業和特定產業也將因為服貿協議,而帶來負面的效應與不可逆的衝擊,未對等開放市場可能使得進口農產品和服務產業的價格下降,造成台灣農民和相關服務產業的獲利減少而無法運作,後果不堪設想。

服貿協議會讓中國企業進入台灣,讓市場產生了不可預測性的風險,而中國企業可能受到他們政府的支持和補貼,迫使得台灣本土企業難以在微薄利潤的惡劣競爭環境中生存,將導致市場失去多元性、在地化與全球競爭力。另外,台灣勞工權益也可能由於服貿協議,產生工作機會被剝奪,相反地,中國企業進入台灣市場,採用低廉的勞動力,將嚴重地衝擊台灣的勞工權益。

當年服貿協議是一種不民主且不透明的決策,在未充分聆聽各界的聲音底下所做的決策,也未讓全民瞭解其中利弊得失,進而帶來不可預測與不可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引發台灣民眾的質疑,這對台灣的民主、自由與繁榮的價值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為年輕世代的未來擘畫一個全球化的MIT經濟模式,不能僅僅是依附在中國的區域市場,應以「日不落國」的廣大市場為目標,讓MIT產品不分晝夜地行銷世界各地。

所以重啟服貿已不合時宜,也不是萬靈丹,反而會讓台灣經濟陷入區域化的泥沼,為什麼還有一些政治人物,處心積慮地倡議重啟服貿呢?他們背後真正的用心,值得我們深思!

(國立嘉義大學敎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