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打貓記憶斷裂

嘉義人再問「打貓」如何唸,轉貼舊文。

Kaim Ang
2016年5月25日 ·

打狗打貓記憶斷裂:地名的野生思考(九十七)
老番研究、講課,很喜歡強調臺灣歷史的連續性。畢竟,當前臺灣史講荷西時代、明鄭、清代、日本時代與戰後,各時代卻常常連接不起來,老番一直用惡毒語言嘲弄:這是臺灣史研究的久年老病:上面沒有,下面也沒有。

然而,主張我們歷史得注意連續性,並不是老番忽略時代的斷裂。連續與斷裂,本來就是歷史學需同時面對的陳年課題。這裡不繼續講理論,不然,少人看。老番舉兩個臺灣歷史記憶斷裂的例子,大家有閒,可想一想。

一、「討契兄thó-khè-hiann」,原本是指男人討男人。臺灣傳統漢人社會,可能因閩粵出海傳統,男同志愛流行,其中最經典,就是鄭芝龍討契兄,史不絕書。老番一直在探討何時我們臺灣男性突然選擇記憶斷裂,把「討契兄」栽贓到女性頭上,迄今還無滿意答案。

二、另一個例子,就是地名語音。高雄打狗、嘉義民雄,現在當地人會斬釘截鐵說原來就叫:Tá-káu, Tá-niau。但文獻會很清楚告訴你,以前高雄真的叫Takaw(Tá-kóu)、Tankoija(Tân-kóu-á);民雄叫Davoha(Tá-bōa)。換句話說:傳統中文文獻的「打狗」、「打貓」,貓狗語音不是niau káu,以前是 bā(猫 )、 kóu(鼓)。何時當地人記憶斷裂?老番還是沒給完滿答案。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 資料來源:Kaim Ang的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