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選結果的省思

 

廿六日的地方選舉已經圓滿落幕,定期接受民意檢驗的選舉,已成為民主政治的常態。

從選舉結果來看,這是自二○一六年民進黨在中央完全執政以來,地方選舉最大的挫敗,民進黨在中央及北部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執政都有亮麗的成績,要延續三個城市的執政卻受阻,雖然「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民進黨得不到多數選民的支持,值得執政者警惕及痛徹檢討。民進黨的支持者也不用懷憂喪志,對一時選舉可以失望,但對台灣沒有絕望的權利,畢竟它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在,我們更應以台灣民主為榮為傲。

各政黨為了勝選,在政客操弄下,用邪惡的言語「謀財害命」,用抹黑、造謠、散播假訊息,製造仇恨、討厭值,讓今年的選舉風氣被這種歪風搞得烏煙瘴氣,讓部分選民喪失理性判斷能力。這些行為都在摧毀善良人民彼此信賴、感恩的心,摧毀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民主機制,負面選舉、仇恨動員,讓一世代的價值崩毀於一夕。

自從今年初,俄羅斯派兵入侵烏克蘭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率領全國軍民英勇抵抗,加上全球民主國家的奧援,讓入侵者敗退跡象已現。反觀台灣面臨中國武力併吞的野心,國際焦點注視台海危機,民間團體在地方選舉,提出抗中保台的呼籲,因地方首長戰時負有民防的指揮權,其心態影響國人士氣,不容小覷。但似乎無法獲得選民的重視,是台灣人民的危機意識太弱嗎?值得關注。

在立法院朝野四個黨團同意下,通過台灣歷史上首次「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公投」案,投票結果,同意票五六四萬多票,不同意票五○一萬多票,投票率近五十九%,因同意票未達通過門檻的九六二萬票,修憲案確定不通過。回想二○○五年,以投票率廿三%選出的任務型國代進行修憲,決定現在高門檻的修憲,今天看來是格外諷刺。

在朝野政黨都同意下,修憲也無法進行,台灣人民必須思考制定一部合宜台灣憲政運作的新憲法,已成當務之急。

選舉結果本是公民心聲與力量集體意識的展現,當選者在選民的祝福下,受到歷史的眷顧,那是承擔責任的開始,用愛與包容化解社會的分裂,期待朝野攜手合作實現政見承諾,為民服務為國奠基。

(作者是台灣北社社員、現任台灣社社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川信

李川信
前台灣北社社長、現任台灣社社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