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琪相關文章

除了台灣,你還喜歡那個國家?

除了台灣,你還喜歡那個國家?

  前幾天天氣晴朗在公園散步得時候,聽到一位國小學生問坐在旁邊的大人說:「除了台灣,你還喜歡哪一個國家」? 這位小學生將台灣的名稱,與其他國家並列,顯示台灣是國家的意識已經內化在心中,令人感到驚喜。 舉例來看,台灣的護照在2024年免簽的國家有110國,除了有正式的邦交關係的12國之外,我們去任何一個歡迎我們的國家,全部都是使用「台灣」這個名稱!我國學術界人士投稿到全世界各種學術期刊,被要求登載的國名與世界197國並列,就是台灣,沒有甚麼中華台北、中國台灣,甚至連中華民國也很少見了。全球交易品項識別碼 GTIN(Global Trade Item Number)是識別商品品項,全球獨一性編號是用台灣,做為出口貨品產地標示。所以大家耳熟能詳,Made in Taiwan (MIT),台灣製造,是行銷全世界,優良安全可靠產品的國家記號。 從李登輝總統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到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宣示,繼而蔡總統在2021年的雙十演說,「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間雖然經過馬英九總統,但是在這36年的時空變遷(蔡總統的用語應該是77年),台灣的社會多元化、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絕對已經讓台灣與中國成為兩個不同的國家。 在紀念228事件追思紀念會,台灣國家聯盟召集人吳樹民醫師期許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上任後,找到適合的教育部長,推動台灣主體歷史意識,相信在新任總統的帶領下,台灣國家意識的內化必會接續進行,帶領台灣往正常國家的方向邁進。 (作者是精神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4-03-03
從診間看台灣國民教育與政治

從診間看台灣國民教育與政治

  醫療人員看診的對象不分國籍、種族、政治意識型態的背景,只希望病人盡快恢復健康。在精神科的診間,診察的方式是會談,透過會談瞭解病情。有趣的是,從就診者的口音,就大約可以知道來自甚麼國家,譬如東北亞的日本、中國,或是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等等。台灣人講話的口音,與中國人普通話」的口音也明顯不同,因為台灣人講的是「台灣國語」,沒有捲舌,語調平順。一般來說,因為文化與語言的差異,雖然與國外的來診者有些溝通的障礙,但還是可以瞭解症狀,從而提供醫療的協助。 經過將近一世紀時間的聚生養息,台灣,這個位於亞洲中心的國家,接受了來自歐洲、中國、日本、美國、東南亞的各種文化,形成自己的語言、文化、政治與生活模式。因為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台灣也進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這樣的精進演化,歸因於家庭教育、國民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成功。 但是最近有一位高中的國文老師,以教改及「108課綱」為對象,對於學校教育提出嚴厲的批評。她並不只是批評國文教學,而是全面性的攻擊當前的國民教育,說現在的學校教育已經陷入黑暗深淵,學生不會尊師重道、也無法教養等等。在總統大選的時候,提出抹黑教育政策的言論,其心態路人皆知,實在枉為國文老師的職位。 「108課綱」就是108學年度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希望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資料照)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的資訊說,「108課綱」就是108學年度上路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希望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教育部說:「時代會進步,教育當然也要進化、我們都活在科技發展迅速和資訊爆炸的世界裡,日常生活和工作謀生的型態和需求快速變化。因此,現在的學子們,除了學習基本知識,擁有面對未來挑戰和自我增進的能力與態度變得更重要了!」(摘自教育部網頁) 上述108課綱的詳細內容是什麼,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然而就像我們的父母親是日本時代的人,曾經接受完整的日本國民教育,在我們小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國民黨來台灣之後,我們在學校接受了甚麼黨國思想的教育。但是他們知道,教育人員是社會菁英,孩子送到學校一定會接受到新的知識,培養品德與素養,成為國家與社會有用的人,從以前到現在都一樣。 中文與世界其他的語言如英文或日文等等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語言,教育部將我們的語言教育定位是「國文」,有其意義。做為國文課的教員,受人尊重,倘若遇到問題應該在教育體制內申訴,而不是利用公眾媒體,用情緒性的語言做政治性的宣導。 住在台灣,在台灣生活,就應該以台灣為中心的思考與溝通模式。台灣的各方面都在進步中,國民教育的內涵也必需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腳步。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12-16
嫉妒心使他們見不得別人好

嫉妒心使他們見不得別人好

  台灣國造第一艘潛艦,2023年9月28日由蔡總統親自命名與舉行下水典禮,這是值得慶賀的國家大事,在野勢力居然不滿,立法委員出來嗆聲,特定媒體跟著唱反調,令人熟悉的套路,凡是對台灣發展有利的國家政務,他們一律反對。 民進黨執政已八年,在野勢力不甘心,明年1月13日大選,下架民進黨的口號喊得很響。有些人認為,這是對執政黨的一種「仇恨」表達。但這八年,有三年全球處在嚴重疫情,台灣的經濟持續繁榮、社會相對安定、國際外交關係提升,在野勢力很「嫉妒」嗎? 朱敬一院士對陳吉仲、陳時中等幾位前任部長,及前北農董事長吳音寧的遭遇,評論是因「社會仇恨值」超高而卸職。 「仇恨」是一種嚴重的情緒反應。教育部國語辭典修訂版的解釋是:「因敵對而產生的憎恨」。在精神病理學的解釋,仇恨通常與攻擊連結,也就是為了表達仇恨的情緒,而出現攻擊行為。 筆者的觀察,在野黨其實是嫉妒為台灣做出貢獻的政務官,歹勢轉生氣,用「十足惡意、斷章取義實施言論攻擊。」(引用朱敬一院士的評語)。然而政務官下台,在野黨就得勝了嗎?這就是在野勢力的阿Q精神。 在野政黨提不出有效的監督方法,卻又見不得執政黨做得好,遂用言論攻擊政務官,透過媒體宣洩負面情緒(acting out),從心理防衛機制來說,這是「扭曲、投射與嫉妒」綜合而成的心態,不宜解讀為仇恨。 事實上,陳時中部長協助帶領台灣,渡過武漢病毒肺炎疫情最嚴重的三年,卸任後應該頒給國家勳章;陳吉仲任內七年對台灣農業的貢獻,更應該要記載在教科書,讓後輩傳頌。民進黨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政務官,鞏固主權,帶領國家往前進,是值得信賴的政黨。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喬琪 2023-10-01
精神科醫師看洗腦式的雞蛋操作

精神科醫師看洗腦式的雞蛋操作

  人類文明社會的歷史並沒有很長,而且是歷經很多次的戰爭洗禮,才確定民主的方式是較可接受的社會制度。 在台灣做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選舉了令人相對安心而能信賴的政府,不必為了食品安全、社會治安與醫療品質而煩惱,更不必為了一個蛋而憂心。 即使超商的架上幾天沒有蛋,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因為我們是住在自由貿易的社會,而且我們有政府的機制,在調配各類食物的流通,過幾天就有了。況且蛋也不是民生必需品,許多含有胺基酸的食品都可以取代。 但是從今年初開始,卻因為雞蛋的供應問題,從一個立法委員的質詢開始,到現在竟然可以導致社會對於雞蛋的過度疑慮,甚至嚷要農業部長下台負責。過程中,政府其實提出許多說明,讓我們不會對於蛋產生疑慮。 但是最近只要在google鍵入關鍵字「蛋」,就可以看到一系列洗腦式的新聞報導,連續兩個月,每天很多則出自兩種新聞媒體,不斷攻擊農業部雞蛋的報導,專咬幾個重點:政府超額補貼圖利蛋進口貿易商、進口的蛋過期不安全不能食用,至於黑心商人囤積雞蛋的始作俑者,卻輕輕放過。這種失衡報導的目的,就是要摧毀消費者對政府農業政策的信賴。我們看到,去年地方選舉時發生的學歷攻擊,疫情期間對武漢病毒肺炎的防疫政策的攻擊,同樣如出一轍。 洗腦式的新聞報導,是透過強迫說服,造成思想控制的一種認知操作行為,最後將會破壞社會的互信,甚至造成社會的對立。相信台灣人民擁有高教育水準與一般知識,能夠判斷這些新聞報導的正確與否,從而正常的過生活。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喬琪 2023-09-20
中間選民看總統參選人的人格特質

中間選民看總統參選人的人格特質

  台灣人很幸福,每隔四年就能選舉總統,人們免不了對總統參選人品頭論足一番。 台灣的首富之一的郭先生,宣布參選的前一天,邀請一位前衛生署長加入競選團隊,這位先生在造勢場合,非常激動的講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家暴謬論,社會譁然,這種人繼續留在競選團隊,不知還會傷害多少人,顯然郭先生的智囊團找不到甚麼人才了。有人說,幸好美國讓我們看到一位首富—川普先生—擔任總統的前車之鑑,也就是,強勢、好勝、衝動、操控性強的領袖令人不安。 柯前市長沒有郭先生的財富,但他的強勢作風也令人感到痛苦,他在市長八年的任內,多少優秀的人才,只因為與他意見不同而離開,而且好逞口舌之快,傷人而不自知。這樣的領導風格同樣令人感到不安。 侯市長擔任新北市長的任內風評不錯,也連任成功,但是參選總統並沒有獲得黨內同志的認同,主要的因素可能是職業風格的影響,缺乏適當的情緒表達與人際關係。 從四項功能的評估,即一、認知功能,即對自己、別人、事物的感受與解讀;二、情緒表達的功能,範疇、強度、渠向與適當性,譬如親切與體恤;三、人際關係的功能表達,譬如長期維持友誼;四、衝動的控制能力。可以約略看到歷任總統與目前幾位總統參選人的人格特質。 綜合來說,歷任民選總統的人格特質是:聰明、有自信、有責任感、有信用、能與別人和睦相處、可以合作、表現出友誼與愛心的能力、有能力給與、也有能力接受、能容忍別人、也能容忍挫折、有幽默感。 綜合看來,賴副總統的人格特質,應該是繼任下一任台灣總統最適當人選吧!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09-14
需要鼓勵的COVID世代的年輕人

需要鼓勵的COVID世代的年輕人

不久前,台灣大學經濟系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中,出現很特別的政見,引起社會各界一片的譁然。 按照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2005年以後出生,目前約有300萬人的年輕世代,約佔總人口的13%,再過幾年之後,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這個可以稱為COVID世代的年輕人,他們的學習熱誠、人格成熟度、社會化程度、國家意識,是否跟他們前輩一樣的穩健,非常令人期待。 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的政見,引起社會各界一片的譁然。(資料照)     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運協助李登輝總統穩定政權,完成總統直選的政策,並進一步讓政權和平轉移給陳水扁總統。參與野百合學運的學生,如今在台灣的各行各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4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世代,更穩定了台灣的國勢,免於受到外國勢力的侵擾。 這個年輕世代從他們的青春期開始,在蔡英文總統的任內,隨著他們的父母親經歷了各種社會變革,到2022年,台灣的人均GDP高達3萬2811美元,超越日本與韓國,顯示台灣是富裕的國家,經濟繁榮、教育普及、醫療制度與社會福利完備。假如沒有武漢肺炎病毒傳染病的疫情,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將會過得平安快樂。 然而,沒有預料到在轉成人的階段,他們遇到了一百年一次非常嚴峻的全球性疫情。他們過了幾乎是三年的居家隔離生活與遠距上課,在疫情的緊張生活中,接著又發生了烏俄戰爭以及中國引起的台海緊張局勢,兵役改革使他們將來畢業後,需要服義務役一年。這些事件的衍生,對於這個在COVID世代成長的年輕人,不論是精神層次或生理狀態,與他們的前輩比較,無疑有更大的挑戰。 在世界性的嚴峻的疫情中,許多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年輕人在隔離生活中,掛在社群平台過久、追劇過多、缺少運動與人際互動,有影響精神健康的疑慮,有些人甚至出現焦慮、憂鬱情緒、孤獨感、逃避現實,處在幻想的情境裡而不自覺。這些負面的情緒,會影響身心的發展。在學生會會長的競選活動中,出現「暴走」的政見,與隔離的居家生活中,累積很多怪異的想法有關。這些想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除。 回到學校就是回到現實的世界,需要的是鼓勵與支持,而不是責罵或嘲諷。學校老師是協助成長的最佳幫手,同儕之間的互動,是社會化與人格成熟的必經歷程。這個COVID世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事情要學習,而且是人生第一次投票直選總統,對於台灣國家的認同應該沒有問題。希望他們選對的人,與台灣一起穩定與永續的成長。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05-27
亦敵亦友症與中國之旅

亦敵亦友症與中國之旅

  從媒體報導看到馬前總統在旅遊行程的情緒,時而高亢、時而哽咽、時而愉悅,顯然這次中國之旅,是深藏他內心終於實現的夢幻之旅。 在面見中國高官的時候,正襟危坐,完全不像是曾任台灣民選總統的氣派,更發表許多令台灣人瞠目結舌的評論,譬如稱讚中國對於武漢肺炎疫情的貢獻,高談已經掃入垃圾桶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令人感到不勝唏噓。這次中國旅遊的表現,徹徹底底的呈現他的中國意識與中國情懷。 他在兩歲時隨著父母親從中國經由香港撤退來台灣,十八歲的時候加入國民黨,以黨員的身分從政至今。在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二○一五),曾經將英文名詞的朋友與敵人,各取一半合在一起,在媒體炫耀地說,發明了一個新字眼,用來說明台灣與中國的關係:「Frenemy」亦敵亦友。那時候就看得出來,他在處理與中國的複雜關係遇到困難,這當中核心的問題,就是國家認同。現在,他終於「回到祖國」了,不是「欣喜若狂」,不然是什麼? 有些人常常用幻想的方式在處理對中國的關係,不顧國家的整體利益。不久前,中國國民黨還是派了代表團去中國訪問。不管其目的為何,結果只是被分化而已。所謂幻想是指用情感與希望想像,以處理內心產生的衝突。馬前總統是典型的例子,也就是心裡想,只要對中國好,中國就會投桃報李,但歷史上,討好專制極權從來沒有好的結果。 幸好,台灣是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總統四年一任只可以連任一次。假如沒有總統直選制度,也沒有年輕人站出來,現在台灣可能已經成為某個國家的一部分,或是某個國家的特區了。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04-05
台灣準備好了嗎?

台灣準備好了嗎?

過年的假期間親友聚餐,兩國的局勢常常成為話題。兩國會不會開打?有人說會,有人說不會。 台灣是獨立的國家,保衛國家是國民的責任,假如真的在台灣周邊或台灣本島發生熱戰,自己的國家一定是自己救的。我們準備好了嗎?(路透社)     九合一的地方選舉的時候,在野黨的卸任總統講的最辛辣,他喊:「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很多人以為只有飛彈或是砲彈打過來才叫做開戰,事實上兩國已經開打了,只是很多人用鴕鳥心態在逃避而已,譬如中國共產黨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七十年從不放棄軍事手段統一,軍機與軍監不分假日隨時騷擾,還有洗腦式的「認知作戰」,其實是利用各種媒體平台,每天提供假消息娛樂消遣許多台灣人,這些動作難道不是作戰動作嗎?一定要炸彈飛到頭上才算開戰嗎?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讓世界自由民主國家與台灣人看得更清楚,專制極權國家沒有甚麼事情做不出來的。 幾天前,日本經濟新聞就以「台灣未知的真面目」為題,報導軍方消息人士指出,高達九成的台灣軍官,退役後前往中國,以提供國軍情報換取金錢,腐敗已成為常態,又說:「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國軍中有很多協助中國的間諜」。看了這樣的報導,令人瞠目結舌!更有美國華盛頓郵報從北京報導,台灣向美國採購的66架新造F-16戰機將於2026年全數交機完成,但正面臨戰機飛行員人數不足的窘境。 不論這些國外媒體的報導真實性如何,我們要落實國防的硬體軟體裝備,確實是當務之急,我們平民也要有「全民防衛動員」的心理準備。 1971年季辛吉密訪中國的背後邏輯是說,「讓中國富裕會使其民主化,早日實現世界和平」,但是三十年來讓利富裕起來,並沒有使中國變得文明,反而成為世界的亂源,不只流出武漢肺炎病毒造成全球性流行病、使用高空氣球侵犯與監視他國領域等等,讓世界更加動盪不安。 台灣靠著人民的勤奮,造就1980年代至今的經濟盛況,成為已開發國家的一員。國際局勢的變化,使得世界的民主國家正視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各國政要相繼來訪,顯示台灣在國際的重要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今年2月24日表示,「全球之所以如此擔心台海爆發危機,是因為這不是中國大陸內政,而是攸關全世界,中國大陸侵台將為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後果」。美國總統也至少五次聲明:中共若對台灣動武,美軍將會介入。這是美國最近戰略清晰的表達。 台灣是獨立的國家,保衛國家是國民的責任,假如真的在台灣周邊或台灣本島發生熱戰,自己的國家一定是自己救的。我們準備好了嗎? (精神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03-03
務實台獨與維持現狀的距離

務實台獨與維持現狀的距離

  賴清德副總統在上月十八日就任民進黨黨主席,並且極可能成為該黨二○二四年總統的候選人。也因此他在二○一七年以行政院長的身分到立法院備詢時說,「他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也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這兩句話最近一直被拿出來討論,但賴清德後面還有兩句話卻故意被省略,即「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兩岸並不互相隸屬」。 其實,蔡英文總統將國名從中華民國改稱為中華民國台灣,更在二○二一年的國慶日文告中,宣告了一句令人驚嘆的話:「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些詞句乃是蔡總統解讀兩岸關係最常使用的語言,政治學者稱之為「維持現狀」(maintain the status quo),一般國民也知之甚詳。這與賴副總統所說,他是務實的(pragmatic)台獨主義者,有不同的意義嗎?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務實」的解釋是:「致力於具體而實際的工作。形容做事態度認真專一」。顯然維持現狀與務實台獨工作之間,完全沒有距離,意思是:維持現狀,就是維持主權獨立的狀態,務實的台獨主義者則是一種動態的說明,表示致力於維持現狀的工作。 對照醫師的工作需要冷靜、溫和與理性。像是醫師誓言中的第一條說:「我鄭重宣誓,我將終生致力於為人類服務」。賴副總統從政前的工作是醫師,他的心理特質加上立法委員與民選地方首長的歷練,帶領國家令人安心。 台灣是教育普及、言論自由、社會多元化、經濟繁榮的國家,與全世界的自由民主國家站在同一陣線。 這七年來,蔡英文總統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堅決對抗中國的專制政權,博得全世界的讚聲。要繼續維持台灣的國家安全、民主自由與經濟繁榮,就是要將所有台灣人糾集起來,支持維持現狀的台灣獨立的務實工作者,一定會獲得世界自由民主國家的支持。 (作者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3-02-01
超級推銷員與幽默的部長

超級推銷員與幽默的部長

  台灣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郭台銘董事長,本月二十一日因為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的一句話:「這個是郭董講的嗎?聽起來好像是BNT的推銷員」,在新聞媒體上產生劇烈的互動。正當武漢病毒疫情稍緩,但還沒有完全消除的社會氛圍裡,似乎激起一股緊張的氣氛。 從郭台銘董事長在臉書的反應,可以看出他非常的生氣,但是看不出,他是為了被說成是「BNT的推銷員」,或是因為BNT而生氣。 不論是為了前者或是後者而生氣,都是合理的,因為一方面,郭董現在已經不是推銷員而是世界級的企業家;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疫苗進口是複雜的程序。 郭董是中小企業的推銷員出身,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的眾多推手之一,譬如:他為了替鴻海爭取美國訂單,隻身前往美國,完成第一筆生意,這是當時台灣中小企業主的標準寫照。唯有最佳的推銷員,才能成為成功的企業家。在台灣疫情最危急的狀況下,他親自出面與德國BNT公司談判,成功將疫苗輸入台灣,這正是推銷員出身的企業家的最佳寫照,他的悲天憫人的氣度胸懷,也令人敬佩。 薛瑞元部長是少見具有幽默感官員。看起來他也相當瞭解郭董的出身,所以在被「堵麥」的緊張氣氛下,將郭董說成是BNT的推銷員,正是化解緊張氣氛的一種方式,完全沒有惡意。 台灣的醫療行政人員一向缺乏培養,薛部長是多年來,第一位經過基層的洗禮,從文官系統被提拔的衛福部部長。在基層擔任醫師的時候,醫師與業界的推銷員的互動是很平常的事,關係也很好,推銷員也會提供藥物或儀器的許多當下的最新資訊。有些人後來成為朋友。相信薛部長對郭董一點都沒有不敬的意思。 郭董與薛部長的年紀相仿,都是出生於一九五○年代的菁英。一位是世界級的企業家,一位是目前台灣醫界的領袖,台灣人要為我們有如此優秀的人才感到驕傲。希望他們為台灣的發展攜手合作繼續努力。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2-12-23
疫情控制無法換成選票

疫情控制無法換成選票

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果,執政的民進黨沒有獲得選民青睞,尤其原來被看好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前衛生部陳時中部長,也沒有獲得預期的結果。可以看到雖然辛苦防疫,但是執政黨的選情沒有佔到優勢。 台灣號稱是全球防疫成績第一名的國家,總體經濟也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2020的疫情至今的庶民生活,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造成各種的不方便,每一個人的印象都很深刻,更不要提及全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確診。雖然現在確診已經沒有那麼可怕,但是在2021年六月後的疫情,風聲鶴唳,幾乎是全國防疫戒嚴的狀態,人人自危,恐懼、焦慮的心情,恐怕會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一段時間。 武漢肺炎流行是全球性的疫情,防疫工作是國家大事,政府傾全力防疫是一定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中央政府授權,成立跨部會的臨時組織,指揮官領導一群防疫菁英,制訂與執行全國防疫政策是絕對必要的。 從醫療與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陳時中部長率領的團隊真的做得很好,讓台灣度過最危險的狀況,將災情降到最低的程度,但是在野黨卻是用各種仇恨來攻擊陳部長,使得疫情控制的功勞被打了一大折扣。防疫辛苦的功勞,終究無法換成選票。 從醫療與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陳時中部長率領的團隊真的做得很好,讓台灣度過最危險的狀況,將災情降到最低的程度,但是在野黨卻是用各種仇恨來攻擊陳部長,使得疫情控制的功勞被打了一大折扣。(資料照)     從全民的角度來看,防疫是執政黨政府必須做的事情。對抗世界性的病毒感染,絕對不是簡單的任務。疫情過後,建議政府應該頒發勳章給陳部長及其團隊,表達台灣人對該團隊勞苦功高保護台灣人的敬意, 2024年是台灣總統大選。在烏俄戰爭的陰影下,國際局勢詭譎的後疫情時代,選舉總統對於台灣人的智慧是一大挑戰。1996年總統直選以及各層級的選舉到現在,選民的心智已經比較成熟,總統候選人的政見,必需能夠打動人心,讓台灣的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經濟繼續繁榮進步。 (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2-12-12
疫情下,殺人事件增加了嗎?

疫情下,殺人事件增加了嗎?

今年是選舉年,社會上各種造勢活動熱鬧滾滾,空中有敵對勢力騷擾不斷,內部有尚未止息的武漢病毒疫情,在這樣的背景下,連續發生數起攻擊殺人(警)案,實在令人感到不安。 在武漢肺炎疫情至今兩年半的期間,世界各地出現許多血腥暴力攻擊事件。這些殺人事件的背後動機並不清楚,引發許多人的疑慮,在疫情的封閉狀態下,殺人事件增加了嗎? 參考國內外的資料,在疫情下,治安狀況都沒有惡化,譬如:聯合國藥物與犯罪辦公室(UNODC)2020年的報告認為,即使採取嚴格的封城措施,許多國家的強盜與竊盜案件減少一半,兇殺案在有些國家,短期內減少四分之一,有些國家則因為組織犯罪嚴重並沒有減少。這些犯罪案件的衝擊,會隨著不同國家的國情與犯罪型態而產生變化。但是令人擔心的是,倘若疫情持續嚴重而引發經濟衰退,則財犯會增加。 再看我國,根據刑事警察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與2011年比較,在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的一整年,住宅竊盜案減少74.3%,暴力犯罪案減少79.7%,故意殺人案(murder)減少64.9%,強盜案減少75.2%,但是妨害風化與妨害性自主案只減少21.2%。整體看來,在2020年的時候,台灣依然是安居樂業的國家,社會一片祥和。至於2021年與2022年的變化為何,需要等資料出來,才能進一步瞭解。 然而台灣最近發生了數起嚴重的殺人與殺警案案。這種嚴重攻擊與殺人案件,是否與疫情封閉產生的情緒變化有關,值得犯罪防治單位深入瞭解。 台灣最近發生了數起嚴重的殺人與殺警案案,是否與疫情封閉產生的情緒變化有關,值得犯罪防治單位深入瞭解。圖為上月涉殺害兩警員的偷車逃犯林信吾。(資料照)     攻擊(aggression)在精神醫學有幾種意義,包括破壞的衝動、憤怒或仇恨的想法與行為、以目標為導向的威懾動作。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仇恨攻擊,也就是對於自己感覺厭惡的對象,發生激烈的反應—即攻擊行為。 暴力攻擊行為不會突然發生,不是單一因素,而是多重因素造成,譬如具有偏激、自我中心、操控性強的性格特質的人,在缺少社交互動的環境裡,無法紓解累積的心理衝突或人際關係的情緒困擾,又缺乏支持系統和足夠的資源來處理,可能會有自發性或在外力的影響下,引發暴力犯罪行為。 台灣是教育普及、有宗教信仰、重視人權的民主國家,在疫情的封閉狀態裡,人們需要相互支持與鼓勵。對於缺乏家庭扶持、社會資源、在待業或是情緒不穩定者,藥癮酒癮者,提供有效的協助,譬如:治安專線、鄰里辦公室、宗教團體、社會福利機構或是醫療機構,或許可以減少攻擊事件的發生。 (精神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2-09-07
從政需要洗學歷嗎?

從政需要洗學歷嗎?

台灣的政治人物除了政務以外,被困擾的事情之一,可能是要應付每逢選舉必有的戲碼,就是候選人學歷真假或是論文抄襲與否的爆料戰。 有人說為了讓選民有信心,從政者需要好看的學歷,於是有人就說,這是候選人洗學歷的手段。 依照二○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行政院內政部公告的「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並沒有規定登記為縣(市)長候選人者,應具備最低的學歷,只有中央選舉委員會規定,候選人於刊登選舉公報之大學以上學歷,必須有清楚的畢業證明文件,此外,沒有其他的規定。戒嚴時期的選罷法規定,必須要高中畢業的學歷,才能成為公職的候選人已經刪除。 然而到現在,從政者的學歷、論文真偽、或是學位的真假,還是常常被拿出來做文章。這其實是反應出一個現象,就是說,台灣雖然已經民主化,但是保守的八股科舉思維,仍然在許多人的腦袋中繚繞。甚至在某一屆的行政院,還有人稱之為「學者內閣」,學而優則仕的八股風,莫不以此為甚,結果這個內閣時期也出現最多問題。 從政者最需要的謙卑、正直與信心,還要有主動性與親和力,選民感受到是這些特質,學歷、論文只是參考用的而已。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2-07-17
醫藥記者要有專業精神

醫藥記者要有專業精神

  幾天前某大學公衛教授指疫情「台灣死亡數翻倍,速度全球第二快」的驚悚言論,經由媒體的刊登,引發衛福部長強烈反應,但是某教授或媒體卻沒有後續回應,好像是只要搏得聲量就好,講對講錯又有什麼關係。 在持續兩年半的疫情中,為了滿足民眾對於疫情變化的瞭解,傳播媒體也大量的採訪與收集各種疫情資訊,也造就了許多專家與名嘴。這些出現在各種媒體的資訊,有些可以協助防疫,安定與安撫人心,也有持平討論公共政策並提供建言者,但也有危言聳聽、唯恐不亂的言論。因為舉著言論自由的招牌,所以危害社會安寧、嘩眾取寵、沒有根據的言論,都可以大言不慚地登在新聞媒體。 其中最需要商榷的是,有些記者可能工作繁重,沒有時間深入瞭解疫情變化,而去某些所謂專家的社群網頁,獲得其同意後,轉載其撰寫的言論,當做是投稿或直接轉成新聞稿。這些言論既未經過消化整理,也沒有經過有效查證,一旦發生錯誤,就會使新聞報導失去公信力。 新聞記者是具有挑戰性的行業,必須擁有與行家一樣的專業知識,撰寫的新聞稿才會具有公信力並且獲得尊重,醫藥記者自不能例外。所以像CNN的首席醫藥記者古塔(Sanjay Gupta)本身就是神經外科醫師,他的報導往往一言九鼎,很受到信任;紐約時報的麥尼爾(Donald McNeil)則是報導愛滋病毒、茲卡病毒與此次大流行的疫情,獲得二○二一年普立茲獎的資深醫藥記者。 承平時期,可以看到許多醫藥記者在專業上發揮其影響力,獲得觀眾與讀者的敬重。非常時期,更需要他們衝鋒陷陣獲得第一手資料,協助社會大眾瞭解疫情安撫人心,而非隨著某些人士的聳動言論起舞,引發社會騷動與不安。 (作者是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2-06-15
南加州恐攻事件是外患的前兆嗎?

南加州恐攻事件是外患的前兆嗎?

南加州長老教會的恐攻事件已經發生一星期,雖然沒有身歷其境,但是身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基督徒,加上朋友在這個教會聚會,聽到與看到各種訊息的報導,有些人仍然非常的驚嚇。對於很少經歷類似事件的台灣人,有心理創傷的感受。 加州警方將這次的恐攻事件視為「政治仇恨」的犯罪案處理,但是從兇手的年紀與個人的社會心理脈絡,又審視當前國際政治外交的情勢,可以發現此事件可能不是一般所說的省籍情結的內亂,而應該視為外患的前兆。 台裔醫師鄭達志日前因在教會槍擊案中捨身救人,昨(22日)洛杉磯天使隊在球場大螢幕上,放上鄭醫師的照片並向英雄致敬。(翻攝臉書)   首先,為什麼是攻擊美國加州的台灣長老教會,而不是台灣的長老教會?雖然台灣長老教會是台灣意識很強的宗教團體,許多名人如李登輝總統、彭明敏教授、林宗義教授都是長老教會基督徒,但是中央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台灣的總人口裡,基督徒只有約4.5%,天主教約1.5%。然而另一方面,戶籍在台灣的住民,有百分之八十自認是台灣人,也可以說,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灣人,是廣義的台灣主權獨立的擁護者。因為省籍情結,攻擊任何與台灣有血緣關係的人,豈不是與台灣人為敵?攻擊住在加州的台灣長老教會基督徒,同樣可以達到反台獨的警告目的,卻可以降低敏感性。 這個68歲的兇手是出生在台中的第二代中國人,在台灣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學有教職,然後移民美國,表示其原生家庭有某種程度的水準,但是在晚年與妻子分離,生活不安定,是否受到蠱惑而行兇?或許需要執行精神鑑定,以協助瞭解犯案的動機。 兇手受到蠱惑而行兇的可能觸發因素,是美國國務院在今年五月初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Fact Sheet),移除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和「美國不支持台獨」等文字。這些文字的改變不足於改變台灣的現狀,卻可能引發附屬於中國政權的團體組織的憤怒,而觸發恐怖攻擊。已經有許多人建議務必深入清查,在台灣類似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的團體組織,以免遭到裡應外合的攻擊。 禮拜堂是神聖的會所,是敬拜上帝的聖殿。攻擊禮拜堂是褻瀆神明最嚴重的行為。回教極端份子攻擊基督教禮拜堂時有所聞,反猶太份子最常攻擊猶太人的地方,就是猶太教會堂。 隔著太平洋的美國加州,中國極端份子在台灣人聚會的禮拜堂殺人,是甚麼樣的目的?是否在警告海內外的台灣人,不可以倡議台灣獨立運動。這不是外患的前兆嗎?去年「經濟學人」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我們必須團結海內外的台灣人,提高警覺防制再次發生恐怖攻擊。 (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2-05-23
疫情新階段 要有新觀念

疫情新階段 要有新觀念

從今年三月二十日的一天三位武漢肺炎的確診個案,到目前每天四萬人以上確診,媒體拼命報導,彷彿台灣已經水深火熱。然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九十九點七五%都是無症狀或是輕症者,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篩檢試劑的需求如此強烈呢? 深入了解,發現是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染疫而自篩,更為了別人而自篩,譬如是擔心傳染別人、甚至家人;另一方面,是工作上的要求,特別是服務業,為了保護客戶安全,主管要求一定要先自己篩檢。以前是醫院的員工才需要自我篩檢,現在則是眾多服務業或生產線上的員工,必須自我篩檢。如此一來,我們的篩檢試劑供應怎麼會夠?假如又要經過PCR確認,各醫院的戶外門診一定是排一條條長長的隊伍了! 依照今年三月之前的清零防疫政策,確診者要隔離,並且做疫調,並公布足跡,被匡列者也要隔離、檢疫、自我健康管理。現在的狀況,看起來是無清零之實,卻有意圖清零之嫌。應是這兩年來民眾被疫情制約的結果。然而以現在病毒的傳染力看來,已無清零的可能,各國皆然,唯有注意高危險群的個案,拓展醫療量能,搶救中症或重症的個案才是上策。 另外,現在逢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多端,上呼吸道容易出現症狀,如流鼻水、鼻塞、打噴嚏、頭痛或喉嚨痛。給在職場工作的人,比較寬鬆的請假政策吧!若有症狀,就在家休息一星期,避免傳染給別人。無症狀的人,就戴上口罩安心工作吧!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2-05-09
疫情記者會 報告中重症人數就好

疫情記者會 報告中重症人數就好

從目前各國的開放狀況看起來,武漢肺炎這個已經持續兩年的世紀病毒流行病的疫情,可能已經來到最後的階段。 台灣從武肺流行開始,就採取與其他國家不完全相同的防疫作法,包括嚴格的邊境防疫措施,強制人人戴口罩,加強個人衛生,實施實聯制疫調,成功防止武漢肺炎在台灣擴散。非常幸運的,台灣過了正常的生活,而且沒有像其他國家兩年來面對非常巨大數據的確診率與死亡率。 在疫情收尾的情境裡,面對毒性已經弱化,但是傳染力非常強的變異病毒,每天以數百、數千、未來可能是幾萬的確診人數增加,可能會因為兩年來,對於武漢肺炎的刻板印象,造成人們的心理壓力。其中最可能出現的預期性焦慮或恐懼現象,是武漢肺炎「以前」的高致死率所致。但是目前的病毒已經變異到感染後沒有症狀或只有輕症,政府與民間應有新思維、新做法。 在這最後階段的因應措施,譬如學生染疫後,學校上學上課的規定是甚麼?框列後的防疫措施有改變嗎?各種的不同說法,透過媒體渲染,仍會導致人心惶惶。雖然衛福部報告,目前收集的資料顯示致死的比率只有萬分之三,卻有人在媒體說只要累積到十萬人確診,政府就要面對三十位去世者的壓力。 衛福部的資料是,台灣每年需要面對十七萬多人各種疾病的去世,包括心臟血管疾病、肺臟疾病、肝臟疾病,或是事故傷害等等。其中肺臟疾病包括肺炎,通常是傳染病引起,如武漢肺炎病毒。 既然我國全民第二劑疫苗的制覆蓋率已經達到八十%,曾經災情慘重的歐美國家都已經解除管制,建議政府不需要每天報告確診人數,只需要報告中重症人數即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但是建議全民繼續戴口罩,繼續保持社交距離與加強個人衛生,非必要不聚餐。讓每一個人的心理去除兩年來的心理壓力,逐步恢復正常生活。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2-04-17
中華民國台灣旗?

中華民國台灣旗?

每年入秋之後,台灣街景就會有些變化,最醒目的是十月十日滿街飄揚的旗幟,定睛一看:這是中華民國的國旗嘛。現在不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在執政嗎? 同一天,總統國慶文告中,最令人驚嘆到下巴幾乎掉下來的一句話,應該是聽到蔡總統講:「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隔天也看到某些媒體罵聲不斷,但有趣的是,主張台灣獨立的媒體卻沒有看到甚麼反應。 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民進黨,已經出了兩位、四任的中華民國總統,得票率也越來越高,從三九點三%、上升到五零點一%、五六點一二%與五七點一三%。但不論是支持那一黨的選民,在節慶活動裡,揮舞的都是中華民國國旗,蔡總統說:「國旗不見了我們一起生氣、台灣被打壓我們一起憤怒」。這面國旗連結到「中華民國台灣」所表達的意思是,台灣包容了中華民國。 台灣,歷經清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最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來了兩百萬中國移民。台灣史就是四百年的融合史,今天,台灣人講台灣國語,繳所得稅、保衛自己的國家,台灣是獨立的國家,有什麼疑問嗎? 既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在台灣的國名已經進步到「中華民國台灣」,甚麼時候「台灣」成為正式的國號,是很多人的期待。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陳喬琪 2021-10-31
國民黨的憂鬱症處方

國民黨的憂鬱症處方

選舉黨主席是在台灣常見的正常政治活動,只因為中國國民黨是台灣國內的最大在野黨,所以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但是選後,與中國共產黨的互動實在太驚聳,而且太詭異,引起社會大眾一片撻伐。 其實再往前看可以注意到,中國國民黨自從二零一六年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雙雙失利後,整個黨的情緒充滿憤怒與不安,對於執政黨,好像提不出監督的政見與扮演在野黨功能;黨內有人要籌組「戰鬥藍」,不知道要攻擊誰?在立法院開議的時候用丟豬內臟、潑水、破壞公物等等的方式鬧場,最近繼續癱瘓國會殿堂,大家都在討論,到底這個黨是發生甚麼事了? 在心理學上,憂鬱的情緒表現最常見的是,情緒低落與生活缺乏樂趣,有時也可以看到躁動不安、亢奮、或表情淡漠;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憤怒生氣也是憂鬱情緒的一種表達。 憤怒與憂鬱情緒的關聯,理論上是從心理的「自尊感」延伸而來。所謂自尊是指個體對其社會角色自我評價的整體結果,混合在其中的元素則是,與生俱來對自我的情感。個體的認知記憶,會對同一刺激產生內隱與外顯兩種態度,也就是自己經過認知評價,產生自我意象,加上個體對長期生活經驗累積、連結於記憶中之情緒反應,形成對自我的整體評價。 對照中國國民黨現在的外顯表現,與其說是憤怒與生氣,不如說是從心理的「低自尊感」延伸而來的情緒低落。想想看,我「中國國民黨創立中華民國一百多年」輝煌一時,如今人民又不選我,兩度流落在野,自尊心受損,當然會憂鬱!而且在轉型正義的究責下,幾乎甚麼都沒有了。在民主與自由的制度裡,只能壓抑憂鬱的情緒,用怨恨、憤怒、與「戰鬥」來表達了。職是之故,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個承擔中國歷史上所謂「自卑情結」的政黨,在同溫層裡互相取暖,並不令人意外。 治療中國國民黨的憂鬱狀態並沒有困難,順應民意,調整認知思維而已。這樣的認知思維,就是以台灣為中心的國家認同感。獲得了民意的認同,自然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就會恢復健康。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1-10-03
阿富汗在台灣一夜成名:為盟邦美國講幾句話

阿富汗在台灣一夜成名:為盟邦美國講幾句話

拜台灣媒體的發達,阿富汗在台灣一夜成名。在診間有人說,看到逃難的報導,感同身受,非常難過。但是也有一些人一幅幸災樂禍的心態,抨擊美國的撤軍,說台灣將來會跟阿富汗一樣。相信在台灣很多人,不知道阿富汗在那裡;不知道為什麼美國在2001年要派軍隊去阿富汗;阿富汗的國情與歷史是甚麼,或許也不清楚。 阿富汗位於亞洲中南部的內陸國家,境內都是山,海拔平均是1884公尺;99%的人信仰回教;是全球種植罌粟(果實可提煉成鴉片)最多的國家之一。國際貨幣基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每年介紹世界各個國家的國民平均國內生產毛額,在2019年阿富汗是513美元(台灣是25,539美元),是亞洲66國當中,最窮的國家。 對於這樣窮的國家,理應是需要人道救援與協助開發,為什麼要派軍隊去呢?原來是,美國在2001年遭受911恐怖襲擊,當年的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以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藏匿911恐怖事件的主謀,蓋達組織(Al-Qaeda)首領賓拉登為由,下令美軍進攻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權追捕賓拉登。2011年在歐巴馬總統的任內,終於在巴基斯坦找到賓拉登,並且處理完畢。理論上,任務達成美軍就應該班師回朝,為什麼又留了十年,到今年才開始撤軍,可能需要未來更多的瞭解。 歷史上,美國並不是好戰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與越戰,美國參與的主要目的在捍衛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戰爭中犧牲了很多年輕人的寶貴生命,實在令人感佩。進一步而言,美國在協助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也貢獻很多,台灣是受惠的國家之一。 歷史上,美國並不是好戰的國家,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與越戰,美國參與的主要目的在捍衛自由與民主的核心價值。圖為協助照顧阿富汗兒童的美軍官兵。(路透社)   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國政治學者,格拉漢•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2018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美國百廢待興,但是仍然全國加稅,籌款提出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其中的受惠國甚至包括德國與義大利,造就了歐洲的經濟復興、社會繁榮與民主自由。 然而,阿富汗的結局也讓人們看到一個事實,也就是說,一個國家想要影響另外一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並不容易,尤其是自由民主國家想要改變另外一個國家的集權制度更是困難。最近的例子是中國,也就是,美國想要用改善經濟的手段,引發中共集權政治改變為民主政治。可惜事與願違,經濟變好之後,中共政權卻變的更霸道與囂張,就是一般所謂的「戰狼」。 在阿富汗二十年,美國文化可能多少也影響阿富汗人的生活,譬如社會變得比較開放,女權受到尊重,但是沒有改變他們在宗教、文化、風俗的底蘊,這些是影響社會的運作的基礎。 格拉漢•艾利森以馬歇爾計劃為例,戰後讓世界又繁榮起來,意思是呼籲中國共產政權要與人為善,不要有錢之後,就到處欺壓別的國家。但是中國從清朝末期產生的群體自卑心理,實在不容易改變,需要全世界的民主國家一起繼續努力治療。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一定有其國際戰略佈局的思考。台灣人一定要看清楚,不要被那些猖狂名嘴欺騙。要唾棄那些常常與中國唱和的人,包括在野政客、失意政客、矯情專家與性格偏差者,他們的心態唯恐台灣不亂。 做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永遠站在自由民主的這一邊,有這樣的決心,一定可以抵擋外來的干擾。 (精神科醫師兼任教授) 
陳喬琪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