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日失竊700年金銅觀音 韓最高院判歸還
南韓最高法院26日終審判決,有700年歷史的14世紀觀音坐像所有權歸屬日本。(歐新社)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有700年歷史的14世紀觀音佛像,2012年10月在日本長崎縣對馬市觀音寺被竊走帶到南韓,引發的所有權歸屬之爭落幕!南韓最高法院26日終審判決,駁回瑞山浮石寺的上訴,判定佛像歸屬日本。此判決為長達7年的訴訟畫下句點,也為這尊古觀音坐像回到日本鋪路。 據韓聯社報導,這尊金銅觀音菩薩坐像高50.5公分、重38.6公斤,2012年10月從日本長崎縣對馬島觀音寺被盜走至南韓。南韓竊賊當年回國試圖變賣該佛像時被抓,佛像由南韓政府保管。 瑞山浮石寺根據佛像內部寫有「西元1330年許為供奉瑞州(瑞山古稱)寺廟而製」的文字,認定佛像被日本倭寇掠奪,因此要求物歸原主,於2016年針對保管失竊物品的南韓政府提起訴訟、主張該佛像所有權,並要求歸還。 2017年南韓法院一審初判浮石寺勝訴,表示這尊佛像被「異常」手段帶到日本,相當於「掠奪」。南韓政府隨後提起上訴,二審大田高等法院今年2月,則作出該佛像歸日本觀音寺所有的判決,主因無法證明現在的浮石寺與14世紀製作佛像的「瑞州浮石寺」為同一寺廟、而日本觀音寺持有時期已滿足民法「取得時效」條件,判定其所有權已轉移至日方,並撤銷了一審判決、駁回瑞山寺訴求。 南韓最高法院26日維持二審判決、認定該判決理由合理,裁定日本對馬觀音寺擁有該古佛像的合法權利;並指出,觀音寺自其取得宗教法人資格的1953年1月26日起,至該佛像於2012年10月6日被盜之前,該寺已持有該佛像60年之久,已滿足取得該像所有權的時效。 南韓最高法院宣告原告浮石寺敗訴,且根據日本民法,觀音寺在1973年就滿足了取得對此佛像合法權利的條件,即和平公開持有了一定時效(20年)。 南韓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尊重最高法院判決,有關歸還程序將由南韓有關機構根據法規進行。這座古觀音佛像現暫被保存在南韓中部大田市的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所。
楊芙宜
2023-10-27
美眾院議長「台灣連線」成員強生當選
路易斯安那州眾議員強生(Mike Johnson)當選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前議長麥卡錫本月3日遭罷免後,議長職務懸缺多時,共和黨接連推出3名人選均「難產」,當地時間週三晚間,第4位候選人、路易斯安那州眾議員強生(Mike Johnson),在共和黨全黨支持下,以220票當選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結束眾議院長達22天群龍無首的窘境。強生也是國會台灣連線成員,他曾表示,如果中國決定入侵台灣,美國需做好準備。 綜合外媒報導,自美眾院議長職務懸缺以來,共和黨內鬨,共和黨眾議院第2號人物史卡利塞(Steve Scalise)、強硬保守派議員喬登(Jim Jordan)、共和黨黨鞭艾默(Tom Emmer)接連競選失利退出,因此共和黨再度推舉強生成為第4位候選人。 強生是美國前總統川普盟友、被視為強硬保守派,週三在黨內的全力支持下,以220票對209票,擊敗民主黨候選人非裔領袖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當選新任眾議院議長,結束了眾議院群龍無首、無法履行任何基本職責的3週動盪。 51歲的強生在獲得議長木槌後,感謝民主黨領袖傑福瑞斯和前議長麥卡錫,並希望與傑福瑞斯展開合作。而他當選後提交的第一項法案是一項支持以色列的決議,這項宣示在眾議院引起歡呼,此外,強生也表示,眾議院將「立即」開始討論債務危機。 強生是眾議院司法與軍事委員會成員,也是國會台灣連線成員,曾參與2021年「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與其他挺台抗中法案連署。 強生曾在媒體專訪時,對於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上將指出,美國可能在2025年因為台灣問題與中國開戰,他提出看法,認為中國正在發展擴張軍隊,針對台灣表現出侵略性,美國需要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強生(Mike Johnson)當選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法新社)
自由時報
2023-10-26
不是以色列!CNN分析:襲擊醫院的火箭來自加薩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以色列7日遭巴勒斯坦極端組織哈瑪斯(Hamas)襲擊後,集結重兵包圍加薩走廊,17日加薩一處醫院遭遇轟炸並傳出造成數百死傷,哈瑪斯指責是以色列所為,但以國也嚴正反駁。對此,《CNN》邀請專家並以影片進行大量分析,發現當時襲擊醫院的火箭是從加薩走廊發射。 據《CNN》報導,在收集社交媒體、現場直播、加薩自由記者所拍攝的數十段影片和衛星圖像後,多名擁有數十年評估爆炸物損害經驗的專家,一致認為現場狀況和以色列空襲不符,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從加薩內部發射的火箭在半空中解體,其中一部分掉落在醫院造成此次災難。 半島電視台架設在加薩西部朝東拍攝的攝影機,於17日晚間6時59分進行現場直播時,拍到1枚從加薩發射的火箭彈向上飛行,但火箭隨即轉向並炸裂,緊接著地面上就出現2起爆炸,其中1起就是此次受襲的加薩阿赫利醫院(Al-Ahli Arabi Baptist hospital)。透過攝影機位置,可以確定火箭是從加薩市以南地區發射的。 曾為北約和歐盟進行分析的歐洲飛彈專家席勒(Markus Schiller)表示,從影片中的狀況看來,確實有可能是1枚火箭在半空中解體後墜入醫院停車場,造成停放車輛內的燃料起火並引發大爆炸。不過,席勒也強調,由於火箭發生了故障,無法預測其飛行路徑和掉落狀況,他不能完全確認這枚火箭和醫院爆炸有關。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副局長萊頓(Cedric Leighton)則透露,火箭在空中爆炸的情況和故障相符,華府智庫蘭德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奧蘭特(Chad Ohlandt),也認為影片所拍攝的空中亮光顯示火箭推進器出現故障。 另外,8名爆炸物專家觀察了加薩阿赫利醫院遇襲的彈坑,發現坑洞尺寸較小,與航空炸彈會造成的損傷不符,更有可能是火箭造成的。國防情報分析師和聯合國戰爭罪調查員加拉斯科(Marc Garlasco)表示,襲擊加薩醫院的不可能是「空襲」,因為即使是以色列最小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也會造成3公尺的彈坑。 專家們指出,現場所看到的損壞情況,顯示爆炸並非由空爆引信(彈藥落地前在空中爆炸)或火砲所造成,並且還殘留著火箭襲擊的特徵,可以找到火箭燃料的燃燒痕跡。 曾在加薩分析過3場戰事、調查戰爭罪行經驗達20年之久的加拉斯科透露,當他檢查潛在戰爭罪遇襲地點時,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並辨別武器的各個部位,從中能知道是誰幹的,但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缺乏物證的狀況。 英國武器專家科布-史密斯(Chris Cobb-Smith),曾為國際特赦組織調查以色列在2009年加薩戰爭中的武器使用情況,他表示取得現場跡證對於釐清責任相當重要,但地方當局(指哈瑪斯)沒有讓他自由進入遇襲醫院,並且對他試圖往哈瑪斯自身釀禍的方向展開調查相當不滿。
自由時報
2023-10-22
加薩醫院遇襲無彈坑 徐某人:爆炸案是哈瑪斯所為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反共Youtuber「說真話的徐某人」18日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數張烏克蘭遭俄軍空襲照片,對比加薩醫院遇襲後的照片,研判醫院是哈瑪斯自己炸的,他認為,軍用級武器如空軍炸彈、飛彈等,會在地面留下彈坑,但加薩醫院爆炸案沒有彈坑,周圍建築物亦沒有因震波而明顯受損。 「說真話的徐某人」發文直指加薩17日的醫院爆炸案是哈瑪斯炸的,他引用了俄羅斯空襲烏克蘭所留下的彈坑照片,佐證如果是軍用空襲炸彈或飛彈,會在地面上留下深淺不一的彈坑,但加薩醫院遇襲明顯沒有這樣的彈坑。 除此之外,他還指出在軍用炸彈、飛彈擊中目標爆炸後,衝擊波會對周圍建築的直立面造成毀損,相較之下,加薩醫院遇襲,周圍建築物的直立面亦沒有出現明顯毀損情況。 根據外媒《法新社》18日所發布的加薩醫院遇襲照片,可見到停車場有車輛燒毀,地面亦有燒毀痕跡,周圍建築物受損情況可透過外媒發布圖片來判斷。目前有關加薩醫院遇襲案件的死傷人數及肇事者仍待釐清。
自由時報
2023-10-19
比國眾院團:台灣並非獨自面對中國威脅
「比利時聯邦眾議員訪問團」會見蔡英文總統,團長范荷芙(Els Van Hoof)表示,她們相當關切中國越來越常跨越台海中線,此行就是要表明「台灣並非獨自面對這些威脅」。(總統府提供)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比利時聯邦眾議員訪問團」今會見蔡英文總統,團長范荷芙(Els Van Hoof)表示,他們相當關切中國越來越常跨越台海中線,此行就是要表明「台灣並非獨自面對這些威脅」,並引用名言「每當有人試圖恐嚇,我就會更加勇敢」形容台灣,她相信,台灣與比利時未來將持續深化雙方友誼,並共同致力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希望雙方可以專注於更多未來合作的機會。 蔡英文表示,這幾年來我們感受到越來越多來自比利時的支持,比利時聯邦眾議院、參議院、或佛拉蒙區議會及瓦隆區議會,過去3年都分別通過決議,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及深化台比關係,比利時政府也連續3年公開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不久前,比利時外交部長拉碧(Hadja Lahbib)也重申支持維持台海現狀。感謝議員們透過各種方式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及關切台海和平,堅持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是台灣和比利時的共同理念,相信台比雙邊關係將能穩健提升。 蔡英文提到,近年台灣和比利時在離岸風電建設及半導體產業都有豐碩的合作成果,台比雙邊也持續加深夥伴關係,像是台灣和比利時佛拉蒙區政府,去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外,今年4月也舉行合作諮商會議,讓雙邊交流持續邁向制度化合作。未來,台灣和比利時聯邦政府也能在網路安全等互補優勢的領域建立制度化合作,共創雙贏發展。 訪問團團長范荷芙(Els Van Hoof)表示,台灣與比利時共享民主、人權及法治等價值,台灣對這些價值的堅持,有助於促進印太區域的民主,也為台比兩國友誼打下永續的基礎。台筆兩國去年超過30億美元的商務交流,以及約 100 個學術機構間的合作,正是雙方友誼的體現。 范荷芙表示,她們相當關切中國軍機越來越常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及中國軍艦和軍機跨越台海中線,此行就是要表明「台灣並非獨自面對這些威脅」。她也引用英國著名小說家珍·奧斯丁(Jane Austen)所言,「我身上有一種固執,永遠不會被別人的意圖嚇倒。每次有人試圖恐嚇我,我就會更加勇敢」(There is a stubbornness about me that never can be frightened at the will of others. My courage always rises at every attempt to intimidate me.),她認為這句話非常適合形容台灣。 范荷芙強調,比利時國會的外交委員會非常重視台灣議題,訪團來自6個黨派,包含在野黨與多數黨成員,在多場辯論中,幾乎所有黨派國會議員都站出來譴責中國單方面的侵擾行為,這是團結的象徵。比利時政府也多次呼籲應該緩解緊張局勢,並避免任何可能危害現狀的挑釁行為;比利時國會未來會繼續發聲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各項國際組織,另歐盟針對中國採取「去風險化」的新策略,以維護戰略自主並確保關鍵供應鏈安全,台灣是國際半導體產業龍頭,在此一策略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在最近通過的《晶片法案》方面。 范荷芙相信,台灣與比利時未來將持續深化雙方友誼,並共同致力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也希望雙方可以專注於更多未來合作的機會。最後,范荷芙主席強調,「真正的友誼,比任何試圖掩蓋他的陰影都還要明亮」。 團長范荷芙(Els Van Hoof)表示,她們相當關切中國越來越常跨越台海中線,此行就是要表明「台灣並非獨自面對這些威脅」。(總統府提供)
陳昀
2023-10-18
孫曉雅:假訊息介選 台美都深受其害
「印太地區對抗資訊操弄工作坊」昨舉行開幕式,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應邀致詞。(記者楊堯茹攝) 〔記者楊堯茹/台北報導〕台灣民主基金會「印太地區對抗資訊操弄工作坊」昨舉行開幕式,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應邀致詞時強調,假訊息介入選舉的情況層出不窮,台灣和美國都深受其害,她示警,有效地反制假訊息的威脅,才能捍衛民主、捍衛國家安全。 有效反制 才能捍衛國家安全 「印太地區對抗資訊操弄工作坊」昨登場,孫曉雅、立法院長游錫堃及諾魯、聖露西亞、義大利等多國駐台代表出席開幕式,將集結各國專家針對威權國家以資訊戰打擊民主的手法,進行經驗交流,並共同研擬策略方針。 孫曉雅指出,就在印太地區正面臨民主衰退和人權迫害的挑戰時,台灣提供了「無價的模範」,美國與台灣等民主夥伴應站在一起,促進一個免於壓迫、審查及剝削的光明未來。 她指出,台美與許多國家都面臨到境外勢力以網路、AI及社群媒體操弄公民意見,藉分裂社會影響民主選舉結果,進而「降低人民對民主機制的信念」。 孫曉雅擔憂,民主選舉過程正遭受不實訊息威脅,美台在最近幾次選舉都深受假訊息傷害,這是人民選擇統治者和統治方式的機制,若公民再不信任自由公正的選舉,民主的健全也就危在旦夕。 「我們每一個人都將受到假訊息的侵害」,孫曉雅警示,假訊息形式眾多,且會藉著摧毀媒體與機構的信賴度,影響民眾投票行為,因此對抗假訊息不只是捍衛民主,也是捍衛國家安全。 美學者示警 中共操弄訊息進化 另,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資深主任舒爾曼受邀發表主題演講時警示,中共操弄訊息的手法改變,從過去撒幣收購媒體,每年砸數十億元散佈中共的正面資訊,同時壓制負面評論,如今將魔爪伸向外國媒體,滲透記者、社會精英或意見領袖,由他們的投書等多方管道來散佈假訊息;另,隨著新興科技及人工智慧AI的蓬勃發展,這些都會被中共拿來當作操弄訊息的工具,「未來中共訊息操弄手法還會更精密」。
楊堯茹
2023-10-18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至少35國公民受害
哈瑪斯7日對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動突襲,除以色列公民外,還有許多外籍人士死亡或受傷,有些人則被擄走下落不明,至少35國公民死亡或失蹤。(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Hamas)7日對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動突襲,除以色列公民外,還有許多外籍人士死亡或受傷,有些人則被擄走下落不明,哈瑪斯聲稱以色列報復空襲造成多名人質死傷,目前各國公民最新傷亡數字情形如下: ●美國:29死15失蹤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證實,已有29名美國公民在以色列哈瑪斯襲擊中喪生,已知有15名公民和1名合法永久居民下落不明,目前正在日以繼夜地追尋他們的下落。 ●加拿大:4死3失蹤 加拿大政府表示,4名加拿大人死亡,另外3人失蹤。 ●尼泊爾:10死4傷1失蹤 尼泊爾駐以色列大使館表示,哈瑪斯攻擊邊境的阿魯敏社區(Alumin)時,有17名學生在那,有10人被殺,4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另有1人下落不明。 ●泰國:24死16傷16被俘 泰國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表示,有24名泰國人被殺;泰國外交部稱另有16人受傷,還有16人據信被擄走。 ●柬埔寨:1死 柬埔寨首相洪馬內(Hun Manet)表示,有1名柬埔寨學生遇害。 ●英國:至少4死 以色列駐英國大使館確認2死,另有2名英國人已被家人確認罹難;BBC爆料,包括兒童在內的共有17名英國人死亡或失蹤,但這一數字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法國:17死15失蹤 法國外交部表示,17名法國公民死亡、15人失蹤,法國總統馬克宏表示,失蹤者中有4名兒童。 ●德國:1死8被俘 德國政府表示,目前在加薩已知有8人被劫持。22歲的德國女子盧克(Shani Louk)目前生死不明,她的母親向德國媒體表示,盧克當時應在音樂節現場,並認出網路上流傳在加薩遊街的1名半裸女屍就是她女兒。 ●烏克蘭:7死9傷9失蹤 烏克蘭外交部表示,烏克蘭人在以色列罹難人數上增至7人,另有9人失蹤、9傷。 ●墨西哥:2被俘 墨西哥外交部長巴爾塞納(Alicia Barcena)在X平台發文稱,1男1女被挾持為人質。 ●巴西:3死 巴西外交部表示,1名巴西婦女被殺,累積死亡公民達3人。 ●巴拉圭:2失蹤 巴拉圭政府表示,2名居住在以色列的巴拉圭公民下落成謎,但並沒有給出更多資訊。 ●巴拿馬:1失蹤 巴拿馬政府指出,1位名為巴帝斯塔(Daryelis Denises Saez Batista)的公民失蹤。 ●愛爾蘭:1死 愛爾蘭政府證實,有1名22歲愛爾蘭裔以色列女子在襲擊中死亡。 ●哥倫比亞:1死1失蹤 哥倫比亞政府表示,1名哥倫比亞死亡,另有1人失蹤。 ●坦尚尼亞:2失蹤 坦尚尼亞駐以色列大使透露,2名坦尚尼亞國民失蹤。 ●義大利:3失蹤 義大利外交部長塔加尼(Antonio Tajani)表示,2名義裔以色列人失蹤。 ●秘魯:2死5失蹤 秘魯當局表示,有2名國民被殺,5人失蹤。 ●智利:4死1失蹤 智利當局稱,1名智利婦女被殺,有1對住在以色列與加薩邊境的夫婦失蹤。 ●俄羅斯:16死8失蹤 俄羅斯駐特拉維夫大使館透露,至少有16名俄羅斯人被殺、8失蹤,至少1名有以俄雙國籍公民被哈瑪斯扣為人質。 ●阿根廷:7死15失蹤 阿根廷外交部證實,7名國民喪生,另有15人失蹤。 ●中國:4死6傷2失蹤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翟雋表示,有4名同胞不幸罹難,6名傷者正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2名人員失聯。 ●奧地利:3死2失蹤 當局當局稱,3名以色列裔奧地利人在襲擊中喪生,另有2人失蹤。 ●白俄羅斯:3死1失蹤 白俄羅斯駐特拉維夫大使館表示,1名白俄羅斯公民「慘死」,1人失蹤。 ●菲律賓:3死3失蹤 菲律賓外交部表示,1名49歲婦女在音樂節被殺,另外日前已經證實有2人死亡;目前仍有3名菲人失蹤。 ●羅馬尼亞:4死1失蹤 羅馬尼亞政府宣布有4名國民死亡,其中包括1名以色列裔羅馬尼亞士兵;另一名羅馬尼亞人仍然失蹤。 ●南非:2死 南非政府證實有2名國民被殺。 ●澳洲:1死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1名澳洲婦女在哈瑪斯襲擊中喪生。 ●亞塞拜然:1死 亞塞拜然外交部週三表示,1名亞塞拜然國民被殺。 ●宏都拉斯:1死 宏都拉斯當局證實1名國民死亡。 ●葡萄牙:1死4失蹤 葡萄牙外交部表示,1名公民被殺,4人失蹤。 ●西班牙:1死1失蹤 西班牙外交部表示,1名公民被殺;另據智利當局表示,1名與智利人結婚的西班牙人失蹤。 ●瑞士:1死 1名以色列裔瑞士公民在7日的襲擊中喪生。 ●土耳其:1死1失蹤 土耳其政府表示,1名1972年隨家人移居以色列的土耳其裔以色列公民被殺,另有1人失蹤。 ●斯里蘭卡:2失蹤 斯里蘭卡駐以色列大使表示,2名國民失踪,分別是1名48歲男子和1名49歲女子。
自由時報
2023-10-15
哈馬斯突襲醞釀已久 《路透》:靠多種策略誤導以色列
一名與哈瑪斯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指出,哈馬斯採用許多情報策略來「誤導」以色列,讓以色列誤判情勢。圖為7日巴勒斯坦哈瑪斯武裝份子突破加薩邊境進入以色列管轄境內。(美聯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7日大規模突襲以色列,先是大批火箭彈轟炸,武裝份子再越境滲透加薩(Gaza)地區周邊的以色列聚落,讓以色列措手不及,造成大量傷亡。《路透》訪問哈瑪斯與以色列雙方人士,一名與哈瑪斯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指出,哈馬斯採用許多情報策略來「誤導」以色列,讓向來以情報工作著稱的以色列居然誤判情勢。 根據《路透》報導,與哈瑪斯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哈瑪斯的策略是給以色列留下「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的印象,並在過去幾個月內不斷傳播此事,並企圖說服以色列「比起發動戰爭,哈瑪斯更關心加薩人民能跨越邊境找到工作」。而以色列在潛移默化之下,相信了哈瑪斯傳播的這個形象,甚至哈瑪斯已經在加薩建造一個以色列聚落來模擬攻擊,發布演習影片,以方仍認為哈瑪斯不會行動,是在虛張聲勢。 以色列近兩年來提供數千張許可證,以便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能夠在以色列及西岸地區工作,獲取的報酬比在加薩工作高上不少。 以色列軍方人士說:「我們相信他們來工作、讓金錢回流至加薩後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和平,但我們錯了。」另一名以國安全人士坦承,以色列安全人士被哈瑪斯欺騙,「哈瑪斯想讓我們認為『他們只想要錢』,實際上他們不斷演練,直到突襲發生。」 以色列承認哈瑪斯在猶太節日期間發動攻擊,讓以色列措手不及。以色列國防軍國際新聞部負責人迪納爾(Nir Dinar)坦言:「這是我們的『911』,他們從海陸空進入以色列,超乎我們預期。」 與哈瑪斯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指出,突襲成功的關鍵在於防止洩密,過去在訓練時,有千名戰士不知道訓練目的為何,許多哈瑪斯領導人也不知道這項計畫。當天行動分為幾個部份,首先是發射大量火箭,武裝份子駕駛滑翔翼飛越邊境,越境後確保地面安全,突擊部隊衝到分隔加薩與以色列的水泥牆,用炸藥突破障礙物,再用推土機把破洞擴大,隨後有更多戰士開車、騎車越境。 以色列消息人士表示,一支哈瑪斯突擊隊襲擊以軍在加薩南部的總部,干擾以色列通訊系統,且以軍在加薩南部的兵力不足,「哈瑪斯利用了這一點」。
自由時報
2023-10-09
以色列內閣正式向哈瑪斯宣戰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週六(7日)突然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釀慘重死傷。已展開反擊行動的以色列政府8日正式向哈瑪斯宣戰,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同日也發聲明矢言報復。 根據《CNN》報導,以巴衝突升級受到國際高度關注,以色列第一時間展開反擊、召集後備軍人參戰,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及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昨天也都表示該國進入「戰爭狀態」,雖然只是口頭聲明,但仍被視為終於對哈瑪斯宣戰。 事實上,以色列國會2018年4月30日通過的《戰爭法》,就給予以色列總理與國防部長在「極端的情況」下,2人達成共識就能發動戰爭的權限,不需經過其他內閣成員批准。 不過以色列內閣今天也正式向哈瑪斯宣戰,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表示,這次宣戰決定是根據以色列《基本法》第40條作出的;納坦雅胡同日也發聲明表示,以色列將對巴勒斯坦武裝份子進行「強而有力的報復」。《CNN》表示,以色列雖沒有成文憲法,但該國13部《基本法》具有類似的功能,而以色列內閣週日的舉動是正式決定,相當於美國國會宣戰。 另外,包括《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Channel 12》、《以色列時報》在內有多家以色列媒體指出,自哈瑪斯發動襲擊以來,以色列死亡人數達600人、逾2000人受傷。
自由時報
2023-10-09
不後悔因撥款法案遭罷免 麥卡錫:不再競選眾議院議長
麥卡錫表示,儘管不再擔任眾議院議長,但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路透) 相關新聞:史上首次!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罷免下台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3日舉行投票,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以216對210票遭到罷免,成為美國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他在被解除議長職務後參加共和黨會議時表示,自己感覺「很棒」,隨後他召開記者會表示,儘管不再擔任眾議院議長,但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他也在X平台宣布,不會再競選眾議院議長。 綜合外媒報導,美共和黨由於不滿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民主黨合作,通過讓政府避免關門的法案,共和黨眾議員蓋茲(Matt Gaetz)當地時間3日發起罷免動議,投票結果麥卡錫遭到罷免。 麥卡錫在被解除議長職務後參加共和黨會議,在場議員透露,麥卡錫告訴同僚,他不會再競選議長。眾議員諾曼(Ralph Norman)表示,麥卡錫宣布此一消息後,共和黨會議「突然」結束,整個會議室都「驚呆了」。 麥卡錫接著在記者會上表示,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如果因為做了正確的事情而丟掉了工作,自己會很平靜,「不能看著部隊的眼睛,說不會付錢給他們」。他也補充說,並沒有與白宮就向烏克蘭提供援助達成協議,自己雖支持武裝烏克蘭,但不代表要向他們發送現金。 麥卡錫也強調「這是我的責任,我的工作,我不後悔談判,我們的政府旨在尋求妥協,我不後悔為建立聯盟並找到解決方案所做的努力,我從小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而長大的。」他也反擊帶頭罷免他的眾議員蓋茲,指蓋茲的指控都是針對他個人。 麥卡錫在X平台表示,「我今天可能輸掉了一張選票,但我為我的信念而奮鬥,我相信美國,能夠服務是我的榮幸。」
自由時報
2023-10-04
台灣國造潛艦下水 印媒:印度應加強與台合作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日前正式下水,「印度時報」九月卅日刊出資深編輯高許專文表示肯定,主張為了印太地區的和平,印度應與台灣加強合作;圖為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艦」。(資料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日前正式下水,「印度時報」九月卅日刊出資深編輯高許(Rudroneel Ghosh)專文表示肯定,主張為了印太地區的和平,印度應與台灣加強合作,並呼籲所有志同道合、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民主政體與國家,都應該協助台灣自衛。 高許指出,樂見蔡英文政府採取自製潛艦等作法,來支撐台灣軍事能力,而且這類措施應該不受明年總統大選的影響。因為對中共而言,台灣是一項重要、且敏感的政治議題,是中國官員促進自身利益的政治工具,意味北京對台方針可能不會恆久不變,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可能很快轉為緊張。 志同道合國家都應助台自衛 高許主張,在此情況下,台灣別無選擇,只能發展強大的軍事能力,來阻撓中國的侵略計畫,「若沒能做到,對台灣和東亞而言,恐將是一場災難」。 高許指出,印度一直審慎看待與台灣的關係,現在必須做出改變,「也應該開始思索如何對台灣的力量做出貢獻」,更開放、更積極地與台灣互動,將印台關係提升到下一個層級。印度與台灣有諸多合作機會,包括在半導體產業等方面,應開啟與台灣多部門的高層溝通管道,例如印度退休三軍將領八月出席台灣「凱達格蘭論壇—二○二三印太安全對話」,畢竟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對於確保印太穩定具有切身利益。
自由時報
2023-10-02
布林肯:台海發生危機將危及全球經濟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廿八日警告,中國試圖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主宰力量」,由於台灣對全球經濟扮演的角色,台海議題關係重大,若台海發生危機,將危及全球經濟,全球各地多國都愈加向中國傳達訊息:別生事。 美卿警告 中國試圖成全球「主宰力量」 布林肯在「大西洋月刊」主辦的論壇上談中、俄威脅,以及烏俄戰爭的影響,指中國比俄羅斯有更大能力來重塑國際體系,其最終意圖是想在軍事上、經濟上、外交上成為世界的「主宰力量」,「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追求的」。 被問到以烏俄戰爭為鑑,台灣是否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做好準備,布林肯說,這幾年見到中國尋求在台海生事、要改變與台灣的現狀,但是過去這一年來,世界各地國家非常強烈地趨於一致,告訴北京「別這麼做」,因為「不只對台灣、對整個世界來說關係重大」。 世界各地國家強烈告訴北京「別生事」 他說,台海對全球航運具重要性、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生產重鎮,「若中國行動引發台灣危機,會有全球經濟危機,我想中國聽到各國愈加釋放訊息:別生事。我們都想要和平與穩定,每個人都希望維持現狀」。 美國國務院廿八日表示,助理國務卿康達在華府與中國副外長孫衛東會談,針對區域議題坦率、深入和建設性地意見交換,康達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兩人都重申,美中在意見分歧和合作的領域,都應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中國外交部表示,這場會談是基於雙邊共識,應美方邀請而進行,孫衛東就台灣問題表明立場,「強調一中原則是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石」。
管淑平
2023-09-30
因應台灣有事 日本將整修33個機場港口
日本為因應台灣有事,將對全國10個都道府縣的33座機場與港口,進行新建或擴建的整備工程,其中與那國、新石垣和宮古等3座機場都須延長跑道。(圖擷自Google地圖)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29日報導〕日本為因應台灣有事之際,讓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更易於部署移動,將對全國10個都道府縣的33座機場與港口,進行新建或擴建的整備工程。防衛相木原稔在今天的例行記者會上,也示意將鄰近台灣的日本西南群島相關機場或港口的整備列為重點。 日本為加強防衛力,將具有安全保障必要性較高的機場和港口指定為「特定重要據點」(暫稱),並將在2024年度總預算案的公共事業費中,列入整備所需的經費。整備的規模,包括延長機場跑道,以便於運輸機起降,港口整備則可讓海自護衛艦和海保巡邏艇停靠。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在今年8月曝光的一份非正式文件中,已透露將對全國14座機場及19個港口進行整修或新建。其中至少有16座機場港口位於西南群島或九州、四國地區,這些地區均較為鄰近台灣。 其中在機場方面,沖繩縣與那國機場、新石垣機場、宮古機場、那霸機場,以及九州的鹿兒島機場、宮崎機場,四國的高知機場,均列入整備名單。它們都位於台灣有事之際,自衛隊可部署部隊和補給燃料和糧食的基地。 報導指出,與那國、新石垣和宮古等3座機場,跑道長度僅為2000公尺左右,對於搭載百人以上的C2等運輸機,恐怕難以起降,為了未來恐有撤離居民的需要,日本政府考慮進行整修延長跑道。 其他的機場,也預定增建停機坪、引道和機庫等,以便於自衛隊飛機和海上保安飛機的運用。一名自衛隊幹部表示,2500公尺以的民用跑道易於防衛使用,這將成日本安全的資產。 另在港灣部分,政府計畫在與那國島新建護衛艦和巡邏船可以靠岸的新港。沖繩縣的石垣港、平良港、那霸港,熊本縣的熊本港和福岡縣的博多港的碼頭也將整修翻新。 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已就33個機場港口整備計畫,開始向相關的地方自治體進行說明。內閣官房、國土交通、防衛兩省的科長級等十餘人,首先訪問了沖繩縣宮古島市,冾談該市宮古機場和平良港的整修計畫。
林翠儀
2023-09-29
美軍代訓台灣部隊 日媒:2025前在美將達營級規模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日本《讀賣新聞》英文版網站17日報導,美軍計畫在2025年前在美國軍事基地訓練台灣一個營的陸軍部隊,作為其致力協助台灣強化陸軍部隊軍力的一環;此舉目的在幫助台軍在緊急事態的早期作戰階段,有能力可先自己防衛守住國土,以等待後續外來支援。 報導引述熟悉美台關係的消息人士指出,這將會是台灣首度有一個營級規模的國軍部隊、約600至800人將在美國受訓。美方藉由展現美台深化合作,希望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 消息人士表示,台灣部隊在美接受代訓的可能地點之一,在加州一處有頂級訓練設施的場所。 報導說,台灣陸軍官兵在美國受訓,最早從約10人,迄今接受美軍訓練的台灣部隊已達到150至250人的規模。 據報導,美軍代訓台灣國軍的重心在於,一旦中國軍方發動武力入侵台灣,台灣陸軍部隊在作戰早期階段能夠先自己防衛這塊島嶼。美軍消息人士表示,針對一旦中國啟動武力犯台的前幾週,美國需對「台灣能夠守住」具有信心。 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chael Minihan)今年1月曾在內部備忘錄中預測台海戰事可能在2025年爆發,並下令其麾下軍官盡快針對可能緊急事態作好準備。 報導引述官員指出,台灣軍方成員8月甫參與在密西根州舉辨、由密州國民兵領銜的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演習就是涉及美國國防部的訓練一部分;此外,台灣官兵參與猶他州、夏威夷州和華盛頓州國民兵為首的演習已經長達約10年。 另方面,美軍部隊和五角大廈每年派遣來台灣人數總計達2000至3000人,以提供台灣軍隊短期訓練,教導如何使用武器,並與台灣方面人員交換意見。
楊芙宜
2023-09-18
中國以AI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 美駐日大使痛批:無恥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包括微軟(Microsoft)在內的多個研究機構共同調查發現,中國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對美國發動虛假訊息戰。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對此痛批,中國無恥地利用人類悲劇謀取政治利益;美國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也引述相關報導,要求中國駐美大使對此正式道歉。 夏威夷茂宜島(Maui)8月初爆發草原大火,延燒至濱海觀光城鎮拉海納(Lahaina),造成至少111人喪生、摧毀約2200棟建築物,災損約55億美元,寫下夏威夷州歷來最慘重天災紀錄。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這場野火是「重大災難」。 然而,美國資安公司「記錄未來」(Recorded Future)指出,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茂宜島野火歸咎於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發現是由美國科技業巨擘微軟(Microsoft)、記錄未來、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假資訊查核軟體公司NewsGuard,以及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揭露。 據報導,微軟研究人員針對這場資訊戰進行分析,辨識出在多個社群平台出現的夏威夷野火影像是由AI生成,而這些由AI生成的特定影像,似乎只有中國帳號在使用,且以多種語言發布,企圖觸及全球受眾。 微軟副董事長兼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指控中國利用天然災害攫取政治利益,「我真的不認為,這麼做配得上任何國家,尤其是想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任何國家。」 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在X平台(前稱推特)分享紐時這篇報導,並推文痛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恥地利用人類悲劇謀取政治利益,全然不顧那些逝去的生命;習近平團隊利用AI散佈美國「氣象武器」導致茂宜島野火的虛假說法,指責美軍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引進中國,並散佈有關日本福島的虛假訊息,「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精力投入到人道援助和全球公益事業中,這個世界會是如何?」他還嘲諷說,「例如關注如何讓偉大的中國青年重新充分就業。」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蘇利文也指控,中國當局利用網軍影響國外民衆對北京的輿論,甚至對茂宜島野火散佈不實訊息:「當上個月野火燒毀茂宜島並造成上百名美國公民死亡時,中國共產黨發動網軍,聲稱這場大火的起因不是因爲自然因素,而是美國正在研發測試一種祕密『氣象武器』。此事令人憤怒,我要求中國駐美大使對此正式道歉。但他不會這麼做,因爲他如果做了,他也會『被消失』」。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美國夏威夷茂宜島野火歸咎於「氣候武器」。(擷取自X平台)
自由時報
2023-09-14
岸田內閣明改組 親台派木原稔內定防衛相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明天進行黨和內閣人事改組,攸關國家安全的防衛相和外相均易人,防衛相內定為「親台派」的眾議員木原稔(見圖)。(資料照,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2日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明天進行黨和內閣人事改組,黨人事方面變動不大,內閣方面除了晉用5名女性為歷來最多之外,攸關國家安全的防衛相和外相均易人,尤其防衛相內定為「親台派」的眾議員木原稔,而親中色彩強烈的外相林芳正則換成前法相上川陽子。「親中派」下與「親台派」上,是這次內閣改組值得關注的重點之一。 岸田調整內閣和黨人事是在去年8月,由於這一年來岸田的民意支持率持續在3到4成左右上下游動,再加上自民黨總裁任期即將在明年任滿,時隔一年的內閣和黨人事調整,一般認為岸田希望透過人事一新以為明年競選連任做準備。 在黨人事方面,副總裁麻生太郎、幹事長茂木敏充、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及國會對策委員長高木毅均留任,選舉對策委員長由眾議員小淵優子出任,原選對委員長森山裕轉任總務會長。 相對於黨人事幾乎維持現況,內閣人事則有大幅調整,從目前出爐的內定名單來看,19名閣員中有13人異動,其中有11人為首次入閣,5名女性入閣也創歷來新高。 5名女性閣員,除了經濟安保相高市早苗留任外,內定新任外相上川陽子為前法相,有5次入閣經驗,初次入閣的內定兒童相加藤鮎子為前自民黨幹事長加藤紘一的女兒,另外還有地方創生相自見英子、復興相土屋品子。 這次內閣改組最受矚目的是首次入閣的內定防衛相木原稔。木原為跨黨派友台議員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的事務局長,也曾任自民黨青年局長,是自民黨內極具代表性的親台派大將,包括日本捐贈疫苗給台灣,以及為台灣鳳梨等農產品銷日等,均以具體行動力挺,木原多次和會長古屋圭司訪台,包括每年率團參加台灣的國慶活動。今年7月初,他和古屋共同視察與那國島,並和立法院長游錫堃搭乘高速船,從與那國島抵達宜蘭訪問。 木原稔曾在安倍內閣時也曾擔任防衛大臣政務官,這次他會出任防相衛,似乎早有跡象,7月中旬由日本民間智庫「日本戰略研究論壇」(JFSS)主辦的日美台兵棋推演,木原即在兵推中扮演防衛相的角色,提議日本使用「反擊能力」對抗共軍的侵攻,展現果決的一面。 現年54歲的木原稔為熊本選出的眾議員,已當選5屆,台積電落腳熊本設廠,也讓木原與台灣的關係更為密切。 這次另一個受到矚目的人事,為外相將由林芳正換成上川陽子。林芳正和上川均為岸田派人馬,不過林芳正的親中色彩,從他於2021年11月擔任外相以來,一直受到國內保守派人士質疑,日中關係也未因他的上任有明顯的改善,對岸田內閣不但沒有加分效果,尤其是今年8月日本啟動福島核一廠含氚廢水排海作業後,中國政治化反制的操作引發日本民眾不滿,這也可能是讓林芳正被撤換的最後一根稻草。 現年70歲的上川陽子,過去在安倍內閣和菅內閣擔任法相,有5次入閣經驗,雖然不是新鮮面孔,但同為岸田派資深議員,在法相任內修改債權規定和民法、刑事司法改革等業績,穩健紮實的手腕受到好評,上川重視日韓關係,岸田可能想透過這次任命強化正逐步回暖的日韓關係。 2022年,為鳳梨銷日傾力相助的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右)、事務局長木原稔(左二)及自民黨參議員有村治子與駐日代表謝長廷,再度聯手行銷台灣釋迦。(資料照,記者林翠儀攝)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明天進行黨和內閣人事改組,親中色彩強烈的外相林芳正(見圖)將下台。(路透)
林翠儀
2023-09-12
「超級嘉魯達之盾」 美率19國聯合軍演 劍指中國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中國日益擴張引發多國警惕,做為年度「超級嘉魯達之盾」(Super Garuda Shield)聯合演習的重頭戲,來自美國、印尼、澳洲和其他盟軍的數千名部隊,十日在印尼爪哇島舉行裝甲戰力演練,澳洲更自越戰以來,首度在海外部署主戰車(MBT)。 爪哇島演練裝甲戰力 澳洲越戰後首度海外部署主戰車 「超級嘉魯達之盾」在多個地點舉行,包括印尼最外圍、位於南海的納土納群島(Natuna Islands)周邊水域。美國與印尼自二○○九年起舉行這項年度實彈聯合演習,其他國家則自前年起陸續加入。今年軍演八月卅一日於東爪哇省沿海地區巴紐旺宜(Banyuwangi)登場,為期兩週,不僅人數多達五千人,更有共十九國參與,規模驚人,其中澳洲、日本、新加坡是在去年加入,英、法兩國則是今年新增的成員。 今年還有另外十二國,包括汶萊、巴西、加拿大、德國、印度、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南韓、東帝汶等,都派員觀察。 美聯社報導,十日進行的裝甲演練項目中,澳洲軍隊出動五輛M1A1艾布蘭(Abrams)主戰車,印尼則出動兩輛「豹二」(Leopard-2)戰車,這是自越戰以來,澳洲首次在本土之外部署主戰車。 美國拜登政府一直強化印太地區的軍事合作,以安撫因北京在南海日益挑釁而感到震驚的盟友,南海已成為美中對峙的戰場;中國則認為,這項規模迅速擴大的軍演是一大威脅,指控美國在印太地區建立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事聯盟。
陳成良
2023-09-11
出席APEC 蔡英文:一步步來 今年仍指派領袖代表
總統蔡英文率團出訪非洲友邦史瓦帝尼王國,在當地時間7日上午與隨團記者茶敘,回應媒體提問。(中央社) 每任總統都想打破先例 但挑戰性很高 〔記者陳昀/綜合報導〕蔡英文總統「邦誼同慶.合作永續之旅」前往非洲友邦史瓦帝尼王國訪問,昨在史國與隨團媒體茶敘時表示,現在邦交國情況都算穩定,這八年的執政就是穩定中求實質關係的發展,固然中國對非洲影響力大,非洲國家也希望有其他選擇,將持續尋求合作。另十一月是否親自出席在美國舉辦的APEC(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總統說,今年仍依往例指派領袖代表。 被問到APEC歷年領袖峰會因中國因素無法由總統親自出席,是否會在任內最後一次會議打破限制親自出席?蔡英文表示,每任總統都想打破APEC成立以來的先例,政府當然會持續努力,但這畢竟挑戰性很高,一步一步來,今年還是依照往例,指派領袖代表出席,相關作業完成就會對外報告。 目前邦交國情況都算穩定 蔡英文說,暌違五年二度來到史瓦帝尼,和友邦在各領域合作都有一些成果,希望外交工作上有更多進展。從她出訪瓜地馬拉、貝里斯,或副總統賴清德訪問巴拉圭,都能感受到台灣跟友邦真摯的情誼,以及友邦對台灣的重視與支持。 被問到是否擔心選前或卸任前中國再挖邦交國?蔡英文表示,目前大致評估邦交國情況都算穩定,尤其史瓦帝尼一直是最堅實的友邦,大家也見證了兩國堅實的友邦關係。近來台灣國際能見度確實大幅增加,國際社會支持台灣的力道也大幅增強,世界各國對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有高度共識,台灣也被國際社會認可是穩定可靠、值得信任的夥伴,台灣良善的力量受到國際政要的認同,更深入國際社會公眾心中。 卸任前訪歐? 有合適機會就去 至於台灣與歐洲關係升溫,在卸任前是否訪歐?蔡英文說,有需要、對台灣好,有合適的機會就去,但不會為去而去。 蔡英文提到,此行南非、馬拉威等非洲十一國、超過八十位國會議員發表聯合聲明表達歡迎,史王恩史瓦帝三世也告訴她,非洲許多政要表達了解台灣的興趣,固然中國對非洲影響力相當大,非洲國家同時希望有其他選擇,讓他們的經濟、對外關係等各層面可以有台灣的成分,我方將持續溝通、尋求合作機會,促進我們和非洲及個別國家實質關係的進展。
陳昀
2023-09-08
傳印度將改國名為「Bharat」
從印度國大黨議員塔魯爾提供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印度官方稱G20峰會晚宴將由「婆羅多總統」主持。(擷取自@ShashiTharoor)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印度媒體今(5)日指出,印度政府這個月底打算將國名更改為「婆羅多」(Bharat),這是因為印度官方在二十大工業國集團(G20)的晚宴請帖中,以「婆羅多」稱呼自身的國名。消息傳出之後,各界議論紛紛。 婆羅多這個詞是印度憲法規定的兩個國名之一,詞源來自一部用梵文寫成的古代印度教經典。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時常用「婆羅多」來稱呼他的國家。 《法新社》報導,印度這個週末將主辦G20領導人峰會,並舉行國宴,邀請卡上則寫著,宴會將由「婆羅多總統」(President of Bharat)主持,而這個稱謂引來了各界的臆測。 報導並指出,印度政府這個月底將召開一次特別國會,儘管政府對立法主題守口如瓶,但News18廣播公司稱,據不具名政府官員透露,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議員將提出一項議案,往後國名將優先使用「婆羅多」這個名詞。 印度要修改國名的傳言流出之後,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表態贊同,當然也有人反對。 反對派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的議員塔魯爾(Shashi Tharoor)就在「X平台」(前身為推特)上發文指出:「我盼望政府不要蠢到完全拋棄『印度』。我們應該繼續使用這兩個詞語,而不是放棄一個有歷史地位的名字、一個被全世界認可的名字的宣稱。」 前知名板球員塞華格(Virender Sehwag)則對改名舉雙手贊成,他並敦促印度板球管理委員會在隊服上繡上「婆羅多」,他說:「印度是英國人給的名稱,我們早就該改回原來的名稱『婆羅多』了」
自由時報
2023-09-05
台灣軍隊 參與美國國民兵軍演
日本「產經新聞」二日獨家報導,台灣部隊八月參加在美國密西根州國民兵主導的軍演。圖為國軍部隊在台演訓。(資料照) 日媒︰多個國家派軍隊參加 總參演人數逾7千 〔編譯陳成良、記者陳鈺馥/綜合報導〕日本「產經新聞」二日獨家報導,多名官員透露,台灣部隊八月參加在美國中西部密西根州由該州國民兵主導的軍演。拜登政府希望增強台軍能力,以支持台灣在面對中國軍事壓力時的防禦。此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三月間證實,美國一些州政府所屬的國民兵正在對台灣軍隊進行訓練。 軍方︰軍事交流 依規劃執行 陸軍司令部昨未否認此消息,僅表示「國軍持續加強戰備整備,精進部隊訓練。有關涉外軍事交流,均依規劃執行。對媒體相關報導,沒有評論」。 報導指出,台灣軍隊八月五日至十九日參加密西根州國民兵主導的軍演,包含多個國家的軍隊,參與軍演人數逾七千人,軍演是在密西根州的訓練設施等地進行。台灣派出多少人參與,目前不清楚。 8月5至19日在密州參加軍演 報導提到,美方也在台灣實施訓練支援,但這次台灣軍方參與軍演的部隊規模,比之前與美方實施的訓練部隊規模還大。這次是繼去年夏天之後,台美深化軍事交流,提升相互運用性,今後台灣軍方參與演訓的規模可能再擴大。 報導還說,美方似乎希望透過使用國民兵而非聯邦軍隊(美軍),主要是考慮到避免過度刺激中國。二○一四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美國國民兵也曾向非盟國烏克蘭武裝部隊提供培訓。 此前「日經新聞」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民兵已擴大對台灣軍隊訓練,且在去年春季的某個時間點就開始訓練台灣國軍。在中國擴大對台軍事施壓之際,美方期盼此舉可以強化對北京的震懾力。 美國國民兵常在救災期間動員或維持秩序。在海外戰爭期間,可出動執行聯邦任務、參與戰鬥或提供後勤支援,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均有前例。 據悉,在中國加大對台軍事施壓之際,美國運用州政府軍隊的國民兵,擴大對台灣軍隊進行軍事培訓,要將美式實戰化訓練導入國軍部隊體系。傳國軍已派出陸軍機步三三三旅整個聯兵營,赴美密西根州受訓,並參與美方舉辦的夏季北方打擊演習。
陳鈺馥
2023-09-04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