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壓下的「四不青年」

近來,中共對於內部壓制的情形更加嚴峻,例如信訪制度,一向具有強烈維穩色彩,雖然法律規定個人有信訪權力,但各級地方政府或為掩飾施政不利等因素,將有信訪傾向的人列為高危人群並加以監控、圍堵的情形層出不窮,故中央層級上訪功能不彰,形同虛設。日前中國發布《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負責民意蒐集的國家信訪局提升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接受中共中央社會工作部領導。其用意恐非單純由圍堵轉向疏導,而是中央更可直接掌握地方民情變化。

此外,中國國務院網頁近日改版設立「@國務院 我來說」等欄位,除了彌補以往上訪易被地方政府攔阻的弊病,更多的恐怕是強化中央對基層民意的監控,進而壓制社會可能的不滿。而在對外關係上,近期中國挖角我邦交國、在臺海周邊發動軍演、啟動對臺貿易壁壘調查,以及與歐美各國在許多議題上針鋒相對,「戰狼外交」隨著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所謂「調整」跡象恐非事實。

另一方面,中國近期進口持續下跌,「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經濟龍頭熄火,顯示內需不振,除了工資下跌,失業問題也很嚴峻,青年失業率近二十%,疫情後的經濟似乎仍然蕭條!日前廣東計畫動員三十萬青年下鄉,名為「振興農村」,實則將青年臨時安置到農村,錯開城市失業高峰,以降低城市失業人口的調查統計,此舉已引起中國青年反彈。許多公司面臨倒閉、欠薪、裁員,看不到未來,也讓不少底層人民陸續躺平,衍生出「四不青年」(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孩)的概念。與民間漸行漸遠的中共,能得到人民多少「真實」的支持,令人存疑。

中國十六至廿四歲城鎮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圖為湖北省武漢市的就業博覽會。(路透檔案照)

 

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經濟高增長時代結束、貧富差距擴大、一人集權統治風險等政經問題,都已經開始顯現。臺灣需慎防中共為轉移內部問題而發動對外衝突,操作愛國主義以鞏固統治正當性的可能。然而大陸經濟持續不佳,可能導致財政上無法支撐長期、大型的軍事行動,加上前述內部高壓與不穩定的情勢,許多「恫嚇」的宣傳意義將大於實際作為,國人亦無過度憂慮的理由。

(作者為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政風處處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