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不是為了階級流動

一樣,類似題材講了很多次,還是看到一堆家長跟老師在那邊拼命抵制教改,好像不改最好。又說技職教育崩潰,所以這樣那樣的,根本亂講。

先把話說清楚,「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而來,從來就沒有,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教育是一種模組化工具,目的是促進階級的固化,把大家刻成同一個樣子,依照某一種標準去「篩選與分類」學生,之後叫大家走各自的路。

我們把這種工業生產的邏輯用在食物上,就一堆人深惡痛絕,天天講要生機跟自然。然後同一批人就覺得教育可以比照辦理,把學生階級分化是理所當然,美其名叫做菁英教育,實際上狗屁不通。

為何說狗屁不通?因為現實就是,聯考世代的「菁英」過去至少二十年,把國家經濟搞到爛,一點適應力都沒有,更沒有任何的自覺。結果今天還有臉去罵下一代,說都是這些人不努力、不好好學、學太少等等造成。

他媽的過去技職教育很強嗎?怎麼聯考世代的技職人才沒有搞出德國工藝水準,日本精品等級的東西?過去的聯考世代工程師很厲害嗎,怎麼沒有創造出台灣特有的技術?聯考世代的公務員很棒嗎,根本鬼扯。

事實就是,聯考世代一點都沒有比較厲害,搞不好老害還比較多。現代經濟的發展早就不是單一因素可以影響,如果你不相信一個技職人可以蓋好一間工廠,怎麼會相信「台灣公務員眼光高絕創造未來的工作」?那種李國鼎、孫運璿的神話早該丟到垃圾桶,結果筆者天天在學校聽這種廢話。

 

來講正文,為何說教育不是為了階級流動而設立?歷史就告訴你不是了,為何還要死抓著這點不放。東方的儒家科舉制度,流動性更加的差,階級流動從來就不容易,只有亂世才有大批機會出現。

我們今天確定的事實只有幾個。

第一,考試制度越僵化,階級流動越差,聯考時代跟古代科舉都一樣差。第二,父母的教育文化對小孩影響最大,用錢可以買到考試技巧,但無法從小培育素養。第三,過早能力分班只會造成階級歧視更嚴重,反而容易造成社會負面的影響。

考試制度的設定,考題僵化又沒變化,長期以來當然只有收入穩定的族群可以提供小孩資源讀書,就算程度不好也可以多補一點。各位猜猜看,哪一種族群最適合聯考制度?膝蓋想也知道。

而教改真的要改往哪邊?筆者不知道,但知道改來改去,講一堆競爭力,說穿了就是因為考題萬年不變,可以透過補習砸錢砸上去,讓許多有錢的商人階層可以考上去。所以傳統的機會被稀釋,處在教育層頂端的那些人當然不爽,覺得暴發戶念書成何體統。

去看看李家同跟洪蘭這些人,還有那個龍應台,是不是念茲在茲的講的都這些鬼話。

什麼有教無類,根本就是把學生套在一個模子,然後因為你原生家庭很適合體制,自然一路上去念大學,還可以念國立大學,納稅人拿錢補貼。其他人念私立大學貴得要命,資源又少還要被歧視,出路當然比較差。

還有臉說階級流動,有羞恥心說菁英教育很必須,為何不去死。

 

德國跟日本的技職體系很好,不是因為人家分班的好,是因為階級固化很久。簡單說就是大家習慣了,你出身哪裡去做什麼事,沒人覺得奇怪,然後在這個職業做事領薪水,都可以養家活口,不至於生活太糟糕。當整個社會階級處在這種狀態,你不管在哪一個階級都能活得自在,何必管流動的問題?想要流動的就加倍努力,也不是沒有那扇門給你進。

台灣的狀況根本不是這樣,我們很早就把學生在國中就分流,表面上依照能力,實際上分流的範圍跟階級高度相關。然後,我們給予成績好的極多資源,很高的社會地位,更不要提進入公務體系後,以前的年代有多少油水。

有錢有權,讀書當然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只不過機會很多,多半不是你的。你出身階級幾乎決定你在考招制度的位置,而聯考制度的不變,說穿了就是當前流動狀態穩定,不需要改變。

為何教改需求殷切?

理由兩個,一個是上層發現機會變少,中層跟下層的人透過各種辦法,找到補習跟投機的管道,使得原本壟斷的名額被搶走。另一個是台灣經濟發展起來,民主制度也健全,沒有人願意小孩一輩子都被踩在腳下,所以需要開放高等教育的機會出來。

我們教改沒有改得很好,是因為中上層抗拒內容的實質改變,因為這對他們下一代不利,變動太大沒辦法練習。下層抗拒更大,因為考試制度的僵化,已經讓任何一家補習班都可以把考題練到精熟,即使是下層的兒女,腦袋好一點的都可以考上去。

問題是,考這些東西對面對世界有用嗎?一點屁用都沒嘛!把人生花在反覆操作死板的題目,毫無競爭力可言。

怎麼改比較好?筆者不敢說,只能說目前的方向大致正確,但改成素養教育後,對中上層的優勢又出來了。也就是從可以砸錢買到的分數,變成依靠社會跟文化資本的部分變多,對下層來說並不見得有利。

 

筆者只知道,從國中就搞分班制,表面上是可以上課方便,實際上促使的是階級歧視加劇,在學生心靈成熟度不夠的中小學就分流,長大變成不管其他人與活的自戀王八蛋的比例比較高。

至少,英美國家多半都是在高中跟大學才分流,台灣絕對不能走回頭路,把基層教育打的厚實一點,簡單但深入,比艱深的資優題來的好得多。再說,教育是只為了前5%的腦袋瓜設立的嗎?

筆者在基層教幾年的感想是,總會有一堆自以為在偏鄉的老師,教出幾個考的不錯的小孩,就覺得這對他們人生有幫助,所以其他人也該這樣。

別鬧了,國家的經濟要好,社會的階級流動暢通,絕對不是教育政策可以做到的,讀者如果看到哪個人拼命說只有教育可以,直接無視他比較快。你在政治上打破國家製造的公教菁英,經濟上消滅不長進的被保護產業,長期來說效果還遠遠高過幻想的考試公平。

 

最後再講一次,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階級流動而設,一直都是為了僵固階級而產生,不是只有台灣這樣,其他國家也一樣。別人感覺社會公平、國家進步,是因為其他很多因素,不是教育體制造成的。

< 資料來源:王立第二戰研所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