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相關文章

永遠的抬轎一郎

永遠的抬轎一郎

  「勝利有成群的老爸,失敗是沒有人認的孤兒」,這是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女婿席亞諾的名言,道破炎涼世態,極盡諷刺。國民黨這次勝選,就出現許多老爸。 沒有民主DNA的中國,自認是正宗老爸。國民黨的當選人,恬不知恥,竟不管「母親」丟臉,「半路認老爸」,承認有「九二共識」基因。他們的白主席更邪門,宣稱可以偷偷認自己親爹,但不能公開向中國自表! 白主席到處奔走,拉地方派系、黑金、家族復辟,雖然最後因下流無格的語言被幹譙,但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勝利,他和黑金家族都是小王。 最衰小的是國民黨抬轎一郎王金平,他終身為國民黨抬轎,被馬英九罵黑金,差點被開除黨籍。這次他出錢出力,替「夜襲」大漂客張羅場子,卻連上台要講兩句話都被噓。 抬轎一郎號稱本土派,黨國體制終結,卻不知覺醒,繼續為「九二」份子抬轎,卻又受辱,他的手下忍不住放話,高雄、台中、彰化的勝利,都靠他拉攏派系,農會、漁會助陣,他也是勝選的老爸! 二戰電影「桂河大橋」,在緬甸被俘的英軍,屈從替日軍建造「桂河大橋」。在大橋通車日,英軍戰俘指揮官陪日軍指揮官視察,看見橋下有電線異物,兩人下橋查看,驚見炸藥引線。 他們沿引線追蹤,英軍爆破兵被迫現身刺殺日本軍官,自己也犧牲,英軍突擊隊目標轉向戰俘指揮官,他身受重傷,看到狙擊手是成功脫逃的戰俘同袍,忽然驚醒,轉頭回顧大橋,悲呼「我幹了什麼事?」拚最後一口氣,踉蹌撲向引爆器,及時炸毀大橋,第一列火車直墜河底。 年近八十的抬轎一郎,會不會也有一天突然驚醒,悲呼「我幹了什麼事?」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2-03
「斯文」掃地,派系翻身

「斯文」掃地,派系翻身

  選民的利益與口味會變,選擇是他們的權利。這次地方選舉,他們選擇當掉多數民進黨候選人,比較明顯的共同現象是「斯文」掃地與派系翻身,而最大贏家是派系高手吳敦義。 在民主化之前,選舉是「黨外」抗爭,突破禁忌的唯一機會,手段動作都走激烈,「不斯文」;隨黨國瓦解,選舉逐漸走向理性,候選人以「斯文」說理贏得選民的支持。 但以成敗論,選民這次並不欣賞理性,而偏好激情、信口開河、喊口號的紅衛兵型人物。這種辛辣口味適合在野黨「造反有理」的選戰策略,讓他們容易集結地方派系與反改革勢力,搶下地方首長。 高雄是斯文的醫生對抗言行像紅衛兵,只會狂喊口號,卻有反改革與地方派系支撐的菜販;台中也是斯文博士碰上地方勢力支持,潑辣敢言的對手;新北市是反改革重鎮,國民黨以有污點、「無政見」的「神探」取勝。桃園與台南是斯文與斯文的對決,民進黨守住地盤。 地方派系掛帥取得的勝利,代表吳敦義地位的鞏固。他重用地方派系,讓深藍權貴掌控的黨中央邊緣化,並結合反改革力量與地方勢力造成翻盤,殺盡前字輩權貴二代的銳氣。 國民黨這次沒有黨產可以揮霍,沒有錢大規模動員、賄選、造勢,卻有中國勢力支持之媒體與五毛黨網軍進行鋪天蓋地的造假與謠言,讓國民黨可以打爛戰,把反改革者的不滿說成普遍的「民怨」,讓權錢飢渴的地方派系動員翻盤。 台灣的民主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新當選者能力開始要受檢驗,反改革與地方勢力是最惡質的結合,遲早會顯現分贓與腐化的本質,一旦到處露出狐狸尾巴,這場勝利也將如過眼雲煙。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1-26
唱垮國民黨的那首歌

唱垮國民黨的那首歌

  有人「空飄」選高雄市長,假道具、假新聞、假故事全部出籠,利用網路容易膨風的特色自爽,但網路容易被造假膨風,卻也容易被起底而消風。假的畢竟真不了! 空飄者言行暴露對高雄的輕蔑;為隱藏軍系立委打人的黑底,討好深藍的票,卻又怕嚇跑非藍的票,天天自己打架,造假自我膨風,又露底自我消風,統媒與五毛黨越幫越忙。 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有兩首歌唱垮了國民黨:「黃昏的故鄉」和美麗島事件後,代夫出征族的「望你早歸」。這兩首歌都代表一個世代的苦痛,不是空飄族所能感受。 但「空飄」抄襲,先點殺氣騰騰的軍歌「夜襲」造勢,前字輩馬統還說「你們」越不要我們唱,我們越要唱。「夜襲」以民為敵,也讓空飄露底,造成消風,預告次場改唱「黨外」聖歌「黃昏的故鄉」。 「夜襲」喊「殺敵」,「黃昏的故鄉」悲嘆有家歸不得,「空飄」為騙票,居然可以把兩者「包容」,只證明他是來亂的。 沒有人禁唱「夜襲」,但「他們」唱錯場合、唱錯對象。如果馬統之流見了習大大、「匪幹」,當面高歌「夜襲」,他們會聽到台灣人「掌聲響起」;在台灣選舉場合,對高雄選民嗆「夜襲」,又喊「包容」,那是見鬼! 「黃昏的故鄉」一度是黨國禁歌,罪名「靡靡之音」,真正原因可能原曲是日本人所作,歌詞不但「鑽進」海外黑名單,而且可能讓蔣家老兵想家,但那才真是「他們」不讓「我們」唱,我們越要唱的歌。 當年的台灣留學生,把「黃昏的故鄉」當「國歌」,有會必唱,每唱便淚崩。歡迎「空飄」抄襲造勢,拉歌手無病呻吟唱「黃昏的故鄉」,再次唱垮國民黨!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1-19
死蛇活尾溜

死蛇活尾溜

台灣政治的族群問題,只有靠時間與選票解決,國民黨死蛇活尾溜,被選民教訓兩次,仍在反改革,破壞台灣與美、日關係,吃裡扒外喊「一個中國」,中國明目張膽要搶救它,台灣選民不能讓危害民主與主權的毒蛇復活!
王景弘 2018-11-12
用選票教訓幹話哥

用選票教訓幹話哥

  剛寫下「幹話易破」,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旅遊專集正好在介紹台灣,經過台南,說下一站是「新的現代化城市—高雄」。英國電視台比老K黨的市長候選人更瞭解高雄! 要選高雄市長,卻信口開河罵它又老又窮,他與罵「台巴子」的高級外省人心態無異:你們高雄人是低端人口。他吹牛要使高雄人口暴增到五百萬,大概是要靠他回「祖籍」招收外國移民充數。 他說的是幹話;這次選舉就像說幹話比賽,而幹話造成的網路「流量」,被操作成選舉指標,虛張聲勢。 網路流量除技術玩弄外,最簡便的是候選人說幹話,因為幹話一出口,叫好叫罵都熱烈「交流」;等到承認幹話是失言,又是一翻議論,流量繼續累積。照這個標準,網路流量最大的正是南、北兩個幹話哥。 網路流量未必等於選票,這涉及一個台灣中老年人的性格:他們不像年輕人喜愛終日遊走網路,也沒有年輕人好酸好爭辯的心情。他們的信條是:「別得意,我票蓋下去才算數」。 網紅未必得票,幹話卻會失票。南北幹話哥,最混帳的幹話都挑釁選民的紅線。不論民主運動或台獨運動,其核心理念都是對外保主權,對內爭正義;北幹話哥卻喊「一家」親,還去老K貴婦團,濫引華「勒」沙的話,詆毀轉型正義。 南幹話哥空降高雄,更不顧事實,羞辱高雄「又老又窮」,談「午夜牛郎」級政見,還要禁止「意識形態」的示威遊行,他抱的就是蔣經國、王昇鎮壓高雄美麗島事件的心態,那時他已經二十二歲,是否跟著老K黨對這場人權示威喊打喊殺? 劈主權和民主神主牌、詆毀地方榮譽,這種幹話哥,背骨失格,不應該是台灣選民的選擇。(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1-05
夠了吧,公道伯!

夠了吧,公道伯!

  在中國黨內,王金平算是個好人,有台灣心,懂規矩,不會無事生非,至少不會白賊,碰到馬英九想斷送他前途時,還會翻臉一擊;但這種人在國民黨體系內抬轎有份,坐轎無緣,休想混上黨主席或總統候選人。 這次地方選舉,中國黨只會不斷白賊,濫批民進黨「執政太差」,要給民進黨教訓;其實這場選舉更像白主席的保位戰,一些黨國老油條就等著回鍋,王金平與國民黨主席無緣,想再混只能另找出路。 國民黨失去黨產與執政優勢,黨證已成不良信用卡,以王金平當宗教界龍頭的背景,和最近推出荒謬的宗教法,不免令人揣測他志在搞「廟公黨」。幸虧把宗教自由無限上綱的法案未能闖關,否則他廟公黨主席就幹定了。 照他提的宗教法案,廟公黨神聖無人可監督,「黨」產收受揮霍不受限制; 打著「宗教自由」的保護傘,它也可以用宗教的名義,與沒有宗教自由的中國去「宗教」交流,接受「香油錢」;廟宇和廟公就像老國民黨的地方黨部主委。 如此一來,公道伯以廟公黨主席,或「教宗」地位,指揮廟公動員,便成為「第三勢力」,不論朱馬吳誰接上國民黨攤子,都要看「教宗」臉色。 但除了過「非正統」黨主席之癮外,公道伯眼光何在?他在立法院重彈舊調,盲目學舌五毛黨的中國崛起,自吹要用他這一代人的「智慧」與中國搞定「和平協議」,讓年輕世代可以安心! 這種黨國父權思維,不知道現實是「老人玩廟公,青年迷網紅」,未來的日子是年輕世代要過的,當權的一代,最重要責任是捍衛主權,保障年輕世代自由選擇的權利。公道伯可以休矣,年輕人不要廟公輩葬送他們未來的選擇!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0-29
母艦.燈塔.睪丸.商品

母艦.燈塔.睪丸.商品

  一個自誇智商高的人又發妄語,把台灣貶為川普貨架上的商品,會被川普出賣。他與五毛黨及台灣的中國同路人一個鼻孔出氣,看衰川普與台灣,還自命「很有學問」,認為這是「國際現實」。 他自認邏輯很通,卻比喻不倫,以不實的前提,任意得出台灣會被出賣的結論。他可能看了合中國義和團口味,特別譯成中文還附錄賣台論,推到台灣發行的「大國政治悲劇」,便高談闊論小國命運。 川普強調美國利益優先,是針對歐巴馬外交政策的軟弱,而台灣站在自由民主的一邊,不被中國併吞,就是美國的利益。美國戰後在東亞的利益,必需保障日本安全,要保障日本安全就必需防範台灣被敵對勢力所侵。 台灣的地位,戰後曾有各種比喻,麥克阿瑟稱之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蔣介石稱為「反共自由燈塔」,近年獲稱「民主典範」,最衰小的是被一個左派台灣學者,把港、台謔稱為中國露在體外的兩顆睪丸,和被去中國賣葉克膜的那個人稱為商品。 台灣無力單獨應付中國威脅,從兩蔣以來就要靠美國保障安全,但美國並不支持他們「反攻大陸」;國民黨指控美國承認北京是「出賣」台灣,但蔣經國不投降,美國並不能把台灣奉送中國。 美國依台灣關係法保障台灣不受武力併吞,也保障台灣有權拒絕中國的非武力併吞;台灣民主化,發展科技與增強國防,更是免於被併吞的保障;台灣並不是無生命的商品。 中國和它的同路人不斷鼓譟,要破壞台灣與美國及日本關係,渲染台灣會被美國「出賣」,其實,美國既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出賣台灣,反而是接受「一個中國」、「一家親」的叛徒才會出賣台灣。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0-22
反中國併吞宣言

反中國併吞宣言

  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講詞,左看右看,最適當的定位是一篇目標堅定明確、策略務實可行的「反中國併吞宣言」,難怪中國氣急敗壞,說那是「兩國論」,指控她存心「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中國」。 中國霸道,自我膨脹,到處行為乖張,引起國際眾怒,要求它照規矩來,它卻不知自省,變本加厲企圖打破地區現狀,建立霸權,猶如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帝國的擴張與強暴。 它要併吞南海,也想併吞台灣;南海與台灣都是美國犧牲與貢獻最大,打敗日本之後,依和約逼日本放棄主權的地區,主權未定歸屬;台灣與中國自一九四九年即處於各自獨立狀態,而台灣人民建構民主,選擇與中國不相隸屬。 如果中國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而不是強行要台灣接受它的統治,台灣也不會對它處處設防,它在國際社會的衝突因素就少一個。但中國卻不斷以文攻武嚇,滲透統戰,不擇手段要併吞台灣,改變台海現狀,還作賊喊抓賊,倒因為果指控蔡英文挑釁。 中國不尊重台灣人民,民選的蔡英文總統卻不能不尊重民意,她的國慶文告提到幾個「不會」,本質是自衛與自我克制: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不會屈從退讓,不會背離民意犧牲台灣主權——目標就是反併吞。 反併吞的策略則正打到中國要害:強化國防、堅持自由民主及市場經濟,並感謝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國家對台灣的支持。中國對台灣的打壓,明顯促成各國協同提升對台灣關係,再確認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事實。 不論叫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它都是反對被中國併吞的主權國家;與台灣同樣珍惜自由民主的國家,應在這個基礎上承認台灣早已建立的主權國家地位。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0-15
時間在民主台灣的一邊

時間在民主台灣的一邊

  過去近半個世紀,美國對中國政策受季辛吉思維左右,他們犧牲原則,以特殊待遇與中國交往,並找出各種理由,確保他們政策路線的延續,以免被指控政策錯誤。 他們幻想與中國經貿交往,可以使中國民主化,對內解除壓制,對外和平共存,與民主體制合流;甚至是恐嚇世人,如果中國一夕瓦解,全世界受不了中國難民的流竄。 歐巴馬執政,季辛吉的論述走向破產,因為中國的行為證明他們的假定與預測都錯誤:中國不是良性的發展,而是惡性在擴張,這個「說假話、造假帳、簽假合同」的欺騙王國,靠偷竊、詐取西方科技,不公平貿易奪取西方市場,得意忘形之餘,還片面要打破戰後國際秩序,建立它的霸權。 彭斯副總統五日的演說,象徵季辛吉思維的結束。川普政府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公開挑戰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和霸權主義。中國姓黨的媒體自己壯膽,宣稱中國包贏;台灣的統派份子只會聽信中國虛胖的「崛起」,咆哮時間不在台灣一邊。 其實,時間在民主台灣的一邊。中國並沒有真本事挑戰美國。它的經濟高度依賴無可取代的美國市場,又靠不公平手段操作,受川普以關稅懲罰,中國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頓失,外資外企逃亡,勝負已定。 中國報復無力,不思回歸公平競爭,竟公然策動美國企業界與農民反川普,要以壓力迫他就範,甚至像彭斯副總統所指控,想把川普弄垮,公然干涉美國內政。 季辛吉那幫人假定美、中矛盾只有台灣問題,事實證明,美、中經濟、戰略利益矛盾更嚴重;時間也證明:民主的台灣已打破上海公報所謂兩岸人民都堅持「一個中國」的謊言!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0-08
老K黨走向正常化

老K黨走向正常化

  台灣的老K黨其實是在「進步」,在正常化,只是進步使它的影響力弱化,它不甘心面對。 最新的事例:國民黨開除四名違紀參選縣市長黨員的黨籍,四個人都不在乎,堅持參選到底,並不怕失去那張黨證。這和當年老K黨提名就等於「凍蒜」,未獲提名就註定出局,有如天壤之別。 失去政權和失去不當黨產的老K黨,已經回到民主現實,被逼走向政黨正常化! 在民主時代,人權有保障,人人可以選擇政黨,也可以走自己的路。黨國時代可不是如此。我有一個中學教師的朋友,在課堂談論民主,學生覺得新鮮,寫在週記上,被教官「舉報」,結果被開除黨籍,還糊里糊塗被關七年。 坐過黑牢,沒有「黨證」,求職沒人敢要,直到「恢復黨籍」才敢跟他多年女友結婚。比起那種時代,老K黨是有「進步」,但這種進步明顯受迫於選民,人民的選擇逼它順應民主潮流。 東歐的列寧政黨,被民主潮流衝擊,一夕裂解,老K黨靠李登輝的台灣化、驚人的不當黨產和幾十年統治盤根錯節的既得利益關係,免於立即瓦解,但本土政黨茁壯,不當黨產去除,老K黨失去呼風喚雨的怪力,就非重組不可。 失去不當黨產,老K黨只剩下背逆民意、認同中國的意識形態,成為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最大障礙和老K黨改革與正常化的絆腳石。它的台灣人黨主席喊不動本土山頭;它的前主席活躍於黃復興族群,兼抓地方角頭;三分天下,形同裂解。 老K黨自己不正常,其黨國統治更使台灣國家不正常,它無疑是幾十年來台灣兩大不正常的罪人,現在它的黨員已無懼於被開除黨籍,顯示其政黨正常化向前邁進一大步!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10-01
今事古判

今事古判

  中國黨的最大本事,在對現代民主盲目,專會在中國歷史廢墟,找已經被他們教育美化或污名化的故事,移花接木,搞今事古判,批鬥對中國歷史文化反感的民進黨。 恐龍法官不看現行法律,硬搬千年前的「宋代公使錢」來幫「那個人」脫罪;它的白主席更厲害,在民主體制下助選,不提候選人品格政見,卻大談「東廠」、「太監」、「割掉」,武官與隨扈婚外情,和水災都是對民進黨的「報應」。 促轉會有人糊塗,自比「東廠」,把幾百年前皇帝掌權工具,比擬到民主國家體制,不倫不類。促轉會時空背景完全不同,要清理黨國戒嚴時違反人權,不公不義的冤錯假案,可以類比的是東歐共產國家民主化後的轉型正義。 但最大反對黨主席的白先生,居然趁機大開黃腔談「太監」,要自喻東廠的人去「割掉」。他還後悔中國黨在立法院掌握絕對多數時,對民進黨沒有打壓,現在民進黨卻狠狠在「鬥爭與清算」國民黨。 白先生能混到中國黨假主席,證明他臉厚度夠,不知正義、正當性為何物。民進黨和其他痛恨黨國統治者,推動民主改革,有人民支持的正當性,但誰支持中國黨繼續一黨專政? 南台灣豪雨成災,白主席家的「女士」幸災樂禍,妄稱「老天有眼」;白主席更硬稱這是民進黨清算中國黨得到的報應,歪曲事實,嘲笑「這位女士」坐雲豹裝甲車去勘災,「被農民喊下來」。 他們好像完全不知道,美國南卡地區水災嚴重,川普一週後去勘災,只在遠離災區的空軍機棚與地方首長談善後,及慰問撤退到安置區的受災人民,並沒有民主黨白目到罵他足不涉水,沒有游泳進水淹及屋頂的地方去勘災!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9-24
網民別忘誠實與理性

網民別忘誠實與理性

  走過威權統治,敏感性「真新聞」不能寫的「資深」世代,看到民主網路世代「假新聞」氾濫,真是心中五味雜陳。 在戒嚴統治下, 精神上最痛苦的是知識份子,特別是教師、新聞、文化工作者。他們受當局框框限制之害最深,如果要追求自由,只有一條路: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的,有人列入國民黨的黑名單,有家歸不得;有人沒學到民主的真諦,卻拿一些皮毛作為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打手。 解嚴後黨禁報禁解除,精神得到解放的知識份子與文化人,理應與國民黨分手,偏有一票知識份子、文化人、新聞工作者,不但幫國民黨興風作浪,還去擁抱更純種、更壓制的毛列中國。 廈門大學助理教授周運中在網文指斥,「中國人最高境界是說假話、做假帳、訂假合同」。他說了實話,命運卻是被解聘;別有用心的台灣統媒,和社交媒體竟不斷宣傳中國的機會,台灣的高級知青,不顧自由,爭著要去中國教書! 台灣民主化,趕上網路發展,資訊、言論自由可謂發揮到極致,但卻失去了誠實與理性的基本倫理。熟悉並熱中電腦操作的網民,或受政治利用,或沒有存疑與查證的能力,在網路上成為造謠、呼嘯霸凌的一群。 美國地廣,天災不斷,颶風狂雨,淹水斷電,冬天大雪,機場關閉,動輒幾萬人受困機場,卻沒有人無厘頭的臭罵政府。台灣遊客因日本風災受困機場,台灣網民與國民黨政客,竟用中國製造的假新聞,瘋狂霸凌,造成外交官輕生! 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需要珍惜,不能非理性、不誠實的加以濫用;享有自由的網民世代,應秉持正義,不要蒙上欺騙造假和無理取鬧的歷史惡名。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9-17
失焦的反併吞公投

失焦的反併吞公投

台灣拒絕被併吞,最有效的方式是用選票打趴主張接受併吞的政黨,確保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本土政黨執政。如果現在是「施琅們」執政,台灣有被出賣的明顯與立即危險,那反併吞公投便理所當然。
王景弘 2018-09-10
身為台灣人不能不知!這場決定命運的烽火戰爭

身為台灣人不能不知!這場決定命運的烽火戰爭

圖片來源:Pixabay   歷史是在危難時刻航行的指針。歷史說明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是這樣。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二戰之前在台灣出生的人,都有過「疏開」躲空襲的惡夢,以後年長者也常活靈活現的描述美國 B-29 空中堡壘轟炸機的可怕。我們在轟炸中倖存,在戰爭邊緣長大的一代,對當年台灣為什麼被轟炸,美國飛機從哪裡來轟炸,並沒有真正的探討與瞭解。 國民黨佔領台灣後的中國化統治,以情緒性的形容詞和民族主義仇恨,宣傳他們「對日抗戰」的英勇,而無視台灣人承受的悲慘遭遇,直到近些年才有人訪問、撰寫回憶,或運用日本和美國的資料,補充這段台灣史的空白。 我對這段歷史的好奇,開始於 1990 年代,因為自己要動手寫回顧錄,不免提到童年坐在竹籃,由母親和姑媽輪流用扁擔挑,「疏開」到斗南鄉下(紅瓦磘躲空襲的模糊記憶,但這些舊事有些是後來聽說的,未必真切。 那時我熱衷於打高爾夫球,在美國公共球場打球,如果是單槍匹馬,管理員會強制把你跟別人配成一組,因此,一碰上美國二戰老兵的球伴,而且曾在太平洋戰區服務,我就會半開玩笑的問,「你有沒有去轟炸過台灣?」 我童年留下的印象中,台灣是受來自菲律賓基地的美軍轟炸,但這只對了一半,因為菲律賓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時間),珍珠港遇偷襲時,便被日軍登陸佔領,戰神麥克阿瑟無力抵抗,美軍敗退澳洲,到 1944 年秋天才反攻菲律賓,並在 1945 年使用菲律賓的新基地,派機轟炸台灣。 美軍「佯攻」千機大轟炸 台灣遭受到的千機大轟炸,發生在 1944 年 10 月 12 日到 17 日之間,那與美軍重返菲律賓有關,但我開始查閱二戰史料和美軍太平洋戰史之後,才發現那幾天轟炸台灣的飛機卻不是來自菲律賓,而是美國第三艦隊快速航母艦隊從花蓮、台東外海,和 B-29 從中國成都起飛的攻擊。 台灣被轟炸只是美軍「佯攻」,聲東擊西,目的是壓制日軍在台灣的火力,使美軍登陸菲律賓的作戰不受日本戰機的干擾。台灣只是掃到颱風尾。 航空母艦空襲有它的機動性,卻因為補給困難,也不能像陸基的轟炸機可以用重磅炸彈,只能炸完就跑,無法長期轟炸而不被追擊;從中國內陸起飛的第 20 航空隊 B-29 空中堡壘重轟炸機,更因為油料補給困難,和日本以佔領中國東南沿海相對應,無法繼續它對台灣的轟炸。1944 年 10 月這場只持續幾天的大爆擊,便被誤以為都是來自於菲律賓基地的美軍。 然而,來自菲律賓基地美機的轟炸,是 1945 年 1 月以後的事。美軍西南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以政治和軍事理由,陸軍以兵力與補給不足的理由,同意在西太平洋戰區繞過台灣,先進攻菲律賓。1945 年初,菲律賓中部雷特灣一帶已被美軍奪回,重建陸上空軍基地,其重轟炸機、中型轟炸機,乃至攻克呂宋後,戰鬥機都可以對台灣進行空中攻擊。台灣的日本軍事基地、工業生產、城市公共設施以至平民住宅,開始受到日以繼夜的空襲。 台灣受轟炸,是為減低美軍登陸菲律賓的代價。美軍避開台灣,在南方攻菲律賓,在北方攻琉球,那是重要戰略決定,但為保護在菲律賓與琉球登陸的美軍,美國指揮官認定必需牽制在台灣的日軍。 在 1980 年代,美國國會對蔣經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台灣民主化,其中最堅持、最受矚目,被國民黨宣傳稱為「台獨教父」的「4 人幫」,有麻州民主黨籍參議員甘迺迪(Edward Kennedy)、羅德島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裴爾(Claibone Pell)、紐約州民主黨籍眾議員索拉茲(Steven Solaz),和艾荷華州共和黨籍眾議員李奇(Jim Leach)。 這 4 位台灣友人,以裴爾對台灣感情最深,因為他在二戰期間服役美國海軍,曾經參與對台灣的情報分析,作為盟軍進兵台灣的準備。根據這一條線索,我便斷斷續續追蹤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時進攻台灣的作戰計畫,希望能找到當年的第一手資料。 我問過裴爾的辦公室主任休茲(Thomas Hugh),他說那不是裴爾的個人研究,而是海軍招聘民間研究者的共同成果,檔案存在哥倫比亞大學。哥大在紐約,我住在華府近郊,只好先從鄰近的國家檔案局檔案先下手。8 年前總算找到美國陸軍第十軍代號「堤道」(Causeway , Project CP-33)的登陸台灣計畫方案。 登陸台灣作戰的參謀作業由第 10 軍負責,到 1944 年 10 月中旬台灣大轟炸時,計畫已做到登陸部隊的兵力佈署,但尚未定案。我也找到第 10 軍作戰計畫的情報分析,其中大部份來自美國海軍與陸軍聯合情報研究第 87 號,彙集有關台灣的地理、人文、天候、潮流、政府、城市、軍事防衛、經濟各方面情報,這些資料在第 10 軍作戰計畫的情報分析中被大量引用。 台灣差點能逃過蔣介石政府統治 但登陸台灣作戰,經過幾個月爭論,結果決定放棄,讓台灣走過戰火邊緣,是幸,也是不幸,這個決定左右了台灣戰後的命運。如果美軍決定登陸台灣,那台灣(至少是南台灣)可能直接承受戰火洗禮,犧牲慘重,但戰後佔領台灣的將是美軍,而且美軍已經成立「軍事政府」的方案,終戰以後交給蔣介石政府的可能性便小。 過去這幾年,台灣許多有心之士著手整理台灣大轟炸的記錄,有口述回憶,有網路上美國人士製作的影片,也有人查過美國空軍的檔案,學術界也有年輕學者運用台灣或日本檔案撰寫大轟炸時代台灣的軍事基地狀況等論文,精神可佩。 可惜的是,這些片段的轟炸回憶,有的並不正確,而且大部份只是轟炸的結果,台灣受到的損害。這些記錄當然有它的價值,但對台灣史而言,還是有缺憾,因為那未能幫助人們瞭解美軍戰略思考與決策,為什麼美軍捨台灣而攻菲律賓與琉球,卻猛炸台灣的道理和其後果。 我曾請教過精熟日文的台灣人外交官林尊賢大使,如果決心學日文,需要幾年功夫才能精確閱讀日本官方文書,他說至少需要 3 到 5 年。這一句話打消了我重學日文,運用日本文件寫這段歷史的念頭,決心專注尋找美國的英文資料。 其實,這是務實,也正確。我在美國國家檔案局研究室,常碰到日本學者或年輕研究助理有計畫的在尋找及複製美國檔案,而我要找的答案最基本的是美國決策及參謀首長的思考;日本戰爭指導者知道他們的決策動機,並不知道美國作戰計畫者的戰略佈局,以及決定輕重緩急的因素。 太平洋戰爭的史實,大歷史、小歷史,多到難以計數,但因為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時屬日本帝國的一部份,參戰、投降都不是一個主體,沒有發言權,在這些歷史著作中都只是簡略的章節,我是要從關鍵性材料中,以台灣作者的眼光,選擇和敘述台灣人對這場戰爭應該知道的大事。 因為台灣並非主角,本書所述太平洋戰爭的背景,和直接涉及台灣的部份,主要取材美國和日本的官史資料與研究,重點在從台灣的角度理解美國與日本帝國戰爭計畫者的思考,和台灣在戰爭中承受的災難。 書中記述兩件與台灣直接相關的大事,那是國民黨不讓台灣人知道,而台灣人最應該瞭解的歷史:美軍中途放棄的攻台計畫,和美軍對台灣的大轟炸。 美軍攻台計畫由美國陸軍第10軍的參謀規劃,檔案存在美國國家檔案局,據我所知,還沒有人運用這些檔案撰寫當年盟軍跳島作戰,準備入侵台灣作為最後對日本本土作戰的方案。 第10軍的參謀作業,我直接運用原始檔案進行整理;有關選擇登陸呂宋優先,攻台計畫暫緩的決策過程,則引用官方軍事史專家,所掌握的聯參會與太平洋戰區及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文件及會議紀錄。 關於對台灣的大轟炸,海軍快速航母艦隊的攻擊,我引用的資料以莫利遜(Samuel Eliot Morison)所著《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第 12 冊(Leyte, June 1944–January 1945),第十四冊(Victory in the Pacific, 1945),及上述第 13 冊(The Liber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Luzon, Mindanao. The Visayas, 1944-1945)為主。 美國攻佔菲律賓後,在 1945 年從菲律賓基地派遣轟炸機對台灣的半年持續轟炸,則取材自W. F. Craven 和 J. L. Cate合編,芝加大學出版的《The Army Air Forces In World War II, Vol. V, The Pacific—Matternhorn to Nagasaki, June 1944 To August 1945》。 日文方面的資料,主要為宇垣纏 1941 年到 1945 年日記的英譯本《逐漸消失的勝利,宇垣纏上將日記,1941年至1945年》(Fading Victory, The Diary of Admiral Matome Ugaki, 1941-1945)。 宇垣曾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參謀長,1943 年隨山本分乘兩架轟炸機出巡南洋,因通訊密碼被破解,受美軍戰機伏襲,山本墜機死亡,宇垣墜機受重傷,後來出任戰鬥艦隊及航空軍司令,最後指揮神風特攻隊。 美國日本通約翰‧托蘭(John Toland)所著《昇起的太陽:日本帝國的衰落,1936-1945》(The Rising Su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 1936-1945)(《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八旗文化,2015),對日本發動對中國擴張侵略及太平洋戰爭的背景及決策,資料豐富看法持平。 在運用這些英文資料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許多台灣小地名,經過日文再成英文拼音,要再轉回漢文,對作者是有困難,幸虧得到旅居華府的前輩黃崑獍先生,和台灣史權威李筱峰教授的費力協助解決,至深感謝。 關於美軍準備登陸台灣作戰,並成立軍政府以管理日常行政,美國國務院內部也有一些討論,特別是涉及中國是否參加佔領的問題。前國務院資深官員譚慎格(John J. Tkacik)提供若干解密文件,使本書相關討論更完整。 感謝彭明敏教授和李筱峰教授指教並賜序。彭教授是我們這一代的父執輩,戰爭末期已經成年,並在美軍轟炸日本時受傷,對這場戰爭有特別感觸。筱峰教授對台灣史研究有領航的角色,沒有他的指點,這本書會有更多不足。 1941 年到 1945 年終戰,台灣走過烽火邊緣,有很不一樣的歷史。台灣人被灌輸太多中國「抗戰史」,卻缺少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歷史。 希望這本從美國官方史料及專著中,整理和記述戰爭期間影響台灣命運的書,可以幫助只讀過「八年抗戰史」的讀者,有一本不一樣的太平洋戰爭史,也許有助瞭解台灣在 4 年太平洋戰爭中的地位與境遇。 台灣走過烽火邊緣 作者:王景弘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8/08/25  
王景弘 2018-09-04
麥肯三代與台灣

麥肯三代與台灣

  前環保署長陳重信,與友人分享當年麥肯在華府會晤蔡英文主席的照片,懷念這位熱心支持台灣的友人,也令人想起麥肯家族與不同時代的台灣,都有過不同的關係。 麥肯一門三代出身美國海軍官校,出了兩位上將,只有麥肯參議員棄軍從政。 他們都在個人生涯的高峰,與台灣有過交集,反映了台灣歷史進程的坎坷。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反攻菲律賓前,麥肯祖父擔任第三十八航母特遣隊第一支隊指揮官,指揮四艘航空母艦,與其他三個支隊,在一九四四年十月從台灣東岸外海,對台灣發動大空襲。 他的父親在越戰期間擔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防衛反共時代的台灣安全,曾多次訪問台灣會晤蔣介石。麥肯的母親,一○六歲的羅蓓塔,住華府原中國大使館前的巷口,在美中建交及每逢中國節慶,老太太便在陽台高掛中華民國國旗對嗆。 麥肯自嘲,他在海軍官校同期八百九十九名同學,畢業成績倒數第五名。一九七七年,他官拜少校,便在轟炸河內時被擊落,成北越的戰俘。因為他父親是當紅海軍上將,北越便稱他為「王儲」。 北越想藉「王儲」當宣傳工具,要提早釋放他,但他拒絕受「優待」,受盡刑求,直到一九七三年才與其他戰俘同時獲釋。他展現的堅忍與骨氣,使他成為美國英雄。 受傷及北越刑求,造成肢體殘障,麥肯決定轉向政界,堅持高華德、雷根反共與民主的理念,在參院和競選總統的政見,都全力支持台灣民主與鞏固國防。 祖父因為太平洋戰爭,轟炸台灣;父親因為越戰,維護台灣安全;自己在中國威脅台灣的年代,支持民主的台灣抗拒中國併吞;這是麥肯三代的台灣奇緣。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9-03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台灣走過烽火邊緣書籍封面 書名:《台灣走過烽火邊緣》(link is external) 作者:王景弘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8年8月25日 自序  二戰中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計畫 二戰之前在台灣出生的人,都有過「疏開」躲空襲的惡夢,以後年長者也常活靈活現的描述美國B-29空中堡壘轟炸機的可怕。我們在轟炸中倖存,在戰爭邊緣長大的一代,對當年台灣為什麼被轟炸,美國飛機從哪裡來轟炸,並沒有真正的探討與瞭解。 國民黨佔領台灣後的中國化統治,以情緒性的形容詞和民族主義仇恨,宣傳他們「對日抗戰」的英勇,而無視台灣人承受的悲慘遭遇,直到近些年才有人訪問、撰寫回憶,或運用日本和美國的資料,補充這段台灣史的空白。 我對這段歷史的好奇,開始於1990年代,因為自己要動手寫回顧錄,不免提到童年坐在竹籃,由母親和姑媽輪流用扁擔挑,「疏開」到斗南鄉下(紅瓦磘躲空襲的模糊記憶,但這些舊事有些是後來聽說的,未必真切。 那時我熱衷於打高爾夫球,在美國公共球場打球,如果是單槍匹馬,管理員會強制把你跟別人配成一組,因此,一碰上美國二戰老兵的球伴,而且曾在太平洋戰區服務,我就會半開玩笑的問,「你有沒有去轟炸過台灣?」 我童年留下的印象中,台灣是受來自菲律賓基地的美軍轟炸,但這只對了一半,因為菲律賓在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時間),珍珠港遇偷襲時,便被日軍登陸佔領,戰神麥克阿瑟無力抵抗,美軍敗退澳洲,到1944年秋天才反攻菲律賓,並在1945年使用菲律賓的新基地,派機轟炸台灣。 台灣遭受到的千機大轟炸,發生在1944年10月12日到17日之間,那與美軍重返菲律賓有關,但我開始查閱二戰史料和美軍太平洋戰史之後,才發現那幾天轟炸台灣的飛機卻不是來自菲律賓,而是美國第三艦隊快速航母艦隊從花蓮、台東外海,和B-29從中國成都起飛的攻擊。 台灣被轟炸只是美軍「佯攻」,聲東擊西,目的是壓制日軍在台灣的火力,使美軍登陸菲律賓的作戰不受日本戰機的干擾。台灣只是掃到颱風尾。 航空母艦空襲有它的機動性,卻因為補給困難,也不能像陸基的轟炸機可以用重磅炸彈,只能炸完就跑,無法長期轟炸而不被追擊;從中國內陸起飛的第20航空隊B-29空中堡壘重轟炸機,更因為油料補給困難,和日本以佔領中國東南沿海相對應,無法繼續它對台灣的轟炸。1944年10月這場只持續幾天的大爆擊,便被誤以為都是來自於菲律賓基地的美軍。 然而,來自菲律賓基地美機的轟炸,是1945年1月以後的事。美軍西南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以政治和軍事理由,陸軍以兵力與補給不足的理由,同意在西太平洋戰區繞過台灣,先進攻菲律賓。1945年初,菲律賓中部雷特灣一帶已被美軍奪回,重建陸上空軍基地,其重轟炸機、中型轟炸機,乃至攻克呂宋後,戰鬥機都可以對台灣進行空中攻擊。台灣的日本軍事基地、工業生產、城市公共設施以至平民住宅,開始受到日以繼夜的空襲。 台灣受轟炸,是為減低美軍登陸菲律賓的代價。美軍避開台灣,在南方攻菲律賓,在北方攻琉球,那是重要戰略決定,但為保護在菲律賓與琉球登陸的美軍,美國指揮官認定必需牽制在台灣的日軍。 在1980年代,美國國會對蔣經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台灣民主化,其中最堅持、最受矚目,被國民黨宣傳稱為「台獨教父」的「4人幫」,有麻州民主黨籍參議員甘迺迪(Edward Kennedy)、羅德島州民主黨籍參議員裴爾(Claibone Pell)、紐約州民主黨籍眾議員索拉茲(Steven Solaz),和艾荷華州共和黨籍眾議員李奇(Jim Leach)。 這4位台灣友人,以裴爾對台灣感情最深,因為他在二戰期間服役美國海軍,曾經參與對台灣的情報分析,作為盟軍進兵台灣的準備。根據這一條線索,我便斷斷續續追蹤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時進攻台灣的作戰計畫,希望能找到當年的第一手資料。 我問過裴爾的辦公室主任休茲(Thomas Hugh),他說那不是裴爾的個人研究,而是海軍招聘民間研究者的共同成果,檔案存在哥倫比亞大學。哥大在紐約,我住在華府近郊,只好先從鄰近的國家檔案局檔案先下手。8年前總算找到美國陸軍第十軍代號「堤道」(Causeway , Project CP-33)的登陸台灣計畫方案。 登陸台灣作戰的參謀作業由第10軍負責,到1944年10月中旬台灣大轟炸時,計畫已做到登陸部隊的兵力佈署,但尚未定案。我也找到第10軍作戰計畫的情報分析,其中大部份來自美國海軍與陸軍聯合情報研究第87號,彙集有關台灣的地理、人文、天候、潮流、政府、城市、軍事防衛、經濟各方面情報,這些資料在第10軍作戰計畫的情報分析中被大量引用。 但登陸台灣作戰,經過幾個月爭論,結果決定放棄,讓台灣走過戰火邊緣,是幸,也是不幸,這個決定左右了台灣戰後的命運。如果美軍決定登陸台灣,那台灣(至少是南台灣)可能直接承受戰火洗禮,犧牲慘重,但戰後佔領台灣的將是美軍,而且美軍已經成立「軍事政府」的方案,終戰以後交給蔣介石政府的可能性便小。 過去這幾年,台灣許多有心之士著手整理台灣大轟炸的記錄,有口述回憶,有網路上美國人士製作的影片,也有人查過美國空軍的檔案,學術界也有年輕學者運用台灣或日本檔案撰寫大轟炸時代台灣的軍事基地狀況等論文,精神可佩。 可惜的是,這些片段的轟炸回憶,有的並不正確,而且大部份只是轟炸的結果,台灣受到的損害。這些記錄當然有它的價值,但對台灣史而言,還是有缺憾,因為那未能幫助人們瞭解美軍戰略思考與決策,為什麼美軍捨台灣而攻菲律賓與琉球,卻猛炸台灣的道理和其後果。 我曾請教過精熟日文的台灣人外交官林尊賢大使,如果決心學日文,需要幾年功夫才能精確閱讀日本官方文書,他說至少需要3到5年。這一句話打消了我重學日文,運用日本文件寫這段歷史的念頭,決心專注尋找美國的英文資料。 其實,這是務實,也正確。我在美國國家檔案局研究室,常碰到日本學者或年輕研究助理有計畫的在尋找及複製美國檔案,而我要找的答案最基本的是美國決策及參謀首長的思考;日本戰爭指導者知道他們的決策動機,並不知道美國作戰計畫者的戰略佈局,以及決定輕重緩急的因素。 太平洋戰爭的史實,大歷史、小歷史,多到難以計數,但因為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時屬日本帝國的一部份,參戰、投降都不是一個主體,沒有發言權,在這些歷史著作中都只是簡略的章節,我是要從關鍵性材料中,以台灣作者的眼光,選擇和敘述台灣人對這場戰爭應該知道的大事。 因為台灣並非主角,本書所述太平洋戰爭的背景,和直接涉及台灣的部份,主要取材美國和日本的官史資料與研究,重點在從台灣的角度理解美國與日本帝國戰爭計畫者的思考,和台灣在戰爭中承受的災難。 書中記述兩件與台灣直接相關的大事,那是國民黨不讓台灣人知道,而台灣人最應該瞭解的歷史:美軍中途放棄的攻台計畫,和美軍對台灣的大轟炸。 美軍攻台計畫由美國陸軍第10軍的參謀規劃,檔案存在美國國家檔案局,據我所知,還沒有人運用這些檔案撰寫當年盟軍跳島作戰,準備入侵台灣作為最後對日本本土作戰的方案。 第10軍的參謀作業,我直接運用原始檔案進行整理;有關選擇登陸呂宋優先,攻台計畫暫緩的決策過程,則引用官方軍事史專家,所掌握的聯參會與太平洋戰區及西南太平洋戰區的文件及會議紀錄。 關於對台灣的大轟炸,海軍快速航母艦隊的攻擊,我引用的資料以莫利遜(Samuel Eliot Morison)所著《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第12冊(Leyte, June 1944–January 1945),第十四冊(Victory in the Pacific, 1945),及上述第13冊(The Liber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Luzon, Mindanao. The Visayas, 1944-1945)為主。 美國攻佔菲律賓後,在1945年從菲律賓基地派遣轟炸機對台灣的半年持續轟炸,則取材自W. F. Craven 和 J. L. Cate合編,芝加大學出版的《The Army Air Forces In World War II, Vol. V, The Pacific—Matternhorn to Nagasaki, June 1944 To August 1945》。 日文方面的資料,主要為宇垣纏1941年到1945年日記的英譯本《逐漸消失的勝利,宇垣纏上將日記,1941年至1945年》(Fading Victory, The Diary of Admiral Matome Ugaki, 1941-1945)。 宇垣曾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參謀長,1943年隨山本分乘兩架轟炸機出巡南洋,因通訊密碼被破解,受美軍戰機伏襲,山本墜機死亡,宇垣墜機受重傷,後來出任戰鬥艦隊及航空軍司令,最後指揮神風特攻隊。 美國日本通約翰‧托蘭(John Toland)所著《昇起的太陽:日本帝國的衰落,1936-1945》(The Rising Su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 1936-1945)(《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八旗文化,2015),對日本發動對中國擴張侵略及太平洋戰爭的背景及決策,資料豐富看法持平。 在運用這些英文資料時,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許多台灣小地名,經過日文再成英文拼音,要再轉回漢文,對作者是有困難,幸虧得到旅居華府的前輩黃崑獍先生,和台灣史權威李筱峰教授的費力協助解決,至深感謝。 關於美軍準備登陸台灣作戰,並成立軍政府以管理日常行政,美國國務院內部也有一些討論,特別是涉及中國是否參加佔領的問題。前國務院資深官員譚慎格(John J. Tkacik)提供若干解密文件,使本書相關討論更完整。 感謝彭明敏教授和李筱峰教授指教並賜序。彭教授是我們這一代的父執輩,戰爭末期已經成年,並在美軍轟炸日本時受傷,對這場戰爭有特別感觸。筱峰教授對台灣史研究有領航的角色,沒有他的指點,這本書會有更多不足。 1941年到1945年終戰,台灣走過烽火邊緣,有很不一樣的歷史。台灣人被灌輸太多中國「抗戰史」,卻缺少台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歷史。 希望這本從美國官方史料及專著中,整理和記述戰爭期間影響台灣命運的書,可以幫助只讀過「八年抗戰史」的讀者,有一本不一樣的太平洋戰爭史,也許有助瞭解台灣在4年太平洋戰爭中的地位與境遇。
王景弘 2018-08-28
美國畫出外交紅線

美國畫出外交紅線

  薩爾瓦多是對台灣地位、中國及中華民國概念最清楚的國家之一。一九三三年「中薩」建交,「中華民國」並沒有台灣;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卻已經沒有中國本土。 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簽字,薩爾瓦多大使聲明:薩國接受日本只放棄台灣、澎湖主權,乃是為使這些領土未來的政治前途,得以完全依其人民自由及公開表達的意志來決定。 這項和約從未修訂,仍屬「有效條約」,薩爾瓦多無視民主台灣的立場,接受一個中國原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那是背棄條約承諾、背棄民主原則,台灣與美國對這種行為必須做出最烈反應。 台灣的反應表面上堅定強硬,先行宣布斷交及停止一切經援,但強調八十五年邦誼,反只凸顯薩爾瓦多是與「中華民國」斷交,而不是與「台灣」斷交。台灣必須以正名,或明確重新定位的「中華民國」,與國際社會建立關係。 對中國橫蠻打壓台灣,美國罕見地強烈反應,不但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深感失望」,白宮更加碼由發言人書面聲明「嚴重關切」,既批判中國干預西半球國家內政,破壞兩岸的穩定,也警告薩爾瓦多此舉會導致美國政策重新評估。 中國搞霸權,擴張勢力,想併吞台灣,這次惹毛了美國,讓美國畫出外交紅線。中國要居亞洲霸權,已受美國抗拒,把手伸入西半球美國勢力範圍,更是自尋死路。 國民黨嘲弄民進黨政府外交挫敗,其實外交受重挫的是虛擬的「中華民國法統」和習政權:它的一帶一路屢受退票,自我膨脹的「崛起」正受美國貿易與軍備競賽對抗,錢誘薩爾瓦多建交,將是真實「台灣」外交的轉捩點。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8-27
連阿公都敢騙

連阿公都敢騙

  對柯P而言,李前總統當然是阿公輩,阿公疼孫是「自然疼」,但阿孫利用自然疼去騙阿公,便太超過。 阿孫要競選連任,號稱支持度超高,年輕人風靡,還不時放風聲,要爭取阿公坐過的大位,他的軍師特別安排他找阿公抱抱,騙阿公當靠山,藉此一抱來傳話惑眾,凸顯柯P騙夠年輕人,也敢騙老人的本性。 李阿公容易被騙,因為他個性直,喜歡提拔年輕人,但說話常語意不清或欠完整,容易被人扭曲解讀,而且,他「識人」的眼力並不高明。柯P看中這些有利操作的條件,趕去同框。 但阿孫騙阿公的局,事後便露餡:阿公的第一教誨是「不該說的話不要說」。阿公的話有語病,好像是叫阿孫「奸巧」,教他騙人;他的軍師補充阿公未完的句子,說那是指「兩岸一家親」的話不要說。 但阿孫同框得逞之後,不但沒有「不說」,反而說更多,胡扯那沒有政治意涵;他的傳聲筒還替他叫「委屈」,因為他照習家班的話說,才換得蔡總統在世大運登台致詞的機會。他要騙幾代台灣人? 阿公的「不要說」,被柯P的軍師一捲舌就成了「少談」;阿公對政府未能果斷處理核食問題表示不滿意,話傳給統媒就一竿子打下去,變成「批蔡政府無能」,身邊無人。 阿公說他喜歡柯媽說話的口氣,但他沒有說他喜歡阿孫說話的口氣,更沒有稱讚他當眾抓頭抓背的德性。柯媽出門穿著整齊,說話會凸槌,卻沒有阿孫那些「不成體統」的動作。 阿孫軍師宣傳,阿公認為「藍綠都不行」,急於找「繼承人」,才抱阿孫,但民主時代找什麼繼承人?何況阿公的威望也不能轉移,試看他找過的繼承人,下場如何?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8-20
拚正名與拚定位

拚正名與拚定位

台灣就是台灣,國際間也稱呼台灣,並沒有什麼爭論,但要參加「國際組織」,使用名稱的問題便不在真實或正義,而在要有足夠支持票。 東奧台灣正名連署志工在雲林虎尾辦活動。(資料照,記者廖淑玲攝) 日本友人聲援台灣正名參加東京奧運,凸顯台灣受錯誤與不公平待遇,但把它拿來作正名參加東京奧運的公投,便自陷困境。公投連署不如主辦者預期熱烈,或失敗,反而減低國際聲援的力道。 拚正名與拚定位難易有別,在當前情勢,台灣最高優先在堅持自己的國家定位,與中國不相隸屬,不容許有被併成中國一部分的名稱。自由民主的選舉使這項立場有充分正當性。 拚法律上的正名,內外兩個層面難度都高:內部對修憲正名公投,並沒有高度共識;外部不但有中國威脅,連保障台灣安全的美國,在現階段也採負面態度。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避開憲政正名的難題,只適用於奧運,但這項公投即使成功,也只是造勢,「依民意」向國際奧會提出申請改名,沒有足夠支持票也是枉然。 不錯,紀政、楊傳廣都曾以台灣名義參賽,之後會用「中華台北」、梅花旗,而不用台灣,卻是前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代表國民黨政府與中國談判的結果。 沈君山透露中國可接受「中華台灣」,但老K決策「七人小組」認為用「台灣」就是「台獨」,寧可用莫名其妙的「中華台北」,致沈君山根本未提議只用「台灣」。紀政曾和沈君山與中國奧會處長張清回顧往事,對這段談判很清楚。 黨國體系犯的錯誤,現在要推翻不易,但可以借力使力,先拚定位,宣傳台灣是台灣,「中華」只是如同「阿拉伯」的文化名詞,「台北」是「台灣」的「首都」,正名可以留待機會。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8-13
讓陳師孟去查

讓陳師孟去查

  扁迷對扁案的「現狀」,顯然不很滿意,動作不斷,要逼蔡英文總統特赦,以改變阿扁保外就醫,自由受限制的狀態。他們炮製蔡英文滿意度低,要導向下次換人選的空氣。 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選民,認為在「現狀」下替阿扁「去罪」、「除刑」有正當性,或蔡英文總統要替陳水扁及其家族涉及不法資金的錯誤負政治責任。扁迷的特赦要求,只是選擇對他們最省事的方式,但給人印象是得寸進尺,找錯對象。 扁迷先是爭取「保外就醫」,因病保外,司法審判就暫停。偏偏當年醫療團隊「智商高」的傢伙,不惜自蒙作偽證之嫌,說阿扁當年是「裝病」。如無病而不願恢復審判,則維持「保外就醫」的「現狀」已經是最好的選擇。 要打破「現狀」,有四種可能:特赦、抓回去關、恢復審判、讓陳師孟去調查司法不公。扁迷只想特赦,反對再抓回去關;而需要保外就醫與健康容許恢復審判,兩者互相矛盾。 最具正當性的是維持現狀,讓陳師孟去調查司法不公,而不是特赦。在轉型正義與司法改革聲中,扁迷既認為阿扁的司法審判不公正、不合法,在沒有設立特別調查委員會的情況下,陳師孟行使他的「尖尾」調查權是最佳替代。 陳師孟有心調查,卻不斷碰到馬家尖尾的無良心票技術杯葛,和張博雅背叛其家族反抗國民黨的精神,不敢支持挖掘真相。但阿扁既自認清白無罪,只求司法公正,那扁迷何不理直氣壯地逼張博雅和馬家尖尾讓陳師孟進行公正的調查? 扁迷只圖對自己方便的選擇,責任讓別人去承擔,還說得出民進黨對待阿扁比國民黨苛刻,如此不講策略,好歹不分,國民黨豈不爽死!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王景弘 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