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台仁相關文章

舊金山和約之下 坎貝爾與龐皮歐不矛盾

舊金山和約之下 坎貝爾與龐皮歐不矛盾

  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於七月六日表述:「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後,對照前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於去年十一月十四日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讓我們深感詫異,兩種極端究竟有何關聯?另外,拜登團隊在國會連續推出接近宣布「台美建交」的保台法案,與「不支持台灣獨立」又有何種關係? 欲理解問題的本質,需追溯到舊金山和約(SFPT)。具體說,日本放棄台澎領土後,SFPT沒有註明台澎該如何歸屬。然而,七十年來原本安寧的西太平洋,因中國崛起,導致台澎領土被逼定位的壓力急速上升。 我們若以SFPT為法律架構來檢視龐皮歐與坎貝爾的聲明,可以發現兩者非但沒有互相對立,而且還維護著SFPT的原始狀態: 一、既然SFPT無註明台澎該歸屬,「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自然是「實然」陳述。 二、至於台灣該獨立、統一或其他,是台澎領土定位的選項,屬「應然」主張。白宮代表盟軍,保持公正的監管角色:既不應支持「獨立」,也不支持「統一」。 三、至於那些保台法案,反映美國在SFPT中所應履行的條約義務。 面對北京不斷宣示欲用武力解決台海問題,白宮除了反覆強調上述立場外,也藉著與盟邦頻繁舉行軍事演習的方式,通牒北京「美國力求避戰,但絕不懼戰」;美國一定義無反顧的為履行條約義務而保衛台灣。 台澎領土不是從SFPT日本宣布放棄後,就自動交給台澎住民;若台灣要從被放棄的日本領地變成擁有領域的主權邦國,住民必須先取得SFPT體制下可進行自決的授權。住民自決的權利,即使被聯合國憲章與各種宣言所保障,但絕不是天賦人權,而是需要國際公約承認後,透過合法程序而來的權利。根據SFPT,台灣住民要向代表盟軍的白宮請願,以取得該權利! 合法建立主權邦國,最關鍵點不在於James Crawford教授所稱是否宣布獨立,更不是如何正名制憲,而是取得授權。 美國所謂不支持「台灣獨立」,即明白表示未定位之前,台澎是美國代表盟軍無限期保護,由民選政府管轄的自治領(包括南海諸島礁)。至於金馬若要舉行住民公投,那白宮絲毫沒有立場說三道四,因這超越SFPT的管轄範圍。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21-07-19
複數選區的罷免制度斟酌

複數選區的罷免制度斟酌

一萬多票當選,八萬多票被罷免!難道王浩宇做人這麼差勁,竟然引來高達八萬多人來罷免? 有人說這是因為網路聲量的結果,有人說是國民黨總動員的結果。不管什麼原因,最簡單的數學現象就是:在泛藍佔九十%的選區內,王浩宇當選時的得票率是八.六八%而已。但罷免時,卻是泛藍集中於僅僅一位被罷免者身上,所以九十六%罷免同意票,接近於九十%的泛藍總得票率,豈非再當然不過。 這現象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任何泛藍的傳統選區,只要集中投注於單一被罷免人,藍營選民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將非藍之公職人員罷免,只因為這個客觀的數學因素。 理論上,在鐵綠選區也會發生相同效應。因為還沒發生,所以尚無法證實。而韓國瑜被罷免的狀況不能相提並論,因為高雄本身並非是超高綠票選區。 王浩宇當選及罷免對照   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出一個亟待注意的風險:雖然罷免的法律在二○一六年底才修成目前的樣子,立即導致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差點被罷免成功,卻也造成首次直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顯然選罷法的遊戲規則需要再加以研究調整,讓罷免可以在輕易成功與毫無機會之間取得平衡。否則,任一陣營只要動員五十萬人作為長期移動戶口,就可到處罷免一些對方陣營的人了。若果真如此,台灣的民主將會非常不健全與不穩定。 我是堅信,亂玩體制,權力的迴力鏢終究會打到自己。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21-01-18
談領土歸屬的複雜性

談領土歸屬的複雜性

從遠古到大西洋憲章,領土歸屬都遵循叢林法則,打贏一方說了算!所以日本可以統治台澎、法國能收割越南,英國佔有香港、九龍,大家視為當然,也都合法。 一九四五年聯合國成立後,領土歸屬就改為相關方合議,加上住民自決,容許其建立主權邦國。經此改變後,才逐漸解開二戰前歐美強權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掠奪。 當大英帝國依循人民自決原則,容許整個阿拉伯半島從殖民地獨立建國的同時,雖增加新邦國:以色列、科威特,卻使居住該地區超過兩千年的巴勒斯坦人淪落無家可歸。然而,有原則就有例外。另一個極端是:英國一直不讓香港住民自決。根據條約:九七年該歸還的僅新界部分,香港島與九龍是正式割讓給英國不必歸還給北京的。但因實際行政上的困難,也因北京表現願意遵守國際承諾,英國就決定一併與新界一起送還給中國。 在西太平洋方面,大西洋憲章雖然約定參加者戰後不得增加領土,定義應恢復到太平洋戰爭前的疆域,卻遺留下許多未定地位的遺緒,如台澎、南海諸礁、日本北方四島、東海尖閣諸島(釣魚台)。從一九四五年至今,這些未歸屬領土仍懸空未決。 舊金山和約之後到底這些未定位領土之歸屬,該由誰負責出面召集,研商解決辦法?華盛頓、北京或莫斯科說了算?或區域住民自行決定舉行公投就可搞定?即使北京從一九七一年獲得聯大席位後,聯大從不把這些未定位領土的歸屬攤在議程上。強國們互相裝聾作啞,更甭論誰會在聯大提案讓台澎領土之歸屬,交由台澎人民自決。 當年,若不是合法宗主國葡萄牙的同意,加上實際管轄的印尼首肯,以及授權聯合國辦理,東帝汶公民自決不可能得到國際認證。相同的,加泰隆尼亞就沒有得到國際認證;科索沃即使通過公投,也和歐美多國建有邦交,但還是不被接受進入聯合國。索馬利蘭到目前為止也一樣。 台灣與索馬利蘭將互設代表處。圖為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H.E Yasin Hagi Mohamoud)今年2月訪台時晉見總統蔡英文。(外交部提供)     理解領土歸屬的複雜性,即可知道台澎領土的歸屬,絕不是台灣人民公投自決、或制新憲就可以解決。人民自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需具國際社區的認可。自決公投前,需完成全部法理程序,才能讓最後自決公投結果具有國際法律效力。否則自我宣布,無異類似宣布嫦娥擁有月亮領土之所有權一樣荒唐。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20-07-26
不如改推建交運動

不如改推建交運動

  從二○○○年以來,四年一次的中央選舉與四年一次的地方選舉,兩者交叉形成台灣每兩年就一次民主大檢驗。近二十年,各陣營無不迭遭選民嚴厲的檢驗而輪流哀鴻遍野。 然而,這種定期的檢驗,除了深化民主之外,能讓台澎邦格、定位與領土歸屬定調嗎?換句話說,從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至今,台澎這塊領土的歸屬與管轄當局的法源,能否透過內部投票途徑,從各陣營不同主張取其一,而獲得最終定調?顯然不行。 雖然明擺著的事實,就是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且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但看看加泰隆尼亞的公投,就知道:邦格、定位與領土歸屬,至少要有國際上的大國贊聲,不是台灣人自己說了算。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不能不承認。 台灣被佔領,主權被信託或擱置,所以自己無權建國。想要建國,要經「有權者」授權才行。有權者,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戰勝國)」。一個領土,有國家的樣子,卻沒有國際承認,只能稱為「自治」。從一六四八年之後,世界政治進入「承認政治」的時代:國家,要由其他既存國家來承認才算數的。這是規矩,不喜歡也沒用。 東奧公投就是明顯的例子:就算公投百分之一百過了,國際奧會不接受又有何用?部分人希望透過國內選舉(公投),來達到邦格、定位與領土主張,就是無視外部權威,在幹自以為是的事情。頂多是在現行法秩序下,明確宣示台灣跟中國是兩個不同國家。但這行為在國際面向,根本不產生有效的意義。 台灣現在要爭取的,已經不是自己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而是國際如何看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所以,有志者與其推動公投正名、加入聯合國等無意義的運動,不如推動台美建交、台加建交、台德建交,讓先進國家在發覺自己長久以來為了屈從中國,而給予台灣不公平待遇的錯誤,在罪惡感驅使下改弦更張的賦予台灣本來就該有的地位補償,來得更有意義。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8-12-15
已呈極限徵兆的民進黨

已呈極限徵兆的民進黨

  日本明治維新前,幕末有志人士,如坂本龍馬、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等對德川體制抱著徹底翻轉的決心。他們認知:延續幕府體制完全無法讓日本現代化。所以一旦幕府被迫交出政權後,立刻著手從根改造政府機器。每天所思考的,就是還剩下那些舊體制需要捨棄更新,而不是把新人放置在德川體制上。 這取向讓明治維新能徹底脫亞入歐,不流於形式。從孔儒科舉轉換為歐美現代文明;從僅製造武士刀,變身製造現代機械槍砲。僅二十六年間,新國力讓日本在一八九四年就有能力向大清發動甲午戰爭。即使二戰戰敗後,還是可以用最快速度站起來,成為全球七大工業國的唯一亞洲邦國。 相對的,民進黨建黨至今也超過三十年了。這三十年間,到底民進黨針對舊體制,完成啥根本翻轉?橫行台灣七十年的中華KMT體制仍文風不動。坦白說,民進黨人的思考灌滿國民黨體制概念,垃圾進,垃圾出,無法超越國民黨既定思考框架。 要先有新橋才能把舊橋拆掉。單憑舊橋修修補補,永遠無法發揮效能。小英掌政以來,似乎沒有思考過:以另外一個嶄新平行的體制,讓國府體制逐漸消失。 以國防為例,由黃埔族系所掌控,信奉的意識形態是「為中華而戰」,不是「為人民與土地」而戰!這種狀況下,若沒用建新橋,所謂的國防將完全是白搭!雖然原住民的戰力與能力,在軍中的卓越表現是有目共睹,但原住民籍軍官進不了核心指揮體系。倘若能建立新橋(「為人民與土地」而戰),即使當下國防有明顯罩門,仍可藉由各種方式來提升軍隊向心力。 又如檢審司法改革,部長的思考樣態不自覺地服膺國民黨法價值體系,叫改革如何進行?其餘內閣與公權機器也一樣:既然概念以掌權為最大目的,在詭譎的國際情勢下自然採不得罪相關大國為最優先,導致行事固然謹慎小心,卻忽略可大刀闊斧開拓新橋的機遇。 建造新橋需要平行思考。然而當下的執政團隊卻被綑綁在:唱改革→拚當選→既掌權→延舊制→唱改革→拚當選→既掌權→延舊制…的循環。這就是民進黨施政的極限! 只有建立新體制,才能進行真正如明治維新般的大改革。 (作者為經濟學人,部落格:https://ajin2050.blogspot.ca/)
田台仁 2018-02-28
問題在薪資不在例休

問題在薪資不在例休

  何以小英政府原本要為勞工爭取更多權益的「一例一休」變成棘手燙芋?原因在於誤診了問題的關鍵。為要弭平全國一致的休假日,單純從工休日數切入,卻導致整個政策削足適履。最嚴重的是忽略了勞務工資有結構性被壓低的傾向,這才導致即使限制工時工休,也無法有效保護勞工權益。 台灣經濟發展至今需要自問:除了行銷勤勉耐苦的民風,廉價拍賣人工勞務之外,台灣有啥優越條件能當作製造業出口的競爭利基?以代工出口為主幹的經濟發展概念,必然形成以競爭力為藉口,刻意壓低薪資的就業環境。低薪結果,勞工就需加班,加班現象就產生無窮無盡工休工時的細節爭執。 高舉出口大旗,企業聯合壟斷壓低薪資,必然造成整個台灣跨行業的薪資低落。其影響就是,引進外勞,把廉價人工往台灣集中,讓台灣變成廉勞的匯集地,根本無從期待產業升級。反而是,台灣所培養的中高階技術人員,自然往外跑了,這就形成惡性循環。 在產業創新無路下,唯一的選擇便是繼續找尋更廉價的人工產地。「新南向政策」說穿了僅是轉移陣地,扭轉原本對中國投資的方向罷了,其基本思考仍在維持低成本代工的層次。 除了出口概念導致薪資被壓低,另外促成年輕世代低薪的原因明顯是結構性的社會問題。這現象光以能源業(石油、瓦斯)為例,就足以展現台灣資方缺德的嚴重性。這些能源的來路百分之百進口,最終內銷價也比美國貴,但為何能源從業人員的薪資卻少得可憐?一個桶裝瓦斯的員工,連桶肩扛爬梯上四樓,才賺幾十元而已,中間差價,遺落在何處? 雖然中油員工薪資可能高過國內其他行業勞工,但既然能源進口成本與最終內銷價都具美國水準,為何從業員薪資仍然相差美國那麼大?可見台灣能源業從資本所賺得的利潤,是高到不合理:低廉勞務所節省的成本變成資方增進利潤的來源。 所以說,低薪現象的普遍化,不僅是接單代工出口概念所造成,更反映出從成本到最終內銷價之間的利潤,係結構性偏向資方的超額所得。既然結構性產生低薪,怎可能不需加班?為了生活,必須加班;加班越多,資方賺越多!政府考慮×工×休根本就是隔靴搔癢。 賴院長該針對結構性的低薪開刀,才能治療一例一休的工時工休問題啦。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7-11-03
小英該走自己的路了

小英該走自己的路了

  川普所主張固封自守的經濟政策,是一種「經濟類門羅主義」。世界輿論原先預期他勝選機率小於希拉蕊,所以當初大家並未嚴肅看待。但其影響卻不可小覷。 10月26日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報導〈西方引領貿易繁榮的時代結束了〉,文中強調全球出口貿易從2008年開始逐漸萎縮,不僅東亞的中國,同期的日、韓,出口量也都呈現巨大下滑態勢。預估2017 年以後,全球進出口貿易更將進入衰退期。川普的「經濟類門羅主義」以及「美國自大主義」政見,恰如其分的契合了時代潮流的演變。 導致全球出口貿易萎縮的原因很多,最少有:1. 新能源與替代能源的蓬勃發展;2. 3D打印和智慧機器人的興起,讓廉價人工的重要性大減;3. 溫室效應讓環保概念提昇,節省消費的概念順勢興起,經濟成長減速;4. 資源回收再生,新資源科技與生產在地化,讓貿易量降低。 此一事實,對依賴出口為經濟發展引擎的邦國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它意味著過去東亞國家藉由廉價勞力,生產商品並透過與歐美貿易,換取本國所需的資源與資本,以提昇國內經濟水準的經濟發展模式,恐非面臨巨變不可。 在此新趨勢下,原本都往歐美出口的東亞國家,只能選擇區域內彼此交換。然而,同樣是出口廉勞代工產品的東亞邦國之間,有啥比較利益 (Comparative Advantages) 可言呢?一旦歐美不再進口,東亞的廉勞產品要賣給誰,就是大問題了。 川普成為白宮新主人,對台灣經濟的意義是:出口貿易必然衰減。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再也不能倚靠貿易出口賺外匯了。小英政府即使維持陳添枝原有傾中經濟政策不變,再增添提出的「新南向」及「5+2」,都還是侷限在出口取向的發展模式,落後全球新趨勢。小英政府勢必要全盤更新經濟發展戰略不可,否則新南向將淪為口號。 以色列一直是扮演自給自足的典範:它從來不依靠廉勞代工出口,不但研發出大型海水淡化,成功地把曠野綠化成多層直立農田,也開創許多為配合自給自足目標的科技,並還在醫藥,光學,精密儀器與軍事等方面有卓越表現。擁有成功自給自足經驗的,還有北歐。北歐邦國的科技、貿易量與台灣相差不大,但北歐就做得到台灣所難以企及的生活水準。其關鍵是北歐採用與東方價值的「資本囤儲」迥然不同的「資源流通」概念,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 東方傳統的「資本囤儲」,就是以「財富累積」(發財)為最終目的之經濟價值觀。它的特徵是:僅在意節省成本,難怪工時、工資等勞工待遇議題,永遠走不出勞資雙方的拉鋸。它既無法讓科技研發升級,也無心提昇廣大勞工的經濟地位進階成為中產階級,藉以帶動整個市場的消費力。 舉例而言,以資本囤儲為動機的土地開發(商城、營運中心、辦公大樓等),因為忽視增進勞工消費能力,也就無法真正促進消費量。到頭來,土地開發頂多只能進行零合剝奪,無法將餅做大,變成鬼城的這類土地開發案,在中國俯拾即是。而台灣以苗栗為代表,也是蚊子館一堆。資本需要活用才能產生價值,東方式累積財富的經濟發展概念,非徹底轉換不可。 若把經濟發展視為包括人力,資本,天然材質在內的「資源流通」系統 — 賺錢的目的是為了再投資於研發新產業。這樣就能持續開創未知,刺激發展,提昇經濟層次。當新產品,新方法,新機器越來越多,就能讓勞務在生產線上的份量越來越少,也就能促進生活水準提高,中產階級普遍化。 其理由是:新方法,新科技,新創造,新機器,新產品,推陳出新的結果是:量多,速快,質好。這前提下,消費力必然被迫非強化不可。為了讓消費力增強,必然要提昇勞工權益和待遇,讓廣大勞動群有錢有閒,以便消費高效率下的產能。這一來就可直接降低工時,增高工資,全民生活水準因此提昇了。為了要維持固定的市場流通量與速度,政府明令35週工時+30天年休+國假+ US50K年收入,既不是夢,也不是恩賜勞工,而是經濟發展模式非得這樣做不可。 「資源流通」概念下的經濟發展,就是要走出傳統「資本囤積」的零合陷阱,而創造一個「不善待所有工作從事人員不行」的經濟體系。若不善待人工勞務,資源就不流通。一旦資源不流通,資本就未被活用,也自然沒有繼續成長的可能。 幾乎可以斷言:在「經濟類門羅主義」下,TPP即便不收攤,至少會有大幅度變質。小英政府必須嚴肅面對這殘酷事實,並構思台灣經濟如何往自給自足的路線上走。經濟政策制定者,此時要在基本概念上有個非常重大的轉變:不再沈迷「賺取外匯,囤積外匯,再投資賺外匯」的無限循環中;而是以科技開創未知的領域,朝向自給自足的目標發展。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6-11-13
三民主義:一民打兩民

三民主義:一民打兩民

「三民主義問題很多」。 偉哉許志雄教授!驚天動地的一句,把七十多年來套在台灣人民頭上的緊箍咒徹底摧毀了。怎說? 三民主義原則互相牴觸,根本行不通的。它既然高舉民族主義,必然會產生大家長概念(Paternalism)—全民福祉依靠一個全盤抓權的民族救星恩賜。全面抓權讓政治制衡機制不可能發生,焉能高唱民權提升?藉著抵抗外來侵略而高舉民族主義,必然為了維護民族救星的至高權位打壓異己。自從蔣介石流亡台灣後,所謂三民主義的「政績」,都是民族主義打壓民權主義。 在毫無異己的民族主義下,民生主義也完全不可能被實行。黨官強征人民財產、炒地皮、囤積糧食時,無不藉民族主義下民生主義為遮掩。過去表面給小佃農好處的所謂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等民生德政,說穿了不外掠奪私產,轉換成公產,再轉私產的五鬼搬運術。今天的大埔案,美河市案,航空城案,甚至都更案等,不都是換場地繼續演出?日本時期藉著皇軍軍需為藉口搜刮民產,蔣介石則以三民主義、反攻大陸救同胞做著同樣的事。 只要有民族主義,其他兩個主義註定是陪襯的角色。 更糟糕的是,中華民族主義的源頭是以孔儒帝王思想為基礎的沙文主義,內容萬變不離其宗,就只為了神格化統治家族。因為這思想對統治者非常有利,雖歷經春秋戰國漢隋唐宋元明清孫蔣毛至今天,依然不衰。千年來大小革命發生上百次,但從來沒有一次產生新的政府型態。中國政壇一而再,再而三依然處於改朝換代的漩渦內迴轉,以致於小說的「分久必合」竟然成為卸任民選總統的信仰價值。 中華民族主義千年毒性不變,實在是民主與民生的最大障礙。 (作者為經濟學者)
田台仁 2016-10-19
巴布狄倫跟台灣有甚麼關係?

巴布狄倫跟台灣有甚麼關係?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巴布狄倫(Bob Dylan),對我而言,等於認同台灣民主化過程。 嬰兒潮世代的人,不只對Bob Dylan完全不陌生,甚至是成長過程必備的養分。他的作品以反戰為主題。披頭四,Bee Gees,Joan Baez,Peter Paul & Mary,Simon & Garfunkel等,都是同期舉世著名的反戰歌手和樂團。Bob Dylan最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是一九六二的《隨風而逝》(Blowing in the Wind),靈感取自於《舊約聖經》的傳道書。 Bob Dylan讓二戰後立即陷入冷戰的世界,及追求資本累積、工業發展的洪流中,透露出一絲回歸人本的氣息。那是嬉皮的年代,是年輕人充滿對社會體制要求更新,不顧代價追求政治理想,建立公平正義在地面上的社會運動。不論人種膚色、信仰文化,超越民族,是從十五世紀文藝復興以來,最大規模全球性的人本思想革命。 然而,這時期在台灣長大的人,則是遭受最嚴重大腦荼毒的時期。到處是軍警憲特與線民,白色恐怖最嚴峻、警總最蠻橫的戒嚴時代,卻是高級外省人最歡欣的時期。好在那時有美軍駐紮台灣,美國新聞處(北中南高)的閱覽室,成為年輕學子渴望求知、探討先進文明的最佳管道,所以多少有些西方文化潮流的味道。 雖然台灣沒有那種如在Wooodstock三天三夜不停歇的熱門音樂祭,但仍讓年輕台灣學生種下對言論自由、人權的渴望。但年輕人單純對自由的渴望,卻遭警總殘酷打壓。於是,單純的渴望,形成廣大民眾反蔣、反黨、反體制的力量,讓威權逐漸褪色。透過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及一九八六年的組黨,如今政黨輪替成為常態的台灣︱︱ 民主與人權已是台灣社會不可撼動的價值,思想不再是犯罪,政治犯也成為歷史的珍藏。 於是我感受到,台灣人54年漫長爭取民主的過程,終於透過頒給Bob Dylan諾貝爾文學獎被肯定。有幸親身經歷這段時代的人,必定感到這趟人生夠精采、夠豐富!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6-10-15
台灣應加入美國和平隊

台灣應加入美國和平隊

二○一六年連續幾個月來,歐巴馬總統為過去美國外交作了幾件歷史性的補償動作包括:與古巴建交,訪問日本廣島、越南,並解禁軍售,同時史無前例的讓六個AIT處長一起在小英政府上任後向台灣人民祝賀。這些動作凸顯美國非常願意在國際上幫忙台灣重進國際社會。 五月底,隨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出訪越南的美國國務卿凱瑞,和越南外長在河內共同出席美國和平隊(Peace Corps)進入越南的協議簽字儀式。這次訪問越南,並解禁軍售是從越戰後雙方最高峰的互動。 美國和平隊是政府組織的民間志願團體,服務內容以提供技術文化培訓為主,不過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和越南這樣的共產黨國家,長期將美國和平隊視為文化和政治滲透,甚至視為顛覆工具。美越間的這項文化交流項目歷經十年談判才得以達成。 聲明說,第一批和平隊志願者將於二○一六年底抵達緬甸,他們在被派往各地工作兩年之前接受三個月的培訓。 美國做出這一宣布的同時,歐巴馬總統正在緬甸出席東盟峰會,會晤緬甸的領導人。在訪問緬甸期間,歐巴馬對緬甸向民主過渡的步伐放慢,甚至倒退表示關切。 美國和平隊始建於一九六一年。此後,和平隊向全球派遣了近二十二萬名志願者,在教育、衛生和農業方面提供幫助。和平隊的使命之一是促進美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的深入了解。 緬甸將成為有和平隊項目的第一四一個國家。白宮說,這「進一步展示了美國和緬甸牢固的伙伴關係和持久關係」。 正值吉爾吉斯斯坦以「一中原則」拒絕台灣志願醫師組織入境義診,小英政府應向美國表示:台灣願意參加美國務院所領頭的和平隊進入越南、緬甸。 別的不說,台灣的醫療團隊的出診是世界上頂呱呱的,這時就可以派上場,也順便為WHO的會員資格鋪強梗。台灣許多方面專業也具世界標準,都可以充當傳授及教育的服務。山姆大帝當然也樂得有如此高專業的台灣成員加入和平隊,一舉數得。 小英政府應該大膽提出,也可以增添國內年輕人就業機會,增加國際觸角,讓台灣在新南向過程廣受歡迎。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6-06-24
520最該被取悅的是台灣選民

520最該被取悅的是台灣選民

  這幾天,各方勢力急於意圖影響蔡英文五二○就職演說的內容。然而,小英不過是一個個人而已,她背後站著將近七百萬的台灣選民挺著她。各方勢力要說服的,不是小英,而是支撐著她的選民。 同樣劇本,在二○一五年四月小英訪問華府前就演一次了。如今同批人馬奔波於華府與北京,好似錄影重播般不斷放話。假使去年的企圖有效,小英就不可能定調「維持現狀」為競選主軸,也不可能成功訪問華府。進一步說,小英就是因為超越北京的「九二共識」,所以才能獲得將近七百萬票的支持。反過來說,若小英選前接受「九二共識」,那麼出現在今年五二○就職的人根本就不是小英了。 然而,為何小英的演講內容這麼重要,足以牽動美中雙強?答案很簡單:中美雙方必須讓台海繼續穿著「國王的新衣」。這件新衣若被戳破,七十年來的西太平洋的遊戲就會劃下句點。 講明白些,這件「國王的新衣」就是台灣領導人萬切不可站在台灣選民的立場,把台海兩岸領土歸屬的國際法理講清楚明白,更何況台澎領土地位與太平島南海領域的命運綁在一起。 一旦小英明白向國際宣告,很可能把美中雙強在此區的軍演戲碼轉為真正的拳腳相向。基於此,中美雙方都需要小英合作,以便模糊遊戲得以繼續。既然戲法要持續,那麼要出現一個美中雙強都能同意的「統一」局面是無望。也因此,前述的施壓只不過是中美雙方要取回一些下台階的面子罷了。 小英的個人喜好如何,不是重點,畢竟她的授權來自台灣選民。小英要如何說?該取悅誰?最優先的考慮當然是她的老闆─台灣選民,而不是白宮或中南海。 (作者為經濟學人)
田台仁 2016-03-21
讓中國獨立吧!

讓中國獨立吧!

早在一九五○年英國就與ROC斷交,直到一九七二年才與PRC建交。當時世界的中國概念是極端混淆:「中國」=「中華民國」=「台灣」。這個荒謬等式,在白宮支撐下,竟然維持蔣介石高居安理會席位將近三十年。這期間,蔣介石政權一方面代表整個中國,一方面龜縮於台灣,中間就是「中華民國」四個字做連接。這個怪現象,被聯大在一九七二年的二七五八號決議文徹底打破:蔣介石的中國席位被北京政府取代了。 因此,從這次英國拒認台灣是國家的回答,可以很容易看出問題是在「中華民國」的定義與「一中」所產生的矛盾。因「中華民國」的定義卡在兩個相隔七十年前後統治板塊的落差震盪,A:「蔣介石所喪失一九四九年以前統治的中國區域」,與B:「蔣介石一九四五代理盟軍佔領接管未定位的日棄領土台澎」。 長年來,整個台灣社會就依狀況的方便而選擇「中華民國」的定義域,要解讀成A中國,可也;要解讀成B台灣,也可以。這可從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得到確認:「民國╳╳年」的紀元在世界上只有台灣使用,卻意涵包括一九四九年以前蔣介石的中國版圖。 英國政府「是不能也,非不為也」,只因為台灣把自己綁鎖在「中華民國(ROC)」的「一中」框架內,導致英國無法承認台灣的國家主權。英國外交部對「一中」的ISO認證,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絲毫無任何其他各表的空間。 在當前憲政體制下,剛被民選出的小英新政府,若希望「中華民國」能夠再度進入國際社會,不需等候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很簡單的有效方法就是公開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九四九年從「中華民國」獨立建國的,並承認當下北京政府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只要這一宣示,小英就可以幫英國政府解套,不再被「一中」桎梏束綁,導致阻絕與「台灣中華民國」建交的可能! (作者為經濟學人,http://ajin2050.blogspot.ca/)
田台仁 2016-02-18
懷念梅心怡

懷念梅心怡

在紐約布魯克林的低階層區碰到Lynn Miles,梅心怡。開口第一句寒暄話,我問:「你怎麼取個女孩名字?」答說:「我爸媽把我的器官看錯了!」 相視大笑之後,從此一起工作,進入非常重要的計畫,要在台灣建立反對黨的大工程。那是一九八六年二月,台灣還處於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的事:主要是要在美國成立一個台灣政黨,而後「遷黨回台」。後來此計畫於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在紐約UN Plaza Hotel成立了「台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並同時宣布許信良、謝聰敏及林水泉將於年底以前將該黨遷回台灣。這是衝破海外黑名單的開始,也因為這個因素,刺激了當時的黨外人士積極朝著組黨邁進,就於該年九二八成立民進黨。Lynn那時是被找來紐約協助遷黨回台負責外語媒體關係的工作。 Lynn可以寫很流利的中文,講很標準的華語。問他說,為何當初不學台語,他回答說:學台語就不能從KMT得到消息,用中文不但可以向KMT騙出消息,還可以把KMT罵出更好的效果!他的中文是在七○年代到台灣學習。他從一張白紙,認識到KMT對台灣人的糟蹋打壓,之後就一輩子栽進去為台灣的人權與民主化努力。 Lynn說話不多,但非常幽默,喜歡抽菸。有時工作完畢之後,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大夥兒一起吃韓國烤肉、喝啤酒、抽菸、訐譙KMT。如說他的思維左派,倒不如說他的生活左派,非常簡樸。 Lynn有個日本女孩的老婆Sachiko,養有三個女兒,住LA。單身時到處都可住,結了婚返美之後,就定居LA。他在二○○○年後再度到台灣,一住就到最後。 在台灣時,曾經一兩次再度碰到他,那時阿扁執政,所以Lynn的生活條件有些改善。有一次因為阿扁邀請白色恐怖時期曾為台灣民主奮鬥貢獻或幫忙過的國際人士來台旅遊,當做一個致謝,Lynn那時也讓全家一起到台北。我第一次見到他們全家,陰盛陽衰,但全家都以這位不會賺錢的爸爸為豪。 最後一次的見面是幾年前在淡水的紅樓,我們還是抽菸、聊天、開懷大笑。之後曾經一兩次Email聯絡討論事情,知道他住桃園龍潭,但身體狀況不佳。沒想到這麼快就走了。 一個本著單純的人權信念,一輩子就是從事毫不賺錢的工作,拚命為台灣的民主運動與人權伸張。雖然是坎坷艱辛的人生,但多美麗啊! Lynn,辛苦你了! (作者為經濟學人,http://ajin2050.blogspot.ca/)
田台仁 2015-06-11
小英不需要新的兩岸政策

小英不需要新的兩岸政策

針對蔡英文的台海兩岸政策,最近親中學者與美國一些非官方人士都下註解認為小英的政策不清不楚。這樣的結論,坦白說,是既定的標準答案。不管小英如何提出,他們咬定小英政策模糊不清是既定立場,也是必然。 不管小英如何掏空心思,如何配合,欲在強大壓力下,力保台灣生存的自主自治空間,美中雙霸就是堅持拒絕理解與接受。立場既然如此設定,關鍵就不在於小英的回應,而是在於他們對小英採質疑的既定心態。對他們而言,唯有小英複誦北京詞句,那才是聽得懂的答案。 小英有任何新的路徑可以說服美中K三方嗎?難不成西太平洋區域的領土問題是小英惹出的?還是因為台灣領土地位的單一因素衍生出來的嗎? 從二戰結束之後,經一九七九年階梯性的改變,台灣有任何能力提出足以讓北京與華盛頓都滿意的立場嗎?過去七十年來,事實上台灣的立場一直都被華盛頓與北京所操控,根本毫無能力足以挑起區域的任何動盪與不安。 西太平洋區塊所有因領土主張而引發的動盪,都是北京單方面所引起,包括南海與東海的島嶼爭議。這是客觀事實。然而,這樣的氛圍下,雙霸竟然把責任推給小英,期待小英放棄台灣自主與安全,來掩蓋雙巨霸的無能解決互相間矛盾。小英既無能力讓雙巨霸互毆,也無能力讓雙巨霸互信合作。所有的問題不出自於小英,而是出自於北京與華盛頓。 基於此客觀事實,小英只要延續過去的路徑,繼續讓台灣可以自主自治,夠了!不需再尋求更新的路徑來維持「台海兩岸」與「太平洋兩岸」的平衡。小英毫無角色為美中兩國在西太平洋的爭霸提出任何新的對中政策。西太平洋社區的和諧與安寧,那是白宮與北京必須自己解決的事,小英只要管好台灣的自主自治,其餘不關小英的事!小英該關心的是如何讓台灣,就算是小螻蟻,也要在巨無霸的淫威下,堅持保護自主自立自治的生活領地。 (作者為經濟學人,http://ajin2050.blogspot.ca/ )
田台仁 201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