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相關文章

缺腳椅上的小銅牌

缺腳椅上的小銅牌

缺腳椅上的小銅牌 很神奇的鎂光燈的焦點又照到賴品妤的身上,不管是「柯伯寡恩」、「我講話就是這樣,高不高興隨便你」。我想某個跟柯文哲一樣高學歷,卻沒有勇氣面對可能失敗的人應該非常嫉妒。 人不會永遠順風,政治人物也不會只有成功沒有失敗,成功的時候心情愉快,所有的人都對你稱贊不已,連自己周圍的配偶、子女、親戚朋友,甚至小貓小狗褲都可以籠罩在那種光環之中,所謂與有榮焉。 但是遇到逆風,民調低落,甚至接受敗選,任何人在這樣的處境之下,都不會感到快樂。一般人不能了解,享受明星般的高峰政治人物,掉下來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那種處境,心情一定相當的不好受。 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正可以展現出一個政治人物真正的勇氣與性格。我們觀察一個人有幾個地方,可以很簡單的看出他的真實面貌,首先是他對沒用的人的態度,就知道這個人的品格如何,對自己毫無用處,還能夠真正的關心,這樣人的道德修養有一定善良的成分。再者,在成功的時候如何分享光芒,在資源有限的時候如何共度困難。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如何面對失敗,得意的時候,良性循環,做任何偽裝都不困難,但如果遇到重大的挫折,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還能夠理性思考,感性面對,才是有修為的政治人物,也才能夠證明自己足以擔當大任。 台灣在從戒嚴結束之後整個解構的過程,對於高學歷的迷思一直沒有辦法除魅,傳統的印象是如此:念那麼多專業的教科書,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怎麼有可能沒有知識,絕對不會沒有智慧,一定是充滿恆毅力,勇敢面對任何挫折、挑戰和失敗的人。 學歷這塊小銅牌,如果在名貴的家具上面,是讓人享受奢華的工具。如果在一張缺隻腳的椅子上面,它的用處就不大了。感謝有人跳出來讓大家釐清這個錯誤觀念,人如果沒有與時俱進,知識和經驗不會累積,智慧不會成長,再會考試的人,人生只能停留在18歲那年,所謂高學歷的低知識分子,真的很可惜,也很悲哀!
李忠憲 2020-08-17
高雄市長補選

高雄市長補選

同溫層都在慶祝民眾黨在高雄市長補選的慘敗,本來這次的選舉有點無聊,因為3號的加入,再加上柯文哲一直往高雄跑,反而變得有趣。 柯文哲總統的路明顯是斷了,以為趁著公民1985運動順勢而起,收割太陽花運動,當選兩次台北市長,用台大醫院醫生、亞斯伯格裝瘋賣傻,用一日雙城、一日雙塔展現宛如尼釆筆下的超人特質。順著反中的旋風升起,算計傾中可以得到的空隙,希望得到中國大量的支持,用超越藍綠想要殺出一條血路。 結果因為自己個人的人格特質,焦點都集中在自己本身的那種病態的自戀,缺乏真正的領導能力和務實的態度,也沒有任何治理的經驗和智慧,無法吸引任何真正的人才。與時代脫節老阿嬤一般的邏輯與知識,不斷前後互相矛盾的公開論述,過去的柯文哲就是現在柯文哲最大的批判者,時間不長的時候,還可以用政治素人和亞斯伯格來包裝,時間一久完全就被看穿。 罷免韓國瑜投票結果之後,我曾經說過那次的投票主要的氛圍是「高雄市民很多人承認自己被騙」,能夠明白清楚自己被騙而加以反省,做些補救的行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政治常常會造成很多鬧劇或悲劇,往往只能彌補不能報復,而且很難即時,許多的政治事件時間都會拖得很久也不能得到平反,但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今天,事情的發展是以往千百倍的速度。 韓國瑜在高雄的時間不長,也沒有什麼重大的貪污舞弊的事件發生,會被罷免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騙人,然後被騙的人覺得太誇張了。韓國瑜的旋風,所謂超越藍綠的第三勢力有很大的功勞,柯文哲是最大的推手,高雄人不趁這個補選的機會,再次表達自己被騙覺醒之後的態度,難道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大位不足以智取,即使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的網路時代也一樣。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天下之變,非智慮之所周。政治雖然千變萬化,但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就如同雨果所說的:「除了事物的內在道德以外,政治上沒有絕對的東西,但這種道德是出於良心而非想法,只要良心保持不變,他就可以改變主意而不會傷害自己的榮譽。」 政治的確需要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和品格來抗拒誘惑,面對千變萬化的挑戰。現在最尷尬的人,應該是想要模仿柯文哲模式的政治人物吧!
李忠憲 2020-08-16
台獨與民主

台獨與民主

如果蔣經國或蔣介石要出殯的那天,有人朝他的相片潑紅漆,我想不用等什麼警察憲兵動手,跪在路上的那一群人,自然就把她打個半死。 鄭惠中動機到底是什麼?她在配合警方偵詢後,步出派出所時,向現場媒體記者高喊「我討厭台獨教父」。 李登輝被人家尊稱「民主先生」,不管是日本或是美國的政要,以及全世界的媒體,都用這個稱號來表達他們的尊敬。但為什麼鄭惠中用討厭「台獨教父」來大聲呼喊?因為「民主先生」是沒有辦法讓人有任何負面的感覺。 台灣因為過去國民黨一直以來的統治,在專制的政治體制之下,用代表全中國的假民主來進行獨裁統治,因此在台灣的政治抗議活動當中,反獨裁、要民主、本土化這些目標彷彿和台灣獨立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是這只是階段性的共同目標,在台灣的歷史上以及現在,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政治人物,在階段性的目標和我們站在一起,等到掌握權力的時候,完全站在我們的對立面。 我們很難想像當初坐上李登輝那個位子的人如果是別人,台灣的現況會是怎樣。台獨不見得民主,更何況推翻一個獨裁政治體制,常常會帶來另外一個獨裁者,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高舉任何政治標語的大旗,不管是民主、自由、人權或反中,等到掌握權力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獨裁者的比比皆是。 如果想要達到自己的政治理想,獨裁再怎樣都比民主有效率多了,獨裁不見得血腥,李光耀就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但不是宏觀哲學思想選擇的民主,往往獨裁者死了,東西就沒有了。 會做出潑紅漆的政治行為一般都是年輕人,鄭惠中這位68歲的小女孩以前打鄭麗君巴掌,現在潑李登輝相片紅漆,當然不只是個人少數自發性的行為,而且從時機看來,有明顯的政治操作目的,想要召喚動員什麼東西。 看到有個臉友説的很好,如果在某個平行時空,李登輝掌握權力的時候修改憲法,讓自己可以連續擔任五屆總統,對於司法的判決不管有罪、無罪、求刑幾年,都可以用硃砂筆批「判死刑可也」,在台灣各地都有登輝路、登輝銅像,出殯的行列一堆人在那邊下跪,我就支持你去噴紅漆。 台獨不見得民主,李登輝的高度已經不只限制在台灣島內,為什麼鄭要高喊「我討厭台獨教父」,其實她是代表一個族群來向「民主先生」致敬,一個在獨裁台灣的平行時空裡面,極度悲慘的一個族群。
李忠憲 2020-08-15
令狐沖與岳不群

令狐沖與岳不群

令狐沖與岳不群 有我的臉友用岳不群來形容黃國昌,我的臉友可能很多從小看金庸長大,我也曾經喜歡金庸小說。高中看了幾次,念大學的時候又複習了一次。但是去德國回來之後,雖然又買一套金庸的著作,每次拿起來看,往往看了幾頁之後就很難繼續下去,以前對他著迷的我,竟然再也看不下他的小說。 武俠小說通常是這樣,武的場面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俠的描寫是儒道佛思想的塑造。武的世界無法用科學解釋,俠的境界不能貼切符合人性。只有深刻描寫人性的作者才是偉大的作家,寫武俠小說當然不可能拿到諾貝爾奬。 人性是什麼?我們知道黎胖子反對台獨,但這次在香港的言論自由上面,扮演殉道者的角色,講出來的話慷慨激昂,即使是這麼有錢的有錢人仍然決定與香港共存亡,這種展現出來的核心價值,令人非常佩服。雖然我們對他那種反共不反中的想法不認同,但是他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絲毫不會令人感到懷疑。 以前有人形容黃國昌是令狐沖,現在有人形容他是岳不群,我覺得他既不是令狐沖,也不是岳不群,所有正常人在踏入社會之前,身上同時有著這兩個人的性格,只是有著不同的比例,只有在考驗之後,才能看出來這個比例是多少?想要成為令狐沖並不簡單,那種核心價值是要經過非常多的殘酷挑戰。 人性常常在邪惡和善良、直覺和深思、退步和進步之間掙扎考量,在內心的小世界充滿激辯,人性就是這樣走在善惡矛盾的鋼索上,勉強得到平衡。 沒有經過深刻思考的選擇,不能稱之為核心價值,它不是一時衝動或突然而來的廉價正義,是由人性關懷出發,同理心再加上深刻的理性思考之後,產生的價值選擇。康德強調美德需要塑造,如果沒有這樣的過程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般來說,這世界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大家都是好人,也都是壞人,其實好壞都是價值選擇之後的結果。 大俠核心價值養成太過簡單直接,捍衛價值的行為太過堅定,做出選擇衝突掙扎太少,和真實的人生體驗相去太遠。岳不群和令狐沖這兩個角色並不是涇渭分明、互斥獨立,而是時時刻刻並存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彼此拉扯搶佔主導的地位。選擇當岳不群,還是令狐沖是一種智慧,有才華不一定有智慧,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李忠憲 2020-08-13
黃國昌就是柯文哲!

黃國昌就是柯文哲!

黃國昌就是柯文哲! 只是帶著不同的面具,但是黃國昌不會有柯文哲的機運,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了,整天說這些好聽的話,會不會太可笑。 對於一個曾經被他罵”喪失理性“、”泯滅良知“的我,在他辦公室跟他講半導體和台積電的重要性遠遠勝過捷安特,他躺在椅背上閉上眼睛說:繼續講,我有在聽。 之後在反資通訊安全中心的議題的討論結束,叫我忠憲兄,送客到電梯門口。 這種人現在的情況,真的令我深自警惕! #長大之後千萬不要成為我們討厭的那種大人
李忠憲 2020-08-08
黑道與政二代

黑道與政二代

  我記得之前在講德國大學教育為什麼免費沒有排富的原因,其中有個論點是「有錢人的子女也需要國家讓他(她)們獨立於父母之外」。 我自己當然不是什麼二代,但既使如此如果承接了父親的輪胎行,基本上接收父親的客戶比一切從頭開始會來得簡單。 每一個想要活出自我的人,都要在自己的環境之中,證明自己的存在,出身不好的人驗證的條件其實是比較單純,就是想辦法要求生存,只要讓自己存活下來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就能夠證明自己某種存在的價值。 其實我一直認為當政商二代的小孩很可憐,一出生就擁有了許多的東西,如果想要證明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往往有更多的挑戰,而且不知道有沒有那種機會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 昨天時代力量再度出現荒謬的場景,這個團體原來跟黑道很像,我以前就一直不能了解高舉年輕有活力要改變一切卻沒有核心價值的政黨到底是什麼?本票的事件完全解答了我的疑問。讓自己當上大哥,叫小弟衝鋒陷陣,沒有什麼規範和標準,強調組織成員的忠誠,像叫大哥那樣子在叫老師,代表一種邪惡的力量跟另外一種邪惡的力量搏鬥,最核心的目標就是「搶地盤」,黑道不就是這樣嗎? 賴品妤也連帶地被人家攻擊是學歷不好的政二代,她也提出非常有利的反駁,其實我覺得她要感謝黃國昌,因為這個人的軟弱害怕,讓她得到機會一舉證明自己,勇氣是學歷遠遠比不上的特質,決心才是真正的天份。 台灣政治的現世報也真的太精彩,不到幾年的時間竟然可以讓我們看見這麼多荒謬的大戲。   什麼時候會簽到本票? 1. 買房子貸款 2. 欠人家賭債 3. 遇到詐騙集團 4. 到時代力量去開紀律委員會 #黑道治黨 #退黨的難道不用剁小指嗎
李忠憲 2020-08-06
想當總統著作要多少篇?

想當總統著作要多少篇?

  最近好多李登輝的文章,想起我當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次和幾個老師吃飯,這幾位本省級的台大電機系教授研究都做得相當得好,突然有一位比較年輕的說:「依李登輝的著作,想要當個系主任恐怕都還很勉強」,那時候我當研究生聽到之後,牢牢記住這一句話,好像很多事情是可以用論文列表的長度來衡量,彷彿發表20篇期刊論文可以當系主任,40篇的話就可以當到院長,60篇可以當大學校長,如果要當部長恐怕要有80 篇,行政院長是100 篇,要當道至高無上的總統恐怕就要200篇。 在去德國之前,我非常信奉這樣子的道理,人跟人之間很容易就可以比出高下,尤其在學術這一行只要看著作目錄漂不漂亮, 一秒鐘之內就可以知道他應該是哪個層級的,當然簡單的來說就是「學而優則仕」的概念,這是「每個人都想要當皇帝」的縮小版。 當皇帝的想法在政治以及許多與政治接近的領域有許多縮小版,仔細觀察都很容易發現。從攻擊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一直到李眉蓁全抄襲的碩士論文,本質上也是這種數論文哲學所造成的現象,一整個社會在單一價值的訓練,很難有全人式複雜的價值討論。台灣很多教授可能每天都在用腦,但是完全沒有深思熟慮,甚至毫無疑問的接受並為此奉獻一生,連當到教授還是在一元化的價值觀下做事,終身無法脫離苦海。台灣的學術界需要多元化的價值,有更多人擺脱虛無指標的制式價值,更多人關心學生教育,更多人為社會服務,更多人來尋找台灣問題的答案。 我不知道那幾個老師有沒有改變他們的想法,但是我真的非常敬佩李登輝總統把他的人生最佳化到這樣的程度,對比只能交出一張長長漂亮著作成績單的教授,這張單子是對自己貢獻比較大,還是對社會貢獻比較大?自己心裏應該有很清楚的答案。我不是全面否定進入政府服務的學者,但希望這些學者能夠改變這個環境,自己也不要認為高人一等,是自己榮耀這個位子,還是位子就是自己光芒的全部。 “What we become depends on what we read after all of the professors have finished with us. The greatest university of all is a collection of books.” ― Thomas Carlyle
李忠憲 2020-08-04
不含糖的糖果

不含糖的糖果

不含糖的糖果 看到兩百萬就可以買到時代力量主席徐永明,兩千萬就可以買民進黨蘇震清等,有朋友有點幸災樂禍的問那多少錢可以買到台民黨,這個三不五時就對外放話很窮的政黨。我倒是沒有這樣的心情,想想中國的統戰在台灣灑多少錢?買下台灣比攻打台灣要便宜很多,不由自主地又有點感到坐立不安。 現代政治中,議題和政策的專業性和複雜性並不是那麼容易了解,難度已經和以往有巨大的不同。那一天我遇到范雲,趁那個機會問她有關晶片身分證的看法,她告訴我當然反對,但是許多進步的議題需要時間,男女平權同性婚姻這樣的議題,努力奮鬥至少經過了10年,對隱私和安全這樣的議題,不需要更多的時間嗎? 自由、民主甚至獨立,算是非常重要,還是有不少人完全不在乎,以致於可以讓人刻意操弄,「統獨假議題」、「兩岸一家親」這樣的言論是有選票市場,在資訊科技革命之後重視便利和效能的今天,你出來告訴大家隱私的問題總有一天會害死你,甚至這個國家,有多少比例的人能夠認同? 德國的柏林聚集幾萬人,完全沒有戴口罩抗議因為瘟疫帶來的種種對自由的限制,就身在台灣的我們看起來真的有些愚蠢,但是一般人不是哲學家,沒有辦法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那樣理性的思考,隨時能夠判斷,什麼時候自由比較重要,什麼時候安全比較重要? 每次在政治人物貪腐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承受苦難容易,抗拒誘惑困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通常承受苦難往往在抗拒誘惑之前,那時候年紀也比較輕,承受苦難可以滿足當時自己的核心價值,有可能因此而得到眾人的讚賞目光,最後扶搖而上拿到的權力。 抗拒誘惑往往沒有什麼人知道,接受誘惑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被發現,所以往往承受苦難是一群人,抗拒誘惑是一個人,所謂的各個擊破,而且通常承受苦難是選擇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最不好的情形就是出賣別人,抗拒誘惑的關鍵是要不要出賣自己,很難想像,很多人出賣自己比出賣別人簡單得多。 更何況在出賣自己的當下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出賣自己,可能燈光美氣氛佳,醇酒美人,旁邊還有一大堆貌似正義的朋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怎麼有可能認為自己正在出賣自己。 其實常常會聽到的用語「包裹統戰糖衣」,聽到這個用語我常常想到小孩五歲的時候,女王和我在北海道的家庭自助旅行,那時候冰天雪地,為了安全北海道規定外國遊客不能租車自駕,只能用大眾運輸工具和計程車。有一次在一個餐廳門口等了很久才有一輛計程車出現,這位計程車司機非常和藹可親,用流利的英文於我們交談,看到我們家兩個小朋友伸…拿了一把糖果要給她們吃,對於這樣小小的小孩,我們家是禁止他們吃糖果的,這個司機的反應非常靈活,想必以前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他立刻就說這是沖繩特產的 sugarfree candy,女王和我都大笑,他轉身把這包糖果交給我然後繼續開車,我接下來把它放在車子置放杯子的架子上。 有多少人能夠抗拒這種所謂的不含糖的糖果? 買下台灣要多少錢?
李忠憲 2020-08-03
政治的變與不變

政治的變與不變

政治的變與不變 合理懷疑沒有開除黨籍,除了權力圈鬥之外,還有共犯結構的問題,一個成立沒有幾年高舉正義大旗的政黨,在道德高度上站在頂峰,結果雙重標準到這樣的程度,犧牲黨的這種形象,絕對不光只是人情世故和小圈圈的政治交情而已。 一個政黨的主席和副秘書長同時因為貪污的問題被調查聲押,這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情。邱顯智因為高潞助理涉弊,用最高道德的標準從黨主席辭職下台,然後因為徐永明被聲押,用最低道德的標準偷偷又回去當了黨主席。 搞政治的人為什麼大部分都會變成這樣?因為一旦進入政治權力的競逐模式當中,你再也不是一個人了,政治上結交的朋友、政黨、助理、支持者、金主會影響你的決定和判斷。 我們常常聽過一句話,一件事情如何判斷和決定,就想想自己還沒有拿到權力之前會怎麼做,就那樣做就好了,所謂的勿忘初衷。 說這些話的朋友,人生應該真的很幸福,世界哪有這麼簡單,尤其在權力和金錢的政治競逐當中,只要一旦沾染過那樣的滋味,要回去就很難了。 這就像設計讓一個正常的女生如何下海成為風塵女子的故事那樣,一開始只是當個酒店的會計小姐,看到別人下海之後光鮮亮麗,每個月的收入這麼多,只要告訴她賣酒不賣身,就可以讓她踏出墮落的第一步。 記得以前我常常很不要臉地跟時代力量的年輕人喊話,當選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拿到權力之後才是考驗真正的開始,更何況在踏入政治開始選舉的第一步,就完全喪失了理想,只想著「我借了多少錢來選舉,如果沒有當選我就死定了」,他們大概是這樣回答我的,這時才剛剛踏入政治的年輕人一心一意只想要一步登天。 最令我驚訝的是,這樣的言論成為這個政黨內部年輕人的主流,而且政黨的高層竟然讚許這樣子的想法。我那時候就預料這個政黨的下場,大概就是現在這樣!
李忠憲 2020-08-02
李登輝哲學

李登輝哲學

  在台灣甚至亞洲,李登輝為什麼會成為一位如此與眾不同的領導者,就我粗淺的觀察就在於他重要的人生哲學,首先他講過: memento mori,這個拉丁文片語的意思是「不要忘記你終究會死亡」,這種來自西方尤其基督教必死的反省,是遠遠勝過那種中國「未知生,焉知死」逃避式的死亡哲學,人只有知道自己最後一定會死,常常這樣提醒自己,才會有核心價值,也因此不會浪費時間。 另外,李登輝經歷了許多人生不同身分的變化,也曾經分別到日本和美國去唸書,更令人可怕的挑戰是受到獨裁者的賞識,然後成為台灣的總統。在人類的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太多類似這樣生命歷程背景的人,從一無所有、空虛找不到認同,掌握權力之後,就停留在獨裁者的角色上面,成為人生最後的墓誌銘,以前古巴的卡斯楚,現在土耳其的埃爾多安,有多少對世界充滿熱情理想的革命年輕人,拿到權力之後,轉身就變成自己以前想要推翻的獨裁者,「千萬不要成為小時候我們討厭的那種大人」這句話往往只是長大之後沒有拿到頂峰權力人的口頭禪,這種人性考驗是難以想像。 但是李登輝並沒有受到權力的誘惑成為它的奴隸,因為他不斷地去探討「自己是誰」,所謂「我不是我的我」,因為在各個階段有這種「自我否定」的人生哲學。人如果一直因循最簡單直覺的想法,沒有與自己對話,把握核心的價值,在關鍵的時刻做出重要的選擇,這個人表面雖然活著,實際上早就死了,不管拿到多大的權力,佔到多高的位置,都是人性邪惡面的副程式跑完它的流程,毫無創意和價值。 有人從祖先的來源去定義李登輝,然後說他不願回到原來中國的懷抱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這樣的觀察和想法是非常狹隘,完全不能符合李登輝超越世界眾多獨裁者的獨特地位。在同性婚姻已經合法化的台灣,完全是一種落伍的想法。 沒有人會否認台灣正走向獨立建國的這條道路上,看念國際關係出身的宋楚瑜昨天的表現,就知道連他都發現了。一個國家一定有一些代表它的核心價值,這些都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在這塊土地孕育孵化而成,「人終究必死」和「否定自我」這樣深刻思考的人生哲學,是李登輝總統幫我們放進來的,他甚至在95歲的時候還在發表學術論文,身為他期待接棒的我們,不應該效仿更加努力嗎?
李忠憲 2020-08-01
烏龜還是神獸?

烏龜還是神獸?

  管仁健寫了一篇文章說焦糖對照李眉蓁是龜笑鱉無尾,甚至罵他垃圾,還貼出52歲唸碩士的成績單,對照管大之前寫了那麼多文章,真的令人感到驚訝。 我臉書的朋友上面有很多學歷貴族,看到一群為學位證書互相口角的奴隸們,應該感到神奇和不解。以前看人家嘴學歷,不是陽明醫科或是台大醫科,就是天才小兒童小學跳了兩級,現在看到管大說李眉蓁比焦糖正派,念碩士在職專班比高職直接跳碩士好,焦糖高調出來批評這件事情,是五十步笑百步。記得我之前曾經講過,學歷只不過是一件家具角落上不起眼的小銅牌,如果這件家具的價值非凡,小銅牌才有意義。是不是垃圾並不是由這塊小銅牌來決定,而是家具本身的價值。 我的朋友這些學歷貴族當中,有幾個人看焦糖很不順眼,首先他長得那麼帥,又常常拍那種在唸書的沙龍照,唸書就唸書幹嘛在那裡假鬼假怪,貼這種東西展現出自己好像是多麼一個風雅的文人。再者批評博恩或是德國之聲記者的時候,他都會因為交情而做一些不怎麼令人滿意的評論。 說真的以前我對焦糖的印象並沒有很好,但我並不覺得他高職畢業去念碩士有什麼好批評,這是國家通過正常的管道,可是也沒有非常欣賞他。 我開始欣賞他,是因為他批評了李眉蓁這件事情,通常你如果想要混,不會這樣高調站出來,他現在這麼做,將來他的碩士論文可是要承受極重的壓力,受到多大的檢驗,他這樣展現自己的決心,令人敬佩,決心才是真正的天賦。 焦糖曬的那些書看起來都很不錯,他本來粉絲的族群,受到這樣的影響,對社會有非常正面的效益。像我曬書只是東施效顰,我的臉書朋友很多都比我看更多的書。我之前講過一個教育概念叫做弄假成真,每個人不是一開始都是在那裡假冒文青,看什麼異鄉人?但是要看到第幾遍才真正了解其中的含意? 我覺得焦糖如果是一隻烏龜,應該不是龜笑鱉無尾,而是一隻神獸,有無比的勇氣和決心,希望他將來可以更加成熟、發光發亮。
李忠憲 2020-07-29
學歷這塊小銅牌

學歷這塊小銅牌

學歷這塊小銅牌 許多人包括蘇老師都認為學位只是進入社會的門票,我認為遠遠不止如此,這種東西和奢華一樣,不管原來的君權統治、民主政治、甚至強調無產階級專政的共產主義,只要一拿到政權,奢華就像一隻無聲無息的蚊子,自然會叮在你的身上。 焦糖最近成為我的臉書朋友,也轉了我好幾篇文章,好像這次他也有出來選高雄市長,承受很多攻擊的火力。有些人認為,以他已經在社會上這樣出名,也有一定成就的人,不需要再去弄一個什麼學位,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完全不符合現實世界的狀況。去拿個學位是非常正面、積極的一件事情,雖然我也是這個產業的一部分,但我講這個話並不是推銷,這本來就是件重要的事情,關鍵在於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拿到這個學位? 有了十萬個粉絲,當然希望能夠突破百萬,很多東西是多多益善,尤其你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賤人,常常在那裡嘴自己什麼第一志願,台大醫科、台大電機、台大法律等等,驕傲得意的不得了。然後你也沒有辦法反駁,只能怪自己小時候沒有那種機運。扯這些東西炫耀,雖然完全出自一種自卑感,看了之後,你還不是覺得搖搖頭,嘆氣責怪自己的年少無知,沒有好好努力。 俄羅斯在列寧之後,許多高貴的名畫和家具,都是屬於全體人民的,但是高級的共產黨幹部還是可以享受這種奢華,跟資本主義不同的,這些高級的沙發、舒適的床和名貴的書桌、鋼琴,高幹都沒有擁有權,只有使用權。享受這些奢華,難道不會感到慚愧嗎?其實不會,重點就在於每一件家具的角落都有一塊黃色的小銅牌,這塊牌子上面的編號代表這是全體人民的財產。 我想學歷就像這塊小銅牌,沒有就沒有辦法享受奢華!
李忠憲 2020-07-27
學歴的重要

學歴的重要

學歴的重要 為自己弄個學位,是不是非常重要?一般人追求更高的學位不管是學士、碩士或博士,不外乎有幾個現實的原因,首先只要拿到這個學位,一直到死你就有不同的頭銜,甚至在德國的身分證或是護照上面,這可以成為你名字的一部分,Professor 或 Doktor 的名號可以伴隨自己到死。 此外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好處,例如賺更多的錢,在每個國家幾乎都是這樣,有更高的學歷,平均的收入通常會比較高,而且有更高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生涯的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可以擴展人的視野,開拓知識的寶庫,尤其更重要的可以結交一群志同道合、有學位的朋友。在台灣產官學當中,有很多念法律的,這些重要的人士很多都留學德國,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德國的博士,所以跟這一群掌握權力的人,常常一見面就有非常親切的感覺。在這樣的氣氛之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順利許多。 因為拿到學位真的有很非常多的好處,所以我們的老師或是家長拼了命地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拿到好看的學歷,這是人之常情。但是重視學歷之外,也應該要了解學歷是錦上添花,真正重要的東西,還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或實力。 我之前就有講過:台灣太重視學歷,常常很多東西都把這個排在最前面來考慮。德國的政壇上有兩個主要的政黨 CDU(CSU) 和 SPD,前面那個很重學歷幾乎每個人都有博士頭銜,後面那個就沒有,許多高中畢業、或大學沒念畢業的政治人物都爬到頂尖的位子。 我想這可能也是德國的大學和技職教育雙軌制在政治上的實踐版,我們應該重視學歷,但那只是一種佐證或是錦上添花,實力、能力和經驗才是最主要的考量。最近買了許多寂寞終站的作者班尼迪克‧威爾斯的書,他也只有高中畢業,30幾歲就能夠看穿人生,學歷當然很重要,但一個社會如果讓學歷愚弄,就非常可笑!
李忠憲 2020-07-24
解密陌生人

解密陌生人

解密陌生人 最近看了「解密陌生人」,這本書雖然是由一篇篇不同的故事構成,但讀起來好像在看一本小說,從一開始白人男警察和黑人女司機、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雙面間諜、希特勒和張伯倫、六人行、馬多夫騙局、當然還有新興宗教等等,講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除了親人以外,所有的關係一開始都是陌生人,與陌生人的互動,當然絕對不會像六人行那樣溝通無礙的朋友。言語上沒有辦法完全表達自己真正的感情,種族和文化上面會有各種不同的隔閡,更何況欺騙更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常態。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社會或文化能夠運作的重要憑藉,我在柏林的時候一開始看到大眾運輸系統都是用榮譽制的方式來買票,真的令我感到非常的驚訝,德國社會充滿了某種對人的信任,但這種信任基本上還是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層次上面,德國的朋友告訴我,德國的家庭父母往往會告訴小孩,一輩子只要交三、五個朋友,這大概是你所能夠應付的數字,這種長期相互信任終身的關係,並不是一張捷運車票三、五歐元的價值,但也沒有人可以跟你保證,不會被長期經營的朋友所背叛。 欺騙並不是現在才獨有的行為,人類的歷史很多都是由欺騙寫下重要的章節,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人格齊一性,而且常常很多人一開始就是像四川變臉那樣,帶著很多面具上場,如何了解面具底下的陌生人,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本書有講到希特勒和張伯倫之間的關係,張伯倫對希特勒的期待是二次世界大戰,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錯誤判斷之一。歷史對張伯倫並不友善,因為他相信希特勒。與陌生人認識、就近的接觸不一定能夠增加更多的了解,有時候一些肢體的動作言語和友善的笑容會造成錯誤的判斷,張伯倫回到英國的時候,曾經跟他的朋友說:希特勒是用「雙手」握著我。而且就我印象所及,邱吉爾好像沒有跟希特勒面對面接觸過,近距離的互動不一定能夠讓你更了解一個人。  最近幾年的時間,我剛好有機會可以近距離接觸到某些政治人物,一下子整個人躺在椅背上閉著眼睛聽你說話,一下子送你到電梯門口,握手熱情送別,前後判若兩人,但這種私下的態度或禮貌,並不應該成為決定一個政治人物是否值得信賴的主要依據,還是得要觀察他對某些理念的看法和做法,最後來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一個騙子。 要解密陌生人當然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智慧,但許多的騙局都是一再重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相當的複雜,想一想自己幾乎也沒有交到什麼新的朋友,當初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服務的時候,秘書帶來那箱幾百張的新年賀卡,我一張都沒有寄出去。在對人的信任當中,我是偏向負面,或許我看了太多類似這樣的書。 在這個充滿欺騙、假消息、假新聞和胡扯政客的今天,如果整天沉醉在六人行之間的美好朋友關係當中,恐怕會為自己或家人、甚至國家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我推薦各位去看這本書,對於結構陌生人雖然不一定要那麼負面,但小心謹慎、仔細觀察絕對是必要的!
李忠憲 2020-07-22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為什麼看棒球比賽? 其實應該從運動講起,這個在美國、歐洲或日本非常重要的教育科目,在台灣沒有放在它應該有的地位上。我從念中學以後,因為認真讀書,完全不知道運動的重要,甚至體育課都拿來算數學,一直到念完博士、當到教授,都不解運動的重要性。知道它的重要性是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反省以往的人生,開始跑馬拉松,我才清楚運動在人生裡面,應該所要佔有的地位。 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研究,人為什麼喜歡觀看運動比賽?他的研究發現,最重要的是我們喜歡運動因為可以從中間獲得自尊,另外還一些動機,有錢不知道幹什麼,我們的男女朋友或家人喜歡,運動讓人興奮,像去劇場一樣令人愉悅,可以擺脫現實,有歸屬感與更遼闊的世界連結。從這些動機我們可以了解,觀看運動比賽其實和比賽無關,許多原因都在於個人內部產生的變化。 我們觀看棒球比賽聽到體育記者的報導,壞壞壞連三壞,還有各種不同的術語,語氣、情緒流露出來給觀眾的感染,比賽過程當中,不管是惋惜、興奮、快樂、悲傷等等,這些跟看一場電影或欣賞一場歌劇,一樣充滿著極大的樂趣。 看棒球很無聊這句話,我不是現在才聽到,當年我高中的數學老師也曾經講過類似的話,只要知道最後的,比數到底贏或是輸就可以了,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看棒球比賽到底是要幹嘛?當時我也深感認同,幸虧我有長大。 喜歡看電影的人都會比較各國的影片,歐洲許多的電影常常步調非常緩慢,一個動作或鏡頭時間會停頓或拖長許多,不像許多好萊塢電影一樣提供很多感官的刺激。一開始我看這些電影,覺得沉悶無比,不是想離開電影院,就是想要睡覺。慢慢地,我發現原來導演在這些故事的陳述當中,留時間給觀眾仔細觀察、深刻思考,慢慢地我也就喜歡上了這些所謂的歐洲電影,每次看完之後,總覺得帶著很多收穫離開電影院。 其實不應該怪那些無法體會棒球比賽樂趣、緩慢藝術或生命過程的人,這種效率導向、毫無生活情趣、缺乏深度思考,是我們的教育所造成的,這些人硬要在自己或別人的人生,打上一個最後的分數,沒有分數就不知道怎麼生活,想想也是悲哀。
李忠憲 2020-07-21
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

許多人説看我的臉書,因為我長期觀察柯文哲,還有一些可能影響台灣未來重要的政治人物。政治人物對我們來講,本來就是陌生人,能夠直接深入認識這些政治人物的人真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說所謂的政治素人。 認識這些陌生人的確非常重要,但是民主的投票,有固定的舉行日期,往往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觀察一個新興的政治人物。我們常常因為這個政治人物在某個時空背景的行動,或他談論的理想,因而投下神聖的一票。但事後發現犯下錯誤而懊悔不已,其實這種錯誤,可能不是錯誤,這是認識一個政治人物的複雜過程。 第一印象是非常主觀,有時候正確,有時候不正確,人生就是冒險,許多男生會因為第一印象就愛上了一個女生(反之亦然),拼了命的想要去追求這個女生,然後希望與她共度一生。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這裡的成敗並不是指追求伴侶的結果,而是第一印象的成功或失敗。 直覺或先知雖然令人感到神奇或欽佩,但這畢竟不是什麼可靠的事情。我們只有傾聽音樂才能夠認識莫札特,觀賞畫作才能夠了解莫內,除此之外別無它法,根據別人告訴你的感覺,來欣賞莫內或莫札特,雖然可以給人一些動機,但這畢竟不是我們自己個人的真實感受。 在現代政治當中,充斥太多的鬼扯政客,許多讓人第一印象、甚至到第十印象都還不錯的政治人物,其實只是戴著面具、缺乏人格齊一性的投機主義份子,因此我們需要時間的考驗來檢視一個人,其實不只政治人物,對我們周圍的許多人可能也是如此。 許多人認為我的觀察正確,提供了不少的角度可以讓人思考認識某些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但我一路下來也是承受各種不少的炮火攻擊。如果不是以宗教信仰的方式來崇拜或妖魔化一個政治人物,利用第一印象判斷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情。尤其存在先於本質,政治人物所要面對的名利和權力誘惑,抗拒這些下層的人性需求,往往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夠想像的掙扎。 那判斷觀察的時間到底要多久?十歲哲學家的中島芭旺說即使是小事,重複一千次也會令人感動。莫斯科紳士的伯爵說不管選擇哪一種哲學思想,只要認真把他們的作品念到1000頁 ,就會覺得他們的理論很有道理。 或許在資訊革命之後,社群媒體的時代當中,觀察一個政治人物是不是鬼扯政客,是否缺乏人格齊一性的馬基維利、機會主義份子,大概也要一千天,而且這才是剛開始而已!
李忠憲 2020-07-20
關於棒球

關於棒球

關於棒球 柯市長今天因為害怕棒球球迷的反彈,改口說他不是認為無聊,而是沒有時間,每次只有老婆和小孩去看棒球,然後回家告訴他結果,不管在台大醫院或台北市政府他都很忙。對於這樣的說法,我真的很反感,彷彿看棒球,陪老婆小孩,還有看書(老人與海)的人,都沒有在認真工作.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世界杯足球哲學,這篇是我除了政治和資安的文章,最多人按讚和分享,我在那篇文章寫到: 足球運動非常有趣,場上22個人常常跑了90分鐘,甚至120分鐘,可能都沒有人得分。即使得分,情況往往也都只有一、兩分,但足球賽卻是無比刺激,球滾來滾去、傳來傳去、全場的運動員跑來跑去、踢來踢去,球迷們全神貫注盯著球看,全場視線幾乎沒有一秒離開那一顆球。不懂足球的人往往覺得足球雙方的比數這麼少,常常都是零分或一、兩分,這樣怎麼有可能緊張刺激?其實足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非常像每一個平凡人的人生,每年奔忙跑來跑去,長時間平淡無奇的生活之中,人生只能有一兩次精彩射門的時機,射進了上天堂,沒進下地獄。 歐洲是存在主義的發源地,足球其實就是存在主義,足球運動和其他所有的團體運動,主要是用手和用腳的差別。用手的比賽很容易掌握控制,用腳卻是十分的困難。足球也是失敗的遊戲,沒有一種比賽像足球這麼強調負面和失敗,被對手進球的失敗才是影響勝負的關鍵,像存在主義一樣,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失敗當中,失敗比成功其實在人的一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時,足球也讓人們體會生命的困難和人生不公平,我們用不熟悉、難以控制的腳來踢球射門,球門卻用熟悉、完全可以控制的手來阻止射門,這和人生的天生不公平不是非常類似。 足球也是康德美學中所謂無意義的趣味性,一場虛構的戰爭,強調團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在無數的傳球當中,突然一記的射門,同時展現出那種團體合作和英雄主義的精神,射門成功是進攻者的英雄象徵,射門失敗是防守者英雄象徵,沒有其他一種運動比賽比足球更能顯現防守者的英雄主義,沒有一個像足球守門員一樣防守的球員能夠享受到最英雄式的歡呼。 棒球基本上比不上籃球有百位的比數,節奏並沒有那麼快,但是跟足球相比,可以得分的歡呼,相對多了不少,比賽的過程高潮迭起,反敗為勝的奇蹟也振奮人心,決局的最後分數其實常常不代表什麼,同樣的分數往往有截然不同的過程.有一次的電視畫面,我曾經看到柯市長的書架上有一本康德的書,真不知道他看了什麼?一個藍領階級如果說:我都在工作,沒有休閒和家庭生活,我們會為他感到悲哀和同情;一個白領階級如果說:我都在工作,沒有休閒和家庭生活,我們會懷疑他的選擇是否正確;一個管理階級的市長如果說:我都在工作,沒有休閒和家庭生活,他怎麼可能是一個聰明的領導者。領導者如果只會嗡嗡嗡,強調工作時數有多長,缺乏時間放空深刻思考,對於自己的人生恐怕都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公共事務交在這樣的人手上,可能只會是一場災難。
李忠憲 2020-07-18
柏拉圖的地洞寓言

柏拉圖的地洞寓言

柏拉圖的地洞寓言 昨天晚上臉書滿滿的老人與海,因為這樣,有人評論柯文哲是行銷的高手,有人評論說老人與海無聊沒什麼,說棒球無聊恐怕要丟掉很多票。我說看不懂海明威竟然可以這樣洋洋得意,還可以當到台北市長,真是台灣奇蹟。有人表示看不懂又怎樣,看得懂的人恐怕連里長都選不上。 「無知即力量」並不是沒有道理,但力量產生的效果到底是產生什麼影響,對個人或社會有利,會帶來正面或負面的效益,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無聊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尤其當個政治人物應該如何定義「無聊」?能夠得到權力,基本上應該就不會無聊,得到權力當然有很多種方法,在原始社會或專制國家,使用暴力、數位獨裁,在民主國家,利用鬼扯欺騙、或政策良知等,但是這種因為權力產生的滿足感不能長久,得到權力之後,要得到更大的權力,得到更大的權力之後,想要得到更久的權力,偏偏再久也有期限,所有獨裁者執政再長也抵不過死亡的天敵,沒有人可以永生不死。 像柯文哲這樣突然竄起得到權力,甚至具備一度可以到達頂峰的機會,現在權力消退當然無聊,幾年後應該就沒有什麼人記得他了,那時候他應該會更加無聊。倒是那些無聊的東西,文學哲學音樂等等的藝術,才能在人類的歷史上永生不滅。老人與海的海明威保證在幾百年後,還是會留在人類的社會當中獨領風騷,短暫的感官刺激或許可以得到一時的滿足,但是往往很快就消失無蹤,無知又沒有自知的自私政客更如同夏日的雪花。 柏拉圖在兩千多年之後的今天,仍然沒有喪失他的影響力,他許多的思想仍然持續在引導著我們,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柯文哲的老人與海很無聊,讓我想到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本來像柯文哲這樣勇敢挑戰不同,努力想辦法爬出地底黑暗洞穴、發現陽光和色彩,應該要帶回地洞告訴大家,有關真實世界的訊息。結果卻不是這樣,反而變成一齣黑色喜劇,跑出地洞的人,回頭告訴大家外面的世界仍然是一片黑暗。
李忠憲 2020-07-18
里斯本故事

里斯本故事

里斯本故事 最近溫德斯的「里斯本故事」再度在電影院上映,男主角是個葡萄牙人,住在德國的一位電影配音師,他回去里斯本找他的導演朋友。電影用佩索亞的詩來當串場和意境的描寫。我本來打算今年年底去南歐,順便拜訪看了幾遍「里斯本夜車」中的里斯本,這個葡萄牙國寶詩人佩索亞的故鄉,看起來疫情的情況還相當嚴重,似乎不容易成行。但要去看「里斯本故事」應該還可以,真的要感謝台灣抗疫團隊的努力。 昨天在高鐵上買了莫斯科紳士的有聲書,一路由北聽到南,非常容易複習這一個故事。書中的主角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因一首同情革命的詩而被判刑軟禁,終身不得踏出大都會飯店,家財萬貫非常富有的他,最後自己留下一本書,蒙田語錄,他讀這本書相當不能專心,也感到痛苦。他説這種書不應該是這樣一則一則去讀,而是要當成放在手邊的參考工具,每次發生什麼事情再拿起來讀,深深體會這種格言體書籍的深意。 因為早期對自我的逼迫,許多看起來很苦的事情,對我來講都沒有那麼苦,不管是大學畢業後才開始學習德文,跑馬拉松或看格言體的書,嚴肅單調的樂趣才是真的令人回味無窮。我看蒙田的書愛不釋手,一則一則高度有智慧的短文或詩就當成小說那樣一路地看下去,上中下三本很快就看完,蒙田有很多人生的智慧,但放在我手邊的通常是佩索亞的不安之書和自決之書,不能旅行,無法坐夜車去里斯本,去看電影里斯本故事吧!通常一個人看到那張海報,一定會被吸引買票進去電影院。張開耳朵好好傾聽里斯本的聲音,然後再拿「不安之書」出來看,彷彿好像做了一次拜訪里斯本的旅行,對這個城市會有比實地拜訪更深刻的了解 除掉睡眠,人的一生大約只有一萬多天。人與人的不同在於:你是真的活了一萬多天,還是只生活了一天,卻重複了一萬多次。 ~佩索亞
李忠憲 2020-07-17
人生的前半和後半

人生的前半和後半

人生的前半和後半 看火箭阿伯吳宗信教授的訪問談到當年:台大學生李文忠推動校園普選遭退學,於傅鐘下絕食抗議,他的觀感是「那群人呷飽盈盈」。當兵退伍後,他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念航太博士,在台灣同學會裡讀到彭明敏《自由的滋味》,腦筋才像爆炸一樣。 雖然我高中以前都是按著田中光一的讀書三十六計每天在填鴨,但是進了大學以後,看到一大堆李文忠、羅文嘉等在校園裡面跟學校抗爭的事件,尤其聽到林佳龍的演講,怎麼有人能夠講出這麼有知識和邏輯的話,對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當然還有自卑感,以及想要追求女朋友的動機,發現會談這些事情的女生好像充滿知性、聰明又漂亮。於是開始像念教科書一樣,讀起新潮文庫的書,從歌德、赫塞、尼采、叔本華、阿德勒、卡繆、沙特一直到西蒙波娃等等等。 許多人一直批評重視聯考分數的填鴨讀書方法,會對念書倒盡胃口,我倒是沒有這種感覺,大學時代除了電機系繁重的功課以外,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填鴨這些東西。我認為只要能夠維持那種要考第一志願的決心,做什麼都會學的很快,像我碩士班一年級可以才開始學德文,和跑步其實都是同樣的心態。決心才是真正的天份,做什麼事情一切都不嫌晚。 當初我如果不是念台灣大學,沒有看到校園裡面有這麼多有趣熱鬧的事情,而跑去其他學校念書,在那樣封閉的時代環境裡面,可能會變成一個不同的人。當然後來我去德國柏林念書,在歐洲生活過一段時間以後,更是脫胎換骨,人生觀和看待事情的方法,有不同的眼光和角度。 昨天謝師宴的時候和學生談到時間的感覺,十歲以前的孩提生活時間過得是最慢,二、三十歲也不覺得時間過的很快,叔本華說:「年輕人的快樂和勇氣,部分原因在於走上坡路看不到死亡,因為它位於山的另一邊」。三十歲之後時間就過得越來越快,一個原因是開始遠遠可以看到死亡就在那裡,死亡的陰影已經慢慢踏入自己的腦海。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挑戰和新鮮的東西已經變少,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想像力很多都不復存在,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規律生活,這種安穩不就代表一種等待死亡的無奈心情嗎? 在暑假的時候,以往我人常常都會在國外旅行,沒有辦法到陌生、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感覺生命更加空虛。每到一個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從起點走到終點,總是覺得遙遠和漫長,等到了目的地以後,回頭從終點走回起點,那種距離的感覺跟前半段的心情完全不一樣,因為熟悉了這條路的景色,感覺並沒有那麼遙遠,理論上,前半和後半的路程時間應該差不多,但是後半的感覺總是比前半要快速許多,我想人生大概也是像這樣。 好像跟畢業學生們講了不少灰色的東西,在這種畢業歡樂的場合不應該如此,不過我的學生都很聰明,知道了人生的真相之後,應該仍然可以過得幸福快樂。
李忠憲 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