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社會

第三社會

最近有一些朋友在講第三社會,其實就是第三勢力。我在德國唸書,德國和美國在很多制度有所不同,政治上德國是內閣制,美國是總統制,美國很多政治制度的設計,都刻意要排除所謂的第三勢力,選舉大都是單一席次,沒有所謂第三勢力可以存在的空間。

我覺得這跟美國立國的政治菁英來自歐洲,他們看到內閣制的國家,產生的紛亂和分岐,反省之後的選擇有關。內閣制通常遇到國家越混亂的時候,越無法團結,民粹主義和希特勒這些現象,往往會不斷地發生。

本來內閣制的精神是要廣納所有的聲音,但實際的運作並沒有那麼美好,而且通常走偏鋒在短期上會佔上風,人性很卑劣,個人的利益往往會超乎政黨,而政黨的利益超越國家。

最近德國深受其苦:

德國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CDU)主席麥茲(Friedrich Merz)表示,基民黨願意在地方層級與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合作,但不是在邦或國家政府層級。引起軒然大波,我覺得這個是在政治局勢上一種必然的選擇,德國人的理性往往非常符合現實,政治講的好聽是為長遠的目標努力,難聽一點是不當選就消失的無影無縱。

民族主義、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在10年前成立。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度已達到新高,比前一周增加了2個百分點,達到22%。

德國政黨制度正在發生變化,更不安全,更不可預測。民主是一艘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反應的大型遊輪,但一旦它開始行動,就沒有人能把它帶回老路了。

之前的德國綠黨從未在現實中融入過,他們已經發展出一個平行的世界,並過著一種超現實的存在。選舉預測結果反映的是人民對社會發展的看法、感受、恐懼、希望、和不滿。

更多元的聲音提供民主更多的選擇,理論上是這樣,實際上很難做到,走偏鋒可以成為第二大政黨,進入執政團隊得到內閣的位置,最後奪取內閣總理,完全不用遵循理性論述的軌跡。

隨著經濟的發展,另類選擇黨日益成為中下層和中產階級的政黨,選民已經放棄社會民主黨的身份政治。

第三勢力常常從正義出發,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對正義的定義在於履行一個人的適當角色,同時不要違背一個人的本性。這既適用於正義的國家,也適用於正義的個人。在正義的國家,每個階級和每個人都有特定的職責,對社區的義務,如果每個人都履行這些義務,就會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正義的選擇基本上很容易受到操弄,高舉民粹主義的大旗,為了自己和第三勢力政黨的利益,空口說白話,無的放矢,要求別人,己願他力。黃國昌和時代力量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從某些點特別提出來看,好像令人感動,但基本上整體對台灣是弊大於利。有些人可能就會舉基進的例子,這個團體基本上比較低調隱晦,奪取政治權力的手段也比較和緩,但超越臨界點以後,一樣會面臨到時代力量的困境。

在台灣,第三勢力的支持者很多只是覺得支持國民黨太丟臉,又受到黨國教育的制約,覺得支持民進黨不入流。

我認為選舉是核心價值力量的展現。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民主自由、法治平等。強大武力是用來保護台灣的核心價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台灣的核心價值和中國非常不同。台灣的存在就是明白而持續地告訴全世界中國人對中國的核心價值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這樣就嚴重威脅了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所以他們必須統一台灣、消滅台灣的核心價值。

但要把我們要保護的是什麼說清楚,我們要保護的是台灣的核心價值而不是政黨,支持民進黨是現階段保衛台灣核心價值最有效的選擇。

當年美國獨立也面臨到相同的問題,那些老一輩懷抱大英帝國思想的人凋零之後,美國才有真正的力量可以獨立!

我覺得台灣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台灣一直在危機當中,中國要併吞台灣,也還沒有自己完整的憲法,第三社會根本是一種理想、而不是選擇。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