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靠中國客衝觀光業績

 

在立場涇渭分明的立法院,朝野立委前天難得有志一同,批評我國觀光政策的走向錯誤。立委所關切的,主要是近年前來觀光的外國旅客雖人數大增,卻靠中國觀光客衝業績,只見「人潮」不見「錢潮」,且相對出現國內旅遊停滯的現象,參觀故宮博物院人數不增反減。台灣觀光發展出現這一不利景況,早在預料之中,從常識、常理都足以判斷,但主政者以意識形態治國,對必然的後果視若無睹,還常加碼推向錯誤的方向,以致事竟至此。

檢討近年觀光政策的偏差,一言以蔽之,癥結是走廉價路線,追求量的擴充,而不講求價值的提升。七年多前馬政府上任,採全面傾向中國的政策,表現於觀光施政,即對中國客門戶洞開。馬英九在今年雙十節講話引近七年多中國客前來累計超過一千四百萬人,去年一年將近四百萬人,成長十多倍;夸夸其談,自認此為「兩岸和平繁榮」的具體例證。從而,以中國客衝刺業績,既有觀光業者追求短利的盤算,根本上還是馬政府的政策使然。

一如產業大膽西進,發展觀光靠中國客,為台灣帶來惡果,如今逐漸顯現。與中國掛鉤,觀光產業與製造業結果都一樣︰追求低價與大量,品質難以提升。就中國客的特性來說,雖偏愛購物,且重精品,但購買精品未必有益地方產業,且扣除購物之外的每天消費金額不如各國觀光客;加上其以團客為多,團費偏低,來人雖多,台灣業者其實撈不到多少油水。

同時,中國人講究「肥水不落外人田」,在大量中國客前來之際,打著港資或外資旗號經營旅遊的相關事業應運而生,把從組團、食宿、交通到購物等相關服務,採「一條龍」方式在台灣落地生根。台灣業者其間實際獲益不大,常僅落得「窮忙」的下場;遊覽車司機尤有超時工作的問題。同樣地,大量觀光客前來,各地為維護清潔、秩序、安全、景觀、生態的成本負擔隨之明顯提升,若不能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盲目追求觀光客人數增加,台灣整體反受其害。

尤有甚者,觀光資源具排他性,中國客大量前來,不但排擠日美歐先進國家旅客,連國人的國內旅遊亦受衝擊。事實上,中國開放其人民出國觀光較為晚近,中國客近年在世界各地所表現的「不文明」言行舉止,常令人瞠目結舌;「強國人」強勢作風總讓各國「婉君」不敢恭維。在台灣,這種因中國客充斥的排擠效應,顯已導致從故宮博物院、台北一○一大樓,到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西子灣、墾丁等風景名勝,許多國人視為畏途,寧選出國旅遊。

與中國交往,還有一大顧慮,中國共產黨沒有「政經分離」這回事;即使觀光,也擺脫不了中國的政治干擾,甚至用以對付台灣。澳門今年第二季經濟衰退廿六.四%,全年預估負成長廿一%,就是因中國政治反腐而打擊了它以博弈為基礎的觀光產業。在台灣,不要懷疑,這也是現在進行式︰台南市有議員宣稱因賴清德市長「我主張台灣獨立」的言論,中國下令觀光客不到台南。顯然,中國客因素在此至少已成為國人討論國家走向的自我限縮陰影。

發展觀光既讓來客欣賞山川風景之美、人民友善,也是社會文化與文明的具體展現。要做到近悅遠來,台灣的觀光需要努力之處甚多。日本是許多台灣觀光客的最愛,文化有內涵、地方有特色、商家有信用皆是它受稱讚之處。

台灣的風景名勝雖美,但地方特色及文化內涵仍未突出,近年反而走向各地夜市、老街一個樣,販售商品大同小異。其次,風景區的商家也總以「只做一次生意」的態度對待觀光客,欠缺「童叟無欺」的基本商業誠信;欺生、敲竹槓的陋習難改,這是發展觀光的絆腳石。對於外國來客,建立以英文為主的友善溝通環境,近年雖有進展,仍未完善。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