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種類

 

我臉書的讀者結構很上層,我指的是文化上的,因為我寫的文章並不有趣也不通俗,還常常賣弄許多自己在書上偷來的概念。

一個醫生說他是在選後開始看到我的文章,他跟林靜儀立法委員是同一所醫學院畢業,本來看台灣在四個公投、台中立委補選和陳時中的防疫成績,還有經濟數據的亮眼,覺得台灣要否極泰來,想不到這次選舉的結果竟然完全超乎自己在想像和理解,他看到我寫的很多人想走的那篇文章很有感受,因為他就是想走的人之一。

腦開說華人的幸福感很奇怪,這些人寧願收入是20,000美金,而其他人平均是10,000美金,也不願意大家一樣是30,000美金。批評台灣城市的醜陋市容,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改善這個環境,而是炫耀自己曾經到歐美旅遊看到那樣美麗城市,高人一等的感覺。

事實上,隨著智力的提高,幸福感往往會下降。這是事實,每個人需要的東西不一樣。奴隸有奴隸的哲學,主人有主人的哲學,在一個大部分的人都只想當奴隸的監工,不想要自由的地方,想要自由的人當然會感到痛苦。

除了苦難之外,沒有真正的愛,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必須選擇愛,即痛苦,或者說選擇幸福。人越是人,承受痛苦的能力就越大。

尼采說:然而讓我們思考,動物在哪裡結束,人從哪裡開始?人是大自然唯一關注的對象!只要任何人渴望幸福,他就不會將目光從動物的地平線上抬起來,因為他只是更自覺地渴望動物般盲目衝動尋求的東西,這就是我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所做的事情。通常我們無法擺脫動物性。

對於尼采來說,正是那些放棄對幸福的追求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人,因為他們透過苦難欣賞智力和個人發展。我們對知識的渴望變得太強大了,以至於我們無法在沒有知識的情況下想要幸福。

我們並不痛苦,而是追求另外一種幸福,超越動物本能的幸福!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