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培相關文章

誰烏賊? 醫管師平議高端話題

誰烏賊? 醫管師平議高端話題

近日來,「高端疫苗」成為台北市長選戰話題,參選人蔣萬安以審計部函送立法院「COVID-19疫苗採購執行情形專案查核報告」所列五項缺失,猛批陳時中「護航高端」,黃珊珊則酸陳「不負責」。 高端疫苗。(資料照)   然而,參閱審計部於今年八月底公布的「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對於高端疫苗等缺失已有詳細說明,高端公司部分批次疫苗交貨逾期,疾管署早就計罰每日逾期違約金;至於逾期三十日以上部分,經衛福部督促疾管署妥適處理後,也已就該部分扣罰違約金,並無所謂「應罰而未罰」情事。 姑不論審計查核的對象是疾管署,歸責於督導機關衛福部,是否合理?若照「延遲扣罰就是護航廠商」的說法,恐怕柯市府有過之而無不及! 審計部「一○九年度臺北市總決算暨附屬單位決算及綜計表審核報告」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因某藥商未依約供貨,與該藥商終止契約後,另洽其他廠商接續履約,衍生替代中藥品價差賠償問題,但台北市聯醫非但未依契約扣留原藥商貨款,造成額外支出一千八十萬餘元,還持續支付藥商一百三十四萬餘元。經審計查核發現後,台北市聯醫始循法律程序進行求償…。本案少扣罰、溢付款又追討作業延宕,豈非護航廠商?柯市長是否也該負責? 行政機關業務繁瑣,作業疏漏在所難免。審計機關查核,旨在督促行政機關精進相關作為,有過則改,無則加勉;倘真有貪贓枉法,自是移送檢調偵辦,又何需大費周章提出審核意見,讓機關亡羊補牢?故吾人面對查核報告,誠應抱持「哀矜勿喜」的態度!若貿然繪聲繪影,甚至妄加罪名,恐導致行政機關投鼠忌器,公務員不敢勇於任事,也斲傷民眾對防疫政策的高度信任。 柯文哲市長日前批評「高端賺的錢不是產品,而是股票」。但審計查核報告則揭示「我國預防接種之投資相較其他先進國家為低,疫苗研發及代工產製能量亟待提升」,國內疫苗自製比率僅約八%,明顯落後其他先進或鄰近國家,建議「輔導國內疫苗廠商強化研發產製能量」。與其痛斥「權力使人腐化」,倒不如力促國家疫苗產業健全發展,才是解決之道! (作者為高階醫管師,臺南市民)
黃瑞培 2022-10-17
萊豬公投英文金句

萊豬公投英文金句

揆諸「反萊豬進口」提案所持理由:「一、從毒物學角度來看萊克多巴胺缺乏人體長期攝取量之健康報告;二、依國人飲食習慣攝取豬肉數量遠高於其他肉品,雖有國際標準但未必適用於國人;三、政府邊境抽檢率低,全面標示將耗費大量人力成本;……五、國民的健康絕不能成為利益交易籌碼。」內容看似攸關食安,卻乏具體事證;遑論以公投方式處理食安議題,亦不足取。 「反萊豬」方一面主張「萊克多巴胺」長期攝取對人體健康影響尚未明朗,不宜冒進;一面倡談萊劑的毒性,擴大推論萊豬對健康的不利影響。然而,全球流通使用的動物用藥種類不勝枚舉,乙型受體素(瘦肉精)只是其中少數。就目前國內動物用藥殘留常規檢驗項目中,不乏毒性明確的藥物,對人體急慢性危害絲毫不亞於瘦肉精。為了「食安」,是否也要把抗生素、抗原蟲劑、賀爾蒙…等藥物殘留的肉品,舉辦公投禁止其進口? 所謂「劑量決定毒性(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食物(包括咖啡、水)攝取過量,也可能致病,甚至致命;毒物微量,卻是無害。隨著科技進步,檢驗動物用藥殘留情形,早已從「定性」判讀結果陽性或陰性,轉以「定量」分析殘留量的多寡。倘若無視「劑量反應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一味要求「零檢出」,恐只求得「心安」,無關「食安」! 我國於二○一二年、二○二○年分別公告增訂《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牛、豬等產品的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牛肉0.01ppm」、「豬肉、豬脂0.01ppm;豬肝、豬腎0.04ppm」,以此作為畜產品進口查驗標準。一旦超標,即不得進口,何況上市販售?但公投議題逕將「針對『豬』增訂『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之舉,解讀為「全面開放『萊豬』進口」,彷彿公投沒過,萊豬將大肆入境並侵害國人健康,何其誇張! 為了捍衛公投主張,難免唇槍舌戰;以「食安」包裝公共議題,亦頗能引發共鳴。但對於食品宣傳,卻不容危言聳聽,畢竟《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廿八條規定:食品宣傳或廣告,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之情形! (作者為營養師、高階醫管師,臺南市民)
黃瑞培 2021-12-18
柯P「不需要戴口罩」的風險

柯P「不需要戴口罩」的風險

防疫警戒是否降級?戴口罩措施是否鬆綁?近來引發熱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打兩劑疫苗就不需要戴口罩。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宣布,自十月五日起「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及「於山林、海濱活動」無須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並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 「戴口罩」屬於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第一段(初級預防)第二級(特殊保護),也是防疫重要的「非藥物介入措施(NPI)」,有別於歐美民情,多數國人並不排斥,所以在臺灣,「戴不戴口罩」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只有「何時、何地、如何戴口罩」最適宜? 我國從原本一級警戒只限「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於擁擠公共場所」才須配戴口罩,自今年五月中旬起,防疫警戒陸續升至二級「未配合口罩規定可以開罰」、三級「外出必須全程配戴口罩」…。戶外戴口罩禁令,促使疫情得以有效紓緩,但也因此造成人心惶惶,甚至舉發案件浮濫。如今指揮中心有條件鬆綁,適可兼顧防疫與經濟生活現況。但若按照柯市長「打兩劑疫苗就不需要戴口罩」的做法,可能置身「突破性感染」風險,以目前國人疫苗施打人口涵蓋率未達六成、第二劑疫苗涵蓋率僅一成的情形來看,將仍有高達九成的國人離不開口罩!遑論從外觀如何辨識完整接種者?這些人會不會被標籤化?…非但絕大多數人不會因此受惠,實務上也窒礙難行。 招名威直言,打完兩劑疫苗仍發生突破性感染,而且機率只有越來越高。 (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其實,在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誰會故意不戴口罩,自陷於感染風險中?反之,在低風險場域,就算不戴口罩,其所可能造成的風險也不高。因此,除了放寬低風險場域免戴口罩外,對於高風險場域未遵照戴口罩規定者,仍宜採取先勸導改善,未改善者再依公共衛生危害程度加以懲罰。 (作者為高階醫管師,臺南市民)
黃瑞培 2021-10-04
改對方向 革錯對象

改對方向 革錯對象

  台北美國商會在「二○一七台灣白皮書」中,抨擊勞基法修法大開倒車,不利創新,更不利發展服務業,建議增加彈性或修法。 民調顯示,「一例一休」位居施政不滿意度之首,高達六成七的民眾不滿意。為何一個提升勞動權益的進步立法,結果換來的不是民眾的掌聲,而是物價的漲升?不僅勞資雙方不滿,連外國廠商也砲轟對白領專業人士不友善,與當初立法宗旨背道而馳。 原本一個正向的改革,卻在「一例一休」齊一基準之下,不僅將藍、白領的勞動程度等量齊觀,更把工時、工資等勞動條件的「期望值」變成「下限」來規範,最後受害的反而是兢兢業業的勞工。 「年金改革」何其不然?當初標榜讓年輕人看得到、領得到的年金改革,方案卻是讓年輕人繳多、領少又延退,當現行年金的財務缺口填補完,二、三十年後退休時,仍得面對破產的危機! 儘管蔡總統就職週年時強調「不是為民調做事,是為台灣做事」、「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止」;然而,即使改革的方向對了,也該想想:是不是革錯了對象? (作者為高階醫管師)
黃瑞培 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