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與不降的兩難,究竟何者孰輕孰重

     

從五月中因每日180宗左右病例開始宣布三級警戒以來,中間更一度飆升至400至500宗病例,直到這幾天降到10幾至30幾例左右(至7月10日止),與最高峰相較現階段幾乎僅剩下當時的10至15分之1左右的狀況,且比尚未升至三級警戒以來的後期相比為少,單純從數字進行比較或許有直接降級的必要,畢竟不論病例數10幾至30幾例、且範圍僅限縮在幾乎雙北,從最壞的角度去設想,倘若往後有很長時間無法清零,當與經濟活動的平衡下,或許此刻即為降級的第一時機。

然而換個角度切入,如果是採用趨近為零、甚至是零為是否降級的標準,當執行手段的基準是以此進行要求時,或許是仍有必要維持三級警戒的措施,畢竟仍須要考慮人流與各種必要活動所造成的風險,讓疫情潛在傳播鏈的快速滋生,當只要任何人與確診者的足跡重疊,或是同住的家人與確診者重疊、抑或為與確診者的家人有重疊,甚至是兩邊為非確診者,而同住的家人則分別出現足跡重疊,以上的情況皆可能會形成傳播鏈的一部分,這也正是這次武漢肺炎為何這麼恐怖之處(況且還有變種病毒),即有構成要求自我隔離必要,讓自己陷入高度風險的狀態,更要考量疫苗的接種速度與數量,這正是為何所謂清零或趨近於清零是相當重要的事情,能將傳播鏈完全得切斷並為阻隔,並能讓更多人產生足夠的抗體,好恢復往日正常生活。

面對著變化多端的病毒著實讓人感到恐怖,甚至因為長期的抗戰導致疲乏、厭倦。但不論手段如何調整為因應恐怖的武漢肺炎,從疫情伊始其實最應該體認的便是莫過於人性的恐怖。(這是廢話XD,尤其是我們有些特定扯後腿的團體與個人!)當扣除掉人性後,縱然能排除我們自身的生活圈內會接觸、潛在接觸的人,從前段內容可以知道,還是無法擺脫被傳染的風險,縱然雙方無任何生活上的交集與交通,依舊存在著被傳染的可能,更不要講人性是多麼的複雜。

儘管決定維持三級警戒不會盡如人意,畢竟大家已經關得很久,很多朋友其實是想趕快做生意以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當健康權與生存權的拉扯究竟要如何取捨是一體兩面的問題,孰輕孰重仍有更具體且細膩討論的必要,惟現今當健康受到威脅,還可能產生永久後遺症的風險,且所謂特效藥與絕對保護力的疫苗尚未問世,或許對想解封抱持期待是人性,在現階段降級稍等的時刻,依舊保持樂觀態度,盡量讓自己以最短足跡以降低自己的風險吧!

#抉擇的兩難

#健康權與生存權的取捨

#更多的複合性權利

< 資料來源:董天麟的時事頻道與雜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