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坤煥相關文章

物化背後的人格特質

物化背後的人格特質

這一場2018的選舉,選民在投下這張選票時,除了觀察網路人氣的流量、民調數字的高低、選舉的政見外,候選人的人格特質,更應是選民投票考量的關鍵因素。如果選民多數是投「爽」就好,那我們也沒有什麼話好說了。 不只是2018的選舉如此,任何選舉亦然。
盧坤煥 2018-08-05
柯文哲魔幻網紅的背後

柯文哲魔幻網紅的背後

  這兩天,一位25歲的年輕人跟我說:「柯文哲講話白癡白癡的,一點都不厲害,厲害的是他背後的那群年輕團隊。」(圖/張家銘) 這兩天,一位25歲的年輕人跟我說:「柯文哲講話白癡白癡的,一點都不厲害,厲害的是他背後的那群年輕團隊。」 我蠻佩服這個年輕人對柯P的觀察,的確,我也認為柯P搔首抓頭,仰天狂笑,講話直白,時常講錯話,使得站在他背後的年輕幕僚,趕緊明示、暗示地阻止他繼續講下去,以免又講錯話,影響網路的聲量流量。如同那位年輕人所說的,柯P講話,還真是有點白癡白癡的。 柯P的背後, 如果沒有那群年輕的幕僚,幫他做說話藝術的形象化妝師, 如果沒有那群年輕的幕僚,幫他做編導政治舞台秀的劇碼, 如果沒有那群年輕的幕僚,幫他在網路帶風向做鯊魚話頭, 如果沒有那群年輕的幕僚,幫他做網路回覆粉絲的AI技術…… 如果…… 如果沒有這些年輕幕僚,創意發想的形象包裝,真不知道,沒有形象包裝的真實柯P,會是甚麼樣子?加上電視媒體每天不間斷的大量報導,創造高收視率,與柯P互蒙其利。年輕人好像就是喜歡這個調調,於是魔幻網紅的柯P就出現了。 「魔幻網紅的柯文哲」,其實是網路世界裡的虛幻人物,不是那個真實素人從政的柯P,而是新媒體時代,創造出來的網紅政治寵兒。 柯P在「一日幕僚」的網路秀中,自己也直白表示:「當市長是有專業的,我第一年當市長是亂當的,不知道在當甚麼東西,亂七八糟,你看我現在就很穩定了……」(又要被年輕幕僚K了)。聽起來政治像是兒戲,把首都市長當作從政的實驗舞台,且行事專斷的風格,局處長幹部離職,也走了一大半。台北市民對柯P也未免太寬容、寵溺他了。 政治是一個務實、踏實的工作,是服務眾人的公益事業。 從事眾人公益之事,就會牽涉到有:個人應具有的專業職能,民主政治的人文素養,管理行政的決策能力,政策依據的良善價值觀,可以執行的施政願景。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要有誠實的人格特質,有生命主體思想的信仰,才會有生命的熱情與使命感,來完成選民的託付。 同時,政治也是可被檢驗公評的事業,柯市長也有可被評論之處: ・有議員指稱,柯市長人格扭曲、邪惡,沒有中心思想,搖擺不定。 ・有離職部屬說,柯市長是「暗黑力量」。 ・佛系丁丁說,「要用佛的精神,打一場降魔的選戰。」 ・有名嘴說,他兩岸一家親的立場,有紅色力量的暗中資助。 ・有的說,五大弊案變成五大案,大巨蛋看起來,好像快要蓋好了。 ・…… 柯P在政治領域裡,三年多的市長任內,沒有亮眼的政績讓人看見。倒是在網路虛幻的世界裡,仍然抓頭狂笑,表演不斷,歷久不衰。「魔幻網紅的柯文哲」,實無可名之,只有一個「怪」字了得。
盧坤煥 2018-07-29
虛擬寓言一則——聖人的清廉魔考

虛擬寓言一則——聖人的清廉魔考

  留美返國,出世為官,「一生清廉自持」,絕不犯錯。上街出巡,婦女見之,驚呼尖叫,蜂擁而至,常令隨扈唯恐保護不周,而嚇出一身冷汗,被譽為「師奶殺手」政壇第一,實無人可與爭鋒。圖/張家銘   古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句話是說,只要是人,就會犯過錯,這是正常人的自然表現。如果不小心犯了錯,只要能改過自新,不要再犯,一樣也是好人一個。 另有一句古語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白話的意思是:「在古代有一位叫做舜的聖人,他是甚麼樣的人哪?我跟他有甚麼不同呢?他可以成為聖人,我努力去做,也可以成為聖人。」這句話是在勉勵世人,只要立志努力,人人都有機會成為聖賢,不要小看了自己。 根據這兩句古訓,放眼當今政壇,我發現有一個「溫良恭儉讓」、「一生清廉自持」,自認是一個不會犯過錯的人,他的操守道德,好像就快要成為聖人了。 這個人,才貌雙美,儀態端莊,家教嚴謹。放洋留美,學識淵博,出口成章,辯才無礙。走路手不搖擺,步履沉著穩重。行事恭謹,「溫良恭儉讓」給人有謙沖君子之感。 留美返國,出世為官,「一生清廉自持」,絕不犯錯。上街出巡,婦女見之,驚呼尖叫,蜂擁而至,常令隨扈唯恐保護不周,而嚇出一身冷汗,被譽為「師奶殺手」政壇第一,實無人可與爭鋒。這個人完美無缺,簡直挑不出一絲毛病,所以有位政壇同僚,仰慕至極,脫口稱讚這個人,簡直是「人間極品」。 然自古以來,官場是非險惡,人心奸險難測,常令師奶粉絲,替他擔憂不已,深怕因這個人的「善良正直」,會被官場小人所害。 這個人,胸懷大志,為持續保有權力官位,以服務更廣大的人群百姓,並報效家國栽培之恩。不料,卻遭人「忌妒陷害」,致使許多官司疑案纏身—— ・為了改進金融制度,充裕財政,有時難免接受財團富商幾次的「魚翅邀宴」,也將偌大公立銀行併給私人小銀行,謂之「占到便宜」,卻被「誤解」圖利金融機構三百億元,而遭受質疑和控告。 ・職司會計的部屬,因「特別費」處理不當,將錢匯到他的帳戶,差點損壞他一生的清譽,害得他趕快捐出了事。後來他這位部屬因此而被判刑,名字卻成為替罪羔羊的代名詞。 ・又為使民眾有顆「大巨蛋」場地,可以觀賞棒球賽及演藝表演,他與建商見面聊天,也被大做文章,「誤解」他圖利建商,致使部屬遭受判刑10年。 ・又因遵從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令規定。因此,想盡辦法使出「天龍八部」的高深祕法,好不容易將媒體(財產)賣出,「一毛錢也沒進口袋」,又被檢察官「誤解」他賤賣財產,而被告起訴,檢察官還請求「從重量刑」。 ・又有「美河市」疑雲…… ・又有「這不是關說,甚麼是關說」疑案…… ・又有…… 哀哉,這麼一個溫良恭儉讓、一生清廉自持的人,卻要遭受到這許多的疑案「委屈」,真令師奶粉絲們感到憤忿不平。看來只有靜待司法給他一個公平公正的審理,「還原真相,還他清白」,以慰師奶粉絲們焦躁不安的心情。 最近,這個人的好友,拿出巨資贊助他成立基金會,鼓勵他東山再起,去完成他過去未達成的「使命」。天佑其人,祝福他「馬到成功」。哀哉! 寓言啟示: 一個人,如果立志成為聖人,必須要心行相顧,名實相符,德位相配。 一個人,如果只是貪圖道德聖賢的美名,沒有真實的心性修持,心中缺乏誠信,只做欺世惑人的表面工夫,則「三年之內,必遭魔考」。 一個人,如果是虛矯的「聖人」,終究難逃世人及歷史的批判唾棄。有心努力想要成為聖人者,宜慎之,請思之。
盧坤煥 2018-07-22
小英總統給我的三次驚奇 從小事到大事

小英總統給我的三次驚奇 從小事到大事

  蔡英文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她政治權位的逐級躍升,不全是得自於政治叢林的鬥爭競逐。而是因當時「世局所需」,或為人拔擢;或眾望所歸,請托付與的。圖/總統府 第一次令我驚奇的蔡總統,是在2016年520就職後的沒幾天(6/8),在電視上看到她宣佈一項政令:欠繳健保費被鎖卡的民眾,可以去看醫生,不會再鎖卡了。(廢除健保欠費鎖卡,保障弱勢就醫)  當時,令我驚奇的原因是:她怎麼會看到這一小群人醫病的痛苦呢?  因為,一位從小在富裕家庭長大,一路順遂,從台大到美國、英國留學,學成歸國,因緣際會,學官雙棲,在官場上飛黃騰達,貴為現任的總統。在一般慣性的認知上,會以為這樣生長背景的人,不食人間煙火,不知民間疾苦,不會關注到這麼細微、小眾的事情。 令我驚奇的是,新總統上任,不是應該有許多「國政大事」要處理嗎?就任不到一個月,她就解除這四萬多位,被健保鎖卡民眾醫病的痛苦(救苦救難、哈利路亞、仙佛慈悲)。原來在她心裡,廢除健保鎖卡,保障弱勢就醫,就是她優先處理的國政大事之一。  這是我的第一次驚奇,慶幸我們選出一位知道極弱勢族群病痛的總統。所以當她後來說,「勞工是我心頭最軟的那一塊」。這句話我是相信的。 蔡英文是非典型的政治人物,她政治權位的逐級躍升,不全是得自於政治叢林的鬥爭競逐。而是因當時「世局所需」,或為人拔擢;或眾望所歸,請托付與的。 因此,或許少了政客間權謀爭鬥的染著,她仍保有仁人赤子之心,才講得出「心頭最軟的那一塊」發自於內心的談話。 現在的政客,多是用腦袋(權謀計算)說話,從「心裡說話」的能力已漸喪失,不僅自己不會說「真心話」,也不相信別人說的是真心話。  小英總統給我的再次驚奇是————去年(2017/12/24)看見她在電視上說:勞工起薪三萬元,是我的夢想。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月薪低於3萬元的勞工有327萬人,佔國內勞工人數的36.72%。意思是,全國每三位勞工就有一位月薪不到3萬元。在這327萬人當中,更有兩百多萬人領的是基本薪資(21009元)。 每月薪資不到三萬元,也就是兩萬多元的月薪,甚至是基本薪資21009元(2018/01/01起基本薪資改為22000元)。 實際顯現出來的意義是什麼? 這表示,全國約有三分之一的勞工(家庭),他們的生活品質內容是————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無力孝養年邁的父母,無法給子女好的照護(不敢生、少生);薪水只夠生活溫飽,沒有餘力去休閒、旅遊(或有閒情心思,參與文創藝術活動);平日就是上班、下班,休假有時間,就休息、睡覺、補眠。 因此,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低薪苦勞,他們的家庭生活環境,不易培育出有潛能創意的子女,難能改變家庭的命運,也就陷入世代貧窮的宿命,難以翻身。這就是苦勞的生活寫照。如果活著就是過這種苦勞的日子,生命還有什麼希望? 如果勞工起薪從三萬元起跳,這三百多萬個勞工(家庭)的生活品質,可以穫得改善。會有更多的時間、空間與家人子女相處,增進親情的互動,減少家庭問題的產生;同時下一代子女,有機會發揮更多的創意思考,培養更多元的志趣專長,可以選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會是一個和樂的家庭,有生命希望的人生。 所以,當我在電視上看見她說:「勞工起薪三萬元,是我的夢想」。又再次給我驚奇。我知道,她是一位體恤弱勢族群,諳知民間疾苦的總統。 小英總統給我的第三次驚奇是——上個月(6/21)又在電視上,看見小英總統召開記者會,宣佈軍公教的年金改革,已在立法院完成立法,將於今年七月開始實施。 軍公教年金改革,是兩年前蔡總統上任以來,首要推動最重大的政事。歷經反對力量紛紛擾擾的多方阻撓,終於排除萬難,完成了歷史性的改革任務,雖然不滿意,還可以接受。 今年7月1日開始,軍公教年金改革後,每月退休最低(樓地板)給付,退役軍人為38990元,退休公務人員、退休教師同為32160元。這些最低(樓地板)的退休金,雖比舊有制度應有的額數有些減少,但就個人的退休生活而言,雖未必優渥,也可以不愁吃穿,安享天年了。 這項攸關國家財政重大改革的急迫性,歷任總統其實都知道,這是政府財政沉重的黑洞負擔,若不改革,國家財政將會陷入危機。 前任馬英九總統或因懼怕年金改革,軍公教「鐵票部隊」可能流失的衝擊,明知「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説國家財政的破產危機,不能留給「下一任總統」…,但卻仍無能改革,還是把財政黑洞的困境,留給小英總統來承擔面對。 令我驚奇的是,小英總統有堅定的意志,不畏懼反改革者的街頭衝撞、不理會有心媒體「民調數字」的刻意操作、指責中央執政不力的攻訐…,仍然堅定不移,持續的進行改革。 她說:「如果不能在財務破產之前懸崖勒馬,所有人的退休金都將泡湯,台灣的經濟也將陷入巨大的危機。身為總統,我不能坐視國家走向絕境」。 這就是令我三次驚奇的小英總統。 期待很快地,又能在電視上看見小英總統,帶來令人歡喜的驚奇。
盧坤煥 2018-07-13
偽善者的正義包袱

偽善者的正義包袱

  參選新北市長的侯友宜前副市長,因「文大宿舍爭議案」,被媒體記者窮追不捨地提問。終於日前(6/30)以「奧步抹黑不倒、台灣民主不會好」為名,條列「八項抹黑、八個事實」,召開記者會,公開向社會說明。圖/張家銘 我們身處的台灣社會,歷經數十年來的艱辛苦難,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三次政黨輪替的民主成果。這個民主自由的果實,並非是從天上掉下的禮物,而是有一群自由民主的鬥士,在黨國威權恐怖統治之下,以不畏身陷牢獄之苦,甘冒生命犧牲的代價,前仆後繼,所奮鬥爭取而來的。 這些勇士們,為了爭取台灣社國的自由民主,敢於對抗不公不義的威權體制,可以不顧自家性命的安危,勇敢前行。他們是真情真性的漢子、自由民主的正義化身。這也是台灣價值的核心精髓所在。 正義的光環,對這些勇者而言,不是生命的包袱,而是一種生命的榮光,人生價值實踐的結果,值得眾人欽仰。 反觀現在的台灣社會,各個領域裡仍存在既得利益者,依附在舊有的體制結構中,假借「公平正義」的形象包裝,欺惑社會大眾,成為自由民主進步社會的阻力障礙。 有如,某些少數退役將官,因不願減少個己的退休金給付,以顧全退休基金永續發放的財政基礎,免於陷入財務懸崖的困境。卻用「公理正義」的形象包裝,來綁架十數萬退休袍澤,及現役學弟妹同袍將來的退休權益。曾任四星上將參謀總長及行政院長的郝柏村甚至將反軍改無限上綱到「護憲」,胡言亂語至此,夫復何言? 若只顧自己的既得利益,未顧及國軍同袍將來退休的權益,這些將官並非是正義的化身、更不是大多數國軍同袍的代言人。只是假正義之名,藉勢藉端惹事生非而已。台灣軍官受國民黨黨國教育僵化洗腦,謂是「黃埔革命軍」,但黃埔革命軍是這個樣子嗎? 又如,參選新北市長的侯友宜前副市長,因「文大宿舍爭議案」,被媒體記者窮追不捨地提問。終於日前(6/30)以「奧步抹黑不倒、台灣民主不會好」為名,條列「八項抹黑、八個事實」,召開記者會,公開向社會說明。表示記者會的目的,是要「終止負面選舉,找回參選的價值。」 但似乎記者會澄清得不夠清楚明白,甚至愈澄清愈迷糊,新聞媒體及民進黨議員並未買單, 反而提出更多的問題質疑,繼續追問股份和盈餘所得稅?(繼續抹黑?)。北市政府在三日做出大群館違規使用的認定,而段宜康立委也指出和文大簽約的「又昱公司」目前三股東就是侯家三千金,侯友宜一向強調大群館是「太太娘家財產」的「娘家」,原來就是「侯家」,2001年股權移轉時,四歲丶八歲小女兒,都是股東。 看來這個爭議案,不會那麼快落幕,仍有「建物是否違規使用」、「租約每年加5﹪的疑義」、「新北官員關說疑雲」、「學生居住權益保障」、「是娘家的還是侯家的財產」、「有否逃漏稅」……等疑問,有待台北市府及法律上的釋義釐清。 綜觀侯友宜在記者會上的說明,除了針對八項「抹黑」,以「事實」澄清外,似乎有意將「文大宿舍爭議案」的主題,導向為社會大眾對他的「人格信任說明會」: .「警校教出來的,我心中永遠有個信念-國家正義榮譽,榮譽是我的生命。」 .「民進黨用骯髒步說我是貪汙犯、鑽研法律漏洞,對我38年來從警界到現在奉公守法為國家奉獻的人,挖棟抹條,我無法忍受。」 .「說我貪汙五億探長,是可忍孰不可忍。」 .「民眾對我的人格產生了不信任,產生質疑,就算我選上,對新北市的市民公平嗎?」…… 文大宿舍的爭議,本來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只要就事論事,就問題一一實問實答,很快就可以水落石出,以事實真相,來昭信社會大眾,或許還可坐實參選對手的奧步抹黑,在選舉策略上是會得分的上策。 但見侯不求此圖,六月初爭議以來,一再宣稱自己出生入死、是見過地獄的警界硬漢,且以「功在國家」的人格正義形象來自清,並欲藉此間接來證明文大宿舍爭議案,是選舉對手的抹黑奧步。如果,一旦查出果真有違法事證,本案並不是抹黑奧步,屆時侯市長參選人,又將如何自圓其說?而且他所謂「見過地獄」,是指率警強攻雜誌社,逼鄭南榕自焚成仁的場面嗎? 於此有感,現在公職的參選人,在享受民主參選的權利,得以有機會當選、服務國家社會的同時,實應心懷感恩民主前輩們,以生命代價付出,所流傳留下來的台灣核心價值-他們是真正的正義化身。 正義的光環,對過去為民主奮鬥的勇者而言,不是生命的包袱,而是一種生命的榮光,人生價值實踐的結果,值得眾人欽仰。 但是,對「偽善者」而言,若自我包裝套上正義的光環,終究不會是生命的榮光,而可能會是背負在身上,一輩子的沉重包袱,永遠往下墮落。
盧坤煥 2018-07-04
民之瑰寶與國之亂賊

民之瑰寶與國之亂賊

  在這多項損人利己的政治操作之中,所謂的「神隱」事件,終於激起七大蔬果公會的義憤,「忍無可忍」(北農常務董事邱進福語)。於6/13召開記者會為吳音寧聲援,以釐清事實真相。圖/張家銘 這一次,北農公司總經理吳音寧事件,因七大果菜公會的聲援、吳的反擊提告、及發表聲明依規定北農總經理,將不再到市議會接受質詢後,此事件風波暫告平息。當初無所不用其極霸凌吳音寧的國民黨市議員,和長久把持農會派系的角頭們,有沒有發現「物極必反」的恆理? 吳音寧北農總經理,被未經查證的事件貼上-「神隱少女」、「高薪實習生」、「殘菜圖利」、「送洋酒」、「魚翅宴」等標籤,而被以「政風查帳」、「移送檢調查辦」等手段,明刀暗箭將她打得遍體鱗傷。暗黑的邪派勢力企圖製造假新聞,釋放假消息,想要藉抹黑打垮吳音寧,在其中獲得政治利益。 在這多項損人利己的政治操作之中,所謂的「神隱」事件,終於激起七大蔬果公會的義憤,「忍無可忍」(北農常務董事邱進福語)。於6/13召開記者會為吳音寧聲援,以釐清事實真相。 邱進福常務董事表示,吳音寧是北農歷任來,最專業認真做事的總經理。於所謂「神隱」的3/7當天,凌晨2點,吳總經理即已到果菜市場,督導處理10年來,到貨量最多的一次蔬果拍賣,並購買「殘菜」送贈社福單位。這是一場「完勝比賽」的絕佳表現(邱進福語),卻被抹黑成「神隱少女」;而體恤農民與社福團體的殘菜處理方式,卻被汙衊以殘菜,來圖利彰化家鄉的社福團體。有心人的惡意操作,難怪激起北農七大公會正義之士的聲援反擊。 貌似「太嫩」(柯P語),實已46歲的吳音寧,是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身兼作家、農運人士、鄉公所秘書……。曾到墨西哥、日本等國,實地參訪農民疾苦,記錄當地農民的實際狀況。是一位農運的實踐者,為農民多有貢獻。也曾以台灣農業文學作家的身分,到德國做文學交流,卻被冠以誤入叢林的小白兔、高薪實習生等標籤,政治場域的鬥爭無情無是非,由此可見。 為什麼吳音寧會遭受如此際遇? 有名嘴評論認為,吳音寧總經理是「產銷既存結構」的外來者,默默地做實事,舉凡為檢測蔬果殘餘農藥,增新設備、擴編人力,以維護大台北地區居民的食用安全;人事任用制度的改革、薪資獎金制度的建立、殘菜處理的制度化、產銷平衡的兼顧等,多有業務績效可為印證。 這個善良正直、做實事的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實可稱為台灣農民的守護者。卻因改革原產銷結構的弊端,杜絕菜、果蟲,擾亂市場行情,擋人財路,遂引起既得利益者與政客的反撲,編造假新聞、假事件,就是要搬開吳音寧這顆擋路大石頭。 我們深知——善良正直、有專業執行力,且敢於除弊興利的人才,是國家社會的難得瑰寶。反之,邪惡奸巧口條流利,只圖利己禍害他人,則是國家社會的亂賊敗類。 觀看吳音寧被抹黑事件,有許多社會正義之士,為她聲援抱屈、討回公道。顯示出我們這個社會,善良人性的光明能量,已經發揮正義的正面效應。自古以來,邪不勝正,正能剋邪。這個事件若能喚醒更多沉睡的社會良心,默行實事,那麼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就會是我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經由這次「北農吳音寧事件」,因正義光明能量的集結,發揮出的光明力量,使得事件獲得平息。再次轉變了台北政治天空的混亂氣流,能止亂流,而回歸清明。 首都的政治氣象,如果能去汙止亂流,常保風調雨順,四季如春,則會是市民之福。
盧坤煥 2018-06-27
一例一休修法的「不信任」問題

一例一休修法的「不信任」問題

  一例一休的修法,各方爭議陷入僵局,賴揆提出給資方「四個彈性」,保證勞方「四個不變」。相信賴揆已竭盡所能地在法律條文上,提出解套的辦法。 但是勞方並不滿意,認為勞資協商「根本不可能」,因為弱勢的勞工,沒有與資方老闆協商的籌碼,最後終將淪為「被協商」的結果。 在立法院公聽會,媒體工會等代表也舉證歷歷,在在證明勞工「被協商」的事實。勞團工會以過去多年勞資協議的經驗,表達出勞資協商「不可能」的疑慮。這是對資方的不信任。 當「原則不變」,碰到「彈性運用」,恐怕「例外」變「通例」;況且以現有的人力,勞檢恐難真正落實。這是對政府的不信任。 對資方不信任,對政府不信任,這是勞方多年累積的經驗感受。 因為勞方「不信任」的心態,所以無法安心、放心地進入實質條文的討論。這是人性心態的問題,因此,不是聚焦在法律條文的修改,就能化解爭議。 正本清源,釐清一例一休爭議的本質,問題到底在哪裡? 一、低薪是根本原因,勞工薪資水平倒退十幾年。十幾年來台灣整體經濟的成長、獲利,並沒有合理的分配到勞工身上。 二、資方(企業家、老闆)視勞工為事業的「生產工具(勞動成本)」,為了增加獲利,降低勞工「薪資成本」,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商業經營模式。沒有把勞工當「人」(事業夥伴) 看待,只是經營獲利的人事成本(工具),當然勞工薪資愈低,對企業老闆愈有利。(這就是慣/壞老闆的原因) 三、把「勞資爭議」當作一件「事情」(休假/工時/加班費/薪資)來處理,而忽略產生「事情」的主體—人。若沒有解決「人的不信任問題」,想要化解「修法的爭議」,是本末倒置,沒有看到勞資問題的根源、本質。 勞資雙方都是「人」,應從人性心態(共創績效、同享利潤)的角度,來發現問題的本質,明白問題的根源,才會有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人」才是處理「事情」的本體,人的問題解決了,事情就容易辦了。 但是從日昨(12/12),賴揆與工商企業團體的早餐會報看來,「人的問題」恐怕是沒有那麼容易可以來面對、解決。 在早餐會報後,大老闆們接受媒體訪問時,大言侃侃地打臉賴揆:有的說,薪資不漲與物價沒有上漲,有很大關係。有的說,配合把薪資提高到3萬元,希望5年內不宜調高基本工資。有的說,政府勸企業提高薪水,違反自由人力市場。 這些「見解」從「企業家」口中說出來,實在令人驚愕: 一、薪資漲不漲,是與企業經營獲利的合理分配有關,與物價上漲的關係何在?   二、配合提高薪資,就要凍漲基本工資,更像是在路邊就地漫天喊價,有失企業經營者的氣度與格局。  三、政府勸企業加薪,違反自由人力市場。乍聽似乎有道理,但是台灣勞工低薪的原因,不單純是人力供需的問題,而是公司經營獲利,沒有反應在勞工薪資上,是獲利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政府應制定法律,規範獲利的分配比例,使勞工能同享勞動價值)  由此看來,這些企業老闆,真如上述所言,沒有把勞工當「人」(事業夥伴)看待,只是經營獲利的人事成本(工具)。 這就難怪勞方對勞資協商,一再地表達出不信任的心態。對照這些大老闆的談話內容,又再一次的得到印證。 當勞團在冷冷的街頭丟饅頭激烈的抗議,對上花園飯店裡大老闆的早餐會報。不知賴揆看在眼裡,是否有體會到勞方「不信任」的疑慮——當「原則不變」,碰到「彈性運用」,「例外」會不會變「通例」?看來企業老闆們高傲的心態、觀念、見解,才是一例一休爭議的癥結所在。
盧坤煥 2017-12-16
基本薪資—就是基層勞工生活的品質所在

基本薪資—就是基層勞工生活的品質所在

  一例一休修法的關鍵爭議在於—低薪、工時長(開放七休一/輪班休8小時)。尤其低薪,更是修法爭議的問題根源。 甚麼是最低的基本薪資? 從字面上來看,基本薪資是勞工任職工作的最低薪資保障。107年度政府訂出基本薪資為22,000元,勞工團體算出26K,也有政治人物喊出30K的數字。 各有不同的算法,總之都在冷冷的數據上搬弄,好像小學生在做算術題,看誰算得對? 離開冰冷的數字,基本薪資就是底層勞工生活的「品質所在」。也是兩百多萬領基本薪資的勞工,過日子的生存底線。(主計處:月薪低於3萬元的勞工有327萬人) 這兩百多萬基層勞工,他們無法決定自己勞動的價值所得,要靠企業主(老闆)依政府規定的基本薪資給薪水。 所以,政府最應該照顧的,也能夠照顧得到的,就是這群低薪的苦勞。只要運用基本薪資的政策工具就可以做到。如果基本薪資至少如勞團提出的26K,甚或某些政治人物所提的30K(祝他凍蒜),這個政府就是—這群兩百多萬勞工聞聲救苦的觀世音菩薩。 至於那些工商大老、企業家對著媒體說,基本薪資如果調太多,企業就會經營不下去、公司就要倒閉;要不就喊工資太高,企業要外移...... 我從來不相信這種講法,依整體台灣這5、60年累積下來,敢拚能拚的「經營智慧」,如果說,因為基本工資調高,公司就會倒閉,企業就要出走。放心,他說會倒,他就倒吧;他說要走,他就走吧(實際上,這種企業也已經出走外移了)。我相信,很快地,就會有人跳出來接手這些公司的業務、市場。要真實相信台灣人勤奮正直打拚的經營智慧。 在金字塔底層的苦勞,靠著領基本薪資過日子,他們是最弱勢的一群人。 如果金字塔底層的弱勢勞工,能夠得到照顧過好日子,你還會擔心中上層結構的人,日子會不好過嗎?
盧坤煥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