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稀罕兩岸「單邊」交流?

 

中國拒絕綠色執政的台中、桃園兩市,出席7月21日在上海舉行的「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這在「統獨」天枰上,中國又一次給了台獨砝碼,讓國人對統一離心!

中國一再以政治染指學術,令文明人反感。原本是兩地的教授與學生、純就交通專業進行研討,中國卻要設下政治蛇籠!中國片面、而且猝然地刪除中桃兩市,並未與我方商量。當時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已接獲邀請函,正忙著準備擔任分組研討的主持人,卻被嘎然叫停!

「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屬於城市性交流,介於中央層級交流、與地方社團交流之間,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然中國習慣藉著各種交流,遂其統戰台灣或貶斥台獨之意圖,因此藍綠有別、區隔對待。2014年九合一選舉以後,藍營版圖銳減,北京便重新檢討對台城市交流的戰略,劃分了「機制性交流」與「專案性交流」,前者必須在一定的政治前提下才同意展開。

其實所謂交流,不管在台灣或中國舉行,總是台灣屈從於中國的單邊政策,而且未蒙其利深受其害。

交流不只辦理活動,還有「自然人移動」。台灣去中國的,有開放卡式台胞證、市民待遇,以單邊政策吸引台灣高階人才赴中工作。2012年平潭實驗區大量挖角、接著紅色供應鏈席捲台灣尖端人才,乃至陳錕山、劉炯朗等菁英,無異以台灣果實飼養中國餓虎。而中國來台灣的,除了大陸觀光客變身潛伏的第五縱隊,還有陸配取得身分後,可以組織政黨、參選、報考國家公職,進一步影響國家安全與主權認同。

它如經貿交流,在馬執政的8年裡,並未拉抬台灣整體經濟的發展,反而助長近年來台灣經濟結構的扭曲。例如台灣旅遊業嚴重依賴陸客,卻又被一條龍壟斷,還有陸資來台炒房哄抬房價的負面疑慮,以及敏感科學技術機密大量外流。而此經濟脈絡下的爭議點,都可歸結為馬政府大力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及社會交流「質變」[註]的同時,與敵人同做中國夢,卻沒有完整的國家發展與產業升級的願景所致。

陸委會6月18日針對「海峽論壇」所吹噓的「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利台措施」發表了有力的總評—「以空泛不實的統戰手法對台灣進行威脅利誘,打擊我國尊嚴、破壞台灣生存權益,強迫我國接受一中,讓渡主權。」

「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既已遠離交流題旨、分化台灣、辱我主權,台中市政府已經慨然宣布「明年停止承辦」,台北市的柯市長,你還捨不得這根中國扔下的雞肋?

[註]:在人員往來「量變」的基礎上,也帶動了近年來兩岸社會交流的「質變」,從過去以「大陸配偶依親」和「專業交流」名義來台的主要事由,擴大到現今的「陸客」、「陸生」、「醫美」甚至「陸資(商)」等為人所熟知的各種交流類型。(引述自王智盛《兩岸社會交流的機遇與挑戰》)

< 資料來源:《民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