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被大象踩到!

 

日前兩個場景分別在美國與台灣上演。一是美國總統川普首度對國會發表演說,一向言詞犀利卻照稿演出,並未脫序失控,且以美國優先、購買美國貨為主調,頗獲好評,美股因此狂飆,再創歷史高點。另一方面,我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小心翼翼為台幣走勢辯解,並無人為干預操控情事,應該不會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但台股卻無視全球資本市場牛市的激情,開高走低,萬點前走勢蹣跚。

這兩個場景反映了台灣在川普強勢領導及美中較勁下的尷尬處境。一方面中國是台灣海外最大生產基地,以及近四成的台灣出口市場;另一方面,美國是台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更是提供台灣安全防衛承諾的長期盟友。尤要者,台灣在冷戰年代是美國極力扶植以對抗共產集團對外擴張的戰略夥伴,而得以在經濟上脫胎換骨,並以經濟成就促成政治的轉型與改革。因此,美中貿易若起波瀾,台灣一旦應對不當,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誠如彭總裁所警示,美中「兩隻大象打架的時候,我們要小心不要被踩到」。

其實,台灣陷入當前的困境,其來有自,早就應該思考改變與轉型之策略。對中國而言,我製造業大量西進,不僅掏空台灣產業,更形成畸形的三角貿易模式,此即就業與利潤大量挹注中國,而台灣空有龐大貿易順差的假象,實際卻無助改善台灣本身的經濟,包括產業翻轉創新與勞工就業、薪資的提升。因而,即使當前沒有出現美中經貿的嚴重矛盾與對立,台灣也應該改變這樣的結構。而本報十多年來一再呼籲政府與產業必須正視對中經貿依賴加劇的可怕後遺症,無奈執政者與產業界耽溺於低成本的誘惑,不肯斷奶,結果導致台商在中國勞動成本激增,甚至進行騰籠換鳥之際,或變成無根的游牧民族,由沿海遷往內陸;抑或淪為政策的犧牲品,倉皇撤出中國。

至於對美國,台灣早年經濟迅速成長時期,也曾累積龐大的貿易順差,成為美國施壓的重點對象。當時每年必然派遣採購團前往美國各州進行政策性採購,藉以平衡貿易傾斜,至今仍令人記憶猶新。如今,此一角色已被中國取代,台灣對美國而言,重點不再是貿易失衡,而是是否涉及匯率操控。台幣是否真正反映市場價值,見仁見智,內需驅動成長派強調強勢的台幣,而外部需求驅動成長論者則力主弱勢台幣之必要。不管如何,川普任內新台幣匯率的升貶,顯然將失去自主性與市場性,而受制於台灣與美國之間經貿利益的拉扯,因此如何智慧拿捏,將是匯率政策執事者的重大考驗。

美台經貿關係另一個重大爭議,顯然是美牛、豬肉進口議題,而這也是美台雙邊貿易協定能否突破的關鍵。美國貿易代表署剛公布「二○一七貿易政策議程」,強調美方持續對台灣農業政策未符合科學基礎表達高度關切,項目包括台灣禁止含萊克多巴胺之美國豬肉與部分牛肉產品進口,以及持續限制美牛雜進口等。台美經貿欲求進一步發展,美牛豬肉進口議題是一個必須克服的關卡,但台灣近年民粹高漲,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有待執政者展現魄力,以台灣的利益與人民的健康為前提,強化美台經貿關係。

今年是台灣艱困的一年,美中兩國佔我國超過一半的出口市場,缺一不可,而恰恰這兩個國家,一個走上產業轉型,台商逐漸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提倡美國優先,製造回流,對台灣形成夾擊。應對此一難局,貿易談判的折衝技巧固然需要,但最重要的仍在於產業的創新與轉型,翻轉微利代工模式,蛻變為高價值端產業鏈,才能強化本身的實力,成為對外的籌碼。再者,小英政府最近提出兆元「擴大內需加強投資台灣計畫」,涵蓋軌道、綠能、水環境、數位四大項,再加上「五+二」創新產業的扶植,若能真正落實,不再空談,將可翻轉經濟體質,屆時台灣的經濟發展就能減少外部因素的箝制與壓力,確實掌握在自己手中。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