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8箭穿心 經濟面臨轉折

中國少子化與高齡化,使未來勞動力與消費族群縮減,經濟成長趨於困難。(路透資料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中國經濟正處於轉折,以基礎建設及房地產大舉投資的舊經濟模式正在崩解,引發重蹈日本失落30年覆轍的疑慮。中國經濟為何走到此地步?華爾街日報列舉中國經濟的問題,以及未來幾年面臨的挑戰。

1.房地產不再是成長引擎:過去佔中國經濟產值4分之1的房地產,在2020中國當局推出「3道紅線」政策,限制開發商取得貸款後,榮景戛然而止。如今房地產投資、房屋銷售、與新開工數急遽下滑,該成長引擎熄火。

2.消費信心低迷:房地產暴跌加劇中國消費者的悲觀情緒,過去他們大舉貸款購房,期待豐厚回報,如今他們削減支出,來應對房市動盪。面對疲軟的消費需求,企業不願投資與招聘,最明顯的後果是青年失業率高得令人咋舌。

3.通縮國度:消費與民營部門的投資疲軟導致通貨緊縮。幾個月來,消費者物價持平或下跌,而過去逾1年,企業不斷削價。通縮使家庭與企業更難償還債務,進一步加劇支出與物價壓力,形成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4.債台高築:中國的整體債務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300%以上,遠高於美國的253%。其中一大部份是由地方政府積欠,他們售地給開發商的主要財政來源已枯竭,而房企也佔總體債務一大部份,中國銀行對此兩部門的高曝險恐加劇貸款損失,抑制對經濟的信貸供應,進一步造成經濟壓力。

5.少子化:勞動力縮減:生育率降低以及整體人口縮減與老化意味中國的勞動力與消費群將縮小,這將使未來經濟的持續成長更趨困難。

6.外國投資出走:隨著中國經濟前景黯淡,外國投資人紛紛撤離中國。自1998年有紀錄以來,外資對中國工廠、辦公室與企業的流入趨勢已於2023年第3季停止,當時中國首度出現118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出。

7.貿易壁壘升高:北京希望透過加大製造業出口,以解決生產過剩,並恢復經濟的企圖心遭遇強烈阻力,美國與歐洲正升高中國電動車、太陽能板等產品的進口限制。

8.經濟成長放緩:過去中國以提高政府支出,特別是基礎建設來回應經濟挫折,但如今中國對道路、鐵路與機場的需求大致已經滿足。中國另一個刺激選項是對家庭發放現金或減稅,但這種聚焦消費的作法被中國官方認為浪費,基於經濟的多重挑戰與有限的刺激選項,中國未來的經濟成長恐更加疲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國際財經》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