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agogie」

「Demagogie」

德文有一個字叫做 Demagogie ,英文是 Demagogue,翻譯成中文大概的意思是「嘩眾取寵」或是「煽動」,利用聳動的修辭和宣傳來達到政治目的,20世紀的美國社會批評家孟肯把煽動者定義為「一種對著廣大的白痴宣傳著教義,而自己也知道這些教條都是騙人的人。」

煽動者的手段有以下幾點:

代罪羔羊
散播恐懼
撒謊
魅力及演講能力
指控對手軟弱、背叛
鼓吹超人魄力或暴力
擺出平民姿勢
過度簡化問題
攻擊新聞媒體

最初這個字是正面積極的,用來描述受人尊敬的演說家和政治決策的人民領袖。在專制體制之下,煽動者站在人民的立場,譁眾取寵是以人民為目的,威脅獨裁政府的穩定,但是在民主體制之下,這個字漸漸地變成負面的意義,混淆大眾的資訊和選擇能力,從中混水摸魚獲取利益。

煽動者通常不期待全民利益,當然也不為正義或是公理,而只是為了他們個人的利益(或誰代表他們的利益),但化身為全民的利益,強調他們的決策是唯一正確。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他們的辯論策略:不怕可恥的失敗,反擊任何無可爭議的主張,所有的解釋以自己的利益為基調,不在乎任何層次的矛盾,在爭議或漫天大謊之中,給對手造成損害,絕不屈服,他們的目標不是建設性的對話,不是和平共處而是通過對立和引人注目的好鬥挑釁和敵意,絕不妥協但妥協能夠得到利益,也能當成一種階段性的勝利。蠱惑人心並不是刑事犯罪,是屬於政治道德或政治倫理的範疇。

#竊國者侯
#純粹德文教學請勿對號入座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