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老愈想再上台!

老人不會去找自己的最適角色,他們就會變成社會的負擔甚至是亂源之一。


以前每次聯考,總是有一兩個阿公級的老人家考上醫學院,媒體都毫無例外的大力吹捧,我則完全不以為然。因為醫學科系乃是替年青人的第一個人生做準備的,老人退而不休,他們準備要過的乃是第二個人生。第二個人生不能排擠掉年青人第一個人生的機會!

而這種現象在政治上亦然。英語裡有個名詞Gerontocracy,它的字裡意義是「老人政治」,而在台灣則是「老人政治」的變體,是一種「愈老愈想再上台」的政治。

國民黨以前是「老人政治」,他們年青時就當官,從中國當到台灣,七老八十還不下台。從民國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就是典型的「老人政治」時代。
到了今天,那個「老人政治」的時代早已結束,但從這次選舉,人們卻可看出,那種「老人政治」已成了文化,不但藍營內有老人搶著要在上台,綠營亦然。那些老人都已是退休級的人物,他們都該去安排第二個人生,但卻有人硬要去搶著再出頭上台,更糟的是,媒體和一些特定的抬轎人物,也在那裡起鬨。這種老人搶著想上台的景況,在外國根本就不可能發生,但在台灣卻成了常態,這不能說不是台灣的怪現狀!

西方民主國家,政黨制度已經成熟,社會上的政治標準也已確定。當大選到了,無論甚麼人想要出來競逐大位,都有一定的規則和路徑。競逐大位畢竟不是上街賣菜,資格的取得有其條件。

但台灣社會卻不然。台灣社會對政治權威的形成缺乏了準則,一個政治人物一旦有名,就可靠出名吃上一輩子,而媒體及各種抬轎人,也總是在這些名人身邊打轉。2016大選,正主兒的新聞反而沒有各家老人多,尤其是國民黨這邊,吵吵鬧鬧到了今日,A咖人物還沒有動靜,B咖及老人卻是新聞不斷。老人急著想要再上台,老人拼命在搶位子,無聊的放話,無意義的作秀,已成了台灣選舉最大的風景。媒體的起鬨是始作俑者。

政治上,最重要的是「有意義」(Signification)和「無意義」一定要有清楚的分野,已經退休的老人,他們最好的角色,乃是公益和教育,替社會長遠的發展作出根本的貢獻,而不是倚老賣老的在那裡這個也干預,那個也干預,到處攪和。每一代的人有自己那一代的人去做那一代的事,老人的時代既然已經過了,就讓它過去,犯不著老人們去指指點點,去下指導棋。老人最大的麻煩,乃是他們不懂捨,更要命的乃是愈老愈想上台,愈老愈想搶位子。老人不會去找自己的最適角色,他們就會變成社會的負擔甚至是亂源之一。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即時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