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筱峰相關文章

「學校不兼警察任務」台大校長傅斯年

「學校不兼警察任務」台大校長傅斯年

今天是前台大校長傅斯年的冥誕。1896年的今天(3月26日)出生於中國山東聊城。 他是中國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後來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戰後來台被派任為台大校長,極受學生愛戴。 他個性耿介剛直,得罪不少政要(包括皇親國戚宋子文、孔祥熙等),爭議也不少。 一生跌宕生姿,留下不少醒世名言,信手例舉如下: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史學態度) 「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時,剩下三小時是用來沉思的。」 「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與蔣介石的對話) 〈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文章) 「自抗戰以後,所有發國難財者,究竟是哪些人?照客觀觀察,套購外匯和黃金最多的人,即發財最多的人。」(批判行政院長宋子文) 「我要是十七八歲的青年,我也許對共產黨發生興趣。但我自從與共產黨接觸以後,絕對不會當共產黨!」 「我不能用共產黨的方法反對共產黨,因為若先向共產黨拜了老師,用他那一套不講事理不重人性的辦法,則自身先站不住,反共之結果,只有替共產黨擴張勢力。」 「學校不兼警察任務」,「我不是警察,我辦的是教育,不兼辦特務!」 「若有證據該抓就抓,若無證據就不能隨便進學校抓學生!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回應警備總司令彭孟緝) 「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
李筱峰 2023-03-26
兩顆壽星:托斯卡尼尼與黃呈聰

兩顆壽星:托斯卡尼尼與黃呈聰

在歷史的夜空上,今天要介紹兩顆壽星。 壽星之一 喜歡古典音樂的人應該都聽過義大利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的大名。今天是他的冥誕,他於1867年3月25日出生。 托斯卡尼尼讓人佩服的地方,不只在音樂的成就,而是他崇尚自由的精神和骨氣。他是著名的反法西斯人士,1922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鞏固之後,他多次拒絕演奏法西斯國歌《青年》!(較諸今天一些「藝人」,把藝術當商品賣,為了賣座而向專制政權卑躬屈膝,真不能以道里計)但托斯卡尼尼因此受到法西斯黨徒的責難和攻擊,他的行蹤受到監視,護照更曾被沒收,最後他在1937年離開義大利,去紐約,獲得充分的藝術發展的空間,成為世界具有影響力的指揮家。 壽星之二 曾在日治時代投身台灣民族運動、社會運動的要角黃呈聰,留學早稻田大學,參加林獻堂、蔡惠如籌組的「新民會」,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參與台灣人的喉舌刊物《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的寫作、編輯與社務,當然也參加台灣文化協會。黃呈聰1886年3月25日出生於彰化線西。 他曾去廈門、上海與日本本土等多地經商。 篤信基督教的黃呈聰,也是將真耶穌教會引入台灣的主要人物之一。 黃呈聰曾在《台灣民報》為文呼籲,將我們台灣固有的文化,「與外來的文化擇其善的來調和,造成台灣特種的文化。」 今天的兩位壽星八桿子打不到啥關係,但是他們給我一個靈感:文化的發展與精進,需要自由的空氣,和多元的環境。
李筱峰 2023-03-25
海外台灣人運動領袖廖述宗冥誕

海外台灣人運動領袖廖述宗冥誕

今天是蜚聲國際的生化家、海外台灣人運動領袖廖述宗的冥誕,他出生於1931年3月24日,父親是台灣著名畫家廖繼春。 廖述宗教授是男性荷爾蒙研究的先驅,在三十幾歲時,即發表一系列卓越的男性荷爾蒙研究論文,揚名國際生化界。他得過許多學術卓越獎,包括荷爾蒙研究的最高榮譽平卡斯(Pincus)獎,以及國人比較熟悉的台美基金會科技獎、杜聰明醫學獎、李卓皓生化獎等等。此外,他長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台 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美國重要科學期刊與研究基金的審核委員...。 廖述宗除了學術研究享譽國際之外,他極關心台灣國內政情與民主發展,卻因此被列入「黑名單」,長達二、三十年不能回台灣。1976 年,他的父親廖繼春在台北病逝,他竟無法獲得簽證回台奔喪。廖教授曾說:「有許多年,我獨自一人時, 每當想起自己連人子的最後一份責任都無法盡到,就不禁淚流滿面。」 1979 年年底「美麗島」事件發生,國民黨雷厲風行對民運人士進行大逮捕, 海外關心的鄉親莫不憂心如焚。廖述宗終於決定秉持知識份子的良知,採取積極的救援行動。他和堪薩斯州立大學的黃金來教授、普渡大學的蔡嘉寅教授共同呼籲北美洲的台灣人教授們,聯合在華盛頓郵報刊登廣告,譴責中國國民黨政府濫捕異議人士的惡行,並且力主被捕人士應獲公平與公開的司法審判。他的呼籲立刻獲得熱烈的回應,數天內,137位台灣人教授參與連署。廖述宗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鼓勵,我們因此決定進一步籌組『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關懷島內的民主運動。」 1980 年 2 月16 日,廖述宗與張錦哲、張旭成、陳炳杞、黃員成、黃金來、賴義雄、林靜竹、孫錦德、商文義、陳黃義敏、蔡嘉寅、吳得民、伍焜玉、楊勝亮和嚴文亮等共十六名教授聚集在芝大的國際學舍,召開「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籌備會。籌備會的 12 天後(2 月 28 日),台灣發生林家滅門血案!讓大家更加痛心疾首。 4 月 24 日,「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英文名稱叫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簡稱 NATPA)正式成立,廖述宗教授被推為創會會長。 身為蜚聲國際的生化學家,卻又是一位關懷家鄉、關懷自由人權的知識份子,廖述宗有其成長過程中的歷史背景。廖述宗就讀台中一中時,台灣發生「二 二八」事件,他親眼目睹血腥屠殺。 廖述宗曾回憶說: 「那時,被逮捕的人在槍決前,要遊街示眾。我親眼看見一個纏足的老媽媽,拼命想追一部載著人犯的囚車,卻又追不上,那種情景令人看了,忍不住會落淚。更令人難過的是台中一中旁,是個舉辦省運的大操場,當年即是國民黨軍人槍斃百姓的地方。 每次要進行集體槍決,就命令學校停課,強迫學生站在操場上觀看,實在非常殘酷。我每次回家後,都直想嘔吐,這是我成長過程中最黑色的一頁。」
李筱峰 2023-03-24
《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

《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

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在《愛的藝術》中說: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愛情可以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雙方都會因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 佛洛姆認為,愛的本質有四大元素:關懷、責任、尊重和了解。 今天是佛洛姆的冥誕,他在1900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身為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而前往瑞士,再到美國發展學術、任教。晚年又回到瑞士。 他的著作甚豐,尤以《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是分析專制獨裁政治形成的心理背景,最具啟發性。 我在高中時深受佛洛姆的啟發。以下是我在回憶錄《小瘋人生》中的一段受佛洛姆啟蒙的敘述: 〈佛洛姆教我不要「逃避自由」〉 在民主自由的理念上,高中時代讀到心理分析學家佛洛姆的 《逃避自由》的理論,大受啟發。他比喻獨裁者的形成,像「虐待狂」跟「被虐待狂」的結合。 佛洛姆說: 「想要主宰他人的行為與想要被主宰的行為雖然正好相反,但實際是有密切關聯的。從心理學的觀點研究,兩者有一個共同的來源,你不能忍受自己的孤獨及懦 弱,這種現象為共生體,意即兩者必須共存。因此必須喪失其個別獨立的完整性, 而成為互相依賴的現象...,一為失去自己,使自己融化於外界的權力中;另一為 擴大自己,使他人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獨裁政治便是「虐待狂者」(統治者)與「被虐待狂者」(擁護獨裁者)的 密切合作而形成的。人民由於徬徨、無助、孤獨、不安全感等,而造成逃避的心 理機制(Mechanisms of Escape)。 佛洛姆說: 「逃避的心理機制在被虐待者方面而言,是指其個人有放棄其自己獨立自由的傾向,而希望去與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結合起來,以便獲得他所缺少的力量。」 「被虐待狂的景象,有依賴的特性,其一般的取向,很明顯的是一種病態及無理性的,但卻常常以合理的方式表現出來,他們總是認為其依賴特性是愛護與忠心。」「獨裁主義的勇氣是能承受他們的主宰所帶給他們的一切命運,能忍受而不抱怨是最高的美德...。獨裁的特性中,服從才能代表他們的英雄氣概。」 了解這種逃避自由的心理機制,對於歷史上人民擁護獨裁的心理背景,應該 可以更加了然。在帝王專制或極權獨裁的政治下,奴性的人民總自認為對獨裁統治者的一言一行表示無異議的馴從,是一種忠心愛國的表現。反之,若是對統治者表示異議,則是一種「叛國」、「叛亂」的罪行。 佛洛姆的分析,仿佛針對著三年前還在書桌上擺著蔣介石照片的我而發的。 我一路所受的教育–效忠領袖,報效國家–的教育,不就是這種培養廣大人民「逃避自由」的教育嗎? 也差不多在此時(高中二年級),我讀到徐訏的《個人的覺醒與民主自由》。他是文藝作家(以《風蕭蕭》聞名),也在《自由中國》發表自由主義的文藝理論的文章。徐訏以下這段文字也把我打醒: 「個人崇拜乃是英雄主義的產物。當一個領袖,可以肅清壓抑一切異己的勢力之時,他就必須造成一種偶像性的個人崇拜,這時候,他必須被神化為萬能,變成一個祭師,代表了神,成為聖經教義的最正確的詮釋者,使無人可以變動其領導地位。」 佛洛姆和徐訏的理念,今天來看仍然很管用。今天的中國出現終身職的「習皇帝」,竟然還有很多人覺得沒有關係,說「國家」比較重要,個人無自由沒關係,這正是「逃避自由」的心理。台灣有部分人逃避自由,中國人更是比比皆在逃避自由。 (以上摘錄自拙著《小瘋人生》第6章「第一次覺醒」)
李筱峰 2023-03-23
〈獄中雜詠〉社會運動家王敏川

〈獄中雜詠〉社會運動家王敏川

獄官指點到監門, 寢具安排日已昏; 莫笑書生受奇禍, 民權振起義堪尊。 此地同來數十人, 俱懷才略計維新; 相逢轉恨無言語, 但見頭顱暗點頻。 自料監門不易開, 讀書靜坐屏疑猜; 分明恍共諸賢語, 拜服干秋有俊才。 獄官指點到監門, 寢具安排日已昏; 莫笑書生受奇禍, 民權振起義堪尊。 此地同來數十人, 俱懷才略計維新; 相逢轉恨無言語, 但見頭顱暗點頻。 自料監門不易開, 讀書靜坐屏疑猜; 分明恍共諸賢語, 拜服干秋有俊才。 以上詩作,是日治時代因「治警事件」被拘的社會運動家王敏川在獄中的作品〈獄中雜詠〉。 今天是王敏川的冥誕,他於1889 年 3 月 22 日,出生於彰化。 王敏川在1919年留學早稻田大學,加入林獻堂領銜的台灣人的民族運動團體「新民會」。1920年擔任《台灣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繼而又參加「台灣文化協會」。 也擔任「台灣人的喉舌」《台灣民報》的編輯工作。 1927年文化協會左右分裂後,他主導新文協,發行《大眾時報》。為台灣文化協會末代委員長。 他後來因參加「赤色救援會」被日治當局判刑4年。出獄後隔年(1942)病逝。 如果他不早逝,以他的性格和言行,想必也難逃戰後的228或白色恐怖的更大劫難!
李筱峰 2023-03-22
選擇台灣做「最後的住家」馬偕冥誕

選擇台灣做「最後的住家」馬偕冥誕

今天是馬偕(George L. MacKay)的冥誕,他於1844年的今天(3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 他於1872年來台佈道,蓋教堂、偕醫館,建牛津學堂、淡水女學堂…..。馬偕一生替台灣人拔過兩萬多顆牙齒。「寧願燒盡,不願朽壞」的他,最後遺言要葬在淡水,留下感人的詩句: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我的生趣在此;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全獻給你。我望穿雲霧,...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的時候,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在那竹林搖曳的陰影下,找到我的歸宿。」 他選擇台灣做他「最後的住家」。 以下短片,帶我們去馬偕的墓園巡禮(位置在淡水的淡江中學校園裡面): https://www.facebook.com/1675883190/videos/925802102074057/ 圖片來源: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網
李筱峰 2023-03-21
「現代戲劇之父」挪威劇作家易卜生

「現代戲劇之父」挪威劇作家易卜生

被稱為「現代戲劇之父」的挪威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出生於1828年的今天(3月20日)。 易卜生擅長以逼真的手法呈現當代社會問題,他的劇作尤以《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國民公敵》(An Enemy of the People)、《群鬼》(Ghosts)等三齣劇作最為有名,他和傳統倫理道德對抗,並揭櫫「個人(個體)主義」的理想,曾引起歐洲社會撼動。 自由主義學者胡適,特別推崇易卜生的《國民公敵》。該劇描寫的主角—小鎮上的一位醫師斯鐸曼,發現為全鎮帶來繁榮的溫泉浴場水質有毒,因而和鎮上官員政客、報紙媒體及居民產生衝突對抗,而獲「國民公敵」的稱號。雖遭受排擠,但他決定留下來繼續奮戰。這齣劇揭示易卜生對正義公理所抱持的「眾人皆睡我獨醒」、「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態度,呈現劇中人忠於自我、堅持理想的可貴與艱難。 「世上最強的人,就是那個最孤立的人。」易卜生借用劇中斯鐸曼醫師這句話,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胡適透過對《國民公敵》的介紹,提出「易卜生主義」,說:「易卜生從來不主張狹義的國家主義」「易卜生的長處,只在他肯說老實話,只在他們把社會種種腐敗齷齪的實在情形請出來教大家仔細看。」「要特立獨行,敢說老實話,敢向惡勢力作戰!」
李筱峰 2023-03-20
鍾逸人先生走了

鍾逸人先生走了

鍾逸人先生走了! 我們的情份,因追尋、維護台灣的民主自由而結緣。亦父亦師亦兄,四十年忘年之交,往事歷歷,訴說不盡。 貼兩張我們的照片,撫慰我的哀思。 左圖是約三十多年與鍾先生(左)、李喬大師(中)合影。 右圖是2006年5月我應邀去日本九州對台灣留學生演講,鍾先生(左)、魏淑貞(中)與我同行,演講後在旅途中合影。 鍾先生,您直到100歲才卸下對台灣的重擔,我才71,不忍放下肩擔,求您在天護我,護台灣。  
李筱峰 2023-03-20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100人」大法官厄爾·華倫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100人」大法官厄爾·華倫

他的父親從挪威移民到美國,母親則是來自瑞典的移民,但是他出生在美國加州洛杉磯,他不會說他是挪威人或是瑞典人,而是落地生根,認同美國的美國人。沒有人會罵他數典忘祖,他後來還獲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100人」(第29名),還差一點成為美國總統。 他就是曾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厄爾·華倫(Earl Warren)。曾任三屆的加州州長。 厄爾·華倫為何名列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百人名單中? 在擔任首席大法官期間,華倫領導的最高法院成為了美國自由主義、進步主義的堡壘,作出了確立美國「一人一票」民主普選制、禁止種族隔離、推廣權利法案、政教分離,以及逮捕程序改革的「米蘭達忠告」(Miranda Warning),而且還有回擊麥卡錫主義,保障言論自由、保障婚姻自由等眾多里程碑式的判決。他還領導廢除了美國的種族隔離法,如「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 總之,美國近代史上一場劃時代的自由主義「憲政革命」,厄爾·華倫闕功至偉!也堪為人類世界楷模! 今天是厄爾·華倫的冥誕,他出生於1891年的3月19日。
李筱峰 2023-03-19
台灣第一座西式醫院創設人馬雅各

台灣第一座西式醫院創設人馬雅各

今天是馬雅各的冥誕。馬雅各是誰? 他是台灣第一座西式醫院的創設人,也是英國長老教會第一位駐台的宣教師。 1836年的今天(3月18日),馬雅各出生於英國蘇格蘭。 他來台傳教、設醫院,卻歷經無數的阻擾與危險。 他的教堂屢次被拆毀、信徒遭殺害!後來因為他在醫療上面的服務,及外交上的交涉,才得以在台灣南部立下長老教會的基礎。他翻山越嶺,深入平埔族各部落行醫傳道。歷經幾年,把長老教會的福音種子,散播到臺灣大甲溪以南的中南部地帶,設立了三個教區。 他在台灣創設的第一家西式醫院,發展成今天台南的新樓醫院。 然而行醫的過程,也是千辛萬苦,屢遭漢人的威脅攻擊。甚至還有漢醫傳播假訊息,說他會抓小孩挖眼睛製造西藥丸,許多人信以為真。可見台灣人容易接受假訊息,非今日始。 馬雅各在台灣服務期間,發現運鴉片的船隻多過運糧食的船隻, 每當看到吸食鴉片的台灣人瘦弱無神的面孔,他就十分心痛。後來他回英國後,寧受毀謗攻擊,也要反對英政府販售鴉片給清國。 他講了一口流利的福佬話(「台語」),絕對是今天一般的台灣年輕人所望塵莫及。他如果在天知道今天台灣已被聯合國列為「母語瀕絕區」,該會何等訝異而難過!
李筱峰 2023-03-18
「革命期間最高貴的女人」法國羅蘭夫人

「革命期間最高貴的女人」法國羅蘭夫人

時間是1793年11月8日,場景在法國巴黎協和廣場的斷頭台前,一名聰慧美麗的39歲女性,被拉上斷頭台!她毫無恐懼,視死如歸,朝著廣場上的自由雕像鞠躬,行刑前對圍觀的群眾留下了警世名言: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她就是羅蘭夫人。 這位革命女英雄最後成為革命祭壇上的殉道者,今天是她的冥誕。她出生於1754年的3月17日。 她才華出眾,風姿綽約,是許多男性傾倒的對象。 重要的是,她熟知盧梭及其他18世紀法國哲學家的民主思想。在眾多男性中,她是能折服人的意見領袖。 1780年與羅蘭結婚後,羅蘭夫人的客廳很快成為革命人士、政治家們的聚會場所。她投身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 她原先與雅各賓俱樂部的領袖,激進民主派的羅伯斯比有相當交情。 革命浪潮把法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之後,羅伯斯比的雅各賓派像脫韁野馬走上瘋狂的恐怖路線。理性路線的羅蘭夫人終於與羅伯斯比絕交,成為政敵! 羅蘭夫人的吉倫特派,想拉住這隻脫韁的野馬,卻被雅各賓派反噬,雙方已成水火不容。1793年5月31日,武裝市民衝擊國民公會,雅各賓派挾民眾之威通過決議,盡數驅逐吉倫特派議員並在全城搜捕政敵。羅蘭夫人就是在這一天深夜被捕。羅蘭夫人在5個月監禁期間,她寫下一部回憶錄《請子孫後代公斷》。 羅蘭夫人本可逃亡,但是她卻決心一死,很像清國末期的維新志士譚嗣同。 她被稱為「革命期間最高貴的女人」,也是法國第一女傑。中國清末的女革命家秋瑾可以媲美;台灣的謝雪紅,也類似這樣的女中豪傑(但是她臨陣脫逃)。 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洗禮,人類逐漸有現代國家的啟蒙。羅蘭夫人行刑前的警語,告訴我們自由的概念,應有理性的拘束,不能無限上綱,而走火入魔。 其他一切政治的訴求何嘗不該如此?千萬不要讓什麼「民族」、「領土完整」、「和平」、「偉大復興」….造成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李筱峰 2023-03-17
「藏狗的小孩」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

「藏狗的小孩」日本數學家小平邦彥

1920年代日本有一個小學生,養了一隻母狗叫Sero,Sero 有一次生了六隻小狗,這小學生把六隻小狗全藏了起來。 母狗Sero 哭得很傷心,到處尋找牠的小狗。 小學生先還牠一隻小狗,母狗就心滿意足,不再找其他小狗了。於是這小學生斷定狗沒有數的概念。 (事實上有了單隻小狗,母狗便能發揮母愛,心就定下來了。 依據動物生態學的研究報告,動物還有4的概念,5以上就沒了。) 這個藏狗的小孩,從小害羞、木訥。體育、作文等課程都不好,回答老師問題時,就口吃聲小,無法順利回答。但是他在數學方面卻有異於常人的優異。真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數學讓他建立自信,發揮他的長才。最後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他就是小平邦彥,今天是他的冥誕。他出生於1915年的今天(3月16日)。 他是20世紀數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代數幾何和緊複解析曲面理論方面的出色工作而著名。他也是代數幾何日本流派的奠基人。 他在1954年獲得菲爾茲獎,是獲此榮譽的首位日本人。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同獲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的數學家之一。 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丹佛大學教授。當選日本科學院院士。1967年返回日本,曾領導了日本數學教學改革。 晩年於學習院大學執教。 他的自傳書名很謙虛-「我就只會算術」。 我的回憶錄《小瘋人生》回憶小學時代,剛好相反,我就算術最糟糕!
李筱峰 2023-03-16
〈史蹟不僅是記憶,也是證據〉

〈史蹟不僅是記憶,也是證據〉

張善政上任後,還看不出有什麼善政,卻開始出現惡政了!他開始拿桃園神社(今桃園忠烈祠)下手了! 我重貼16年前的舊作,請赤藍集團的政客們好好理解: 〈史蹟不僅是記憶,也是證據〉 (原載2007.6.3.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 一座只蓋了廿七年的「中正紀念堂」,忽然被國民黨的地方官吏列為古蹟,還得到國民黨中常會的強力聲援。只要不是白痴,誰看不出來國民黨會忽然反常地重視古蹟起來,完全是針對扁政府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民主紀念館而來。 國民黨真的那麼重視古蹟嗎?有一個最好不過的指標可供檢驗與比對,那就是,與中正紀念堂僅一路(信義路)之隔的原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歷史性建築,被國民黨硬生生地拆除掉。那一座莊嚴的建築物,落成於一九一四年頃,原本是日治時代「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的所在,後來成為日本總督和高官們宴客聚會的場所。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基於靠近總統府的地利,將它做為他們的中央黨部(接收日產為黨產,這又是一例)。一九九四年,國民黨無視於這座已經擁有八十年歷史的古蹟,決定將之拆除改建大樓繼續做為該黨中央黨部,引起學界、文化界的強烈反對,一度釀成黨部前的激烈示威抗爭。最後抗爭無效,還是給拆掉了。當時國民黨說那不是古蹟。 八十年歷史的建築不是古蹟,廿七年的中正紀念堂才是古蹟?國民黨為何會有這樣的邏輯?惟一能夠解釋的是,前者屬於日本時代,後者與「偉大的民族救星蔣公」有關。國民黨的仇日情結讓他們對於日治時代的史蹟產生「否定」的心理作用,這種「史例」很多,例如: 一八九五年年三月廿三日,日軍從澎湖的漁翁島登陸,後來日本當局在登陸地建了一座登陸紀念碑。國民黨來了之後將它敲掉,改建為「抗戰勝利紀念碑」。 同樣地,一八九五年五月日軍在澳底鹽寮登陸,後來日本人在登陸地也建了一座登陸紀念碑,一樣也被後來的國民黨政府毀掉,改建為「鹽寮抗日紀念碑」。 台北芝山巖上面有「芝山巖事件」六教師的墓碑,被仇日份子噴漆破壞;伊藤博文書寫的紀念碑,則被棄置在草叢中,任鳥禽拉屎,遊客踐踏。史蹟被拿來發洩抗日義憤。 一九三三年落成的本派本院寺,是日治時代規模最大的仿唐式日本建築,可是卻在一九七五年遭一把無名火焚毀。那把無名火,或許可以稱為「抗日聖火」吧? 同樣用「抗日聖火」銷毀古蹟的範例,還可再舉日治時代所遺留的神社,例如嘉義神社,就是被仇日份子焚毀。日治時代台灣各地都有神社,戰後國民黨來後,除被燒毀者外,已拆除殆盡,有的在原地改建忠烈祠。今僅剩桃園神社,因為改為桃園縣忠烈祠,有了國民黨的「英烈千秋」在,所以仇日份子沒有再燒了。 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破壞掉的日治時代的史蹟,最讓我們痛心的是坐落在圓山基隆河上的中山橋(日治時代叫明治橋);擁有一百一十年歷史的大龍峒公學校的建築也險遭拆除,讓老校友們淚眼護校抗爭。 把不喜歡的歷史遺跡毀掉,以為這樣就是在表達民族精神,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其實,從歷史學的角度看,日治時代的史蹟,是日本殖民台灣的證據。把日治時代的史蹟毀損掉,是在湮滅日本殖民統治的證據。 史蹟不只是記憶,不只是文化遺產,它更是一種證據,有時候也是一種警惕。例如,我很不喜歡傳統對女性的片面貞操要求,但是對於「貞節牌坊」的遺物,一定不可破壞,因為那是傳統男人欺負女人的證據。 同樣的,最近興起拆除及毀損蔣介石銅像之舉,我認為移走銅像,集中保管可也,但不該損毀,因為那是獨裁政權的證據。  
李筱峰 2023-03-15
愛好自由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好自由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看懂的人很少。愛因斯坦解釋說:「其實相對論很簡單,例如,當大熱天我坐在火爐旁,兩分鐘像兩小時;若坐在美女旁,兩小時像兩分鐘,這就是相對論。」 今天是愛因斯坦的冥誕,他在1879年的今天(3月14日)生於德國的小鎮烏姆(Ulm)。 這位愛好自由的科學家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離開德國移民到美國。 愛因斯坦很愛開玩笑,趣聞很多。 有一次他搭火車遇到列車長驗票,他一時找不到自己的票,列車長對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您不用找了,我認得您,我相信您一定不會跑票。」愛因斯坦回答:「我知道您信任我,不過我還是要把車票找出來,因為我忘了我要在哪一站下車。」 愛因斯坦雖然愛開玩笑,但他有許多正經的智慧之語,發人深省。試舉數語如下: Peace cannot be kept by force;it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understanding.(和平無法透過武力來解決,唯有透過理解才能達成。)這句話,習近平和普丁一定看不懂! The world will not be destroyed by those who do evil,but by those who watch them without doing anything. (這世界不是真正被那些為惡的人破壞的,而是被那些縱容惡人為惡而袖手旁觀的人破壞的人)。他認為,知識分子應該對世上任何不合理的現象表示自己的態度,否則就是幫兇。
李筱峰 2023-03-14
重修三峽祖師廟的畫家李梅樹

重修三峽祖師廟的畫家李梅樹

我沒有拜拜的習慣,但是我喜歡到古廟參觀,除了了解其史蹟意義,有些廟更具有藝術價值,三峽的祖師廟便是一例。 三峽祖師廟於1947年經藝術大師李梅樹主導重修。李大師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噪內外,被稱為「東方藝術殿堂」。(臉友有空不妨前去參觀,但不要燒紙錢喔!) 今天是著名畫家李梅樹的冥誕,他於1902年的今天(3月13日)出生於三角湧(今三峽)。 李梅樹的寫實畫風令人印象深刻,他曾說「或許天性使然,所以在日本求學期間,雖然正值野獸主義等繪畫思潮風行日本畫壇,造成極大的衝擊;卻始終不曾動搖自己的理想,仍然秉持一貫的自信與執著,堅決肯定自己所喜好的寫實創作風格。」。 李梅樹除熱衷美術,也從事政治,他說「人空著來,也空著去,所以要對社會、國家做有意義的事。」。 但是從政使得他在228事件時面臨險境,當時他擔任三峽鎮民代表會主席,曾一度遭調查,所幸最後倖免於難。但他的畫家好友陳澄波卻遭槍斃示眾!對他刺激很大。 228之後,他的畫風改變。如何改變?就留給藝評家和賞畫人自行觀察吧!
李筱峰 2023-03-13
不甘寂寞的呂秀蓮

不甘寂寞的呂秀蓮

最近看到兩年前的一則假消息又出現了,說呂秀蓮又發表謬論,把維護民主自由、不願意接受中共專制統治的台灣人扣上「仇恨」的帽子? 對於這則假消息,我原先信以為真,特別想請問她: 當年「黨外」民主運動時代追求民主自由的呂秀蓮走了嗎?怎麼不敢叫中共放棄專制極權?就像妳呂秀蓮當年向中國國民黨要求民主一樣。 現在知道這是假消息,雖然稍稍寬心,但感覺呂副為何容易被利用來放假消息,良有以也,那是她卸任副總統後的言行有以致之。 我忍不住想起我以前與呂副曾經有過一些互動,但最後卻又是如何分道揚鑣? 我在回憶錄《小瘋人生》有如下交代: 我在政大讀書時,就知道呂秀蓮是當時女性運動的先驅。轉學淡江那一年, 讀到她的《新女性主義》一書,至為景仰。他的名言「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至今印像深刻,這是以「人權」為前提的思考。他創辦的「拓荒者出版社」的書, 我也購買過數本,其中她寫的《台灣的過去與未來》一書,給我印象最深刻。 「黨外」運動時期,我擔任《八十年代》雜誌編輯,才與呂秀蓮有一面之緣 (記得是司馬文武帶我和他餐敘)。 她在出版《台灣的過去與未來》一書的三個月後,就因「美麗島事件」被捕 入獄,被軍法判處有期徒刑 12 年,1985 年假釋出獄。我才再有機會與她有過數面之緣。 2000 年呂秀蓮任副總統之後,於總統府成立「人權諮詢小組」(10 月 24 日正式成立),呂副總統任總召集人。聘請約廿多人擔任諮詢委員,我從 2002 年起也被聘為委員。記憶中曾經出現在會議中的其他委員還有:尤美女、李明峻、邱晃泉、洪貴三、柴松林、許世楷、焦興鎧、陳隆志、陳耀昌、 賀德芬、黃文雄、黃富源、黃爾璇、黃默、楊憲宏、廖福特、劉興欽、蔡明華、 蔡明殿、謝金河、簡錫堦、羅榮光、蘇友辰、蘇進強、釋淨耀...。 「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下分六個分組,我分屬在「人權思想教育分組」。[中略] 前已述及,2006 年 8 月 12 日起「紅衫軍」之亂開始,來勢洶洶。有一天, 呂副總統召集我們人權小組的委員到總統府開會,我記得參加的人大約十多人。 呂副總統談話中暗示大家(其實說「明示」亦無妨),大意是說,這次外面紅衫軍運動澎湃洶湧,陳總統看來是很難抵擋,所以她(呂副總統)已有隨時準備(接班)的 打算。談話中,呂副總統還介紹我們可以去看一部影片叫「白宮女總統」。 全場靜默無語,只有我忍不住發難,我發言大意是說,「紅衫軍」假「反貪 腐」之名而起,藍營政客藉機進行政治鬥爭,副總統應該和陳總統站在一起,最好不要涉入政治鬥爭,以免外界誤會、揣測...。 呂副總統回了我一些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用詞是「我不怕!」。我心裡想,你不怕,我怕!但我沒有說出口,只再說了幾句話,我知道多言無效,就閉嘴了。其他委員仍沈默不語。 那一天,我終於體會到呂副總統自比「深宮怨婦」的心情。我離開總統府, 心中無限鬱悶。 此後,呂秀蓮沒有再通知我開會(雖然我知道人權小組仍有在聚會),我的「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的委員身份也就到此為止。 (附記:本則貼文原擬貼一張與呂副的合照,以活潑版面,但是貼上之後,越看越礙眼,只好拿掉!不貼了!)
李筱峰 2023-03-12
提倡「人間佛教」的印順法師

提倡「人間佛教」的印順法師

1953年,一位來自中國的法師,寫了一本《佛法概論》,卻被國民黨指為「內容歪曲佛教意義,隱含共匪宣傳毒素,希各方嚴加注意取締。」台灣的「中國佛教會」也行文給各地佛教團體,稱《佛法概論》為中國共產黨宣傳,要求協助取締。 這位法師遭到警總與情治單位強迫寫出自白書,自承錯誤,才得以逃過一劫! 他就是提倡「人間佛教」的印順法師。 在專制極權之下,印順只能委屈隱忍,這是留得青山在的方便法門。以後才能宣揚「佛在人間」「以人類為本」的佛法真諦。 今天是印順導師的冥誕。他在1906年的今天(3月12日)出生於中國浙江。  
李筱峰 2023-03-12
走過228精英受難的地方

走過228精英受難的地方

〈走過228精英受難的地方〉 (原載2007.3.4.自由時報「李筱峰專欄」刊登時改題為〈環島〉) 走過基隆海邊,這裡不只有成群驚慌的青年,手腳被用鐵絲貫穿成串,集體槍殺入海,這裡也是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楊元丁等人遭槍殺後被棄屍的地方! 據聞物理博士、淡水中學校長陳能通也在這裡遭雙腳綁石槍殺棄入海中! 走過八堵車站,想起這裡不僅是個殺戮場,站長李丹修等十三人也是在此被抓,一去不回! 走過南港橋,想起高等法院推事吳鴻麒、專賣局專門委員林旭屏、醫師鄭聰遭殺害後都被棄屍在橋下! 走過淡水河,想起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台大文學院代理院長林茂生。聽說他被殺害後,棄屍河中(筱峰按:現在已知,林茂生不是在淡水河邊遇害,是被押解到六張犁公墓處決)。 又聽說遭憲兵團長張慕陶下令淋汽油燒死的省參議員王添灯,也被棄屍在這裡! 走過宜蘭頭城的慶元宮前,想起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以及蘇耀邦老師等七名地方人士在這裡被槍殺! 走過蘇澳白米橋附近,想起這裡是張雲昌老師遇害的所在! 走過南方澳海邊,想起疼愛台籍學生的外省老師趙桐,也被國民黨軍隊在這裡殺害! 走過花蓮鳳林,想起制憲國大代表張七郎醫師,以及兩個醫師兒子張宗仁、張果仁,於同一晚無故被捕,當夜三人即被槍斃於鎮郊的公墓,身上衣物被剝洗一空! 走過屏東市郵局前的三角公園,想起急公好義的屏東縣參議會副議長葉秋木等人,在這裡被槍斃示眾。 走過高雄壽山,想起新生報印刷廠廠長林界、醫師范滄榕等人在這裡遭彭孟緝槍殺;走過高雄愛河,想起河旁市府禮堂內正在開會的人士遭軍隊集體掃射。 走過高雄岡山的火車平交道旁,想起岡山教會牧師蕭朝金,在受盡酷刑(耳、鼻都被割掉)之後被槍斃於此。他當時勸年輕人勿輕舉妄動,卻仍遭不測! 走過台南市民生綠園,想起見義勇為的湯德章律師,在這裡被處決,圍觀的民眾飲泣心碎! 走過嘉義火車站前,想起著名畫家陳澄波、三青團嘉義分團主任陳復志,以及數名嘉義市參議員潘木枝、盧鈵欽、柯麟等人,在這裡被槍決示眾! 還有太多的台灣社會精英,我不知道他們在哪裡遇害?陳屍何處? 例如從哥倫比亞大學回來的台灣本土金融先驅陳炘;省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台北市律師公會會長李瑞漢、李瑞峰兄弟;醫學博士施江南;《台灣新生報》總經理阮朝日;《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編輯吳金鍊;台北市參議員黃朝生、徐春卿、李仁貴、陳屋;前新竹地檢處檢察官王育霖;省參議員兼制憲國大代表林連宗;抗日運動社運家廖進平…等等。 我是否經常走過他們受難之處?我心痛如絞。他們如果能假以一個合理的國度,這些精英足可組一個堅強的內閣。他們無一人造反,卻遭殺害;但是,馬英九硬將這場屠殺說成「官逼民反」。 想起這些蒙冤受辱的精英,我淚眼朦朧。但是我們不可提,我們一提這些歷史,國民黨的郭素春者流就會罵我們「撕裂族群」;國民黨黨營電視台主播沈春華就會質問我們「是不是要殺光外省人、殺光國民黨?」不過,如果比起吳伯雄,他的二伯父(吳鴻麒,與乃父同卵雙生)遭國民黨殺害,他不僅不曾替二二八家屬伸冤講話,卻還能在國民黨陣營長期當官享俸,我就更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76年前的今天,3月11日,台灣社會菁英林茂生、陳炘等人紛紛被捕遇難⋯⋯! 讀歷史是為了將來。 台灣人要防止悲劇重演!
李筱峰 2023-03-11
前英國首相威爾遜的冥誕

前英國首相威爾遜的冥誕

地點在英國,一位政治人物在演講。忽然台下有個人對他高聲辱罵:「狗!垃圾!」 這位政治人不慌不忙不慍不火,立刻回答:「這位先生,請您稍安勿躁,我馬上就要講到你所提出的有關環保的問題。」全場大笑,鼓掌喝采。 這位機智的政治家,就是前英國首相威爾遜(H.Wilson)。他曾分別在1960、70年代兩度擔任英國首相。 今天是威爾遜的冥誕,他出生於1916年的今天(3月11日)。  
李筱峰 2023-03-11
二二八事件中誕生的張炎憲

二二八事件中誕生的張炎憲

1947年3月10日,正值二二八事件中各地社會精英被捕遇難之日,一個嬰兒在嘉義誕生,長大後從事二二八的歷史研究,他就是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 張炎憲教授不同於象牙塔中的學者,他從事口述歷史採訪;策劃舉辦台灣史研習營;帶領本土社團如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歷史學會、台灣社;編輯《台灣風物》、《台灣史料研究》。在國史館館長任內,編出許多過去國民黨不削編撰的台灣史料,出版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受難人的口述歷史達二、三十冊。 他呼籲「台灣的歷史要台灣人自己寫」。 炎憲兄,永遠懷念您!
李筱峰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