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教訓

關於歷史,有一些陳腔濫調。譬如說,「歷史最大的悲劇就是歷史的悲劇一再重演」「學歷史可以知興替」。

這些話,看起來言之有理。

對於絕大部分基本上是歷史幼稚園程度的台灣人來說,這些是對的。假如願意再多花時間學習,確實是可以從過去的經驗,學到一些最基本的教訓。

但是,學習過了某一個程度,歷史的教訓就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互相矛盾。

這時,拿歷史經驗來當作未來決斷的參考時,就變得很困難。

譬如說,我們以前常常寫的作文題目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真的是這樣嗎?憂患就能得救嗎?安樂必定會亡國嗎?仔細再想想,也不是這樣子吧。

為什麼歷史經驗往往無法成為我們指引未來的方向呢?

我認為有幾個理由:

  1. 歷史是過去事件的極端簡化濃縮版。事件發生時,有很多影響事件發展的元素,我們無從得知。
  2. 歷史的記載,很難客觀。理論上,歷史應該是以當時大環境的角度來敘述,但是,歷史學家和歷史讀者,常常會用倒推的方式去選擇和詮釋歷史。結果,我們看過去的事件都會帶有色的眼鏡。
  3. 人都喜歡接受和自己意見相同的意見。
  4. 需要歷史經驗來幫忙的選擇,都是資訊不完整,環境無法單純化的狀況。
  5. 歷史經驗,充滿矛盾。

簡而言之,越學歷史,越覺得心虛。學到最近,變得打屁的功力大增,決策果斷力大減。

(給讀者:以上純粹是枯燥乏味的個人自言自語,你還真能讀下去,我真服了你。)

< 資料來源:昆蟲 Made in Taiwan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