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的安全比市長的面子重要

可能是街道和道路的圖像

這不是復古老照片,這是台北市最新的政策,讓民眾自己上網看監視器即時影像,自行判斷人多不多、要不要去傳統市場。

目前,傳統市場有高度群聚風險,新北確診者足跡中,有47%到過傳統市場。

北市府堅持不做市場的人潮分流,認為科技可以解決問題。

這種讓民眾自行觀看影像的做法,產生以下問題:

一、資訊門檻高,很多買菜的長輩不知道怎麼用。(要點進網站「台北市市場處-市集即時影像監視」)。

二、市府說會用「燈號顯示人潮」,紅燈表示人多不要去。但目前還看不到燈號系統,民眾難以用目測方式得知風險。

三、影像只有五個市場(市府說會陸續增加),更重要的是,每個市場大路小路眾多,一個市場只有一個畫面,只能看到一個路口,難以判斷人潮多寡。

四、5處攤集場之一的自治會幹部直言,出入口很多,沒人力在市場內宣導,若要宣導人潮分流也要由市場處及警察來宣導,他們沒法強制民眾別進菜場買菜。(蘋果新聞網報導)

決策科不科學,不是看政策運作有沒有用到機器(即時監視),而是有沒有依據數據做出合理的資源分配。

雙北疫情吃緊,資源調度難度高,防疫人力吃緊,這個我們可以諒解。但重要的市場管理,人力吃緊還是得要做。真的不夠,就大方承認,讓中央支援。

身分證或門牌單雙號分流,聽起來很傳統,不是那麼新潮,但簡明有效。

分流做得好並不容易。要調出每個市場的出入口數量,適當地予以限縮,每個出入口都要有實連制QRcode,攤商跟民眾戴口罩必須要有人力去宣傳督導。民眾不會第一天就適應身分證分流,必須有宣導適應期,越晚開始,民眾適應越慢。

現在開始,還來得及。

防疫面前,民眾的安全比市長的面子重要。

學習做得好的縣市並不可恥,防疫政策沒有專利,好的政策就是彼此互相學習。

 

 

< 資料來源:溫朗東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溫朗東

溫朗東
港裔台灣人。辯論人。最愛的城市是高雄。志業是成為保有良知的專業評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