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相關文章

為什麼武漢病毒使中國政府陷入危機

為什麼武漢病毒使中國政府陷入危機

(德國明鏡週刊的這個評論文章寫的不錯,我摘要翻譯了一下) 為什麼武漢病毒使中國政府陷入危機 中國的民主化實際上早就該發生了,現在中國人均年經濟產出超過17,000美元,其他國家在這種繁榮水平上早就已經實現了民主化。例如當韓國在1980年代末,廢除獨裁政權時,人均經濟產出僅為10,000美元。中國的全國平均水平低於中國東部城市,它們有更高的繁榮水平。 歷史上有一種政治模式,那就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個時候會發生政治自由化。公民在國家的命運中具有發言權,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批評。到目前為止,尚未在中國發生。順便提一句,這與中國文化或儒家價值觀無關,正如台灣和香港所發生的那樣,具有民主傳統和嘈雜的民主運動。 社會和政治開放也與經濟相關。因為在發展過程中,經濟通常會克服各種障礙:從農業到工業社會,再到服務業和知識社會。每次過渡都會導致社會和政治重大壓力的情勢。 在工業化階段,重點是建設大型單位-工廠、城市、基礎設施。正如蘇聯曾經經歷的那樣,這在獨裁條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在那之後卻變得更加困難:下一步的發展並不是那麼容易下達命令。研究與發展需要創造力和話語權,即自由。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進行深刻的社會和政治變革。一些國家失敗了,中國能否成功建立新的發展模式「高科技獨裁統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迄今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是一個例外。中國比較富裕,但仍然不自由。華盛頓智庫自由之家觀察到,在過去的幾年中,北京甚至試圖將其“數位獨裁主義”傳播到其他國家:中國現在正在向全球出口其全面的互聯網審查和監視模式。提供的課程包括再教育、學習旅行和技術,直至自動臉部識別系統。隨著互聯網發展為虛擬公眾,複雜監視的成本降低,北京正努力推廣其數位社會控制的極權主義模式,中國是全球範圍民主國家的巨大風險。 圍繞習近平主席的共產黨領導力量不僅基於鎮壓,而且基於隨著社會穩定而不斷繁榮的希望。到目前為止,它已經能夠對大部分人口保持這一諾言。但是,武漢病毒危機及其後果使這一過程變得更加困難。 Capital Economics公司分析領先指標,勾勒出中國部分停滯不前的經濟情況,過去幾週來,經濟活動量下降70%以上,集裝箱貨船正等待在港口卸貨,幾乎沒有任何房地產市場上的銷售註冊,電影院的觀看人數幾乎已降至零,在汽車銷量超過90%的下跌。隔離措施使工商業和整個大都市癱瘓的後果,將會留下深刻的烙印。 中國的經濟脆弱,不僅是由於廣泛的貿易衝突(尤其是與美國的貿易衝突)導致以出口為主導的工業模式正達到極限,還因為中國經濟的債務很高。根據經合組織的計算,就經濟表現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負債最多的新興國家,這是一個具有崩潰危險的風險因素。 武漢肺炎和經濟危機的雙重打擊,可能導致治理合法性的危機-導致進一步的經濟不穩定。 到目前為止,這種連鎖反應似乎不明顯,但是為預防起見,中國政府在英語網站“中國日報”上宣布,武漢病毒危機絕不是「中國的車諾比爾核電廠事故」,蘇聯的公信力在1986年核災難後破裂,並迎來了蘇聯帝國的滅亡,政治宣傳強調北京的領導階層做了出色的政府工作。 然而,蘇聯的例子也顯示,一個看似完全穩定的系統,可以從內部迅速消失的速度。在1986年,無論如何都很難想像,經過七十年的戰爭和危機,顯示出鋼鐵穩定的蘇聯竟然在幾年後瓦解。  
李忠憲 2020-02-24
師叔成佛了

師叔成佛了

記得我在很久以前,寫了一個故事,就是我和一群高中學長坐在一桌吃飯,兩個開了蠻大獸醫院的學長,遇到了台大醫科畢業的學長。獸醫院的院長動不動就用「我們這些腦筋不好的」當開頭造句,一次考試卻決定了終身的階級意識。 我覺得最近柯文哲遇到陳時中,剛好就是這個故事的另一面。那種不管重考多少次一定要爬上台大醫科這個標籤的心態展露無遺。再加上牙醫師對醫師基本的社會地位衝突矛盾,不是有許多「牙醫師並不是醫師」之類的笑話,更強化了這種傲慢的態度。 禪宗裡面有個小故事,有個高僧修為相當的傑出,在深山大雪裡面接受非常嚴苛的考驗,可以完全安然的度過,對於女色名利等誘惑也能夠抵抗排斥,儼然就要成佛了。有一天,他的徒弟從外面匆匆忙忙喜孜孜地跑過來告訴他:「師叔成佛了」。聽到之後,他就徹底崩潰,一生的修行消失的無影無縱。 即便是有修為的高僧都無法過這一關,更何況像柯文哲這樣的人,面對學弟成佛了,應該更是充滿羨慕和嫉妒的感受,因此他最近的言行如此讓人討厭,也不會讓我覺得驚訝。 他以前眾多矚目,仿佛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政治明星,如今卻要面對支持度高度下滑的淒涼景象,這樣的感覺想必相當不好。想想這樣的人也是悲哀,唯一的熬夜做事可能是一日雙塔,玩弄財務報表,欺騙世人很會存錢,然後像個機器人一樣表示自己會嗡嗡地準時上班,此外就沒有了,什麼五大弊案之類大巨蛋都是虎頭蛇尾。 曾經引領風潮,站到高峰,如今卻變成一個缺乏邏輯、嘮嘮叨叨、一心想只要靠著中國就可以的投機主義者。這樣子到底要怪什麼?怎麼不想想自己以前,即使要考上台大醫科,也要好好的認真讀書,自己考出好成績,只想投機靠著中國,對自己的要求卻那麼低,到底要怪誰?  
李忠憲 2020-02-23
思想決定命運

思想決定命運

  前陣子一堆人都在分享「美的好朋友」的一篇文章,我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的確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不錯,但是我沒有按讚、分享,也沒有追蹤。 遇到一段對自己有共鳴的文字,是不是應該輕易地分享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分享對自己有共鳴的想法是增進彼此連結的方式。但是許多人不知道分享的意義是什麼,或是忽略了分享的效果。對一段文字有共鳴,非常欣賞,因此分享了一篇文章,我們往往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我們同時分享了這篇文章所要夾帶的許多思想,尤其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分享了這個資訊傳播的來源。 掌握訊息的品質,會影響做選擇和決定的品質。在武漢肺炎蔓延的這個時刻,更能了解這個道理。在假訊息充斥的世界裡面,當被圈粉之後,很容易順著麼一種舒服的邏輯思考,因此就會越來越馴服、越來越笨。 卡夫卡強調唸書的時候,挑選的書籍要像一把斧頭能夠劈開自己冰凍的內心。因此看看跟自己意見不同的文章有助於思考,但是要特別注意網路上批判的言論太多,但是深刻批判的文章太少,來源也就更少。 在危急或苦難的時候,特別容易受到詐騙,台灣的教育訓練常常創造出許多高學歷、但缺乏邏輯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騙你的選票、騙你的錢、騙你的感情、騙你一直到死的行為,在台灣的社會實在多的不得了。大家可以在街頭上看一看,許多有錢的企業和社團是哪些?更不用說像日月明功這種邪教! 要衡量資訊的品質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很多的層次不只是日常生活而是學術研究,不過原則還是哪一些。 首先要分清楚是資訊,還是評論,資訊是客觀的事實,評論是個人主觀的意見,這兩件事情是相當的不同。其次是要求看原始資料:我們教學生在撰寫研究論文時,要有引用資料的索引,同樣的方法要用在閱讀訊息媒體的本身,可靠的消息來源揭示了他們從何處獲取信息。 另外要考慮訊息的來源,這個人之前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事情,不能只看他這次說什麼,不以人廢言這種事情,在資訊科技社會的世代裡面,顯得相當的天真,即使是所羅門王再世,也很難做到在大量的資訊裡面截取一小段來判斷對錯。尤其在社群媒體時代之後,追蹤的人是誰,更是人格養成和思考習慣結構重要的關鍵。當面對陌生的消息來源,一定要花一些時間去進行研究調查,他們是誰?有什麼可信度?甚至背後可能的動機為何?有沒有什麼爭議的事件發生? 特別注意圖像的影響,操縱過的文字遠遠比不上修改過的圖像,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最後當然是自己的偏見,常常檢視自己的偏見是否影響自己對事實的認知和判斷。 我小時候看了很多佛教的書籍,家裡也有叔叔在二十幾歲時候就想要出家,因此我對很多思想都抱持懷疑的態度,思想決定命運,偏差的思想會帶來悲慘的命運。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要時刻牢記,沒有什麼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會的。 ~奧斯卡.王爾德
李忠憲 2020-02-21
小時候看書的往事

小時候看書的往事

  前兩天我們家老大在床底下藏了10本書被抓到,受到警告處罰。我們家在小孩四歲的時候,電視突然壞了,送修到目前一直沒有修好。家裡有四、五個這樣的書架滿滿都是書,兩個十歲的小孩一個喜歡看書,一個不喜歡看書,喜歡看書的那個到處藏書,床底下、馬桶旁邊、書桌後面,都有她偷藏的書,除了早期接收一個好朋友同事的舊書以外,其他都是女王每個月網路書上優惠的時候買的,我們遺憾不是兩個人都非常喜歡看書,好朋友說我太貪心,有一個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情。 我從小生長在大家庭,一家五口住在一個閣樓的小房間,沒有書桌和自己閱讀的環境,很難看到什麼書。我爸有四個兄弟,他是老大,通常老大童年的時候,家裡的經濟是最困苦,國小畢業之後就去當學徒,每天從早到晚的工作,我記得他的書,大部分跟發財有點關係,什麼無店舖商店,財務槓桿等等,這些書對他應該是沒有用,反而有害,所以他才會負債累累。 老二是家裡最受寵的一個,念到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最後在國營事業找到一間類似司機工友的工作,家裡開了一間雜貨店,我沒有看過他有什麼書。老三是一個小混混,小時候其實我最崇拜的是我三叔,他有很多香艷火辣的黑道小說,我在十歲左右的時候常常去偷來看,裡面的世界讓我非常嚮往。我三叔結了三次婚,每個老婆都很漂亮,生了三個兒子,但是因為很愛賭博,三個小孩在三叔跑路的時候,常常把他們丟在路口,叫他們自己回來找我的阿嬤,我阿嬤常常氣得半死,她的早死和這個兒子應該脫離不了關係。三個小孩最後分別賣給不同的人,我的這些堂弟現在不知道過的怎樣,曾經也有人來家裡討債,秀出槍枝給我爸看,小時候遇到這些事非常震撼,記憶也非常鮮明。 老四是家裡唯一唸過大學,念的是跟輪機有關的科系,但並沒有去跑船。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大學就參加了佛學社,家裡也有很多佛教的書籍,小時候我也會拿這些書來看,了解了很多佛教的基本道理與哲學。 或許小時候看了兩極化的書,一邊是黑道的社會小說,一邊是佛教的經典書籍,因此讓我跟一般的小孩很不一樣,小時候看什麼書應該非常重要,雖然打電動那些有很多正面教育的理論,但我總覺得那是騙人的,本質還是逃避浪費時間,所以最好還是讓小孩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看書。 小心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語言; 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 小心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 小心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 小心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而思想決定命運
李忠憲 2020-02-19
停損的必要

停損的必要

  本來我現在人應該在東京,2/14 到關西機場,2/16 跑京都馬拉松,跑完之後到東京,2/21 才從東京回來。 因為出國請假的紀錄,昨天人事室的小姐寄來關心的電子郵件,有沒有經過中港粵轉機,信中希望我回國之後可以自主居家管理十四天。 如果這樣,我要3/6 才能出關,這樣3/2 開學的第一週,我就得要停課,東京馬拉松取消,但是京都馬拉松照常舉行,幸虧我當初毅然決然放棄日本的旅行,否則現在在東京應該提心弔膽,甚至擔憂無法順利回台灣。 停損是投資股票市場的策略之一,當所購買的公司股票跌幅到達某個程度,例如 20%,就進行出清認賠的動作,退出市場。長期投資、資產配置,尤其是買市場指數的ETF,停損不見得是一個好的策略,只要是一個對的市場,長期的趨勢是向上。 偏偏我們每個人都是個股,而且生命的長度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遇到特殊狀況,都要進行某種程度的停損。其實這就是一種資源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金錢從優先順序最低的投資撤回,放到比較高的順序上面。 當金錢足夠維持一定的生活之後,不要浪費時間追求金錢;當工作、事業、名聲等影響到自己的平靜、健康和家庭生活,要懂得放棄。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跑步,思考往往會格外的清楚。 面對個人的挑戰,當機立斷的決定往往影響是損失20%或失去全部的關鍵,政治上的決定更是如此!
李忠憲 2020-02-18
自私與利他之外

自私與利他之外

  人為什麼要傷害別人?最大的可能是在資源有限之下,例如在荒野之中,兩個人爭奪食物和水,只有勝利者才能活下去,就是所謂的零和遊戲。為了害怕面對飢餓的未來,讓別人餓死總比自己死亡好,因此往往血肉之軀的正常人,會選擇傷害別人。 資源是不是足夠,有一些客觀衡量的標準,但是在大災難來臨的時候,每個人心裡的狀態、預先的想像,絕對是資源不夠,因此傷害別人是直覺的想法。 如果所謂的資源足夠的話,並不一定就能夠避免傷害別人,因為資源可能只對自己足夠,面對整個世界還是不夠,因此就有分享的優先順序。許多人常常講:「自私是人的天性」,在自私的道德良知對面,是所謂的利他主義,利他主義是種不可思議的心理傾向,它的極致就是「自我犧牲」,在有一個人必須死的情況之下,為什麼我要犧牲自己,讓別人活下來?有一種原因是因為愛,另外一種原因是所謂的DNA存活最大化,只要還有人活下來,我的DNA也會留下來。 在自私和純粹的利他主義之間,是不是有第三條道路?有人曾經提出一種說法,叫做「懲罰調節」,在純粹的自私和利他主義之間,存在一種有效的策略,如果你不肯回報我的慷慨行為,背刺我對你的恩情。那麼我會尋找一種懲罰你的方式,你要為你的自私付出代價。 這種「懲罰調節」很容易演變成以牙還牙的報復手段,但是在現實的世界當中,純粹利他主義只有像耶穌基督或佛陀這樣的聖人才有辦法做到,自私自利可是一般人的天性,懲罰調節只要運用妥當,應該會比單純自私自利的哲學還好。 #以德報德 #以直報怨
李忠憲 2020-02-17
台灣健保萬萬歲

台灣健保萬萬歲

譴責一個人的行為,卻避免檢視他的身分,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以人肺炎,更是片碎化一個人的長期行為。 今天這個人一下子可以當職業學生,讓具有熱血和熱誠的台灣留學生不能回到台灣,甚至有人因為這樣而喪失了性命。一下子又可以因為自己政治的立場。呼籲不管是不是中國籍,都要讓台灣人的小孩回到台灣,這樣才符合人權。有沒有精神錯亂? 很多人把思想行為切割成簡單和複雜的兩個部分,簡單、高尚、乾淨的部分我挑去主張,骯髒面對現實的部分那是政府的責任,以為這樣就是良知和良心,在真實的世界當中,的確是有夠神奇的想法。 民主的國家,政府就是我,我就是構成政府的一部分,血友病一個月一百三十萬元的健保給付支持,沒有心懷感激卻還那樣趾高氣昂,看不出來為什麼不能大力譴責批評。 我在德國付過健保費,使用過醫療,非常了解台灣健保、醫療的優秀和獨步全球! 台灣人可能不一定會為了台獨拼命,但是為了健保,幾乎全部的台灣人都會出來跟你拼個魚死網破! 得罪台獨沒關係,得罪健保那就慘了!  
李忠憲 2020-02-16
大便哲學

大便哲學

  柯文哲真的很喜歡玩弄大便,感覺他使用的詞彙並不是很多,崇拜的人和引用的思想貧乏,可能就是受困在典型所謂的聯考功利唸書症候群,對考試沒有用的書不要念,對前途沒有幫助的事情不要做。 記得一年多以前的某一個禮拜天的早晨,我帶著兩個小朋友在國小的操場跑步,遇到了一個牧師,寫了一篇文章,「在死亡的陰影下跑步」,雖然這篇文章按讃的朋友只有200多個人,跟我許多上千讃的文章相比似乎很少,但是這一篇是我自己最喜歡的文章之一。 這個牧師在佈道之前,也來同樣的國小操場跑步,他一邊跑步一邊跟我搭訕傳教,他跟我講了一些宗教的事情,他走的時候跟我和小朋友說:「上帝愛你們!」 卡夫卡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生命終將結束」,死亡一定會到來,但是我們如何面對這個事實而活?有一種態度是對於死亡置之不理,活一天算一天,以為這樣可以逃避對死亡的恐懼,不會讓終將一死的念頭對自己造成沉重的壓力,這樣的想法就是把人不免一死的事實拋之腦後,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不理會生死的事實,繼續過自己的日子,其實不失為一個好的主意,很多事情的事實如果擺在眼前,常常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選擇。當年我有個同學和我一起唸德文,他也想去德國,他收集了很多以前台灣留學生去德國念書的悲慘例子,這些事實影響到他,最後他就決定不去德國念書。 理論上一旦我們思考關於死亡的事實之後,正確的生活方式是要好好充實自己的人生, 詩人梭羅曾經說過「I cannot make my days longer, so I strive to make them better.」。但是往往也有可能想到死亡就會導致心情低落無法好好生活、虛無度日,甚至醉生夢死、逃避人生。 知道人終將一死的事實會影響自己對於生命和價值的選擇,逃避不去思考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但是時時刻刻把這個問題放在心上,也不是一個合適的作法。柯文哲市長曾經講過一段話:「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坨大便,花了兩萬六在高級餐廳吃的東西和台大醫院地下室七十塊的自助餐,拉出來東西都是一模一樣,沒有差別!」 這句話有些對有些不對,拉出來的東西一模一樣是結果,就跟人終究死亡一樣,你不能不想到最後這坨大便,但也不能時時刻刻想著這坨大便,你不能不想到生與死的問題,但也不能一直想著這個問題,吃好吃的東西的時候不能想起大便,看到漂亮女生的時候不能想起屍體。思考死亡的事實和人生的終點,應該要有適合思考的時間和地點,不願意面對死亡的威脅和時時刻刻想著死亡的威脅,兩者都不是適當的反應。 蘇文鈺老師看了這篇文章的反應說:「看到漂亮的女生一定要想到屍體,否則可能就要犯下大錯」。對照昨天記者提問學姐的事情,柯文哲講的「心中有大便,看什麼都是大便」,似乎有異曲同工的感覺,當然蘇老師是有學問多了! 我覺得其實我是柯粉,我非常了解和體會柯文哲市長的痛苦,身邊沒有什麼人,三個女人又不是傳統的政治幕僚,因此很多粗俗的真實心態就會暴露在外面,跟傳統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不一樣,再笨再愚蠢都會被包裝和保護的好好的,能夠習慣被包裝並沒有那麼容易,柯文哲做不來,說他是騙子,其實他根本比許多的政治人物還真誠,經過柯文哲這樣歷程的聯考菁英,恐怕也不容易做到任幕僚擺佈,更何況他沒有能力留住什麼有智慧的幕僚。
李忠憲 2020-02-15
運氣好

運氣好

  馬英九和趙少康等人不約而同地說蔡英文運氣好,運氣好到底是什麼意思?出生在不好的家庭,生存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突破一些人生的挑戰,回頭看看,會覺得自己運氣好,受到上天的眷戀,給自己磨練的機會,因此可以快速成長。他們所謂的運氣好,當然不是這種哲學想法的運氣好。 講蔡英文運氣好,背後其實隱含了好幾個意思,首先就是習近平的運氣不好,遇到了中美貿易大戰和武漢肺炎,因為習近平的運氣不好,中國人民的運氣也就不好,全中國能夠講出來名字的大城市幾乎都封鎖了,全中國莫名其妙燒掉的屍體不知道有多少! 其次,這一群人真的很奇怪,以前說蔡英文女人當總統會淹大水,或是德不配位、衰尾查某等等,現在運氣好這種說法,是不是隱含著蔡英文是「天選」的意思? 許多出生在貴族或帝王之家的人,大部分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在這樣的位置上,不願意承認自己勝過別人的原因,是出生那一刻的機運實在太好了,因此會有很多虛無,往往一輩子也不能夠了解什麼叫做努力,我覺得這樣的人生非常悲哀,成功不知道為什麼,失敗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當完兵的那一年,同時考上教育部公費留學和高考一級及格進入台北市工作,許多親戚、朋友和同學都認為我的運氣實在超好的,我也覺得我的運氣真的很好,直到我在台北市裡面遇到了甲等特考及格的長官,我發現這才是大家共同認知真正的運氣好。 知道中國的威脅和危險,能夠避開,不管中美貿易大戰或瘟疫蔓延,遇到各種的狀況,能夠料敵從寬,做好準備,雖然不能盡善盡美,但有不錯的表現,算起來這也是運氣好? 習近平的運氣不好,是因為獨裁專制的體制裡面,整個中國只有習近平一個人在上班。而且在第一時間也拿不到任何正確的消息,沒有辦法實實在在的面對問題。在這次武漢肺炎的瘟疫,不管感染率、死亡率或真正死亡的人數,中國提供的數據外界很少人相信。 不能接收真實的訊息,做出務實的反應和處理,用謊言來解決問題,然後牽扯到運氣好不好,我想這是某些中國人的人生態度吧。 蔡英文運氣好,台灣人運氣好,到底有什麼不好?
李忠憲 2020-02-12
藉口的傷害

藉口的傷害

  學姊快速內定錄取的事情,包括她本身,許多人沒有辨法直接回答,於是迂迴反應。不是說誰誰誰也一樣,要不然就推給瘟疫蔓延環境,說現在不是適當討論這個事件的時機。 我對這件事情沒有更多的評論,明顯對錯都可以如此護航,已經屬於信仰的層次。我要説的是人生成敗重要的關鍵「藉口」。什麼是藉口?藉口是我們用自己創造的理由對人,事件或環境自我合理化的方式。它是捍衛自己的行為,推遲採取行動或忽略責任的一種手段。 我們從小到大不知道用了多少藉口,要自己唸書把握時間,覺得健康比較重要,要多睡一點;遲到是交通情況不好,而不是不肯早點出門;不去運動更多藉口,反正這是次要沒有用的事情,我天生就是一個懶惰的人等等等。 找藉口或與人比較,傷害的往往都是自己獨特的人生,找藉口的習慣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很大,無法真實面對問題,變成欺騙自己的時候再也就無法挽回。尤其與人比較的藉口很容易從眾,自認為獨立於世界上的自由個體,為什麼要重複他人的人生? 我許多小學的同學,不知道為什麼我上了國中以後就突然開竅了,成績從後面直接爬到最前面。我大概12歲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才是唯一能控制的東西,對自己真的不能太好, 尤其不能替自己找藉口,這樣人生將會一無所有。 我很感謝出生在不是富裕的工人家庭,在人生關鍵需要金錢的時刻,家裡負債累累,上天給予這麼多挑戰的機會,這是一種無比的眷顧。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陣子很喜歡看一本跟瘟疫有關的書「十日談」,這本書看過的人都知道「很好看」,而且還有很多人生的道理: 「 貧窮不會磨滅一個人高貴的品質,反而是富貴叫人喪失了志氣。」 —— 薄伽丘
李忠憲 2020-02-11
環境能塑造個人?

環境能塑造個人?

  看到衞福部陳時中部長的表現,直接想到艾比特克斯的格言: 環境無法塑造個人,而是真實呈現自我。 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將它們視為挑戰或機遇?是承受痛苦還是接受磨練,艱鉅的挑戰不應該使我們變得更強大嗎? 有智慧的哲學家提醒我們,環境本身是中立的,它們不是好或壞。環境可能成為問題或機會,同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人身上,一個人或許認為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只會抱怨或逃避;另一個人可能將其視為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一般而言,我們很難為挑戰做好準備,因為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會感到自在;當事情變得輕鬆時,我們自以為無所不能。工作或生活上的失敗,甚至死亡,很少在適當的時間發生。當我們感到最沒有準備、最不可能發生的時候,它們常常會突然出乎意料就這樣來臨了。 透過對生命的挑戰,我們會改變原本自以為是的看法,當日常面臨威脅時,它可能會變得異常恐怖,挑戰可以使我們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改變我們的本能反應,需要練習和實踐,控制難以忍受的恐懼和懷疑,學習如何以不同方式看待挑戰,而不是將其視為令人害怕的事情,這樣就給了我們學習新技能的機會。 不管我們是否喜歡,生命中的困難會扔東西,我們可以學習擁抱幫助我們成長的艱辛事物,學會放開對自己的堅持,並對成為不同的人感到興奮。 不曉得為什麼這些人生的哲學,往往都在民進黨的官員身上看到,或許這也就是我常常在為它說話的原因之一吧!
李忠憲 2020-02-09
裝著病毒的特洛伊木馬

裝著病毒的特洛伊木馬

有學過 Cyber Security 的人都知道特洛伊木馬定義,特洛伊木馬與病毒不同,特洛伊木馬自身不會複製和傳播,病毒才會。 裝著病毒的特洛伊木馬比特洛伊木馬還可怕,要記得「特洛伊木馬自身不會複製」,已經送來一匹了,還要送幾匹? 牧師警告:特洛伊木馬是不祥的禮物,還有公主卡珊德拉警告:這匹馬會使特洛伊倒下。 這座城市忽略這兩人的警告,最後特洛伊被攻陷、佔領!
李忠憲 2020-02-06
瘟疫:武漢肺炎

瘟疫:武漢肺炎

  上次曾經在大學研究所朋友的群組,有人貼了一個提醒中國鼠疫的文章,結果造成在中國台商的朋友情緒極度反彈,認為這是台灣方面唯恐天下不亂,這個朋友因為在台灣發展不順利,於是前往中國經商,好像有一些成績,於是把個人的人生經驗,跟台灣的未來與國家認同深深地結合在一起,在他的眼中,蔡英文的政府是萬惡的政府,呼籲大家要打倒這個可怕的政權。 現在武漢肺炎擴散的程度,不像之前小規模的鼠疫,也有台商在中國染病逃回台灣來,但是因為之前的不愉快,已經沒有人在這個群組貼上這類的消息。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人不到真正面對危機的狀況,很少人能夠深度思考真正的問題,這是人之常情。 蒙田說:「要像哲學家一樣活在死亡當中」,愛比克泰德說:「每天都要記住死亡,這將使您擺脫瑣碎的思想和過度的慾望」,死亡讓生命有了意義,讓人學習和思考如何把握時間。 最近許多朋友都忙著在買口罩,口罩的公司也大發利市,股票漲的一飛沖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免又拿起卡繆的瘟疫複習。卡繆書中的政客狂妄無知,掩飾諉過,嘗試想利用災難來獲取利益,人性在其中展現光輝,瘟疫是從遙遠的角度來反映人們對物質和道德破壞的抵抗力,它描述的是一場戰爭,關於人們被圍困的日常生活,如何艱困的突破人生的鐵絲網。 當一個瘟疫患者是很累人的。但是要不想當瘟疫患者,那就更累人了。因為如此,大家都顯得很疲乏。今天大家都有點傳染上了瘟疫。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有些不願再當瘟疫患者的人,覺得筋疲力竭,對他們說來,除了死亡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使他們擺脫這種疲乏。 ~卡繆 瘟疫
李忠憲 2020-01-22
馬基維利會讚許韓國瑜嗎?

馬基維利會讚許韓國瑜嗎?

  台灣當前政治問題當中有一個難題是,壞的榜樣得到好人的熱情支持,韓國瑜得到 552 萬的選票,這些選民有很多專業人士,包括知識份子、老師、醫生、公務人員等等,很少人會認為這些選民平均的人生哲學、工作態度、道德良知和知識水準低於韓國瑜,許多類似「希望您的小孩像韓國瑜一樣」的嘲弄情況,在台灣總統大選的歷史上前所未聞,但偏偏他就是可以拿到這麼多的選票。 基督教中的七宗罪包括指傲慢、貪婪、色慾、嫉妒、暴食、憤怒及怠惰。他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不少的例子,不少道德良好的家庭不可能讓女兒和這樣的人單獨相處,更不用說嫁給這樣的人,不希望有這樣的女婿。正常的公司老闆不會聘用這樣子的員工,不希望有這樣子的部屬,但是他們卻不介意把這個國家交到他手裡。 這背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有這麼奇特的現象?我們對於政治領導人的要求,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嚴重的脫節,在朋友或同事當中,我們所欣賞的那些特質,不能作為判斷政治領導人的選擇上面的指標,甚至反其道而行。 許多人認為美國這個民主的國家,是自然而然從天而降,事實並不然,美國一開始成立的時候,也曾經想要建立像柏拉圖那樣所謂哲學家皇帝的國度,民主是最後不斷鬥爭以後,所得到妥協的結果。 柏拉圖認為國家應該由哲學家來監督,堅持認為完美的統治者是要有完全德行,他必須遵守嚴格的道德準則,體現正義,慷慨和憐憫。 但是馬雅維利打破了道德規範的傳統,對於馬基雅維利而言,一個好的統治者,必須經常表現得像個壞人,而馬基雅維利的中心主張就是,傳統上良好的性格會對政治領袖不利,瑪基維利主義者必須「學習如何為惡」,有效地利用欺騙,殘忍和自私來維持自己的權力。統治者能夠讓被統治者又愛又怕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在愛和怕之間選擇一樣,怕才是最佳的方法。 在民主的時代,一般人沒有像哲學家一樣「號飽修營」去深刻思考這麼多的問題,什麼年金改革、同性婚姻、空氣污染、綠能發電、經濟發展、解散統促黨等等,非常困難而複雜,往往不是三言兩語、一時半刻就能夠瞭解清楚。 交什麼朋友、選擇女婿、員工,找什麼樣的老公、老婆,進什麼公司、追隨什麼老闆,對自己一個人的影響相當重大,但是投票看起來就沒有那麼立即可怕的結果,而且是由全部所有的人共同承擔。因此對於選擇上的恐懼,就沒有感到這麼謹慎,反正只要不爽任何一項就自然而然會投給韓國瑜,這就是民主的困境,也是柏拉圖覺得要哲學家治國的主要原因。 馬基維利會讃許韓國瑜嗎?我覺得會! 那麼對柯文哲或黃國昌,會嗎?
李忠憲 2020-01-21
關心政治與從事政治

關心政治與從事政治

  每每朋友同事聚會,有些會說我在搞政治、問東問西,尤其不管善意或嘲弄,問你什麼時候要到政府裡面去工作?真的覺得有點討厭。 如果我要搞政治,我會把以前連署名單上的電資教授和專家全部拜訪一遍,收集所有人的意見,串聯這些基本的重要成員,成立一個科技人為主的團體或政黨,而不是只在臉書上寫東寫西,這樣才有地面戰爭的能力,只能空戰有什麼用?我不會等人家關愛的眼神給位子。 我不會搞政治,因為那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他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這就是人生的選擇。對於每個人最多三萬天左右的日子,每一天都非常珍貴,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多元的社會有多元的選擇,喜歡搞政治的人可能比較出風頭,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也可以得到權力解決更多問題,但是也要接受許多的誘惑、考驗和折磨。 人生都過了一大半,總要對自己有所了解,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孤僻、自戀、不合群、喜歡一個人跑步或想東想西,絕對不是搞政治的料。 每個人都應該關心政治,但不是關心政治就適合去搞政治。我覺得韋伯所說搞政治的三項基本要求,熱情、責任感、判斷力,並不是個人從事政治必要的條件。相反地,影響和控制人的權力快感,才是驅動個人從事政治工作最大的力量。尤其是親手觸碰到歷史重大事件脈動的感覺,認為自己擺脫了日常庸碌刻板的生活。 有觸碰到歷史重大事件脈動的感覺真的很好,我也曾經有那樣的經驗,但是沒有好到讓我毁滅每天充實的生活,像飛蛾撲火般地去追求這種感覺。尤其我一點也不認為從事政治、掌握權力,是比較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我已經非常滿意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不需要太多東西! ~蘇格拉底
李忠憲 2020-01-18
投票的前一天

投票的前一天

  大學時代的朋友很焦慮,同事非常擔心,他們表示同溫層支持韓國瑜的聲音突然變大了起來,許多人表示睡不著覺。內建傳統的黨國教育不會因為一隻形象不良的魚而改變,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人的身體裡面起作用,早已建立的順從,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它穿透了時間的縫隙,滲透了人們的語言和行動,與它作戰非常困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說《惡魔》中描繪了老邁的知識分子韋喬溫斯基的身影時,他用殘酷的一句名言表達了這一點:「下半生通常由您在上半生所養成的習慣組成,到某些時候,您將無法再擺脫它們。」 黨國的幽靈召喚著各種邪惡的力量,不管是年金改革、同性婚姻、和潛意識中對女性的性別偏見,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台灣在一天之後的命運。 一位擔心的電機系女教授跟原本是僑生的教授同事拉票,我聽到這位家人都在香港的電機系教授說:「香港真的是很慘!」 老人是沒救了,看看年輕人有沒有辦法可以救得了我們!尾牙的時候,我告訴實驗室的同學一定要回去投票,他們用堅定的聲音非常大聲的說「絕對會」! 因為這三個字讓我這幾天晚上可以安心的睡覺,早上努力的跑步,用正面的態度迎接明天即將要到來的命運!
李忠憲 2020-01-10
台灣前途尺規上的刻度

台灣前途尺規上的刻度

關於德國之聲那一篇,出身自台灣的記者對林靜儀立委的訪問,「支持統一恐構成叛國」, 我的評論只有一點,我之前畫過一張圖描寫台灣未來的操作型定義: 統一、反併吞、反獨立,獨立是台灣前途尺規上的刻度。 目前台灣的情況危急,靠近最左邊的統一,然後就在香港的旁邊。德國之聲來自台灣的記者下了一個非常不德國的新聞標題「支持統一恐構成叛國」,其實就跟柯文哲或黃國昌指責我們販賣亡國感一樣,只是藉由海外的媒體,更加高明的做法,但這個影響對下週的選舉是相當重大,大家看了這張圖就很容易了解現在這樣的情況! (感謝女王繪圖)
李忠憲 2020-01-04
神的背影

神的背影

  焦糖哥哥目前的情況,證明時力這些人不會做事、也不會做人,對一個曾經大力支持他們的人,只是陳述一些自己的看法,表達對產品的不滿,竟然受到這樣的對待。 正常有能力的人如果開間公司,面對自己的老顧客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一定會想辦法努力去化解疑慮,即使做不到,也會有風度地祝福顧客改用其他品牌的商品,希望有朝一日,顧客還會想起曾經用過這個牌子還算不錯,能夠回頭。 搞政治不是要推廣理念,廣結善緣嗎?在民主的時代,溝通協調合縱連橫的能力都沒有,到底是在搞什麼樣的政治?難道只會背刺、收割? 搞宗教信仰或許就不用這些囉哩八唆的事情,只要服從宗教領袖的聖旨,一切都不會有任何問題,見神殺神、見鬼殺鬼,但是搞宗教至少也要有某某經典書籍,難道一切都不用,只要有一張像賭神一樣背影的照片就可以招收會員了嗎? 賭神可是很會搓牌,這些人到底會搓什麼?
李忠憲 2020-01-03
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

  那一天的演講,有個交大資工的女生問我一個問題:寫文章如果遇到需要順從別人的意志的時候,應該要怎麼辦? 因為可以回答的時間只有一兩分鐘,我的答案很個人,因為自己運氣很好,不需要靠寫文章養活自己,所以不會有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尤其看黃國昌在看了總統大選的辯論會之後,很神奇地貼出來的意見竟然是大家都在養網軍,突然又想起了這個問題。 拿錢從事寫文章的媒體工作者,或者接受各種政治獻金的支持從事政治工作,難道不能夠有自由意志?在所有的客觀環境所影響之下做出的選擇,難道就不是自由意志嗎? 自由意志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概念,哲學上也沒有統一的見解,叔本華認為沒有自由意志,因為這意味著對因果性原則的違反。自由意志是一種錯覺,實際上,意志是受主體外部和內部混亂的影響所控制的。 自由意志是能在各種可能的問題答案中進行選擇的能力,是什麼因素影響我們做這樣的決定? 社會上一般都認為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且會指出個人的所作所為應該受到的褒貶。然而,許多人相信道義責任概念和自由意志脫離不了關係,換句話說,就是有做其他選擇的能力。我們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可以,則是哪種控制,以及在何種程度上? 有些哲學家相信,自由意志就等於擁有靈魂,我比較傾向這一點,但是擁有自由意志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要為這個自由意志做出非常很多前置準備,這些選擇和決定最後形塑的是真正的自我,需要自己完全承擔所有的責任。 我不知道這樣的回答,這個女生是更清楚?還是更不清楚了? 人的意志就是他的天堂,還有他的地獄!
李忠憲 2019-12-30
娛樂至死:電死自己的白老鼠

娛樂至死:電死自己的白老鼠

  最近因爲準備去交大資工的演講「數位反烏托邦」,尼爾·波茲曼1985年出版的「娛樂至死」一直放在我的手邊,他的幾句名言剛好可以用來描述韓國瑜這幾次總統大選電視政見會的表現。 幽默沒有任何具體數據和實質內容,甚至滿口的謊言和批評,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展現出來的娛樂性效果,這不就是波茲曼書中,對於現代人在「電視文化」餵養之下,每天的日常生活。正確來說已經不再是「電視文化」,而是時時刻刻伴隨著我們的「手機網路文化」。 三分鐘的娛樂短片和可笑的圖像填滿人生的空隙,好一點的人隨時用Google查詢定義和懶人包,像個資訊交換機一樣傳送別人的看法和評論的意見。 波茲曼說: 「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詩句,也許很能代表這個失去語境的訊息環境:在訊息的海洋裏,卻找不到一點有用的訊息。 人們由於享樂而失去了自由。 真理不能、也從來沒有,毫無修飾地存在。它必須穿著某種合適的外衣出現,否則就可能得不到承認,這也正說明了「真理」是一種文化偏見。一種文化認為用某種象徵形式表達的真理是最真實的,而另一種文化卻可能認為這樣的象徵形式是瑣碎無聊的。 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訊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訊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只有口頭語言的人在智力上不及有書面文字的人,而「電視文化」裏的人比前兩者都表現得智力低下。 尤其「人們由於享樂而失去了自由。」不就是看韓國瑜上博恩夜夜用膝蓋走路之後,覺得投票給韓國瑜也不錯的選民嗎? 在上次的演講,我也引了哈伯瑪斯的一句話:「溝通的過程已決定了達成共識的可能性」,韓國瑜所使用的語言符合資訊科技革命之後,高語境和技術感官至上的需求。他才是順應世界瘋狂的潮流,不能習慣他風格的人反而是趕不上時代。 每天活在虛擬的夢幻世界當中,何必考慮什麼是真實的問題?能夠刺激自己感官的就是王道,夢幻的世界摧毁了,只要按下重置鍵就能夠回到原來的生活。 韓國瑜這次或許不能成功,下次可能只是換另外一個人來嘗試摧毁我們的真實世界。我感覺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是悲觀的,尤其面對5G科技即將華麗登場。 情境無法消除只能被取代,希望台灣有更多人去進行不需要技術感官、遠離資訊科技日常的活動,找回自己存在的感覺。 #跑步就是體會自然感官最好的活動
李忠憲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