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社論相關文章

在雪地裡看到熊的足跡?

在雪地裡看到熊的足跡?

  一週以來,原本風光無比的全球股市瞬間風雲變色,多頭市場遭逢一場突如其來的霸王寒流,溫度劇降,到處飄起大雪,寒意直透投資人的心中,熊市可能已經在雪地裡出現足跡。這場長達九年的股市盛宴即將曲終人散,可說成也美國,敗也美國。此波牛市起因於美國為了防止次貸風暴蔓延全球,造成一九二九年全球大蕭條翻版,因而採取非傳統貨幣政策量化寬鬆QE大印鈔票,以解決燃眉之急的流動性危機,而各大央行也有樣學樣、於是QE大行其道,造成全球鈔票淹腳目。 這次全球股市重挫,究係漲多回檔的正常「修正」,抑或漲勢到頂的回挫,各方看法不一。事實上,此波全球股災到底是多空行情的轉折,或是多頭行情只是走到半路,即使神仙亦難論斷,只能憑著過去的經驗去猜測。不過,吾人倒是可以根據幾項指標,做為判斷的依據。首先,此一多頭行情係因資金寬鬆之故,各界並無太大爭議。全球幾大央行動輒印出上兆美元的鈔票,並以幾乎零利率的超低成本釋出,而此一龐大資金未進入賺辛苦錢的實體經濟,反而蜂擁進入金融市場大玩金錢遊戲,主要在股市與房市,乃造成罕見的長期牛市。因此,若稱比特幣是史上最大的泡沫;那麼此波九年之長,且美國、德國等成熟經濟體股市甚至上漲數倍之多,稱之為史上第二大泡沫,堪屬當之無愧。所以,全球股市與比特幣一起回檔,其實有脈絡可循,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全球之經濟基本面實在不足以支撐兩大泡沫。目前若不適時修正,等到泡沫同時破裂,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實不堪設想。 其次,股市是否為泡沫,最終的檢視標準則為基本面,不能陶醉於漂亮的技術線形。那種以量價做出來的漂亮線形,往往也在醞釀完美風暴。所以,股市最後的判準仍在基本面的良窳,包含企業獲利能力、專業程度與前景展望等,才是行情能否持續的關鍵;若是利用一個新題材做為炒作的主題,以籌碼強力拉抬,最終必然力竭,很多股票在炒至天價後呈現自由落體現象,箇中緣由在此。其實,投資的最重要標準就是本益比,本益比太高,就像飄浮在空中的風箏,無論飛得多高,最後斷線而墜落,乃必然結局。就美股而言,帶頭大漲的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等本益比高得驚人,每家市值都可排進全球前二十大國家之列;有些甚至虧愈大漲愈多,如特斯拉、UBER等,而部分沒有營收的新創產業,也被創投業者捧為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UNICORN)。如此看來,美股帶領下的全球股市是反映基本面而奮勇前進,或者是向著飄揚紅旗衝刺而被亂刀刺死的蠻牛?答案不難判斷。 其實,投資股市的主體是股票,如此才能參與資本市場的運作,分享企業的營運成果。而投資致勝的要訣,無非是選擇低本益比、高殖利率、低股價淨值比、財務健全,且經營者操守品德良好的企業予以長期投資,不但可以永續累積個人財富,甚至儲蓄為退休生活的老本。這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遺憾的是,近年金融業強調金融工程創新,於是千奇百怪的金融商品層出不窮,各種強調避險、以小博大的產品,如選擇權、指數期貨、ETF便喧賓奪主,成為交易的主體。不但股市可能變質為賭場,那些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可能對市場形成強大的反噬賣壓。目前衍生性商品的規模已經大到足以左右市場動向,尤其華爾街已是全球衍生性金融商品重鎮,部分意氣風發的金融工程師往往創造出連專家也看不懂的商品,不知道這是在造福人類或危害文明社會? 股市漲多必跌,跌多必漲,絕對沒有例外,正確的態度就是「不憂亦不懼」。可笑的是,部分國家領導人喜歡把股市上漲當成政績,甚至在國情咨文裡我自吹捧一番;就像GDP是國民經濟生活的實況統計,卻被政客當成爭取選票的工具,於是各種違反自然規律,揠苗助長的政策紛紛出爐,反而傷害了經濟的周期性循環。投資有時看來很困難複雜,其實只要不擴張信用,只在低檔買股,更不要受到奇奇怪怪的衍生性商品之誘惑,則不管牛市或熊市,心中自然沒有罣礙,就有可能成為贏家。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12
豈容繼續忽視居住安全問題!

豈容繼續忽視居住安全問題!

  春節前夕,花蓮發生大地震,一方有難,全國關心。蔡總統在第一時間接獲相關資訊後,隨即指示國防部立即整備投入救災,同時透過與行政院長賴清德通電,了解災情與救災動員情況,並請行政院相關部會立即啟動災害應變機制。花蓮大地震誠屬不幸,幸運的是兩年前台南大地震的現場指揮,就是時任永康警分局長的李西河,這次他以花蓮縣警局長的身分再度指揮現場,調派警力、周遭管制、查訪失聯,讓救災作業得以順暢進行。不僅如此,當時幾乎不眠不休受到肯定的賴清德市長,如今將豐富的救災經驗帶到行政院,實事求是確保中央與地方的救災節奏有條不紊。 來自國際的關心亦復不少。美國國務院指出,美國在台協會正密切關注相關事宜,並與台灣當局保持聯繫在必要時提供協助,美國的支持符合美國與台灣人民之間長久的友誼。而AIT處長梅健華強調:美國會與台灣攜手度過艱難時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除了致函蔡總統外,還在個人臉書公布影片,以書法寫下「台灣加油」四個字,他還在影片中強調,絕對沒有忘記台灣民眾過去在三一一大地震時給予日本的溫暖協助,在重要的朋友面臨困難的時候,日本會盡全力提供協助。而日本警消組成的七人搜救隊,已到達大樓傾塌現場,帶著高階裝備投入救災。至於許多日本民眾紛紛為台灣祈福,有網友留言:這次輪到我們報恩了。 但,有人對待地震仍以政治取代科學與人道。有台北市議員與氣象主播牽扯蔡總統「德不配位」,簡直是陰陽五行年代的「天變政治學」。而中國國台辦主任直接通電花蓮縣長,表達願意派遣救援隊來台救災,跳過我國中央政府差別待遇藍八縣市。中國汶川大地震,扁政府捐款二十億元,台灣總捐款八十八億元,宛如好心被雷親。反觀,蔡總統到花蓮慈濟醫院探視傷患,遇到從北京來台自由行的中客,她對中客說:「你們可能要在這裡一陣子了。」中客則回應:「謝謝總統。」蔡總統也指示海基會派員前來探望。其實,這就是天然災害中,自然流露出來的人性,互相關心,守望相助。相形之下,馬英九任內發生八八風災,中央沒有即時反應,導致小林村滅村。當時,馬英九姍姍來遲面對災民,留下一句「我這不是來了嗎?」的名言。議員與主播,忘記了嗎? 大地震的黃金時間,救人救災第一,但懲前毖後才是治本之道。建物毀損若經調查確定與米崙斷層相關,則未來開發的地質調查與安全評估,有必要嚴肅修正。傾塌大樓的建築結構底層軟弱,應儘速修法鼓勵老舊建築耐震補強,至於拆除重建的防災型都更,政府更應拿出魄力提高效率,不能讓釘子戶威脅其他住戶的身家性命。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所指出的,台北一個六級地震,就會倒四千棟房屋。何以致之?柯文哲市長所點出的「最需要都更的是都更戶的心態」,不無道理。去年底,英國「金融時報」歸納了全球「城市風險」最高的九個城市,其中台北是天災來臨時,全球資產曝險最高的城市,資產曝險金額達到GDP的三十四%,約一三七七億美元。追求居住正義的台灣,豈容繼續忽視居住安全這個要命的問題! 猶記台南傾塌大樓的重建工程,當時台南市長賴清德表示:有的住戶希望原地重建,有的希望離開這個傷心地;市府一方面運用各界捐助的善款,讓希望離開的人賣掉土地,到別處重新開始;另一方面協助想要重建的人,以都更的方式重建家園。此一災後重建經驗,這次是否適用在花蓮傾塌大樓,抑或是,當地首長傅縣長所建議的社會住宅,值得行政立法部門集思廣益。更根本來說,位於地震帶是台灣的特殊國情,不過,國人的防災意識仍嫌不足,政府也尚未完善災害防救體系,從斷層、土壤液化的資訊透明,建築法規的與時俱進,到防震演習、地震應變、救災指揮、災後重建,我們的標準作業流程比起鄰國日本大有改進空間。假使遇到類似地震加核災的複合式災難,更難以想像如何將傷害控制到最低程度。隨著百年地震周期愈來愈近,或許,這也是蔡賴體制、完全執政可以為台灣營造的資產。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9
對抗黑天鵝的投資王道

對抗黑天鵝的投資王道

  人世間最大的災難就是無常,不管是天災或人禍,都不可預測。無常若在經濟上,就是所謂「黑天鵝」,指涉的是無法預期卻竟然發生的重大事件,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去年全球投資人度過了快樂的一年,過度樂觀的氛圍,讓一切黑天鵝失去了威力。而進入二○一八年之後,一開始股市也仍延續樂觀氛圍,投資人堅信明天會更好,然而就短短幾天內,樂觀派對終究出現雜音,全球最大的資產盛會出現令人憂心的巨大波動。 每次全球資產價格飆升,股市屢創新高,成為泡沫時,總有「這次不一樣」的聲音浮現。儘管每次都一樣,而且下場一樣悲慘,但「這次不一樣」的說法,總有魔咒的威力,不斷吸引投資人前仆後繼參與一項企圖改變歷史鐵律的偉業。然而,大多數投資人最終都避免不了斷頭、追繳保證金,血本無歸的命運,下場頗為悲慘。事實證明,金融風暴的本質都很相像,其推動資本市場飆升,往往來自一種對新生事物的幻想,例如海外殖民地的開拓、美艷的鬱金香、鐵路的鋪設、網路時代的降臨,現在則是人工智慧AI、電動車、自動化,甚至虛擬貨幣等。由於多數投資機構是造夢人,往往把一些未知事物及其帶來的影響,描繪成一個令人嚮往的美麗新世界,因此吸引多數投資人參與追夢之旅。 造夢與追夢的推波助瀾,仍無助於金融市場脫離市場的規律,當資金枯竭,造夢人編織夢想的能力便無以為繼,同樣,追夢人的資金後繼無力,無法繼續追逐美夢,夢醒時分必定來臨,之前的美夢瞬間變成了噩夢,讓絕大多數投資人嚴重受傷。於是,不論編造多少利多與美景,結局終歸是一樣的︰最後是泡沫一場。目前最嚴重的泡沫︰股票與加密貨幣。雖然程度不一,但泡沫的本質頗為相似,而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向也似另類羊群效應。但台股近年走向顯然與全球脫鉤,易跌難漲,當歐美多數股市一再飆升、頻創歷史新高,台股仍在關前徘徊,前進無力;一旦受到驚嚇,便迅速向後倒退,因此漲幅嚴重落後。這也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台灣擁有高額超額儲蓄,高殖利率股票、完整產業供應鏈,如此優越條件竟無法吸引內資參與,導致台積電外資擁有八成股權,優質產業龍頭大抵被外資掌握,而市場交易外資亦佔有四成,因此台股幾乎等於外資盤,而張忠謀等優秀經理人形同外資的打工仔。 台股如此結構,對台灣投資人自然缺乏吸引力,尤要者,台灣投資人的股利要被扣二%健保補充保費,甚至納入綜合所得稅,稅率曾高達四十五%等,簡直是把投資人當成待宰的肥羊,令投資人心寒。如今,為了吸引內資投入,終於對股利降稅,不過比率依舊不夠,吸引力有限。令人啼笑皆非的,為了衝高成交量,竟對當沖者證交稅減半,以投資人之好賭成性,自然會被吸引進入市場,確實達到熱絡市場的功能。不過,當沖卻使散戶投資人損失慘重,因而此一政策無異飲鴆止渴,無助於資本市場的健全。其實,若是要鼓勵投資人進場,治本之道乃是全面調降證交稅,而不是只對當沖交易者;如果只鼓勵短線交易卻懲罰長期投資人,聰明的投資人是不會被當凱子的。 加密貨幣比特幣是否為史上最大泡沫,雖有所爭議,但主要經濟學者、產業大咖大致認同泡沫說,因此投資人趨吉避凶之道,無非敬而遠之,不碰為妙。至於全球股市是否已成泡沫,仍有重大歧異,因此若想投入,選股不選市顯然是穩健的投資方式。選擇殖利率高,淨值高,以及股價仍處於低檔的績優股,則無論在多頭或空頭行情中,都是成為贏家的不二法門。而政府如要保護投資人,千萬不要走上以政策鼓勵投機行為的旁門左道,為全體投資人降低資本利得稅,才是提振台股、造福本國投資人,且擺脫外資掌控的王道。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8
莫讓威權幽靈藉民主之軀復活

莫讓威權幽靈藉民主之軀復活

  陳長文透過羅智強對外宣布,將擔任「反妨害司法公投聯盟」召集人,推動「反妨害司法公正公投」,由前總統馬英九領銜,連署力拚年底前成案,併入今年底縣市長選舉,以反制要對付「恐龍法官」的監委陳師孟。該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針對總統、立委、監委等高階公職人員以及司法與行政首長,意圖直接或間接為自己或他人所涉司法案件獲得有利或不利之裁判或處分,而對司法人員施以脅迫、恐嚇、關說或其他非法之行為者,科以刑罰?」 針對馬英九領銜的公投提案,陳師孟回應「非常好」。他說:馬英九在任時,自己都在幹那些事,等他下台才弄這個公投,如公投提案溯及既往,並加重其刑,尤其是針對總統的部分,我一定會投贊成票,也會鼓勵大家投贊成票。而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質疑:馬英九身陷特別費案時,當時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曾率黨籍立委拜會檢察總長陳聰明,要求檢察官侯寬仁不要再提上訴;九月政爭,馬英九聽取檢察總長黃世銘違法報告等舉,自己都在妨害司法,有何資格說別人? 陳公投,馬領銜,羅執行,力求併入今年底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候選人會不會鼎力支持,對國民黨的選情利弊如何,尚待觀察。最起碼的一點是,二○一四、二○一六,在馬英九的「英明領導」之下,國民黨從地方輸到中央,第一次在台灣嘗到完全在野的滋味,且內傷之重,到現在還爬不起來。受盡馬英九執政失敗之苦的國民黨,會義師群集地支持帶有「馬英九司法保衛戰」意味的公投案嗎?大家且拭目以待。 以公投救援司法案件,令人不禁想起當年,馬英九反對總統直選,後來卻透過直選當選總統,反民主而收割民主之果,總讓人為民主感到淡淡的哀愁。黨國之子,由於外來權貴身分,極早便擠入權力周邊,為威權統治者服務,不僅是個不折不扣的附隨人員,後來在民主選舉成功之後,還將黨國的幽靈召喚回來,成為披著民主外衣的威權統治者。唯一有進展的,恐怕只剩為終極統一意識形態服務的「台灣經濟連結中國」、「兩岸同屬一中下的一中各表」、「向國際宣傳國共一中共識的馬習會」。打著民主的旗幟,掩護促統的勾當;利用陳師孟所批評的「辦綠不辦藍」,一次次度過司法危機。台灣的民主,真是美麗中帶著哀愁。 更可怕的是,台灣的民主,不僅是美麗又哀愁,而且脆弱。法治跟不上民主,轉型正義跟不上政黨輪替,那些附隨組織、附隨人員,以前打壓民主、威權人治,等到無數前輩前仆後繼爭取到民主了,那些人卻立即張開民主的保護傘,捍衛從威權時代延續至今的特權。追討黨產、轉型正義、司法改革,來自附隨集團的暗中阻撓與公開對嗆,婦聯會以行政契約玩弄內政部、黨產會,便是例子之一。包括馬家班,為什麼那些人有恃無恐?公開的秘密在於:台灣成為他們以國家暴力抗拒的民主國家之後,他們的政治權利絲毫不受影響,即使完全沒有黨內正義轉型的改造,國民黨依舊受法律保障參政參選。於是,同樣未完成轉型正義的台灣社會,在某種政治經濟氣氛下,仍可能選舉他們班師回朝。一旦再度執政,威權幽靈便重新在台灣街頭徘徊,二○○八至二○一六,台灣民主的脆弱性,就是如此令人怵目驚心。 黨國之子,果真以公投救援司法案件,把好不容易降低門檻的公投修法,充當自己司法疑雲的遮羞布,既是台灣民主之羞,也是轉型正義之羞。馬家班此舉,再度提醒大家,尤其是小英政府:轉型正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以更大的力度與速度,將威權時代留下的惡性腫瘤徹底手術乾淨,讓台灣整個社會儘早完成正義轉型。否則,類似婦聯會的例子,出於善意想走和解捷徑,對方卻虛晃一招訴諸司法,只要戰線拉長到政黨再次輪替,民主時鐘將一切歸零。屆時,抗拒轉型正義的威權幽靈,反過頭來狠咬現在推動轉型正義者,打著民主反噬民主的戲碼將再度上演。小英政府,切記阿扁覆轍。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7
台大自殘 教育部不能袖手旁觀

台大自殘 教育部不能袖手旁觀

  台大校長遴選結果出爐已一個月,相關爭議至今未解。台大行政當局、校長遴選委員會、學術倫理委員會其間的說詞,不僅未能釐清各方所提出的利害衝突、迴避、抄襲等嚴重問題,以釋群疑,反而擺出一副敷衍掩飾、蒙混過關、速求落幕的架式,引發更大爭議。如果台大師生因此束手,教育部也遲疑退縮,甚至和稀泥,管中閔即將頂著「財團校長」、「文抄公」的罩頂疑雲出任校長,這對台大必造成莫大的傷害。 爭議可從好幾方面說,但根源都在管中閔。 管中閔兼任台灣大哥大獨立董事,這是富邦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獨董年薪千百萬元,當事人卻未在候選人資料表中揭露;從校務會議推薦到遴選委員會,一路過關。管獨董未事前公開揭露的違失,本來在台哥大副董事長蔡明興擔任遴選委員時還有補正機會,但管獨董仍隱而不揭。同樣可議的,蔡副董也不避嫌,未因管獨董是「自己人」的明顯利害衝突而迴避。如此這般,遴選會在兩人瞞天過海之下,出現「蔡董選管董」的場面,台大校長遴選會演變成台哥大董事互選會。 事前公開揭露與利害衝突迴避,都是公民社會的實務慣例。怪異的是,遴選會出此重大違失之後,發言人還振振有詞,宣稱「遴選表格沒列私人企業職務」欄;但其他候選人後來公開的資料表,明明有「校內外經歷」一項,涵蓋政府與業界職務,發言人睜眼說瞎話,反惹起更大爭議。同樣地,遴選會回應教育部,指當事人不揭露、不迴避對遴選結果有無影響,「非本會所能推論,亦難認定會有影響」,進而確認「當選資格並無疑義」。遴選會如此「推論」、「認定」、「確認」云云,只是自證遴選過程不但不公不義,事後護航還不惜違背常識和常理;有如此遴選會,台大為之蒙羞。 遴選程序嚴重瑕疵之外,管中閔還被指論文抄襲。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採用主辦單位中研院人社中心說詞,認定管中閔與陳建良聯名在學術會議所發表的論文非正式論文,不在學術倫理規範之列,拒絕立案調查。見解既出,各方譁然。按這一舉世鮮見的標準,非正式論文抄襲無妨,今後學生交報告、教授參與研討會、投書報章都比照辦理,台大將成「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智財權法外樂園。 不過,抄襲問題顯然難以逃避,只是不知究竟是管教授抄別人,還是別人抄管教授。抄襲問題輕忽不得,台大前校長楊泮池就因牽涉論文造假案而不續任。據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詳細比對,指這次管中閔掛名的學術會議論文與學生碩士論文出現二十多處相同文字及圖表,且未註明出處,顯涉及違反學術倫理。 校長遴選案最傷害台大的,非但出現不知公開揭露和迴避為何物的候選人及遴選委員,還有極其離譜的遴選會、倫委會,加上不問程序正義而急求落幕的台大行政當局。本來,在相關爭議出現之後,當事人理應開誠布公,誠實面對質疑,以昭公信;畢竟,沒有公信力的校長,很難在台大立足。其次,當事人既不此之圖,以一貫「爺們」態度對外界議論充耳不聞,台大上述相關單位也該善盡其責,就其中明顯缺失及外界質疑,做明快而公正的調查,做確實且詳盡的說明溝通。然而,這些單位的回應,只求把問題掃到地毯之下,顢頇無能腐化,違背常識常理。 在這種惡劣的現實環境中,若與財團關係遭質疑者悍然上任,且接連出現論文涉及抄襲造假的校長,台大的高教龍頭地位大傷,世界排名繼續滑落,殆可斷言。有鑑於此,台大師生連署召開校務會議,要「自己校譽自己救」,實為搶救台大走向自殘的適切做法。 教育部也不容袖手旁觀。誠然,大學自治自主是基本原則,但台大校長遴選風波演變至今,凸顯台大當局治理能力出了問題,不僅自我監督功能不彰,也欠缺自律、自省。有如發起召開校務會議的台大師生所強調,教育部在釐清這次爭議前,不得草率核定遴選結果。整體而言,許多人也在看,台大是總統及閣揆的母校,如果其校長遴選在不公不義且教育部束手的情況,任由少數人把持,蔡政府還能令人有什麼期待?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6
只待小英的號角響起

只待小英的號角響起

  今年應是小英政府振衰起敝的攻擊發起點,艱難的改革大抵完成,地基已經打好,現在是動工蓋大厝的時候了。然而,儘管GDP成長超乎預期,擺脫「保一」窘境,而蔡賴體制形成後,改善投資環境成為當務之急,解決五缺、降稅、修法招攬外國專才與移民、通過「監理沙盒」鼓勵金融創新,大力推動替代能源,以國家基金參與創投、提高基本工資等,充分展現政府拚經濟的努力與用心。但是,幾份民調出爐,小英政府依舊深陷民調低迷泥淖,民眾何以對政府的作為無感,值得執政者反省檢討。 檢視台灣的基本面,不論人才、資金或產業的競爭力,排名均在全球的前段班;換言之,儘管近年經濟發展遲緩,但台灣本質良好,依舊是績優股。然而,由長期趨勢觀之,近四十年台灣經濟成長呈現下降趨勢,從上世紀八○年代平均八.二%,到九○年代的六.七%、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四.二%,再滑落到二○一○年至二○一六年平均二.四%,出現江河日下的頹勢。若從第一次政黨輪替以來,阿扁八年執政平均經濟成長率四.八七%,馬英九則降至二.八一%,如今台灣已由四小龍之首淪為尾巴,甚至不如美國等龐大與成熟的經濟體。加上製造業大量外移,導致實質薪資倒退十七年,失業率固然降低,但派遣工、部分工時等非典型就業比率大幅增加,低薪則造成工作貧窮,難怪台股上萬點、GDP上修,但多數民眾依舊無福參與這場經濟盛宴,乃將怨氣反映在民調上,致使小英滿意度無法止跌。 小英執政首年的經濟成績單只能算是差強人意,雖然止住了馬政府的下滑趨勢,成功保一,且趨勢向上,似為經濟再起帶來好預兆;但是,去年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強勁,台灣出口的增加只是水漲船高的效應,摒除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台灣的表現並無突出之處。而基本面既然並未變壞,問題就出在部分結構性沉痾未能解決,包括在制度、法令與施政上,防弊重於興利的心態依舊籠罩官場,因此官僚體系因循保守,不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與創新。加上民粹氛圍瀰漫,任何公共建設、都更、替代能源的建置、法案的推動等,只要有少數反對的聲音,就動彈不得,導致國家社會一直在原地踏步,無論實質建設或人心均處於無奈、失望與停滯之中。 結構性弊病未除,民眾對未來失去寄望,加上所得並未增加,因此不敢多生小孩,造成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危機。少子化導致勞動力不足,而技職教育的退化,與大學普設所引發的學歷貶值及學用落差,在在降低勞動人力的素質。坦白說,儘管政府提出多種鼓勵措施,但只要民眾信心不足,仍無法有效提升生育率,因此目前推動的延攬外國專才與移民的法令措施,以之填補台灣未來的人口空缺,乃是正確的做法。確實,鬆綁移民、移工與外國專才,必然帶給特定階級不安全感,此種現象舉世皆然;然而,全球化是必然趨勢,台灣以一蕞爾小國欲迎戰外來挑戰,採取開放心態向外國借才,才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尤要者,結構性問題沒有改革,一直嚴重影響台灣的投資與消費信心。投資與消費乃經濟成長的兩大動能,然而,台灣的民間投資成長率逐年下降,消費亦只是微幅成長,無法強勁拉抬經濟向上。更嚴重的是,即使台灣擁有創紀錄的超額儲蓄,但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均未獲得有效挹注,以致製造業成長有限,無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而上萬點的台股亦成為外資呼風喚雨的神壇,企業盈餘及股票價差大抵落入外人手中,台灣民眾不但未能雨露均霑,更在政府當沖降稅的錯誤政策下,耽溺於十賭九輸的當日沖銷遊戲。多數民眾既未由興旺的金融市場上獲利,實質薪資又呈倒退,因此不敢、亦無力消費,導致內需疲弱,GDP成長力道自然有限。 其實,台灣底子厚,拚經濟可謂萬事俱備,只缺信心,有待強勢的領導人提出方向與號召,吹起結構性改革的東風。此刻,吾人看到行政部門確實動了起來,兢兢業業、一步一腳印,努力解決投資障礙與改善勞資關係,小英總統更應改變施政風格,更具有信心,堅定帶領國人向前行,清除沿途的路障,這樣才能將衰弱的台灣經濟救起來。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5
台灣統派的理想在香港實現了

台灣統派的理想在香港實現了

讓東方之珠黯然失色,乃是中國的政經戰略部署,最終目標就是讓香港完全融入中國,防杜普世價值透過香港對「內地」產生示範作用,不會因為實施一國兩制,而對中國的一黨專政帶來衝擊。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3
轉型正義情何以堪?

轉型正義情何以堪?

抗拒轉型正義的人,以自主轉型之名行黨國反撲之實,簡直把普遍覺醒的公民看作三歲小孩。鴿派口中那些「寧願砸爛婦聯會」的人,現在以「正義團結」號召的所作所為,該不會是完成國庫通黨庫、黨庫通私庫的最後一哩路吧?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2
自由貿易的真正敵人

自由貿易的真正敵人

  美國總統川普昨日發表上任後首次國情咨文,強調這是實現美國夢的最佳時機。在經濟議題方面,川普誓言要保護美國智財權,但未點名屢遭其批判有不當貿易作為的中國;他還強調,「經濟投降」時代已結束,從現在開始,美國將尋求公平互惠的貿易協定。同時,川普也大力宣揚他的政績,包括股市屢創新高,市值增加八兆美元,為美國創造二四○萬個就業機會,失業率創下四十五年來最低,有三○○萬名工人已獲得減稅紅利,減稅讓每個家庭增加四千美元收入。 外界原本預期,川普應會嚴厲譴責中國在貿易上佔盡美國的便宜,並提出報復制裁措施;然而,川普的國情咨文仍不脫選舉以來的論調,總在關鍵時刻與場合「忘了」中國的存在,因此公平與互惠貿易之主張略嫌空洞,缺乏具體的指涉對象與反制措施,外界反應並不熱烈,能否如其所願達到團結美國人的期待,並不樂觀。事實上,川普的勝選代表基層經濟魯蛇對建制的反撲,也是反移民、白種人至上的民粹風潮所致;尤有甚者,中國以補貼、仿冒、竊取智慧財產、低價傾銷,擁有龐大市場與貿易順差,卻對外企設置貿易障礙等做法,川普提出強烈批判,更是擄獲美國人心。孰料,川普上台之後,對平衡美中貿易的傾斜幾無建樹,往往在嚴厲恫嚇之後,卻缺乏強力的實際作為,還時不時展露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惺惺相惜之情,令人質疑其對中經貿政策的強烈抨擊,是否為選舉語言? 其實,川普的各項作為,包括禁止穆斯林入境、退出TPP、重談NAFTA、美墨邊境築牆等,都充滿爭議;甚至最得意的減稅,亦有圖利富人、美債暴增、政府收支惡化的質疑,因此遭到強烈的反對與阻擾。反而是對中國不公平經貿舉措的批判,不但在國內得到民心的支持,在國際社會同樣引起強烈迴響。不僅美國,歐盟與日本均強化對中資併購的審查,強烈質疑中國以國家資金支持企業對外併購,不止具有提升本國產業競爭力的意圖,更可強化國防武力,威脅全球和平與秩序。中國以經濟力量做為籌碼,企圖改寫全球經濟版圖,也引起諸多國家的疑慮,連即將退出歐盟、亟需加強與中國經貿關係的英國,都不願為一帶一路背書;首相梅伊在訪中前甚至直言,中國若要與西方國家擴大經貿機會,必須在智財權等領域方面按照全球規則辦事。 這些先進經濟體在對中經貿政策上,是美國強有力的自然盟友,若是彼此能在政策與行動上協同一致,必可對中國產生強大的制衡力量,使其無法繼續玩弄假自由貿易之名,卻行保護主義之實的伎倆。其實,中國經濟發展所顯露的邪惡面,尚不止在經貿的不公平競爭,其領導階層顯然有意利用經濟力建構一個硬的威權體制,打造一個完全控制的社會。這個政權最近擴大對民眾資訊與大數據的控制,以人臉辨識、遍及各街頭的監視器、網路的防火牆與警察,甚至對通俗、影視文化也要干預,例如禁止嘻哈表演等,形同將人民置於牢籠之中,與新科技發展下日益多元、自由的文明潮流背道而馳。如此的發展軌跡不變,中國將成為自由市場與民主體制的最大威脅。 當前,川普政府以處理北韓核武為優先事項,需要中國的助力,或許因此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徑百般隱忍;然而,深入探討本質,中國與北韓都是一黨專政國家,不容任何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其之差異只是北韓比較貧窮,因此以核彈做為威脅工具,中國則經濟開放有成,故而以銀彈企圖主宰全球經貿體系,使用的武器有別,但對世界的威脅卻無二致,而後者甚至更為嚴重。川普欲達成公平、互惠貿易,其與歐盟、日本的貿易摩擦只是反映彼此產業競爭力的差別,並非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之爭,而中國才是自由貿易之敵。因此,川普應認清敵我情勢,縮小打擊面,擴大爭取面,才能遏止中國發動的隱形經濟戰,保護自由民主體制的屹立不搖,維繫全球的和平與繁榮。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2-01
繼續「認養」第二個本土政黨?

繼續「認養」第二個本土政黨?

  婦聯會是否與內政部、黨產會簽署行政契約,反對簽署的鷹派強力運作,挑戰協商派,前途未卜。黨產會重申,若行政契約破局,不排除以加開臨時會議的方式,認定其為國民黨附隨組織。據知情人士透露,國民黨高層操盤收婦聯會會員的委託書,準備與小英政府焦土對抗。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面對改革民意能擋就擋、以撐待變,一副再度政黨輪替一切就迎刃而解的心態,對當前的民心向背幾乎無感。 日昨,吳敦義又談及,在兩岸政府已讀不回的情況下,國民黨要打開一條兩岸破冰的路徑,也就是要透過國共兩黨的兩岸論壇,將台商權益列為主要議題,並希望中客、中生來台能維持一定的質與量。他還說,有人說一九九二年沒有九二共識,但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雖然現在的人都沒在現場,畢竟仍是史實。主流民意頭也不回地往「國與國」的定位前進,該黨還以「黨對黨」的思維扯台灣的後腿,把「國共一中共識」當作翻盤的法寶,可嘆。 所謂的九二共識,當事人蘇起早已承認是他的文創產品,當年參加兩岸會談的主角包括辜振甫,也都否認達成國共所謂的九二共識,事實俱在,還扯甚麼之變之治?在現場者講的話不相信,卻盲從不在現場者的杜撰,難道國共的歷史就是這樣隔空抓藥的?追求正常國家的台灣人民,恐怕不會期待時間倒流到黨國時代吧!何況,台灣的地緣政治環境加速改變,「自由印太」正在位移台灣的戰略角色,此時還在擁抱同屬一中的中國夢,將來的選票會更多還是更少,不言而喻。 上週日,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譚慎格在本報專論指出:美國過去七十年來,視台灣的國際法律地位為「未定」;而且,正如川普的中國政策顧問及美國國會智庫「國會研究服務處」所指出,台灣的國際地位「未定」,是美國官員迂迴稱之「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中未予張揚的一部分。由此反觀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之前在聽證指出的:美台軍艦互訪,完全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更足以看出,從連戰、馬英九至吳敦義,國民黨走上鎖進中國的不歸路,自外於台灣的維持現狀與國家利益。 經過兩次政黨輪替,仍以內戰格局看待兩岸關係,而且奢望借助中國霸凌台灣的蠻力,這樣的自我定位,宛如以香港的北京代理政權為典範,以打壓台灣人民意志謀取該黨高層的政商利益。但其結果,太陽花運動已經有了答案:台灣人民意志不會屈服。一如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日前所言:美國信守基於美中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政策,會維持美國傳統的軍售政策,反對任何對台灣人民的脅迫或脅迫意圖,維持美國有助於避免那種狀況的能力。台灣地位未定,反對脅迫台灣人民,這也是美國給國共劃的底線。 台灣獨立自主,廣結民主盟友,乃是我們的生存所繫,不論叫台灣或中華民國,這是兩蔣都心知肚明的。如今,國民黨只學兩蔣抗拒主權在民,卻走向親中疏美的歧途,馬英九執政灰頭土臉的慘痛教訓,吳敦義在連馬失足處再跌一次,泡沫化危機更無救藥。吳敦義來自民間基層,按理說,有條件擺脫連馬魔咒,但他卻像許多老台籍政客,對台灣的核心價值缺乏體認,不假思索地承襲外來政權的意識形態,以致百年老店在民意市場難有起色。 民進黨成立至今三十年,兩度執政,先前國民黨改革與反改革的內耗,形同「認養」第一個本土政黨坐大。兩黨的消長關鍵在於,前者貼近台灣主流民意,後者至今黨意高於民意。當前的台灣,民主進展的活力更大,背離民意將遭民意拋棄得更遠,國、民兩黨的鐘擺效應,是否仍為有效模式,不無疑問。國民黨愈走愈統,無異繼續「認養」第二個本土政黨坐大。蔣經國革新保台,李登輝本土化,都呼應了社會普遍欲求。連馬的傾中總路線,終令國民黨潰不成軍。歷史近在眼前,國民黨的活教材,正在檢驗吳敦義。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31
台灣價值 中國價值

台灣價值 中國價值

  台灣價值,在民主多元環境中,常淪為各說各話。具體定義台灣價值較難,批判別人的論述則易,因為國家不正常,正常國家視為當然的,在台灣爭辯不休。反對台灣價值者,經常利用台灣的民主多元,導向價值相對主義,直到台灣的核心價值變得隱晦,只剩下被汙名化的台灣獨立充當他們的假想敵。 台灣價值,小英與柯P一時說不清楚,並不令人意外。或許,探究台灣價值,可以採取由外而內的途徑。也就是,內部的政治光譜,先存而不論,避免情緒化。先從外部的參照系統,反觀台灣價值「不是甚麼」,如此藉由外部的輪廓陰影,協助描繪台灣價值的正面。而這個外部的參照系統,與台灣的矛盾愈尖銳愈有幫助。當前的中國,不消說是首選。 中國價值十分明顯,而且極力想讓台灣融入中國價值,但台灣價值與中國價值宛如磁鐵的同極相斥。例如:一黨專政體系,宰制民間社會;爭取民主自由人權者,國家暴力絕不手軟。北京政權否定普世價值,堅持政左經右,並企圖以「銳實力」重新改寫國際標準。劉曉波,李明哲,樂天集團,富豪酒店,中國價值的災難才要開始。再如: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隊,對內開發獨裁,對外以工廠市場充當商戰武器。為了鞏固政權,追求大國崛起,致力經濟優先、權貴壟斷,因為一旦成長速度減緩,經濟問題將演變成政治社會危機。於是,硬體建設的進步,並未使中國成為「現代國家」。對內,對外,中國的行為模式仍停留在「前現代國家」。對內,中國人民是被統治的臣民,不是現代國家的公民、主人。對外,中國要以「硬實力」乃至「銳實力」,實現其想像中的疆域,拒絕現代國際秩序。此外,教育文化科技信仰創新等「軟實力」,在中國至今仍處於高度政治滲透狀態,為黨國意識形態服務,孔子學院還將手腳伸到國際領域。數位時代資訊高速流通,在中國卻是新閉關自守,缺乏和平崛起的自信。以至於,民族主義成了最後的政治商品,中國夢的文明願景卻付之闕如。 從中國的輪廓陰影,反觀台灣的正面,可以發現台灣的黨國遺緒未盡清除。但是,台灣有一種主流欲求,想讓自己向上提升,邁向成熟民主國家。國家的獨立自主,人民的自由意志,形成這個共同體的心理構造。台灣,早有古代文明,相繼移入不同來源的住民,以及不同時期統治過台灣的政權。海洋的,大陸的:東方的,西方的;外來的,本有的;各種元素在這塊土地交互作用,人民當家作主後又予以批判繼承,激發出今天的樣態與活力。外人來台旅遊,很容易便感受到:這就是台灣。 然而,台灣價值,還在建構當中。一如不正常國家,現在正朝正常國家前進。以往,黨國意識形態由上而下的洗腦,已被通過民主實踐的行動建構所取代,每個共同體的成員都有自由發言權。當然,侵蝕這個共同體的妄念妄行,尤其是結合外患的暗黑破壞,必須及時受到遏制,台灣的法治有待完善。民主自由人權,基本上是一種形式價值,猶非價值的實質內容,擁有形式還要進一步追求實質,具體的台灣價值方能成形。民主自由人權,若用來保障顛覆台灣主體性的言論與行動,便是台灣價值的對立面。 對岸,一黨專政再加強,人治色彩再加強,中國價值強加於香港的展示,正在世人眼前上演。難耐民主與官僚效率的人,往往炫惑於人治掛帥的英明領導,但人治與政治的不可預測,隱藏著極高的國家風險,高層內鬥戲碼正凸顯了這種看不見的危機。而台灣正在進行轉型正義,「黨天下」絕非台灣的歸宿。敵視台灣價值者,究其本質是中國價值信仰者,他們希望台灣也被納入一黨專政的開發獨裁,跟十四億人一起做「姓黨」的中國夢。而進步的台灣遭遇落伍的中國,七十年前已發生過一次悲劇,二十一世紀不容再重蹈覆轍。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9
披著自由貿易外衣的保護主義

披著自由貿易外衣的保護主義

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有如一場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對決的華山論劍。(法新社) 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有如一場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對決的華山論劍,雙方的帶頭大哥為美國與中國,主軸戲碼則是貿易爭端。美方由川普親自出馬,在論壇上宣講「美國優先」的教義,高揭含帶強烈保護主義色彩的公平貿易旗幟;諷刺的是,全球具有最濃厚保護色彩,在其國內市場佈滿貿易障礙,以不對稱、不公平的手段阻絕外企競爭的中國,卻因川普站在保護主義一邊,引發多數國家反彈,反而披上了自由貿易外衣,彷彿是捍衛自由貿易、對抗保護主義的急先鋒,在達沃斯上演一場黑色鬧劇。 此次世界經濟論壇充斥著全球化vs.保護主義的氛圍,它的根源來自近年因移民、恐怖主義與金融海嘯導致失業及貧富差距的擴大,而在政治上發生的強大逆襲,導致全球民粹與分離主義盛行,政治地殼的大變動,美國甚至選出素人總統川普。川普個人意志堅定,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認為美國在建構與維持國際現行政經秩序上,實質利益長年受到嚴重損害,尤其因堅守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與推動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而被貿易對手國佔了便宜,其中之最乃是去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兩千七百多億美元的中國,以及利用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崛起的墨西哥,成為川普眼中造成美國藍領階級失業與貧困的罪魁禍首。 由此可見,川普公平貿易訴求的對象固然遍及對美擁有龐大順差的國家,但是,首要打擊者則非年年從美國賺走兩、三千億美元貿易財的中國莫屬。最近中美貿易衝突急劇升溫,從太陽能、鋼鐵與智財權的紛爭,戰火幾乎全面延燒,而瑞士的世界經濟論壇恰巧成為中美口舌交鋒的場合。然而,最大的弔詭是,從國際經貿大架構來看,川普與歐美日等西方資本主義集團的摩擦,確可定位為全球化與保護主義之爭,例如歐洲領袖紛紛質疑川普的保護主義,德國總理梅克爾呼籲「孤立主義無法帶領我們前進。我們必須互相合作,保護主義不是正確的答案」。顯然川普執政之後,美國逐漸淡出維護世界政經秩序的角色,以現實主義與利益取向代替了理想主義,已引起重要友邦的反彈與疑慮。而美國降低全球參與的領導角色所讓出的權力空間,是否會被中俄等霸權趁機補位,造成全球政經體系的失衡,恐怕是多數國家最大的夢魘。 但是,若聚焦於美中之間,則世界經濟論壇純粹是兩國貿易利益之爭,亦即雙方之間的貿易是否公平對等的論辯,無關乎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差異。美中交鋒的真實圖像,乃是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所稱,美國並未發動貿易戰,中國才是真正的貿易保護主義者。他直陳,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對自由貿易一直是巧言令色,且更善於高度的保護主義行為,相較於中國,美國的保護主義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換言之,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制裁,不可視為在全球化立場上退縮,而是為了打破中國長期以來透過國家資源與政策所構築的保護主義壁壘,還給兩國之商品與服務貿易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其實,近年中國的經濟崛起,低廉的勞動成本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市場一直籠罩在保護主義的天羅地網之中,並不存在自由競爭,加上中國為了產業升級,仿冒、盜版、竊密、挖角、購併等無所不用其極,令外企根本難以進入其市場,而特定產業與企業在如此扶植下更茁壯為跨國大企業。尤有甚者,中國的補貼造成產能過剩,價格崩潰,而川普所以對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祭出高關稅,就是對中國企業利用政府補貼打垮市場,令全球太陽能產業崩盤,所進行的反擊。因此,對於中國利用不公平手段進行壟斷與傾銷的報復,不論是以「美國優先」或「公平貿易」之名,都具有自我防衛的正當性,由此才能看清達沃斯論戰的真相,千萬不能被保護主義者喃喃自語的自由貿易名詞所矇混與誤導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7
維護台海和平 中國獲利更大

維護台海和平 中國獲利更大

有關中國武力犯台的討論,從國際到台灣內部都有增加的趨勢。圖為中國「071」崑崙山級綜合登陸艦,可裝載陸戰隊一個營。(資料照) 美國政府網站相繼撤除「中華民國國旗」。此事,藍營一片叫囂,指責政府喪權辱國。不過,如果將此放在國防授權法建議台美軍艦互相停泊、台灣旅行法解除台美官方互動限制等脈絡來看,或許可以解釋為在中國武力威脅台灣力度加大的觸動下,「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走向愈來愈清晰的跡象。此時此刻,這樣的舉動在向台灣發出甚麼訊息,以及向北京發出甚麼訊息,耐人尋味。   最近,有關中國武力犯台的討論,從國際到台灣內部都有增加的趨勢。直接的原因,當是中共十九大以來頻繁航母繞台、軍機擾台,以及片面啟動M503航路所致。但是,絕不承諾對台放棄使用武力,本來就是中國一貫的對台政策,只是這一點經常被和平統戰的煙幕所遮掩,而和平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基礎。但二○○五年,中國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為武力犯台提供國內法的基礎。所以,必須要將遭到武力侵犯,當作兩岸關係的常數進行國安想定,國軍更應居安思危、隨時準備,可以說是台灣的理性思考模式。   中國攻打台灣,不是中國所謂的內部事務,而是不折不扣的國際事態。因為對於台灣主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並不承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美建交同時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對於協防台灣安全白紙黑字,而且四十年來一直有效實踐,中國無力阻撓。中國威脅我國首次總統直選,柯林頓總統下令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海附近戒備,其所展示的便是對於台灣主權的美國意志。不久前,川普政府涉台部門任命友台官員,將台灣的戰略角色重組於自由印太,這又是對於台灣主權的美國意志的再呈現。   當然,國家安全必須自助然後才有人助,從國防預算到官兵員額,這些長期影響國軍整備的因素,台灣必須做好份內之事,一旦事出突然,外力介入才有時間與空間。台灣安全的國際連結,只要是肌理非常結實,必能很大程度遏阻中國鋌而走險,因為中國的領導人駕馭大國複雜多端,極度風險的武力犯台必須理性計算,而這就進入了大國博弈的棋盤,利弊得失牽一髮而動全身,包括國際產業供應鏈的因素,整個動態變化不完全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只要有起碼實力且操作得宜,台灣大可審慎因應、處變不驚。   戰爭與和平,本是一種辯證關係,不是片面蠻幹的戲碼。兩岸之間,中國的對台武力威脅,大都出之以話語恫嚇,但共諜滲透、統戰分化、窮台買台等,無不屬於中國對台沒有煙硝的作戰。馬英九經常自我吹噓,六十年來最和平的台海情勢;而究其實際,和平表象乃至和平紅利,乃是臣服於同屬一個中國、外交休兵、國防休克且引狼入室的打賞。這些本來是中國要透過戰爭才能獲得的籌碼,卻在馬英九手上不費一兵一彈就得到了,說句清醒的話,這叫不戰而降。   小英宣示維持現狀,拒絕九二共識,兩岸協商為之中斷。北京還赤裸裸地揚言,這是因為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台灣的統派竟也同一鼻孔出氣,斥責小英的兩岸政策走向,讓中國武力犯台更有機會成真。台灣的統派完全沒有搞清楚,所謂的承認同屬一中才有和平可言,其實西藏、香港已經證明那是「假和平」,而毫無抵抗地接受同屬一中,實際上便是搖白旗。這場沒有槍林彈雨的戰爭,戰場在哪裡?戰場就在統派向共幹敬酒的飯桌上,以及默認同屬一中的行政協議上!   管理台海的和平現狀,管理者除了台灣與中國外,還有美、日等國際管理者。朝鮮半島的戰爭與和平,具體表現了國際管理的複雜性,尤其是在國際都普遍希望維持和平與穩定現狀的亞太地區。台灣的利益在於,即使中國不放棄對台動武,卻不得不自我節制。而這,有賴台灣在兩岸關係和地緣政治的動態操作,讓中國理性計算到維護台海和平,中國獲利更大而非輸家,一如三十年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快速成長。換言之,台灣應擺脫零和格鬥,致力於創造多贏賽局。當兩岸成為利益相關者,和則兩利、戰則兩敗,也許絆腳石有可能一個個搬開。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6
中國不能是台灣的選項

中國不能是台灣的選項

  蔡英文總統日前針對「中國會不會武力攻打台灣?」,明確答覆「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與之前所言「相信中國大陸領導當局應是理性決策」的談話看似矛盾,但中國最近強化對台威脅,肆無忌憚,完全不顧可能引爆衝突之悲慘後果,凸顯小英如此發言絕非危言聳聽,而是台灣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擔當與正確態度。只是兩岸緊張升高,台灣備受威脅者並非國防一端,在經貿議題上,已因中美貿易戰即將爆發與台商在中國的經營環境快速惡化,使台灣面臨更大的危機,面對此一迫在眉睫的風暴,小英政府必須未雨綢繆。 長達二、三十年的資金、技術與人才的登陸潮,幾乎掏空了台灣經濟的基石,造成台灣的低薪困境與經濟成長日趨下滑;相對卻促成中國經濟崛起,並累積豐厚的經濟力量,成為威脅台灣的籌碼。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似乎從未有過如此助敵自毀的模式,致使台灣處於凶險的處境。如今,危機一一浮現,軍事政治面的壓力日益沉重,幾乎拔刀相見,中國步步進逼,緊迫盯人,完全不給台灣喘息空間,還未併吞台灣半寸土地,就以斯土斯民的統治者自居,狂妄至極,令人作嘔。但嚴重的是,在種種紛擾未解之際,經貿衝突更迅速升溫,變成當前最嚴峻的議題。 首要者,中美貿易戰勢必牽連在中國投資逾兩千億美元、生產基地大多外移中國的台灣。任何懲罰中國的措施,由於台商是中國之重大生產商,出口佔比極大,因此報復中國而不波及台商,進而傷害台灣經濟,難矣。坦言之,台灣這些年GDP猶處於成長狀態,乃是將「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貿易計入,才導致成長虛胖,而多數利潤歸於海外生產商所有,無法回饋到國內的就業與所得成長。近年,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逐漸降低,對中國投資自二○一五年破百億美元高峰後,連續兩年下滑,去年減至八十七.四億美元,而海外生產比近兩年則從五十五.一%下滑至五十三.二%。儘管如此,兩岸之緊密程度仍大,且台灣對中港澳貿易仍佔對外貿易之四成,以此密切關係,實在難以想像,一旦中美貿易戰火點燃,可以只傷及中國,而台灣卻能免於池魚之殃。執政者必須務實,不能偏執於一廂情願的想法。 其實,不僅中美貿易戰勢必殃及台灣,台商經營環境更急劇惡化,如何因應,已是小英政府的當務之急。近年,中國經濟發展到了由量化轉為質化的轉型,亦即量的GDP必須升值為質量兼備的GDP,否則難以維護生態與永續經營。在此由勞力密集、耗能、高污染、破壞環境轉化為創新、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產業,再進展至AI與自動化、製造升級與大數據,過程中不論是騰籠換鳥或是產業升級,台商的處境,或者如游牧民族遭到驅趕、不斷往內陸遷移,或者無法轉型符合新的產業需求而被邊緣化,在在凸顯其在中國已走到末路,必須另尋生機。而台商若是任由中國榨取其剩餘價值而凋零,對台灣經濟確為極大傷害;若能順勢引導其出走中國,尤其回台生根,擴大投資,創造就業,則是台商與台灣的共生利多。 台灣之所以陷入如此嚴重的經濟困境,根源來自於當年錢進中國的錯誤幻想:認為投資中國,既可利用其有利的勞動條件,壯大自身企業的成長,更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以自由市場機制取代社會主義,讓民主、人權與言論自由在中國萌芽,創造一個兩岸雙贏的結局。不料,中國標榜自由市場只是一種假面的宣示,它充分利用了台港澳與西方資金之後,便露出獨裁威權的真面目;加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已變成「順我則生、逆我則亡」的惡龍,到處對著鄰居與全球噴火恐嚇,因此中美貿易戰看來已難避免,台灣如何自求多福,尋找安身立命所在,端賴政府能否展現高明智慧與宏觀視野。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5
中國才是頭號威脅

中國才是頭號威脅

  美國國防部上週五公布國防戰略,直指中國和俄羅斯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頭號威脅,尤甚於恐怖主義作亂。中國成為最大威脅,是它持續擴充軍力,意圖近期內成為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區霸權,並在未來取代美國,主導全球。五角大廈四年來首度公布的國防戰略,一如一個月前白宮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把中國列為經濟與安全的主要威脅,不但反映川普政府內部已對中國政策形成共識,也預示美中關係將出現轉捩點。 經貿是美中關係勢必引爆的爭執點。同樣在上週五,美國政府宣布,美國二○○一年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錯誤的決定,中國不僅無意實現信守國際規範的承諾,轉型開放為市場經濟,還大開倒車,由國家積極介入產業經濟,限制且歧視外國企業,並強迫科技大廠技術移轉,對美國及全球經貿造成嚴重問題。中國竊取知識產權最惡名昭彰,川普上週受訪強調,他正考慮就此祭出重罰。從而,中國是今年美國經貿政策重點目標,且在一月底川普發表國情咨文之後就有動作。 川普政府就任一週年之際,對中國的上述論斷與認錯,不但符合現實,道出中國經濟及武力崛起的本質,受到美國民意支持,還有如國防部長馬蒂斯所說,也是「符合時代的」。 以經貿問題為例,川普把矛頭指向中國,競選時就已清楚表明。美中貿易失衡,去年逾兩千七百億美元的逆差之外,還表現在中國諸多違反國際經貿規則的手法;對中國經貿採取強硬立場及行動,不但是美國主流民意,且有朝野兩黨共識。現實上,美國最近幾任政府明知這一失衡,但光說不練,不論WTO或雙邊談判都無濟於事,中國反而練就一套敷衍的功夫;習近平在國際場合還儼然以自由貿易的辯護者自居,挑戰川普的美國優先及公平貿易,形成莫大反諷。 一年來,川普先是寄望與習近平套私人關係,又期待中國在朝鮮半島變局提供助力,對中國經貿採取行動的競選承諾乃束之高閣。如今隨著期中選舉熱季即將到來,加上內部共識已然形成,針對中國經貿不公平手法採取行動,事有必然。 經貿之外,美國的國安及國防戰略報告,更重要的是凸顯多年來美國因應中國崛起的錯誤政策。三年前,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出版《百年馬拉松》一書,指出宣稱和平崛起的中國,其實一直運用欺敵策略,利用美國的科技、財經實力和援助壯大自己,以期不發一槍一彈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並於二○四九年併吞台灣,實現「中國夢」。他強調,美國對中國有五個須打破的迷思:交往會帶來完全的合作;中國正走向民主之路;中國像脆弱的小花;中國只想變成像美國一樣;中國的鷹派勢力薄弱。 如今,川普政府把中國視為安全首要威脅,印證了白邦瑞所言,美國不僅因中國欺敵策略而在經貿、軍事及外交的利益嚴重受損,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既厲行對內專制掌控及個人崇拜,對外也毫不掩飾擴張野心。從而,美國的國安及國防戰略報告,須繼之以實際行動,並揚棄一廂情願的五個迷思,否則中國欺敵策略繼續得逞,一個威權不民主的中國稱霸全球,不僅美國受害,也將成人類大患。 美國公布國防戰略報告之後,馬蒂斯即啟程訪問越南及印尼,以強化軍事合作,抗拒中國武力進逼。一如美國官方所說,中國在經濟和安全事務所採行的掠奪式行為,正使周邊國家向美國靠攏,期待美國善盡安全維護者角色。台灣身為中國首要併吞目標,對美國自有同樣的期待。 必須強調,台灣的國防安全取決於自身的決心與內部團結;最近M503航路事件,就是最具體考驗。事件本質是中國對我國施壓,要我政府接受九二共識;這次逕行啟用台海航路,與前此經由軍事、外交、經貿等手段脅迫,如出一轍。這一本質,台灣人民看得很清楚,且明白顯示於民調支持政府的回應及反制。有這樣的民意,中國的無理取鬧、台灣內部若干政媒的為虎作倀、部分「台商」充當馬前卒,都不足恤。中國也許在展現「銳實力」的手法,但台灣人看多了,越來越沒市場了。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3
急流途中 折返的風險更大

急流途中 折返的風險更大

  中央完全執政,改革攻城掠地,但宜蘭縣、嘉義市卻成了民進黨的「民主聖地保衛戰」。據稱,小英強調「宜蘭縣是民進黨的命根」,一定要贏。對於國民兩黨可能候選人的民調差距,有民進黨人舉例說,桃園市長鄭文燦二○一四年參選時,選前兩、三週都輸十幾趴,但選票開出來卻贏;因此,「宜蘭不管誰出線,三個月內一定可把民調拉平」。選舉瞬息萬變,鹿死誰手很難說,但今年的選舉,執政黨堪稱國事如麻,恐怕不宜過度自信。 宜蘭縣,向來不是關鍵性的選區,但是它具有相當的象徵性。宜蘭,民主聖地也好,環保聖地也好,都是民進黨綠色價值的象徵。林義雄,陳定南,他們在民進黨內外,都有明顯的價值堅持,政治作風是非分明。宜蘭縣,在民進黨的權力板塊也許不大,但是在價值板塊則動見觀瞻。此所以,陳金德代理縣長之後的政策調整,也許他在宜蘭縣選舉有其算計,不過民進黨的總體形象則頻遭物議。嘉義市,又是另一個民主故事,許家班的傳奇到了張博雅畫下句點,民進黨好不容易拿下這個選區,可惜至今沒有創造新格局。宜蘭縣,嘉義市,沒有成為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價值亮點,實在非常可惜。因為這兩個選區雖小,長期以來挺立著某種精神塑像,從而發揮著某種民主酵母作用。 民主活躍的台灣,如今選舉經驗很難重複。上述對二○一四桃園市選情的分析,疏忽了特殊的時空脈絡,那就是洪仲丘事件所引發的公民浪潮,像火柴一般點燃了社會大眾對馬政府的怒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怒火燃燒到台灣各個角落,把執政的國民黨燒到遍體鱗傷,幾個國民黨的安全選區豬羊變色,桃園市、新竹市、基隆市、嘉義市便是其中著例。星星之火,由於太陽花運動火上加油,烈焰延燒到二○一六,完全執政從國民黨換作民進黨。這是台灣政治的奧伏赫變,從二○一四到二○一六累積的動能,大幅改變台灣從地方到中央的政治景觀,雖然傳統的藍綠板塊未必到達徹底改寫的地步。 主權在民意識高漲,完全執政也有風險,馬英九完全執政的收場,便是前車之鑑。從壓倒性的勝利,到崩盤式的失敗,展示著台灣的民主活力,這已經不是傳統的鐘擺效應,而是對於改革與政績的要求,人民對政府的驗收期大為縮短。小英的支持率,短期內開高走低,與此不無關係。馬英九執政八年,台灣政治體質改變最大的,也許是所謂鐵票的鏽蝕。自此以後,政治人物較難獲得只問顏色的支持,選民的認同、價值增加了明顯的自利因素。 海水退潮,才知道誰沒有穿泳褲。今天,從二○一三到二○一六的公民運動稍顯退潮,當年藉著熱氣旋飛上天的人,現在必須靠自己的翅膀滑翔。二○一四時勢造英雄者,如果腳踏實地實幹苦幹,今年就可以英雄造時勢了。反之,就要靠運氣了,而運氣很不可靠。尤其是執政黨有執政的包袱,當年選民企求的改變是否有被實現,將成為民心向背的試金石。二○一四,國民黨地方選戰失利,係中央執政不力的溢出效果。二○一八,是否會重演對換主角的類似戲碼,值得觀察。民進黨應該要有心理準備,面對二○二○的前哨戰,國民黨會極盡所能動員怪罪執政者的賭爛票。 完全執政面臨挑戰,需要回溯民意付託來突圍。二○一三到二○一六的公民運動浪潮,訴求焦點主要是:一,改革國民黨所無法改革的積弊,諸如黨產、國民年金、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二,解決悶經濟下的成長、就業、所得、人口等問題,帶領台灣走出困境,讓年輕世代看到希望;三,維持兩岸互不隸屬現狀,並促使國家正常化持續向前邁進。一年多來,被改革對象不斷拉長戰線,製造社會衝突;中國則窮台、買台、繞台、擾台多管齊下;而悶經濟下的數據好轉尚未落實到人民有感。整體而言,小英猶如急流途中的渡河者,必須在相對脆弱下保持平衡到達彼岸。於是,只能勇往直前,折返的風險更大。二○一八若有挫折,更應如此。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20
民主與經濟的雙引擎

民主與經濟的雙引擎

  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公佈報告,去年全球自由度連續第十二年下降,民主更陷入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台灣整體評分在滿分一百分中獲得九十三分,比前一年進步兩分。自由之家主席阿布拉莫維茲指出,民主國家內部出現的挑戰助長民粹主義領導人崛起,訴諸排外情緒、漠視基本民權、政治自由;但最令人憂心的或許是美國正加速從其長期以來致力提倡、支持民主的立場退縮。報告指出,中國與俄羅斯兩大獨裁國家趁著全球民主倒退,不僅加強對內壓迫,也對外輸出有害影響力。 民主的倒退,堪稱全球化浪潮的一大意外。一九七○年代開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了二十一世紀竟然出現反高潮,確實是世界史進入高科技、數位化時代始料所未及的發展。從二次大戰到冷戰,世界為民主自由人權而戰。「蘇東波」為代表的共黨政權垮台,一度被理解為民主價值的勝利,自此意識形態的時代宣告終結。然而劇本的開展並非如此,此後西方的資金技術紛紛進入第三世界國家,不僅沒有解構僅存的各式專制政權,反而讓他們宛如獲得新鮮的輸血而重生,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中國。 一九八九,天安門大屠殺,中國遭國際經濟制裁。但經濟制裁流於形式,各國爭先恐後卡位中國機會。二○○七,金融海嘯,歐美各國實體經濟嚴重受創,中國卻因挹注大量資金而倖免於難,且扮演帶動國際經濟成長的要角,成為舉足輕重的工廠與市場。憑藉經濟快速成長,中國以特殊國情抗拒西方的民主改革壓力,中國夢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及至今日,西方領袖甚且罕見在中國領袖面前談及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與個案。而大權在握的習近平,對內展現前所未有的強控制,國際事務的有害影響力也有目共睹。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民主自由人權已經不是關鍵詞,他國更不在話下,至於跨國企業,樂天集團、萬豪酒店,都淪為祭品。 另一個時空,台灣的民主持續前進,民主的活力略顯躁動。不過,一如「自由之家」報告,台灣的民主前進,卻處於世界民主退步的大氣候。當前的國際格局,民主固然仍是不滅的價值,但世人對經濟民生更有感。兩岸關係,中國鐵板一塊,台灣的統派卻打著民主反國家,老實說台灣的民主「軟實力」相當「軟」。民粹動員頻繁,分配正義高唱入雲,完全執政者縱有優勢,但重大政策每每綁手綁腳。當中國以國家資本與特許,打造民主國家無法複製的國家隊,台灣還在經濟慢性病榻上爭辯工時、例休、工資,如此經濟「硬實力」能對中國有多「硬」? 台灣已逐步走上民主政治、自由經濟、社會福利之路,國人也視之為國家正常化的應有之義。不過,國際大氣候風雲變色,制約著台灣的小氣候,更大的挑戰是中國與台灣力量對比的失衡。如果關起門來不顧外部環境,民主走到比正常國家還要激進,宛如喧鬧陣頭將「悶經濟」送往鬼門關,就業所得人口也不足以支撐吃到飽的社會福利,台灣真的要小心從內部自我解體。台灣需要進步,但各種進步力量不能將台灣放在真空狀態來實驗,民主必須創造利益而非空轉內耗,才能同時提升國家的軟硬實力。否則,便容易產生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對無效率的民主虛耗社會成本感到失望,進而認為民主不能當飯吃,民主對GDP的成長沒有幫助,同樣是一種危險的傾向。 民主活力無法阻遏,重要的是正向引導。當今台灣的民主,從立法院到街頭都熱鬧滾滾,但衝突遠遠多於溝通,為護航而護航,為反對而反對,造成目前的民主僵局,負能量高於正能量。「自由之家」肯定台灣,二三五○萬人與有榮焉,下一步台灣必須走向成熟民主,也就是主人意識與責任意識等量齊觀,不可只享權利不顧後果。國際變局,中國挑戰,沒有均衡考量應對,激進民主或貶抑民主,都會造成台灣的萬劫不復。尤其是,維持現狀走向正常國家,需要民主與經濟的雙引擎,因為中國的謀台力道也在急速累積,現在與未來的執政團隊不得不嚴肅以對。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19
鬆綁三大法 經濟自然好

鬆綁三大法 經濟自然好

勞基法、採購法、環評法,雖然不能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三大害,但也是大石頭;加上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們開始重視生活品質與環境,於是法律加上觀念的改變,就像天羅地網框住台灣的發展。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18
假民主與反民主的聯合陣線

假民主與反民主的聯合陣線

  民進黨的民調表現並不樂觀,但最有機會取而代之的國民黨更令人失望。蔣氏直系後代紛紛隱身歷史帷幕了,國民黨仍將兩蔣當作大海浮木,與轉型正義的社會氣氛形成極大反差。吳敦義反駁崇蔣的質疑說,「難道我們要無君、無父、無國、無家嗎?」 「如果你的阿公、爸爸生日,難道不祝賀?如果阿公過世多年,你享用他留下來的財富,卻不懷念阿公、阿祖的貢獻,這不是人性善良的部分。」似是而非,不自覺流露出對威權的仰慕、對民主的傲慢:不論主流民意的流水流向何方,蔣經國甚至兩蔣仍是萬變不離其宗,真不知該黨要如何東山再起。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吳敦義口中的君父,如果凌駕於人民意志之上,那便成了「假民主」。可惜,國民黨人似乎還想玩假民主,只想要人民的選票,不尊重人民的選擇。他們希望台灣人民停格在「開明專制」時代,永遠當英明領導的順民。先前,馬英九主張,總統直選採取「委任直選」,而非「人民直選」,也是同樣的思想作祟,人民只配唯上是從,不能伸張自由意志。結果,後來人民直選馬英九當上總統,果真他就「做民之主」來了,差點顛覆民主的核心價值。 馬規吳隨,昧於民主國家的政黨義務:「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協助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二三五○萬人組成的共同體,努力朝國家正常化前進,而他們卻硬要台灣套上「一中」牛軛,充當另一個「祖國」的一部分。頭家不要一中,他們把一中當作無上命令。可見,那些人的反民主思想一以貫之,反人民自由意志,也反台灣獨立自主。甚且,他們還蔑視中國人民的自由意志,更不樂見中國成為民主大國。國共的「黨國神聖不可侵犯」共識下,享受台灣民主的那些人,幾乎從未行動聲援自由意志被摧殘的中國人民;劉曉波為代表的民主、維權人士慘遭國家暴力荼毒,他們彷彿無動於衷。 所以,崇蔣、謁蔣,不論是老蔣還是小蔣,都不單單是個人嗜好而已,這種現象反映了從骨子裡仇視民主,也因而附和一黨專政者,連中國都只能專制不可民主。國共兩個兄弟檔,從漢賊不兩立到不再反共要促統,所呈現的是國民黨不惜撕掉民主的假面具,「返祖」到已成過去式的兩蔣黨國獨裁,從而無縫接軌到另一個黨國獨裁的現在進行式。如果說,二○○八,台灣人民還看不清國民黨「返祖」的危險性,至少二○一六已經大澈大悟了。繼續君父、阿公、爸爸,自外於台灣民主洪流,擺在台灣人民面前的政治選擇,等於是「真民主」與「假民主」的較勁。 反觀,藍營統派以外的主要政黨,落地便帶著民主基因。不論個別政策取向,他們至少都尊重人民自由意志,而非訓令人民俯首於「家父長制」,包括台灣的終極目標取決於二三五○萬人,絕不是以教條框限合理的想像空間。當前,於內,有馬英九式「一人專政」之殷鑑,於外,有習近平式「一人專政」的挑戰。台灣人民如何善用民主活力,確保「真民主」屹立不搖,成了一個必須問責自己的課題。二○一六的國共合擊力道,台灣還有逃出一劫的機會,面對更凌厲的窮台、買台、繞台、擾台,萬一「國明共暗」班師回朝,還有撥亂反正的救贖嗎? 追討黨產,轉型正義,本是促使國民黨落地生根的助力。遺憾的是,國民黨內不同傾向的勢力,一致捍衛著「中國的國民黨」,拒當「台灣的國民黨」、「民主的國民黨」。於是,在台灣民主競爭的表象之下,暗潮洶湧著敵國的進擊暗流,假民主與反民主的聯合陣線,企圖顛覆台灣的自由與自主。此所以,民進黨再度執政,更應以總體有感政績滿足民之所欲,以免馬失前蹄造就另一次政黨輪替,衍生民主崩盤的骨牌效應。執政者既有「不然選蔡英文做什麼」的氣概,便要體會完全執政四個字的重量;領導走在歷史浪頭上的台灣,更要有智略守護人民自由意志、鞏固國家獨立自主。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17
中國的「網路精神勝利法

中國的「網路精神勝利法

  在中國武力及經濟崛起之路,併吞台灣,取代美國而稱霸全球,是「中國夢」的兩大目標。現實上,由於台灣絕大多數人民不願與它共為一國,中國乃軟硬兼施,千方百計對付台灣;過去幾天,包括萬豪(Marriott)酒店、達美(Delta)航空、Zara時裝等國際企業,因網站把台灣列為國家選項,被迫道歉。這一事例,顯見中國在以商業利益脅迫外商之外,還正使出精神勝利法,試圖從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統一」台灣。 這幾家公司在國家選項把台灣列入,天經地義,台灣本來就是對跨國企業開放的市場及往來對象。正因如此,全球最權威而著名的美國中情局《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也在國家選項把台灣列入,提供實用的調查統計及評比。按其排名,台灣出口居全球第十六位,進口第十九,以購買力計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第二十三。中國也許經濟崛起,要把台灣抹殺,不免一廂情願。 中國在網路企圖「統一」台灣,本身就是笑話一場。這個國家,已連續三年在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的網路自由度排名全球墊底,它控制網路訊息、侵犯網民權利的程度,舉世最嚴重。一個半月前,它在浙江主辦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以「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連中國網民都看不下去,惡評如潮,直言「有如太監討論性生活」。 果然,在當局以「傷害了中國人民感情」、「不尊重中國主權」為由強迫萬豪等跨國企業道歉之際,中國網民立即發現,在網路世界,中國的業界其實不分國有、民營,也在網路把台灣列入國家選項。從網路購物平台淘寶網、餐飲業者「海底撈」到國營的中國郵政、中國國際航空、南方航空,甚至它的官方稅務局、工商局,都把台灣企業當作外國企業處理。同樣地,中國新興益智網路節目「百萬贏家」直播,十三日也出現「(藝人)王祖賢目前定居在哪個國家?」問答,把台灣、香港和加拿大並列選項,引來官方干預。 萬豪的事例顯示,中國打壓矮化台灣,即使網路世界也不放過,且擴及外商,迫使業者為了商業利益而屈服。這就足以凸顯,在共產黨的字典裡,沒有「政經分離」這一套,也不分真實與虛擬世界。在中國對付台灣的工作中,政經文化社會都是它利用台灣民主進行活動的領域。它鎖定十大目標,每年至少投下百億元進行統戰滲透;強迫台灣食品銷往中國標示「台灣區」,都是類似行徑。 事實上,在網路世界對付台灣,只是中國建立網路極權體制的一環。在習近平主政以來,北京當局對網路控制的嚴厲與範圍,大為提升,「網路長城」越築越高。尤有甚者,它正透過科技控制人民的行為,積極建立全面「社會信用系統」,每個中國人和每家企業都將被監控評級,更凸顯了它已讓自己人民及世人不安的極權本質。 中國網路極權的做法惡名昭彰,不僅網路自由排名世界最末,德國駐中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還曾批評這是中國自我封閉,外商不滿,必將傷到自己。最近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MoneyGram)案,因美國公民有身分被辨識的資安風險,美國官方基於國安疑慮駁回,就是一例。 面對中國的網路打壓矮化,台灣沒有不積極回應的道理。以往,有些國際網站把台灣強加為「中國的一省」,不論是我外交部的官方抗議,或民間主動交涉要求更正,都會有相當程度的正名效果。畢竟,中國的網路霸權尚未成氣候,文明世界不吃它那一套,台灣更絕無束手不反擊的奢侈。 約一百年前,中國作家魯迅著有《阿Q正傳》,主人翁常使出阿Q精神自我陶醉、安慰或解嘲;其中的精神勝利法,具體表現於欺善怕惡,柿子挑軟的吃。一個世紀後的中國,主政者阿Q精神不改,無視台灣人民抗拒其併吞圖謀,仍在網路世界強行「統一」台灣。台灣可與人為善,但絕非軟柿子,面對祭出「網路精神勝利法」的中國,必須與它周旋到底,讓現今的阿Q以失敗收場。
自由時報社論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