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新聞

賴參選就定位 綠委打聯合作戰

賴參選就定位 綠委打聯合作戰

   副總統賴清德正式就戰鬥位置,將代表民進黨角逐二○二四總統,為相互拉抬總統與立委選情,多位角逐連任的民進黨立委,在組織和文宣上快馬加鞭,做好「聯合作戰」的準備。(記者陳恩惠攝)   〔記者陳政宇、陳昀、王千豪/台北報導〕兼任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正式就戰鬥位置,代表民進黨角逐二○二四總統。為相互拉抬總統與立委選情,多位角逐連任的民進黨立委,在組織和文宣上快馬加鞭,做好「聯合作戰」的準備,力拚總統高票當選、國會單獨過半的目標。 力拚延續執政、國會過半目標 蘇系立委張宏陸受訪表示,除了文宣上要配合,組織也已經開始準備,轉換成支持賴清德的組織一起運作,儘管國民黨熱門總統人選、新北市長侯友宜在新北有其優勢,但立委的地方組織經營和基層互動不會比侯差,如何把基層支持度轉換給賴清德,是目前進行的方向。 「信賴台灣,超慧做事」,蘇系立委蘇巧慧說,她已想好與賴清德的聯名口號,未來將陸續推出共同的競選文宣、看板及小物,在她擅長的親子議題上,也會擘劃更多與賴清德的合作,以增加更多年輕人接觸的機會。 英系立委羅致政指出,現任立委的責任就是守好席次,根據過去經驗和未來需要,都會與總統參選人結合,後援會也是以這樣的方式組成;若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參選總統,綠營未來勢必主攻其「落跑」問題。 正國會立委吳琪銘說,未來會與鄰近選區合作,邀請賴清德走訪鄰里等地方活動,提供賴的競選辦公室納入行程規劃,也會籌備文宣、看板共同作戰,待立委提名後將正式啟動,力拚二○二四中央延續執政、國會過半的目標。 湧言會立委趙天麟指出,高雄市近年歷經多次選戰操兵,在里長、後援會的布建上,具備相當嫻熟的即戰力團隊,馬上就能起跑,在國民黨未正式推出總統候選人前,他會採取「急行軍」的方式,與賴清德能衝多遠算多遠。 新系立委許智傑也分享,高雄市民眾對賴清德的印象很好,他今年過年第一波看板回響極佳,配合中央黨部提名規劃,也要換上二.○的看板,全力衝高賴清德的得票,延續綠色執政品質保證。
陳政宇 2023-04-14
葉國興:台語字不是漢字的音標或附屬品

葉國興:台語字不是漢字的音標或附屬品

國安會前第一副秘書長葉國興,近日撰述出版「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   圖/朱蒲青攝 葉國興卸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一職後,專心撰述念茲在茲的台語文,近日出版「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他說,「台灣的建國是一條與中國長期鬥爭的道路。這條路坎坷不平,不會一蹴可幾。」而且,長期以來,他一再強調,「要獨立建國不僅要脫「中」,更要脫「華」、脫「漢」。………..從漢人的虛榮與漢字文化的宰制裡解放出來,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才是檢驗台灣獨立主張的試劑。」他提醒台灣人要正視台灣是個文盲社會。他說,「台灣的官方語言是華語。教育愈普及,台語人就愈成為文盲。」 葉國興擁有美國紐約大學比較法學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雙碩士」學位,曾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行政院秘書長、政務委員、新聞局長、台糖公司董事長、台綜研院國際暨戰略研究所研究員、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等職務。 他精通英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六國語言,擔任新聞局長時,前往立法院備詢時,曾公開用流利的法語來輔佐答覆立委詢問的政策議題,此時讓在場立委們感到精豔不已,究竟葉國興到底會幾國語言,在立院引發討論。不過葉國興澄清說,「我不是精通那麼多語言,而是為了用拼音寫台語字,涉入研究各種語言文字的拼寫與正字規則」。他說,從初中學英文開始,就在想如何用拼音寫台語。主要用心在如何解決同音異義字的問題。這當中因為受漢字的影響也走了不少冤枉路。現在這套書寫系統從1990年第一版開始至今,已經是第7版了。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 圖:許詠晴/翻攝   事實上,葉國興無論在政府的那個公職位置,推動台灣文化及台語文,對他而言,一直比其他事情都還來得重要,「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豐富台灣的文化內涵是台灣建國的首要任務」。因此卸任公職後的最近幾年,他將全部心力都投注在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上。 他認為,實現台灣脫「中」、脫「華」、脫「漢」的關鍵就是使用拼音文字寫台語。他說,「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葉國興說,「台語字」是什麼?台語字是用26個羅馬字母代表台語子音、母音與聲調就可以寫出台語的文字。台語字不是只用來發音的音標,它拼寫的每個單字都是文字。而且不管你是台北、宜蘭、鹿港、嘉義或台南的腔調,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腔調又能統一拼寫,讓各地的人都看得懂。學了它,你就不需要靠輸入法的軟體,可以直接在電腦、平板或手機把台語打字出來。你可以隨時用台語思考,用台語寫出你的情感、思維與意志。學了它,你就不再是台語文盲了。 他強調,台灣的獨立與建國各有不同的內涵。建國是台灣人以自己的意志建立 一個有別於中國的國家與社會。獨立不僅是與中國主權的切割,也是要發展有別於中國的文化。 他認為,台灣的文化不應該任由華語與漢字宰制。華語只是台灣的國家語言之一,漢字文化也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漢字文化的霸權不僅是繼續對台灣多元文化的壓迫,也是台灣尚未從中國獨立的表徵。因此,島內各族群必須盡力維護自己語言。語言是民族主體性的根源,也是維護民族意識無可取代的絆帶。 誠如前述,語言的生命必須仰賴文字的承載才能茁壯、開花。沒有文字的民族,切莫說要發展文化的主體性,連維繫其文化根基的力量都是相當脆弱的。因此,不論是福佬、客家或原住民,各族群都必須用心發展自己的文字。 有了自己的文字我們才可能走出漢字的生活。走出漢字的生活,我們才能脫離漢字文化價值觀的束縛。脫離漢字文化的束縛,我們才能從台灣人成為「台灣國人」。成為「台灣國人」是台灣獨立建國的基本條件。 葉國興認為,文字是民族的血脈,文字是民族存在的見證,只要文字還在流通就是民族還活著。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 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 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目前他將這本書,寄送到法定的國家圖書館與立法院國會圖書館之外,全國主要大學圖書館與各縣市圖書館也都有寄送留存,希望大家來研究,畢竟這是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而此刻才正要開始。 他也將這本書「獻給自我完成的第一代的台灣國民」,也就是任何有心想脫中、脫華、脫漢的人。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將「寫台語字」一書獻給「自我完成的第一代台灣國民。 圖:許詠晴/翻攝 針對如何學習台彎本土母語,撰述「寫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的國安會前副秘書長葉國興說,台灣的本土母語在台灣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愛爾蘭語在愛爾蘭的地位。愛爾蘭語可以說是拉丁語之外,歐洲最早有文字的語言,歷史超過一千年。雖然愛爾蘭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在憲法規定愛爾蘭語為第一官方語言,但是,愛爾蘭語在愛爾蘭仍然奄奄一息。根據2016年愛爾蘭的人口普查統計,每天說愛爾蘭語的人只有全國人口的1.67%,絕大多數的人都說英語。 他接受新頭殼專訪時表示,從愛爾蘭的經驗顯示,強勢語言對弱勢語言的同化是威脅鯨吞與利誘蠶食並進的,無論是懾於統治者的淫威,或是為了謀生,甚或為了各種利益,在部分愛爾蘭人抵死反抗英格蘭統治的同時,多數愛爾蘭人拋棄母語,投向英語的懷抱。如果弱勢語言的族群選擇強勢語言當母語,再強的國家政策都救不了弱勢語言的滅絕。母語在台灣的現況也是如此。 台灣已經是華語社會。其他的所謂的「本土母語」終將走向滅亡之路,就像瀕臨滅絕動物一樣,留下的僅是標本。根據行政院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華語已成為66%台灣人的主要日常用語,新竹以北更超過8成。更嚴重的是,14歲以下的台灣人有9成以上是以華語為主要使用語言,而且全台灣30歲以下的家庭幾近8成是以華語為母語。在台灣除了華語, 所有其他「母語」都已經淪為第二語言。母語淪為第二語言不是母語衰微的警訊,而是宣告母語死亡的喪鐘。 那怎麼辦?第三期癌末的人只要有求生意志,都有存活的機會。就像癌末病人不能消極地等待醫生的藥方,必須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那般,各弱勢語族必須自救,把調整語言生活當成是攸關生死的大事,願意為調整付出必要的代價。因此弱勢語族的成年人必須在華語之外,能夠說、聽、讀、寫自己的母語,成為真正的雙語語族。這樣才能,也才有資格,輔導未成年族群學習母語,成為雙語語族。 他說,沒有實質誘因或逼不得已,現在大部分成年人不會認真學習第二語言。 何況語言的本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除非是同一語族的多數都說、聽、讀、寫相同的語言,否則沒有人會花精神去學派不上用場的工具。所以,拯救母語需要「群體治療」, 要在社區或網路群組創造並維持一個能讓更多族人一起說、聽、讀、寫的母語環境。 葉國興強調,我們需要的是有更多人在食、衣、住、行、旅遊、園藝、建築、工藝、化學、物理、生物、數學、海洋、太空、醫學、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各行各業都用母語大量創作,讓懂母語的人有大量文字可以閱讀、演講或討論。或許有人認為用母語寫的文章沒人看,不值錢。但是,我們最多也只是多花一倍的時間,卻能為10年後、20年後的下一代在母語留根、留種、留下歷史見證。 針對漢字代表中國優勢文化意識的問題,他說,在當前華語教育下,使用漢字的人,不僅以華語的觀點來閱讀甚至欣賞漢字文章裡句子的美與醜,對每一個字的美與醜亦是用華語的潛意識來感覺。因此,受過華語教育的人看到「鳥兒」、「花兒」,可以產生可愛的感受,看到「鳥仔」、「花仔」,會因為「仔」字已經被華語污化、俗化,就不自覺有一種土土的,甚或鄙俗的感覺。也就是說,懂華語的台語人必然隱含以華語意識(中國優勢文化)看台語漢字的惰性。因此,習慣於閱讀華語的人對台語專用漢字或新造字不是覺得鄙俗就是冷僻。公視台語台的全漢字字幕很難被觀眾接受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他說,主張使用漢字的人為了解決閱讀者的這種「偏見」,除了要求台語讀者要以「台灣意識」來看台語漢字外,當然就會如上述所言,費盡心思去倡導台語吟唱漢詩等活動,來證明台語的文雅與優越。其實,這不僅是又一次台灣人自瀆與自卑情結的文化表現,更加深以中國文化評斷台灣是非的錯誤意識,大大違背台語文字化的目的,它在於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基本原則。 台語的優劣不在於它與漢字的的歷史關係與傳統,而在於它是否能配合台灣社會的發展,讓台語的使用者能脫離漢字文化的主宰,建立自主的文化體系,在經濟、法律、文化、科學各層面都能充分運用它來與世界接軌,不再受到漢文化的宰制。 葉國興說,由於歷史傳統與政治現況,短期內台灣無法立即不使用漢字,但長期而言,使用漢字寫台語文,也必定會因為同樣的歷史傳統與政治狀況,無法抵擋華語的滲透與同化。 他舉例,1997年以後,華語勢力在香港快速發展,華語在香港的普及至今還比不上台灣,但是,粵語漢字文的使用者消退得很快,且粵語字也逐漸被從華語直接借用的漢字取代,日漸走上衰退一途。 如今台灣已經成為華語社會,台語漢字文發展又遠遠比不上粵語漢字文在香港的份量,即使再往前走,到最後最多也是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樣子吧。因此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末路是個前車之鑒。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撰述「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他說,「只要台灣人用自己的文字把建國的意志寫成歷史,傳予子孫,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就永遠不會死,只要台灣人追求建國的心不死,台灣就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國家」。   圖:朱蒲青/翻攝  
朱蒲青 2023-04-12
獲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 賴清德:2024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

獲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 賴清德:2024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

副總統賴清德昨獲民進黨中執會提名參選2024年總統,賴在記者會指出,台灣沒有統獨問題,2024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記者塗建榮攝)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民進黨中執會昨正式公告提名黨主席賴清德參選二○二四年第十六任總統,賴也召開「Team Taiwan 挺台灣」記者會發表談話指出,台灣沒有統獨問題,民主才是最大共識,二○二四將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他會在與蔡英文總統相同的民主道路下持續壯大台灣,台灣一定是民主世界的MVP。 台灣沒統獨問題 民主是最大共識 賴清德表示,很榮幸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二○二四總統並肩負守護台灣的使命,蔡總統上週出訪友邦的同時,前總統馬英九也有一趟中國行,兩人呈現對台灣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馬前總統是走回過去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蔡總統則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國際、迎向未來,這正是國家未來面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 他指出,根據事實和主流民意,台灣社會沒有統獨問題,民主才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唯有持續壯大中華民國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現狀,才是正確的道路,二○二四年,顯而易見的,也不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而是「民主與專制」的抉擇,敬請大家用手中神聖的選票,選擇民主、鞏固民主,團結台灣,拒絕走回專制的老路。 用神聖選票 鞏固民主、團結台灣 賴清德強調,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民進黨不會改變和平的立場,也不放棄任何和平的機會,將秉持對等、尊嚴,自信地展開兩岸交流合作,達到「和平共榮」目標,台灣要在印太區域發揮關鍵力量,深化民主夥伴關係。 他說,在蔡總統領導下,世界已經看見台灣、肯定台灣,未來,他將在相同的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民主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價值、擁抱台灣。
陳昀 2023-04-13
「黑熊扁維尼」臂章 登CNN頭版

「黑熊扁維尼」臂章 登CNN頭版

IDF經國號戰機飛官制服上的搶戲臂章登上《CNN》頭版。(圖翻攝自CNN、國防部提供;合成)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共8日至10日展開環台軍演期間,我國國防部公開一張待命執行防空警戒任務的IDF經國號戰機飛官側拍,飛官制服上的「搶戲」臂章引發外界熱烈討論,11日還登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頭版! CNN︰成為台灣面對中國軍演的反抗象徵 中國為抗議蔡英文總統在美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及一票跨黨派重量級議員會晤,8日起至10日對台開展軍演。在此期間,由我國空軍防空部隊擔任防空警戒任務,肩負起守護國家安全的責任。 9日,我國防部釋出一張IDF經國號戰機飛官正在待命的側拍照,飛官制服上的臂章曝光隨即引發外界熱議。根據臂章圖樣,可以看到一隻憤怒的台灣黑熊手持中華民國國旗,朝過去時常被調侃代指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小熊維尼出拳痛扁,臂章上還繡有「Scramble」(緊急升空)的字樣。 該臂章樣式不只在台灣掀起話題,週二更直接登上《CNN》頭版頁面,粗字標題直接寫下:「一記重拳打在習近平臉上的諷刺漫畫風:台灣空軍臂章爆紅」(A punch in the face for Xi caricature: Taiwan air force badge goes viral),並指這塊臂章已成台灣面對中國軍演的反抗象徵。 國防部9日公開照片,飛官身上的「台灣黑熊痛扁小熊維尼」臂章引發外界熱議。(國防部提供,合成) IDF經國號戰機飛官制服上的搶戲臂章登上《CNN》頭版。(圖翻攝自CNN)
自由時報 2023-04-12
不甩馬克宏 法國會議員將組團訪台

不甩馬克宏 法國會議員將組團訪台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彭博專訪,透露法國國會議員「很快將組團前往台灣訪問」。示意圖,圖與新聞事件無關。(資料照,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9日結束訪中行程,期間他接受媒體專訪時,主張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台海戰爭,親中言論立即在國際砲轟。對此,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10)日接受彭博專訪,透露法國國會議員「很快將組團前往台灣訪問」。 據《彭博》報導,吳釗燮10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法國參議院和國民議會已經表明對台灣的支持,部分議員將很快訪問台灣」;法國參議院的媒體代表也通過電郵透露,「議員李察(Alain Richard)及其他4名參議員,將在本月24日那一週訪問台灣」。 此外,據一名將成為該代表團成員的法國官員透露,另一個法國議員代表團將於16日前往台灣。不過法國10日適逢復活節、為國定假日之一,因此國民議會的新聞官員並未立即針對這項消息做出回應。 吳釗燮也補充提到,「法國政府一直非常支持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他們也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法國政府也曾在此地區展開自由航行,這一切其實都得到台灣的支持與讚賞」。 在消息傳出之前,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受採訪時才指出,「歐洲應避免捲入美國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任何潛在對抗」,一番言論瞬間引發歐美諸多組織、社群媒體抨擊,更讓全球網友對他「賣歐求榮」的舔中言行,創新詞「#macroning」來進行嘲諷。
自由時報 2023-04-11
李坤城4月8日病逝 最後發文驚見巧合

李坤城4月8日病逝 最後發文驚見巧合

    〔記者林南谷/台北報導〕66歲詞曲創作者李坤城和小40歲林靖恩因「爺孫戀」引發關注,前天傳出他因大腸癌已在8日病逝,林靖恩也發文證實。李坤城罹癌後顯少更新生活動態,他最後發文,其實有讓人難以理解的恐怖巧合。 李坤城生前最後發文,就在2022年4月8日。(紅圈處)。(翻攝自李坤城臉書) 李坤城於4月8日離世,但他生前在臉書最後發文,竟是「2022年4月8日」,當時感慨4月7、8日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台灣寶島歌王文夏相繼離世,他難過寫下:「雖早已有心理準備,依然有淡淡哀傷,淡淡思念。」 沒想到相隔1年,就在4月8日也成為李坤城撒手人寰的日子,和親人、愛人天人永隔。
林南谷 2023-04-11
加議員:加拿大一定與台灣站在一起

加議員:加拿大一定與台灣站在一起

立法院長游錫堃(右六)昨接見加拿大國會議員,聯邦眾議員暨國防委員會主席馬凱(左五)致詞表示,台灣現在處在充滿險境的時代,世界緊張情勢逐漸升高,但加拿大一定會與台灣站在一起。(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黃靖媗、呂伊萱/台北報導〕中國二度舉行環台軍演的第三日,加拿大國會眾議院外交及國防事務訪問團昨抵台。加拿大聯邦眾議員暨國防委員會主席馬凱昨率團至立法院拜會院長游錫堃。馬凱致詞表示,台灣現在處在充滿險境的時代,世界緊張情勢逐漸升高,但加拿大一定會與台灣站在一起。 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CTOT)昨透過臉書發布訪團抵台訊息。CTOT表示,加拿大和台灣有許多共同之處,「我們都屬於自由、開放、多元化和民主的社會」,也都理解嚴格國際規則的重要性,因為這些規則將適用於所有人,不管大小強弱,也有助於保障我們的安全和繁榮。因此,透過彼此密切合作,「我們將會獲益良多」。 CTOT表示,十位加拿大國會議員抵達台灣進行為期一週的訪問。未來幾天,議員們將與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商界代表及NGO(非政府組織)會面。CTOT強調,此次訪問將有助於加強加拿大與台灣之間的雙邊關係,「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其他代表團加入」! 拜會立院 讚台灣民主化歷程無人能及 訪團拜會立法院時,馬凱表示,本次訪團成員涵蓋加拿大的主要大黨,此行著重討論安全與國防,與台灣互相分享及學習,他認為,經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價值觀,他近幾年來已經來台約四、五次,看到台灣與加拿大之間的價值觀愈來愈一致、契合。 馬凱強調,近來加拿大遭受嚴重的外來勢力干預,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勢力,他們希望向已有多年對抗經驗的台灣學習,如何對抗中國干預。 馬凱指出,台灣現在處在充滿險境的時代,世界緊張情勢逐漸升高,但加拿大一定會與台灣站在一起,因為他們知道,台灣不僅是亞洲,也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民主國家之一,台灣過去三、四十年來民主化的歷程無人能及且非常傑出。 游錫堃則於致詞時感謝加拿大國會對台灣的支持,他表示,台灣與加拿大理念相近,雙方共享自由民主價值,共同捍衛以人權、法治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近年來也透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就各項全球議題協力合作,台灣未來會繼續為促進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而努力。 游錫堃也藉此呼籲國際,經濟固然很重要,但若失去「自由、平等、博愛」,人類將墮入弱肉強食的深淵,並回到不文明的世界。
呂伊萱 2023-04-11
賴:當上帝僕人 服務國家社會

賴:當上帝僕人 服務國家社會

副總統賴清德昨日出席台南新生命小組教會開幕,他表示,不管在哪個位置,會當上帝僕人,服務國家社會。(記者王姝琇攝)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民進黨中常會明天將提名兼任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參選總統,賴昨日出席台南新生命小組教會開幕時表示,他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會當上帝僕人,服務國家社會。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也祝福賴清德未來能更上層樓,當上帝的僕人,服務人民。 賴清德表示,在台南發生「○二○六」大地震時,感謝各方捐款,其中發現有個陌生單位捐了大筆善款,就是新生命小組教會。他曾到台北參加新生命小組教會的禮拜,感受到這是「最不像教會的教會」,而且是年輕人的教會,這由新生命小組教會設立實驗學校可知。 賴說,台南是豐富他生命的地方,非常感謝父老鄉親對他鼎力支持、栽培;感謝台南市的教會,不分那一系列的教會都是他精神力量的來源。賴提及,雖沒有擔任醫師,物質享受會比較少,但精神生活非常豐富,也因此結識社會各階層的英雄好漢,每一個領域都有非常傑出的人,讓生命非常豐富,深深感受到不虛此生。 台南新生命小組教會所在位置曾是台南聖教會牧師高敏智的起家厝。教會表示,目前台南團隊經營線上線下的教會,每週穩定服務大人、小孩、校園青年、有兒童的家庭,將教會打造成「最不像教會的教會」,經營多功能創新平台,發展新創意、新媒體、新創業、新科技、新教育領域,用社會企業的概念,幫青年找到歸屬、夢想與使命感,呈現教會的多元與豐富。
王姝琇 2023-04-11
賴清德:政府要讓每個人有飯吃

賴清德:政府要讓每個人有飯吃

副總統賴清德(左)昨出席台北市雲林同鄉會活動,受到鄉親熱烈歡迎。(記者廖振輝攝)   透過地方創生和社會企業解決問題 發展地方產業經濟 〔記者廖雪茹、謝君臨/綜合報導〕迎戰二○二四,民進黨本週三將提名兼任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參選總統,賴昨在新竹縣參香時表示,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飯吃,所以他非常重視地方產業經濟,透過地方創生和社會企業,去解決地方的種種問題,年輕人回到故鄉,家庭才能和樂融融,這是他的基本經濟發展的概念。 訪北埔老街與業者座談 賴清德昨天下午到北埔慈天宮參香,並由北埔鄉長莊明增等地方人士陪同進行北埔老街巡禮,隨後與當地村長、民意代表和商圈業者面對面座談。 賴清德表示,他個人很重視地方產業,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辦法去工業區、當工程師,所以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有飯吃,一般民眾也要有發展的機會,而其中一項就是他強調地方產業經濟,他認為北埔老街就是典型的在地經濟。 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 賴清德說,他也非常鼓勵年輕人回到家鄉創業,長輩才有可能含飴弄孫。在偏遠地區,長輩一生辛苦,年老卻無法得到照顧,這是不對的,以社會企業方式去解決地方的種種問題,年輕人才有未來。這是基本的經濟發展的概念,不會只偏重大企業,中小企業、地方企業、社會企業、青年創生等,這些都是國家要持續加強推動的。 出席同鄉會 讚雲林三項第一 除了談經濟發展,賴清德昨晚也到台北市出席雲林同鄉會活動,跟雲林鄉親博感情。賴盛讚雲林有三項第一,包括二○二一年農業產值全國最高;其次是國策顧問人數六人,全國最多;無形文化資產數量四個,全國最多。在賴細數「雲林的好」時,出席活動的雲林縣長張麗善也頻頻點頭、鼓掌,表示贊同。 賴清德表示,雲林縣過去是農業首都,未來慢慢會轉為工商重鎮,很希望和雲林鄉親共同打拚。他並強調,過去雲林站在民主第一線,「舉頭旗、戰頭陣,打死不退!」呼籲未來繼續共同守護台灣,守護台灣的主權,促進台灣民主、和平、繁榮,共同為台灣、雲林打拚。
廖雪茹 2023-04-10
太陽能暴衝式成長 去年發電已逾百億度

太陽能暴衝式成長 去年發電已逾百億度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過去6年期間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成長6.81倍,2022年發電量已達106.75 億度。 (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22年底,我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已達1413萬瓩,2022年為238.43億度,占整體發電量比例達8.27%。 再生能源中發展最快的是太陽能。根據能源局統計資料顯示,太陽能光電在2016年裝置容量為124.5萬瓩,在2022年11月已成長至925.1萬瓩,6年間成長6.81倍。2022年發電量為106.75億度, 占整體發電量比重約3.7%。 風力發電裝置容量持續成長:至2022年底止,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為158.1萬瓩(陸域83.6萬瓩,離岸74.5萬瓩),2022年實際發電量為35.43億度,占整體發電量比重約1.23%。 慣常水力2022年發電量為58.37億度,占整體發電比重為2.02%。 其它再生能源尚有生質能(即沼氣發電)及地熱發電,佔整體發電比重不大, 剛起步的儲能電廠,2022年占整體發電比重非常微小。
自由時報 2023-04-09
吳欣岱選立委 陳時中:理念若相同都可相互合作

吳欣岱選立委 陳時中:理念若相同都可相互合作

     台灣基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將投入2024港湖立委選戰,台灣基進黨北市黨部今舉拜開幕茶會,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到場力挺。(記者楊心慧攝)   〔記者楊心慧/台北報導〕台灣基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將投入2024港湖立委選戰,台灣基進黨北市黨部今舉辦開幕茶會,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皆到場力挺,由於吳欣岱的對手之一是民進黨現任立委高嘉瑜,陳時中被問到要支持誰,他回應「只要理念相同維護台灣主權、照顧弱勢都可互相合作幫忙。」 陳時中致詞指出,外界關心他到場參加開幕儀式是否有特別想法,整體台灣情況本土力量要極大化,對於弱勢保護、主權維護要有共同想法,本土團體政團都要合作,不是個人成敗而是台灣成敗,不管個人或團體都要合作使其極大化。 陳時中受訪表示,這次參加主要是受吳欣岱邀請,她是以前部醫的同仁,自己則以個人身分參加活動,基進黨整體架構或競選主張都是服務弱勢,維護主權的基本精神跟他理念相近,在本土化維持本土力量不同政黨或團體在照顧弱勢維護主權,皆應要合作鼓勵,「只要理念相同維護台灣主權、照顧弱勢都可互相合作幫忙。」 被媒體問到是否支持吳欣岱參選立委,陳時中指出,大家理念相同維護台灣主權,可以照顧弱勢,大家都可以合作互相幫忙。 針對是否投入2024選戰,陳時中回應,未定之天,時間還早,接下來角色,很難現在就決定,覺得怎樣讓本土社團結合在一起,目前是想要扮演的重要事情。 吳欣岱指出,過去以來醫師公會跟衛福部都有合作,過去2、3年的防疫期間,陳部長做很多努力,維護台灣主權、對抗中國壓迫等立場,感謝陳時中到場勉勵,去年11月26日投票完後就耕耘港湖區,目前是里程碑,台北市所有資源都會投入在港湖區,希望在此與市民有更多互動。 吳欣岱強調,台灣基進黨跟民進黨是友黨,台北黨部成立在維護國家主權議題和本土意識活動都會有互動服務,感謝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也送花籃,相信會有友善互動。 吳欣岱說,自己明顯感受到港湖支持者希望有本土的選擇、不想含淚投票,像是說一些「一屍五命」、稅收表現好是行政失靈等對外發言,恐讓本土支持者聽了心痛。
楊心慧 2023-04-08
與賴清德會面 麥考爾:台灣不畏強權 美國會保護台灣

與賴清德會面 麥考爾:台灣不畏強權 美國會保護台灣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中央社)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訪問團來台訪問3日,於今日離台。賴清德副總統在6日下午接見麥考爾一行,期盼民主陣營團結合作,共同捍衛和平與民主。在世界繁榮與穩定發展上,台灣也願意扮演正面、關鍵力量。麥考爾表示,台灣不畏強權,勇敢面對鄰國巨人。美國會支持台灣,並且保護台灣。 賴副總統首先歡迎麥考爾率跨黨派重量級國會議員來臺訪問,為印太區域和平穩定奔走。在台海情勢趨於緊張之際,麥卡爾及訪團議員們用行動表達對台支持,帶給台灣人民溫暖、信心和力量,他表達衷心感謝之意。 賴表示,這一年多來,各國從Covid-19疫情中逐漸復甦,但國際社會並不平靜,極權主義趁勢崛起,對外進行侵略、發動戰爭,包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共在台海軍事演習,對國際社會帶來動盪不安。面對複雜國際情勢,台灣雖然在面對極權主義的第一線,但他要向大家宣示台灣堅定捍衛國家安全、維護民主、自由及人權的決心,並希望能與理念相同的民主國家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 他並認為,台灣人民熱愛和平,也知道和平無法靠屈服獲得,無法單方面靠侵略者給予。雷根總統曾說過「實力才會帶來和平」,蔡總統也特別強調「和平靠國防,國防靠全民」,正所謂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台灣了解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所以今年整體國防預算已達5000多億台幣,並根據全民國防理念來調整兵力部署,希望展現守護台灣、維護印太和平穩定的決心。 賴清德提到,麥考爾主席曾經引用一句諺語「政治止於大海之濱」,強調國家團結對外才有力量。今天,美國國會不管是麥卡爾主席或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都用行動闡述此諺語的意義。未來,我們希望台灣能進一步團結,民主陣營也能團結合作,共同捍衛和平與民主。 隨後,麥考爾致詞時表示,這次跨黨派訪團不僅代表民主黨或共和黨,而是代表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他提到,台灣締造了非常成功的經濟,包括對全世界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扮演全球經濟的關鍵角色。他非常期待美國國會努力推動與台灣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及「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確保台灣能在美國進行公平的投資。 麥考爾表示,美國會支持台灣,並且保護台灣,這也是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目標,希望對台軍售能儘快交付,讓台灣強化防衛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外在威脅。 麥考爾強調,訪團對此行所展現的對台支持感到非常自豪。台灣不畏強權,勇敢面對鄰國巨人,而蔡總統的勇氣對台美雙方都是非常大的啟發。
蘇永耀 2023-04-08
北京又點名制裁 蕭美琴酸:哇!第二次

北京又點名制裁 蕭美琴酸:哇!第二次

中國國台辦昨宣布制裁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與遠景基金會、亞洲自由民主聯盟兩家「宣揚台獨」機關。蕭美琴透過推特表示:「哇,中國剛又制裁我了,這是第二次。」(取自駐美代表處臉書)   同被「懲戒」 台灣遠景基金會、亞洲自由民主聯盟:不會退縮 〔記者鍾麗華、楊丞彧、陳政宇/台北報導〕蔡英文總統在美國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剛落幕,北京昨日宣布,對居中協調的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實施制裁,同時懲戒二家宣揚「台獨」的機關,分別是台灣遠景基金會與亞洲自由民主聯盟。對此,陸委會表示,中共重操故技、再度宣布制裁懲戒我官員及民間單位等拙劣手法,意圖恫嚇我方、製造寒蟬效應,政府將持續關注,適時反制。 陸委會:中共拙劣手法 意圖製造寒蟬效應 蕭美琴透過推特表示:「哇,中國剛又制裁我了,這是第二次。」遠景基金會強調,不會因此有所改變。亞洲自由民主聯盟更回嗆說,面對威權主義不會退縮。 中國外交部官網前晚也發布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嚴詞抨擊。習稱:「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習放話後,北京昨宣布新一波的制裁「台獨」對象。 外交部:中國掩耳盜鈴 自曝共產政權荒謬 外交部昨表示,我國元首出訪進行外交活動是主權國家基本權利,中國藉此過度反應,打壓我國國際空間,並對相關人士及機構進行所謂的制裁,如此掩耳盜鈴行徑,不僅加深國人反感,更自曝共產政權非理性的荒謬本質。 陸委會則表示,中共恫嚇行徑嚴重破壞兩岸關係,政府對此敵意行徑,表達嚴正抗議與不滿。我政府將向國際社會揭露中共企圖併吞台灣、打壓台灣民主,及挑戰台海秩序的惡劣行徑。 去年八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北京也公布「台獨份子」清單,包括蕭美琴、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立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時任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時任時代力量黨主席陳椒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等人,並制裁台灣二機構與四企業,包括台灣民主基金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宣德能源、凌網科技、天亮醫療、天眼衛星科技。 事實上,北京二○二一年十一月已公布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與外交部長吳釗燮為「台獨頑固份子」。至今共有十人遭中國列為制裁的清單,蕭美琴是二度被點名。
鍾麗華 2023-04-08
鄭南榕殉道34週年 賴清德:台灣不可再出現外來統治

鄭南榕殉道34週年 賴清德:台灣不可再出現外來統治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上午到新北市金山區金寶山墓園,參加鄭南榕殉道34週年追思紀念會,並在會中發表簡短演說。(記者俞肇福攝)   〔記者俞肇福/新北報導〕今天是4月7日言論自由日,副總統賴清德出席「鄭南榕殉道34週年追思紀念會」致詞時表示,為避免黑暗年代再次出現、不幸事件再發生,最重要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不可以再出現外來的統治,台灣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幸的事件不能出現,我們才不會走回黑暗的年代」。 賴清德表示,今天是Nylon(鄭南榕)殉道34週年紀念日,他懷抱不捨的精神,他代表蔡英文總統,同時也充分表達他自己,感謝鄭南榕為台灣所做的犧牲奉獻。 賴清德指出,鄭南榕追求的不只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其反對戒嚴、追求民主、平反228、追求轉型正義,同時追求台灣應該做自己的主人。他說,這些理想跟目標,數十年來由黨外、黨內民主運動前輩、各界力量、台灣人民共同打拚,跌倒再爬起來,一個傳過一個,一棒接過一棒,這些理想、目標已經接近完成。 賴清德說,他要向鄭南榕感謝致敬,其為台灣所付出的一切;其次,珍惜民主自由,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所享受追求的民主自由,都不是天上掉下來,也不是當權者所賞賜,都是人民勇敢追求來的。 賴清德表示,好不容易台灣走過黑暗時代,現在應該更加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千萬不要用虛假消息,利用言論自由破壞言論自由,有責任讓言論自由民主路途,愈走愈穩愈走愈遠。 他指出,要避免過去黑暗的年代再次出現、不幸事件再發生,最重要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不可以再出現外來的統治,台灣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幸的事件不能出現,我們才不會走回黑暗的年代,這才能充分展示對南榕犧牲奉獻的尊敬」。 賴清德說,鄭南榕願意犧牲自己,喚起社會覺醒,因此做出這樣勇敢的決定。此時此刻,台灣面臨外來極權威脅時候,要充分感受鄭南榕的精神,大家團結一致,未來共同打拚守護台灣。 賴清德表示,他要以民進黨第17任黨主席身分跟大家報告,過去大家為民主打拚,民進黨下個階段使命就是再次結合台灣社會力量,守護台灣,促進民主、和平、繁榮,大家共同打拚。 賴清德致詞完畢,並獻上鮮花後離去,對於媒體的問題,都未予以回應。 副總統賴清德(圖中)今天到新北市金寶山墓園,參與鄭南榕殉道34週年追思紀念會;圖前排由左至右依序為鄭南榕遺孀葉菊蘭、監察院長陳菊、副總統賴清德、鄭南榕女兒鄭竹梅一起默哀追思。(記者俞肇福攝)
俞肇福 2023-04-07
蔡英文:我現在做的是對台灣最好的事 希望下任總統延續

蔡英文:我現在做的是對台灣最好的事 希望下任總統延續

    蔡英文總統啟程返國前與媒體記者茶敘,強調她以現任總統主導的外交政策是對台灣最好的政策,「我也相信我現在做的事情對台灣是最好的」,希望未來的總統能延續、加以考慮。(記者陳昀攝) 〔特派記者陳昀/隨行採訪報導〕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面,被外媒等各界讚許風險控管佳、並形容是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蔡英文對此表示,能跟美方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對兩岸關係的平穩和區域和平都有幫助,能藉由過境美國早點跟麥卡錫等人見面說好的。蔡總統並強調,她以現任總統主導的外交政策是對台灣最好的政策,「我也相信我現在做的事情對台灣是最好的」,希望未來的總統能延續、加以考慮。 蔡英文「民主夥伴共榮之旅」美西時間6日晚間圓滿完成,蔡總統在啟程返國前與媒體茶敘,她說,這是疫情後首次出訪,我們面對的是更複雜的局勢,能完成這項任務是團隊的力量,包含當地駐館、技術團夥伴、替代役的投入,以及從世界各地飛來支援的外交同仁,感謝大家挺過疫情及壓力,讓台灣邁向世界的腳步更穩、更遠。 針對中國嗆聲不斷、後續可能在軍事上有所行動,蔡英文說,總統過境行之有年,過境時也會跟朋友有一些交流,我們這次一樣運用過境機會跟在美國的朋友相互表達關心,並對相互關切的議題實質溝通;出國期間,國安團隊也密切關注情勢,確保海上船隻安全航行,防止中國在我們領海進行干擾。 被問及中國嗆聲是否對這次出訪有一定干擾?蔡英文說,規劃行程時會以整趟行程要達到的目標來規劃,我們能跟美方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對兩岸關係的平穩和區域和平都有幫助,也希望中國方面可以自我克制,不用過度反應。我國安團隊都有持續掌握整體情勢,確保行程順暢、台海局勢穩定。 被問到未來如何交棒,下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會延續路線嗎?能超越蔡總統現在成績嗎?蔡總統笑說,這問題有點超越時空,在此也不對國內選舉多做評論,「我以現任總統所主導的外交政策,對台灣是最好的政策,我也相信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對台灣是最好的」,希望下任總統加以考慮、延續,未來不論哪一黨候選人當總統,希望他能以確保台灣最佳利益來形塑外交政策。 被問及這次對中國方面的風險控管有哪些考量,選舉是否也列入評估?蔡英文說,任何總統出訪行程的規劃都會有國安等全面性評估,但選舉跟政治都不會是主要考量,畢竟是總統出訪,著眼的是國家重要目標的達成,這次我們也詳盡的就國安議題及整體情勢預判,確保行程順利。 外傳與麥卡錫在加州會面是蔡總統向麥卡錫提出的建議,蔡英文說,事實上,能夠見面都是好事,這次要過境美國,就能早一點見面交換意見,因為現在(美國)國會有好多關於台灣的法案正在討論,所以在這時候見面是說好的。
陳昀 2023-04-07
「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

「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

小英提雷根信念「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圖取自總統蔡英文臉書)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總統蔡英文率團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美西時間5日上午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展開會談。蔡總統會後在臉書貼文,並引美國前總統雷根的信念「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呼籲國人,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必定更強大。 歷史性蔡麥會在雷根總統圖書館舉行,蔡英文總統會後在臉書貼文,向議長麥卡錫及與會的跨黨派國會領袖表達感謝,同時向這位備受尊敬的美國總統與世界領袖致敬。 蔡總統文中指出,在外交領域經歷重大變動的年代,雷根總統扮演關鍵角色,與美國國會通力合作,保護並鞏固台美關係。雷根總統1982年的六項保證,以及國會通過的重要法案《台灣關係法》為這段已逾四十年歷史的強健、特殊的夥伴關係奠定基礎。在此期間,我們維護和平,促進繁榮,並見證台灣民主蓬勃發展。 然而現在,我們所有人都明白,我們先前所維護的和平,及努力打造的民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當下這個民主受到威脅的世界中,讓自由的燈塔永存不滅,可以說是當務之急。雷根總統就曾說過「自由並不是代代相傳的,每個世代都必須不斷捍衛及爭取自由」。 總統在與美國國會領袖會面時,重申台灣維護和平現狀的決心,讓台灣人民繼續在自由、開放的社會中生活。會議中,蔡總統也提及雷根總統的信念,那就是「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而且,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必定更強大。 蔡英文總統也代表台灣人民,向美國國會跨黨派的國會議員致謝,感謝他們提出讓台灣及台美關係,更堅強的各項法案。這些法案協助強化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建立台美之間強健的經貿連結,並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均有助在印太區域捍衛我們的共同利益、和平及繁榮。
自由時報 2023-04-06
蔡麥會 美近20位跨黨派議員與會

蔡麥會 美近20位跨黨派議員與會

  蔡英文總統在美國時間5日在加州雷根圖書館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及其率領的兩黨眾議員會面,華府智庫專家讚揚該安排凸顯重要性及兩黨一致態度,為美台雙贏。(法新社、資料照,合成)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四日獨家報導,由中美洲返程過境美國洛杉磯的蔡英文總統,五日將由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歷史性地率領兩大黨國會議員,在加州雷根總統圖書館接待並舉行會談,包括麥卡錫本人與會的共和及民主兩黨眾議員近二十人。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國防專家塞耶茲推文稱讚,這項安排升高了議題重要性,並展現兩黨一致態度,「這是美國和台灣的雙贏」。 雷根總統圖書館會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五日也重申,台灣總統曾過境美國,行之有年。總統舉行的會議與活動符合先例,北京不應以此為由加劇緊張局勢。 據報導,這份由麥卡錫辦公室提供的名單,包括眾院民主黨黨團主席艾吉拉(Pete Aguilar)、眾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該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以及該委員會西門內斯、辛森、穆勒納爾、摩爾頓、朴銀珠、史蒂文斯、托瑞斯和魏特曼等八人。 其他與會者還包括眾議院歲計委員會新任共和黨籍主席史密斯(Jason Smith),以及友台議員匡希恆、布朗利、凱利、史密斯(Adrian Smith)和辛克。另據了解,眾院外委會印太小組成員羅德薇眾議員也將與會。 「蔡麥會」為台灣總統首次在美國本土與美國國會議長會晤,麥卡錫為美國政壇僅次於正副總統的第三號人物,在美國總統的繼承順位排第二位,僅次於副總統。福斯財經新聞網指出,在中國威脅武力犯台之際,「蔡麥會」凸顯美台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這也是台美一九七九年斷交以來,台灣總統與美國眾院議長第三度會談。首次為一九九七年四月由李登輝總統接見訪台的共和黨籍眾院議長金瑞契訪問團,第二次為去年八月蔡總統接見訪台的民主黨籍眾院議長裴洛西。
楊芙宜 2023-04-06
麥卡錫:有蔡總統在 台美關係只會更堅強

麥卡錫:有蔡總統在 台美關係只會更堅強

蔡英文總統與美眾院議長麥卡錫在會晤後共同出面發表公開談話。(記者陳昀攝)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與蔡總統共同發表談話︰ 相關新聞請見︰ 偕麥卡錫發表談話 蔡英文:美方支持讓台灣知道「我們沒被孤立」 歷史性時刻!「蔡麥會」登場 麥卡錫:台美友誼從未如此強大 〔特派記者陳昀/隨行採訪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邀請我國總統蔡英文共同與跨黨派議員會晤,今會後兩人也共同出面發表公開談話。麥卡錫表示,當前是台美關係最強健的時刻,蔡總統無疑是這段強健關係的重要推手,台美雙方將信守義務,並重申對雙方共享價值的承諾,「有蔡總統的參與,台美關係只會更加堅強。」 麥卡錫表示,很榮幸在蔡總統過境美國時與其會面,尤其選在雷根總統圖書館是再適合不過的場所,這裡陳列無數的展品,記錄著雷根總統的愛國情操、對民主的信仰,以及對和平及自由價值的堅定承諾,雷根總統奉行的這些價值,長久以來就是美國與台灣人民維持友誼的基石,而這些價值在當前的重要性更甚以往。 麥卡錫說,「我相信當前台美關係是我此生中最強健的時刻,而蔡總統無疑是這段強健關係的重要推手。」台灣有成功的民主、繁榮的經濟,且在全球衛生及科學領域享有領導地位,無論是台美間深厚的商務往來、人民間強勁的交流,或是共享的價值,我們與台灣人民的合作持續在對話及交流中拓展。 麥卡錫強調,台美人民的友誼對自由世界至關重要,也是維持經濟自由、和平及區域穩定的關鍵,「我們將信守義務,並且重申對雙方共享價值的承諾,而這些價值是團結美國人民的基礎」。今天舉行的是跨黨派會談,共和黨與民主黨齊聚一堂,在這個象徵自由及承諾的地方。有蔡總統的參與,台美關係只會更加堅強。 麥卡錫表示,當前是台美關係最強健的時刻,蔡總統無疑是這段強健關係的重要推手。(法新社)
陳昀 2023-04-06
立委:馬歷史定位 就是亞努科維奇

立委:馬歷史定位 就是亞努科維奇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日批說,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就是亞努科維奇。 圖為國台辦主任宋濤接見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翻攝央視)   〔記者陳鈺馥、王俊忠/綜合報導〕中國企圖併吞統一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訪中卻宣稱,不論是在台灣、在大陸,在中華民國憲法上都是屬於一個中國,更指大陸憲法前言有講「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這個事實很清楚。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日批說,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就是亞努科維奇;學者也質疑馬在「偷梁換柱」,我國憲法從來沒有兩岸同屬一中。 學者:我國憲法無兩岸同屬一中 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以親俄聞名,在總統任內向俄國保證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二○一三年拒絕簽署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引發民眾走上街頭抗爭。二○一四年,亞努科維奇更要求俄羅斯出兵保護在烏克蘭的平民。馬英九二○一四年試圖強行通過服貿協議,爆發太陽花學運抗爭;二○二一年聲稱民進黨政府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將帶來戰爭。 林俊憲批評,馬英九的這趟訪中之旅,一下扭扭捏捏提中華民國,一下又大談一個中國,誰都想討好,最後就是誰都討好不了,為了宣揚一中,馬居然拿中國憲法背書。林俊憲指出,馬這一連串的行動,就是親中派「最後的瘋狂」。馬讓他聯想到亞努科維奇,兩人同時期在位、生日只差了四天,只不過馬幸運多了,亞努科維奇是直接被推翻趕下台,還因為要求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被烏克蘭法院判處「叛國罪」,至今流亡海外。 林俊憲說,既然兩人一路走來有這麼多共同點,最後會不會也有一樣的結局?若中國敢有任何對台侵略的舉動,馬一心追求的歷史定位也將從此確立,只不過可能與他想像的不同,而是以亞努科維奇的方式,從此被記錄在台灣歷史中。 南台科大財經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羅承宗受訪表示,馬英九是學法律的,法律用語應該精準,憲法增修條文是指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馬卻「偷梁換柱」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中只是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陷阱。
陳鈺馥 2023-04-04
紐時:蔡英文開創台美合作新局

紐時:蔡英文開創台美合作新局

貝國準備隆重軍禮,並邀請蔡總統校閱裡兵。(記者陳昀攝)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引發中國威脅連連。紐約時報二日撰文評論,蔡英文開創出與美國前所未有的緊密關係,取得武器承諾的同時也穩固非官方的支持,她任內周旋在美中兩大民主和威權強國之間,拓展台灣對外關係,鞏固了台灣地位。 文中指出,以謹慎著稱的蔡英文,此行是以一位國際重要領導者的身分出訪。處於美中劇烈分歧的核心位置,她引領台灣周旋於兩大對台灣議題立場相互矛盾的強國之間。她就任以來與美國建立密切關係,面對中國日益好戰的姿態,她在加強防禦的同時,努力不與其公開對抗。據兩名曾與蔡英文共事的人士轉述,她私下認為,台灣總統這個職務像是「在走鋼索」。 紐時說,蔡英文預計將會晤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但此舉並非為了取得外交突破,而是為了在當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愈來愈嚴重之際,蔡英文必須鞏固「台灣在美國領導者心目中的地位」。 「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中國政策項目主任葉望輝指出,蔡英文在美國人心目中,已經是「可靠的對話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中國的政宣操作很難將她描繪成「瘋狂攻擊中國的機器人」。 曾為蔡英文起草演講稿的張之豪說︰「她想要push(推動)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的立場,但push到最積極(的程度),也不會讓美國人失去對她的信任。」 蔡總統即將卸任,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向紐時表示,「我想美國會想念她」,但問題是中國的想法是否也如此,或者會因下任執政者而行事變得不夠謹慎,是未來的一個問號。
陳成良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