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憑主義的執念,是不是過頭了?

【林智堅案暫時落幕,他個人的缺失,要自己承擔。但台灣社會是不是也應該要用這個機會,好好地思考:我們對於文憑主義的執念,是不是過頭了?】

什麼是文憑主義?

林智堅在新竹市政上做了這麼多年,卻因為多年前求學期間的論文有瑕疵,台灣的輿論就判了他政治生涯的死刑,甚至讓各種學位案跟論文案,取代各種地方政策的討論,成為了2022選舉的最大焦點。

這,就是文憑主義。

當然,林智堅自己也需要付一點責任。如果選舉期間早點承認論文有缺失,並積極配合調查,也許可以下台得漂亮一些。

但現在國民黨繼續對他追殺的這些人,你們也捫心自問,心裡有多少成份真的是在意學術倫理?又有多少是「中華大學的憑什麼唸台大研究所,一定有鬼」?「民進黨的未來新星,好不容易有點瑕疵,讓我來煽動台灣人民心目中的文憑主義,給他一刀斃命」?

而跟著丟石頭的吃瓜群眾,其中又有多少人去了解這個論文瑕疵背後可能的真相呢?台大判定的「抄襲」,真的是你憤慨地猜想的「我自己寫論文這麼辛苦,怎麼可以有人拿著別人論文照抄」?還是可能是更複雜的情況?而現在當法院還在審理的時候,我們應該在道德上未審先判嗎?

我們要的,是這樣的台灣嗎?在求學階段犯了錯,就永遠不能翻身?還是,只要一個人肯努力,我們就願意在他擅長的地方,再給他機會?

--

文憑主義一開始的出發點沒有不好。鼓勵人累積書本上的知識,鼓勵人從小就開始努力,這些都是好事。

我身為文憑主義下的得益者,我也不想假仙,說學歷不重要。我誠實地說,我對於我努力學習知識所得來的獎項跟學歷,我仍然感覺自豪。(當然,這不是全然來自於我個人的努力。家庭背景也很重要,我家裡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才能全心投注在課業上。)

但我更想說的是,文憑主義如果走歪了,就會變成今天很多人潛意識裡的魔障:

「只有累積書本上的知識才是唯一的價值,別的技能都是次等,都不重要。」

「十八歲的大學考試就決定了一個人一輩子的命運,往後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打破這個天花板。」

這樣的觀念,可怕偏激,我想這也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想要的社會。

我自己是覺得,努力念書,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大學,然後考上研究所,畢業論文寫得優秀(甚至拿斐陶斐),這些當然都很棒,我們也不用否認這些事情本身就是成就。

但是努力工作,照顧身邊的人,讓家人小孩吃飽穿暖,過得開心,甚至行有餘力去幫助朋友或社會大眾——這樣的人,不只獨善其身,更是兼善天下。我想大家都能同意,這樣是對社會更有正面價值的成就。

而像林智堅那樣,有機會被人民授予權力去做事,在過程中,把新竹變得更宜人居,更適合生活散步,對親子更友善,更有文化氣息的城市——這樣的貢獻,不只是修身,不只是齊家,而是治國。這當然是對社會又更上一層樓的貢獻。就算他的施政不是完美,但少數像棒球場的疏漏,並不能掩蓋他的市政成績可圈可點,讓新竹市的格局視野往上提升的事實。

一個人畢業了這麼多年,也已經在他的職位上做出了這麼多成績,如果我們反而在這時去追溯他求學過程的瑕疵,並以此來剝奪他繼續為社會服務的機會,我覺得這是很畸形的。

這樣文憑主義至上的社會,會讓台灣失去很多多元的人才。這些人也許不見得擅長唸書寫論文,但他們很會做事。這些人也許不是從小在學校裡就閃閃發光,但他們大器晚成,而且因為自己也曾經跌倒,更能注意要照顧每一個跟不上,甚至掉下去的人。

我們難道不給這些人發揮的機會嗎?難道真的要一直用文憑跟論文,去論斷一個已經出社會多年的人的價值嗎?

--

我朋友都說我很笨,林智堅看起來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為什麼還要幫他寫文章?我一寫,一定又會招來很多殺紅眼的群眾的嘲諷跟攻擊。尤其是,論文真相是怎樣,其實我們自己也都不知道的時候。

但我捍衛的,其實不是林智堅本人,而是一個更理性而包容的台灣:在真相明瞭前,我們不隨便跟著媒體上的捕風捉影丟石頭;並且能夠開始反省文憑主義,願意去相信,一個人不管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開始對社會產生正面貢獻,都是好事。他過去的瑕疵,我們不用假裝忘記,但我們更願意去看見他現在的努力,以及這樣的努力,能為社會帶來的價值。

我相信不管你的政黨傾向是什麼,應該都多少能認同,這樣的台灣,會是更好的台灣。

林智堅最後法院判決會怎麼樣,我不知道,我也只能希望他勇敢面對司法,面對結果。昨天撤銷台大的訴願也是正確的決定,畢竟校方也沒有完整的調查權力,只能就目前的資料做形式上的判斷,再訴願,結果也會是一樣。抄襲的是非真相,最終還是必須留給法院調查。

但在事情暫時告一段落的現在,我想說的是,所有事件,都是寶貴的經驗,也都能讓我們看見,台灣社會更深層的,那些長久以來造成人們心靈受創,甚至因而互相攻擊的價值觀是什麼。

文憑主義已經造成很多人的痛苦,也讓社會付出很多代價。我們要做的,應該是慢慢消除它的影響,而不是反過來,把它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這樣傷痕不但不會痊癒,反而會更加撕裂,讓傷痕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我們應該讓有能力的人做事,也應該用他做事的成果——而不是多年前的文憑與論文——來評斷他。

學會這樣公正評判一個人的價值,公正評判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也許是在這次事件之後,我們都應該努力學習的能力吧。

這是事件已經過了這麼久,選舉也早已塵埃落定,終於能讓人放下情緒,退後一步,用更大的視角去看整件事的社會脈絡之後,我最想說的。

* 圖片來自於公視新聞網

< 資料來源:侯宗佑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侯宗佑

侯宗佑
康乃爾大學資訊科學博士班,研究機器人與AI的互動與UX設計,也關心政治時事與世界趨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