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權只是起點

 

2004年HBO發行的《女權天使》(Iron Jawed Angels),是一部關於美國女性爭取投票權運動的電影,聚焦於兩位女權人士愛莉絲‧保羅(Alice Paul)和露西‧伯恩斯(Lucy Burns)「不自由毋寧死」的故事。

片名用鋼鐵般的下巴(Iron Jawed)是當時的大男人們對這些女性的嘲諷用語,意思是我看你們還能「硬頸」多久。

在監獄中,她們曾採取絕食的非暴力抗爭手段。她們緊閉的下巴,被殘酷地撬開,以塑膠管插入灌食蛋液,使她們鼻骨受傷、不斷嘔吐…,我不敢相信,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阻止女性擁有平等的投票權。然而,她們的心志卻未曾動搖分毫。那鋼鐵般的堅毅承擔,更襯出了她們天使羽翼的輕盈純淨。

電影中呈現的年代,是婦女投票權爭取運動黎明前的暗夜,因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參戰,愛國主義高漲,非常不利於國內任何的政治運動,尤其,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男性,需要女性在後方做為堅實的後盾,戰爭創造的保守氛圍,把兩性推入既定的傳統角色中。這群女性,甘冒不愛國不愛家的指控,也不肯停止發聲。

電影中的參議員太太是虛構的角色,她代表的就是運動中所有的母親,當她被捕、並拒絕交保時說:「美國女性是不自由的,不論在監獄內或外。」不允許女人主體性的婚姻,是一個更大的牢籠,她寧可入獄服刑,爭取真正的自由。

要自由,要平等,是這些運動者們不斷呼喊的口號。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女兒的未來。

她的先生Leighton參議員,則代表當時大多數男性對婦女投票權的態度,一開始他們認為,女性的生命重心本來就應該要放在家庭,女性的智慧要拿來相夫教子,跟他們男人搶什麼政治呢?政治交給懂得的人就好了,不然社會一定會亂!(郝貝勒說,若總統直選,台灣會變成菲律賓?)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馬克吐溫一開始也是反對婦女投票權的。 

1867年,馬克吐溫在給密蘇里州民主黨員的信中寫道:「我是可以寫出支持女性投票權的強力論述,但我從來就不想看見女性投票、嘰嘰呱呱地討論政治或競選拉票。這個想法令我作嘔。如果一個天使下凡來要我跟他喝一杯,我會感到無可言喻地震驚(雖然我會無疑地同意)。但是,如果看見一位我們地上的天使(指女性),在她素昧平生、衣衫襤褸的無賴之間兜售著選票,我會更震驚。」擔心婦女去投票所可能遭受的攻擊,是當時反對者的主要理由之一。

然而,後來馬克吐溫成了公開而堅定的支持者。他說:我希望看見每位女人手中都有一張選票。

因為人性一定是嚮往公平的,公平是最基本的要求。小朋友天生就會很自然地問:這樣公平嗎?長大後,因為遇到了太多的不公平擺不平,失望了,不再問了,以為這就是現實,開始接受,開始屈服,把現實當真理,不再反抗也不再問。當一個社會面對前人留下來不公不義的體制,不再質疑也不再反抗時,這個社會就沈淪了。

一個真正的公民會不斷自問:我們的政府真的民有民治民享還是少數人有少數人治少數人享?

片中有些段落,讓我想起了最近在台灣發生的事情。比如說,她們在白宮前舉標語沉默抗議,警方想要逮捕她們,卻找不到違法事證,最後是用「違規交通」的理由把她們抓起來。那不就像學生衝進教育部,卻被檢方以「刑法侵入住居、毀損、妨害公務罪」的法律條文來起訴,牛頭不對馬嘴?

她們堅持自己無罪,不付保釋金,前後共有218位女性選擇入獄服刑,不過,後來法官宣判警方此舉不合憲,還給歷史公道。這又讓我想起了最近三位進入教育部採訪而被捕的記者拒絕交保,後來檢方給自己台階下,改裁限制住居、無保請回。

歷史真的一直在重演呢。

今日美國,一人一票變成一元一票,資金雄厚的遊說團體,政商集團,壟斷了政治,大多數的選民是失望的,不再相信手中一張選票可以改變什麼。如果知道今天會演變成這樣,那些女性運動者們還會為了選票,不惜犧牲生命嗎?我相信會的,因為她們知道,得到投票權不是運動的終點,而是起點。

投票並不足以代表民主,希特勒的威瑪共和也是投票選出來的。民主是每個人都有主體性,每個人可以決定自己的事,而不是多數人來為我決定,這需要一般人普遍的覺醒。否則,不知「人權」為何物,被鼓動起來的多數,也會是很恐怖的、暴力的多數。

延伸閱讀:Suffragists: The Fight to Vote

電影IronJawed Angles 2004

< 資料來源:三際信息站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