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修相關文章

三接天然氣完勝核四發電

三接天然氣完勝核四發電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高達6%,預期未來七年用電需求也將成長2.5%,毫無爭議的事實是:供電必需穩定,才能維持經濟成長。 台電資料顯示:核電裝備容量2020年已經低到整體的7.8%,再生能源(太陽能、風力)成長至18.5%,再加上抽蓄發電5.2%,綠能已近24%,石化能源(燃煤25.9%、燃氣35.8%、燃油3.2%)合計68.5%;雖2021年核二一號機、2023年核二二號機、2024年協和燃油機相繼除役,「2025非核家園」顯然仍可達標。唯一條件是:裝置容量/發電量逼近核四,建置成本卻低很多,安全性也高很多的三接天然氣廠,必須加速進行,銜接即將除役的核電及燃油機組。 核能發電看似低廉,但建構及核廢料處理成本卻出奇的高。日本福島核災後,世界新蓋的核能廠,安全規格不斷地提高,芬蘭OL3核電廠2005年始建,就因為多次安檢不合格,重複施工,結果延誤到今年年初才開始試運轉,預算不知增加了幾倍,況且OL3既不在地震帶,發電量也比核四少很多。 重啟核四必需接軌世界安全最新標準(所以「重啟」根本就是假議題,事實上是「全新設計」),要花多少經費,要浪費多少時間,恐怕目前所有的估算都是低估。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2011年全球核能電廠,位於地震帶的只有8%,台灣4座核電廠全歸屬於「高危險區」。台灣地狹人稠,北北基大都會區人口密度尤其高,不論多高明的容錯因子設計、多嚴苛的安檢措施,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難以避免的人為疏失。加總計算核能發電的電廠建構、核廢料處理、營運管理及核安風險(乘上人口數)等等成本,導出結果是:台灣核電成本很可能成為全世界最貴的!侯友宜、林姿妙、林明溱縣市長等提出「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反對重啟核四,當然不是隨便說說。 燃氣的碳排放量是燃煤的一半,造成的空污也只有燃煤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快速的電力調配,是天然氣發電的另一大亮點,這使得三接大潭電廠平時既可以作為「基本負載發電廠」,也可以是「尖端負載發電廠」,當用電量突昇或再生能源發電不足(備載容量率降低)時,可以快速啟動、機動投入。相對的,運轉中的核電廠要進行輸出調配,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的時間。 考量大潭里長彭明聰所說,三接開工後,中油每月派人淨灘、以建設回饋地方,不但帶動了鄉里的經濟發展,曾經幾近是廢墟的藻礁區也得到更好的照料,筆者簡單的結論是:請即刻停止公投重啟核四的假議題,加速三接天然氣建構。 桃園市觀音區大潭里長彭明聰表示,雖還是有人反對,但大部分居民接受三接、相信政府能源政策,而大潭就像「政治提款機」,三接議題讓居民情感分裂,希望外界「不要消費大潭里」。中央社記者葉臻攝     (作者為美國馬利蘭大學博士,執業電機技師)
陳博修 2021-11-26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陳時中

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陳時中

  定調「3+11」不是破口的,不是陳時中部長,而是冷冰冰的科學證據:時間序列與疫調感染關聯圖。陳部長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以中央防疫中心之名在電視上,提出證據公開向國人報告,澄清一般人直覺上容易產生的誤解。筆者只能豎起大拇指說:衷心佩服! 大家耳熟能詳的孟子曰:「雖千萬人吾往矣」,但多數人可能忘了前面更重要的一句:「自反而縮」,也就是自我反省,確定找到真理、證據時,就理直氣壯,戴著鋼盔往前進! 時間序列上說明「3+11」早在去年底就實施,既非在立委壓力下四月十五日匆匆上路,也非關國人防疫上的鬆散。不辭辛勞的疫調及血清抗原、抗體檢驗的關聯圖,具體說明華航機師與諾富特防疫旅館,雖然確定是群聚感染事件,但與造成台灣這一波廣泛社區感染,並沒有直接關聯。 科學史上,類似陳部長勇敢站出來對抗云云眾說的例子並不多見,卻扭轉了人類歷史發展,著名的有哥白尼、克卜勒的地動說:地球繞太陽、不是太陽繞地球;還有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不是上帝創造的,是千萬年演化而來的。這些理論,招致當時教會無情的攻擊,甚至賭上個人及株連親友的生命。 其實,邏輯上也可以找到更多思辨:如果「3+11」是破口,那所有國際航空公司,包括長榮、日航、美航等,在相同時間內,也都可能會有類似的入侵,為何上天只單挑華航一家?諾富特防疫旅館沒有遵照防疫管理規範,即使中央嚴格規定「14+14」,破口仍然會發生,那又與「3+11」何關?科學疫調的直接證據顯然更具說服力。 時間序列是鐵的客觀事實,只是普羅大眾沒有注意到,而特定政客、媒體選擇視而不見,持續造謠抹黑,謊話說上一千遍,就變成真實。疫調關聯圖則是科學上的證據,是整個中央防疫團隊,包括陳宗彥、莊人祥、羅一鈞、張上淳、周志浩、王必勝等等,一時之選的專家學者群,所共同背書的研究成果,陳部長只是總其成的代表而已。特定政媒選擇攻擊陳部長,毫無正當性可言。 如果賠上台灣八百條生命的疫情源頭,無關乎3+11、華航、諾富特,那又是何方神聖?這真是好問題,有人說是萬華阿公店,就需要更多時間、更多研究、更多證據來證明,這也就是科學上「有幾分證據、講幾分話」的實事求是精神;缺乏足夠證據前遽下論斷是不負責任的,就如同將所有責任推給「3+11」是一樣的道理。 (作者為資深網路通訊業者、大學退休教授)
陳博修 2021-08-15
論晶片身分證之庸人自擾

論晶片身分證之庸人自擾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日前表示,全世界有128個國家使用晶片或數位身分證 (eID, Electronic ID),台灣必須跟上世界潮流趕快推出New eID,並宣稱明年七月起將全面採用,強制使用。(李孟諺錯了,精確的說法是:2017 年以來全球施行身分證制度的 128 國中,已有 82% 採晶片卡或其它電子化憑證;更推估 2021 年將上升 7 個百分點)。 事實上,台灣早已引領世界潮流,國外某些相關研究報告,已將台灣歸屬於具有eID的國家。這樣的說法,其實一點都不意外,台灣的eID就是健保卡及自然人憑證,都具有IC晶片卡,也都可以當成eID使用,實務上運作也是如此,當國人被要求出示雙證件時,健保卡就已被當成最好的身分證明了。     內政部說帖中,刻意忽略一個事實:這些採用eID的國家,絕大多數選用公民個別”選擇性的”(Optional),包括日本、南韓、新加坡,只有少數(如馬來西亞)採用全民強迫性的(Mandatory)。從這觀點看,台灣的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屬於”選擇性”的eID,早就”超前佈署”,已經合乎這世界潮流了。 內政部說帖,又刻意忽略另一個事實:在全世界224個國家和地區中,不使用身份證制度的國家至少有12個,分別是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日本、瑞典、瑞士、丹麥、挪威、冰島、英國、美國等等先進國家。美國的社會安全卡(Social Security Card)連作為台灣的”紙本身分證”地位都沒有,”駕駛執照”反而成為有效的身分證明。台灣目前的紙本身分證,已經遠遠超越這些”先進”國家了。 日前內政部貼出公告"賞金獵人”:”懸賞500萬,徵求能複製New eID駭客”,企圖借以證明台灣New eID很安全,無法複製。然而,用一般常識都能理解,不只是偽造eID困難而已,連偽造紙本身分證、新台幣等也一樣非常困難,台灣身分證擁有20幾道防偽設計,想要偽造當然困難重重,再加上五年刑責的嚴刑峻法、大刑伺候,少有人敢以身試法(內政部的資料顯示,偽造紙本身分證的案例少之又少,2018年只有兩例)。因此我們可以很快得到結論說,這” 賞金獵人”公告,基本上是一場毫無意義的騙局,只是”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假動作而已。 真正的問題不在"防止偽造”,而是資訊安全問題。某些業者宣稱,身分證晶片由”護國神山”台積電生產,屬於軍事機密等級,所以資訊安全沒問題,這是更大的誤導。駭客要攻擊的,不是晶片卡本身,而是透過這巨無霸晶片身分證,所蒐集到的”巨無霸資料庫”。 世界上少有”零風險”的資安技術,比特幣系統算是非常難得的例外,學者們要求晶片身分證能達到”零風險”的標準,這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目標,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在政府中央集中式的系統內,無用武之地,無法引用、複製其達成零風險的各種技術。近年來,新加坡經歷了史上最嚴重的就醫紀錄外洩案,一舉洩漏 150 萬人-相當於該國 1/4 人口-的隱私資訊;南韓出現 2000 萬國民的個資外洩風暴,更有全面汰換身分證字號的計畫;馬來西亞也有 4620 萬筆個資洩漏的情事;台灣的銓敘部 59 萬公務員資料不翼而飛、人力銀行千萬筆個資在暗網拍賣;2007年曾發生俄羅斯政府對愛沙尼亞eID系統發動DDoS攻擊,以及2010年德國eID中介軟體更新機制被發現存在風險,還有2017年愛沙尼亞因晶片問題,汰換76萬張eID卡。恐怖ㄟ! 讓晶片身分證擁有”巨無霸”的功能,包括所有個人隱私資料、健保、財產、稅務、駕照、悠遊卡、連署公投、手機等等,確實是便民措施,大幅提高行政效率,應該得到喝采,看似完美,實則一刀兩面光:當這”巨無霸”卡片一旦出現漏洞,大開駭客”方便之門、長驅直入”,台灣全盤皆輸,就如同”將雞蛋放同一籃子”的傻瓜一樣。倒不如利用現行的”分散式”架構,也就是維持目前的紙本身分證、健保卡、自然人憑證卡、駕照、悠遊卡等等,許多卡片(紙版的、晶片卡),不同序號、密碼,資料庫由各權責單位分別管理、防衛,反而是分散、降低資安風險最好的方法。由每個人依自我需求去個別處理,尊重個人選擇。 台灣晶片身分證New eID,在資訊安全上既不充分,在實用上也不必要,要強制所有人都使用,不知是否也隱藏了許多不可告人的理由?工程學上常說的: “Don’t fix it, if not broken”,維持現狀已經很好了,哪有必要甘冒安全風險,貪圖享受一時的方便?直接稱之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或許也不算過分! (作者為資深網路通訊業者、大學退休教授)
陳博修 2020-12-28
華為世界第一? 少來了!

華為世界第一? 少來了!

華為董事長任正非曾說華為要趕上安卓、蘋果起碼還要三百年,習慣吹捧中國的中西方媒體,都以為他在開玩笑,仍然選擇相信早已廣為流傳的資訊:華為世界第一。近日又見報載,華為的5G專利數,世界第一,真的嗎?既然如此偉大,早已遠超歐美,何須再等三百年? 華為在通信設備市占率全球第一,微幅領先瑞典艾利訊Ericsson、芬蘭諾基亞Nokia,幾乎所有報章雜誌都這樣報導,但這是禁不起進一步深入考驗的「假市調」。先不說華為根本沒有上市,所有資料無從稽核、驗證,都只能「攏是伊在講」,但即使全部採用華為自己公布的資料,也可看出其到處「露餡」。 華為的通訊設備收入超過六成(華爾街日報)來自一向大門深鎖、肥水不落外人田的中國電信市場,以最近高達約當三二○○億台幣,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採購的5G基地台基礎建設為例,其中得標者華為就佔了五十七%(另外中興二十九%,大唐移動三%,「中國自家人」加總將近九成);若扣除這六成不透明、不公平競爭的中國自家人市場,華為在中國之外地區的世界電信市場佔有率,就不知要落到第幾名了? 華為手機的總營業額約為電信設備的兩倍半(華為自家財報),但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下,手機零件庫存所剩無幾,還能撐多久不得而知,美國斬斷台積電、Google,華為手機業務直接歸零不無可能,被吹捧上天的所謂「鴻蒙作業系統」,根本不能拿來作手機用,少了Google Play上的應用軟體如YouTube等等,即使手機是免費贈送,有多少中國國內「愛國」的消費者願意買單,也可能是很大問題。 華為5G專利數也被繪聲繪影成世界第一,仔細看IPlytics今年年初的市調資料,才知道那指的是「自我宣稱的專利數(Declared)」,以真正在USPTO(美國專利商標局)、EPO(歐洲專利局)、PCT(專利合作協約同盟)三家全球代表性專利局,至少一家提出申請的專利數而言,韓國三星第一,若以這三家專利局真正核准(Granted)的專利數而言,前三名依序為三星、諾基亞、韓國LK,而華為只落居第四。 (路透) 中國的IC技術落後歐美,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美國智庫CSIS的James Lewis報告,5G關鍵性零組件幾乎由歐美統包,如陣列天線、功率放大器、數位類比轉換器、FPGA、交換器、伺服器等等,中國只有海思在IC設計勉強上榜,連後續的IC生產、封裝都還要來拜託台積電、日月光。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華為、5G勝負,似乎早已有定數了! (作者為資深網路通訊業者、大學退休教授)
陳博修 2020-06-18
柯三角比韓草包高明?

柯三角比韓草包高明?

不跟別人合作,就正大光明、大大方方地明講,不必引用些似是而非、硬拗的、錯誤的模型,來合理化自己的荒謬行為,甚至污衊歷史、科學及整個學識界。
陳博修 20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