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李忠憲)
李忠憲相關文章
台灣王
台灣王 最近立法院一團亂,國民黨提出了好幾個所謂違憲的法案,憲法真的這麼至高無上嗎?在有台北王、新北王、苗栗王、花蓮王、雲林王等等的國家,憲法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民粹主義的影響之下,憲法更難守護,更何況是「這部憲法」。 有一個現代的例子:薩爾瓦多,年輕的總統納伊布·布克萊上個月成功連任,儘管他的的獨裁,仍享有非凡的聲望,他自稱是「酷酷獨裁者」和「哲學家王」、上個月的薩爾瓦多總統選舉中取得的驚人結果 85%的支持度。 這位魅力四射的 40 歲人物自 2019 年以來一直掌權,在這個小國享有非凡的人氣,聲望與日俱增。 憑藉打擊犯罪的政策,布克萊很快就贏得了民眾的青睞。在這個擁有 650 萬人口的中美洲國家,這位看起來像新創企業家的人取得了以前看似不可能的成就:削弱了黑幫馬拉斯的力量,這個無所不能、極端暴力團體使薩爾瓦多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之一。 自從他上任並實施極端鎮壓政策以來,謀殺案數量急劇下降,從2015年的6,600起下降到2023年的僅154起。 允許警察在沒有逮捕令的情況下僅因懷疑而搜查和逮捕人,已有超過 75,000 名薩爾瓦多人被捕,約佔總人口的 2%。總統堅持他的獨裁路線,定期就大規模逮捕進行溝通,特別是宣傳他的「恐怖主義封鎖中心」,這是一座容納 40,000 多名囚犯的大型監獄。 他的政策正在被洪都拉斯、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等鄰國效仿,甚至在厄瓜多爾和阿根廷, 鑑於犯罪率下降,納伊布·布克萊踐踏法治受到人民的歡迎。2020年,在宣布緊急狀態之前,他在軍隊的陪同下進入議會大廈,恐嚇拒絕批准為其反犯罪計劃提供資金的反對派議員。 2021年,他同樣成功解任了敵對的最高法院法官,使他得以尋求連任,儘管薩爾瓦多憲法明確禁止這樣做。 如今,他和他的政黨佔據了議會 60 個席位中的 58 個席位以及所有國家權力:立法議會、最高法院和行政部門。國際組織和當地非政府組織譴責他的權力日益殘酷和專斷。他們指出政治和媒體反對派在自由表達意見方面存在困難,被捕者(其中至少四分之一是無辜的)被迫等待數月才被帶去見法官、接受審判。 酷酷的獨裁者繼續嘲笑這些指控,就像在「大獨裁者」的電影一樣,這位前廣告公司主管以諷刺的方式回應對他的批評,引用了流行文化、以及大量的自拍照和肖像,其中他穿著休閒裝,戴著翻邊的帽子、馬球衫和太陽眼鏡,Twitter/X 的“簡歷”中,超現實地將自己描述為「世界上最酷的獨裁者」。 電影《大獨裁者》是一部政治諷刺喜劇。該電影描繪了一位名為阿拉丁的獨裁者,他統治著一個名為瓦迪亞的虛構北非國家。角色「受人愛戴的壓迫者」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展現: 阿拉丁以鐵腕手段統治國家,壓制任何形式的異議和反對聲音。電影中通過幽默和誇張的方式展示了他的統治手段,比如修改奧運賽規則以保證自己獲勝,或是任意處決不同意見的人。 阿拉丁作出的許多決策都極其荒謬無稽,這反映了獨裁者往往脫離現實、自我中心的特點。比如,他對國家的一切,甚至科學事實都可以隨意篡改。不要認為這樣的事情對我們距離遙遠,連哈伯馬斯都說他不了解這個世界了。如果沒有好好的守護民主自由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出現了一個台灣王! 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彭博)
李忠憲
2024-03-29
發財幻想:尋找幸福之路的迷思
發財幻想:尋找幸福之路的迷思 我們都夢想一夜致富,從房地產、股票,甚至中樂透。然而,成功者的命運並不總是令人羨慕,無論對生活感到厭倦,還是徹頭徹尾的苦惱,許多幸運發財的人都很難透過金錢來獲得滿足。 對金錢是否能帶來幸福一直爭論不休,甚至金錢帶來不幸的問題更微妙。 我高中的地理老師非常有趣,這門課幾乎是少數我有在聽的課程,常常會講一些小故事,而且有一句名言:年輕的時候有力沒錢,老的時候有錢沒力,如果又有錢、又有力,不久就會G G了。 一夜致富,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通常會造成痛苦:沒有金錢壓力不再工作而失去與社會聯繫的紐帶。因金錢造成家庭和朋友的緊張關係、對投資績效的焦慮、健康狀況惡化、外出次數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煙草、色情、酒精、毒品等的消費。 很多研究顯示,許多中樂透彩的人由於失去了以前的幸福源泉和過去簡單的日常生活,而最終生活沮喪。賺錢並不一定會增加個人的幸福水平。「到了某個程度,錢似乎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社會學上有所謂的「享樂適應」 :無論我們的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會總是或多或少地回到我們在相關事件發生之前的幸福水平。因此,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幸福參考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相對穩定,只會受到生活起起落落的輕微影響。無論是中了彩票、還是發生了事故,可以肯定的是,在幾個月內,整體情緒將與事件之前相同。 叔本華有一個小龍蝦的理論:人的性格是不變的,在他的一生中都保持不變。在歲月的變化中,他所處的環境,甚至他的知識和觀點,仍然像殼下的小龍蝦一樣,是同一個人,絕對一成不變,始終如一。 執著於金錢的累積上面,有許多眾所周知的病態:焦慮、迷戀、比較等等,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很容易從自己和周圍的人可以觀察得到。 幸福不在於外界的獲得,而在於內心的滿足,而真正的滿足來自於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價值觀的實現以及對簡單生活之美的欣賞,而非瞬間的財富增加。 不要再幻想發財了!
李忠憲
2024-03-28
金與土之間:才華的價值與不可替代性的迷思
金與土之間:才華的價值與不可替代性的迷思 我常常說:我不清楚為什麼我爸工作比我辛苦很多,收入卻遠遠比不上我,有臉友評論說:因為「不可替代性」。 昨天中午一群教授朋友一起吃飯,談到收入、退休金和養老計劃。跟上次我和幾個高中同學一起吃飯的時候話題相同,但內容明顯有很大的差異,因為收入相差很多。 有教授說退休以後想要去搭郵輪,寫錯了不是「郵」,而是「油」,考船員,然後可以一直住在船上,另外買地種田之外,也有人想要再回去大學當大學生。 講到收入和不可替代性的關係,我高中同學很多收入都比我多很多,不管是創業、當醫師,或在業界工作,這種關係是我和爸爸之間不可替代性的對比嗎? 如果不是不可替代性,難道是才華嗎?有才華的人收入更高?得到更多認可? 這是菁英主義的原則,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站不住腳的概念,不僅不公平,而且會讓人陷入絕望。何況現在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比平均的人類有才華的多,應該要拿超過平均的薪水。 根據柏拉圖的理想國,所有公民都是大地之子。但神在塑造他們的時候,卻在他們的靈魂中加入了不同品質的金屬。有些含有黃金或白銀,而有些則只含有價值較低的鐵或礦石。這些差異通常透過家庭傳承下來,決定了組成共和國的三個社會階層的基礎。 處於最高領導地位的人的靈魂是金的,而銀的使他們能夠執行守護任務,而礦石或鐵則表示他們的生活是農民或工匠。 今天這個古老的神話只是被一個更微妙而現代的神話所取代,似乎基於生物學並且取得相當大的成功:天賦或才華的神話。 在現代民主國家信奉精英主義原則並相應地分配資源,即“頂尖人才的統治”,乍聽之下似乎有道理,無論地位、財富和認可都應該根據努力和才能來分配。 這樣的道理大家好像都應該能接受,根據馬克斯·韋伯的說法,清教徒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出現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個人的良好表現,是因為被神選中的。 忽略所有相關的背景因素,而得到他們應分配的想法,並不像看起來那麼公平正義。 許多看似憤世嫉俗的口號不斷地重複著,類似「只要夠努力,就可以取得任何成就」。但衡量績效和努力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建築工人或重症病房的護士所付出的努力可能並不比馬斯克這樣的億萬富翁少。 簡單工作的勞動階級取代性很高,而處於上層職位的人顯然擁有獨特性、因為有不平凡價值的技能,那些具有天賦的人應該獲得成功,有些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才華和能力。 「天賦」來自希臘語,意思是“金錢的數量”或“黃金的重量”。 再次搭建了一座直接通往柏拉圖理想國中所謂「黃金」的神話寓言。有天賦的人具有一種特殊的價值,可以換取真正的成就和認可。 亞里斯多德認為:我們作為個人,不僅對我們所服務的社會負有責任,並發展我們的才能,而且對我們自己也負有責任。在他的理論中,發展個人才能的訴求可以追溯到一切事物都有最終目的之假設;這是它存在的理由。正如刀的用途是切割,樂器的用途是發出悅耳的聲音一樣,人類的最終目標是過著人性、智力和美德充分實現的生活。我們才華的發展應該帶來幸福,是人類自我的表達。 天賦與繼承的財產或社會資本不同,通常不會被視為不正義,因為人才的發展,最終有助於每個人的福祉,由此證明這個合理性。 近幾十年來的自由和平等主義理論都沒有質疑這種天賦不平等,而且變本加厲都以這樣為目標:有才華的人在物質上可以增加劣等人的幸福,因此允許這些人享受他們以「極其卓越和高度的能力」所創造的大部分成果。 當才華或天賦是原因時,我們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財富分配方式的不平等。 平等機會只適用於同等才華的人嗎? 那一天和來自柏林的德國朋友聊天,談到我是一個不喜歡科技發展的電機系教授,他問我去德國為什麼不唸社會科學?我說家庭不好、求生存階段的人很難按照自己的天賦念社會科學,這個德國朋友是念政治系,我問他念社會科學的像你這樣有成就的人比例有多少? 他說:1%吧,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我跟他說.應該沒有那麼多,大概是千分之一。 在才華與不可替代性的辯證中,我們常常忘卻了亞里斯多德的智慧,即每個人都應該追求其最終目的——實現個人才能的充分發展,從而為全體社會獲得幸福。 幸福不在於擁有,而在於實踐;生活的充實不是來自外部條件,而是來自靈魂的活動。 真正有把書念通的人,得到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物質只是幸福生活的一部分,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李忠憲
2024-03-27
伊卡洛斯的墜落:從黃國昌到賴品妤的政治飛行
伊卡洛斯的墜落:從黃國昌到賴品妤的政治飛行 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批評黃國昌已經是一個沒有翅膀的人,支持賴品妤立法委員的選舉。 黃這個自戀、愛演戲、好搶功勞、缺乏勇氣、沒有中心思想、出賣自己的同志和過去的理想,在柯文哲胯下討生活的男人。當時黃本來因為懦弱臨陣脫逃不敢參加汐止立委選舉,賴品妤臨危受命接下這個任務還高票當選,賴品妤已經把黃國昌的政治生命釘上棺材蓋板,想不到這個傢伙無恥到極點,化為蛆蟲爬了出來。 昨天河道上一大堆批評他在立法院黨團協商咆哮的表現,他以為他還是過去那個黃國昌?他以前會飛是因為底下這麼多的人給他的風,現在這些風不止不見了,他跑去柯文哲的胯下討生活之後,一大堆原來支持者的怒火早就燒掉了他的翅膀,他還能飛到哪裡去? 翅膀的典故來自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那些揮舞金色翅膀的人,太靠近太陽會融化而失去幸福」。 莎士比亞的名言來自希臘神話的伊卡洛斯(Icarus),伊卡洛斯和他的父親代達羅斯(Daedalus)被囚禁在克里特島的拉比林斯迷宮中。為了逃脫,代達羅斯製造了兩對羽毛翅膀,使用蠟油固定羽毛,並且警告伊卡洛斯不要飛得太高,以免太陽融化翅膀上的蠟,也不要飛得太低,以免海水弄濕羽毛。 然而,伊卡洛斯沈醉于飛翔的喜悅中,忘記了父親的警告,飛得越來越高,直到接近太陽。結果,太陽融化固定在翅膀上的蠟,羽毛散落,伊卡洛斯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從天空中墜入愛琴海,溺水而亡。 我現在看到有關於黃國昌的評論都非常的負面,他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道德權威,燒掉了自己的翅膀,而下面也沒有風。 賴品妤雖然沒有順利當選,但我覺得這並不是件壞事,她還非常年輕,我覺得有時候不要一直飛得那麼高比較好。 「在追尋高飛之路,讓心靈的指針導引,而非虛榮的風帆。」
李忠憲
2024-03-26
逆境中的韌性
逆境中的韌性:從日月潭馬拉松到人類命運的思考 去年的今天,我完成第二次的日月潭馬拉松。時光飛逝,昨天我打算再次報名了10月的日月潭馬拉松,想說這次報29公里。女王說花一個週末假期去跑步,同樣可以跑42,為什麼要跑 29 ? 週日,我與一位從德國來的朋友深談了五個小時,話題涵蓋了從日常生活、台灣和德國政治、以及世界局勢的各個面向,也勾起許多往事。回想起我在德國攻讀博士時期,對人類科技發展的反感。尤其是在柏林歌德學院關於人類未來的討論中,一旦涉及科技,我總是站在反對的立場。 然而,諷刺的是,我幾乎終其一生卻都在擔任電機系教授。 有位德國朋友問及現代誰真正掌握了 the Internet,我回答“大概是魔鬼吧!”他對此笑得很開心。 近期,大量文章都在討論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甚至認為它比核子武器更加危險。我們正逐步將世界交給這些無法監管、難以控制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從而逐漸失去對這個世界的掌握。 網際網路的世界不也是這樣嗎?這個德國人問我說未來的發展會怎樣?我說「人類自取滅亡」,這是所有一切的結果。 他問我,如果結果是這樣,那我們現在要做什麼?我說:FIGHT IT TO THE END ! 他表示非常贊同,因為他也是這樣,後來他在他的一本書上寫下這些字一起送給我: HOPE IS THE HUGEST GIFT. LET US SHARE IT WITH THE WORLD. 他的字非常潦草,我看了很久才看懂,有個字完全看不懂,就是GIFT 前面那個字,再去問他,經過他解釋以後我才了解。 “希望是最大的禮物,讓我們與世界分享。” 他的筆跡難辨,但訊息卻清晰無比。 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人類前途的不確定性,我們必須在內心找到力量和希望,持續奮鬥,為自己的信念而戰。我們在生活中的每一次選擇,都應該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旅程。如德國朋友所說的希望,共同面對未來,不懼挑戰,勇往直前。 最後我還是報名了42公里的馬拉松,而不是29 !如果報名42公里,至少有可能選擇完成29公里;反之則毫無可能。
李忠憲
2024-03-26
追憶中的堅毅:九年後重訪「勇氣」
追憶中的堅毅:九年後重訪「勇氣」 因為被他標注,今天跳出陳昇瑋的貼文,他發文陳述拿到中央研究院正研究員聘書的心情。 陳昇瑋是台灣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共同發起兩次連署,他幾乎都在第一時間就自動過來參與,不管自己的身分是助理研究員或副研究員還需要升等。講到「勇氣」和「不乖」,還標注我跟黃國昌,其實他自己不知道像他這樣還需要升等的人,是比我們有更大的勇氣。 「您說的沒錯,那紙聘書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乖乖"的時候才有用,這是事實,當然不會不舒服,怎麼改善呢?可能需要更多的衝撞吧。這點我非常佩服李忠憲老師及黃國昌老師。 Prof. Han-Ming 很多人都好奇那張聘書長怎樣,我不是公眾人物就不貼出來了。去年十一月黃國昌老師有貼出來過,他大我三歲,勇氣不只大我三倍,可以去他的臉書真面國昌黃 瞧瞧。:)」 同樣這一天,我發了一個文,紀念中華電信簡訊通知我在短時間裡面發了超過50個訊息,警告我是不是發垃圾廣告訊息或手機被偷。 我引了賈伯斯的話: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超過50則的訊息,當年都是傳給立法委員,為什麼我要這麼作?為什麼我敢這麼作? 我注意到陳昇瑋把我的名字放在黃國昌前面,他沒有能夠活著看到黃國昌的真面目,就這點看來,他應該是幸福的,不用因為這個人而對人性感到失望。 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的行為和選擇逐漸編織成生命的敘事。當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那些在當時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和行動,實際上塑造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真正的智慧和成長來自於對過去的深刻反思和理解。 即使面臨身份上的限制和未知的挑戰,他依然選擇勇敢地參與和行動,掛名連署反服貿電信和反中資IC設計。 他內心深處對於改善現狀和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不僅僅塑造自己,也是塑造周遭世界的勇氣和能力。真正的勇氣不僅在於面對困難時不退縮,更在堅持自己的信念。 陳昇瑋是我心目中最適合的數位發展部的部長!真的可惜,這樣子的人在台灣很難找到第二個!
李忠憲
2024-03-25
7:30 上班
7:30 上班 台灣人會念茲在茲:小學跳級、中學科展、智力測驗、大學科系,一直到7:30上班,都是務虛的表現,講不出做了什麼,只能講這些! 在台灣社會,教育一直被視為成就未來的重要階梯。從小學的跳級,到中學的科學展覽會,再到大學科系的選擇,每一步似乎都緊密地織成了一張通往成功的網。這種以學業成就為重的文化,使得許多人從小就被灌輸了一種信念:只要學業成績優異,就能保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這背後是否真的如此單純?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批判性思考、情感智慧以及社會責任感。然而,在台灣,似乎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追求,而非對智慧的培養。 不止檳榔,一般人從早晨7:30的上班鐘聲,到夜晚的加班文化,台灣人的勤奮是有目共睹的。但這種勤奮是否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而非內在成長的體現?當社會過度強調形式上的成就,如學歷、職位和收入。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文化的傳承、經濟的壓力以及社會的期待。在台灣,家庭往往將孩子的教育視為家庭榮耀的一部分,這種觀念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心中。 然而,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往往發現那些真正令我們成長和感到滿足的時刻,往往不是那些在學業或職業上的成就,而是那些使我們內心豐富、讓我們學會如何生活、充實自我價值的經歷。 人生的目的不在於僅僅活著,而在於有意義地活著。真正的成長不僅僅是外在成就的累積,更重要的是內在智慧的培養和人格的成熟。這需要我們跳脫傳統成功模式的框架,去追求那些能夠促進我們內在成長的經歷和知識。我們需要學會質疑和反思,探索自我,並且勇於追尋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熱情。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那些被視為“務虛”的成就,如學歷、職位,其實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部分。它們可以是上山的初步過程,但絕不應該是終點。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我們如何利用這些外在成就作為工具,去實現內在的豐富和生命的深度。 真正的成長和教育應該使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存在,並且勇於在這個基礎上,尋找和創造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而這樣的人生,遠遠超越了任何外在成就所能帶來的滿足。
李忠憲
2024-03-24
吹噓或自傲
吹噓或自傲 最近又是日月潭馬拉松報名的季節,現在三月報名10月多跑,我曾報名三次跑過兩次,第一次全家通通都有一起報名,祖孫三代去跑步,結果我腳受傷一個人留在旅館。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我一個人去跑,第二次我車停在大概距離兩公里的地方,那時候候在起跑點要戴口罩,忘記了又回去車上拿,還沒跑就覺得疲憊不堪。 日月潭馬拉松硬要湊成42.2公里,最後有一個連續下坡6.5公里,再回頭的13公里,另外特別設計了一組29公里的比賽,不用承受這個沒有風景、毫無意義、下去又上來辛苦的13公里。 我第一次在分岔點的時候,有一種強烈想法,很想往右邊結束這場比賽,只要跑29公里就好。後來想到當年公費留學生學長來座談時,德文組的教授講了德國一大堆壞話,有兩個同學就因此跑到英文組,我用兩隻手壓住我右邊的腳,不准自己站起來跑掉,一直告訴自己沒錢的時候,你決定就要到德國去唸書,拿到獎學金後難道就害怕了嗎? 於是逼著自己往左邊下坡再上來,最後完成了42.2公里。第二次也是在這個下坡的時候,想起自己第一次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再報名這場可惡的馬拉松,結果忘記了,再承受一次相同的痛苦。 昨天寫馬丁辛「父與子」中有關去看德瑞莎修女的故事,有臉書的朋友說不要把318當成觀光的確是很重要的事情,這就是我們跟黃國昌的不同。 今天我在想,一直堅持要去德國唸書,難道不是為了要吹噓嗎?我做了很多選擇都跟一般人不一樣。高中時沒有選擇第三類組,跑到德國去唸書,還有當了公務員,回來之後選擇不要到台中以北的大學,有機會接前輩的地盤通通把它丟掉,拒絕好幾個看起來很肥的缺,莫名其妙又跑起馬拉松。 女王說你不是最喜歡吹噓的人嗎?特意獨行做一些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想要嚇人。對啊,我每天寫文章來教訓別人,吹牛胡扯一大堆,還敢寫一篇文章說:為了吹噓嗎? 吹噓和自傲,到底有什麼不同?我覺得主要是表達的方式和情感的差異。 吹噓通常指的是自誇、誇耀自己的成就、能力或擁有的東西,而且往往帶有一種超過實際情況的誇張或顯示優越性的意圖。 吹噓可能給人一種自我中心或缺乏謙虛的印象,特別是當這種自誇是不合時宜或特別提起。 自傲則是一種內在的情感,指的是對自己的成就、特質或關係感到自豪和滿足。這種感覺通常是正面的,並且可以是個人默默地感受,或者以較為適當和謙虛的方式與他人分享。 感到驕傲不一定伴隨著對他人的比較或競爭。 簡單地來講,吹噓是自戀,自傲是自信。吹噓往往是以一種可能讓他人感到不舒服或排斥的方式表達成就或優勢,而自傲則是一種更加內在、積極且謙虛的情感表達。 與眾不同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只是有足夠的勇氣做自己。 ~卡繆
李忠憲
2024-03-23
冒險和賭博的不同
冒險和賭博的不同 大谷翔平的翻譯賭博最後被解聘,最近有很多臉書的朋友都在討論這個新聞事件。 今天我前面那篇講到冒險,冒險跟賭博有什麼不一樣? 如果把「人生就是冒險」換成「人生就是賭博」,感覺就低下很多。 我爸爸一輩子都在買賣股票,一生都想要成為有錢人,甚至在最後的日子都還在處理股票的事情,這是他的休閒娛樂,也是他的人生夢想,想想真的是浪費時間。 昨天的朋友通知我被「開股友社團」,詐騙是比賭博更好的方法快速致富,賭博的人是笨,詐騙的人是奸。我只買一隻006208,收穫也是滿滿。 冒險和賭博到底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首先是「目的與動機」:冒險的動機是探索、成長、創新或個人滿足。賭博的主要動機是贏得金錢或物質利益,通常伴隨著追求刺激的感覺。 再來是「可控制的程度」:在冒險中,個人可以利用策略、計劃、技能和知識來影響結果;在賭博中,結果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受隨機因素主導。 最後是所謂的「可能性」或「機率大小」,有更好的準備或努力可以提高冒險的成功,但賭博不行,那些開股友社報名牌,或強調像電影裡面那樣的賭博技巧,其實都是詐騙。 那天去上Coco姐姐的節目,她說我應該要念社會組,我覺得我一生走的道路,關鍵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在台灣的教育數理化好的很少去念社會組,家境不好的念醫牙電資也是比較正確的選擇。另外,年輕的時候才有力氣去搞那些機率與統計、線性代數、微分方程、高等微積分、量子物理、半導體工程、通訊工程等等這些,等到能夠謀生之後再來念那些語言、歴史、文學、哲學、藝術等等這些,相對來講,入手比較容易。 另外講到這個題目「冒險、還是賭博」,就想到我在柏林的博士論文,本來我是研究某個現象,這種現象發生的機率非常少,大概是幾億次裡面才會發生一次,以我當時使用的電腦設備及所寫的程式,大概跑三百年才會出現一次。 這是這個研究困難的地方,這樣我永遠沒有畢業的可能性。後來我用了一個方法叫做 Importance Sampling,改變了一些客觀的環境。當計算量極大時,改變隨機變數的機率分布,可以來增加樣本的有效性,從而減少所需樣本數量以及提高估算的準確性。 把幾億才會出現一次,變成了幾百萬就會出現一次,因此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夠順利畢業。 我想在我的研究裡面,我就是把賭博變成了冒險。 很多台灣人不知道,等到讀書讀通的時候,社會組和自然組的界線就會變得模糊。 以為自己是社會組或自然組的人,往往可能是書還沒讀通!
李忠憲
2024-03-22
冒險使人自由
冒險使人自由 從小養成的習慣,晚上不管幾點睡,五點左右就會自動醒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每天清晨的生理鬧鐘都在提醒自己,生活彷彿被固定在了一條永無止境的軌跡上。 我們穿梭於城市的街道,重復著看似無盡的日常。這樣的例行公事,最終只會讓我們感到壓力重重,渴望著生活中能有所不同,尋求一絲新鮮的氣息。 我們內心深處渴望著冒險。 逃避乏味的生活,尋求刺激,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無聊的漩渦中。有什麼比無聊更加讓人難以忍受的呢? 沒有什麼比完全休息、沒有激情、沒有使命、沒有娛樂、沒有行程更讓人難以忍受的了。 如果我們不忙碌,就會開始思考人類終將一死的悲慘處境。因此,我們尋求工作或娛樂,試圖逃避與自己獨處的時刻。 冒險,以其多變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特性,成為了我們逃避日常、體驗新奇的一種方式。環遊世界,探索未知,就是一種將自我放逐,擁抱各種情境和活動的行為。冒險成為了我們不再過度沈思的手段。 真正的冒險並不是我們有意識地選擇的路徑,而是當我們放棄自我,交給命運的引領時,真正的冒險才會降臨。在這種冒險中,我們不再尋求任何特定的東西,而是向存在的不可預測性敞開心扉,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不可知。這種態度讓我們能夠自由地面對未來,無論它帶來什麼。 冒險帶來的那種自由感令人感到快樂。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選擇時,我們既感到害怕又充滿期待。我們渴望去做那些我們最害怕的事情,因為正是這些選擇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和自由的精神。 冒險的誘惑在於它帶來的未知與可能性,就像海洋深處的未知深淵一樣,既令人畏懼又吸引人探索。 冒險讓我們走出日常生活的舒適圈,衝破社會習俗和常規的框架,讓我們有機會體驗到真正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樣性。 重複別人走過的路是愚蠢的,做大部分人會做出的決定相對可靠但無聊,走一條安全的道路容易到達終點,但每個人的終點卻都是死亡。 生命的本質在於不斷超越自我,這一過程,尼釆稱之為「生命的意志」。在冒險中,我們不斷突破自我設限,接受生命中的不確定性,從而達到一種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和自由。每次的冒險都是一次對生命深度的體驗和對自我潛力的挖掘。
李忠憲
2024-03-22
騙子和老實人
騙子和老實人 黃國昌想要重複他以往的經驗並不容易,騙子在一群老實人之間比較容易得逞,當年他當黨主席的時候,時代力量提出資安管理法的草案,這個有接受政府補助的政黨,利用一些像我們這樣天真的人,可以不拿出席費、不拿車馬費,來回台南台北免費提供自己的知識與見解。 我相信紅藍白的陣營,雖然小草好騙,但像林宗男和我這種傻子並不多,只有小草、沒有大草很難成什麼事情。 支持正面價值的有很多是老實人,這些人往往對於他人抱有天然的信任和善意,這讓他們成為騙子的易攻目標。這種現象不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也體現在更大範圍的政治、社會和商業中。 當一個人利用別人的善良和信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時,不僅破壞了個人之間的信任,也侵蝕了社會的道德基礎,這也是黃國昌和柯文哲這些人對台灣社會最大的傷害。 在一群老實人之間,騙子的謊言和欺詐行為可能不容易被識破,因為老實人缺乏識別和應對欺詐行為的經驗和技能。 相反,在一群騙子當中,每個人都較為謹慎,並且擁有辨識欺騙的技巧,這使得騙局更難得逞。 老實人需要時間才能夠識破一個騙子,同樣的騙子就不必那麼麻煩。人性通常認為別人跟我們是自己一樣的人,騙子很容易就知道誰是騙子,用聞的就知道! (以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李忠憲
2024-03-21
自由:獨立、責任、自治
自由:獨立、責任、自治 在探索自由的本質時,我們經常陷入一個看似簡單卻極其複雜的問題:自由是否意味著完全不受束縛,不服從任何外在權威?或者,自由實際上涉及到一種更深層次的內在服從,即對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的忠誠? 將自由視為絕對的獨立,意味著不受任何外在力量的束縛。這種理解下的自由似乎在於拒絕服從——無論是對父母、權威還是國家的服從。歷史上的許多起義,如法國大革命,就是基於這種對自由的渴望。然而,這種不服從的自由是不完整的,因為它只著眼於對抗,而忽略了自由行為背後的更深層次意義。 當我們將自由視為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時,我們認識到僅僅追求個體的無限制行動是不夠的。真正的自由不僅僅是行動的自由,更是在社會法律框架內作出道德選擇的能力。自由在於做法律允許的事情,這意味著自由與服從法律並非相互矛盾,而是彼此補充。 自治作為自由的一部分,是對內在權威的服從,當一個人服從自己制定的法律時,他仍然是自由的。這種自由不在於不服從他人,而在於不讓他人的意志支配自己。 真正的自由不是無條件的獨立,而是能夠根據自己的理性和價值觀做出選擇,即使這意味著對某些外在規則的服從。 自由並不意味著完全的不服從或獨立。相反,真正的自由涉及到一種內在的服從:對自己價值觀和信念的忠誠。 自由不應該僅僅理解為對外在權威的反抗或拒絕。真正的自由涉及到更深層次的認識:即使在服從外在規則時,我們也可以保持內心的自由和自主。這種自由來自於對自己的誠實,對價值觀的堅持,以及在面對外在壓力時仍能夠做出符合自己信念的選擇。 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擺脫一切約束,而在於自我制定的原則指引下自由選擇,這是獨立、責任和自治的和諧共存。
李忠憲
2024-03-21
為了吹噓嗎?
為了吹噓嗎? 早上跑步的時候,聽馬丁辛的書《父與子》,有一段很有趣,值得跟大家分享。 馬丁辛說有一次他在印度拍電影,有一天劇組的人跟他們講禮拜天早上可以去見德瑞莎修女,他非常興奮衝回旅館,打電話告訴他的兒子說:他禮拜天有機會去見德瑞莎修女,他的兒子問他:你為什麼要去見德瑞莎修女? 馬丁辛說:她是活著的聖人德瑞莎修女耶。他的兒子說:我知道啊,我的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去見德瑞瑞莎修女? 馬丁辛說:她可是德瑞莎修女,全世界沒有像這樣偉大的人,能夠做出如此神聖的事情。我們禮拜六坐火車到加爾各答,禮拜天早上就可以見到德瑞莎修女,以後我就可以跟人家講我見過德瑞莎修女,這樣大家都會羨慕我見過當今活著的聖人。 他的兒子說對吧!你要見德瑞莎修女就是要吹噓你見過德瑞莎修女。 馬丁辛覺得他的兒子教育了他,他非常感謝他的兒子,因此取消了禮拜六去加爾各答的火車,他知道他自己為什麼要去見德瑞莎修女。 這件事情發生10年之後,他在羅馬梵蒂岡見到德瑞莎修女,他告訴修女這個過往,兩個人相對微笑。 我想起10年前太陽花發生的時候,我跑去立法院的外面的馬路上看我那兩個不管自己學業的研究生,有台大及中研院的朋友說要帶我進去立法院看一看,我拒絕! 我說我不是來旅遊的,這件事情是影響台灣的大事,如果不是我闖進去立法院,我不願意進去,我不願意成為那個爬窗戶進去當觀光客的人。 同樣的318,每個人看待的方式不一樣,就像馬丁辛跟去見德瑞莎修女這件事情一樣! 如果我們養成這樣做事的習慣,以後就會這樣做事!
李忠憲
2024-03-20
灰階世界中的彩色夢想
灰階世界中的彩色夢想 昨天把手機設定成灰階,康是美的小姐結帳時用掃描器掃描手機會員卡的條碼,跟我說你的手機好特別、好酷。 我覺得很好笑,一般認為不要長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方法是: 1. 使用智障型手機:這個方法我用了很多次,尤其小朋友小的時候,現在幾乎不可能,因為手機是第二生命,食衣住行育樂、工作通通都在上面。 2. 開飛航模式:沒有網路,基本上手機就是廢物,很多時候你不得不再把網路打開。 3. 把手機從彩色變成黑白(灰階),功能都一樣,只是變得難看。 以前我都沒有用過3的方法,但控制手機是意志力的問題,就像我昨天寫那篇繞口令一樣,而意志力其實是智力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喜歡手機是彩色的而不是灰階的?通常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那麼有趣,想像和親身體驗有萬千倍的距離,「在旁邊看」永遠比不上那種感受的強度。 在資訊科技訊息傳遞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能夠很簡單地跟很多人傳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遠處互動的關係,甚至會得到崇拜對象的回應,這些都是以往的世界難以想像。 我很討厭與人互動,每次見到一堆人回家之後,都比跑馬拉松還更疲憊不堪。像梭羅這樣子躲到森林裡面去,或佩索亞躲在他的閣樓,是我覺得最理想的生活。我去德國唸書時切斷跟台灣的聯繫,那些年也有一點這種感覺。 通訊中斷常常才有時間思考,生命有沒有人對自己很重要,但他並不知道,暗戀的對象,追蹤的偶像,已逝的作者? 這在人類的情感和心靈歷程中極為常見,可以是對一個暗戀的對象的深情,對一位遠方偶像的追隨,或某位知名作家的欣賞。這些關係和感情線索,無形中編織成我們生命經歷的一部分,並對我們的成長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暗戀是一種單方面的愛慕,它悄無聲息地滋長在我們的心底,但往往沒有勇氣或機會表達出來。這種感情可以讓人產生強烈的創造力和感受力,也可能讓人陷入深深的自我反思和寂寞之中。 暗戀的對象可能從未意識到他們在某人生命中的重要性,但對於暗戀者來說,這段情感卻可能是他們生命中一段難忘的經歷。 這種沒有互動的關係,無論是暗戀對象,從未相遇的偶像,或已逝的作者,都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些我們的人格和世界觀。它們是我們內心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與外界連接的無形紐帶。這種單向的情感投射,雖然可能未曾得到回應或確認,卻在我們的生命故事中佔據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非總是建立在相互認知或交流之上。有時候,一個人對我們生命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這些無形的聯繫構成了一個複雜的情感網路,它不僅僅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反應,更是我們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它們反映了我們的渴望、恐懼、理想和夢想,是我們個性和身份的一部分。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經常被生活中繽紛的顏色和無窮的資訊所吸引。然而,正如尼采所言,「並非所有閃閃發光的都是黃金」,在追求技術和顏色的海洋中,將手機轉為灰階不僅是一種對抗消費主義的小小抗議,也是一個回歸簡樸生活的嘗試。 真正的滿足和幸福不在於外在的華麗和過度的刺激,而在於我們如何內在地感受和體驗世界。在灰階的世界中,我們或許可以更清晰地看見生活的本質,並在平淡中發現真正的色彩。
李忠憲
2024-03-20
意志力
意志力 如果意志力不自動出現,我怎麼會有意志力呢? 能夠有意志力是意志力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很好,一看之下似乎讓我們陷入了僵局,另外一方面好像又解決所有的問題。 缺乏意志力的人,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擁有意志力。(真的很拗口) 如果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自然天性的問題:對於意志力,有些人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則沒有,任何努力都無法脫離自己的命運。 康德說:意志力就像肌肉,它被鍛煉,它被塑造,只有這樣,它就會變得更容易使用。 我分享了自己親身體驗的故事,三高,肥胖脂肪肝,甚至連視力都改善,本來已經晚上無法在高速公路開車,聚焦和注意力有問題,跑步之後視力恢復到今年二月又去日本自駕旅行。不少朋友因為我跑馬拉松而跑步,有些人有意志力,有些人沒有。 如果缺乏意志力,首先要告訴自己,我們不應該想要更多,而應該想要更好。事實上,太多的意志力會扼殺意志力。一直想要入睡的失眠患者註定要徹夜不眠。但如果我們放手並接受命運,也許睡眠會順利出現。 第一天是意志力,第二天以後就是習慣,意志力可能不是一個意志的問題,而是一個智力的問題。
李忠憲
2024-03-19
黃國昌
黃國昌 昨天版面上滿滿是嘲笑黃國昌的貼文,時間可以讓人有這樣子的轉變,台灣的政治真是充滿戲劇化。 太陽花運動之後,黃國昌辭掉中研院的工作時寫了一篇文章,引用韋柏「以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勉勵自己具備熱情、責任感和判斷力。想為這個國家社會做一番偉大的事情,卻因為很多選擇蒙上陰影,快速墮落。 這是人品、性格、自我訓練與價值塑造的問題,這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結果。 太陽花一句有名的話:「長大以後,千萬不要成為我們小時候討厭的那一種人」。 昨天看大家用憤怒、不滿、嘲笑、譏諷說黃國昌無恥。黃就好像《第十二夜》中的馬洛伏里奧:「我將成為伯爵,或更高的貴族」,莎士比亞說: 「有些人生來偉大,有些人努力達到偉大,而有些人則被偉大壓在身上」 我跟黃國昌在這些年有多次的互動,第一次是蔡英文當選之後,我去參加她的慶祝茶會,結束之後許美華帶我去見黃國昌,之前他在媒體上說:「寧選1000家捷安特,也不要1家台積電」,要告訴他台灣半導體的產業對全世界的重要性。結果他那一天去跑選區很累,距離約定的時間大概遲到一個小時,我一早從台南出發忘記帶行動電源,就在他的辦公室把我的手機充滿。後來的事情,我寫了好幾次,閉著眼睛躺整個人躺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繼續講!我有在聽」。 有些人以為我一直在消費黃國昌,希望這樣能夠讓自己更有名,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證明自己不是這樣,我只是要幫助大家了解黃國昌。當時他覺得我是一個沒有用的教授,「一個人的品格就是在對自己無用之人的態度上展現高下。」 後來有政府部門裡面從事資訊安全的高階事務官,跟我講當初資策會下面的技服中心要變成資通訊安全科技中心,立法院在柯建銘和徐爵民的聯手之下通過這個條例,我反對的理由是:團進團出、政黨輪替、層級太低。因有跟黃國昌見過面,後來透過許美華要到他的電話,我打電話給他,一開始他對這個東西可能不了解,所以他不想管。 當時我知道這個人要什麼,我也知道自己要什麼,我跟他講「這個條例是民進黨跟國民黨通過的,廢除這個條例正好可以突顯時代力量存在的價值」,他立刻就變得非常有興趣,後來我和林宗男去時代力量的黨部好幾次,一起在會議上討論如何作戰的問題,他問我還有什麼力量可以支持這個議題,可不可以再發動連署?後來我去找了幾個資訊安全的大老,也寫了幾篇文章。 在那段時間他對我是禮遇有加,叫我忠憲兄,送我到電梯門口,握手送別。像我這種從社會底層上來的非常了解人性,這裡我就更認識這個人,捷安特事件的結論,只要改掉一個字:「一個人的品格就是在對自己有用之人的態度上展現高下。」 之前我批評數位發展部的時候,有人跑去跟許美華講:李忠憲會不會會成為下一個黃國昌? 「有些人生來偉大,有些人努力達到偉大,而有些人則被偉大壓在身上」 我覺得我很會跑,偉大要來壓我的時候,我通常都可以逃掉! 正如韋伯所言,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是政治行動的不二法門!
李忠憲
2024-03-19
互相影響的命運:回顧318十周年
互相影響的命運:回顧318十周年 昨天萬金石馬拉松果然一如預期沒有順利完賽,但一天能夠跑這麼長,也沒有白白浪費。路上有一個朋友從半馬的回程上看到我好像很開心,停下來大聲叫我的名字,真的很感謝,我也覺得很快樂。另外有一個學長不知為何連續抽筋,只差50秒就在終點線前面被關門,主辦單位執行得非常嚴格。 今天是318的10週年紀念日,很多人認為318是白忙一場,也有一些前輩認為318的年輕人,因為很快就投入政治的領域,不像野百合世代經過較長的時間醞釀,許多都曇花一現,當然看到最多的就是在罵黃國昌的。 但無論如何318改變了台灣的命運,馬英九執政的最後就是要想辦法弄一些「即使政黨輪替也不可逆的事情」,「服貿」就是在這樣背景之下的產物,後來的「紫光」更是影響台灣命運的重大關鍵。 10年前的318發生那一刻,因為我家中沒有電視,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那一天我還在很開心自己有一篇期刊論文被接受,後來朋友的原因,在321的時候寫了一篇有關於資訊安全影響國家安全的問題,接著共同發起反服貿二類電信的連署,負責平台的任務。 因為這個契機讓我有機會加入「奇遊團」,成功反對紫光併購研發科,連小額入股都擋下來,使得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中美貿易大戰之後,可以站在美國大聯盟的陣營,算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後來因為累積的這些經驗、聲譽和力量,也成功擋下數位身分證、免於台灣走向和中國一樣數位獨裁監控的未來。 有些人喜歡稱我為綠營的學者,我並不覺得我是,我做的事情有很多方向跟民進黨比較接近。但不管是二類電信、紫光或數位身分證,這些運動如果失敗,不管什麼政治立場的每一個人都會深受其害。 奧地利作家薩菲說:這個社會像是善意謊言的大野餐,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廣泛接受的錯誤觀念構成的社會中,其中一個最大的謊言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薩菲認為「社會就是每個人的命運」,這句話強調個體與社會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這種觀點尤其在318事件後變得格外鮮明,當時的社會運動不僅揭示了政治和社會結構的轉變,也顯示了個體在這些巨變中的角色。 在318之前,許多人或許相信他們掌握著自己的命運,認為個人的決定和努力是形塑未來的關鍵。然而,隨著318運動的發展,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複雜的圖像。運動中的共鳴和集體行動凸顯了社會力量如何影響個人的命運,甚至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歷史軌跡。政治人物的崛起、政黨的輪替,這些都是社會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 這並不是說個體沒有能力或責任去影響自己的生活,但318的教訓是,我們的命運同時也被社會的結構、歷史和集體行動所塑造。即便像我是教授這樣的個體,在318之前和之後似乎身份未變,但所處的社會背景、學術環境和政治氛圍卻可能發生了劇烈變化。在看似不變的表面下,社會的每一次潮流和運動都在塑造我們的命運。 個人與社會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影響、共同塑造彼此的未來。這種理解挑戰傳統個人主義觀念,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個人責任、社會變革和集體行動的意義。 318不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也是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以及我們共同創造的未來。 不要為了幾個垃圾人而忽略了318真正的意義,這跟馬拉松是否在終點線被關門一樣,實際上跑完了42公里,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們從318學到,無論是在政治舞台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一直在共同編織著共同的未來。 大家應該繼續參與,持續貢獻於所信仰自由民主的理念,每個人的行動都是在為了塑造台灣成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在紀念318十周年之際,重新承諾我們對社會共同體的責任和參與,並且記住,台灣每個人的行動和決定,都在塑造這塊土地共同的未來。
李忠憲
2024-03-18
透視之旅
透視之旅 了解自己很重要,但即便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也只能在生命中的極少數時刻看見自己真正的樣子。就像坐在火車的第一節車廂上,當火車經過特別彎曲的軌道時,可以從窗戶看到後面的車廂。 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是越來越沉重,根據自己處在人生不同的時間位置上,會對生活產生完全不同的印象。 當我們年輕時,其他人早就已經在那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前輩等等那些比我們大的人,我們只是加入他們,世界充滿了熱鬧和溫暖。從某個時刻開始,情況就發生了逆轉。之前還在的人開始離開,我還在,然後是被別人留下來。 這個世界就像一場宴會,我們進來了,大家都在歡迎我們,有一些人慢慢離開,會有些陌生人加進來,但總覺得自己被留下了,被那些我們從小熟悉認識的人,雖然少數人有能力去歡迎新來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那種力氣,最後我們也會離開。 叔本華說:人只有在少數時刻才能夠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就像夜晚的閃電,照亮他前面的道路,但立即又投入到可怕的黑暗中。 我們或許能在生命中的極少數時刻,透過特定的經歷或反省,短暫地窺見自我真實的樣貌,然而,這些時刻終究是短暫和罕見的,大多數時間我們都在自我與世界的迷霧中前行。 在生命的旅途中,真正看清自己的時刻是稀少而珍貴的。我們的理解常常受限於當下的感受和經歷,正如在宴會中的我們,見證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感受著歡迎與告別。
李忠憲
2024-03-16
成就是什麼?
成就是什麼? 昨天收到一個訊息! 我是某某某 我突然發現我們是國小同學,沒記錯的話你家應該是「輪胎行」吧⋯⋯ 在半導體產業幾十年,決定休息一下。 前幾天想到國小同學們,搜尋臉書才發現,你的文章我之前都有追蹤。 看到同學有成就,與有榮焉! ——————————————— 這個人的確是我國小的同學,在半導體業有一定的成就,突然傳了這樣的訊息給我。 我想在他的印象當中和現在的我應該有相當大的落差,我跟他一起坐在教室的時候,我的未來的確就是要繼承老爸的輪胎行,所以國小的同學對我的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輪胎行」這三個字。 有成就是什麼意思?我一直常常感到困惑。所以我回了一個:沒有啦,什麼成就? 之前我說我一直搞不清楚為什麼我的工作比我爸輕鬆很多,薪水比他多不少,有個臉友說:因為你們兩個的「不可替代性」不一樣。像我爸那樣的人很多人都可以取代他的位子,就像我大一英文上到的那一篇文章 Modular Man,意思說每一個人都是功能性,做早餐的人給你早餐,做麵包的功用就是給你麵包,賣汽車的功用就是給你汽車,我們通通不要把他們當成是朋友,或是人,不用跟他們打招呼,不用跟他們交朋友,不然人生會很累,非常囉嗦麻煩,而且這些功能性的人完全都可以隨時隨地被取代。 幫忙修輪胎的當然可以很容易可以被取代,小時候我爸跟我傳授如何經營輪胎行的知識,順便跟我講歷史的變遷,以前輪胎行跟修車廠是分開的,所以很好經營,後來人們為了方便,修車廠連輪胎的工作也包含在服務的範圍裡面,接著大賣場也開始在賣輪胎,小本經營的輪胎行面臨被淘汰的困境。我不知道我爸爸是不是因為有這種體悟覺得做輪胎行沒有前途,所以才叫我開始去唸書。 寫訊息給我的國小同學說他在半導體業待了一輩子,準備要退休了,所以我想他錢賺得應該比我多非常多,如果依一般社會的價值,他應該是比我有「成就」多了,那他是來調侃我的嗎?我好像沒有那種感受。 「成就」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我並不覺得我是個成功的教授,台灣傳統成功教授的定義我都沒有,甚至之前還被科技部的大官說他有看了我的履歷表,認為我是一個二流的教授,我自己承認是一個三流的教授。 如果不是用錢來衡量,那至少也是要像柯文哲、黃國昌或唐鳳那樣的人才算有「成就」,得到社會的名器,全台灣的人大概都認識他們。 我一直覺得人生很短,沒有時間可以去搞這些社會認同所謂「成就」的事情。 前幾天又一個人跑去看第一位經過羅馬天主教會封聖的美國人 Cabrini 故事的電影「天使之心」,看到她莫名其妙承擔負責接手經營醫院的過程,辛苦奔走找一些有錢有勢的人,還闖入國會成為不速之客,就想到當年紫光的事情。 我覺得Cabrini 做這些事情的動力並不是想要有什麼成就,而是她的直覺告訴她應該這麼做,在美國那個年代,一個義大利女人沒有任何遵循的標準,她怎麼知道做什麼會有成就? 紫光任務的敵人背後是習近平和馬英九,幕前有蔡明介和眾多政治財經媒體的力量,當初我就想,能夠參與這場戰役真是一輩子的大事,即使失敗了也很光榮,結果還成功,更見證了這件事情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紫光這個故事中間有一幕,奇遊團全部的人都遊說一個有成就、一流的教授,最後他想一想,可能為了他的「成就」,竟然放棄這個送上門來、千載難逢的機會。 「成就」不過是一件干擾自己正確選擇的負擔!
李忠憲
2024-03-16
天堂在哪裡?
天堂在哪裡? 我從小就很喜歡看電影,高中時我自己的房間就有電視跟錄影機,當年我爸有一個開機車行的朋友,他跟錄影帶出租店有一個合約,一年一萬元、10支錄影帶、隨時可以去更換,我爸跟他要了兩支給我,然後付給他兩千塊。 上次院長好像問我每天填鴨什麼時候休息?我說每個禮拜六的下午跟晚上,這個下午跟晚上,我會看錄影帶、漫畫、跟小說。我有時候想想青少年時期的生活,自己也感到可怕,到底是有多仇恨生長的環境,才能那樣過像機器人般、軍事化規律的生活,就這樣天天折磨自己。 完全沒有人管我,電視、錄影機就在我的房間,未成年卻什麼亂七八糟的片通通都看過,這種方便卻沒有影響我日常的生活作息,每個禮拜還是規律的過生活,一個禮拜工作六天半。 經歷過這種生活,讓我很想毁滅這個世界,這樣痛苦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房間有電視錄影機方便的環境,從中學一直延續到我唸大學、研究所、和在德國的博士班,回來台灣工作以後,自己住的地方卻開始不放電視,一直持續到現在。 上次講我大學時影響我最深的一部片是「春風化雨」,另外一部片大概就是「新天堂樂園」,這部電影我也看了非常多次。 大四有一天晚上,一群大學同學包括 Werner在醉月湖聊天到半夜,有人提議:我們來看電影吧。於是我去搬了我的九吋Sony 電視連錄影機的那台機器,有人當助教有鑰匙,於是闖進電機系舊館一樓實驗室,大家一起看「新天堂樂園」。沒有酒、沒有任何消夜零食,只有阿莫多瓦、莫利克奈和我們青春的言談和笑聲。 「新天堂樂園」最令我感動的和影響我最深的大概是這兩段話: 「每天待在這裡,你會把這裡當成世界的中心,你會相信什麼都不會改變」 「不要回來,不要想到我們,不要回頭,不要寫信,不要因為思念故鄉而放棄。忘了我們!要是你放棄回來了,就別來見我。不管你最後幹了什麼,熱愛它,就像你小時候熱愛放映機那樣。」 我也是因為這樣,告訴自己無論再怎麼不可能,一定要想盡辦法出國去唸書。 天堂在哪裡? 大學常常看的赫曼.赫塞這樣看待它:「只有當我們被驅逐出天堂時,天堂才會顯露其天堂的本色」。 現在我倒不是這樣,我相信伏爾泰的話:「天堂就是我所在之處」! 台灣就是天堂!
李忠憲
2024-03-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未竟大業
自由時報
0917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京華煙雲
李敏勇
香港記者協會在凜烈逆風中前行
林保華
0918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0919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從奧運得金說到國歌
李筱峰
顏艮昌是調查局線民
楊斯棓
書與咖啡
李敏勇
中越情誼變 同志加利益
林保華
讓台灣人知道「我們值得一個國家」
楊斯棓
極權逼走精英 專制促成台獨
李筱峰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