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自殘 教育部不能袖手旁觀

 

台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已一個月,相關爭議至今未解。台大行政當局、校長遴選委員會、學術倫理委員會其間的說詞,不僅未能釐清各方所提出的利害衝突、迴避、抄襲等嚴重問題,以釋群疑,反而擺出一副敷衍掩飾、蒙混過關、速求落幕的架式,引發更大爭議。如果台大師生因此束手,教育部也遲疑退縮,甚至和稀泥,管中閔即將頂著「財團校長」、「文抄公」的罩頂疑雲出任校長,這對台大必造成莫大的傷害。

爭議可從好幾方面說,但根源都在管中閔。

管中閔兼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這是富邦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獨董年薪千百萬元,當事人卻未在候選人資料表中揭露;從校務會議推薦到遴選委員會,一路過關。管獨董未事前公開揭露的違失,本來在台哥大副董事長蔡明興擔任遴選委員時還有補正機會,但管獨董仍隱而不揭。同樣可議的,蔡副董也不避嫌,未因管獨董是「自己人」的明顯利害衝突而迴避。如此這般,遴選會在兩人瞞天過海之下,出現「蔡董選管董」的場面,台大校長遴選會演變成台哥大董事互選會。

事前公開揭露與利害衝突迴避,都是公民社會的實務慣例。怪異的是,遴選會出此重大違失之後,發言人還振振有詞,宣稱「遴選表格沒列私人企業職務」欄;但其他候選人後來公開的資料表,明明有「校內外經歷」一項,涵蓋政府與業界職務,發言人睜眼說瞎話,反惹起更大爭議。同樣地,遴選會回應教育部,指當事人不揭露、不迴避對遴選結果有無影響,「非本會所能推論,亦難認定會有影響」,進而確認「當選資格並無疑義」。遴選會如此「推論」、「認定」、「確認」云云,只是自證遴選過程不但不公不義,事後護航還不惜違背常識和常理;有如此遴選會,台大為之蒙羞。

遴選程序嚴重瑕疵之外,管中閔還被指論文抄襲。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採用主辦單位中研院人社中心說詞,認定管中閔與陳建良聯名在學術會議所發表的論文非正式論文,不在學術倫理規範之列,拒絕立案調查。見解既出,各方譁然。按這一舉世鮮見的標準,非正式論文抄襲無妨,今後學生交報告、教授參與研討會、投書報章都比照辦理,台大將成「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智財權法外樂園。

不過,抄襲問題顯然難以逃避,只是不知究竟是管教授抄別人,還是別人抄管教授。抄襲問題輕忽不得,台大前校長楊泮池就因牽涉論文造假案而不續任。據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詳細比對,指這次管中閔掛名的學術會議論文與學生碩士論文出現二十多處相同文字及圖表,且未註明出處,顯涉及違反學術倫理。

校長遴選案最傷害台大的,非但出現不知公開揭露和迴避為何物的候選人及遴選委員,還有極其離譜的遴選會、倫委會,加上不問程序正義而急求落幕的台大行政當局。本來,在相關爭議出現之後,當事人理應開誠布公,誠實面對質疑,以昭公信;畢竟,沒有公信力的校長,很難在台大立足。其次,當事人既不此之圖,以一貫「爺們」態度對外界議論充耳不聞,台大上述相關單位也該善盡其責,就其中明顯缺失及外界質疑,做明快而公正的調查,做確實且詳盡的說明溝通。然而,這些單位的回應,只求把問題掃到地毯之下,顢頇無能腐化,違背常識常理。

在這種惡劣的現實環境中,若與財團關係遭質疑者悍然上任,且接連出現論文涉及抄襲造假的校長,台大的高教龍頭地位大傷,世界排名繼續滑落,殆可斷言。有鑑於此,台大師生連署召開校務會議,要「自己校譽自己救」,實為搶救台大走向自殘的適切做法。

教育部也不容袖手旁觀。誠然,大學自治自主是基本原則,但台大校長遴選風波演變至今,凸顯台大當局治理能力出了問題,不僅自我監督功能不彰,也欠缺自律、自省。有如發起召開校務會議的台大師生所強調,教育部在釐清這次爭議前,不得草率核定遴選結果。整體而言,許多人也在看,台大是總統及閣揆的母校,如果其校長遴選在不公不義且教育部束手的情況,任由少數人把持,蔡政府還能令人有什麼期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