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相關文章

這是什麼科學抽樣的方法

這是什麼科學抽樣的方法

看到高虹安到新竹棒球場去取樣,說要送到美國去檢驗的過程,可以證明這個人不是學科學的。 不知道拿到七公分的石頭,要送到美國去檢查什麼?自己利用資策會的資源去美國出差留學,也要送這顆石頭去檢驗留學嗎?還是有人要送石頭去,然後順便可以出差留學? 犯罪取樣有一些基本的原則,這些投票給高虹安的宅男們,應該也都有看過C S I犯罪現場吧! 1. 保護現場:現場的保護是必要的,以防止證據被破壞、毀壞或污染。 2. 早期收集:通常,證據應盡可能早地收集,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據可能會被破壞或失去。 3. 避免污染:調查人員應避免與證據的直接接觸,以防止證據被自身的DNA或其他物質污染。 4. 妥善保管:收集的證據必須妥善保管,以避免丟失或損壞,並在需要時能夠在法庭上使用。 一個球場那麼大,也沒有嚴格封鎖,隨便找一個點來挖個洞,這是什麼科學抽樣的方法。已經說了很久,不早點做取樣,每次有什麼不利自己的新聞才出來挖,這是什麼早期收集的原則? 看到高虹安處理新竹是球場的新聞,新竹市政府做這些事情有公信力嗎?如果有弊案,這些不是應該是檢調機關該做的事情? 覺得非常好笑,想說真的有這種事情嗎?可是這又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李忠憲 2023-05-31
柯郭牽手

柯郭牽手

柯郭牽手 同溫層看到柯文哲跟郭台銘晚上手牽手去看月亮的照片,大部分都是調侃,我看了有點心驚膽跳。 陳水扁八年政黨輪替,馬英九八年政黨輪替,蔡英文八年,然後會怎樣? 柯文哲在年輕人裡面支持度是最高的,台灣最大的比賽盛事就是升學考試,柯文哲念台大醫學系基本上佔盡便宜,這些重考的過程非常值得。 你說他沒知識、充滿歧視的言論,他的支持者認為你是胡說八道,他可是台大醫學系的王者,不只是台大醫學系,還是台大醫學系的教授,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沒有知識?整個台大醫學系的光芒都被他收割,如果他沒知識和專業,台大醫學系應該畢不了業,怎麼還當了這個系的教授? 批評他的人只不過是因為嫉妒和眼紅罷了,連在年輕女生裡面,他的支持度都是最高的。 侯友宜沒有魅力(Charisma),柯文哲、郭台銘可不是這個樣子,這兩個如果合在一起,我看賴清德很難選,他還在蔡英文的光芒之下,掙脫不出來。 支持爛政治人物的原因有幾項: 1. 抗議或反對主流觀點:有些人可能支持一位被認為表現不佳的政治人物,僅僅是為了抗議或反對主流社會或政治觀點。 2. 價值觀和信念:人們支持特定的政治人物或政黨常常基於其政策立場與個人價值觀的一致性。即使一個政治人物被普遍認為表現不佳,但如果他們的政策符合某些人的信念,那麼這些人仍可能會選擇支持他們。 3. 團體認同:人們經常會基於社會、族群、經濟或者文化團體的認同來選擇政治立場。因此,即使一個政治人物在普遍意義上被視為不好,但如果他或她代表了某個人們認同的團體,這些人可能仍會支持他們。 4. 訊息來源:訊息的來源和解讀方式也會影響人們對政治人物的看法。如果一個人主要的訊息來源偏向贊同某位政治人物,即使這位政治人物被大部分人認為表現糟糕,這個人可能依然會支持他們。 投票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行為,我自己的原則非常簡單,有一些同溫層也差不多是這樣,不要被中國併吞是我們最高考慮的原則,但其他人並不是這樣。 蔡英文施政的高滿意度沒有辦法轉化成賴清德的選票,民進黨長期執政引起一般年輕人或無產階級的反彈,民進黨廟堂上的左派漂亮學歷講英文的幹部讓草根民眾不爽。 中國的統戰、滲透,背後的金錢,無法(沒有)澄清假訊息的主流媒體,不團結的台派,政黨輪替的聲音,相對的剝奪感。 想到這些讓我幽默不起來!
李忠憲 2023-05-31
知足是什麼?

知足是什麼?

知足是什麼? 對於很多朋友到現在還能充滿活力、用激烈的言語來批判各種議題,我是很佩服。過去我可能還有些熱情,但越來越感到彈性疲乏,最微妙的副作用就是:謙卑和宿命論。 年輕的時候,初次的經歷很多:初吻、初戀、第一次出國旅行、留學德國,在歐洲城市體驗人生,欣賞柏林愛樂、歌劇魅影、悲慘世界,到美國和其他地方去開研討會發表論文等等。 在我爸生病到死亡的那段時間,我一直靠聽著中英文的上流法則,抵抗壓力,維持正常的睡眠。這本書講的是女主角凱蒂.康騰在1938年一年的故事,年輕歲月中的一年竟然可以發生這麼多事情。 人生的下半場,還能夠發生新鮮的事情並不容易,搞一些有的沒有的公民運動,反紫光和數位身分證,跑了三十場的馬拉松,出了一本隱性反骨的書。 孤獨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它和吸煙、肥胖或酗酒一樣不健康,而且會造成壓力。看到好幾個日益老態的同事就這樣孤獨度日,除了工作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生活,有時想想這樣真的值得嗎? 孤獨這種持續的壓力會降低我們免疫系統的功能。孤獨感影響心理,並與導致人們過早死亡的各種疾病有關,孤獨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為了追求事業上的登峰造極、出類拔萃,許多人避免不了過著孤獨的生活。所謂各類成功的人士,一天可能跟幾十個人接觸,用各種方法消滅掉自己所有的時間,以忙碌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雖然見了很多人,但內心卻充滿了孤獨,很多次到台北工作的場合,一天結束之後,在回南部的高鐵上深深有這種感覺。 年輕的時候許多人告訴我們要追求人生的目標,包括我對其奉行不已,但沒有人可以明確告訴我們,追求人生的目標,意義到底是什麼?許多勵志的演講告訴我們要追求成功,追求成功一定是正確嗎?即使一開始是正確,應該要奉行一輩子嗎? 沒有更高的目標,我們也可以過有意義的生活嗎? 維根斯坦評論卡繆說:這個人正在實現存在的目的,他除了生活之外,不再需要任何目的,也就是說 —「知足」。 不需要任何目的,就我的了解,就是「耍廢」,那「知足」是什麼?這兩者一樣嗎?
李忠憲 2023-05-30
林志潔應該也是性情中人吧!

林志潔應該也是性情中人吧!

我和林志潔在現實生活中並不認識,2021 年11月25日她突然寫個訊息給我:「非常感謝您關於父母與小孩一文,很大的啟發」。 知道她放棄民進黨不分區,出來競選新竹市立委,我非常佩服她,一直記得她好像跟我有什麼互動,今天把它找出來。 這人應該也是性情中人吧! 預祝高票當選! ——————————————————— 父母和小孩 2021.11.25 身為勞工的爸媽晚年的退休金,主要是來自我們三個兄弟姐妹,根據統計像這樣養老的情況,在台灣大概不到四分之一。三個兄弟姐妹每個人平均轉帳給父母當生活費,在爸爸去世之前20幾年都沒有間斷,想起他們養我們到大學,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時間,突然有一種圓滿的感覺。 富裕的家庭養老,金錢當然不成問題,看有些有錢人推崇自己的母親一輩子從來沒有買過一個名牌包包,表示在這麼多錢的情況之下,還是遵守著節制、安貧樂道,這是我沒有的人生體驗。 對於父母我們甚至集資買一個小小的大廈公寓給行動不方便的媽媽居住,這樣就不用爬樓梯,但爸爸來不及,從來沒有去過那個房子。跟老人相處的確比不上跟小孩相處,帶著他們去醫院看病,聽他們抱怨身體的疼痛,沒有未來的人生,看著他們衰老死亡,這和小孩相處是全然不同的經驗。 小時候一家五口本來住在一個木造違章建築的閣樓裡面,我不斷抱怨讀書的環境不好,爸爸也沒有什麼辦法,最後只好跟親戚商量到他家去借住,爸爸負債累累也是因為這個親戚的小孩從事建築業,因此不斷慫恿他去借錢投資,最後下場淒慘。我想如果小時候不是那麼會吵,爸爸不用去求親戚住到人家那裡,不知道是不是後來就不會有借錢投資這件事發生。 陪伴小孩感覺青春洋溢歡笑有未來,陪伴老人出入醫院感受衰老和死亡的陰影,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這樣的機會體驗人生,想想都是相當幸福的生活,父母就是小孩,小孩就是父母,然後那是不同階段的自己。 人必須要能夠孤獨,孤獨才是最強大的力量,最強的是那些不害怕孤獨的人。只有足夠的強大才能夠同時享受陪伴自己父母和小孩的生活,克服各種紛紛擾擾的心情。
李忠憲 2023-05-29
罪與罰

罪與罰

罪與罰 能夠把罪與罰拿起來從頭看到尾不只要有時間,還需要很大的耐心,沒有手機網路干擾的時代或許還比較容易做到。但時代的進步,現在也有有聲書,聽有聲書就沒有那麼困難,跑步時候可以聽,一邊散步也可以輕鬆的聽。 年輕的時候,看到罪與罰書上這一句: 發表自己不正確的意見,要比敘述別人的真理更有意義;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才是一個人,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只不過是隻鸚鵡。 去德國的時候有更深的感觸,通常像我們這種亞洲學生都不太敢說什麼話,在這樣的教育體系長大,還能夠勇敢講出自己不正確的意見,的確不容易。 人活著不是要重複別人的話,或別人的經驗,生命只有一次,要自行體驗,必須打破這一步。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很容易讓人虛無,習慣於一種虛假勝過別人、不應該得到滿足的快樂。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習慣了虛假與不真實。 ~罪與罰
李忠憲 2023-05-29
用跑的不一定贏

用跑的不一定贏

用跑的不一定贏 黃仁勳的忠告:跑吧,不要用走的!要不是跑步獵食,不然就是避免成為別人的食物! “RUN! DON'T WALK. Either you’re running for food or running from being food.” 在嘉義高中關於學生的前途,有兩件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事情,整個學校有一種風氣,首先眾所皆知,當然是期望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念醫學系;第二是鼓勵成績還不錯的學生往軍警的職業生涯發展。 我同學也有些人去念中央警官學校或軍事學校,我記得那個時候的教官和老師好像是這樣講:與其去念一些不上不下的大學,倒不如去念軍警這些學校,以我們嘉義高中學生的資質和刻苦耐勞,一定可以闖出一片天地。最近遇到軍方的高級長官也有些是嘉義高中畢業的學長。 而警察裡面最有名的當然是侯友宜,把他看成跟韓國瑜一樣,就我個人看來是非常輕敵。以他這樣的背景能夠過五關斬六將,現在竟然成了中國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無論結果如何都已經是傳奇人物。 最近面對淡水阿給發音錯誤的事情,面對風波,笑臉不道歉,然後偷偷地把它更改過來,很有馬基維利狐狸的精神,令人感到害怕。 很多人都說他的外交和兩岸政策無知和無能,很快會隨著總統大選的進程而暴露在一般民眾的前面,我不覺得一定會這樣,中國給他的尺度不知道有多大,先騙到手最重要,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基本的現實感。 侯友宜知道自己成績不好,沒辦法像哥哥那樣當醫生,考慮現實去當警察,果然如同老師所講的那樣,現在成功代表中國國民黨選總統。 柯文哲擺明就是那個樣子,偷拐搶騙吸引無知的年輕人,是中國的明樁;侯友宜一副什麼都不說,HoHo GPT,打敗郭台銘的過程,看起來是中國的暗樁,三足鼎立的情況之下,只要有人拿到接近韓國瑜的票數應該就會當選。 2024看起來是蠻可怕的,成功不一定最短的路徑,用跑的也不見得會贏過用走的,不誠實也不會怎樣,台灣又不是美國!
李忠憲 2023-05-28
菁英是選擇

菁英是選擇

菁英是選擇 "Elite"(菁英)源自法語,德文的意思是「選擇」。在德語中,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因為其特殊能力、社會地位、教育或影響力而被視為優秀的一群人或機構。 菁英可以存在於不同的領域,如政治、經濟、科學、藝術或體育。他們通常被認為是社會的頂尖,並且往往擁有特權的資源和機會。然而,「菁英」這個詞也可能引起爭議,因為它與不平等、權力和特權的觀念相關聯。 菁英的意思是:“選擇”,只有最好的才屬於菁英。那些超越自我,通過不懈努力發展自己獨特個性,保護大眾免受民粹主義誘惑的人。 在某些人看來,菁英可能聽起來很傲慢,甚至不民主。有人可能會問,一個遠離菁英的人應該如何接受這樣的觀點?我們為何接受需要更好、更聰明的人的指導,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太愚蠢、太懶惰? 如果回顧歷史,人們可能會認為菁英就是為了被推翻而存在的。每次革命都代表少數人的統治是多麼脆弱,濫用權力和壓迫的傾向是多麼強烈。 在沒有支配的情況下做出關於自己的決定,誰會否認那些有勇氣使用自己思想的人不是自由的?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種不再需要領導的包羅萬象的成熟理念,至今不過是一種崇高的理想。每一次精英的倒台都會產生新的菁英,新的統治者,法國大革命產生了拿破崙。 菁英是一種選擇,318運動從開始之後,我就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林飛帆、陳為廷這些闖進去的年輕革命團體,需要黃國昌、徐永明這些所謂的老師? 後來我在今年318運動九週年的時候,遇到了陳為廷,我們跟他感謝他們勇敢的行動,他說他當初什麼也不知道只是覺得不對勁,就這樣闖進去立法院,原先我以為他只是客氣的說:理論還是要靠你們這些老師。 未來我仔細想想好像他不是客氣的說,這是台灣的教育,如果發生在歐洲怎麼有可能上面還擠出一層什麼老師?老師只是多了幾個沒用的學位,真正的革命根本不需要這些複雜的理論,我們台灣不願意被中國併吞,就是這樣而已,還什麼「先立法後審查」?立法個屁!審查個屁! 菁英就是選擇,選擇造就了菁英的升起,還有墜落!  
李忠憲 2023-05-27
菁英是什麼?

菁英是什麼?

菁英是什麼? 在台灣的社會想成為菁英好像並沒有那麼困難,只要好好的念書考上第一志願的科系,甚至只要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自己、家庭、師長和社會常常會誤以這個人是菁英。 尼釆並不如此認為,菁英不會這麼多,一次的考試就產生了幾百、幾千個莫名奇妙的菁英。 尼采說:自然只選擇少數必須為之犧牲的人,一個民族,在大自然的轉彎之下,只能得到六、七個偉人。 盧梭認為菁英的前提是控制自己的個人利益。社會不平等的根源在於這些“社會新貴”的心態。增加自己財富的動力,與其說是出於真正的需要,不如說是出於超越他人的願望,導致他們征服他人。 這就是為什麼啟蒙者堅決要求抵制虛偽的資產階級。從所有個人意志的總和中,可能的自私因素都將被消滅,並成為一個共同的意志。個人利益是萬惡之源,不再在這種共同意志中發揮作用。 尼采的名言是:我們必須有鷹的眼和獅子的心。這句話體現了他對菁英的期許,他認為菁英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強大的勇氣。 胡塞爾:我們必須回到事物本身。這句話意味著真正的菁英應該具有深入到事物本質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現象。 現實感是菁英的基礎,而不是打高空的理想!
李忠憲 2023-05-27
成就感

成就感

成就感 搞公共議題的爛人很多,318 讓幾個命好的人站上遙滾區。算起來我是站在搖滾區的邊緣,318的時候有人安排我去立法院裡面看學生,順便可以講講話之類的。 我沒有接受,覺得不應該去那邊觀光旅行,自己認為這個是一個歷史的事件,要嚴肅以對,跑去那邊觀光旅行也太誇張。 後來因為自己兩個碩士班的研究生跑上去睡在那邊好幾天,我就去立法院外面的街道上看看他們。 人總要接受掌聲,慢慢得到認同才算成長,經由別人的認同讓自己也認同自己,自信也是這樣慢慢建構起來,這也是人生追逐名利剛開始美好的動機,黃國昌、柯文哲等等大概都是這樣。但要真正有自信並不容易,要抗拒誘惑更加困難,現在柯文哲要重啟服貿,黃國昌求官法務部長,真是令人感到生氣。 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事情,只是從事政治在鎂光燈之下,特別會讓人家看出這種求名求利的醜態,最近看到我成大的同事許忠信等幾個台聯以前的立委,跑去參加民眾黨的活動,再次驗證了這些觀察,不管在什麼位置上,理想通常是打高空,追求自我的名聲和利益,才是一般無法抗拒誘惑的選擇。 要有自信、見過世面,才容易抗拒誘惑。想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有自信?我覺得是當完兵那年以後的公費留學和高考一級的兩次考試,有許多優秀的同學學長學弟一起參加這個只錄取一個人的考試,甚至還有大學比我成績好很多、已經考上公費留學的同學,是我高考一級的手下敗將。 自從那年以後,我就覺得我什麼都做得到,去德國唸書的時候也就充滿勇氣,好像是吃了什麼大力仙丹一樣,遇到德國人都不害怕。 基期很低、做到一些困難的事情,總會讓人特別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比做什麼大官或賺了多少錢,更令我感到滿足。 講來講去還是要謝謝我爸爸,他幫我塑造的困境,使我覺得人生很有趣!今天跳出來五年前的這張照片,讓我特別感謝父子這種奇怪的緣分!    
李忠憲 2023-05-26
他一直玩同樣的花招

他一直玩同樣的花招

有一次跟某頂大的教授同台擔任某個獎學金的口試委員,這個教授問了好幾個沒有理論基礎、一點都不務實、天方夜譚的問題。 我在旁邊有些尷尬,但每個學生還是回答得頭頭是道,畢竟這些學生都是萬中選一的人才。 後來休息時間,我問這個教授:你問這些問題自己知道答案嗎?他說怎麼有可能,就看這些年輕人的創意回答! 同樣的情況,我看蚵仔在台大醫院胡說八道,下面那些優秀的總醫師和住院醫師就會想辦法盡可能滿足他的幻想。 現在他就是一直玩同樣的花招,我們又沒有倒楣到是他下面擦屁股的那些總醫師! 年輕人自己要睜大眼睛!
李忠憲 2023-05-24
有錢的詛咒

有錢的詛咒

有錢的詛咒 以前我不是沒有見過像台大經濟系兩個那種學生,只是沒有那麼囂張,家裡環境好,知道讀點書考上台大,其實已經算有點爭氣,多的是像連這種貴公子。 他們會告訴我們南部就是墾丁,為什麼你們要浪費時間去家教,理頭髮是去豪華理容院,年紀輕輕見過非常多世面,高級餐廳、名牌用品、聲色場所等等等,會問你會點菜嗎?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你能想像我過什麼生活嗎? 想要封鎖他們未來的工作更是可笑,父母的資產隨便賣掉一棟房子,就可以足夠他們玩樂一輩子,甚至還有家裡的企業等著接班。不是自己人以外的其他所有人不管男男女女都是奴隸和工具,地位低下與自己完全不同。 不管是搞政治、企業,或學術,我們是在謀生,他們是在遊戲,一出生就有巨大的差別。 這樣的人生看起來表面很好,可是還是要面對死亡和一輩子空虛。維也納巨富之子維根斯坦年紀輕輕的就自願到前線去打仗,想要體驗真實的人生,了解自己的勇氣,最後放棄任何財富的繼承,在阿爾卑斯山平淡當一個中學老師,就這樣度過一生。 大環境就是你出生在哪裡,就決定了人生是怎樣,能夠有反省的人實在太少,可以掙脫命運的也不多。 但台灣有沒有公理,就看掌握權力的人怎麼樣看待這些事情,接受虛偽的道歉,大事化小,自欺欺人? 有錢有勢、成績好、家境優渥、念台大,往往就是這個社會最容易原諒的人,一點都不公平!  
李忠憲 2023-05-24
幾歲才獨立?

幾歲才獨立?

幾歲才獨立? 台灣的大學生一直被保護的很好,很多可以考上頂大的學生都只會讀書考試,所以很幼稚,發生這些霸凌之行為,似乎是可以原諒,他們根本連自己想要念什麼科系都不知道,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看法。對別人厭女或歧視弱勢是好玩,但要對自己處分或退學就變成是言論自由、不教而殺、霸凌、比共產黨還共產黨? 我是很不能認同這樣的說法,德國的小孩10歲、國小四年級就分流,真的有人10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走技職體系?還是念一般大學嗎? 如果18歲還沒有成年,那是不是應該上調到22歲大學畢業之後?60幾歲還是媽寶,然後可以得到這麼多的支持,競選總統,在這樣的社會你又能夠怎樣? 以前柏林的同學曾經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德國大學校園的霸凌好像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嚴重?其實原因很簡單,除了德國大學生獨立自主的訓練以外,德國的大學融入社會,城市與大學結合,學校治理主要是用法律而不是校規,另外就是沒有人逼你做什麼,三十幾歲的大學生也不少。不像許多國家的校園生活封閉,什麼體育運動或嗜好都在這個小圈圈裡面。我想起我第一次在柏林的大學找田徑場,怎麼找都找不到的往事,社會主義的大學不提供這些。 成長意味著要拋棄以往的過去,幼稚無知有時候也是美好的生活,但到60幾歲還是這樣?自我教育和社會、學校教育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嚴肅是實踐有意義人生的必備條件。 我在台北市和柏林市各待了幾年的時間,我對台北市的印象大概就中正紀念堂和木柵動物園,此外什麼就都沒有了。 在柏林的生活,可是非常豐富,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膚淺的大學生活只會對虛無的人生奠下基礎。愛因斯坦在普魯士科學院發表廣義相對論 ,普魯士科學院是位於柏林普提樹下8號,洪堡大學是6號,以前常去學校餐廳吃飯時會經過這個地方,這個 1700年的建築物,至今都維持得很好,現在當成柏林國家圖書館使用,常常有展覽,每次經過我就會想到愛因斯坦。 柏林國家圖書館有三個館,我比較常去柏林愛樂附近那一個,在我念書的時候,柏林是一個大工地。每次都要經過波茲坦廣場那個截河施工的工地,這裏設有觀景台,收門票可以看見施工和工法。那時候我進去過一次,想說買票去看工地,一生可能沒有幾次機會。 二戰後,由於此地位於美國、英國和蘇聯的占領區交界,因此波茲坦廣場一度變成無人之地。隨著柏林圍牆的設立,這一地區更加荒廢。 柏林圍牆於1989年倒塌後,波茲坦廣場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迅速變成了現代化的商業和娛樂中心。許多知名公司的總部和辦公室都設在這裡,如索尼、DB(德國鐵路公司)、漢莎航空等。此外,這裡還有許多電影院、餐館、酒店和購物中心。 現在這裏已經是全柏林最精華地段,柏林老佛爺百貨公司就在我以前上課的歌德學院附近。跑柏林馬拉松的時候,我還再度去回顧一下以前的生活。 其實我覺得台大退步很多,以前國民黨的學生服從領袖頭腦僵化,打壓民主,害怕台灣獨立,但也還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無知。至於搗蛋、有思想的學生唸的都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各種歐陸的哲學思潮,法蘭克福學派等等。 現在竟然一大堆柯文哲的粉絲?
李忠憲 2023-05-23
台大不台大

台大不台大

台大不台大 柯文哲對台灣的影響,不只是政治上,文化上的退步真是難以想像,柯文哲自己本身也不是什麼多優秀的人,要重考多次才能夠上他理想的學校,身為一個外科醫師並沒有得到同行的肯定。但他老是用智商高、台大畢業的方式說一些似是而非歧視的言論,用這樣來吸引大眾的目光,也有許多年輕人崇拜他。 最近台大出了很多仇女和種族歧視的言論,就這點看起來,時代雖然在進步,但台大在退步,不管出自於好玩或是任何心態,講出這些莫名其妙的話,不僅污辱了自己,也侮辱了自己的學校。 只有井底之蛙,才覺得念台大有什麼了不起。出國留學看到很多不敢和老外競爭的台灣人,為了彌補自卑心理,就用自己大學高中那邊畢業的來欺負台灣同胞, 德國的大學不太了解什麼是「台大」,只要是台灣的大學畢業幾乎都一視同仁,台大被人放下。我在柏林工大遇到很多台灣留學生,有很多來自私立大學,入學申請根本相去不遠,不少台大的同學也沒有畢業,念台大根本也沒比較高級。 都已經成年了,人生這個階段,德國大學沒有人管你,要生養小孩的,大學有育兒設施,要玩的去玩,要混的去混,但沒人離譜到在那邊種族歧視、自取其辱。。 不管是黃國昌或是台大這些年輕人,念那麼多書為了政治利益或是看起來帥氣,表現得和沒有唸什麼書的館長一模一樣,好像有聲量才是最重要的?真是悲哀。 我考上台大,然後在德國拿博士,就是要嘴你們這些,莫名其妙跟著柯文哲這種人,還以為自己多聰明?
李忠憲 2023-05-21
黃國昌邏輯思考和館長差不多

黃國昌邏輯思考和館長差不多

黃國昌書讀那麼多,邏輯思考卻和館長差不多,真悲哀!   林智群律師(klaw) 我嘴黃國昌學長,因為他這次搞得有點無限上綱。 就算是oppo 這個人很爛, 也不代表你用很爛的方式對待他,就是對的 oppo 的問題在於接受好處(免除房子租金)沒申報政治獻金, 但不能因為他收到曾某的好處(提供房子) 就影射他知情且參與詐騙集團的事情。 黃國昌目前拿出來的證據,根本沒辦法證明oppo 參與詐騙, 拿這種破銅爛鐵,網路上嚇死人,進法院笑死人。 依照黃國昌的邏輯, 之前他當立法委員時,也一堆公司企業捐錢給他, 這些公司以後出什麼問題,他是不是也要負連帶責任? 這樣合理嗎? 要強調你很有正義感沒關係, 但別用這種影射的方式進行政治操作, 有證據就提供給地檢署,很難嗎? 用影射方式做政治操作,這是哪門子新政治? 黃國昌學長考上過司法官,還好他沒去當, 他的英雄主義、自以為是的正義感, 對司法、對人民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有害。 資料來源: https://www.readr.tw/project/political-contribution/explore
李忠憲 2023-05-20
美國人想阻止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美國人想阻止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德文媒體 Frankfurter Rundschau : 如果中國進攻台灣,那將是在 2025 年 1 月的滿月之夜 Erstellt: 17.05.2023, 08:16 Uhr Von: Sven Hauberg 慕尼黑——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民主統治的台灣視為一個分裂的省份,必要時應透過武力與大陸“統一” 。目前尚不清楚習近平主席是否以及何時會真正下達攻擊命令。然而,亞洲問題專家 May-Britt Stumbaum 認為:“對台灣來說,現在是十二點差兩分鐘。” Stumbaum 是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情報與安全研究中心 (CISS) 的亞太安全團隊負責人。 與中國的衝突:“未來兩年對台灣至關重要” 明年,台灣將選出蔡英文總統的繼任者,蔡英文總統將不再連任。執政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支持台灣獨立。因此,中國將努力支持傾向於更親北京的反對派國民黨 (KMT)。你已經可以看到:一位國民黨高級政客最近在北京會見了高層政客,同樣來自國民黨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前往中國。中國還將試圖通過虛假宣傳和其他操縱來影響選舉。 如果進步黨贏了會怎樣? 然後習會試圖製造事實。中國將加強恐嚇,直到台灣人最終說:我們最好將自己置於北京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冒險開戰。與此同時,有人企圖從內部侵蝕台灣體制——透過虛假報導、滲透等等。 來年,美國也將選出新總統…… 確切地。這是關鍵因素。美國的權力交接(如果有的話)將在 2025 年初發生。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往往幾個月都無法採取行動。許多高層人士在辦公室移交前幾個月就離職了,高層行政職位和大使職位長期空缺。美國在 2025 年初可能會非常虛弱,習近平將利用這一點。 究竟如何? 如果中國決定對台灣發動軍事進攻,那麼 1 月就會提供一個合適的入侵窗口,這不僅僅是因為美國大選的後果。橫渡台灣海峽的最佳時間是冬季海面較為平靜的月份。另外,2025年農曆新年將在一月。然後數以億計的人在全國各地旅行,以至於從衛星上幾乎看不到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屆時中國所需要的只是月圓之夜和好天氣。 具體而言,這種入侵會是什麼樣子? 當中國人來的時候,他們會大量湧入。他們將首先嘗試佔領戰略位置,尤其是政府所在地和關鍵基礎設施中心。然後從那裡到該國其他地區。 “美國要防止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難道西方情報機構不會提前注意到入侵準備嗎?甚至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普丁就已經在邊境地區集結了幾個月的軍隊。 普丁在烏克蘭所做的,中國早就已經在台灣做了。中國定期對台灣發動網路攻擊,戰鬥機進入防空區,日前中國無人機已經第二次繞台飛行。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國舉行的演習也是長期規劃的一部分。這次訪問本身只是一個藉口;畢竟,這樣的演習,短期內是無法成立的。此外,中國已經在台灣附近儲存了大量彈藥。 有一些戰爭情景表示,一旦發生襲擊,中國將不得不承受重大損失。 中國願意付出沉重的代價。即使失去了很多士兵:在中國,人們習慣於做出巨大的犧牲。當北京取消新冠病毒措施時,估計有 160 萬人在四個星期內死亡。入侵台灣的經濟後果也將是巨大的。美國假設中國的 GDP 將因制裁而崩潰 9%。但即使那樣也會被接受。 你認為美國真的會像喬·拜登宣布的那樣,在發生襲擊事件時進行軍事干預嗎? 台灣對北京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的潛艇目前在海南島附近,因此處於非常淺的水域。我們周圍只有美國的盟友:日本、韓國、菲律賓,他們想再次與美國更緊密地合作,當然還有台灣。因此,任何離開中國的潛艇都可以被美國發現。另一方面,在台灣的東側,它直接進入深海。如果中國要控制台灣,中國潛艇就可以從那裡不被發現——而且只會在舊金山之前浮出水面。 美國的恐怖情景。 確切地。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會進行干預的原因。他們想阻止第二次珍珠港事件。台灣不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手中符合美國人的最大戰略利益。  
李忠憲 2023-05-18
「運氣好」

「運氣好」

運氣好 最近飽受攻擊,因為我說蔡英文的「運氣好」,結果被扭曲成蔡英文「只是運氣好」,然後把對偉大領袖即將要離開任期的擔心害怕,投射在對我的怨恨上。 有臉友幫我緩頰說:蔡英文運氣好就是台灣運氣。非常感謝這些臉書朋友的支持。 那一天跟一個國中和高中成績一直差不多的同學吃飯,他突然跟我說:自己雖然兢兢業業在拯救病人的痛苦,但覺得你做的事情好像比較有意義。 現在常常遇到很多朋友,要不是感謝因為我而去跑步,不然就是紫光和eID的事情,自己也覺得很驕傲。 說實在我到底算是什麼東西呀?我完全沒有任何政治的職位,也不算任何公民團體的要角,卻完成了不少難以想像的任務,這不是「運氣好」?不然是什麼?但我想我應該不是「只是運氣好」! 「運氣好」和「只是運氣好」的意義相差很多,直到今天我還是相信沒有那麼多人支持同性婚姻和年金改革,只是因為蔡英文才讓台灣成功走過這些關卡。 沒有蔡英文之後,台灣說不定會走回頭路!
李忠憲 2023-05-16
中國法律有效運作在台灣

中國法律有效運作在台灣

中國法律有效運作在台灣 當初在對抗蔡明介的過程,我們心中一直有個很大的疑問,蔡這麼聰明的人,不知道這件事情對自己短期有利、長期不利嗎?他是不是玩假的?只是為了給中國一個交代?中國製造2025實在太需要台灣的IC設計和半導體。 當時聯發科市場獲利主要來自中國的情況之下,脖子是被掐著,所以他得要出來這樣表態並對蔡英文的政府施壓。 我們出來反對,他是不是內心非常開心?政府裡面沒有人願意出來做壞人,業界有利害的關係,幾個一張聯發科股票都沒有的彈頭學者搞不清楚狀況、自己跑出來當壞人,他是不是會因此很開心? 那郭台銘是選真的、還是選假的?賺了這麼多錢、成為台灣的首富,好像很有能力,但對習近平鞠躬的樣子、資產都在中國、富士康有共產黨支部,工人跳樓的血汗工場和CNN列出長長跳票的紀錄,這些都是事實。困難的是對別人內心的想像,基本上也只能是停留在想像。 事實並不重要,誰操控傳播的媒介,誰就掌握了這個世界。 波特王的臉書用台灣的 IP看不見的事情,臉書說:「因為遵守一項法律要求,必須限制這則內容。」 杜奕瑾表示不知道臉書這項法律的依據是什麼?臉書不好意思直接講是中國的那一條法律。 在數位發展部籌備的過程,臉書也發生類似的事情,林宗男和我兩個人特別一起去找負責籌備的政務委員郭耀煌,他說他會親自去拜訪臉書解決這些問題,郭耀煌保證會把它當成數位發展部最重要的工作來做,可惜後來他當不成部長。 反服貿二類電信和資料庫服務連署時,列的五個訴求,第一個就是: 資通訊服務是國家關鍵基礎建設的神經系統,政府有責任與義務善盡管理保護之責,以維護國家整體安全與人民資訊使用與通訊之安全。 看起來這個運動搞了半天,還是失敗了,中國已經用它的法律來控制我們了!
李忠憲 2023-05-15
零信任

零信任

零信任 看唐鳳的說法,爭取未來獨立個資會的信任是發行數位身分證的依據,跟之前蘇貞昌院長的說法待整個法制完備後,社會各界能夠瞭解及溝通再來推行,有些出入。 假訊息到處流傳,數位發展部不管數位中介法,對於數位詐騙也無能為力,卻意圖用獨立個資會來偷渡數位身分證,很令人擔憂。 在中國的統戰和威脅之下,資安即國安,數位身分證當然可以帶來巨大的便利和商機,但可能伴隨的風險也很可怕。 不像歐盟或日本那麼簡單,成立一個類似歐洲資料保護委員會(European Data Protection Board, EDPB)或日本的個人資訊保護委員會(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ommission, PPC)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數位身分證各環節的資安問題太過複雜,我認為台灣能夠了解這些問題、合適的委員人選少之又少,再加上獨立機關的委員要立法院通過,這機關的下場可想而知。 台灣的問題在於內賊太多,多到不可思議,外敵太強,一心想要併吞台灣。 唐鳳一直講所謂的「零信任」,這個想法很好,在每個人都必須被假設替中國做事的情況之下,不可信任,來考慮資安的問題。 零信任不是應該從唐鳳開始?想要拿個未來的個資會來偷渡數位身分證,我對她就不信任。 不能取得全民共識,卻想要用所謂的「個資會」來背書,我不能接受! 有市議員分享我零信任的貼文,結果他被嗆學店文組,嗆聲的人可能是理工組,但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大學學歴? 而且拿愛沙尼亞出來說嘴, 對於數位身分證,我之前有列出台灣和愛沙尼亞 10點不同,找出來支援一下! 如果要嗆學歷,那就要去找數位天才,不知道她是哪一組?
李忠憲 2023-05-13
為幸福做些什麼

為幸福做些什麼

為幸福做些什麼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七年前在二二八紀念公園的附近,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好幾次在某個頂樓的會議室,討論紫光併購台灣IC設計種種的議題。 接著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宣揚這個運動理念,拜訪好幾位重量級的立委和政商人物。 尤其有一次在高鐵台南站與幾個同志討論寫出「20問蔡明介」。整個過程好像在從事什麼偉大的革命事業,完全沒有感到時間的流逝,為了這個議題跟時間賽跑。 卡繆在異鄉人寫道:我悟出了,一個人即使只生活過一天,他也可以在監獄待上一百年而不至於難以度日,他有足夠的東西可供回憶,絕不會感到煩悶無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愉快。我想這種愉快,並不是這些努力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得到最後的驗證。而是一種為了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努力奮戰不懈所帶來的感覺,尤其幾個這樣志同道合的夥伴,盡心盡力只為了一個高尚的目標,這個目標跟我們的日常生活距離遙遠,也沒有什麼私人利益的關係,或許就是這樣,而感到快樂。 很難知道幸福到底是什麼,但或許我只是想要為幸福做一點什麼吧!
李忠憲 2023-05-12
正直是什麼?

正直是什麼?

正直是什麼? 昨天的那篇文章講到正直是唯一的解藥,但有人懷疑正直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有人說至少是誠實,有人用英文的 Integrity 來解釋。 GPT 的回答是: "Integrity"在中文裡的意思通常被翻譯為"正直","誠實",或者"完整"。當我們在道德和倫理的語境中提到"Integrity"時,這個詞通常指的是一種個人品質,指的是一個人對於道德價值的堅守。這種人會遵守他們的價值觀和原則,並且他們在公開和私下的行為是一致的。他們會誠實地對待他人,並且他們不會因為個人利益而違背他們的原則。 我引用卡繆「瘟疫 」中的答案是:「什麼叫正直?」, 「我不知道一般人怎麼看,但對我來說,就是盡我的本份。」卡繆想要表達的正直簡單一句話就是:盡自己的本分。 疫情嚴重的時候,也更是散播謠言的時候,傳染從哪裡來?怎麼樣才能夠確保安全?被感染的時候怎麼辦?有沒有什麼治病神奇的解藥?一直到誰要為這件事情負責任?許多政治人物想要從中獲得利益,這些人是不正直,很容易發現。 最關心自由對個人生活影響的哲學思想是存在主義,如果沒有權威,沒有父母、沒有國家、沒有關公或媽祖,沒有任何人給我答案,應該如何過自己的生活?怎樣盡自已的本份? 超越情境的可能性幫助我們人類獲得無限的自由,但自由也會成為一種負擔,我們才是必須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決定的人,沒有人能從我們身上卸下這一重擔。 從太陽花以來,不少人權律師或新興的政治人物,甚至網紅,高舉正直的大旗,從中獲得聲量與利益,時間一久,我們很容易發現:完全不是這樣。 我們才是必須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決定的人,沒有人能從我們身上卸下這一個重擔。
李忠憲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