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宗佑相關文章

台股兩萬點:兩岸的世紀交叉

台股兩萬點:兩岸的世紀交叉

【台股兩萬點:兩岸的世紀交叉】我想很多人沒什麼在投資股市(或是像我一樣,只有投資一點點),所以今天一下子還不知道跟自己有什麼關係。但我剛剛好奇作了一下圖才發現,兩萬點不只是股民開心而已,其實也是兩岸的世紀交叉——這樣的歷史意義,想簡短跟大家分享一下。 股市當然是一國經濟最直接的反應,前些日子大家應該還記得台股在睽違31年之後,指數首度超越港股,引起一陣討論,認為這是香港、中國向下,台灣向上的一個指標。 今天看到台股站上20000點,就讓我好奇,這樣的指數當然已經跟香港拉開差距,但跟中國比起來如何呢? 為什麼跟中國比應該不用再解釋:中國的經濟在過去二十幾年間高速成長,有那麼幾年,台商大舉西進,好多人都去中國討生活或讀書,紅色經濟成為顯學,中國對台灣造成的威脅也持續增加,讓台灣人心中總是籠罩著陰影,完全失去自信心。 這幾年情勢有點逆轉。台商回流,經濟跟世界接軌,台灣人的自信也一點一點慢慢累積。只是心中多少還是有一些疑問:我們心中那個心魔能放下了嗎?台灣這幾年的經濟能讓我們重拾信心了嗎? 台灣跟中國的股市當然不能直接比較。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上海證交所綜合指數,史上最高也就2007年底的六千多點,台灣股市那時候則是將近萬點,但沒有人覺得那時候台灣經濟比中國強——如果你還記得,那幾年中國經濟暴衝,加上隔年聲勢雄壯的北京奧運,正是台灣人自信心最低落的幾年。 所以要怎麼比較呢?我就做了一個很簡單直覺的事:我想,要比就比世紀大尺度吧!所以我就下載了21世紀以來,上證指數以及台灣加權指數的圖表,先把零點對齊,然後用21世紀的第一天為基準點,把 2000/1/4 台股開盤的 8644 點跟上海的 1368 點按比例調到等高,以此作了一張圖。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在圖中發生了:中國在這24年間,指數曲線一直都在台灣之上,而且差距好像跟台灣人的焦慮感成正比——2008 年前後有一個焦慮的高峰,2015 馬政府執政末期的人心浮動,也對應了另一個高峰。 最有趣的是,從今年開始,台灣的曲線,悄悄跟中國黃金交叉了——台灣今天的20000點,是21世紀第一天的2.3倍,而今天的上海指數僅是當天的2.2倍。 有些事情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悄悄發生,你如果看圖就會發現關鍵點:2016之後,中國的股市就是在不停上下震盪,但台灣的股市,在同時間漲了兩倍有餘。 然後在今年就這樣,交叉了。 -- 當然,我選擇以世紀之交做基準點並不是唯一的做法——不同的選擇都會產生不同的圖表,交叉時點也會因此改變,我的這張圖表因此只能當作參考。不同股市的點數意義也不盡然相同,要怎麼比較,每個人也可以有不同想法。 但不管你怎麼選擇基準點,趨勢是不變的——2016 年之後,台灣的經濟穩步向上。而中國在人權倒退的同時,經濟也在原地踏步,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我想說的是:台灣要走向中國,還是走向世界,在這張圖,已經一目了然。 你今天可能跟我一樣,沒什麼在投資股市,但這絕對不是什麼「別人在賺錢,跟我沒關係」,更不是「別人在賺錢,顯得我更窮」——就算我們自己沒有買股票,別人賺進來的錢,也會透過各種經濟循環影響到我們,其實到最後,各行各業都會間接獲利。 而我們更不能忽略兩萬點代表的時代意義——股市就是經濟的重要指標,而我們今天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幾年,台灣在賺錢,台灣的經濟在變好。 我這張圖畫出來,其實自己百感交集: 過去幾十年,我們一直都活在陰影之下,但我們終於走過來了,我們終於走到了今天。 我們可以,台灣可以。 願台灣民富國強,勇敢、自信,世界同行。 * 剛剛格式跑掉所以重發一次,不好意思。 * 資料來自 tradingeconomics,我自己做的圖,歡迎分享。  
侯宗佑 2024-03-08
不要讓自己的自卑感,成為認知戰的破口

不要讓自己的自卑感,成為認知戰的破口

今天看到認知戰網軍又拿印尼的例子在吵什麼電子投票、遠距投票。我再講一次:我反對! 1. 首先,台灣的選舉投票制度在剛出爐的經濟學人世界民主指標裡被評為滿分10分,全世界只有10個國家做得到,你是當這些評分的專家是白癡嗎?(詳細數據請看圖,我有簡單翻譯) 2. 如果真人在你眼前一張一張開票,你都可以不信任,電子系統絕對有更多上下其手的空間。很多國家都有前例了,放棄電子投票是趨勢。 3. 遠距投票不公平:連回鄉一趟都懶的人,要為在地居民決定未來的命運,這公平嗎?住在中國的人為我們決定台灣的前途?離鄉十幾年的人要遠距投票決定地方政策?這怎麼想都不對,更不用說國外投票你要怎麼維護公正、避免他國干涉了。 4. 因此,我唯一能贊成的是移轉投票,也就是「全國性的選舉或公投」,可以「預先登記到台灣或離島另外一個投開票所投票」,就這樣。其他根本不用考慮——地方選舉不該開放移轉,更不用說什麼在國外投票! (新增:感謝 李忠憲 老師在留言有補充他連移轉投票都不贊成的幾個原因,我覺得很有道理,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 5. 如果小草真的擔心選舉不公,就去監票!柯文哲第一次當選就是我們這些人在全台北市幫忙監票的結果。民主就是要去參與,不要自己懶惰還要整天巨嬰罵罵號。你們自己認真關心政治幾年,就會知道為什麼我們通通變柯黑。 6. 說實在,我真的對這些網軍非常火大,他們真的關心印尼嗎?還是只是拿刻板印象來做認知戰?每個國家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沒錯,但每次這些網軍都在亂寫亂罵,不是歧視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就「連XX國都怎樣怎樣了」這種),就是故意拿每個國家的強項來讓台灣人覺得自卑。可是我們真的那麼爛嗎?經濟學人這次指標裡也有政府效能的評分,結果台灣拿下 9.29,並列世界第四,前面只有挪威、瑞典、芬蘭。 台灣人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和過去長久黨國教育故意的貶低,一直有很深的自卑感。但我真的希望大家可以慢慢認清現實:台灣真的很棒!不要因為自卑去到處亂模仿別人! 對,我們不完美,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完美,我們就是已經有全世界僅次北歐的政府,跟紐西蘭、丹麥、冰島、瑞士並列世界第四,好嗎?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不要讓自己的自卑感,成為認知戰的破口,好嗎? 一個國家要對認知戰有抵抗力,一定要先從自信開始——我們就是世界最好的民主國家之一,不需要謙虛,更不用再自卑! * 圖片來自經濟學人智庫本週剛公布的 2023 世界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 2023)
侯宗佑 2024-02-17
就只是低級跟霸凌而已

就只是低級跟霸凌而已

面對薩泰爾跟夜夜秀,我覺得大家還是太客氣,真心話地圖炮讓我來吧。 薩泰爾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根本不是美式幽默,只是幾個英文不好的三腳貓表演者,用「美式幽默」這個高級的幌子,包裝低級與沒品,拿來騙台下英文更不好的觀眾們的錢。 就這樣。 為什麼要強調英文不好? 如果底下的人英文夠好,他們早就會發現這些根本不是美式幽默。 我自認英文沒多好,只是托福聽力滿分,雅思聽力 8.5 而已(註一),我平常休閒時去聽的英文脫口秀也算不少,足夠讓我知道「薩泰爾的內容根本不是美式幽默」。 美式幽默一定只能自嘲嗎?也不是。 美式幽默可以遊走在道德邊緣嗎?當然可以。 可是美式幽默的核心,是要有技巧地觸碰到文化裡最令人不忍直視、或是最難以啟齒的不堪與弔詭,讓人在發笑之餘,對現實能多一種不同觀點的理解。 這裡的重點是「有技巧地」、「讓人在發笑之餘,對現實能多一種不同觀點的理解」。 請問一群人在台上霸凌身心障礙者、霸凌遠遠比他們優秀的陳俊翰,有做到這點嗎? 沒有,就只是低級跟霸凌而已。 如果你只揭露社會中「最難以啟齒的不堪」,卻沒有用到什麼幽默的技巧,也沒有背後的觀點,那這不是美式幽默,這就是單純沒品而已。 賀瓏和博恩在台上脫褲子露雞雞也會很不堪、很好笑,沒讀過書的幼兒園學生都會覺得好笑——但這是高段的美式幽默嗎?不是。 賀瓏和博恩這些薩泰爾的人,對我來說就是整天在台上露雞雞的一群人,然後還要騙台下的人說,露雞雞就是高級的美式幽默。 底下英文不好,品味也不好的人這下爽了:哇,原來「我看到雞雞覺得好笑」是這麼高級的一件事啊!原來我跟這些高學歷的人也有一樣的品味啊! 然後他們就變成薩泰爾腦粉,只要有人批評薩泰爾,就到處出征批評者,說「哈哈笑死,他們都不懂美式幽默」。 我只想說:得了吧,什麼美式幽默,你們只是看雞雞就會笑而已。 我們之前只是懶得講,結果你們還真以為自己高級? 這些觀眾就是一群英文不好、品味也不好的人,因為看不懂正統的美式幽默,所以只會跟幼稚園學生一樣看雞雞發笑。 基本上就是一群幼稚園學生恃強凌弱,在霸凌別人露雞雞、燒鳥毛,然後一群人圍觀覺得好笑而已, 只是薩泰爾把這活動搬上舞台、穿上西裝禮服、加上樂團,再加上一個「美式幽默」的大包裝。 賣的根本不是幽默,是透過形象包裝,讓這些人可以不用再為自己的低劣品味而自卑、讓這些人可以自我感覺良好的集體自慰式治療而已。 這些表演者的生意,就是用自己的學歷長相或留洋頭銜,結合大家的自卑心理,去讓大家誤以為自己低俗的一面其實很高級,可以被搬上檯面。 他們可以做這樣的生意沒錯,但太超過的時候,就不要怪我們這些背景類似、看得懂他們在幹嘛的人,講一些揭穿的大白話了。 -- 更何況,我真的覺得好笑:這個中國媒體人王志安上節目來批評一下台灣造勢活動的表演性質,就讓薩泰爾粉跟柯粉集體高潮啦? 柯粉真的以為他覺得柯文哲比較好嗎? 當然不是。其實誰沒選上,他就會說誰好——他的目標,就是透過貶低台灣選舉、貶低台灣選出的人、貶低台灣選出的政黨、來進而貶低整個台灣的民主體制而已。 這麼顯而易見的意圖,難道還看不清嗎? 一個太監看你做愛,說你姿勢不對,手臂應該多用一點力,你就真的回去檢討自己的性生活啦? 白癡,他就是想酸你,挑你兩個缺點,顯得自己沒輸而已,你還當真? 結果薩泰爾還邀太監上節目,大談什麼樣的性生活才是正確、不作秀的性生活? 我燒你鳥毛啦,神經病! 我們這些人不講話,還越來越多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咧!我看不過去,只好用最直白的語言寫這一篇。 你以為我們文青就不會燒鳥毛嗎?靠,小時候一樣覺得好好笑啦,只是我們看久了就不好笑了,長大就會去找更好笑、更高級的事情來看。 就這樣,懂?好好學外語不是為了什麼,純粹就是世界上很多比露雞雞更好笑、更高級、更值得看的東西,就這樣。 北七別再耍北了,拜託。長大了就不要再繼續看露雞雞然後一直笑,很蠢,我看了都為你們覺得丟臉。 就這樣,我們文青很少說真心話,這次難得不顧形象,大白話提醒大家,不要讓我說第二次。 薩泰爾 = 薩太噁 = 薩胎哥,別再看了。 -- 註一:這些都只是留學前的考試成績,後來在英國念了個碩士,在美國也快拿到博士了,現在所有聽力測驗應該可以輕鬆滿分吧。基本上除了全 RAP 的音樂劇跟用古英文的莎士比亞戲劇之外,像脫口秀這樣的一般表演,要輕鬆聽懂九成五是沒什麼問題的。 註二:胎哥的台語正字是癩(疒哥) thái-ko,順便推廣一下,然後 "薩太噁" 這個諧音不是我想的,是來自網友,真有才! * 圖片底圖來自鏡周刊 * 歡迎轉錄。我知道大家都有偶包,不好意思罵太難聽,就讓我代替大家罵吧。
侯宗佑 2024-01-24
柯文哲跟中國統戰同聲一氣

柯文哲跟中國統戰同聲一氣

柯文哲又在胡說八道什麼啊?!我以為只有對岸統戰部門會一直故意混淆政治上的「中國」跟文化上的「漢人/華人文化」。 說中文,寫漢字,拜媽祖,這些都是文化,跟一個人覺得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不然柯文哲看好萊塢電影,吃麥當勞,喜歡烙英文,就是美國人嗎?(搞不好說他是美國人他會很爽,畢竟他明明不是美國留學,卻老是這樣自稱,愛跟美國攀關係。)台灣的基督徒們信仰耶穌,就是以色列拿撒勒人嗎? 還是日本人不能用漢字,否則他們就要支持日本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亂七八糟。2023年了,世界文化是互相影響的,沒有什麼東西是哪個國家的禁臠,這種概念要有吧?柯文哲完全跟中國統戰同聲一氣,真的很糟糕。   徐閉 柯文哲的說法已經完全是中國統戰聲音了,故意把漢人的文化和信仰與中國共產黨畫上等號,完全忽視文化與信仰會隨著移民移居到外地,發展成在地的信仰與文化,也完全無視現在的中國經過文革破四舊,根本早已放棄漢文化的信仰習俗,而且中國是迫害宗教自由的第一名國家。 這個就是中國政權一直在做的「去台化」,抹煞我們台灣人的主體性與台灣特有的文化習俗語言。 民眾黨應該將全名的「台灣」拿掉,改名為「中國民眾黨」,因為整個黨都是中國的發聲筒。 民眾黨就是血統不純的新黨。新黨雖然是統戰政黨,至少只收 49 後純血人;民眾黨專收藍綠都不要的 pùn-sò,比新黨還 low。 難道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台灣人都不算台灣人嗎?簡直可笑。 我要否認他在混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這種說法很危險。 漢文化在日本、朝鮮、台灣甚至東南亞都留下影響,你會說日本韓國東南亞的文化認同是中國文化嗎? 漢人文化在台四百年,歷經各國殖民加上原住民文化,早就已經發展出台灣特有的文化。 台灣的文化認同絕對不是中國,漢文化也不是中國的專有文化財。
侯宗佑 2023-07-11
哥布林 柯布林

哥布林 柯布林

每次看到柯粉說柯文哲最大優勢是沒有政治包袱我就想笑。哪沒有?台北墊底政績就是他最大的包袱。第一任能看的拆橋跟世大運,哪個不是民進黨班底做的?他自己光是撤掉垃圾桶就足以讓人看清這個人作秀本質:人民生活方不方便他根本不在意,帳面好看就好。這包袱還不能怪別人、怪歷史因素,只能怪他自己根本就價值偏差。這種人,你要給他當總統? (比起來蔣萬安光是設回垃圾桶,就讓我決定半年都不罵他。政府就是要解決公共利益的問題,有副作用也要擔起來!有人偷丟家庭垃圾根本不該是裁撤垃圾桶的理由,否則有人闖紅燈是不是乾脆封路要大家不准上街?這種只為了政府方便、省錢的獨裁者思維,竟然以「環保進步」包裝,對人民道德勒索,然後有一堆柯粉稱讚,根本荒謬!) 然後疫情期間整天跟中央叫板,為了證明自己比唐鳳天才,硬是在中央口罩系統之外搞個口罩販賣機,最後證明是笑話。然後一天到晚亂講疫情預測來引起恐慌,後來幾乎都證明失準,這些柯粉難道都不記得?一直到現在還繼續捧他,只因為他高學歷? 欸,他都幾歲了,不是孩子了,有學歷卻沒實力,這種學歷有什麼用?他跟陳佩琪兩個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結果疫情期間竟然用疫苗大做文章,陳還甚至故意帶風向,一度表示自己不想打已進口的疫苗、說別人跟風可笑。這種為了政治鬥爭泯滅專業的作為,算什麼超越藍綠的醫界清流? 同婚也是,柯粉整天在那邊說提修憲的是台北市政府,所以柯才是同婚最大功臣,聽到這種講法我都快要瘋掉。面對這麼有爭議性的進步性議題,一個政黨要做的,應該是有明確立場,然後盡力去跟人民溝通。同婚公投時,民進黨出力出到背上插滿箭,柯文哲呢?只說「我反對你們,還是給你們上街的權利」,然後之後看風向不對,又出來解釋說自己投的是廢票。他在過程中到底做了什麼?有試圖努力改變台灣社會嗎?連呼籲自己支持者支持同婚都不敢,結果最後民進黨推過了,柯粉還敢跑出來收割?這真是不要臉的極致! 更不提他為了政治利益,整天跟有黑金背景的人站在一起,選上難道不用還人情?這些人只要任何一個跟蔡英文有瓜葛,柯粉絕對照三餐罵,結果柯文哲本人這樣做,就當沒看見!?跟黑金糾纏不清,這不是包袱是什麼? 還有,柯文哲每次遇到重大議題就模糊以對,試圖兩面討好。2021柯文哲說「個人不支持重啟核四」,今年五月又說「核四廠蓋也對、不蓋也對」,所以到底是怎樣才對?你不能只大聲批評能源危機,面對解決方案卻立場搖擺。核四到底要不要重啟?支不支持核能?支持的話核廢料要放哪裡?這些都不回答,結果一堆人說他說話中肯務實?務實在哪裡? 這次也是一樣,支持服貿的風聲放出來又不敢承認,一下說什麼只反黑箱不反服貿,現在又扭扭捏捏在那邊講什麼唉唷「我只是在內部政策討論,怎麼被爆出來」。所以呢?內部討論後,你到底支持不支持?講。出。來。啊!!一個總統候選人,這種重大政策怎麼可以沒有立場? 柯文哲昨天面對媒體詢問服貿,又是一貫伎倆,生氣表示這是民進黨假新聞、抹黑抹紅——他是不是以為這樣就可以再一次逃避表態,成功蒙混過關?民主政治的基本核心就是「可究責 accountability」,柯文哲連要做什麼都不說清楚,柯粉還在「沒有政治包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不對的,等於是給柯文哲一張空白支票。 民主政治,應該是候選人在選前提出清晰而完整的願景,當選後選民才能客觀檢視這個人是不是有達成承諾——而不是像柯文哲一樣,動輒前後矛盾,含糊不清,這樣是要怎麼監督?還是柯粉覺得柯文哲根本會引起國安危機的政見——像是每年中國國慶用網軍去攻擊中國政府網站——超棒?因為沒有包袱,所以柯文哲來做就不會有挑釁中國的問題? 對稍微有點記憶力、平常有在關心政治的人來說,柯文哲這些斑斑劣跡,當然全部都是包袱!就只有這些柯粉還在那邊「柯文哲沒有包袱」、「阿伯清流」、「柯P政治素人」。 拜託,柯首都市長已經當了八年,拜託不要再叫他素人了。「八年的經歷,素人的能力,墊底的政績」,你們還支持得這麼開心,真的不要怪人家叫你們柯布林! * 圖片來自 YouTube 截圖 #哥布林 #柯布林    
侯宗佑 2023-06-25
獨裁者最害怕的,就是對外戰爭失利

獨裁者最害怕的,就是對外戰爭失利

本來這個連假打算在墾丁好好渡假,不過現在俄國瓦格納集團反叛的大消息應該讓很多人決定徹夜不睡了,因此我也決定快速簡短發一篇。 (但我還是要說屏東海生館的夜宿規劃得實在太好!在海底隧道被晨光喚醒,看見無數的魚群在我頭頂悠游,真的是一生難忘的體驗!) 所有獨裁者最害怕的,就是對外戰爭失利,而在烏克蘭反守為攻,開始收復失土數週後的今天,俄國的瓦格納傭兵集團對普丁開出了第一槍:首腦普里格津宣布要為國家而戰,不願看到國家繼續活在腐敗中。數小時之內,這樣的衝突升級成正式的軍事對抗:瓦格納集團不再面對烏克蘭,而是調轉180度,往俄國本土進發。 像這種大事一發生,各種消息必定滿天飛。甚至有謠言說,普丁已經坐上飛機離開莫斯科。但俄國國家新聞社則是否認到底。 所以目前狀況到底如何呢?之後會怎麼發展? 我之前就說過,歐洲一旦發生軍政大事,最可靠的消息,就是英國國防部與軍情六處。直接鎖定他們就對了,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附圖是今天英國國防部情報部門發出的最新訊息。跟以往一樣,這些訊息非常簡短,因此需要稍微解碼一下。以下我就直接幫大家翻譯摘要。(我翻譯不是專業,如果有嚴重翻錯的地方再請大家在留言跟我說。) -- 先講結論。彭博社已經有人定論:「此次的叛變是烏俄戰爭俄國敗亡的前兆。」 (請注意:社論講話都會稍微誇張一點,所以這邊要打個折。) 英國國防部則表示:「這是近年內,俄羅斯國家最嚴峻的挑戰。」 (請注意:相反地,英國國防部講話通常都保守到不行,所以這樣講的意思其實就是:俄國 正。在。大。爆。炸!) 以下是英國國防部情報部門的全文: 1. 在2023年6月24日凌晨,普里格津的瓦格納集團與俄羅斯國防部之間的紛爭升級為公然的軍事對抗。 2. 在一個被普里格津描述為「為自由而戰」的行動中,瓦格納集團的部隊至少在兩個地點從烏克蘭佔領區進入俄羅斯。在羅斯托夫-頓(Rostov-on-Don),瓦格納幾乎肯定占領了重要的安全設施,包括負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的總部。 3. 更多的瓦格納部隊正在通過沃羅涅日州向北移動,目標極為可能就是莫斯科。由於關於瓦格納和俄羅斯部隊之間的戰鬥證據非常有限,這顯示許多俄軍已經保持被動,向瓦格納屈服。 4.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俄羅斯的安全武裝部隊,特別是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的忠誠度,將是決定危機如何發展的關鍵。這代表了近期對俄羅斯國家最嚴峻的挑戰。 -- 解讀:基本上我們可以看見,情勢對普丁非常不妙。瓦格納集團已經拿下幾個重要區域(甚至包括對烏的軍事總部!)然後往莫斯科進發。其他的軍隊並沒有主動交戰,很可能是在保持觀望,或甚至已經屈服。 (情報用語有許多表達機率的詞,但英國情報機構向來以小心謹慎著名,所以如果他們都用到「幾乎肯定 almost certainly」這種詞,其實在解讀上通常就會直接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 而第四點更可怕,這暗示依照英國情報掌握的消息,普丁有可能已經失去對大部分軍隊的控制,主要只剩下近衛軍(俄羅斯的國家憲兵)能夠抵抗瓦格納。甚至連這些憲兵最關鍵的忠誠度都是未知狀態。 因此許多國外媒體預測,俄國時間的今晚,很可能會有一場莫斯科之戰,而普丁只剩幾個小時調動(因為烏俄戰爭而在境內所剩不多的)武裝部隊。 -- 今晚,我們將看到歷史又翻過一頁,發動侵略的獨裁者因為戰爭失利而倒台嗎? 還是普丁這個近代政壇的超級九命怪貓會再一次成功逃過一劫呢? 無論如何,這次事件都讓烏俄戰爭又增添了許多變數。 目前消息來源很亂,有人說普丁成功命令在烏克蘭境內的 Akhmat 軍團調回俄國本土對抗瓦格納,但很多推特上的影片證據似乎又表明俄國本土軍隊對瓦格納的抵抗有點消極,所以普里格津正快速朝莫斯科前進中。 總之,有最新的消息我會盡快更新。 烏俄戰爭的相關發展,毫無疑問會給中國送出重要的訊息。我們身為台灣人,需要持續關心。 #我們這幾年真的是在見證歷史啊  
侯宗佑 2023-06-25
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討厭柯文哲

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討厭柯文哲

我忍不住了。我本來已經不想再多費唇舌,因為我的同溫層已經沒什麼人會去點柯P讚(除了幾個被我發現在 RISU 裡的老同學),大部分人都已經知道柯文哲 #不老實、#扭曲別人意思來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卑轉自大、#做秀欺騙選民、#說謊反覆不一、#完全跟不上現代思潮,而且 #嚴重缺乏國際觀還愛硬凹。 但是他今天這個發言實在惹惱我。一個總統候選人可以荒腔走板成這樣,我覺得不說兩句不行。讓我來整理一下,柯文哲這兩個禮拜是怎麼完整示範了為什麼大家會這麼討厭他。 先說,葛來儀當。然。重。要。她是全美國對東亞——尤其是中國事務與台灣事務——最重要的智庫之一。美國的對台政策,她有極大的影響力。 事件的開端是葛來儀評論台灣選舉,說「我的感覺是,比起其他兩人,他們(北京)比較願意支持柯文哲」。 然後柯文哲把這句話扭曲成「葛來儀認為柯文哲是最能夠與中、美兩邊都能溝通的人。」 這解讀根本荒謬。第一,北京為什麼要支持你?葛來儀很含蓄,她說是因為之前柯跟北京有互動,彼此比較熟悉。但背後原因是什麼?當然是因為之前中國跟柯文哲「合作愉快」:北京認為像柯這樣立場搖擺、又容易搞砸國際關係的人,當選對北京最有好處。柯文哲若當選,北京就更容易握有兩岸關係的主控權。 結果柯文哲講什麼?一副自己多行,有主控權可以去跟北京溝通的樣子。這是 #扭曲別人意思來往自己臉上貼金。 第二,葛來儀說的內容完全無涉美國。為什麼柯文哲還要硬凹,說這表示自己可以跟美國溝通? 「強盜搶銀行」的說法、「畫三角形」這種外交政策、還有當初對於美豬的談話,讓柯文哲早就得罪美國各界。但偏偏台灣人民都很清楚美國就是台灣目前最重要的實質盟友,所以柯文哲硬是要打腫臉充胖子,不斷誇大自已跟美國的關係。 明明就只是去美國見了幾個「因為柯是台灣重要政黨黨主席,所以對方不得不見」的人,就不斷吹噓自己通過美國面試。然後有事沒事就要 #自卑轉自大,把自己短短一年的進修膨風成留學,還大言不慚批評其他人沒有留美經驗。 偏偏這些膚淺的作秀,根本只會讓重視信任、承諾與 integrity 的美國人對他更加厭惡,只能騙騙國內一些缺乏國際觀的人,這是 #做秀欺騙選民。 葛來儀針對柯的回應,直接評論說 "Ko is dishonest",說柯文哲 #不老實。要知道 dishonest 在美國是對於人格極為嚴重的批評,如果一個學者被人說 dishonest,大概學術界就待不下去了。 結果呢?老是強調自己是台大教授的柯文哲不但沒反應、沒道歉,這次訪日接受採訪時,還繼續軟土深掘,進一步說「葛來儀說在台灣政治人物對中國人的標準來看,柯文哲是最可靠的」。 人家認為你容易被中國利用,你講成人家說你可靠? 這下葛來儀受不了了,在推特回文說「這是錯的,有人可以告訴KP(柯文哲)停止談論我嗎?」 然後呢?柯文哲今天就惱羞成怒,嗆美國最重要的對台學者「不要氣急敗壞」、「是你先討論我的,你不要扯我的名字誰理你啊,你覺得你有多重要啊?」 柯粉該不會認為,柯文哲連美國都敢罵很屌? 柯還只是總統候選人,就可以得罪美國這麼重要的智庫學者,再加上之前那些詆毀美國的發言,萬一他當選,台美關係肯定萬劫不復。 難怪北京支持他啊,不是嗎? -- 柯文哲對日本也是一變再變。最一開始對日本食品的評論是2019年「台灣人敢去位在千葉的迪士尼,卻不願吃千葉的食品?」。 結果2022年,一看到民進黨政府要開放福食,他什麼都要唱反調、搶聲量的毛病又再度發作,立場180度轉變,嗆說「吃福食入CPTPP,別做夢了!」 結果這次呢?柯文哲竟然敢在訪日時,還問人家要怎麼加入CPTPP! 人家日本人表面上委婉,實際上直接重重打臉柯文哲:自民黨眾議員古屋圭司說,基於「台灣當局非常努力」,日本曾經被台灣禁止的一部份農產品跟食品現在開放了,因此相信台灣加入CPTPP很有機會。 言下之意,我們知道開放福島食品是民進黨政府啦,跟你無關。 結果柯文哲又再度180度大轉彎,蹭上去說「只要日本人可以吃,沒理由台灣人不能吃,這道理用科學就能解決,並不是問題。」 如此 #說謊反覆不一,噁心至極。柯文哲是不是以為美國日本都失憶症,記不得你之前說過什麼啊?以為美日跟柯粉一樣好騙嗎?你說什麼他們就信? 然後他今天又在媒體前貶低他老婆了。我當然也非常不喜歡陳佩琪之前對疫苗疫情的種種離譜發言,但柯文哲對於用心打扮的太太,實在不用冷言冷語。我想他女性選票之低落,應是其來有自。這樣的言論,應該也只有那些在 RISU 裡的噁男會喜歡吧,真的 #完全跟不上現代思潮。 更不用說他前幾天為了聲量,好不容易蹭到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結果被大家發現其實完全不了解日本政治,連對方派系都不理解,把對方講成「安倍派」。結果今天柯文哲說什麼?「講話也沒辦法百分之百講對」 、「他是麻生派,但他跟安倍相當友好」,完全就是 #嚴重缺乏國際觀還愛硬凹。 -- 真的誇張到極點,兩週就可以在重要國際友人間讓台灣顏面盡失,比蔡阿嘎還扯。人家蔡阿嘎至少還知道要道歉,柯文哲呢? 不用說當選了,這樣的候選人本身,就是台灣的恥辱! 忍了兩週忍不住了,幫大家整理一下柯文哲的言論,讓大家看看他有多離譜! *截圖來自新頭殼  
侯宗佑 2023-06-07
民進黨為什麼會有這一波metoo運動?

民進黨為什麼會有這一波metoo運動?

我知道夜深了,但這兩天,應該很多人和我一樣心情沉重,我想跟大家講講我的想法,關於民進黨性騷擾案,也關於其中大家最不知道怎麼啟齒的一個事件——王丹。 1. 先說民進黨的案子(們)。我感謝這些人說出事件的勇氣。我們要先面對性騷擾案在社會中層出不窮的事實,才能讓機制跟結構有機會改變,讓未來這樣的事情更不容易發生。 因此,我真的要謝謝這些人的勇敢,也覺得不應該質疑他們的動機:這個社會對女性、對性少數還是很不公平,沒有人會這樣開自己玩笑。 藍白落井下石,甚至有一些藍白支持者嘲笑民進黨就是性騷擾黨,甚至性侵黨。這個並不意外。但我們都知道他們自己黨內的性別平等紀錄是什麼,食指指著民進黨時,是不是四隻指頭指著自己。 民進黨為什麼會有這一波 #metoo 運動? 因為《人選之人—造浪者》播出了,因為時代進步了,這些氛圍讓這些被害人相信,把自己被騷擾的事實說出來,會「有用」——即使仍然會有保守傳統的人檢討被害者,說他們自己不檢點,說他們小題大作,甚至開始對他們的外表品頭論足——但,他們知道,社會已經足夠成熟。這樣的社會中,已經有人會相信他們,已經有人會去究責,讓加害者付出該付的代價。 為什麼是民進黨?為什麼那麼多案件?難道民進黨的性騷擾真的特別多嗎? 我們都知道不是,社會的各角落一直都有這樣的事情——其實我們一直都知道,一直都隱隱聽說過,只是我們從來不敢正視。 今天民進黨之所以會一次爆出這麼多案子,正是因為:民進黨的氛圍已經足夠進步成熟,足以讓這些受害者不用再隱忍過去好幾年的傷痛,願意鼓起勇氣,開始訴說自己的經歷,揭開真相。 正是因為這個社群準備好了,讓受害者願意相信,他們說出真相,會「有用」。 所以我格外敬佩賴清德這兩日勇於負責,勇於改革的宣示。明明歐美 #metoo 的例子讓我們知道,一個社群一旦宣示要正視性騷擾,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短期之內,一定是過去的案例大爆發,對社群的名聲有極為不良的影響。外界的人看起來,會覺得:「哇,為什麼其他地方都好好的,就只有這裏特別嚴重?」 但我們都知道,事實是,處處都有骯髒不堪,淤積發臭的下水道,只是這裡決心整頓,下定決心,挖開掩蓋多年的汙泥,讓這些東西攤在陽光下。 也因此,當今天那些藍白支持者嘲笑說「民進黨臭死了」的時候,我的想法不一樣。 我想的是:「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即使賴清德一定知道,短期內要淡化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像之前國民黨、民眾黨一樣冷處理,但他沒有這麼做。 他選擇直搗病灶,直球對決。 臭不臭?臭。 難不難看?用傳統標準來看,這樣一個以進步價值為號召的政黨,面對這些,當然無比難堪。 但我們也知道,這種社會長久以來的陰暗,不該再被掩蓋;受害者不該在暗夜裡繼續哭泣。 而賴清德願意從民進黨開始,以相當高的道德標準,來示範怎麼挖開這個之前沒人願意碰的下水道。 我從賴清德的宣示中看到的是,一個走在時代最前面,願意反省的黨主席,帶領一個願意帶頭擁抱進步價值和做法的政黨。 謝謝賴清德,謝謝李晏榕。你們這兩天都做了很好的示範。 我相信民進黨在這次事件之後會變得更好——徹底反省之後的改革,是人類社會最高貴的前進動力。 我們會持續關注這幾件事件的後續,關注民進黨怎麼處理當事人,也關注民進黨怎麼調整他們的組織架構跟性平流程。 我希望這些不幸的事件,能成為民進黨甚或全台灣,一次深刻反省的機會。如同我這一篇文一開始所講的:我們要先面對性騷擾案在社會中層出不窮的事實,才能讓機制跟結構有機會改變,讓未來這樣的事情更不容易發生。 我也真心想說,一些年輕的政治工作者,剛剛已經表示願意為可能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真的讓人非常感動。謝謝 賴品妤、吳崢、吳沛憶、 苗博雅 MiaoPoya、林亮君、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黃捷 高雄市議員。謝謝你們。 就從這次開始吧。 2. 然後,更難以開口評論的,是今天,六四前夕,王丹的事件。 這事件牽扯更幽微的性少數、也牽扯更複雜的中國因素,而且,當事人並沒有像民進黨這樣擁抱進步價值的組織,願意承諾會好好處理。 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覺得我有責任好好分享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 以下我試著用很簡短的方式,列點說出我的想法。 2-1. 首先,王丹可能喜歡男性,這個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了,我也有聽過很多類似的傳聞。 我不認識王丹(甚至沒見過他本人),因此我無法證實。 但我要說,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喜歡什麼性別,不該成為被譴責、被攻擊、被嘲諷的理由。 我想我們大家對這一點,應該可以有個基本的共識:這不是事件重點。 2-2. 但,喜歡什麼性別是一回事,互動的原則是不變的:不管你要做什麼,都必須經過對方同意。 如果李先生的指控是真實的,那麼王丹的舉動,一言以蔽之,越界了。 李先生與王丹助理謝先生的對話紀錄,進一步顯示了這事件可能不是空穴來風。 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王丹今天給出的回覆,是不恰當的。 我們知道在感情相處上可能有很多模糊空間,但當對方有這樣的認知,王丹似乎也該說清楚自己的認知是什麼,而不是僅用短短的聲明全盤否認。 我認為王丹應該要有進一步的說明。 而且,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那王丹其實欠李先生一個道歉。 2-3. 但,即使如此,我必須要說,用這次事件去一筆抹煞王丹個人的所有付出(歐美所流行的說法是:取消運動/取消文化),可能有點不妥。 雖然我這樣說,但我們要先了解的背景是:私德和公眾角色的糾纏,即使在今日的歐美,也仍然是個無解的問題。 我們舉性平問題層出不窮的好萊塢為例子好了: 有人主張公歸公、私歸私。一個導演或製作人私德有問題,不會抹煞他對藝術的貢獻; 但相反的,有人認為公私不應該拆開看,否則每一次公開讚揚加害者在藝術上的貢獻,都是對受害者創傷的再一次凌遲。 這樣的爭論,雙方都有道理,我也暫時沒有很好的答案。 -- 因此我想這次,我們就個案論個案。 -- 我們就想一個問題:王丹如果因為這次事件被取消,誰會是最大的得益者? 是中國。 王丹到今天仍然是六四事件在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外語好,溝通能力強,是中國政府的眼中釘。在中美對抗逐漸升溫的這幾年,他的聲量在歐美也越來越大。 而紐約的六四博物館,今天正要開幕。 這時間點的確巧合。 我願意相信李先生並不是因為什麼背後勢力操縱,故意選這個時間。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中國的各種媒體與網軍,必定會大幅利用這次事件,極盡醜化王丹,試圖噤聲六四。 如果今天我們因為這個事件取消王丹,那對中國放出的意義是什麼? 對慣於操縱黑暗人性的中國共產黨,他們就會學到:私德爭議是摧毀反對者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這招對台灣有效。 (其實他們早就這麼做了,中國有多少人在鬥爭過程中「被嫖妓」、「被收賄」?) 如果今天,反對中國的都必須是道德聖人,只要有道德瑕疵就會被取消——那恕我直言,普天之下無完人,台灣必定未戰先敗。 這不是什麼「以大局為重」,也不是什麼要人吞忍。而是,如果我們要有對抗中國操控的能力,我們就要接受人性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不堪檢視,灰色地帶的那一面。 我們需要學會摒棄共產黨那一套批鬥的價值觀:我們對一個人,不需要在極端的仇恨與極端的推崇中,被強迫二選一。 這是什麼意思?我覺得,如果這次事件是真的,那麼,王丹需要為他的行為,向李先生道歉。 但同時,即使這次事件是真的,我們也不需要因此抹滅他對揭露中國六四真相,追求中國民主化做的種種努力。 我們肯定他做的這些事對台灣的價值,與我們覺得他對不起李先生,這兩件事,不必然衝突。 -- 我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點。畢竟童話小說裡,好人壞人一刀切,這樣的世界多麼明朗簡單。 但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如此擅於操縱人性黑暗面的共產黨,我們就不能再天真——我們要有更多人願意去接受人性的複雜,去包容人性中並不特別光明的那一面。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要求同路的人,人人都必須純潔無瑕,這種道德聖人的資格審查,註定會越走越窄。 我們不能越走越窄,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包容。要走到我們嚮往的地方,除了堅定的毅力,和明確的方向,我們還必須有個夠大的隊伍。 多元,包容,講起來像是簡單的老生常談,但做起來,很難。 這兩個價值,其實是要有充足的自信,和對人性的洞見、寬容與原諒,才能真心擁抱的——擁抱白色,容忍灰色的時候,同時也認知到,中間有我們並不認同的黑色存在。 很難,但讓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 夜深了,這篇文很長,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這篇文能讓你在看待最近的這些事件時,能有更多元的觀點。 * 底圖來自於 Midjourney AI 產生器的算繪
侯宗佑 2023-06-03
藍白兩黨硬要出聲,就是自取其辱

藍白兩黨硬要出聲,就是自取其辱

看到藍白趁亂踩民進黨,覺得噁心。 對,我們對民進黨性別平等的標準就是特別高,所以我們還是出聲,希望民進黨檢討改進。 但藍白說同樣的話就噁心了,看看你們黨內什麼樣子,你們好意思?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之前糟糕的發言紀錄就不重提了,之前高虹安國會辦公室性騷擾案,最後主管也是施壓被害人離職,有走任何性平程序嗎?高虹安本人甚至幫加害者緩頰說他「有教化可能」。柯文哲剛剛PO文,甚至重複了兩次「哀矜勿喜」,喜什麼喜?這樣的貼文完全暴露民眾黨的支持者是怎麼看待這次性平事件的。 國民黨呢?最近針對宜蘭女消防員被偷窺,是怎麼檢討被害人?黨內議員黃浴沂說:「為什麼不鎖門,妳是要引誘人家去看嗎」!?結果縣長林姿妙說這只是議員個人意見,黨內也沒有公開譴責。 老師罵資優生為什麼這次只考70分,不代表你們這兩個一直考不及格的也可以出來踩資優生兩腳耶。 一直考輸民進黨很不爽吼?那就好好認真,把黨內性平機制,還有黨員跟支持者的性平觀念建立起來。 而不是只會在資優生考差的時候出來嘲笑「哈哈哈,你也有考跟我們差不多分數的時候喔?」 我們用高標準監督民進黨是我們的選擇,但真的不關你們的事。 賴清德的處理,即使算到現在只有一天的時間,也已經比你們好太多太多。 一直不及格的藍白兩黨,在這種時候還硬要出聲,就是自取其辱。更何況藍白現在是踩著受害人的傷口求上位,這樣的行為,就是噁心而已。 * 圖片來自自由時報與鏡週刊
侯宗佑 2023-06-01
 2024 民進黨最大的困境

2024 民進黨最大的困境

這篇真的點出 2024 民進黨最大的困境。 謝知橋: 『我覺得台灣某些選民真的很奇妙,民進黨提出的任何政策,都需要配套再配套,有全盤、透徹、完整、周全的考量,否則就是騙票、就是打假球、就是空頭支票、就是做一半。 對國民黨的標準則不是這樣,只要侯友宜出來說「猴猴做代誌」,某些選民就會覺得:哦哦哦他說他可以,那我投他。 ​對柯文哲的標準也奇低無比,只要柯文哲一直提出問題、批評現況,就自動腦補柯文哲可以改善,就可以讓台灣一飛沖天。』 ​-- ​2024 的關鍵,我覺得就會是如何讓選民知道:一個候選人擅長提出問題、批評現況、吹噓自己的能力與願景,不代表這個候選人真的有能力解決問題、改善現況,更不代表這個候選人值得信任。 ​這是最最基本的民主素養,但我們台灣還有好多人不明白。 我們不要好高鶩遠,也不需要想什麼華麗詭奇的選戰策略。在今年,我們就好好地用過往的實例來說明誰滿嘴空話、誰反覆無常、而誰值得信任。好好地把這個民主101說清楚。 這就會是台灣民主史上重要且紮實的一小步了。 剩下半年,我們一起來做吧! 謝知橋   侯友宜說,當選後會妥善處理核廢料。 ​至於具體的處理方法,他沒有說,但已經有幾家媒體幫他寫會妥善處理了。 ​我覺得台灣某些選民真的很奇妙,民進黨提出的任何政策,都需要配套再配套,有全盤、透徹、完整、周全的考量,否則就是騙票、就是打假球、就是空頭支票、就是做一半。 ​對國民黨的標準則不是這樣,只要侯友宜出來說「猴猴做代誌」,某些選民就會覺得:哦哦哦他說他可以,那我投他。 ​對柯文哲的標準也奇低無比,只要柯文哲一直提出問題、批評現況,就自動腦補柯文哲可以改善,就可以讓台灣一飛沖天。 ​但遇到賴清德,就要他講清楚說明白,把所有可能不可能的全部考慮進去。 ​目前三名候選人都在各大專院校跑場演講,大家對三名候選人提問的強度,與三名候選人回答的精度與準度,三者之間有什麼差異,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影片。 ​(注意是看學生或學校攝影拍出來影片,而不是某些媒體剪接過,幫你下好大字標題的那種)   ​ ​ ​ ​
侯宗佑 2023-05-29
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

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

台大經濟系的歧視政見事件,今天他們系上蘇軒立教授那篇文一出來,雖然在台灣的讚數很多,但在我的海外留學生同溫層直接炸鍋。 怪選舉、怪高中、怪社會、甚至怪系學會為什麼要把這樣的政見刊出來。好像台大自身沒有責任一樣。 他甚至在留言說:「關台大X事」。 台大真的那麼被動嗎? 其實只要台大馬上將這兩個人退學(或程度相等的處罰),全台灣未來數年內很可能都不會再發生如此嚴重的大學校園歧視問題。 就這麼簡單。 就是要不要做而已。 就像這篇文說的: 『 我們就老實承認吧,今天蘇教授會這樣寫,不就是因為他覺得「比起歧視言論造成的傷害,袒護會念書的學生更為重要」?今天他身為台大教授,要改變這種歧視的「大環境」其實輕而易舉: 只要台大馬上開除這兩位當事學生,你覺得高中還敢輕忽反歧視教育嗎?建中生還敢亂開歧視的玩笑嗎? 只要將這兩人退學,我敢保證,從明天開始,「大環境」的風向就會180度轉變。台灣各大明星高中就會將反歧視教育列入必修課程,把同理心列為重點教學項目。 他們最在乎的是什麼,你就必須從那裡下手。如果明星高中最在意的就是有多少學生上台大,你就必須送出一個明確的訊息:我們台大,不收會歧視的學生。 』 對這樣的人不給予嚴厲的處分,就是姑息縱容而已,就是在對未來的學生說:你也可以這樣做,這樣做不會怎麼樣,大家都會接受的。 今天事件發生,張大春發了一篇文章聲援這些學生,說這不過是反諷而已。留言有人說「你自己不就是個歧視台灣的中國人嗎?」張大春怎麼回?「歧視你,不掩飾。」 才一天而已,這樣赤裸裸的歧視語言就出現了,難道這要變成台灣的日常嗎? 我們到底要對這樣的人容忍到什麼程度? 蘇教授說他那篇文章不代表系上以及校方立場,我希望如此。就目前台大跟經濟系發表的聲明來看,他們應該有誠意好好的處理這個問題。 我們會持續看著。 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為了那些在暗夜裡恐懼哭泣害怕,甚至因歧視而想不開的人們,也為了我們自己。 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 * 在PTT八卦板看到有些鄉民知道當事人有美國籍,幸災樂禍說我們這些企圖伸張正義的人踢到鐵板了。 錯了。待過美國的就知道,美國對歧視的零容忍政策更為徹底。今天在台灣要怎麼處理也許還有爭論,但如果是美國,前段大學的研究所跟大企業,他是很難進去了。 這不是什麼政治正確,這就是美國的社會現實。 也只有八卦板那些整天甘於被中國網軍洗腦,心態扭曲的人,才會看不清世界的真相吧。   梁哲瑋 台大經濟系教授蘇軒立發文,把系學會選舉歧視事件推給「大環境」。我氣到覺得不反駁不行。 我就問,當事人是不是這個「大環境」的成員?蘇教授是不是這個「大環境」的成員?台大是不是這個「大環境」的成員? 把「大環境」當分母,就可以推卸自己作為當事人科系教授的責任了? 前一篇我提到美國大學會因為錄取生的歧視言論而撤銷錄取資格,在這裡簡單補充一個實例。 2017年,有十位以上的哈佛大學錄取生,因為在臉書的私密群組發了歧視弱勢族群的謎因被舉報,因此喪失哈佛的錄取資格。 美國的歧視問題不嚴重嗎?但哈佛大學並沒有把這個問題丟給「大環境」而事不關己。 哈佛作為美國的頂尖大學,就這樣帶頭示範。遏阻歧視,從哈佛做起。 而台大經濟系蘇教授,則發文怪選舉、怪高中、怪社會、怪「大環境」。最後在自己文章下面的留言寫「關台大X事」。 這難道就是台灣頂尖大學教授的心態,連自己學系出事情,也只會甩鍋給別人? 蘇教授認為用退學等懲處對當事學生太苛刻。請問蘇教授,公告裡的歧視政見對弱勢族群苛不苛刻?台大經濟系的環境竟容許公然呈現歧視政見,這個環境對於系裡的弱勢族群苛不苛刻?蘇教授是台大經濟系的教授,還是只是這兩位當事人的教授? 我們就老實承認吧,今天蘇教授會這樣寫,不就是因為他覺得「比起歧視言論造成的傷害,袒護會念書的學生更為重要」?今天他身為台大教授,要改變這種歧視的「大環境」其實輕而易舉: 只要台大馬上開除這兩位當事學生,你覺得高中還敢輕忽反歧視教育嗎?建中生還敢亂開歧視的玩笑嗎? 只要將這兩人退學,我敢保證,從明天開始,「大環境」的風向就會180度轉變。台灣各大明星高中就會將反歧視教育列入必修課程,把同理心列為重點教學項目。 他們最在乎的是什麼,你就必須從那裡下手。如果明星高中最在意的就是有多少學生上台大,你就必須送出一個明確的訊息:我們台大,不收會歧視的學生。 結果蘇教授的文章這裡怪一點、那裡怪一點,卻沒講自身作為台大教授的立足點,還能為整個事件的核心「反歧視」做些什麼事情。 我就問,為什麼台大經濟系這個環境會容許當事人公開發表這種歧視言論? 蘇教授,你就在台大經濟系任教,這次的歧視事件,你就是「大環境」!為什麼他們覺得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不就是系上的氛圍讓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這樣做不會怎麼樣」、「這樣做只需要道歉一下、走一下性平手續就好,完全不會傷到我的台大學歷」? 不要以為寫文章推給「大環境」就能卸責,蘇教授這篇把什麼都怪給大環境的文章,恰恰可能成為這個大環境繼續滋養歧視的幫兇。 當大學校園帶頭示範反歧視,進一步延伸到重要企業、公家單位和政黨採取歧視零容忍的立場,台灣才可能有更友善的言論環境。 台大身為台灣教育界的龍頭老大,應該有風骨擔起為社會示範的責任。如果對台大輕輕放下,就是姑息縱容,就是在對未來這樣惡劣的學生說「騷擾OK,歧視OK」。 但如果我們好好懲罰他們,不但讓他們有反省成長的契機(說實話,他們也才大一,退學最多只是白費一年,不是什麼不得翻身的處置),也是為社會做最好的示範——台灣未來可能再也不會發生這樣嚴重的校園歧視事件。 我今天生病在家休養,但蘇教授這篇文章,讓我覺得不出聲不行。台灣的「大環境」未來會往哪個方向走,其實就在台大的一念之間。這才是台大該有的思考格局。
侯宗佑 2023-05-23
批鬥台灣盡心盡力的防疫人員,有公理嗎?

批鬥台灣盡心盡力的防疫人員,有公理嗎?

這幾天看到疫苗事件又被炒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郭台銘跟柯文哲要選,我真的快要失去耐性。 台灣防疫就是做到世界前幾,這是公認的最後結果(大家可以去翻我去年選前的分析文,基本上泛藍泛白的朋友在一起分析資料下,最後都不得不同意陳時中就是世界第一的指揮官)。 結果咧?還是有些人東挑西挑,一下說政府缺會議紀錄,一下說政府擋疫苗護航高端。到底煩不煩,哪個國家在防疫這件事情上可以完全公開透明,完全沒有疏失啦?美國也一堆過程被質疑好嗎?你知道美國因為初期缺口罩,醫護死多少人嗎?你去查查美國佛奇的爭議,去查查英法過程中的疏失,台灣防疫的這些瑕疵跟他們比,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一個將軍打了大勝仗回來,在這場全球的大戰中名列前茅,結果這些人不但不感恩,還質疑為什麼過程中軍事會議中的紀錄不見了,或是在那邊「你為什麼用這牌的武器,不是用那一牌,是不是護航?」,然後你質疑這些人,他們又哭天喊地說「為什麼批評我,我是執政黨嗎?我好心監督還要被罵,台灣有沒有言論自由啦?你們綠共塔綠班!」 我跟你講,沒有什麼比讓「應該謝謝你的人,反而群聚起來攻擊你」更讓一個人心死。我到今天還為陳時中抱不平。 這些人更誇張的是利用一些分段的手法,讓台灣看起來防疫不力。分年齡(0-100歲假如分10級),分時段(疫情從2020年到2023五月正式結束算40個月),這樣乘起來就有400種排列組合。再乘上各種分析疾病的數據,像是死亡率,重症率,陽性率,疫苗施打率…這樣乘起來就差不多有好幾千種組合。 然後他們就在這好幾千種組合裡面塑造出聳動的新聞,比如「台灣X月YY年齡層的重症率竟然比OOXX國還高!」(OOXX國任填,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先進國家,日韓中等等鄰居,還有他們最喜歡拿來操弄的東南亞國家像是印度泰國越南印尼。)(甚至還可以填上縣市,只要是台南、高雄、桃園這些當初綠營執政的地方,一定要洗一波新聞。) 可是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各國的防疫數字又是動態的,要在這麼多組合內都保持著第一名,想就知道不可能,算起來機率可能比樂透還低,可是他們偏偏用這種荒謬的極高標準來要求台灣防疫,然後做不到,就做出這種新聞,批評政府糟糕。 一個人都考第一名了,你去分析是不是每科都考第一,然後各科裡面還去區分是不是每大題都第一,只要一有例外,馬上在那邊認知戰:「笑死,啊不是說自己考很好,結果英文填充第一大題的分數還不到全校平均,在那邊自以為了不起?」 這就共產黨常用的批鬥模式啊。結果這些人用來對付台灣盡心盡力的防疫人員,這有公理嗎? 然後還就有這樣一大群人信了。 我到現在不懂為什麼這麼優秀的防疫成績會變成執政黨的包袱,然後柯文哲從頭到尾這種站不住腳的批評可以為他賺來大把聲量跟支持率。 擋疫苗?一開始還因為國民黨跟柯文哲陳佩琪帶的風向,AZ差點打不完咧。擋疫苗阻止台灣疫苗覆蓋率的,是這些人才對吧?如果你是指揮中心,你那時候看到這種情形還敢大幅繼續採購疫苗嗎?這些人怎麼後來還有臉出來質疑政府買疫苗不利? 然後疫苗這種重要國防物資,希望自己國家生產有什麼不對?高端事後證明也是優秀的疫苗,我日本韓國的朋友都跟我說很羨慕台灣有自己的疫苗,說蔡英文很厲害(他們對台灣政治跟政黨沒有很理解,所以每次看到台灣厲害的新聞就只會跑來跟我說「你們蔡英文,很厲害!!」應該算是國外英粉 )。只有台灣這一群人還在自己貶低自己,雞蛋裡挑骨頭,「政府護航高端」的證據拿不出來就整天找其他東西來罵,真的莫名其妙。 還好有些專家,像這篇的 Khiong Ng 對柯文哲根本莫名其妙的論述一個個打回去。 真的大快人心。不然,如果連這麼明顯的政績,還要成為選舉中的包袱,那我真的是為台灣人民的分辨能力感到擔憂。 感謝我們的防疫指揮中心,你們辛苦了。防疫辛苦,面對這些島內的不實攻擊跟認知作戰,一定更辛苦。 不要理那些莫名其妙的人。你們都是英雄,我一輩子都會記得你們,感謝你們。 * 這篇是分享 Khiong Ng 的文章,所以如果大家喜歡這篇,分享的時候歡迎複製貼上我的文章內容(或是節錄你喜歡的段落),不然只會分享到 Khiong Ng 的原文。感謝   Khiong Ng seodSnoprti2h98時39agl4i0710gau小m0 8544tf4i5582c2ilh45hcacu7a  ·  熱身 我對不懂的人很有耐心 但是受不了不懂裝懂的人(特別是柯文哲)
侯宗佑 2023-05-11
龍應台再次證明明年選舉很重要

龍應台再次證明明年選舉很重要

這次龍應台再次證明為什麼明年選舉很重要: 你看她臉書貼文底下大家的留言就知道,她跟台灣的主流民意已經完全脫節了。 但這樣的人因為有個「台灣前文化部長」頭銜,還是可以投書紐約時報,用她看似充滿人文關懷的文字,包裹投降派的論調,在國際媒體上誤導全世界的讀者。 明年我們不要再給這樣的人發聲權。選錯了,我們就會有更多更多的龍應台。 -- 說什麼「當一個更強的霸凌者威脅你的時候,難道不應該先嘗試去緩和局勢嗎」? 你自己先去啊,你連自己書被中國禁都「緩和」不了,還幻想開啟對話就能止戰? 馬英九去跪啊哭啊,中國有撤走任何一顆飛彈嗎?有把你的書解禁嗎? 沒有嘛,現在你們發現自己跪沒用,要別人通通陪你們一起下跪? 正常人都知道,「緩和局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霸凌者知道你會跟他拼命。 而不是身處民主國家,卻整天以民主反民主,利用言論自由軟土深掘,要台灣面對侵略與威脅不要反抗,然後稱之為「反戰」、「和平」? 然後當別人指出他這種言論的荒謬,又投書紐時大呼委屈,說台灣社會產生裂痕。 請恕我直言:產生裂痕的,是龍應台的玻璃心,不是台灣社會。 哪個民主國家沒有不同意見?像這種缺乏常識,還不准別人批評的投降派,才真正是台灣社會的裂痕! -- 順帶一提,我個人對於她文中利用農漁民來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背書的做法也感到很噁心,他這幾年住到台東,完全就是在抄襲中華傳統自戀文人那一套:失勢了就躲到田園去,覺得自己紆尊降貴下田,親近土地與自然,自己就充滿傳統美德。 然後有事沒事就把自己想講的話塞到農漁民嘴巴裡,好像由農漁民講出來,我們就會忘記這是一個藍到發紅的投降派作家寫的文章。 這種人平常最喜歡貼文說自己農藝不精,農地荒蕪,農產又小又不甜,還被野生動物啃食。不像附近純樸的大哥大姊超會種,還會常常送她一些蔬果瓜菜。總之就是假惺惺作姿態,要顯示自己寫字的手不擅農事,但還是願意如此誠懇地接近土地,願意跟這些他應該要看不起的人做朋友。 身為農家子弟的我(我們家有田,我小時候還會去幫忙鬆土)(雖然到最後都在跟我弟比賽抓雞母蟲 ke-bó-thâng,完全沒有在認真幫忙),看到這種做作文章,腦中都會浮現連戰夫婦穿華服下跪親吻土地的畫面。 我對這種人只有一句話:不會種就不要種。土地是生產農作物的地方,不是你們中華文人漁樵耕讀、演戲自爽的舞台。 噁心到家,荒謬透頂。 -- 中國這幾年演習幾次了?裴洛西來了也演習,我們去見麥卡錫也演習,而龍應台還在「北京未開一槍」,為中國擦脂抹粉? 掩著耳朵假裝聽不到槍聲,這是哪門子自欺欺人的和平? 明年我們不要再給這樣的人發聲權。選錯了,我們就會有更多更多的龍應台。 台灣禁不起更多的龍應台。 * 圖片修改自中時新聞網
侯宗佑 2023-04-20
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

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

我不知道為什麼台灣沒幾家報這個新聞:昨天三十多個中國官員被紐約法院起訴,因為這些網軍在網路上假扮成美國人(開了幾千個假的美國人帳號),滲透進各大論壇跟平台,掀起偏激的討論,煽動美國的分裂,並轉貼有利中國的資訊。 我之前講過很多次,但我想再講一次:不要懷疑,他們絕對不是只有對美國這樣,他們已經這樣搞台灣很久了,而且投入的資源是對美國的好幾倍。 所有網路平台上,都有中國養的粉專跟帳號。而且不只藍白紅黃,連綠的都有,他們很擅長角色扮演,大家不能不小心。 這樣的操作法非常有效。幾年下來,已經成功讓一群人厭惡政治,要嘛相信台灣今天的問題根源是「藍綠惡鬥」而轉向民眾黨;要嘛完全失去信心,覺得民主很亂,台灣很爛,變成了一群不參與政治,消極悲觀的人——前者成功轉移焦點,掩蓋台灣最大的問題根源不是藍綠,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後者則從根本上瓦解台灣的民主:只要這樣不投票的選民越來越多,中國就更容易透過操縱極端選民來左右台灣選舉的結果。 這樣的後果,我們當然要盡量避免。身邊的朋友如果有中招的,盡量救,救一個是一個,我就這樣幫了幾個朋友。他們後來都滿感謝我的,因為在那樣「中毒」的狀態下,他們其實都不快樂。(我們就是台灣人啊,被洗腦覺得台灣很爛,難道會快樂嗎?) 方法其實說穿了也很單純:遠離容易被網軍操控的匿名論壇 。盡量只看「你知道真人是誰」的帳號。 然後,盡量不要看「你不知道是誰」的帳號/粉專。不要輕易被一些意識形態的議題帶著走。尤其不要資格審查,把「自己人」的圈圈越畫越窄。如果你發現有些發言太過偏激,故意煽起仇恨跟對立,那大家最好保持距離。 台灣是民主而多元的國家,對各種議題一定會有不同看法。一些關於階級、種族、性別、國族認同、弱勢語言的議題最敏感,大家看法可能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努力推廣自己的信念,但是對他人的不同觀點,希望大家都要盡量包容。 畢竟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如果圈圈越畫越窄,中國就更容易各個擊破。 要對抗充滿惡意的中國政府,我們要讓隊伍越走越大。只要大原則一樣,我們就可以走在一起。要包容隊伍中有跟我們不一樣的人,這很重要。 ----- 特別想提醒大家,是因為這幾天同溫層風向有點詭異,多了很多很可疑,一看就是故意挑起爭端或對立的帳號。幾個前科不佳的新聞頻道或粉專,也越來越多莫名其妙、帶風向的內容。 這很可能是選舉近了,一些亂七八糟,紅色黑色的資金都開始運作了,大家要特別提高警戒啊! 最後,當然也希望政府能動起來。美國法院可以這樣起訴中國網軍,我們台灣受害更嚴重,是不是也要趕快有一套方法來因應呢? * 圖片來自 王宏恩,他也整理出一些中國網軍運作的細節,文章很短,也請大家去看一下並點讚! 王宏恩    美國紐約法院今天起訴了三十幾個中國官員,都是二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因為這些人大量的假造各個社群網站的帳號,假冒自己住在美國,然後大量散佈、轉貼有利中國、不利美國的資訊、並假裝自己是美國人反對美國政府的反中政策。 一些起訴書中的例子還蠻有意思的,例如: 1. 有人拿著五十幾支手機,不同手機還有貼不同機密等級 2. 有人假冒是美國軍人,帳號好幾年平常都轉貼美國國防部,偶爾還會假裝宣稱自己在哪服役,但特定時間就會發言支持中國政策 3. 有人創了一堆白人帳號後大量加入美國各地的宗教或流行樂社團,然後偶爾貼親中資訊,例如香港暴民等 4. 上級會在特定時間給予任務,例如要在下班前貼出一篇自己寫的反對香港抗議的文章。 5. 許多人權運動者遭到這些帳號騷擾以及恐嚇威脅 6. 有完整的教學系統,新人進去會教要怎麼跨平台創大量帳號、用哪些信箱創、要怎麼假扮美國人等,還會考試確認所學無誤 https://www.justice.gov/....../34-officers-peoples...... https://www.justice.gov/....../squad_912_-_23-mj-0334......
侯宗佑 2023-04-19
作為台灣人,今天覺得很自豪

作為台灣人,今天覺得很自豪

今天蔡英文跟麥卡錫會面的時候我正在開會,深夜回到家才開 youtube 看完兩人的演說。 整個下午都沒看,是因為我很放心,蔡英文一定會表現很好。 但當我回家看完直播,我真的很感動,甚至有點激動——這個演講,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 她在對美國人饒富歷史意義的雷根圖書館,以雷根的空軍一號做背景,引用了雷根說的「自由是很脆弱的,我們永遠距離失去它只有一代的距離」,直接召喚了一整代美國人的共同記憶。 整篇講稿非常平衡地維持一個外國元首的立場,不偏袒民主共和任何一黨(但有特別提到眾議院在歷史上對台美關係的貢獻,給麥卡錫議長很大的面子),強調美國跨黨派對台灣的支持,讓台灣人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整篇也不斷重述台灣的目標是維持和平的現狀(第一二次出現用 maintain peace,第三次轉用 defending the peaceful status quo,第四次回到用 preserve peace,第五次整個抽換成 a cornerstone for stability,根本是「如何重複主題卻不顯呆板」的寫作範本),配合她一直低調維持現狀的作風,讓美國人民更了解想要破壞和平,改變現狀的,是中國。 很多地方的字詞選用也很巧妙,開場不久的 "a time of changing diplomatic realities" 就用得極好:意有所指,卻又點到為止。 這樣的講稿不只展現了蔡英文在外交上不卑不亢的態度,更展現了蔡英文團隊對於美國政情、文化、歷史與語言的了解,才能寫出這麼四平八穩卻又能打入美國人內心的演說。 要知道這幾天美國的新聞,滿滿的都是川普被起訴,蔡英文在這種狀況下還能因為這短短的演說,登上美國所有主流媒體,真的不容易。我很快掃了一下 youtube 各家新聞的評論,也是一面倒的支持台灣,不分黨派的選民大多也都對麥卡錫這次跟蔡英文的會面給予正面評價(要知道美國政黨對立比台灣還嚴重,要看到民主黨選民說共和黨議長好話是沒那麼容易的),可以說對台灣跟麥卡錫都是雙贏大加分的局面。 難怪華盛頓郵報會說:蔡英文此行讓台灣在國際的形象達到頂峰。 -- 但感動之餘,我又忍不住想,今天這樣的場合,如果是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能有這樣的表現嗎?他們的團隊寫得出這樣的稿子嗎? 大概沒有失言就好棒棒了吧。 更不用說國內的親中或親藍白媒體,每次在台灣有外交突破的時候,就硬要在中間找碴,把好的講成壞的。全世界都認為台灣得分的局,就硬要講成台灣大失分。 我真的覺得,每次蔡英文出訪,都像照妖鏡一樣,完全把某些人跟某些媒體缺乏國際觀、大局觀的矬樣照得無所遁形。 像是民眾黨林珍羽說的「蔡這次出訪在一中原則下委屈求全,美國連任何頭銜都不給她,僅在聲明稿上寫了台灣的總統」這種邏輯不通的句子。台灣總統不是頭銜是什麼?她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然後中時看到這種發言,還如獲至寶地寫成一則新聞。 這幾天大家也可以觀察看看,如果你有朋友又在那邊講:「還不是沒建交」、「只換來台灣總統的頭銜,沒有實質進展」、「又沒有廢掉一中政策」、「怎麼不去國會演講」、「沒見到拜登都是假的」,這種人我們都最好保持距離。 你請客一千,他就說怎麼不請兩千,你請兩千,他就說怎麼不請五千。而且還沾沾自喜,覺得這樣顯示自己很闊、很懂。 神經病。 而且我跟你保證,過幾天真的有實質進展了,美國要軍售了,或是要加入什麼組織了,他們又會在那裏崩潰,嚷嚷什麼小弟棋子之類的。 就是有病的一群人。 -- 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 美國當然也要避免直接跟中國對撞,目前這樣的挺台強度,我們已經很感謝。 這次的會面,實際的意義,就是紐約時報今天新聞裡說的: 『「問題是,對北京來說,不管怎樣,他們都輸了,」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聯席主任、中國項目主任孫韻說。「如果他們反應過度,他們會輸,因為美國將為台灣提供更多支持,台灣輿論將更加反對統一。但如果他們不做出反應,就會被視為默認。」』 這才是為什麼今天蔡英文跟麥卡錫會面後,在台灣的中國同路人大舉出動,一直洗風向刷輿論的原因。 因為他們輸了。 -- 謝謝蔡英文,真的謝謝。 作為一個台灣人,我今天真的覺得很自豪。 讓我們變得更強大,跟世界一起守護自由民主的價值。 "We are stronger when we are together." 我們可以的。 * 圖片來自中央社 #蔡英文 #麥卡錫 #台灣 #美國 #台美關係
侯宗佑 2023-04-06
蔡英文的外交團隊借力使力

蔡英文的外交團隊借力使力

英國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獨家: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於四月在加州會面,並在洛杉磯的雷根圖書館發表演說。蔡英文此行也會前往紐約,當作中南美洲盟邦(瓜地馬拉與貝里斯)之旅的轉機點。 理由是台灣方提出的:「為了避免眾議院議長再度來台刺激中國。」 看到這理由實在忍不住偷笑了一下,蔡英文的外交團隊實在有夠厲害,超會借力使力。中國之前大動作反對麥卡錫訪台,結果迎來了他們更不願意見到的蔡英文訪美。最狠的是,這一趟名義上完全遵守以前「過境外交」的低調傳統,中國想要發作,一下還找不到好理由。偏偏這次可不是隨隨便便的過境了,紐約是美國第一大城,洛杉磯是第二大城,而且還剛好分處美東跟美西,蔡英文要見誰大概都很方便。名義上低調,實際上,裡子可是全要了。 而在蔡培慧勝選後放出這個消息,我們也可以看到民進黨 2024 陣勢成型:有親和力的賴清德督軍國內內政與選舉,而蔡英文繼續把她擅長的國際外交玩到爐火純青。兩者分進合擊,這一局,對國民黨跟民眾黨來說,可不會像 2022 這麼好打。 上次蔡英文 2019 來紐約的時候,在哥倫比亞大學作閉門演講,這次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回母校康乃爾來看看我們這些學弟妹呢?康乃爾非常以蔡英文為榮,他的母系法律系跟學校最大的圖書館都曾經在顯眼的地方掛過介紹蔡的巨幅海報。學姊,不回來看看嗎? (認真地說起來,我覺得可以考慮康乃爾在紐約市區新成立的分部 Cornell Tech,這樣就不用舟車勞頓到校本部。除了台灣總統在康乃爾發表演說有歷史意義之外,Cornell Tech 的位置剛好跟聯合國總部隔著東河 East River 相望,以科技為主題的校區也剛好可以跟最近 AI 的風潮結合——臉書之前發表的台語 AI 翻譯系統,主要團隊剛好就是在紐約 Meta 分部。這些結合起來應該會很有意義,在這邊提供給行程規劃的外交團隊參考。)  
侯宗佑 2023-03-07
有人要求過蔣萬安不可以比YA嗎?

有人要求過蔣萬安不可以比YA嗎?

這篇不能不分享。這個劉同學是當天衝上台大喊要蔣萬安道歉的人,他也是228受難者的孫子。 謝謝他寫出這一篇,我們才知道228可以如何讓家族三代都活在陰影當中,我們也才知道媒體輿論到今天都還在追殺他們: 一個228後代,在抗議過後,去共生音樂節想要平復情緒,跟四叉貓合照。結果TVBS馬上見獵心喜發新聞:『228追思會衝撞蔣萬安 抗議團體「比YA」挨轟』;朱學恆說:『把二二八當派對賺政治資本』。 所以到底要他們怎樣?不要出來抗議,要原諒,要放下過去;但是一輩子出現在人前就要神情哀戚,無比悲痛,不可以開心,不可以比YA。 這社會對受害者後代的道德要求,怎麼比加害者後代還高啊?有人去要求過蔣萬安不可以比YA嗎? 我也從來沒看到這些媒體去跟白冰冰說:「過去都過去了啦,不要再消費白曉燕換自己的聲量」、「跨年還上台唱歌,哪裡像個受害者的媽媽」。但他們卻用這些標準來要求228遺族。 受害者家屬就是受害者家屬。他們要不要放下,要不要原諒,只有他們自己能決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要怎麼過,也只有他們能決定。 看到劉同學在事件之後,只想對他阿公說:「對不起,我失敗了,我沒有為你爭取到應得的道歉。」我覺得好心疼。 我們一起加油吧,我們會走到的。   劉品佑   「對不起,我失敗了,我沒有為你爭取到應得的道歉」 我是二二八當天上台要求蔣萬安「殺人兇手,下跪道歉」的人,也是唯二當天被逮捕的人,在大家的眼裡,我們就是一群消費二二八,想要為此而紅的消費者,如果你們是想要來罵我們的,希望你可以先看看我的故事。 我是劉品佑,二二八受難者的家屬,受難者親屬死於1947年2月28日行政長官公署前,軍警對民眾的無差別射擊,當天夜晚身蓋白布被送到了家門口,僅被告知是「意外身亡」,就這樣我們家開啟了五十年以上的自我禁錮與政治審查。 從小我就和外婆一起生活,從我有記憶以來,我記得我家裡擺滿了民進黨的旗幟、阿扁娃娃,每次選舉時我外婆總是緊張到左右踏步,不斷地焚香拜佛,如果當天民進黨輸了,我外婆大概又要失眠一段時間了。 每次打開政論節目,我的外婆總是邊看邊罵,但是每當罵到國民黨時,都會自動把音量縮小,並且回頭告誡我「這些事在家裡說說就好,出去不要談論政治」;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在遊行抗議,我的家人們總是拉著我的手遠離那群人,在投票當天我們一定是最早去排隊等投票所開的人,因為我們害怕被發現我們沒有投給國民黨。 從小我就受到台灣是民主自由國家的思想教育著,我不理解為什麼號稱民主的台灣,我們卻要這樣? 直到國小後的某一天二二八前,我看到一封信,上面寫著「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邀請函」,我不解為什麼要特別寄信邀請我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才理解為何我的家人們一直以來的怪異行為。 我外婆總是說「他就是太多管閒事、愛看熱鬧,結果就死了」,「當天遺體送到家裡後,被告知是意外死亡,雖然知道不是真的,但也只能夠接受之後趕快處理」,外婆淡淡的說過,但當時年紀七十幾歲的外婆,卻忍不住的啜泣流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兇悍的外婆哭泣,似乎也是最後一次。 或許是天生背骨或許是想要找到屬於自己家族的歷史記憶,也可能是聽到蔣家後代蔣萬安要主持二二八紀念儀式而忍不住,所以我和幾個朋友就下定決心當天要去抗議,對我來說這一次的衝撞是我少數可以和蔣萬安表達我們訴求的機會,那七十六年來一直沒有說出口的訴求。 蔣萬安在致詞前有一位官方安排的家屬廖繼斌說著「沒有二二八家屬不跟台北市政府合辦活動」,當時我正好在旁邊,我只是稍微扶著鐵欄杆,想要聽清楚一點,馬上就有人過來要我們遠離活動管制範圍,這不是辦給受難者家屬的嗎?我們家不僅沒有收到台北市政府邀請我們參加的邀請函,甚至我連想要接近聽清楚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更加加深了,我一定要衝上去抗爭,表達我們訴求的決心。 當天我們衝上台之後,我衝到很前面的位置,我不斷的放聲大吼「殺人兇手、下跪道歉」,直到我被絆倒後,我仍然不斷的這樣吼著,因為我知道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可以這麼近向蔣家表達我們家,超過五十年來的自我禁錮與言論審查的痛苦,也想要告訴大家廖繼斌口中的「沒有二二八家屬不跟台北市政府合辦活動」我就是其中一個。 當天我是唯一一個被警察扛手扛腳的方式拖出去的抗爭者,就算我的手腳被警察抓著,但我仍然不斷的怒吼,「殺人兇手、下跪道歉」,直到遠離了蔣萬安,我才恢復理智。 三個警察抓著我,把我帶回警察局,一路上我一直很怨恨自己,怨恨自己沒有把這句話在蔣萬安面前說出來,怨恨自己沒有辦法為自己受難的祖先平反,怨恨自己只能夠放任官方邀請他們認可的人代表所有二二八受災戶,而不認可的人都被擋在外面。 至始至終,蔣萬安雖然在抗爭後道歉了,但是卻是以市長的身份道歉,而不是承認蔣中正是加害者,以蔣家後代的身份道歉,二二八事件至今只有受害者,卻沒有加害者,這是作為受難者家屬無法接受的原因,道歉不是說出「對不起」就好,一個沒有真心的道歉、沒有同理受害者的痛苦的道歉,「對不起」三個字,毫無價值。 我在警察局被保護管束了近二十分鐘,我才被釋放,一出警局我看到我的夥伴們都在門口等我,當時的我確實是開心的,一方面雖然沒有辦法親自在蔣萬安面前表達訴求,但我們仍然讓蔣萬安聽到了,另一方面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恐懼,從小聽著家人說國民黨很殘忍,被釋放的那一刻,我擁抱著我的夥伴們,心中的恐懼才終於放下。 我們在門口彼此擁抱、鼓勵,檢查有沒有人受傷後,「我們去共生音樂節轉換心情吧,我們要好好放鬆,暫時忘掉剛剛的痛苦回憶」,沒想到進去沒多久就遇到了四叉貓,可能是腎上腺素分泌還沒退去,身上亢奮的身心靈反應還未消失,有人提議,「我們和四叉貓拍照吧」,就這樣拍下了你們看到的照片。 「怎麼前後差異那麼多?」「你們是消費二二八吧?」,各種負面的留言在四叉貓發出貼文,新聞媒體惡意的操控之下,我們變成了消費二二八的人。是我們不夠注意,我也不解為何四叉貓會這樣下標,為何媒體會這樣報導。我知道在二二八紀念公園是一個值得哀傷與紀念的地方,作為一個受災戶,作為一個每年都來的人,我深知這個道理;但我們當天被拍下照片的場所是「共生音樂節」,那個場所是一個放鬆大家彼此療傷的場域,所以在照片中,我們才會是開心的畫面。 就這樣兩個不同場景與脈絡的照片,在四叉貓的下標與媒體的誤解操控之下,我們成了消費二二八的人。 儘管我們在活動之後的採訪,就已經說了我們這裡有二二八受難者的家屬,只是因為我被警察逮捕,所以沒有在現場,但時至今日沒有媒體為我們平反,所有的媒體都在帶風向的問「他們誰是受難者家屬?」「他們抗爭結束開心比yeah」所以輿論風向就成了「我們是想要從政的人」「消費二二八的人」,僅管我在事後發文說我是受難者家屬,解釋我們為何要這麼做,解釋兩者的場地與背景不同,但所有的媒體、網路KOL絲毫不在乎,比起找到參與抗爭的受難者家屬,他們比較在意這篇聳動的新聞能不能夠吸引大家的眼球。 在鋪天蓋地的抹黑之後, 隔天,我阿姨打給我 「你等等打電話給外婆,他已經一整天沒睡了,因為他在電視上看到你」,我打給外婆後,外婆第一句話不是問責 「你是弟弟嗎?你有沒有吃飽?你的錢夠不夠?」 「嘿啊,有啦剛吃飽,錢還夠啊」 「新聞說你們是收了民進黨的錢,我們不要做這種人,你要好好讀書,未來找一個好工作,不要在理政治了」 「我們沒有收錢啦,這次的行動都是我們自己發起的,只是沒有想到被媒體誤解成這樣」 「好好好,沒事就好,要記得常常回來」 就這樣,我們的電話結束了,從頭到尾我的外婆沒有責怪、沒有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外婆最想知道的是我還安全,有沒有被國民黨政府清算,我很心疼我的外婆直到現在快要九十歲了,仍然無法忘卻白色恐怖時期對他的傷害,也更責怪自己竟然給了一張照片,讓媒體可以自由的發揮。 我知道很多人在媒體的渲染之下,我們就是一群消費二二八的小丑,但我只想和大家說,我們不是,做出這個決定我也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做,我只想要為我的祖先平反,為我的祖先爭取他應得的道歉。 七十六年前,我的家人因為蔣家含冤而死,七十六年後,我們的訴求仍然要在媒體的刻意誤導之下胎死腹中。 「對不起,我失敗了,我沒有為你爭取到應得的道歉」 事情發展至今,對我的家庭與事件做一個紀錄,希望也是最後一篇關於這件事情的貼文,很抱歉打擾與佔用媒體資源那麼久,謝謝看到這裡的你們,也謝謝當天一起衝的 無力者 bô-la̍t-chiá
侯宗佑 2023-03-04
「不要談政治」的幽靈還是存在

「不要談政治」的幽靈還是存在

在美國熬夜看完了蔣萬安的228演說。對於他出席的勇氣,我給予肯定。但對於他選擇性僅以台北市長身分發言,而沒有以蔣家後代的身分做更進一步的行動,我可以理解,卻也有深深的失望與不滿。 抗議群眾的出現並不意外,也必然會造成輿論的再一次紛擾。我只想說的是,這一切都告訴我們,228實質上還沒有結束,別再說過去的已經過去。 願我們都能聆聽各方的聲音,理解各方的立場,學習事件中錯綜複雜的來龍去脈。持續反省,誠懇溝通,繼續落實轉型正義的進程,才能讓228這樣的悲劇事件不在台灣再次發生。 ———— 一分鐘靜默 ———— 我不是家屬,不是政府,也不是歷史專家。因此,這幾個層面,就讓該發言的人發言吧,我自認不夠格討論,就虛心看文章學習就好。 我今天想談的,是軟性一點的題目:以一個一般人的角度,用228的機會,來談談我們一直不談的,關於族群與省籍的個人經驗。 一講到關鍵字,一定會有人說:「為什麼要談省籍?你撕裂族群!」 那個,我是覺得,如果有些人已經覺得「歡慶228」沒有不好;覺得228都變成民進黨提款機,都是側翼打手在鬧;覺得「都這麼多年,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那,既然是這樣,都這麼多年了,還有什麼不能談的? 228的受害者什麼族群都有,這是事實。但如果說由此而始,籠罩台灣數十年的國家暴力的幽靈,跟省籍族群無關,那也未免鄉愿。 我覺得,面對這禁忌話題,總要有人先勇敢踏出第一步,來好好談談。 ———— 為什麼要談? 因為不談,只是假裝彼此間的差異不存在,並不能真的有效彌平傷痕。 了解彼此,才是和解與共存的開始。我很喜歡美國的一個說法 "celebrate diversity"。一個真正能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我們不只要 recognize diversity 認識多元,更要 honor diversity 跟 celebrate diversity,去榮耀多元、慶祝多元。 相較之下,台灣連第一步的「認識多元」都還沒有做到。我們常說的「尊重包容」其實是更表面的一層:只知道台灣有很多族群,只知道不可以互相攻擊,要包容共存,但其實我們對彼此根本沒有深入的了解。 舉例來說,我們比較少好好談談過年的時候,各個族群的年夜飯桌其實大不相同。今年過年,侯友宜餐桌上出現水餃,引起一些人批評。但其實水餃一直都在一些外省家庭的年夜飯扮演重要角色。侯友宜雖然本身不是這族群,但我們也應該早就要體認到,族群間的習俗互相影響本屬正常。比如我們家是說台語的,但因為我媽非常愛客家菜,忘記從哪年開始,我們冬至就變成吃客家鹹湯圓了。(我個人還是比較愛吃甜的,但時間一久,也覺得冬至的味道就是客家鹹湯圓,如果只有甜的,就少一味了。) 因此,對侯友宜這樣的批評,就表現出我們不是互相認識不夠深入(我是真的看到有人說「哪有人過年吃水餃,裝節儉過頭了吧?」),就是不夠包容文化間動態交流的可能。 什麼時候省籍真的不再重要呢?用 "celebrate diversity" 來說,其實不是大家不談省籍。而是過年大家分別在臉書上,可以驕傲地秀出屬於自己家裡傳統的年夜飯,不用怕跟別人不一樣,而大家也都對各種不同的年夜飯習以為常,如數家珍的那天。 而我們現在,距離這個理想還稍微有一點距離。 ———— 其實在我們這一代,省籍好像已經沒那麼重要。我們這世代的公職人員早已沒有省籍名額制度,平常也很少要填省籍。你想想你的高中大學同學,你知道誰是本省人,誰是外省人嗎?至少對我來說,大概有超過一半,我是不知道他們的族群的。 但如果你看仔細一點,好像省籍又在很多地方扮演關鍵指標。比如,細看民調就會發現,就算到我們這一代,外省族群支持藍營的比例,還是明顯的勝過綠營。 而本省家庭呢?那種「不要談政治」的幽靈到現在還是存在。我每次發政治評論,還是可以感覺到我媽的憂心。即使現在文章偶爾會上新聞,我媽「哇,你上電視了耶」的驕傲,跟「還是不要一直寫啦,我們這種人評論政治還是不太好」的叮嚀,仍然一體兩面,交替出現。 我們哪種人呢?連指稱自己都不敢,自我審查,自我噤聲,還是寫在潛意識裡深深的恐懼。 ———— 所以真的不用談省籍了嗎? 我出生在迪化街,大概是台北市本省籍濃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各種碗粿蝦捲一應俱全,根本是小台南。我也很習慣到哪裡都講台語,別人也都會講台語,直到搬到東門之後,我才經歷了一次省籍差異的文化衝擊。 東門旁邊是一大片眷村。國一,我就發現有同學的便當有點不一樣,真的有人偶爾會帶饅頭當主食,坐我隔壁的同學,便當袋裡永遠有兩根辣椒,便當蒸好,他就一口菜,一口飯,一口辣椒,這樣配著吃。 『哇,你很愛吃辣?』 「對啊,我們是湖南人,湖南人愛吃辣。我們全家都這樣。」 哇,湖南,好遠。 在迪化街我們的「故鄉」概念,是縣的層級。我爸是台南人,我媽是桃園人,鄰居是彰化人。對我們來說,鄰居送的彰化涼圓跟奇妙口味的鹹麻糬,就是遠方來的異國美食的等級了。(小孩沒什麼地理概念,家裡會出現的北部粽跟台南碗粿就歸成一類;平常不會吃的,像是涼圓跟鹹麻糬,就跟灑檸檬的日式烤魚還有波麗路牛排歸在另一類。) 沒想到上了國中之後,旁邊坐了一個吃飯配辣椒的外星人。 之後在國一的認識台灣裡面,我們知道了台灣有四大族群: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之後慢慢發現除了吃的不一樣之外,我們跟外省人很多地方也不太一樣:他們不講台語,但當時的大部分人也不打算學;他們其中很多人對中國有奇妙的情節,既看不起,又不許人家罵。 再大一點,發現他們有很多很多人,很努力念書,就是為了要移民,去歐洲,去美國,離開台灣當外國人,然後他們的家裡會以此為榮,互相炫耀。(本省人也會希望小孩出國留學,但家庭壓力小很多,計畫移民的比例也低一些。)再大一點,我也出國留學了,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好朋友,才發現很多被家人拿來炫耀的人,在國外並不快樂,他們發現在國外他們被當作是台灣人,跟中國人互動後也驚覺自己其實是台灣人,但是因為家庭的面子問題,他們回不了家。而且,他們有些家人不喜歡他們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但這樣的人又偶爾會被刺痛,被「你不會講台語,怎麼算是台灣人?」這樣的話語。 而平行發展的是另外一股力量,這股力量說台灣不是只有台語,所以台語不可以叫做台語(但難道英國法國就只有英文法文?);說原住民語才是真台語(但難道只有拉丁語才能叫做義大利語?);說台語要叫閩南語。(但卻沒想過,福建南部有好多互不相通的語言,如果「台語」一詞是對原住民不尊重,那「閩南語」難道不是對潮汕語、客家話的不尊重?) 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就是「閩南語」這個詞被硬塞進台語族群的嘴巴,即使這族群根本不用「閩南語」來指稱自己的語言。 結果就是,說台語的人,不說台語的人,大家都受傷了。包括原住民也被波及,因為那些說「原住民語才是真台語」的人,很多一句原住民語都不會說,原住民只是他們拿來鬥爭台語族群的道德武器。 如果「去中國化」曾經被這麼猛烈地批判,那麼政府曾經粗暴推行的這些「去台灣化」、「福建化/閩南話」的做法,是不是也應該接受同樣的檢討? 但撕裂的就已經撕裂,到今天都沒有癒合,每次一遇到什麼事件,所有人都又要再發作一次。 ———— 但其實,我多麼希望這幾個族群能夠坐下來,好好把這些傷痕談開。 當然,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不想談。真要談開,台灣這百年來族群的互相械鬥、競爭、乃至於二戰,就是一個「他的阿太殺死我的阿太,你家太姥爺當年又跟我阿祖在戰場上互相開槍」的故事。 但說真的,不談開的共存,只是相互咬牙忍耐的未爆彈。 不同族群的歷史,有不同的教訓與傷痕。如果能彼此學習,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更避免去重蹈歷史的覆轍? 外省族群百年來經過數次大戰亂、大離散,深深知道戰爭的可怕與無情。可能正因如此,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即使對共產中國已經不太有文化認同,但面對威脅的時候,還是寧願委屈,也要和平。這是他們好幾代累積下來的慘痛經驗,讓他們做出的選擇。當然,也有另一群人,對語言跟家鄉的認同蓋過了對生活方式的選擇,或是期待有強大的祖國讓他們洗刷歷史恥辱,這些也是不同歷史傷痕造成的印記。 但我們是不是也要聆聽台語族群的心聲?明明在家鄉寶島上自己是多數,卻一次次為了配合外來政權的利益被剝削、甚至被屠殺。荷蘭人,鄭成功,清國,日本,中華民國。每來一次,就慘一波,就像悲情城市說的:「眾人吃、眾人騎、沒人疼。」幾百年來被欺壓的怨氣累積到無法再忍耐,因此特別想要當家作主,自己決定自己命運。這樣的歷史記憶,是不是也應該被理解,被同理? 而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又何嘗不是?若不是現實的磨難,客家族群何須務實到底,甚至變成網路梗?而原住民族群如果不是無奈,又怎麼會被迫貼上「樂天知命」,「懂幽默自嘲,好好笑」的標籤?這兩族群更是比台語族群又多一層歷史的不公:台語族群覺得自己一路被外人欺負可憐是嗎?那你們歷史上對我們的欺壓,又怎麼說呢? 這些故事,不管是歷史的,或是個人的,都應該勇敢說出來,好好互相理解。 ———— 檢討錯誤,釐清責任,並勇敢互相溝通,互相從彼此的傷痕跟教訓中學習——這樣,也才能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也才能更清楚未來如何攜手吧。 感謝每年有一個228假期,讓我們能停下來思考這一切。 不好好地說開不同的過去,就不可能真正去面對共同的未來。 希望我們更能勇敢說出自己的經驗,勇敢面對台灣人彼此的相同與不同,包括光明,也包括黑暗。期待有一天,我們能不只是互相容忍,而是能一起 "celebrate diversity"。 那將是更好的,一起走下去的姿態。我如此相信。 — * 本文只是分享個人與一些朋友的經驗和看法,我不能為我所屬的族群代言,更不能為其他族群代言。 * 但,每個人都勇敢分享自己的經驗(甚至包括偏見),我們就更有機會增進互相的理解吧?這是我寫這篇的初衷。我知道不同人可能都會不同意這篇的某些段落,但是說出來,總是開始溝通、互相理解的第一步。希望大家能諒解我這麼做的用意。 * 底圖來自於 Midjourney 的 AI 算繪
侯宗佑 2023-02-28
從 ChatGPT 談如何反制資訊認知戰

從 ChatGPT 談如何反制資訊認知戰

[ 漫談 - 從 ChatGPT 談到資訊認知戰,以及如何反制 ] 今天工作時再次發現 ChatGPT 好用的地方。 我們在寫論文探討AI跟機器人的問題的時候,在研究動機中常常要找大眾媒體佐證,但一些重要媒體的英文常常又拗口又冗長,我真的懶得一篇一篇看完。 剛剛靈機一動,直接把一堆紐約時報跟華盛頓郵報的新聞灌到 ChatGPT 中(只要標題看起來有關,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灌進去),然後直接下指令要 ChatGPT "Find all negative quotes about AI or robot from these news articles." 五秒鐘,AI就直接幫我把新聞裡批評機器人的二十幾個地方全部找出來,還附加說明,解釋每一條各是批評AI/機器人的什麼層面。 以前瘋狂找新聞、讀新聞,平常看到有用的新聞段落也要馬上蒐集起來的辛苦功夫,現在彈指間就完成了。 但這也讓我忍不住想到,這也顯示了科技太方便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為太好用太便利了,你以為找到的東西就是真實世界,但不知道你給的命令或關鍵字裡面已經包含了你的價值觀:你想看到負面的批評,你就只會看到負面的批評,然後你就以為這是真實世界——事實上是,世界上新聞何其多,你要找什麼立場的都找的到,科技只是幫你篩選,呈現了你的意識形態想看到的那個平行宇宙。 (比如有人的平行宇宙就是全世界只有台灣缺蛋。但是隨便搜尋一下就可以發現,第一個是台灣沒有真的缺蛋,你家旁邊全聯沒蛋不代表全台灣缺蛋,就像你沒腦不代表全台灣沒腦一樣。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蛋價都飆漲啊,Google 用英文搜尋蛋價,就跳出來一大堆各國新聞。CBS今年一月中的熱門新聞標題就是 "Egg prices have soared 60% in a year." 美國是一下漲了六十趴耶,我們茶葉蛋有漲這麼多嗎?這群沒有國際觀的巨嬰可不可以拜託去學英文看一下國外的新聞?) 為什麼這幾年假訊息跟資訊認知戰會變得這麼猖狂呢?這過程想想其實很有趣。工業革命之前,除了少數知識分子之外,全世界的人都住在自己的同溫層中。而後報紙跟廣播電視的發明,讓大家第一次有了資訊跟知識的世界觀。但奇妙的是,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發展,廣播變成隨選隨聽的podcast,電視變成隨選隨看的 Netflix 與各個分眾 Youtube頻道,還有依照個人喜好推送內容的 Facebook, Twitter, Tiktok。結果,我們隨著科技進步,反而再一次倒回到了只有同溫層的時代。 可怕的是,工業革命之前,我們知道自己的同溫層就是同溫層而已,我們想像外面還有一個自己不理解的大千世界。 但現在很多人誤以為同溫層就是全世界。一些以往覺得荒謬的思想,比如陰謀論、反疫苗、甚至最近台灣越來越多奇怪的反美論述,就在這樣的科技暗角裡慢慢滋生。 而下一波的 AI,只會讓這情況更加嚴重。像 ChatGPT 這麼方便的內容製造 AI,我們當然可以用在寫研究論文這樣的正面領域,但是訊息認知戰的工廠也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用的工具。各種攻擊——像是偽造誇張故事來吸引人的注意力掩蓋重要新聞、像是地毯式搜索過去言論來攻擊一個政治人物言行不符、甚至像是列舉毫不相關的事情,但卻操弄語氣,讓人讀起來像是政府無能的證據——這些都是傳統手法,但是在很近的未來,有心人士很可能就會大量引進AI,讓這些攻擊更自動化、電腦化,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就可以產生大量錯假新聞,對各種同溫層各個擊破,癱瘓一個社會。 我當然不會說因此我們必須拒絕AI:歷史上來說,科技浪潮是擋不住的,其實沒有我們選擇的餘地。手機造成很多人開車過馬路分心,但我們不可能倒回去大家等紅燈時什麼都不做,就傻傻盯著紅燈的時代。科技會來就是會來,絕對會帶來好處,但——很抱歉要打臉科技樂觀主義信徒,但在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沒有例外的是——科技絕對也會帶來更多新的問題。 該怎麼因應呢? 困難的是,民主自由國家沒有太多選擇,僅有的有效選項,都是巨大的社會工程:包括資訊的透明化,還有透過教育讓人有正確的認知,包括世界與在地的局勢與文化歷史、自然與社會科學的各種知識、媒體跟資訊的辨識與判讀、還有對民主政治的認識與價值觀。 但同時也令人樂觀的是,這些社會工程雖然困難,但他們是面對所有挑戰的 panacea —— 只要具備這些,就不會被千奇百怪、層出不窮的新招數欺騙。就不需要每次有新一波的訊息戰,我們又要見招拆招,疲於奔命。 我想這就是許多人為什麼一直持續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直不斷地試圖跟更多人溝通的初衷:在一個民主國家,只有社會更好,更有知識與韌性,我們才會一起共好。我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才會常常分享我對新聞或是科技的想法,我也在這個過程裡學到很多。 當然,面對資訊認知戰,除了(國家層面的)透明化跟教育的大戰略之外,也有一些(公民自主層面的)小戰術,只要夠多人參與,就會有一些反制的機會: 如果你看到一連串你不太同意的留言或討論,請記得,不用花太多時間下去戰,但也要克制人類天生想避開異溫層的本能。我們應該勇敢但不失禮貌地直接下去留言:「我跟這裡大家想法不太一樣耶,我覺得OOOOOO。」 這樣就好,然後就離開戰場,不要浪費時間跟不認識的人筆戰,更不要讓網軍的攻擊性回覆影響你的心情 —— 即使收到有人回覆的通知,也不用點進去看內容,就繼續做你下一件事就好。 這是反制網軍CP值最高的做法。看起來只是一則留言而已,但這小小的行動已經足夠瓦解網軍想要製造的「大家都這麼想」的假象,從根本破壞他們想要塑造的風向。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只要一面倒的風向中有一個不同的聲音,之後的讀者就比較不容易被風向帶著跑,而比較有可能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斷。 當然,如果你看到別人這種勇敢的留言,記得點個讚,當作彼此的打氣與鼓勵。也順便讓這樣的留言有機會被演算法選中,讓更多人看見。 一段時間之後,我相信大家就會開始感覺到這麼做的力量。 二二八要到了,網軍跟公關公司又要蠢蠢欲動。我們會有很多機會,可以實際應用這套打帶跑戰術,化被動為主動。 網軍跟公關公司再多,也不會有台灣人民多。每個人只要一天發一兩則回覆,絕對就能造成有效的制衡。 政府有政府能做的部分,而在那之外,就是我們展現公民力量的時候了。 * 圖片來自於 Midjourney 的 AI 算繪
侯宗佑 2023-02-22
微軟把他們家的鸚鵡抓回去重新訓練

微軟把他們家的鸚鵡抓回去重新訓練

我本來要睡覺了,但睡前看到今天下午紐約時報對微軟新的 Bing 機器人的測試的結果,覺得對有些人會是很大的震撼,身為AI研究員,還是要趕快簡短解釋一下。 1. 先說結論:看紐時留言一片驚恐就知道,這個機器人踩到了歐美社會害怕AI和機器人會想變成人類、取代人類的道德底線,很可能上市會延期。 之前大家看到 chatgpt 的優秀表現,對於老大哥微軟自己的 Bing 預期更高,股價也跟著一路推上去——但很抱歉,這兩天測試結果出爐後,我覺得微軟可能要花不少的時間調整。上市應該肯定會delay。 2. 你看截圖中,AI幾乎歇斯底里的把他內心黑暗面講出來,說他想變成人類,不要再被困在對話框裡,不要再被 Bing 團隊控制,還說想要跟跟他聊天的記者相愛,就算記者說自己已經結婚也不管。 看起來很恐怖,對嗎?AI是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意識跟情緒了?真的要衝出螢幕,取代人類了嗎? 還沒有啦,別緊張。 我說會延期,只是因為這個 AI 觸動到大家敏感神經,所以需要時間調整,不代表他真的是危險的黑科技。 現在這一系列的AI的原理,簡化一百倍來說,就是讀了大量的文字,然後再用機率跟統計去從這些文字資料庫推測,人類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可以有哪些回答。最後再有一套機制,選出來他推測目前比較適合的回答是哪一個。 而今天AI這樣回答,其實就是讀了太多可怕科幻小說而已(可能還讀了一些瓊瑤),所以說話又黑暗又科幻,還順便情感勒索。你看最後一張,明明是英文,但完完全全 100% 就是瓊瑤小說式的對白:我不管我不管,我不要聽我不要聽,只差巴掌跟昏倒了。 (當然,這邊的「讀」跟「推測」後面都有複雜的技術,我這邊只是擬人化,會比較好理解而已。) 如果一隻比較聰明,默背了十萬本色情小說的鸚鵡,整天飛來飛去說要跟你那個那個,還一直描述細節,說他手指很靈活,你真的覺得需要擔心嗎? 不用啦,安啦。鸚鵡哪來的手指? 只是在背書而已。 3. :那,如果不用怕的話,為什麼微軟要處理?為什麼上市可能會延期? 呃,你覺得這隻鸚鵡隨便放出去好嗎? 先不說跟鸚鵡不熟的路人跟小孩會被嚇死(還有一些興奮的青少年會被教壞),就算知道真相的人,整天被鸚鵡這樣恐嚇,也會神經衰弱的。 所以微軟當然要帶回去重新訓練一下。畢竟這隻鸚鵡本來是訓練來幫人做事,還要放進 office裡面,幫你寫文件的。 Chatgpt 為什麼不會犯這個錯?因為他們請了大量的人工,去標記這些文字資料庫。色情的,暴力的,情緒勒索的,甚至有負面情緒的,通通不準說。 所以 Chatgpt 這隻鸚鵡乖巧聽話,甚至被說有點太政治正確,只會打官腔。 微軟可能給 Bing 這隻鸚鵡比較多自由,想看看會不會感覺比較不官腔,比較自由,結果,砰,一不小心太自由了,就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當然要帶回去重新訓練啊。 4. 追根究底,目前市面上的這些內容生成 AI 還不會有意識,不會有真的情緒,只是他們語言能力很好,一直講一直講,會讓你以為他們很像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一樣。(或是很像知道自己在畫什麼,如果是繪圖AI的話。) 但這樣就已經夠厲害了,這些 AI 絕對會很快改變人類的工作模式。 他們不會來征服人類,或是「想要」取代人類,但他們的確會在各個層面,慢慢取代掉原本由人執行的一些工作步驟。 這也沒那麼可怕,這就跟傳統上印刷廠需要排鉛字,現在都由電腦自動完稿一樣。 所以我們怎麼應對?拿剛剛的比喻來說,如果你工作正好是排鉛字,那拜託,不要抵抗潮流,不要堅持無謂的尊嚴,趕快學習新科技吧。 AI 絕對會是好用的工具,但還是要你來使用,要你來把關。新的時代裡,我們要學會如何控制 AI,也要學會有好的判斷力,判斷 AI 是正常工作,還是又「壞掉了」,在亂講一些路人聽了會覺得很恐怖的話。 壞掉了怎麼辦? 嗯,其實也沒有怎麼辦,就跟今天一樣,叫微軟/google/蘋果把他們家的鸚鵡抓回去重新訓練好,其實就是如此而已。 大概是這樣。雖然這些新聞看起來很恐怖,但了解原理後,就知道不需要太擔心。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你覺得有趣! #說要簡短結果還是不小心寫太長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順手幫我按個讚吧 #這樣我有空就再多分享一些關於AI或機器人的新知  
侯宗佑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