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對決「黨粹」!

國民黨的洪秀柱最朗朗上口的就是「民粹」。
      
政治行為裡普遍存在著一種劣根性,那就是名詞的亂用。這種劣根性在台灣相當盛行。那就是抓到一個壞名詞,就拼命往對手的頭上栽,最近「民粹」這個名詞就被國民黨濫用到了離譜的程度。

「民粹」(Populism)這個名詞,根據當代重要學者史派克斯(A.W Sparke)的解釋,它乃是一個「相當專業的名詞,但也是最被濫用的名詞」。

就專業性而言,這個名詞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它的俄文本字乃是Narodniks,意思是「人民乃國家的精粹」,那是十九世紀俄國人對民主的認知。到了一八九一年,美國也出了個「民粹黨」。當時美國仍在農業時代,這個「民粹黨」遂為農村代言。美國的「民粹黨」很快就沒落,但它強調農村建設的民主價值,在大蕭條時代卻影響重大,羅斯福的「新政」,就有很多是「民粹黨」的啟發。因此美國政治始學者普遍認為民粹是美國的民主傳統之一。因此在專業上,廿世紀中葉以前,「民粹」乃是個好名詞,它和民主、改革、中產階級價值連在一起,它是一種進步主義!

但從廿世紀中葉之後,「民粹」的專業性卻開始流失,意義也開始變模糊。原因是戰後的美國政黨日益強大,黨官僚和黨政客的重要性增加,人民的地位降低,於是「黨粹」取代了「民粹」,黨官僚為了合理化「黨粹」,遂將「民粹」污名化,於是「民粹」就等於是一種非理性的政治。如果任何政治人物提出了違背政黨利益的主張,就被說成是「民粹」。在「黨粹」抬頭的時代,任何強調真民意,真改革的意見都被貼上「民粹」的標籤。而動輒說別人是「民粹」的人,他們並不對「民粹」去做清楚的定義,只要看到有損他們的利益的主張,就隨意扣上「民粹」的帽子。

在美國的媒體上,像有點左傾改良主義阿根廷的裴隆主帥,或有點右傾的俄羅斯戈巴契夫,巴拿馬的右派強人諾瑞加,委內瑞拉的左派強人查維茲等都被說成是「民粹」。「民粹」成了近代最濫用的名詞,只要不喜歡的民意民主,就說它是「民粹」。對自己國內的改革派民意,也習慣性的稱之為「民粹」。稍早前美國的民主黨組總統候選人高爾乃是個真誠的改革派,但共和黨也稱他是「民粹」!

因此,「民粹」這個名詞,已成了近代最亂用的帽子語言。許多人都不知「民粹」為何物,但看到不喜歡的對手,反正說對方是「民粹」就對了,罵人是「民粹」,乃是最廉價的貼標籤。

近日以來,國民黨的洪秀柱最朗朗上口的就是「民粹」,我敢擔保,她一定不懂「民粹」的真正涵義。她只是把「民粹」這個口號當作武器在用。民進黨在說的民意就不是民意,而是「民粹」。洪秀柱的語言裡已把民主分為兩種,國民黨所說的民意才是民主,別人說的民意卻不是民主,而是「民粹」,政治有這樣說的嗎?

因此台灣的政治其實是有兩種,國民黨所說的其實乃是「黨粹」,民進黨以民意為依歸,乃是「民粹」,因此這是個「民粹」挑戰「黨粹」的時代!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