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嚇人的日本卡車

有點嚇人的日本卡車

吃了早餐,到附近的JA去購物新鮮蔬菜。

日本大街上的車輛,無論大小新舊和形狀,看上去都是永遠一塵不染,日本人認為開著髒髒的車是一件很害羞的事,這就好比日本人外出都打扮得山清水落。

女生必然化妝,男生特別註意的是頭髮,絕不會在家蓬頭蓬腦,鬍子拉茬就跑到外面來了。甚至我家的鄰居主婦早上出來也就幾步路的距離去扔個垃圾,都要穿的漂漂亮亮的,畫個眉毛塗個口紅,因為怕撞見人打招呼,那也得注意儀表。

車也好,人也罷,剛來日本時我會覺得日本人蠻做作的,時間長了逐漸悟出了這是日本的人生處世哲學,也是一種文化修養。大凡是進入公共社會,就要先從外觀上講究,這既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和禮儀,也是充滿自信的人生態度。

所以我習慣了日本的這些,到臺灣時不太能接受有人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夾腳拖鞋就在街上溜達的阿伯,或者夏天穿著背心汗膩膩的就坐上了自強號的乘客。

我記得在我的祖國與日本是相反的。小時候我們全家出遠門要去坐火車,當然也是大人小孩都穿戴整齊,一塵不染的,但是臨出門時,我媽卻還會另外給每個人都再帶上一件舊衣服,因為該國的公共場所都很髒,綠皮木座的火車上到處碰上去是粘粘灰灰的感覺,所以出門要再套一件舊衣服,也算是無奈的自我防護。

在中國,現在很多人家裏弄得很乾凈,裝潢也很豪華,但是本質上歷來未變,一出家門的公共部位雜物亂堆搶占地方,髒亂差與自己家裏簡直是天地之別。在日本則相反,也許自己家裏有點亂,但是公共場合到處都是整潔乾凈的。

與之相比,在日本人人都從小學會遵守規則,這反映了中日基本文化的巨大差異,完全不是什麼同文同種,中國的高樓大廈建設再多,開豪車的人再多,100年大概都同不到一樣的水準,因為文化底蘊支持的東西,是山寨不出來的。

記得200X年,我姐夫婦第一次來日本探親時,我帶他們在日本各處玩了整整10天,那10天裏,旅途中姐夫不止一次的在車上指著路上經過的卡車對我姐驚呼:喔喲,你看人家的水泥車,居然外面一點水泥汙跡都沒有的。

然後看到運貨的全封閉大卡車開過,姐夫又大驚小怪了,因為日本的很多卡車車廂的鋁合金是通體錚亮,如鏡子似的光可照人,日本就是中國的一面照妖鏡,把中國的缺點照的一覽無余體無完膚,所以要恨日本反日本。

話說今天早上,在路上看到了行駛在我前方的一輛卡車就是如此,跟在它後面,就像跟在一面大鏡子前似的,此時邊上的臺灣人說話了,不要跟在它後面。我問為什麼?她說好像臺灣的靈柩車。我靠,被她一說,還真的有點像,心裏毛毛的不吉利啊。

但是等待紅綠燈時,我湊近了一看,這是一輛運送牛奶的卡車,也就是從牧場運到工廠去尚未罐裝的鮮奶。那個車廂形狀設計成上面是拱形的,我想是因為防止大罐子內的液體搖晃會改變車體重心的安全設計,如果是已經罐裝好的小包裝,那就普通的方形冷藏貨車廂即可。

可是,文科生就是不太能一下子理解工科生的話。我說上方設計成拱形,如果裏面的液體搖晃,液面就會往左右上方衝擊,馬上會撞到拱形兩側的內壁,然後液體反彈下來,自然就抑制並抵消了繼續晃蕩的液面了,所以這個拱形跟棺材沒關系,完全是有流體力學根據的。

這麼說了,臺灣人才似懂非懂的說:“喔,是醬紫的啊”。想想早餐我們都是吃的一樣的東西啊,蛋糕,冰咖,還有麝香葡萄,我怎麼就一開始沒有想到是棺材呢。哈哈哈。

東京博士 2023年9月10日

 

 

< 資料來源:東京 博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東京 博士

東京 博士
在日工作35年的上海人 去年成為自由業工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