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蕩台灣貪腐 從地方下重手

有一則重大國際新聞,但在台灣未獲等量關注,那就是新加坡建國近六十年來的重大反貪腐案件,「貪污調查局」(也稱反貪局,CPIB)逮捕了新加坡的交通部長和一名人脈廣闊的企業富豪,兩人雖獲保釋,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下令指示擴大深入調查。

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涉及一起貪污案件,於11日被逮補,隨後交保釋放。(彭博)

 

此事為何受國際關注?因新加坡被國際透明組織(TI)列為二0二二年全球清廉排行第五名(全球清廉印象指數,CPI),也是亞洲唯一列入前十名的國家,它一直以其清廉的聲望自豪,也是各國廉政教材的學習典範之一。

貪腐對象位階高至部長層級,難怪新加坡總理要籲請全民對政府的清廉具有信心,此案件反映出疑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背後糾結。須知高階官員的白領犯罪結合大型企業主的經濟犯罪,一旦發生勾連,其影響層面可能及於跨國組織犯罪,結果大多造成鉅大經濟損失,此事恐怕影響新加坡今年(二○二三)的全球清廉印象指數(CPI)排名。

對照台灣現況,則是迥然不同的反貪重點。台灣不論在全球清廉印象指數或「政府國防廉潔指數」(GDI),分數都創下歷年高峰,中央部會的清廉水平,持續受國際肯定。因此,台灣的反貪重點主要在地方層次。我們也看見,檢警調系統大力掃蕩地方貪腐,不但展現了積極性,也偵破多樣化的犯罪層次(不分黨派、民代階級及廠商),並迅速起訴許多案件,包括地方首長綁樁工程、民代詐取助理費用和綠能蟑螂的抓捕等等。

在此提醒,未來數年,綠能發電是國家的重大能源政策,亦是國際能源趨勢,與其相關的企業工程建設肥水,地方官員、民代、土豪惡霸和不肖業者共同勾結的貪腐生態鏈,絕對是國家反貪的重中之重。

(作者為政府國防廉潔指數評鑑GDI諮詢委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