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極端氣候可畏

 

週四,桃園雷雨交加,機場內外淹水,陸空交通混亂,國家形象蒙羞。而前一天,台北出現三十八.七度高溫,是台北站自一八九六年設站以來六月份最高溫,也是史上第三高溫。極端氣候在台灣,儼然是現在進行式了,對農工商業與社會生活都構成挑戰,政府應拉高到國安層次來綢繆。與此同時,地震頻傳,汛期接近,相關部門務須繃緊神經。大環境劇烈變化,不僅是氣候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當政者稍微掉以輕心,很可能瞬間引爆民怨,如果再加上缺乏有感政績,更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稈。

五二○至今雖只半個月,但國人對振衰起敝期望甚殷。新政府有些舉措,表現了改革的積極性,獲得民意肯定。不過,有些部會自行其是,也令人傻眼。沖之鳥是否為礁,內政部、外交部步調不一;行政院發言人自惹塵埃,溝通公眾者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法務部受刑人外出工作,未經多方討論便拋出引發物議;橫向國道收費,連自己陣營也跳出來反對;核四可能啟封,經濟部自作主張;至於衛福部長出席WHA自稱中華台北而非台灣,外交部則稱針對邀請函牽扯一中原則的抗議函不宜公布,徒惹猜疑。新人新政,內部失調,絕非好事。

開放美豬、出席WHA等議題,由來已久,爭辯不少,新政府稱剛上任事有倉促,說得過去也說不過去。開放美豬,從外交、TPP到輔導國內豬農因應衝擊、產業升級,執政團隊大選前早就應該胸有成竹,開誠布公與利益相關者溝通,以周延的政策藍圖說服大家,不是嗎?出席WHA,國共會一拉一唱,中國會利用香港籍幹事長,都是可以預測的未來事件。一個講究決策科學化的政府,理應事先充分掌握各種變數,特定推測實現就有對案快速因應,不是嗎?如今,當局者迷,重複自己過去批評馬政府的行為模式。長此下去,決策戲劇化成為常態,政府與民意將漸行漸遠。

執政團隊自知,沒有蜜月期可言。但執政團隊更該警惕,民主既已深入人心,選舉熱情在選後也往往很快就降溫了。二○○九年八月,馬英九上任一年多,六三三的競選支票確定跳票,一場八八風災造成六八一人死亡、十八人失蹤,馬英九的滿意度墜落到十六%;二○一三年,沒有政績撐腰卻整肅國會議長,更掉到九‧二%的深淵。二○一四年高人氣當選的柯文哲,五大案雷聲大雨點小,大巨蛋案騎虎難下,又對市民利益斤斤計較,兩個月前滿意度創新低,政治人氣瞬間消風。再遠一點,二○○○年七月,陳水扁上任才兩個月,八掌溪暴漲導致四名受困工人罹難,因救援延遲政府淪為眾矢之的,最後行政院副院長游錫堃去職,陳水扁的滿意度也因此腰斬;執政末期在貪腐指控陰影下,滿意度更跌至十六%。這些往例隱隱透露,隨著民主深化、主人意識高漲,政治明星一旦當選上任,選民的態度很快便轉為嚴格檢驗。

姑且稱這叫「民主極端氣候」吧,所以桃機因雨癱瘓務必火速拆解危機,並提出治本之道。而不僅是突發性危機可能導致輿論翻轉,長期漠視民意也是民怨發酵的大悶鍋。二○一三年的凱道送仲丘,二○一四年的太陽花學運,二○一五年的反黑箱課綱,都是長期漠視民意與公民權利所致。民主的優越性在於,人民萌生主人意識,便強化了主體性的判斷。新的民意氣候,將民進黨推向完全執政,新政府一定要謙卑認清氣候善變,議會失能引發太陽花學運尤堪新國會借鑑。寄望新政府與新國會,將廣大公民視為民主夥伴,重大決策切記傾聽民意,讓民意成為國家的引水人。如此,既可遠離「你民我主」的決策誤區,更可避免「開高走低」的翻黑苦果。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