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時候到了

「三黨不過半」的新國會,代表的最大意義只有一個,就是「合作」的時候到了!(資料照)

一月十三日在台灣,一千四百多萬選民投出「三黨不過半」的新國會,代表的最大意義只有一個,就是「合作」的時候到了!合作這個關鍵詞,說明藍綠必須停止惡鬥,同時操作「藍綠惡鬥」也將終結。換言之,對於三個黨都是學習,也都是考驗。

「藍」、「綠」,甚至「白」,並非自古就是台灣政壇的一部分。以「藍」、「綠」做為政黨傾向、意識形態的分類標籤,始於二○○○年首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後。在此之前,即一九四九年開始由國民黨一黨獨大,即使到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實施總統民選,由李登輝擔任首位民選總統的四年間,台灣政治圈從未廣泛以藍、綠區別不同的政治屬性。一般咸認,新黨高新武以「泛藍」形容新黨與國民黨的關係後,才被社會輿論所廣泛使用。不過,政黨出現競爭,民進黨成長到足以挑戰國民黨,才是政治顏色出現的問題本質。

換言之,兩黨開始旗鼓相當的爭奪政治權力,進而被標籤為藍、綠,在台灣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第三勢力」,隨實力消長,不斷置換,因而顏色紛呈,最新一個誕生的則是二○一九年以白色為象徵的民眾黨。權力是稀有資源,當然競爭激烈,如果因此稱為惡鬥,其實靠著批判「藍綠惡鬥」起家的白黨,短短幾年間,也讓大家看盡了「白綠惡鬥」與「白藍惡鬥」的盛況,所以禿驢也別笑和尚,大伙是五十步與百步,相距僅在咫尺。

在台灣的民主政治演進史上,先於藍綠之前,早就有政黨合作的典範。最值得重書的就是國民黨的李登輝與民進黨的黃信介。那些年,一個有幸當總統,一個是反對黨領袖在街頭衝撞,基於共同的理念(民主),即使相斥的利益,兩個人「沒有合作的合作」,從一九八八到一九九九,一同成就了多少事。黃信介喊出「總統英明」有損威望嗎?民進黨後來取代了國民黨。李登輝透過黨庫暗助民進黨,有搬石頭砸腳嗎?李登輝「民主先生」的封號下,多的是民進黨一起舉手表決的功勞。這才是台灣政治應該記憶的內涵。

二○二四年,歷經紅色全面介選,國會三黨不過半,藍綠白各據一方,又是一個挑戰的開始。如果藍不同意已經混紅成為紫,白不同意染紅成為粉(外媒歸類兩黨為親中國的黨),則台灣的主要政黨必須找出對話理解的文明機制,至少試著重現政治前輩們曾經示範的「沒有合作的合作」。如果民主自由的台灣真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就請三黨菁英告訴全體選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一點也不難。我會比對手先做。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